第一篇:萍乡市政萍乡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规定的通知的应用
【法规明长城】萍乡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规定的通知
【颁布单位】江西省萍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字号】萍府办发〔2010〕63号
【颁布时间】2010-9-9
【实施时间】2010-9-9
【正文】
萍乡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规定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规定》已经2010年8月12日市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一0年九月九日
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规定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有效推动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行政与司法良性互动机制的若干意见》的落实,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范围内行政机关作为被告出庭参加行政应诉工作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应当参加下列行政诉讼案件的出庭应诉工作:
(一)重大、群体性行政诉讼案件或涉及行政赔偿的行政诉讼案件。
(二)各级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各级政协邀请政协委员参加旁听的行政诉讼案件。
(三)行政机关负责调查取证、但以政府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诉讼案件。
第四条行政机关分管负责人应当参加下列行政诉讼案件的出庭应诉工作:
(一)每年的第一件行政诉讼案件。
(二)各级人民法院就具有行政执法典型意义的案件邀请社会各界旁听的行政诉讼案件。
第五条除本规定第三条、第四条规定的情形外,对其他行政诉讼案件的出庭应诉工作,行政机关可委托本机关1至2名工作人员作为诉讼代理人参加。
第六条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在出庭前熟悉案情,并在法定期限内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答辩材料等。
(二)准时到庭参加应诉,遵守法庭纪律。
(三)全面阐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理由和依据,积极配合法庭调查并提出辩论意见。
(四)认真履行法院的判决。
(五)组织本机关行政执法人员参加旁听。
第七条行政机关负责人对在行政应诉中发现的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应当认真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第八条下一级政府负责人出庭参加行政应诉的案件,应当在收到司法文书后十个工作日内报上一级政府法制机构备案(报送一份复印件)。政府工作部门负责人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出庭应诉的案件,应当在收到司法文书后的十个工作日内报同级政府法制机构备案(报送一份复印件)。
第九条政府法制部门每年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进行检查,并对不按规定出庭应诉的予以通报。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年度依法行政评议考核范围。
第十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萍乡市政萍乡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萍乡市行政执法经费保障办法的通知的应用
【法规名称】萍乡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萍乡市行政执法经费保障办法的通知
【颁布单位】江西省萍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颁布文号】萍府办发〔2010〕62号
【颁布时间】2010-9-9
【实施时间】2010-9-9
【正 文】
萍乡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萍乡市行政执法经费保障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萍乡市行政执法经费保障办法》已经2010年8月12日市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一0年九月九日
萍乡市行政执法经费保障办法
第一条为确保行政执法经费的落实,保障行政执法工作正常开展,根据《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和国务院《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以及财政部《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若干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本级行政执法单位开展行政执法所需经费的预算、执行、管理等,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行政执法经费主要用于以下项目:
(一)法制宣传教育、人员培训;
(二)配备执法工作必需的设备、器材;
(三)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应诉;
(四)办案津贴、交通补贴、通讯补贴、特岗补贴;
(五)行政执法人员人身保险;
(六)行政赔偿和补偿;
(七)其他行政执法支出。
第四条行政执法经费必须坚持确保供给、专款专用、严格管理、保证效益的原则。
第五条行政执法经费纳入市本级财政预算管理,并单列行政执法经费科目。行政执法经费应当保持逐年增加。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挪用行政执法经费。
第六条市本级行政执法单位应当根据行政执法经费项目预算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在报市财政局和市政府法制机构备案后,严格组织实施。
第七条市审计局对行政执法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
第八条行政执法经费落实、使用情况应当纳入目标考核。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深入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工作的若干意见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关于深入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工作的若干意见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2011年5月6日 第17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 为充分发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在有效预防和化解涉诉行政争议、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优化行政审判司法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工作,根据江苏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工作的通知》,结合全省行政审判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行政诉讼案件立案受理后,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填写“行政案件受理情况抄告书”。在向被诉行政机关送达应诉通知书以及开庭传票等法律文书时,应当同时将行政诉讼案件受理情况抄告被告同级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人民法院受理的重大行政诉讼案件,必要时向被告同级人民政府及时作专案抄告。
二、人民法院审理下列行政诉讼案件,应当通知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
(一)开庭审理的一审案件;
(二)行政机关负责人在一审中未出庭应诉的二审案件;
(三)人民法院认为需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二审或再审案件。
三、人民法院审理下列行政诉讼案件,应当通知被诉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或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出庭应诉:
(一)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群体性案件、行政赔偿数额巨大的案件以及其他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案件;
(二)同级人民政府或上级行政机关认为需要由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案件;
(三)人民法院认为需要建议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其他案件。
四、人民法院通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行政诉讼案件,应当在开庭前,向被诉行政机关发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通知书”并附回执,同时抄告被告同级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通知书”一式二联,第一联发送被诉行政机关,第二联装入案件卷宗归档。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因特殊情况不能出庭应诉且在开庭2日前书面说明理由的,审理法院可酌情延期开庭,但延期开庭次数仅限一次。
五、各级人民法院应当积极促成行政机关负责人参加行政诉讼协调。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案件,合议庭在庭审前应当有针对性地制定化解矛盾预案,庭审中要充分释法析理,并及时组织、引导各方当事人进行协商,争取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未经开庭但行政机关负责人亲自参加协调并促成各方当事人和解撤诉的,视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案件,纳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统计。
六、各级人民法院应当通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案件中发现行政执法存在问题的,合议庭应当明确向出庭应诉的负责人指出,并记录在案。
七、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应建立登记、统计台帐,如实登记、统计行政案件中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和参加协调情况。
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案件庭审结束后,案件承办人应填写“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登记表”。经行政机关负责人参加协调达成协议原告撤诉而不再开庭审理的案件,案件承办人应填写“行政机关负责人参加协调登记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登记表”、“行政机关负责人参加协调登记表”均为一式二联,第一联装入案件卷宗归档,第二联装订台帐备查。
八、基层法院应当在每季度首月第5日前,将上季度“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参加协调)统计表”报送中级法院行政庭。中级法院应当在每季度首月第10日前,将上季度本辖区内“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参加协调)统计表”报送省法院行政庭。上述“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参加协调)统计表”应抄送法院同级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九、各级人民法院应在每年的1月和7月分别将辖区内上一和本上半年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统计数据及相关分析进行通报:
(一)基层法院应当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及参加协调情况逐案登记,并抄送同级政法委、依法治县(市、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和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二)中级法院应当将本辖区内各基层法院审结的行政案件中,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及参加协调情况予以排序通报。并将通报抄送同级政法委、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和各市级主要行政执法机关;(三)省法院应当将全省各地区和各主要行政执法领域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及参加协调情况进行排序通报。并将通报抄送省委政法委、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法制办和各主要行政执法厅局。
各中级法院在每年向党委、政府提交的行政审判工作报告中,应当包含通报的主要内容。
十、各级人民法院登记、统计、报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及参加协调情况应当全面、客观、真实,省法院及各中级法院应当定期进行抽查,并通报检查结果。存在弄虚作假或不落实相关登记、统计制度的,一经查实将在全省法院进行通报,通报结果同时抄报法院所在地政法委。
十一、行政诉讼案件审结后,人民法院在发送裁判文书时,应将副本抄送被告同级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半年或一个还应将行政案件受理和审理情况综合抄送法院同级人民政府。对行政机关败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及时提出司法建议,探索进行行政责任评估,必要时向有关职能部门提出问责建议。
十二、各级人民法院每年应选择l件以上典型案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审判监督员、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人员或相关行政执法人员旁听庭审,督促行政机关负责人积极参与庭审。
各级人民法院应当与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和相关行政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研判本辖区行政诉讼案件受理、审判和执行情况,通报信息、增进共识、加强协作。
各级人民法院应当与同级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共同加强行政诉讼应诉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行政审判和行政执法业务培训研讨活动,并通过组织专题讲座、案例评析、旁听庭审等形式,分析行政诉讼案件的特点、存在问题,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深化、行政执法工作的改进和依法行政水平的提升。
十三、行政机关负责人无正当理由不出庭应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向被告所在地党委、政府及被告上级行政机关通报并发送司法建议,建议其加强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的督促落实。
十四、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开始施行。本《意见》施行后,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做出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附:
1.“行政案件受理情况抄告书”样式(略)
2.“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通知书”及回执样式(略)3.“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抄告书”样式(略)4.“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登记表”样式(略)5.“行政机关负责人参加协调登记表”样式(略)
6.“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参加协调)统计表”样式(略)
第四篇:余姚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通知
余姚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通知》(浙依组办〔2011〕1号)等规定,结合本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实际,现就全面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案件出庭应诉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重要性
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是指在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后,行政机关负责人按照本通知的要求,作为本单位的代表出庭参加人民法院依法组织的行政审判活动的行为。做好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既有利于增强行政机关负责人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也有利于促进一线执法人员增强工作责任心,改进工作作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从而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纠纷。建立健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是体现社会管理规律的要求,适应时代需要,符合人民意愿,有利于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也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对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和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行政机关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在行政诉讼中积极做好出庭应诉工作。
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范围和要求
(一)出庭应诉的行政机关负责人范围。主要包括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等法定代表人、主持工作的副职负责人或者行政分管负责人。以市人民政府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由相关市政府工作部门负责人负责出庭应诉,重大案件由市长或分管副市长出庭应诉。
(二)出庭应诉的行政诉讼案件范围。下列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
1.本单位每的第一件案件;
2.原告10人以上的案件;
3.社会影响较大、案情复杂或者对本行政机关执法活动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案件;
4.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行政机关败诉、二审开庭审理的案件;
5.行政赔偿诉讼案件;
6.人民法院或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认为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的案件。
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对社会关注度高或者认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更有利于化解争议的行政案件,可以建议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对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提出的建议应当认真对待,积极出庭应诉;不出庭应诉的,应当向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书面说明情况。
(三)出庭应诉的相关要求
1.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是以本机关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的第一责任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行政机关可以委托代理人共同出庭并负责行政诉讼的答辩、举证、质证等具体事务;行政机关负责人确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应诉的,应当由本单位的副职代为出庭应诉。
2.按规定应当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因故不能按期出庭应诉的,应当在开庭5日前向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书面说明理由,并抄告人民法院。
3.提倡和鼓励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除规定应当出庭应诉外的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对规定应当出庭应诉外的行政诉讼案件未能出庭应诉的,应当指派本单位熟悉业务的其他工作人员出庭应诉,或者聘请律师与本单位熟悉业务的其他工作人员共同出庭应诉。
4.行政诉讼案件数量较多或行政执法任务较重的行政机关,如本行政诉讼案件数量超过10件的,其负责人至少出庭应诉2件,且每年应当至少一次组织本机关工作人员或行政执法人员参加行政审判旁听。
三、建立健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机制
(一)建立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与市人民法院定期联系制度。为及时、准确掌握涉及全市行政机关的行政诉讼案件情况,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每月一次与市人民法院进行沟通联系,了解行政诉讼案件的受理和审理情况,并根据市人民法院提供的信息,做好月度总结梳理工作。每一季度初,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应将上季度发生行政诉讼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汇总并抄告市人民法院核对确认。
(二)建立个案全程跟踪制度。被诉行政机关收到人民法院有关行政诉讼案件的应诉通知书、开庭传票等文书后,应当在3日内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在收到相关法律文书后,应及时了解案情,并视情向应诉行政机关发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通知》,督促该行政机关做好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准备工作。案件审理中,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派专人旁听案件庭审过程,了解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执行情况和实际效果。
(三)建立行政诉讼案件备案登记和报告制度。行政机关收到案件审理结果后,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将有关诉讼文书复印后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备案。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也要及时形成书面报告,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备案。
(四)建立监督指导制度。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应当加强对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检查和监督指导,定期将相关情况向全市行政机关予以通报,并报告市政府。
四、加强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应诉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行政机关负责人应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高度,充分认识和发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在防范诉讼风险、确保案件质量和解决行政争议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做好行政应诉出庭工作。在收到行政诉讼应诉通知书后,应诉单位负责人要及时听取情况汇报,组织人员认真研究案情,落实应诉工作各环节的责任人、具体职责以及相关要求,并仔细、及时审查答辩材料,严格把关;对规定应当出庭应诉的行政诉讼案件要亲自参与协调、出庭应诉。
(二)完善评议考核。市政府将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情况纳入依法行政考核范围,根据各行政机关的案件数量、社会影响、人民法院裁判结果、纠纷解决情况等各种因素,结合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状况综合考量,作为依法行政考核指标之一,并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在每年的考核办法中予以确定。对连续两年达不到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规定要求的,取消该行政机关当依法行政评优的资格。
(三)落实工作责任。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对以本机关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应当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工作责任。对行政机关负责人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出庭应诉、因未依法应诉或举证等导致行政案件败诉、未自觉履行人民法院裁判义务、对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未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出庭应诉活动中存在其他违法或失职行为的,或者对本机关的行政败诉案件反映出来的问题未进行整改而导致因同类问题多次被人民法院判决败诉的,要给予通报批评,甚至行政问责;因上述原因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五、附则
本通知印发后,《余姚市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暂行规定》(余政发〔2006〕28号)停止执行。
二〇一二年二月四日
第五篇: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通知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进一步加强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通知
锡政办发〔 2011 〕 183 号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无锡市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七月十五日
无锡市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切实规范建设工程参与各方的安全生产行为,遏制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并结合无锡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实际情况,特制定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相关规定。规定如下:
一、实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诺制。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设工程活动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发包、承包建设工程施工、监理业务前,应当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诺书。承诺书格式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订,内容包括: 自觉遵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定,接受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严格履行合同约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交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保证金,如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等违法违规行为,将自愿接受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经济及有关建筑市场限入等处理。施工企业、监理企业未作承诺擅自承接工程业务的,作诚信缺失和不良行为记录,不予办理相关建设手续。
二、实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保证金制度。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及附属设施工程(含政府投资工程)一律实行安全生产保证金制度,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单位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其中建设单位的安全生产保证金的交纳主体为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或政府代建平台,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安全生产保证金的交纳主体为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社会项目和建设单位自行实施的政府投资工程按项目投资比例交纳,投资1000万元以下项目交纳100万元,投资5000万元以下项目交纳200万元,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交纳300万元。政府投资工程市级代建平台交纳的安全生产保证金为500万元,区级(含区级以下)代建平台交纳的安全生产保证金为300万元。施工企业按资质等级分级交纳安全生产保证金,总承包特级企业交纳1000万元,一级企业交纳500万元,二级企业交纳300万元,三级企业交纳150万元;专业承包一级企业交纳300万元,二级企业交纳200万元,三级企业交纳100万元。监理企业按资质等级分级交纳安全生产保证金,甲级企业交纳50万元,乙级企业交纳30万元,丙级企业交纳10 万元。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承接工程业务前必须按规定将安全生产保证金存放在指定的银行专用账户。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项目建设中有安全生产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或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将视情节按规定扣除其安全生产保证金。具体规定由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三、规范建设单位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行为。建设单位应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不压缩合理工期,不随意压低工程造价,确保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措施费到位,在工程建设手续齐全后方能开工建设。建设单位在发包项目时,必须选择有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建筑业企业信用手册的施工企业施工。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要督促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严格按合同约定在岗履行职责,确保施工现场生产安全。
建设单位应保证监理企业合理取费,监理费不得低于国家标准费率的80%。建设单位必须将地基与基础工程、深基坑工程纳入总承包范围,不得单独发包。
四、完善工程项目负责人押证制度。加强工程项目负责人的监督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杜绝中标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不能正常到位现象。建设部门在办理项目中标通知书时,将中标企业承接该工程项目负责人的资质证书原件押存,待该工程施工结束后,按有关规定办理退证手续。对项目负责人证书弄虚作假的,由建设部门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五、加强建筑原材料、构配件及大型机械的备案管理。实行主要建筑原材料、构配件进市备案管理制度。对进入我市的涉及建设工程结构安全、使用功能的建筑原材料、构配件实行备案登记管理,符合条件的才能投入使用。建立建筑用钢管、扣件进场检测制度,严格执行大型建筑机械登记备案制度,从源头上减少施工安全隐患。
六、实行建设工程安全责任事故市场限入制度。对发生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相关责任单位进行市场限入。发生一般安全责任事故的责任单位,半年内不得进入无锡建设市场;发生较大安全责任事故的责任单位,一年内不得进入无锡建设市场;发生重大、特大安全责任事故或事故情节严重、性质恶劣、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较大责任事故的责任单位,永久不得进入无锡建设市场。
七、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信用管理。对发生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工程项目及相关责任单位,实行评先评优一票否决制。对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施工企业、监理单位,按有关规定限制其企业资质升级和增项,直至取消资质。对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责任单位项目负责人,作不良行为记录,直至对其实行市场限入。
八、加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与违法施工行为,坚决制止非法施工,确保安全生产。
九、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追究。对造成安全生产死亡责任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十、各市(县)区、镇(街道)两级政府进一步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管理职责,强化村镇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加强对乡镇工程的安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