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岩石力学(太原理工大学采矿0901班考试重点修订版)
岩石力学重点
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程0901班
概念
1原岩应力:系指天然环境下地壳岩土体内某一点所固有的应力状态,通常称为地应力。
2岩石强度准则:是判断岩土工程的应力应变是否安全的准则、判据或条件。
3蠕变:即应力σ=const,随着时间t延长,应变ε增加的现象
4剪胀现象:1岩石在塑性段及峰后区的体积膨胀
2岩石顺齿状节理剪切时,体积膨胀的现象
5软化系数:1软化系数ηc=Rcw/Rcd。软化性指岩石吸水后性质変低的性质
2饱水岩样抗压强度与自然风干岩样抗压强度的比值
6侧应力系数:通常称λ=ν/(1-ν)为侧应力系数,一般情况λ=水平应力/垂直应力7地压:围岩作用在支护体上的压力
8二次应力:受井巷开挖、矿产资源开采等工程影响,在影响范围内的原岩应力平衡状态被
破坏后的应力
9弹性后效:即加载(或卸载)后经一段时间应变,才增加(或减小)到一定数值的现象
10尺度效应:岩石试件的尺寸越大,则强度越低,反之越高的现象
简述题
1岩石地下工程中稳定的定义?力学本质是什么?(p103)
在地下工程(井巷)工作期限内,安全和所需最小断面得以保证,成为稳定.力学本质:
1开井巷后岩体最大最危险应力(位移)<岩体强度(极限位移),则自稳
2开井巷后岩体最大最危险应力(位移)>岩体强度(极限位移),不自稳
①地压支护最危险应力<支护材料强度(极限位移)→人工稳定
②地压支护最危险应力>支护材料强度(极限位移)→不稳定→改革支护→人工稳定
2计算原岩自垂应力的海姆假说和金尼克假说的内容?和各自的公式?p85
海姆假说:铅垂应力为上覆掩体的重量,历经漫长的地质年代后,由于材料的蠕变性及地下
水平方向的约束条件,导致水平应力最终与铅垂应力相均衡。
公式:σ1=σ2=σ3=ρgz=γz
金尼克假说:铅垂应力仍是自重应力σz=γz,而水平方向上,均质岩体相邻微元体相互受
到弹性约束,且机会均等,故由虎克定律应有εx=[σx-ν(σy+σz)]/E=0
εy=[σy-ν(σx+σz)]/E=0,得到自重力的水平分量为σx=σy=νγz/(1-ν)
3巷道维护的目的和原则?影响行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对应的解决方案)?p195
井巷维护的目的首先在于保证井巷稳定性,但必须以经济合理为前提。
原则:应抓住围岩应力与围岩强度二者之间,以及支护应力与支护强度二者之间的相对关系。
首先应该力求降低围岩应力,增加围岩强度,以求达到第一种稳定,即靠围岩自身强度
保持稳定,这种稳定又称为一次稳定。否则,不得以求其次,再依靠支护达到第二种稳
定,又称为二次稳定。
因素:围岩岩性,井巷位置,所处深度,巷道轴线方位,断面形状尺寸,掘进破岩方法,掘
进时间,掘进方案,巷道布置与采动影响,以及支护类型与特性
4岩石地下工程中支护遵循的原理是什么?基本观点是什么?
原理:如果不受支护阻挡,在地下工程空间的周边的破裂岩体处于周边切向和空间轴向的双轴受力状态。通常轴向应力应该是中间主应力,若忽略它,周边的破裂岩体就相当于处于单轴受力状态。这时岩体要产生横向位移(对地下工程空间来将相当于径向位移),而支护抑制强加于它的这种横向位移,最后由岩体和支护体各自的力学特性共同决定了各自体内的应力和位移,在岩体和支护体接触面的法向则应该有相同的应力和位移。
围岩-支护共同作用原理的基本观点是:1 围岩是一种天然承载结构 2合理的支护方式应该是合理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3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承能力4途径:是指护体和围岩在相互约束的状态下共同存在5图示并说明蠕变三阶段是什么?和各自的特点?p37
1初始段或瞬态段(斜率渐减),2等速段或稳态段(斜率不变),3加速段或不稳定段(斜
率渐增)
6地下浅部的原岩应力的分布规律有哪些?p89
1)原岩应力一般是三轴压应力状态,且受地表地形地貌、山川河流和构造的影响,其分布往 往十分复杂2)三个主应力的大小一般互不相等。3)三个主应力的方向一般偏离铅垂或水平方向不大,引起偏离的主要原因是构造、岩层倾角或局部不均值影响4)原岩应力中的铅 垂应力分量基本上等于由上覆岩体自重,即σz=σv=γz,它随深度呈线性增长5)原岩应力 的两个近水平应力分量分布十分复杂,因地而异,且随深度而变化;两个水平应力的平均值 与铅垂应力的比值λ的统计规律,可以概括为:即侧应力系数与深度成呈曲线变化,越近地 表平均水平应力相对高于铅垂应力;往下越相接近;一定深度之后变得小于铅垂应力 计算题
1抗拉强度的公式是什么?巴西法p25
St=2P/πD·t=0.636P/D·t
P-劈裂载荷D、t-试件直径、厚度
2自重原岩应力铅垂方向计算和水平方向的计算(金尼克)p85
铅垂应力仍是自重应力σz=γz,自重力的水平分量为σx=σy=νγz/(1-ν)
3将岩石试件单轴压缩压应力达到120MPa时,即破坏,破坏面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60 度,根据摩尔库伦准则计算1岩石内摩擦角2正应力为零时的抗剪强度(就是求C)
α=45°+ψ;τ=C+fσ=C+σtanψ增加公式Sc=2Ccosψ/(1-sinψ)
填空题
1根据试件含水量的不同,岩石重容分为干容重,天然容重,饱和容重
2如果应力-应变关系不是直线 而是几何非线性,但应力-应变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则这种
岩石材料称为完全弹性
3岩石抵抗外力破坏作用的能力,称为强度,常见的强度有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 强度。
4摩尔强度理论认为,材料内某一点的破坏取决于该点的剪应力、正应力,与中间主应力关 5工程中把地压分为松弛地压、变形地压、膨胀地压和冲击地压。
6岩石的破坏表现为拉坏、压坏、剪坏形式
第二篇:太原理工大学采矿专业本科(实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实习我还有以下体会:
①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现代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了解现代化机械生产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现代原煤生产中的应用。
②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煤矿井下操作技能和技术,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③这次实习,让我们明白做事要认真小心细致,不得有半点马虎。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坚强不屈的本质,不到最后一秒决不放弃的毅力!
④培养和锻炼了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就像我们接触到的煤矿井下各技术技能,虽然它的危险性很大,但是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去操作而且要熟练,这样就锻炼了大家敢于尝试的勇气。实习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去反思,勤时自勉,有所收获,使这次实习达到了他的真正目的。请老师给与批评指导。
第三篇:太原理工大学采矿1204煤矿认识实习报告
经过了为期三天的煤矿认识实习,我对煤矿生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在这三天内,我们去了山西省煤炭博物馆,了解了井下工作面;还去了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下的杜儿坪煤矿参观了矿井地面工作布置。经过了这几天的实习,我认识到了煤矿工作的不易,深刻体会到了煤矿工人的伟大。每一吨煤里都包含着这些矿工的汗水,正是有了这些辛勤劳动的矿工们的劳动才有了今天煤炭行业的强大发展。经过这次的实习,让我对矿工这一职业更加肃然起敬,更想加入他们,成为一名优秀的矿工。
一、认识实习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实习性质
本次实习是学生在学习完基础课程之后,在进一步深入学习专业课程前,进行的专业认识实习。
2.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1)初步认识煤矿结构、主要设施及生产过程,了解矿井井巷总体部署,学习有关基本知识及概念,为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打好感性认识的良好基础。
(2)了解煤矿生产与生活,接触社会与矿工,重中受到教育,树立与增强为煤炭事业和四化建设服务的决心和责任感。
(3)初步了解煤矿安全的主要危险因素及设置各种安全设备和设施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3.实习要求
(1)一切活动在现场技术人员及带队教师的领导下进行,有事请假,不准擅自离开实习矿井和工作岗位。
(2)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及井下安全的有关规定,未经许可不准开动机器和拆装各种设备。
(3)保守国家机密,妥善保存和爱护一切技术资料,特别是所借现场的图纸资料,更要重点保存。
(4)在实习过程中,要尊重老师、现场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虚心学习,团结互助,齐心协力,搞好实习。
(5)凡实习内容必须按要求记好笔记,写好实习日记。
二、实习内容
1、参观煤炭博物馆
2、观看煤矿安全守则视频
3、去杜儿坪煤矿参观矿井地面工作布置
(一)参观煤炭博物馆 1.博物馆概况
中国煤炭博物馆地处山西省太原市,位于美丽的汾河公园西岸,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煤炭行业博物馆,是全国煤炭行业历史文物、标本、文献、资料的收藏中心,是煤炭工业的科普教育机构、科学研究机构和宣传教育机构,是崇尚科学和文明的象征。中国煤炭博物馆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和地位,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的称号、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煤炭博物馆收藏有我国煤炭行业从古到今与煤的生成、发现、开发、利用相关的文物、标本、史料、文献数千件,并以其精美的陈列向您叙述着华夏民族煤炭开采几千年的历史,讲述着煤炭本身的许多奥秘。其永久性展览内容包括:“煤海探秘游”及山西古代壁画精品展。
“煤海探秘游”是中国煤炭博物馆历时多年精心打造的大型煤炭科学技术永久性科普展览。10000平方米的空间里,以现代化的表现手法,浓缩了我国悠久的煤炭历史。“煤海探秘”基本陈列总体规划为“七馆一井”:煤的生成馆、煤炭与人类馆、煤炭开发技术馆、当代中国煤炭工业馆、煤炭艺术馆、煤炭文献馆、中外交流馆和模拟矿井。在全国煤炭工业的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行业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中走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2.馆内基本陈列
序厅
步入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宇宙天穹下14组蓝色发光柱体承托的“中国煤炭分类”中的14种煤炭标本,形象点明了陈列的主题:中国 煤炭(高低错落的柱体与蓝色透明光,寓意森林与海洋的长期作用形成煤炭;宇宙天穹——自然——能源——煤炭——中国。
煤的生成馆
在煤的生成厅,设计者通过一系列化石、标本和地质史料向观众揭示了煤炭来自于植物这一科学结论。厅中复原了亿万年前的侏罗纪森林景观。巨大的硅化木、高耸的标准地层、恐龙的吼叫声、流水的滴答声、巨型恐龙骨架、复原放大可进入参观的植物细胞,给观众的视觉和听觉以强大的冲击力。特别是构思奇特、内容丰富的四维动感影厅,观众在短短6分钟内,即可穿越亿万年的时空隧道,立体感受侏罗纪生存环境,亲身体验风、雷、雨、电、火山爆发、地壳运动等自然景象,在惊险和娱乐中体验煤炭的生成过程。
煤炭与人类馆一
煤炭与人类息息相关,煤炭从它被发现的那一刻起,就成了人类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煤炭用于冶铁,铁器大规模使用,促进了农耕社会的繁荣:煤炭自身所蕴藏的巨大热能,使蒸汽机发明所孕育的近代工业革命成为现实:20世纪90年代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煤炭仍然是电力能源的原动力;目前,煤炭正以清洁能源、高效能源的崭新面貌跨入新世纪,创造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与进步凝聚了数千年无数代煤炭人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既有领先世界的辉煌,也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
煤炭与人类厅,主要包括了古代煤炭开发利用、煤炭与近代工业革命、煤炭与现代生活、煤炭开发技术进步和煤炭与未来世界五个专题。
煤炭文献馆 中国煤炭博物馆文献馆设在陈列大厅东北侧。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图书文献馆已初具规模,图书文献中不仅有全国几十个煤炭矿务局、几百个煤矿的历史书刊和资料,更有大量的煤炭开采技术出版物,为开展煤炭历史研究和煤炭文物考古等工作提供了方便。
模拟矿井
中国煤炭博物馆地下矿井是亚洲最大的地下模拟矿井,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参观路线800米。矿井主要设有八大景观:古代煤窑、运输大巷、近代煤巷、炮采工作面、地质隧道、机械化掘进工作面、影视播放区、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在模拟矿井中,以我国煤炭开发历史和开采技术、劳动工具的发展为主线,通过大量实物原型或1:1比例的复制品给观众营造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地下”煤炭游乐宫”。
3.古代壁画
古代壁画简介
位于黄河流域的山西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华夏文明的摇篮之一,有着极为丰富而又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古建筑及其附属于古建筑中的历代壁画,将高超的土木结构与迷人的绘画艺术风韵完美地融为一体。山西古代壁画,兴于汉晋,盛干唐宋,延至明清,绵延不断,异彩纷呈,现存超过2.5万平方米,其数量之多,技艺之精,冠于全国。开发古代壁画是中国煤炭博物馆在建馆道路和文化产业开发方面的重要尝试,也是我馆在文博领域从单一的煤炭文化向多元的社会文化转变的第一步,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成效明显。山西古代壁画馆设立在中国煤炭博物馆的主展厅地下一层。馆中壁画分为;良漫汉风、北朝珍品、大唐神韵、千年画卷侏代)、彩壁恢弘(元代)、精粹撷英和土木华章(山西古建筑微缩模型)七个单元。
4.感想
在参观了煤炭博物馆后,我对我国的煤炭行业的具体情况与煤炭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煤炭在古代就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煤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煤的形成需要经过好几万年的积累与地质作用,来之不易,我们今天要分外珍惜来自地球十几万年前的馈赠,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良好型的和谐社会。在参观完了地下模拟矿井后,我对于煤炭工人们的地下工作情况有了更好的认识,也了解到了古代、近代与现代采煤技术的发展,深深体会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这次参观也让我对煤矿工人这一职业肃然起敬,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劳动,我们才能用煤炭做出更多的事,这也加深了我对这一职业的崇拜,坚定了我成为一名优秀矿工的信念。
(二)煤矿开采安全守则视频的观看
一、入井须知
1、煤矿是高危行业,入井前要吃好、睡好、休息好,千万不能喝酒,以保持充沛精力。
2、明火和静电可导致瓦斯爆炸及火灾,不能穿化纤衣服和携带香烟及点火物品下井。
3.入井前要随身佩带矿灯、佩戴安全帽、携带自救器,配备不齐或设备不完好不能入井工作。
4.携带锋利工具时,要套好护套,防止伤人。
5.通过班前会可了解工作地点的安全生产情况、明确安全注意事项、掌握防范措施,保证作业安全,因此要按时参加班前会。
6、自觉遵守《入井检身制度》,听从指挥,排队入井,接受检身。
二、安全乘车与行走
7、上下井乘罐、乘车、乘皮带要听从指挥,不能嬉戏打闹、抢上抢下。
8、要按照定员乘罐、乘车,并关好罐笼门、车门,挂好防护链。不能在机车上或两车厢之间搭乘。
9.人货混装十分危险,不要乘坐已装物料的罐笼、矿车和皮带。
10.开车信号已发出和罐笼、人车没有停稳时,严禁上下。
11.运送火工品时,要听从管理人员安排,千万不能与上、下班人员同时乘罐、乘车。
12.乘罐、乘车、乘皮带行驶途中,不能在罐内、车内躺卧和打瞌睡,不能将头、手脚和携带的工具伸到罐笼和车辆外面;不能在皮带上仰卧、打瞌睡和站立、行走,不能用手扶皮带侧帮。
13.乘坐“猴车”(无级绳绞车)时,不触摸绳轮,做到稳上、稳下。
14.在巷道中行走时,要走人行道,不在轨道中间行走,不随意横穿电机车轨道、绞车道,携带长件工具时,要注意避免碰伤他人和触及架空线,当车辆接近时要立即进入躲避硐室暂避。
15、在横穿大巷,通过弯道、交叉口时,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任何人都不能从立井和斜井的井底穿过;在兼作行人的斜巷内行走时,按照“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的规定,不要与车辆同行。
16.钉有栅栏和挂有危险警告牌的地点十分危险, 不能擅自进入;爆破作业经常伤人,不可强行通过爆破警戒线、进入爆破警戒区。
17.严禁扒车、跳车和乘坐矿车,严禁在刮板输送机上行走;在带式输送机巷道中,不能钻过或跨越输送带。
三、灾害预防
18.瓦斯是开采煤炭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无色、无味、无臭气体,有四大危害:一是可以燃烧,引起矿井火灾;二是会爆炸,导致矿毁人亡;三是浓度过高时会导致人员缺氧窒息、甚至死亡;四是会发生煤(岩)与瓦斯突出,摧毁、堵塞巷道,甚至引起人员窒息死亡、瓦斯爆炸。
19.瓦斯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认真贯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规章制度,防止瓦斯积聚和出现火源就可以预防瓦斯事故的发生。
20.监测监控是有效预防瓦斯积聚的重要措施,要爱护监测监控设备;不能因为监测监控系统报警、断电影响生产而擅自调高监测探头的报警值、破坏瓦斯监测探头或用泥巴、煤粉及其他物品将瓦斯监测探头封堵上。
21.井下的风筒、风门、风桥、风障等通风设施是为矿工提供新鲜空气和防止瓦斯积聚、预防瓦斯事故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这些通风设施一旦被破坏,风流就可能紊乱、导致瓦斯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所以,一是要自觉爱护井下通风设施,二是通过风门时,要立即随手关好,不能将两道风门同时打开,以免造成风流短路。发现通风设施破损、工作不正常或风量不足时,要及时报告,修复处理。
22.掘进工作面是最易发生瓦斯积聚、发生瓦斯事故的地点之一,保证局部通风机的正常运转可有效防范瓦斯事故的发生。局部通风机通常由专人负责管理,其他人不可随意停开。
23.工作面在瓦斯超限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生产作业,极易引起重特大人员伤亡事故。各种规章规定,严禁瓦斯超限作业:当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或二氧化碳超过1.5%时,必须停止作业,从超限区域撤出。当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或其开关安设地点附近20米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5%时,也必须停止工作,从超限区域撤出。
24.由矿灯、机电设备产生的火花都能引起瓦斯爆炸和矿井火灾,导致人员重大伤亡,所以在井下不能随意拆开、敲打、撞击矿灯,不准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更不能使用明刀闸开关。
25.吸烟引发的瓦斯爆炸时有发生,为了确保井下全体矿工的人身安全,井下禁止吸烟和使用火柴、打火机等点火物品。
26.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征兆时,就可能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因此在观察到以下征兆时要立即停止作业、从作业地点撤出,并报告有关部门。无声征兆:工作面顶板压力增大,煤壁被挤出、片帮掉渣、顶板下沉或底板鼓起,煤层层理紊乱、煤暗淡无光泽、煤质变软、煤壁发亮,工作面风流中瓦斯忽大忽小,打钻时有顶钻、卡钻、喷瓦斯等现象。有声征兆:煤层发出劈裂声、闷雷声、机枪声、响煤炮,声音由远到近、由小到大,有短暂的、有连续的、间隔时间长短不一,煤壁发生震动或冲击,顶板来压、支架发出折裂声。
27.有些煤矿的煤尘具有爆炸性,一旦发生煤尘爆炸,会造成矿毁人亡,后果十分严重;但只要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规章制度,有效实施煤层注水、湿式打眼、使用水炮泥、喷雾洒水、冲洗巷帮等综合防尘措施,煤尘爆炸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在井下工作时要爱护防尘设施、设备,不可随意拆卸、损坏。
28.顶板事故是最常见、最容易发生的事故,要注意防范。当出现以下一种或几种征兆时,要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顶板、支架发出响声;顶板掉渣;煤壁片帮;顶板出现裂缝;顶板脱层;直接顶漏顶等。
四、矿井五大自然灾害防治
(1)、瓦斯灾害防治
1、瓦斯的危害
瓦斯是开采煤炭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无色、无味、无臭气体,有四大危害:一是可以燃烧,引起矿井火灾;二是会爆炸,导致矿毁人亡;三是浓度过高时会导致人员缺氧窒息、甚至死亡;四是会发生煤(岩)与瓦斯突出,摧毁、堵塞巷道,甚至引起人员窒息死亡。
2、瓦斯爆炸的条件 氧气浓度不低于12%、瓦斯浓度达到5—16%、引爆火源650-750℃。
3、瓦斯爆炸的危害
(1)瓦斯爆炸时能产生大量的热,使附近温度升高。在一般正常风流中,瓦斯爆炸最高温度可达1850℃。在盲巷爆炸时,温度高达2500℃以上,所以造成大量人员烧死烧伤,并可能引起矿井火灾。
(2)瓦斯爆炸时的气体温度很高,产生很大压力,是爆炸前气体压力的7—10倍,形成很大的冲击波,(每秒几百米或几千米)开始向外直接冲击,而后向内反冲击,造成人体肢离破碎,可能引起瓦斯连续爆炸,并场起巷道内沉积的煤尘,使之参与爆炸。(3)瓦斯爆炸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爆炸后空气中的氧气只有6%到10%,而氮气能达到82——88%、二氧化碳4%——8%、一氧化碳2——4%,而一氧化碳浓度达到0.4时%人就会中毒死亡,当氧气浓度减少到10-12%时,人就会失去知觉窒息死亡
(4)瓦斯爆炸还可能破坏通讯、运输等系统和各类设施,诱发巷道冒顶,造成更大的危害。
4、预防瓦斯爆炸的技术措施
预防瓦斯爆炸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⑴防止瓦斯积聚。(所谓瓦斯积聚是指体积大于0.5立方米的空间内积聚的瓦斯浓度达到2.0%)。⑵防止瓦斯引燃。⑶防止瓦斯爆炸范围扩大。详细(1 强化安全教育提高人们的安全科学文化素质
首先要对从事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坚持开展经常性的安全宣传教育和专业安全技术培训,使其认识掌握瓦斯爆炸事故的规律和危害,并要严格贯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当发现自身或他人有违章作业的行为或发现瓦斯积聚超限的异常状态时,要及时加以改变,使之达到安全要求。强化瓦斯的安全管理最大限度的抽放瓦斯,从根本上消除瓦斯爆炸的物质源。抽出开采层、邻近层和采空区等瓦斯源中的瓦斯,减少矿井、采区和工作面瓦斯涌出,是超前预防、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根本措施。抽放瓦斯的方法,分为开采层抽放、邻近层抽放和采空区抽放三种类型。
(2)矿井火灾防治
1、什么是矿井火灾
凡发生在煤矿井下的火灾,以及发生在井口附近危害井下安全的火灾,都叫做矿井火灾。根据热源不同,将矿井火灾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由外来火源引起的火灾,如灯火、火柴、吸烟、火炉、放炮、机械摩擦、电焊,电流短路等发生的明火引起的火灾叫外因火灾。由煤炭自燃引起的火灾叫内因火灾,内因火灾占矿井火灾总数的75%左右。
2、矿井火灾的危害
⑴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⑵引起瓦斯和煤尘爆炸;⑶毁坏设备和资源。(矿井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烧毁大量的设备器材和煤炭资源,给生产带来损失,而且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弥漫井下,使大批矿工中毒死亡。在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中,还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其危害更加严重)。
3、矿井火灾发生的三要素
每一场火灾的发生都必须同时具备一下三个方面的条件,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发火三要素:
可燃物的存在在煤矿里,煤炭本身就是一个大量而且普遍存在的可燃物。另外,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尘、用处的瓦斯以及所用的坑木、机电设备、油料、炸药等都具有可燃性。它们的存在是发生火灾的基本因素。
热源
热源是出发火灾的必要因素,只有具备足够热量和温度的热源才能引燃可燃物。在矿井里,煤的自燃、瓦斯、煤尘燃烧与爆炸、放炮作业、机械摩擦生热、电流短路火花、电气设备运转不良产生的过热、吸烟、烧焊以及其它明火都可能是引火的热源。
空气的供给
燃烧就是剧烈的氧化,任何可燃物尽管有热源点燃,如果缺乏足够的氧气,燃烧是难以持续的,所以空气的供给是维持燃烧形成火灾必不可少的条件。实验证明,在氧浓度为3%的空气环境里,任何可燃物的燃烧都不能维持;在氧浓度为12%的空气中瓦斯失去爆炸性,浓度在14%以下,蜡烛也要熄灭。所以,这里所说的空气是正常含氧量的空气,而不是贫氧的空气。
(3)矿尘灾害防治
1、基本概念和理论概述
矿尘是悬浮在矿井空气中的固体矿物微粒,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有着严重的影响。世界各国在煤矿开采历史上所受到的煤尘危害是惨痛的。1906年,法国古利耶尔无瓦斯煤矿发生特大煤尘爆炸,死亡1099人;1942年,本溪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煤尘爆炸,死亡1594人;1960年,大同老白洞煤矿发生特大煤尘爆炸死亡684 人。除此之外,矿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极大,煤矿工人患尘肺病人数及死于尘肺病人数,在煤矿工业中长期以来一直居于首位。
矿尘是指在矿山生产和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煤、岩微粒的总称。在某些综采工作面割煤时,工作面煤尘浓度高达4000~8000 mg/m3,有的甚至更高。
在矿山生产过程中,如钻眼作业、炸药爆破、掘进机及采煤机作业、顶板管理、矿物的装载及运输等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矿尘。而不同矿井由于煤、岩地质条件和物理性质的不同,以及采掘方法、作业方式、通风状况和机械化程度的不同,矿尘的生成量有很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矿井里,产尘的多少也因地因时发生着变化。一般来说,在现有防尘技术措施的条件下,各生产环节产生的浮游矿尘比例大致为:采煤工作面产尘量占45~80% ;掘进工作面产尘量占20~38% ;锚喷作业点产尘量占10~15%;运输通风巷道产尘量占5~10%;其它作业点占2~5%。各作业点随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矿尘的生成量也将增大,因此防尘工作也就更加重要。
(4)矿井水害防治
1.矿井水害及危害
影响生产,威胁采掘工作面或矿井安全,增加吨煤成本,造成矿井全部或局部被淹的矿井水都称为矿井水害。
根据水源不同,将矿井水害分为地表水水害、老窑水水害、孔隙水水害、裂隙水水害及岩溶水水害。矿井水害出现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地面防洪、防水措施不当或对防洪设施管理不善,山洪由井筒或裂缝涌入井下;水文地质情况不清,未及时进行探放水,或措施不严而造成水害;没留设防水煤(岩)柱或尺寸不合要求;巷道布臵时,位臵靠近水源或含水层;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或质量低劣;排水设备能力不足或出现故障。
矿井水害是“五大灾害”之一,它对矿井有很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1)当矿井发生突然涌水时,轻则造成局部停工停产,重则淹井,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2)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安装防、排水设施及设备,增加了工作量和原煤成本。
(3)矿井水对井下各种金属设备、支架、轨道等均有腐蚀作用,缩短其使用寿命。
(4)可使井下空气湿度增大,恶化了井下作业环境,影响生产效率和职工健康。
2.矿井水害防治
矿井水害防治应从两方面着手,即地面防治水和井下防治水。实行“探、防、堵、截、排”综合防治措施。
1、地面防治水
在地面修筑排水工程,防止地面降水汇集于工业广场或地表水涌入井下。主要措施有修筑排洪渠、河床铺底、填堵陷坑、河流改道或取直;井口及工业广场修筑堤坝、疏通水路。
2、井下防治水
(1)井下防水。选用合理的开拓开采方法,将巷道远离积水区,井下留设防水煤(岩)柱。
(2)井下排水。在地面或井下打专门钻孔排水,安装排水设施、设备排水。
(3)井下探放水。利用钻孔探查前方的水情,然后有控制地将水放出。《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采掘工作面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停止工作进行探放水:①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小煤矿时;②接近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并有出水征兆时;③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溶洞和陷落柱时;④打开隔离煤柱时;,⑤接近可能同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断层破碎带时;⑥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时;⑦接近有水或稀泥的灌浆区时。
在向老空区打钻时,为防止瓦斯事故和其他有害气体的危害,应加强探水地点的供风量,及时检查探水地点的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浓度,探水工作面一切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必须良好。出现危险情况,立即停止打钻,切断电源,撤出人员。
(4)井下截水。在井下适当地点修筑水闸门及水闸墙。井下局部突水时,将其截住,不致危及其他地区。
(5)注浆堵水。将水泥浆或化学浆通过专门钻孔压入地层空隙,浆液在空隙中扩散、胶结、硬化,最终起到加固地层和堵隔水源作用。发生透水事故时,现场人员应尽量了解事故地点及灾害程度,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条件下,迅速组织抢救。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面,设法堵住出水点。如无法抢救,应沿着避灾路线,避开压力水头,迅速撤退到涌水地点的上部水平或地面,而不能进入附近的独头巷
道。如果独头上山下部的唯一出口已被淹没无法撤退时,则可在独头工作面躲避。
(5)顶板事故防治
顶板事故是指在地下采煤过程中,顶板意外冒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中止等事故。过去,顶板事故死亡人数占煤矿全部死亡人数的40%以上。现顶板事故虽有所减少,但仍是煤矿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
顶板事故按冒顶范围分局部冒顶和大型冒顶,按力学原因分为压垮型冒顶、漏冒型冒顶和推垮型冒顶。
一、顶板事故的原因、预兆及防治
1、采场局部冒顶的原因、预兆及防治
采场局部冒顶常发生在上下出口、煤壁线、放顶线、地质构造处及采煤机附近。其原因主要有:
(1)采空区顶板垮落不好,悬顶面积过大。(2)顶板中存在断层、裂隙、层理等地质构造,将顶板切割成不连续的岩块,回柱后岩块失稳,推倒支柱造成冒顶。(3)回柱操作顺序不合理。(4)工作面支护质量不好,支护密度不够、初撑力低、迎山角不合理等。(5)在遇见末预见的地质构造时,没及时采取措施。(6)工作面上、下出口连接风巷和运输巷,控顶面积大。(7)煤壁线附近易形成 “人字”、“锅底”、“升斗”等劈理,有游离岩块,易冒落。
二、采场局部冒顶预兆主要有: 发出响声,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增大时,木支架有劈裂声;金属支柱活柱下缩,支柱钻底严重时都可能发出响声;掉渣;煤体压酥,片帮煤增多;顶板裂隙增多,裂缝变大;顶板出现离层;漏顶;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顶板淋水明显增加。
三、采场局部冒顶主要预防措施有:
防止煤壁附近冒顶应及时支护悬露顶板、加强敲帮间顶;炮采时合理布臵炮眼,控制药量,避免崩倒支架;防止两出口冒顶时,首先支架必须有足够强度,其次系统应具有一定阻力,防止老顶来压时推倒支架;防止放顶线附近局部冒顶要加强地质及观察工作,在大块岩石范围内加强支护,必要时用木支架代替单体金属支架;随时注意地质构造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
四、采场大型冒顶的原因、预兆及防治 采场大型冒顶一般包括老顶来压时的压垮型冒顶,直接顶导致的压垮型冒顶,大面积漏垮型冒顶,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大块游离顶板旋转型冒顶等。大型冒顶一般易发生在开切眼、地质破碎带、老巷、倾角大的地段、顶板岩层含水地段及局部冒顶附近。
一般地说,老顶来压时导致的压垮型冒顶事故原因为: 1)垮落带老顶岩块压坏采场支架。(2)垮落带老顶岩块冲击压坏采场支架。一般大型冒顶主要预兆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顶板的预兆。顶板连续发出断裂声,这是由于直接顶和老顶离层或顶板断开而发出的响声。(2)两帮的预兆。由于压力增加,煤壁受压后,煤质变软,片帮增多。(3)支架的预兆。使用木支架时被大量折断。使用金属支柱时活柱快速下沉,连续发出“咯咯”声。(4)瓦斯涌出量增多,淋水加大。
预防此类冒顶事故的主要措施为:采场支架的支撑力能平衡直接顶与老顶岩层重量,且保证直接顶与老顶不离层。推垮型冒顶事故是由于支架不能抵抗侧向推力造成失稳引起的。预防此类冒顶事先摸清顶板情况,掌握顶板岩性、岩层分布、厚度、结构及有无软夹层等。提高支柱初撑力及刚度,合理选择工作面推进方向等。
五、巷道冒顶的原因、预兆及防治
巷道顶板事故多发生在掘进工作面及巷道交叉口。巷道发生冒顶的原因主要有:(1)巷道开掘后没有得到及时支护。(2)巷道顶板围岩压力大,支护失效。
巷道发生冒顶的预兆主要有:
(1)顶板发出响声。顶板压力急剧加大时,顶板岩层下沉、断裂发出响声;另外,由于支架上压力增大,支架及刹杆压弯断裂发出响声。(2)掉渣、漏顶。冒顶前,破碎的伪顶或直接顶有时会因背板不严和支架不牢出现漏顶,掉渣。(3)顶板有裂缝。(4)顶板出现离层。(5)淋水量增加。
巷道冒顶事故主要预防措施有:
(1)加强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根据地质资料、水文资料,科学设计巷道支护,制定相应施工方法及作业规程。(2)掘进巷道时,严禁空顶作业。(3)尽量一次成巷,缩短围岩暴露时间。(4)施工时,设专人观察顶板,认真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及时处理隐患。(5)经常检查巷道支护情况,加强维护,发现有变形或折损的支架,应及时加固修复。(6)维修巷道时,必须保证在发生冒顶时有人员撤退的出口,独头巷道维护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撤掉支架前,应加固工作地点支架。
(三)参观杜儿坪矿地面工作布置
一、矿井介绍
杜儿坪,位于太原市区西部边山,地处大虎峪、小虎峪的山涧,纵贯整个杜儿坪街道办事处和杜儿坪矿区,是一条长达12华里,沿山涧而由东向西深入山里的重要街巷。它是整个杜儿坪矿区的交通大动脉,关系着整个矿区的国计民生。
杜儿坪矿,占地面积11万平方公里以上,原煤储量达21100多万吨,原煤年产量已是1954年恢复生产时的七八十倍。至于其它附属设施,诸如职工医院,井下保健食堂、俱乐部、体育活动场所、中小学幼托
杜儿坪矿,属于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的最大的子公司之一,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西山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是特大型煤炭企业,是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的核心企业,是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拥有全国最大的燃用中煤电厂。
杜儿坪街道办事处 辖区范围:东至铁道线,西以万柏林区与古交市区界为界(小虎峪村与古交市的新华村地界为界),北以小虎峪村与西铭街办的南峪村地界为界,南以大虎峪村与白家庄街办的白家庄村、旧九院村地界为界。下辖5个社区居委会和3个村委会,即:原杜儿坪街办5个社区居委会:河涝湾社区、虎胜街社区、西园社区、虎峪街社区、煤源社区。原西铭乡3个村委会:河龙湾村、大虎峪村、小虎峪村。人口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0.21万人,城市人口2.19万人)。面积约33.57平方千米。
二、矿井地面工作布置简介 矿井的地面工作设施主要包括了矿井提升、运输系统以及调度室
(一)矿井提升
矿井提升系统是沿井筒提升煤炭、矸石、升降人员的系统,它是矿山井下生产系统和地面工业广场相连接的枢纽,是矿山运输的咽喉,因此,矿井提升在矿山生产的全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机械化与集中化,运输环节的安全可靠性尤为重要。如果矿井的提升设备出现故障,必然会导致停产,轻则影响煤炭产量,重则危及人身安全。
此外,矿井提升设备是一大型的综合机械和电子设备。其成本和耗电量比较高,所以,在新矿井的设计和老矿井的改扩建中,确定合理的提升系统时必须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并结合矿井的具体条件,保证提升设备在选型和运转两个方面都是合理的,即要求矿井的提升设备要具有经济性。
(二)提升运输系统及装备
大巷运输采用5吨底卸式矿车。煤仓布置形式为立式,较斜式可以有效的防止堵仓。其垂高为25米,直径8米,容量为1400吨。装载硐室为矩形,装载方式风动,清理撒煤为人工铁锹。
1)运煤系统:
煤由工作面刮板运输机—→巷转载机、破碎机—→顺槽皮带输送机—→大巷矿车—→井底煤仓—→主斜井皮带—→地面。
2)运料系统:
地面—→副斜井—→轨道大巷—→ 盘区车场—→轨道巷—→工作面 3)人员运输系统
地面→副斜井→运输大巷→盘区车场→轨道运输巷→工作面(回来路线相反)。
副斜井井口标高为1050m,拱形,净断面15.8㎡。用来进出人员和材料及矸石。
主斜井担负全矿的煤炭提升任务,井口标高为1050m,井深95m。拱形,净断面15.8㎡。
主井采用强力皮带机提升,副斜井采用矿车轨道运输。
(三)调度室
调度室主要是控制矿井的各种空盒子开关以及供电,是整个煤矿的大脑和枢纽。
三、感想及体悟
1、安全第一
在煤矿这样一个环境条件恶劣的工作环境下,安全工作是第一要位。不论我们在培训阶段还是在井下实习的阶段,作为一位煤矿工人都要一个安全第一个的概念放在心中,我们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各个煤矿的规章制度。例如:在煤矿都是以安全为天,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论我们井下还是在井上我们工作时都要严格按照要求、按照规程办事,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我行我素。只有这样子才能保证煤矿顺利的安全生产。
2、虚心学习
我自己作为还没有毕业的大学生,光靠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是不可能独立完成煤矿的安全生产任务的。所以我们要怀着一个虚心学习的心去向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习。结合自己在大学里所学的理论知识把自己所学的内容综合起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
总的来说,经过这三天的实习后,我对于以后的道路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坚定了自己对煤矿工作的信心,为这一事业而奋斗。
第四篇:太原理工大学采矿1204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日期:2014年6月28日
指导老师:樊行昭等老师
引言
在今年的六月,我们2012级的采矿工程1至6班的同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地质认识野外实习。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校外实习,因此同学们都非常地兴奋,都是兴高采烈的参与,同时老师们也向我们认真介绍各种岩石,矿物以及地质构造等。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对于地质学科来说更是如此。在听完老师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体会之后,同学们的地质学知识更好的与实践相结合,每个人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一、实习的性质、目的、任务
1、性质
《煤矿地质学》课程的认识实习是有关地质科学的野外实习,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是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次实习时该课程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2、目的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习,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坚持不懈,认真对待事物的精神。
3、任务
①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 析,加深理解地学知识,启迪科学思维。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认识实习区地层剖面,了解地层划分,对比方法,熟悉地层时代。认识实习区地质构造(褶皱、节理、断层)学会识别方法。
③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内容。学会做野外标准记录等。④通过实习,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煤矿地质工作的特点,了解煤矿地质的内容,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核对工作的事业心,树立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
实习时间:2014年6月23日——2014年6月26日
二、实习内容
(一)、太原西山西铭矿—七里沟野外教学路线
时间:2014年6月23日 天气:阴转小雨
踏勘路线:学校→南寒→斜坡→西铭矿→七里沟→骆驼脖沟→原路返回 观测内容:太原西山C-P标准剖面。
No.1
点位:西铭矿食堂大烟囱以北50米,电车道旁。
点性:C2b/O2f接触关系以及C2b下段—铁铝岩段的岩性、岩相特征。
内容:回顾华北古生代地层特征。中奥陶世后,华北地区地壳整体抬升,成为陆地,遭受剥蚀,历经大约1.5亿年,致使缺失地层O3、S、D、C1,直到中石炭世才又复下沉,再度接受新的沉积。
O2主要为灰色、深灰色厚层致密状石灰岩夹白云岩和薄层泥灰岩,顶部夹有两层石膏层,含动物化石头足类珠角石。由于长期风化剥蚀,顶面形成凹凸不平的剥蚀面,非常明显,与上覆地层C2b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特征:新老地层平行接触产状一致,但其间存在明显的剥蚀面,表明沉积或长或短有间断,地层或多或少有缺失,剥蚀面上有底砾岩。它表明地壳发生了上升(剥蚀)、下降(沉积)的过程。其意义在于:有助于我们了解该地区地质构造运动的性质和时代,是划分地层、建立地层顺序的重要依据;同时,剥蚀面是地质发展阶段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个软弱带,成矿带,并且还是储油储水的良好场所。
上覆地层C2b平行不整合于O2灰岩之上,根据沉积特征分为两段:下部—铁铝岩段,6—8米;上部—畔沟段,16米。铁铝岩段主要由红褐色、褐黄色的铁铝岩、浅灰白色的铝土岩、灰中带红色的铝土质页岩、细砂岩、粉砂岩和粘土矿组成。
铁铝岩工业类型叫“山西式铁矿”,即褐铁矿。黄褐色,多孔状、块状或土状,硬度随含铁量多少而有所变化,2—5,含铁量较低。
铝土岩灰白色,鲕状、豆状结构,能否成为工业矿床,需看Al2O3的含量,若大于40%,即为铝土矿;或者铝硅比值大于2.6,称为“G层铝土矿”。
沉积环境为滨海相、泻湖相,由于风化林滤作用,使Fe2O3、Al2O3富集起来,因其胶体带电,与海水发生化学反应,于是沉积下来,鲕状、豆状结构是受到波浪、潮汐的影响所致。
此段基本没有化石,至少说没有标准的海生生物化石。
No.2
点位:食堂对面,仓库后边。
点性:本溪组C2b上段—畔沟段岩性及岩相特征。
内容;本段厚度16米。主要是一套由海陆交互相的砂岩、页岩、粉砂岩、煤层和灰岩组成的岩系,因为其中既有海生的、又有陆生的动植物化石,故称海陆交互相地层;且其中含煤,又叫煤系地层。畔沟段自下而上有灰岩三层,且每一层灰岩下都有一层煤,这是太原西山月门沟煤系地层的特点。畔沟段煤层大多不可采。动植物化石有脉羊齿、类、腕足类、牙形刺等。沉积环境为沙坝—潮坪沉积。
No.3
点位:机房背后西侧山坡上。
点性: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晋祠段的岩性及岩相特征。
内容:太原组C3t分为三段,晋祠段、毛儿沟段、东大窑段,厚度100米左右。晋祠段因晋祠砂岩发育而得名,厚20米,起于晋祠砂岩底面,止于西铭砂岩底面,整合接触于本溪组之上。本段岩性特征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由砂页岩、薄煤层和灰岩组成。晋祠砂岩是由石英、岩屑和火山凝灰物质组成,旧称“晋祠杂砂岩”,为一标志层,代号K1。
标志层是指煤系地层中那些岩性特殊、层位稳定、分布普遍、易于识别的煤岩层。其作用在于划分和对比地层。
吴家峪灰岩L0:灰色,藕节状,其中含大量的类化石—麦粒,是太原组的下部化石带。沉积环境为潮坪沉积,滨岸、海滨环境。
No.4
点位:位于No.3以西30米处。
点性:太原组毛儿沟段岩性及岩相特征。
内容:从西铭砂岩起,顶界止于七里沟砂岩K2底面,厚度40—50米,因毛儿沟灰岩发育而得名。主要岩性为砂岩、页岩、煤层、灰岩互层,三层灰岩含丰富的动物化石,类主要有纺锤、假希瓦格、希瓦格;牙形刺有隆脊曲颚齿刺、微小近颚齿刺;腕足类有网格长身贝属、戟贝、棘刺贝、太原府网格长身贝、巴甫洛夫唱贝等;植物化石有卵脉羊齿、镰脉羊齿等。毛儿沟段底界西铭砂岩,为灰色中粗粒石英砂岩,泥质胶结,其层面上有波痕构造,波峰较缓,不对称,系干涉波痕,由两个方向的波浪叠加造成。
毛儿沟期为太原组沉积时海侵最广泛时期,海相灰岩发育,含煤性好。标志层自下而上有9#煤(八尺,全区可采)、8#煤(丈五,全区可采)、庙沟灰岩L1、毛儿沟灰岩L2、7#煤(下三尺,全区可采)、斜道灰岩L3、6#煤(七尺,局部可采)。
沉积环境为河口坝,远沙坝沉积,其特征是砂泥互层,频繁交替。
No.5
点位:七里沟煤窑废弃坑口北侧。
点性:庙沟灰岩L1、岩性特征。
内容:庙沟灰岩L1厚度2米,黑灰色、致密块状,含丰富的类、腕足类化石;其下为8#丈五煤,是太原组主要可采煤层。灰岩沉积环境为—潮坪。
No.6
点位:距No.5 80米,沟北一侧。
点性:毛儿沟灰岩L2岩性。
内容:毛儿沟灰岩L2位于该段中部,是比较标志的海相层,灰色,致密块状,厚度8米左右,层位稳定,结构复杂,上下为灰岩,中间夹硅质岩,为沉凝灰岩。由火山灰等细粒物质经过搬运沉积而成。其节理发育,加酸不起泡。镜下鉴定有火山结构,矿物颗粒呈弓状、弯钩状、骨针状,不像石英类呈滚圆状、棱角状。
毛儿沟灰岩L2在太原比较稳定,代表海侵广泛,为浅海沉积;富含腕足类德比贝、类等动物化石。
No.7
点位:No.6 30米处,沟北一侧。
点性:7#煤(下三尺)与斜道灰岩L3岩性特征。
内容:7#煤(下三尺)全区可采,为泥炭沼泽相沉积,其顶板为斜道灰岩L3,岩性特征为深灰色厚层状,富含腕足类、类化石。沉积环境为三角洲的前缘,浅海环境。
往前可见6#煤,局部可采,含硫比较高,其底板为黑色泥页岩,顶板为七里沟砂岩K2。
No.8
点位:骆驼脖沟,沟口东侧。
点性:太原组第三段东大窑段岩性特征。
内容:东大窑段起于七里沟砂岩K2底面,止于山西组底界北岔沟砂岩K3底面,厚度33米左右,因东大窑灰岩发育而得名。东大窑段沉积时,已接近晚石炭世海侵运动的尾声,海相层已不稳定,灰岩相变为页岩。主要岩性为砂岩、砂质泥岩、页岩、煤层互层。
七里沟砂岩K2,厚度18米,浅灰白色、灰白色,含砾的中粗粒厚层状砂岩,由下而上颗粒变细,主要成分石英、岩屑,胶结物CaCO3,占15%左右;分选性中等,半滚圆状、次棱角状;具斜层理、交错层理,上界面平缓,下界面凸凹不平,压着6#煤。沉积环境为三角洲相的分流河道。属于水上平原沉积,海侵可以淹没,海退又露出水面,砂体不稳定,有的厚,有的薄,有的变为页岩,由于河流分道,产生斜层理、交错层理。
No.9
点位:骆驼脖沟纵深100米,沟坡北侧。
点性:东大窑海相层L4岩性特征。
内容:东大窑期已接近晚石炭世海侵的尾声,沉积环境已不太稳定,在骆驼脖沟相变为海相页岩,厚约8米。沉积环境为泻湖相,还原、弱还原环境,含菱铁矿结核,夹灰岩透镜体。
在斜道沟东大窑处为浅海相石灰岩,故称东大窑灰岩L4。含丰富的海相动物化石,为太原组上部化石带,即假希瓦格带,为C—P标准化石。
标准化石:在地质历史中,那些生存时间短,演化快,分布广,数量多的生物种属所形成的化石称之为标准化石。
标准化石在时间分布上限于某一段地层,在空间分布上达到广大地区。不标准的化石作为辅助因素,研究某一地质时期整个生物群特征。
动物化石:腕足类—太原府长身贝、戟贝、网格长身贝、瓣腮、唱贝(分喙石燕); 科—假希瓦格。
山西组地层P1S含希瓦格、长似纺锤等,肉眼可见,但确定属难。
植物化石:卵脉羊齿、编羊齿、丽羊齿等。
东大窑海相层下部为纸状页岩,无化石,再下为5#煤,不可采,本处没有出露。
No.10
点位:同No.9
点性:山西组地层P1S结构、煤层自然现象。
内容:山西组地层起于北岔沟砂岩K4,止于下石盒子组骆驼脖砂岩底面,厚约26米,整合接触于C3之上山西组地层P1S结构是以过渡相为主的含煤岩系,主要有砂岩、粉砂岩、页岩、煤层,局部夹半咸水的页岩(泻湖、海湾相),有化石;其中3#(丈八煤)、2#(九尺炭)为主要可采煤层,二者都夹有1—2层夹石;4#不可采,以上三层煤含硫少,俗称香煤;1#(上三尺)局部可采。
山西组地层可分两个旋回:1.从北岔沟砂岩开始到冀家沟砂岩截止,称为下煤段,含有4#、3#、2#煤。北岔沟砂岩为细砂岩,厚1.5米,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下煤段含丰富的植物化石:三角织羊齿、编羊齿、多脉带羊齿、中国半轮叶等;动物化石有舌形贝、瓣腮、海扇、腹足类螺等,种属单调,数量贫乏,代表泻湖、海湾相沉积。2.冀家沟砂岩以上至骆驼脖砂岩K4以下为上煤段,含有1#煤(上三尺),局部可采。对面白色砂岩即为冀家沟砂岩,其下为2#煤。
下石盒子组P1x与山西组P1S呈整合接触,以骆驼脖砂岩开始,灰白色块状粗粒砂岩,为一套砂岩组,中间夹有薄层砂岩、黑色页岩,页岩中含植物化石。本组主要岩性为黄绿色、杏黄色、褐黄色的砂岩、粉砂岩和页岩,煤层多不可采。再往上为红黄色、紫色砂页岩互层,表明气候越来越炎热、干旱,已不适应造煤植物的生长,聚煤作用也逐渐终止。
上石盒子组P2s:杂色泥岩为主,夹砂岩。
石千峰组P2sh:砖红色砂岩为主,夹砖红色泥岩。煤层自燃现象
此处出露的是二叠系山西组3#煤层。煤在常温下能吸附空气中的氧,并在煤的表面生成不稳定的氧化物,含氧官能团(-OH)羟基和(-COOH)羧基等,此时,氧化放热量很少,并能及时把热量散发掉,煤层温度并不升高,通常称这一阶段为潜伏期。经过潜伏期煤层的氧化速度加快,不稳定的氧化物先后分解成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此时氧化放热加快,来不及放散煤温就逐渐升高,当达到350~400℃时,煤层就自己燃烧起来,进入第二阶段自燃期。从地表往下至一定深度(氧化带下限),当没有空气补给时,煤层燃烧就自行熄灭。由于热量烘烤,将周边的页岩、砂岩烧变成红色,故称烧变岩。由于氧化、自燃,煤层露头厚度变薄。井下煤层自燃对煤矿安全生产影响很大,堆放在地面的煤放久了也会自燃,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空气,百害而无一利,所以防止煤层自燃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总结:O2峰峰组C2本溪组下段:铁铝岩段;上段:畔沟段C3太原组下段:晋祠段;中段:毛儿沟段;上段:东大窑段P1S山西组P1x下石盒子组P2S上石盒子组P2sh石千峰组。
主要标志层:晋祠砂岩K1、吴家峪灰岩L0、西铭砂岩K2、庙沟灰岩L1、毛儿沟灰岩L2、斜道灰岩L3、七里沟砂岩K3、东大窑灰岩L4、北岔沟砂岩K4、骆驼脖砂岩K5、桃花泥岩。
主要可采煤层:1#局部可采、2#九尺和3#丈八为“香煤”、4#不可采、5#没见到、6#七尺局部可采、7#下三尺、8#丈五和9#八尺为全区可采、10#不可采、11#局部可采。
(二)、东山野外教学路线
时间:2014年6月24日 天气:晴转多云
踏勘路线:学校→火车站→小东门→赛马场→杨家峪→东山煤矿→小窑头→大窑头→返回
观测内容:陷落柱(无炭柱)、褶皱构造、罗盘的使用、断层、化石等
No1
点位:东山石太公路534公里处。
点性:构造点—大窑头背斜、节理
内容1:背斜
远望西北公路剖面,可见出露地层为奥陶系石灰岩和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在剖面上,岩层表现为向上拱起的形态,其核部为地质年代相对较老的地层—O2灰岩,两翼地层年代相对较新为C2b,整体形态基本对称,如下图所示 内容2:节理
定义、分类、成因、意义(地质、工程)
岩石受力超过其本身强度极限时,便产生断裂,断裂面平行裂开,没有明显的位移称为节理。节理是野外常见的一种构造现象,常成群出现。
按节理发生时的力学性质可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和次生节理。
节理的研究对找矿、找水及工程地质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是地下水的良好通道,也是矿液运移和沉淀的重要场所。正所谓:有利有弊。
内容3:煤层露头
煤层的定义、煤层露头特征(厚度、煤质)
No2
点位:距No.1往西300米处。
1.陷落柱:成因: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的基底为中奥陶世石灰岩,由于地下水的溶蚀,形成较大溶洞,其上覆煤系地层失去支撑而垮落,充填溶洞形成由各种岩屑组成的类似圆锥体形状,在剖面上看,形如柱体,故称陷落柱;在煤矿上采煤至此无煤可采,而遇到杂乱无章的岩石柱体,故又称为无炭柱。陷落柱鉴定特征:从平面上看,多为低洼的凹坑(但也有成为突起的小山包),不是圆形就是椭圆形;从剖面上看,岩石杂乱无章,大小混杂,且柱体岩石年代较围岩新,是上部地层垮落的岩石碎屑,形态为上小下大,呈不规则圆柱体,有的陷落柱不塌至地表,陷落柱的塌落高度不等。意义:(勘探时不易查明、影响开采、导致突水)2.地层:C2b/O2f,C2b与O2f呈平行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特征:新老地层平行接触产状一致,但其间存在明显的剥蚀面,剥蚀面表明地层有缺失,它表明地壳发生了上升(剥蚀)、下降(沉积)的过程。其意义在于:有助于我们了解该地区地质构造运动的性质和时代,是划分地层、建立地层顺序的重要依据;同时,剥蚀面是地质发展阶段性的一个重要标志。
O2主要为灰色、深灰色厚层致密状石灰岩夹白云岩和薄层泥灰岩,顶部夹有两层石膏层,含头足类化石珠角石。由于长期风化剥蚀,顶面形成凹凸不平的剥蚀面,非常明显,与上覆地层C2b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上覆地层C2b平行不整合于O2灰岩之上,根据沉积特征分为两段:下部—铁铝岩段,6—8米;上部—畔沟段,16米。铁铝岩段主要由红褐色、褐黄色的铁铝岩、浅灰白色的铝土岩、灰中带红色的铝土质页岩、细砂岩、粉砂岩和粘土矿组成。
铁铝岩工业类型叫“山西式铁矿”,即褐铁矿。黄褐色,多孔状、块状或土状,硬度随含铁量多少而有所变化,2—5,含铁量较低。
铝土岩灰白色,鲕状、豆状结构,能否成为工业矿床,需看Al2O3的含量,若大于40%,即为铝土矿;或者铝硅比值大于2.6,称为“G层铝土矿”。
沉积环境为滨海相、泻湖相,由于风化林滤作用,使Fe2O3、Al2O3富集起来,因其胶体带电,与海水发生化学反应,于是沉积下来,鲕状、豆状结构是受到波浪、潮汐的影响所致。本段厚度16米。主要是一套由海陆交互相的砂岩、页岩、粉砂岩、煤层和灰岩组成的岩系,因为其中既有海生的、又有陆生的动植物化石,故称海陆交互相;且其中含煤,又叫煤系地层。畔沟段自下而上有灰岩三层,且每一层灰岩下都有一层煤,这是太原西山月门沟煤系地层的特点。畔沟段煤层大多不可采。动植物化石有脉羊齿、类、腕足类、牙形刺等。沉积环境为沙坝—潮坪沉积。
No3:产状测量
点位:位于No3和No4之间,向西拐一条小冲沟内,距公路约80m处。地层:C2b畔沟段与铁铝岩段分界点。此处由于开采铝土岩,使下伏的粉砂质泥岩的岩层面出露。是训练产状测量的良好场所。
地质罗盘的使用
地质工作者在野外要经常辨别方向,有很多参照物可供识别,如太阳的位置、树木的年轮、居民的住房、古老的庙宇等等,但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方向,而我们需要一个准确的方位,这就必须依靠地质罗盘。
地质罗盘对地质工作者来说,其用途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种:
1.测方位 操作方法:首先打开罗盘,把罗盘上印有“0”字的一端指向前进方向,然后在前方选出一个待测的目标(如山峰、树木、塔等),这时,将照准器(觇标)竖直,两臂夹紧,握住罗盘,使圆水泡居中,慢慢转动罗盘,使目标、照准器同时被反映在镜面上的平分线上,待磁针停稳后,即可读取磁北针所指示的度数,这就是观测目标的方位角。当观测的目标仰角大于45°或者俯角大于15°时,前述方法不可能在镜中见到目标的像,这时需要掉转罗盘方向,反过来用照准器(觇标)的尖和经过玻璃镜下方的小光窗中的平分线来瞄准目标。同样使罗盘水平,眼睛一边看准目标,一边从镜中读取磁南针稳定后所指示的度数,即为所测方位。
2.测地形坡度
操作方法:先把罗盘上的照准器(觇标)打开平放,再把照准器(觇标)的尖扳直,然后将罗盘侧立起来,把盘盖向里折回成45°角,之后,通过照准器(觇标)尖的小孔及镜孔找到目标,并让镜孔中线平分目标,同时扳动罗盘背后的制动议,使长水泡居中,从镜中读取游标所指示的下刻度盘的度数,即为该地形坡度。
3.测岩层产状
岩层产状包括:走向、倾向、倾角。它们是在岩层层面上进行测量,这一点应该非常清楚。因为,一切面状地质体均可测量其产状三要素,如岩层面、断层面、节理面、轴面、片理面等等。所以测量岩层产状,首先应该选择有代表性的岩层面。如果层面不平整,可把记录本放在层面上,在记录本上测量。操作方法:(1)测岩层走向时,将罗盘的盖与盒扳直,使长边紧贴岩层面,然后使圆水泡居中,罗盘的水平面与岩层的倾斜层面两面相交,即为岩层的走向线,读取北针(南针亦可)所指的度数就是岩层的走向。
(2)测岩层倾向时,将罗盘印有“180°”的一端紧贴岩层面,然后使圆水泡居中,这时,罗盘的北针所指示的读数即为岩层的倾向。注意:此法适用于岩层的顶面测量;若在岩层的底面测量,情形会是怎样?认真实践一下。
(3)测岩层的倾角时,将罗盘的盖与盒扳直,使长边侧立于岩层面上,并且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然后扳动罗盘背后的制动议,使长水泡居中,游标所指的下刻度盘上的度数即为岩层的倾角。
4.产状要素的表示方法 方位角表示法: 120° ∠15°
NO4:
点位:No3沿公路前行100m处。
点性:构造点—-断层。
内容:沿公路的剖面上可见到煤系地层中发生的小型逆断层,落差1.5米左右,断层的上升盘伴生有牵引构造。被断地层为本溪组C2b,断层走向为NW,倾向SW,倾角80°左右,根据两盘相对位移情况,此断层为正断层。
岩石受力破裂后,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有明显位移称为断层。
断层是地壳中广泛发育的地质构造,种类很多,形态各异,规模不一。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情况可分为:
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 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
平移断层: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方向相对错动的断层。
可以看出这是2个断层,成叠瓦状,故称其为叠瓦状断层,从上盘和下盘的上升和下降情况,表明这是一个,叠瓦状逆断层。而且左侧的断距较小,右侧较大。右侧的断距大约1.5m这个断层有2层煤线它的走向为42°
No5
点位:观测点4沿公路前行约300m处。
点性:平行不整合观测点。
此处平行不整合面出露明显,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出露清楚
No6
点位:沿公路前行约500m,右拐进石柱沟,西南行约700m废弃的小煤窑绞车房公路旁。
点性:化石点。
内容:此处出露的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第二段,包括石齐凹灰岩(相当于西山的斜道灰岩)、砂、页岩、煤层等,其中石齐凹灰岩中含有种类众多的动物化石,动物化石主要有:腕足类、珊瑚类、类、苔藓虫、双壳类等,本次实习所见到的化石如下:
腕足类:轮刺贝Echinoconchus、分喙石燕Choristites、太原府网格长身贝Dictyoclostus taiyuanfuensis、围脊贝Margnifera、德比贝Derbyia、戟贝Chnetes、马丁贝Mtinia、珊瑚类:脊板顶柱珊瑚Lophocarinophyllum、沟珊瑚Bothrophyllum 类:希瓦格Schwagerina
苔藓虫:网格苔藓虫Fenstella、多孔苔藓虫Polypora、羽苔藓虫Penniretepora 双壳:燕海扇Aviculopetenn
(三)、晋祠野外路线教学 时间:2014年6月26日 天气:大雨转阴
在第三天的实习时,由于天气原因,我们只参观了太原基准地震台,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听台长关于该地震台建立、功能、管理等方面的介绍,对地震台的功能和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四)、地球科学馆的参观 时间:2014年6月27日
地点:太原理工大学中区图书馆一层 天气:晴
太原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馆》展厅面积400平方米,“由地球的演化”,“生命的演进”,“矿物的奥妙”,“岩石的类型”,“资源的利用”,“环境的保护”6大方面组成,每一单元均独立成篇,展出内容包括图文,实物和模型,由光电控制,辅以数字投影设备,集教学,教研,科普于一体。宛如一座科学的殿堂,一部地球历史的巨著,一套科学的百科全书,能够是我们学到扎实的煤矿地质学知识。
三、对地质实习的感悟和建议
短暂的地质实习很快就结束了,而这次野外实习对我产生的影响却并没有很快随之消失。在这不到四天的时间里,每天上午随老师一起到野外观察,测量产状,记录数据,并且及时复习了已经渐渐淡忘的部分课本知识,短短的三天,让我对野外地质工作有了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对它的方式方法有了一个最直接的了解。并且直接影响了我的学习观念,将实践的成分注入了思想中,必将对我今后的学习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然而,之前的地质学习还仅仅局限与课本知识的认知,通过听课,复习,考试等环节,认识并了解了大量的地质知识,但这些都仅仅是纸上谈兵,我知道什么是断层,什么是节理,却还都只是能从插图上判断,到野外旅游的时候见了很多岩体,也没有能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判断什么是断层,什么是节理,而褶皱的向斜与背斜构造,更是无从判断。但经过这次野外实习,听了老师的讲解和分析,再加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同学之间的合作,我对之前所学的课本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感性的理解,不但能够正确迅速地区分节理和断层,用罗盘仪测产状从而判断褶曲是向斜还是背斜,还解决了很多课本学习中遗留下来无从解决的问题,通过实际的操作,学会了绘制柱状图、节理玫瑰图,而不仅仅是教条的背诵,对罗盘仪的使用也熟悉起来,而不是先前仅仅对插图的认识。野外实习在工程地质实习课程的学习中是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对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补充,虽然时间并不长,前后不过四天的时间,但是在这期间学到的方法,观念上的改变,是课堂学习中所不能得到的。只有真正走出课堂,把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通过自己的操作加深理解,才能算是学习过程得到完善。
举一反三地说,任何工程实际与课本上的罗列都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实际中的情况往往更复杂,是各方面的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有通观全局的能力,在做分析的时候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与工程相关的课程,都需要真正地走出课堂,工程地质是这样,其他课程也是这样,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学习中的观念产生了一个转变,认识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在和老师同学一起到野外观察采集的过程中,也进一步地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很多工作是自己独立操作所不能完成的,需要老师指导,需要同学配合,经过组员之间的分工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
总地来说,这次实习是成功的,我个人在这次实习中受益匪浅,更多的方面的收获是隐性的,在将来的学习中,必将逐渐体会到这次实习带给我的更多收获。
第五篇:太原理工大学硕士数理统计期末复习重点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数理统计重点
1统计量与抽样分布
1.1基本概念:
总体X的样本X1,X2,…,Xn,则T(X1,X2,…,Xn)即为统计量
样本均值
样本方差
修正样本方差
样本k阶原点矩
样本k阶中心矩
经验分布函数
其中Vn(x)表示随机事件出现的次数,显然,则有
n
n
l
二项分布B(n,p):
EX=np
DX=np(1-p)
l
泊松分布:
l
均匀分布U(a,b):
l
指数分布:
l
正态分布:
当时,1.2统计量:
T是θ的充分统计量与θ无关
T是θ的完备统计量要使E[g(T)]=0,必有g(T)=0
且h非负T是θ的充分统计量
T是θ的充分完备统计量
是的充分完备统计量
1.3抽样分布:
分布:
T分布:
当n>2时,ET=0
F分布:
补充:
n
Z=X+Y的概率密度
f(x,y)是X和Y的联合概率密度
n的概率密度
n的概率密度
l
函数:
l
B函数:
1.4次序统计量及其分布:
X(k)的分布密度:
X(1)的分布密度:
X(n)的分布密度:
2参数估计
2.1点估计与优良性:的均方误差:
若是无偏估计,则
对于的任意一个无偏估计量,有,则是的最小方差无偏估计,记MVUE
相合估计(一致估计):
2.2点估计量的求法:
矩估计法:
①
求出总体的k阶原点矩:
②
解方程组
(k=1,2,...,m),得即为所求
最大似然估计法:
①
写出似然函数,求出lnL及似然方程
i=1,2,...,m
②
解似然方程得到,即最大似然估计
i=1,2,...,m
补充:
n
似然方程无解时,求出的定义域中使得似然函数最大的值,即为最大似然估计
2.3MVUE和有效估计:
T是的充分完备统计量,是的一个无偏估计为的惟一的MVUE
最小方差无偏估计的求解步骤:
①
求出参数的充分完备统计量T
②
求出,则是的一个无偏估计
或求出一个无偏估计,然后改写成用T表示的函数
③
综合,是的MVUE
或者:求出的矩估计或ML估计,再求效率,为1则必为MVUE
T是的一个无偏估计,则满足信息不等式,其中或,为样本的联合分布。
最小方差无偏估计达到罗-克拉姆下界有效估计量效率为1
无偏估计的效率:
是的最大似然估计,且是的充分统计量是的有效估计
2.4区间估计:
一个总体的情况:
已知,求的置信区间:
未知,求的置信区间:
已知,求的置信区间:
未知,求的置信区间:
两个总体的情况:,均已知时,求的区间估计:
未知时,求的区间估计:
未知时,求:
非正态总体的区间估计:
当时,故用Sn代替Sn-1
3统计决策与贝叶斯估计
3.1统计决策的基本概念:三要素、统计决策函数及风险函数
三要素:样本空间和分布族、行动空间(判决空间)、损失函数
统计决策函数d(X):本质上是一个统计量,可用来估计未知参数
风险函数:是关于的函数
3.2贝叶斯估计:
①
求样本X=(X1,X2,...,Xn)的分布:
②
样本X与的联合概率分布:
③
求关于x的边缘密度
④的后验密度为:
取时的贝叶斯估计为:
贝叶斯风险为:
取时,贝叶斯估计为:
补充:
n的贝叶斯估计:取损失函数,则贝叶斯估计为
n
3.3minimax估计
对决策空间中的决策函数d1(X),d2(X),...,分别求出在上的最大风险值
在所有的最大风险值中选取相对最小值,此值对应的决策函数就是最小最大决策函数。
4假设检验
4.1基本概念:
零假设通常受到保护,而备选假设是当零假设被拒绝后才能被接受。
检验规则:构造一个统计量T(X1,X2,...,X3),当H0服从某一分布,当H0不成立时,T的偏大偏小特征。据此,构造拒绝域W
第一类错误(弃真错误):
第二类错误(存伪错误):
势函数:
当时,为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
当时,为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
4.2正态总体均值与方差的假设检验:
一个总体的情况:
已知,检验:
未知,检验:
已知,检验:
未知,检验:
两个总体的情况:,未知时,检验:
未知时,检验:
单边检验:举例说明,已知,检验:
构造,给定显著性水平,有。当H0成立时,因此。故拒绝域为
4.3非参数假设检验方法:
拟合优度检验:
其中Ni表示样本中取值为i的个数,r表示分布中未知参数的个数
科尔莫戈罗夫检验:
实际检验的是
斯米尔诺夫检验:
实际检验的是
4.4似然比检验
明确零假设和备选假设:
构造似然比:
拒绝域:
5方差分析
5.1单因素方差分析:
数学模型,(i=1,2,...,m;j=1,2,...,ni)
总离差平方和
组内离差平方和
组间离差平方和
当H0成立时,构造统计量,当H0不成立时,有偏大特征
且
应用:
n
若原始数据比较大而且集中,可减去同一数值再解题
n
辅助量:
5.2两因素方差分析:
数学模型,(i=1,2,...,r;j=1,2,...,s)
总离差平方和
组内离差平方和
因素B引起的离差平方和
当H0成立时,因素A引起的离差平方和
当H0成立时,辅助量:
构造统计量:
6回归分析
6.1一元线性回归:
回归模型:i=1,2,...,n.的估计:
分布:的估计:
6.2多元线性回归:
回归模型:
i=1,2,...,n.参数估计:
7多元分析初步
7.1定义及性质:
其中为X的均值向量,为X的协方差矩阵
Y=CX+b,则
若,刚
7.2参数的估计与假设检验:
样本均值向量
样本离差阵
最大似然估计
最小方差无偏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