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自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以来,我乡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以群众为主体,用规划指导群众,用政策激励群众,用示范带动群众,生态文明村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我乡枣元、贺庄两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XX年,枣元、贺庄两村被确定为生态文明村建设试点。枣元村集中精力,着力抓基础谋发展。经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通过“争取项目投一点、村中老板捐一点、村民集一点、投工投劳担一点”的方式,实施了:一是投资40万元,完成村内道路和环村公路的硬化;二是投资23万元,修建了沿街花池,安装了路灯,使村容得到美化;三是投资30余万元,打深水井一眼,铺设管道一万余米,使全村户户通自来水;四是村民义务出工1000余人次,清理路边柴草、垃圾300余堆;五是开展沼气池建设,年底已建成沼气池32个且使用率在90%以上。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了枣元村最想解决,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打牢了枣元村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基础,增强了发展能力。
贺庄村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二十字方针,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村民自筹资金,自行规划,自行建设,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村中地下排污排水、村道硬底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村道旁的绿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神速推进。结合本村实际,科学地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图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便迅速在全村掀起了新农村建设高潮。群众们本着“有钱出钱,无钱出力”的精神,纷纷主动投身新农村建设。为解决资金问题,村干部带头捐资,为节省开支,该村规定每户每天义务出动一名劳力投入到新农村建设,村干部坚持日日出勤,每天带领6 0多名群众奋战在施工现场。该村先是投入资金60多万元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建好地下排水排污道5800米;改造村内民居卫生厕所68间;铺设硬底化村巷3500平方米;拆除不符规划的闲置民宅XX多平米;清理路边柴草、垃圾300余堆。接着又投入20多万元打深水井一眼,铺设管道7000余米,使全村户户通自来水。全村共建成沼气建成沼气池24个。
目前,东枣元乡新农村建设正紧张有序地向前推进。XX年,我乡决定在八里圈和大十二里两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让更多群众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享受新农村建设的美好成果。
第二篇:乡镇社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常么社区新农村位于隆林县的南面,西隆二级公路贯穿腹地,距县城22公里,距德峨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社区覆盖常么、弄杂、龙英三个行政村,共7060名村民,是原常么乡府所在地,是南部较为繁华的集市之一。为了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加快新农村建设指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利用国务院扶贫办实施革命老区建设及桂西五县基础设施建设的契机,常么社区新农村建设正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指导思想如火如荼地推进。
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常么社区新农村建设以生产发展为龙头,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种养模式。目前该社区农业经济以“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的模式进行。主要以烤烟产业为主,10年共种植1567亩烤烟,同时成立了“养猪协会”“养羊协会”“养蚕协会”,在协会、公司的带动下,烤烟面积逐年扩大,产值也逐年提高。在科技的指导下,在协会的带动下,该社区猪、羊养殖及养蚕也由分散经营到规模经营,效益逐年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改善,加上劳务输出等,人均收入由XX年的1653元上升到现在的2165元。在贫困的少数民族石山地区,逐步接近全县的人均收入水平,一步一步向小康迈进。
二、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在国务院实施革命老区示范试点工作以及桂西五县基础设施的工作中,在常么社区范围内共计投入4680余万元。修扩建公路20条,人畜饮水工程2200m3,地头水柜1670m3,整理农田1600亩,沼气池建设160座,危房改造75户,农网改造1065户,广播电视卫星接收135户,学校建设3365m2,猪羊圈改造1305m2,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民族文化培训共计1056人次。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及各种培训,极大地改善了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及素质的提高,使民风民俗传统文化得以保存,群众的言谈举止文明得体,“脏、乱、差”现象得到改善。
特别是常么社区民族新村建设,将成为新农村“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示范点。在县委及县政府的领导下,社区民族新农村在高规格设计、统一建设的基础上,将把常么建设成为一个集旅游、民风民俗展示、商贸、党建创新为一体的新村。该新村建设占地约41亩,建民族特色民居79幢,两个共计约10亩的民族表演广场和休闲广场,建有民族风情的商业步行街。整个社区内有社区警务室、幼儿园、卫生院、中小学、电信、邮政、移动通讯、农村信用社等,还成立了环卫站、供水站,使在社区范围内的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各种娱乐、卫生保健、教育等服务。
三、管理民主。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指导下,我们在常么、弄杂、龙英三个村进行农村党组织设置的创新工作,成立了农村跨村联合党组织,即常么社区党委。在农村建立社区党委是农村村级党组织设置的一种探索与创新。在2010年12月25日,本着就近便利、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以强带弱的原则,按照地域相邻、生活相通、民风相近,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海选及公推直选的民主方式,选举产生了社区党委班子。社区党委围绕辖区的农村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开展党建工作,充分发挥监督和协调作用。以“一委一站”为载体,努力建设好以“三会四办”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区管理综合服务体系。“一委”指的是社区党委,它是整个体系的核心;“一站”指的是“常么社区农事村办服务站”;“三会”中,一是指联合议事委员会,它由三个村的村干、村民代表组成,定期不定期召开社区内的重大事项研究会议;二是指联合共建委员会,它由市、县、乡的相关帮扶联系单位与社区党委成员、驻社区的有关单位党组织组成;三是指联合监督委员会,它由社区内的定工干部、离任村两委负责人、老党员、县乡人大党员代表,经过选举组成,它不受社区党委领导,直接对乡党委负责,负责监督社区党委的各项事务,是党内机构设置的一种探索与创新。“四办”是一种综合体系,是指社区党委下设“党委办”“项目办”“综治办”“社会事务办”。“党委办”负责党建工作,包括发展党员、党费收缴、流动党员管理等。“项目办”是党委下的一个经济经营实体,它负责对外承接工程,创办石场、砖场,经营环卫站、供水站等创收项目,确保了党委在无财政供给下能正常开展各项工作,该办营利所得及支出受联合监督委员会监督。“综治办”负责对辖区内三大纠纷调处、治安及刑事案件调查处理、法律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社会事务办”负责提供辖区内退耕还林、粮食直补、能繁母猪补贴等社会事务的服务。同时明确规定社区党委在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不改变社区内各村和社区常住单位的经济及其他行政事务,主要职责是协调与服务。
第三篇:乡镇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代表XX镇党委政府将XX镇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为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服务是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主题和长期任务。在加强社会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过程中,XX镇围绕“搞好服务”,“积极引导”,“逐步推进”的工作原则,扎实有效地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齐抓共管
农村档案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农村档案工作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我镇在抓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过程中,始终注意与涉农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做好协调工作,共同推动全镇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向前发展。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支持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为深入贯彻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研究进一步加强我镇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镇政府专门研究出台了《XX镇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并召开全镇农村档案工作会。安排部署了我镇农村档案工作,明确了我镇下一步做好村级档案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各涉农部门、村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强协调配合,依法加强对农村档案工作的分类指导、监督、检查,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二、积极调研,创新机制
(一)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全面掌握农村档案情况
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是在之前的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农业和农村的档案工作一直以来都处于档案工作的薄弱环节。为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认真贯彻“档案工作全面融入,服务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从06年开始,我镇曾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对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进行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村级分管负责同志的情况介绍,现场实际查看档案室和档案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全面掌握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开展情况。
(二)建立创新的工作机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顺利进行。
一是积极做好农村村务公开、农村科技、林权档案、农村低保档案等领域的档案工作,加强重点特色档案的管理,如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富民档案”、反映农村面貌变化的“环境档案”、保障农民切身利益的“保障档案”、服务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和谐档案”等。二是加强行政推动作用,把档案工作纳入总体考核。将档案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及考核验收体系之中。三是坚持依法治档,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各项规定,建立完善有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执法监督机制和保障措施,依法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尤其是加强村级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制定实施村级档案规范化标准和目标考核体系,以点带面推进村级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切实提高镇、村级档案管理水平。
三、强化职能,注重宣传,提高素质
(一)强化档案工作职能
结合近两年开展的档案管理模式改革,乡镇的档案管理工作有了较大进展。在开展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过程中,我镇明确了要把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人查。为规范村级档案管理,镇政府按年投入资金8.8万元,通过会计委派制度的实施,实行村财镇管村用,规范完善各村财务档案,健全了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多种形式的文件、档案、信息服务,强化了镇档案工作职能。同时,镇政府为各村配齐了档案柜、档案盒等相关设备设施,督促各村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我镇13个村均建立了村级档案室,有条不紊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持续开展。
(二)加强档案知识培训,提高农村档案人员素
质
开展农村档案工作,发挥农村档案作用,提高农村档案人员素质至关重要。近年来,我镇加强了对农村档案人员的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培训、业务咨询等形式,共培训农村档案工作人员 多人次,农村档案人员的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我镇还实行委派
会计制,专门负责各村的会计档案。
(三)强化档案宣传,增强档案意识
做好农村档案工作,不仅要措施到位,宣传工作也必须到位。近年来,我镇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实际,不断加强和改进档案宣传工作。宣传利用档案解决实际问题的典型事例,宣传违反档案法律法规造成严重后果的典型案例等。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张贴栏、横幅各种媒介,广开宣传渠道,提高镇、村两级干部职工的档案意识,推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健康发展。
四、健全档案,服务基层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要实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许多方面都离不开档案工作,村级村务档案,直接记录和服务百姓活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农村基层政权和自治组织建设、农村社会管理、化解农村基层矛盾和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镇在过去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已有的基础上,拓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广度,加强对灾后恢复重建期间打造特色村落等档案的收集,提高建档率,扩大建档范围。
我镇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灾后村级阵地建设正在进行中,加之灾后恢复重建的事务繁忙,各村档案管理水平还急待提高。二是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还需作进一步培训,建档立案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三是除了村档镇管的资料完整、管理规范外,各村涉及民生、恢复重建等方面的资料还存在管理分散等现象。
各位领导,我们一定以此次新农村建设档案检查为契机,查漏补缺,加大投入,抓好档案管理的软硬件建,着力提升村级档案管理水平和档案便民的利用率,推动XX镇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
第四篇:乡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推荐]
乡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工业重镇,发展旅游名城”。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乘势而上,积极调动各方积
极性,协调推进我镇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十一五”期间全面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现将简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镇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南50公里的**河畔。全镇幅员面积153.8平方公里,林地2140公顷,耕地1260公顷,下辖4个行政村,(32个村民小组,29个自然屯,家户2780户,农村劳动力4201人)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7万人,其中镇区人口3.7万人。全镇通村、通屯和农村巷路全部达到砂石化,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35,住房砖瓦化率95,有线电视入户率30,程控电话入户率40。到2005年末,全镇经营总收入达到14.4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400万元,本级财政收入达到560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实现4914元。**是一座古老的城镇,原名二层甸子,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931年因其境内发现洁如晶、透而明、爽口微甜的泉水而易名**。1956年2月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首批建制镇。**处于哈尔滨市最佳旅游半径内,境内群山环抱,山奇水美,人文、自然景观颇多,有“旅游名城”之美誉。位于镇东北5公里处的中国哈尔滨**狩猎场是亚洲最大的封闭式狩猎场,她以独具魅力的休闲游乐方式和北方园林风情闻名遐迩;素有“花果山”之称的全国青少年活动营地,为青少年夏(冬)令营的活动提供了理想场所;东兴水库避暑山庄,造型别致,库水清澈,是一座具有三星级标准的度假村;气势恢宏的威虎山森林公园,松涛浩翰,山峰险峻,有绵延于山脊的塞外长城。有15家滑雪场,攀岩探险,滑雪射箭等旅游项目,为游人所乐道。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上京国际的建成,更给我镇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工业基础雄厚,工业经济占全镇经济总额的95%,形成了以酿酒、建材、精细化工、塑料产品为主的四大产业,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酒业集团和哈尔滨香泉啤酒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国**酒、“泉雪”牌啤酒均荣获国家优质奖。水泥、白灰、建筑石大量销往哈尔滨、大庆等城市,是黑龙江省主要建材基地。镇内还有黑龙江省通信电缆厂、哈尔滨铁路局采石场等6家省、哈尔滨市直属企事业单位在此创业发展。**地处张广才岭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具有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矿产资源丰富,仅建筑石和石灰石的储量就达2亿立方米以上,还有大量的大理石矿产资源。地下水清澈透明,含有硒、氟、氡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酿制酒类和生产矿泉水的最佳水质。山野产品品种多、产量大。主要有蕨菜、刺五加、葡萄、秋果、猴头、榛蘑等多种山野果菜和山鸡、飞龙、梅花鹿、马鹿等野生动物。旅游资源十分诱人,除已建成的旅游景点外,还有石虎岭、杏树坡、磨盘山等三大旅游规划区待进一步开发利用。**交通便利,信息快捷。滨绥铁路纵贯镇区,镇区内有铁路专用线5条。301国道、哈绥公路穿境而过。程控电话装机突破8000门,移动通讯、无线寻呼实现了全国漫游。电话、有线电视实现了村村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生机勃勃,全面发展。**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改革开放以来,每年投资3000多万元进行城镇建设,一座初具规模、功能比较齐全、设施比较完备的小城镇已经形成,被国家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50强示范镇。**先后荣获黑龙江省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黑龙江省体育先进乡(镇)、黑龙江省农业先进乡(镇)、哈尔滨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殊荣。在黑龙江省综合实力百强乡(镇)评比中**镇位居第九名,有“龙江重镇”之称号。
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建设重点从现在起到“十一五”期末,努力把我镇建成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镇,主要指标:
1、经济发展指标。镇域经济经营总收入每年以20以上速度递增,2010年实现4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亿元,本级财政收入实现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
2、生产发展指标。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种植业以发展设施农业为主,畜牧业以发展规模养殖为主,种植业标准化生产率畜牧业规模养殖分别达到100、75;镇形成以食品工业、建材工业和旅游、商贸为主立镇企业,各村分别建设有立村支柱产业,各屯发展特色经济典型;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乡村集体要有较大积累。
3、基础设施。镇区内道路全部实现硬化铺装,给排水设施完善;垃圾实行无害化处理;镇区楼房化率达到60;自来水入户率100;通村屯道路实现硬化,村部所在屯的巷路实现水泥或柏油硬化,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100;有线电视入
户率达到85以上,通讯网络覆盖各村;村民普及卫生厕所,磨盘新村建设初具规模。对东兴水库进行消险加固,扩大灌溉面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镇内有大型休闲广场及绿地、**河带状公园,镇区达到亮化、美化、香化、绿化;各村屯实行垃圾集中堆放,柴草、粪便全部出村,80的屯达到生态村建设标准;农民住房整齐化率达到80以上,砖瓦化率达到100。
4、社会事业。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青壮年农民专业技术培训率达到100,每名农民都能掌握一项农业或非农业专业技术;镇建设有中心卫生院,医疗设备齐全;村建设有卫生室,实现小病不出村;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100。镇内设有大型文化娱乐场所,各村都有文体活动场所;镇建设一所成人高职教育学校;镇建设有一所国家级标准敬老院。
5、民主政治建设。有完善的村民自治、“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等制度,农民对镇村“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满意率达到90以上,村民对村两委班子满意率达到80以上,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镇村无集体上访、无群体事件、无重大犯罪案件,群众对治安满意率达到90以上,形成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勤俭自强、诚信守法、有社会公德、远离迷信、抵制邪教的新风尚,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建设重点
1、围绕生产发展,突出工业经济主导地位,提高镇域经济规模和实力。一是深化改革,提高现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白酒、泉雪啤酒等企业的扩产改造步伐,建设好白酒出口生产线和以肽啤为核心的啤酒项目,开发新产品,提质增效,使酒产业成为**的主要支柱产业和主要财源。按照合理布局和环境保护原则,全面推进建材企业提档升级和优化重组,使现有80余家建材企业重组为50家左右,并成立建材集团,避免无序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积极推进省、哈市驻镇企业改革,帮助省地勘四院、国脉通讯电缆厂等企业迅速走出低谷,实现新发展。二是大力发展以服务和商贸业为主的个体私营经济,保证每年20以上增长速度;建设物流中心,加速商品流通。三是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整合旅游资源,实现旅游经济的大发展和快发展,促进现有16家旅游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和竞争力。2006年引进万福隆“雪域天堂”等大型旅游公司或旅游开发企业集团,引进资金或企业使**国际狩猎场提挡升级,打造**旅游航母,形成全市旅游经济龙头。四是继续优化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浙江桐庐、上海普陀等友好镇区的互相关系,全民动员,全方位发动,2006年抓好上京国际凡奇生态园二期工程、爱尔兰水泥熟料生产、矿泉水厂等项目建设。“十一五”期间力争再引进3-5个工业和旅游方面的大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保证镇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计划到2010年,镇域工业总产值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0亿元,工业税收突破8000万元。实现旅游业收入45000万元。
2、围绕生活宽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强村富民。“十一五”期间,我们将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通过开发2个产业化项目,建立4个基地,抓好5个大产业,建设1个新村来促进农民增收。开发2个产业化项目。一是投资100万元,进一步扶持**大发青贮饲料公司,带动农民种植青贮玉米2000亩以上,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发展养殖业,实现粮食就地转化。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启动芬芳园食品公司建设,恢复山野菜加工和粘玉米、酸菜等保鲜食品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四个基地。一是以老营、镇北为重点建立奶牛养殖基地,在现有1个小区和4个养殖专业屯的基础上,规划建立5个养殖小区,把农户的奶牛都集中到小区饲养。到2010年,全镇奶牛饲养量力争达到1万头。二是以磨盘村为重点,建立蔬菜基地,建设百栋温室、千栋大棚,带动全镇发展蔬菜达2000亩,生产绿色有机蔬菜,成为辐射阿城市区和发展旅游产业的蔬菜供应基地。三是以镇北村为重点,建立果树和苗木基地,发挥苗木协会作用,建立百户千亩苗木生产基地;以磨盘村为重点,发挥现有果树大户和葡萄大户的示范带头作用,建成百亩以上果园5个,全镇林果、苗木面积达3000亩。四是以老营村为重点,建立蛋鸡生产基地,发展10户万只规模以上鸡场,蛋鸡存栏达20万只,日产鲜蛋10吨,成为全镇和旅游产业鲜蛋供应基地之一。抓好五大产业。一是优质粮食产业。以水稻、特色玉米为主的优质粮食生产,全部实行优质、绿色、标准化生产,主要农产品85通过A级绿色食品认证,逐步发展有机食品。二特色养殖产业。以鹿、黑熊、乳鸽为主的特色养殖业,鹿、黑熊、乳鸽饲养量分别达到1000头、500只和10万只,并实现就地加工。三是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以米面、豆制品等为主的加工业,全镇年收入超5万元的加工大户达到200户以上。四是运输产业。发展以现代物流为主的运输产业,全镇大中型运输车达到500台以上。五是劳务输出产业。通过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开发乡村旅游产业,带动农民向镇内和中心村集中,把全镇80以上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中转移出来。建设1个新村。就是在301国道旁、原磨盘村1—4组,采取政府引导和对外招商引资等办法,通过土地置换、给予优惠政策等措施,重新打造一个新的发展区域,规划设计磨盘新村;引资建设高档住宅区、餐饮服务区、旅游娱乐区、观光农业区等建设特色旅游服务型村屯,以设施农业为重点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主的第三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通过开发2个产业化项目,建立4个基地,抓好5个大产业,建设1个新村,在2010年,全镇农村经营总收入达到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
3、围绕乡村文明,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一是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投入资金300万元,对镇卫生院进行扩建或异地改建;投资250万元强化村卫生所和计划生育辅导站建设,增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水平,建立健全三级预防保健网络,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二是投入资金800万元,新建一座敬老院,扩大规模,改善办院条件,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水平。设立扶贫济困专项基金,解决农村扶贫、济困、救孤、养老和大病求助等问题。三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文化设施建设。投资3000万元在镇区内建设占地3万平方米的文体活动中心,投资1200万元建设占地2万平方米的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投资400万元每个村都要建设一个集娱乐、休闲、读书为一体的公共活动场所和室外运动场,建设5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动室,投资200万元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标准化建设水平,购置学生通勤车8台,为850户农户安装有线电视。加强群众文体队伍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农民树新风、破陋习,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到2010年,要有20农民达到高中教育水平,农村合作医疗普及率、幼儿入托、学生入学、老人入(敬老)院率分别达到100,各村文化娱乐设施健全,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4、围绕村容整洁,坚持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提高农村小城镇建设水平和档次。“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多渠道筹资,加速小城镇建设。一是完善城镇建设规划,扩大镇区规模。规划建设以旅游、观光、休闲、渡假、娱乐为主的磨盘新村。迅速启动村级规划,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规划各村发展蓝图。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镇村两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镇区环境建设上,完成13项建设内容,共投资15840万元。投资1650万元建设地下排水管线20967延长米,投资1140万元建设镇内高等级路面17067延长米,投资4000万元对河南大街进行综合改造,投资750万元改造镇内自来水建设,投资1280万元完成**河二期改造工程,投资6000万元建设住宅小区3处,投资200万元建设公交客运站1处,投资380万元改造安装路灯800盏,投资200万元建立1处年处理垃圾2万吨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投资520万元建设一处占地10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投资700万元对镇内192户土房、危房进行改造,投资200万元建设**高速公路出口景观带,投资470万元对镇内的道路及小区进行绿化,使镇区内整体环境有一个明显改善。在村屯环境建设上,完成24项建设内容,共投资14828.5万元。投资1621万元建设31.5公里的通村公路,投资750万元建设15公里通屯公路,投资560万元对4个村的中心屯的巷路进行高等级改造,投资230万元安装路灯702盏,投资680万元对155户农民土危房进行改造,投资500万元打农村人畜饮水井24眼,铺设供水管线8.4万延长米,投资500万元建设红光村农民住宅楼2栋、6000平方米,投资450万元修建石砌排水沟80760延长米,投资1200万元建设地水排水管线15000延长米,投资260万元新建农村公共厕所64处,投资170万元对11座桥涵进行改造,投资100万元对通往利民屯的石虎岭进行改造,投资460万元在老营村建设秸杆汽化工程,栽植绿化树5.5万株,设垃圾箱105个,设垃圾堆放点18处,购置垃圾运输车7台,建设花卉池及种植花卉基地16处,建设绿篱栅栏5万延长米。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搬迁、治理石场19处,恢复植被保护;对镇内三处水泥厂和一处白灰厂进行综合治理,解决镇区内空气污染的问题。三是加强维护和管理,探索建设镇级环境综合管理执法队伍和村卫生队,保护建设成果,让广大农民长期生活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中。
5、围绕管理民主,突出转变职能,加强服务,密切干群关系。“十一五”期间,一是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作的原则,选拔“双强”干部,配齐配强村干部。以“五个好”党支部为目标,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一创三当”、“双带”等活动,加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力度,同时定期对“两委”班子成员和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党的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素质,适应形势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二是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深入开展民主管理示范村建设活动,积极实行村务、政务和财务公开制度,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村民理财小组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定期对村级财务逐一审核。设立村务公开栏,向广大村民及时通报村“两委”的工作情况,接受群众监督。三是推进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村(屯)活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村民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化解矛盾,做好维护稳定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建立村屯联防队伍,建立治安中心户,健全群防群治网络,减少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努力构建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农村社会新秩序。
三、面临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完成上述建设总投资123215万元,需要上级支持40793万元,招商引资引进社会资金73000万元,镇村自筹9422万元。靠我镇自身根本无法完成以上建设项目,为了能够使我镇早日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望上级部门给予我镇资金扶持。二是以往规划现已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所以我镇急需上级规划部门对我镇进行全面规划,做出适应时代要求和符合我镇实际的总体规划,从而使我镇能够按照规划设计加快实施建设。三是镇级财力不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壮大乡镇自有财力,我镇现在税收3400万,镇级可用财力仅202万,是否针对我镇的试点工作给予一定的特殊政策。在税收留成上享受哈市级政策。四是按照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我镇建议关闭一些对环境资源破坏较严重的建材企业,把一些处于公路、铁路沿线和旅游区的采石场坚决关闭,对不具备开采条件的采石企业予以取缔。故请上级职能部门统筹考虑,为我镇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最大的帮助。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项目的建设,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闲置土地的基础上还需要一定的建设用地,所以望上级有关部门在土地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并把土地出让金及其建设配套费全部返还给我镇。六是由于乡镇政府所处的位置和权限所限,在人才、技术、培训、信息、政策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许多困难,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恳请上级政府在以上各个方面加以考虑给予相应的政策。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启动之年。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认真按照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精神,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动实招,重实效,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结合中央精神和县情实际,理清思路,完善规划,确定模式,重点整治
1、大造声势抓发动。2月21日至22日,全县召开了400多人的新农村建设动员培训大会,所有县级领导、县直单位一把手、乡镇班子成员、村支部书记等参加了会议,县委书记做了动员报告,会议组织讨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方案,并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专题进行了培训。会议达到了部署工作,鼓舞人心的目的。与此同时,电视台等媒体加强了宣传报道,各乡镇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使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政策家喻户哓、深入人心。
2、明确任务抓组织。县里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兼任,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县委、县政府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对乡镇和县直部门单位的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考核。创办了《平遥县新农村建设》简报,及时反映工作动态,为各单位、各部门相互沟通了解、相互借鉴学习创造了平台,营造了信息资源共享,工作互动赶超的工作局面。
3、科学决策抓调研。为确保我县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县委、县政府确定专题和重点村,对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活动,确定了村集体经济实力情况、农村劳动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村庄建设规划、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园林村建设等11个专题和古陶镇南城、岳壁乡梁村、南政乡王家庄村、洪善镇洪善村等14个重点村进行调研,各调研负责单位深入乡村,走访农户,采用编写调研提纲,发放调查问卷,组织农村党员干部两议会成员座谈等调研方法,从3月10日开始到3月25日,历时半个月掌握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材料,为科学决策指导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依据。
4、以点带面抓示范。今年是我县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启动阶段,根据我县农村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主导产业类型的不同,县里选择城中村改造、城郊村治理、建制镇上档、中心村扩张、移民村新建等五类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工作基础较好的村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各乡镇把乡镇所在村作为乡级试点,确定了梁村、王家庄、桥头、杜村等12个县级试点村,试点示范村一定五年不变,每个试点村明确两名县级领导负责,乡镇党委书记参与,到2010年,试点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样板。
5、政策扶持抓落实。从今年开始,在稳定现在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每年筹措新农村建设专项基金,优先解决农村路水电、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农村薄弱环节和农民急需解决问题。2006年财政预算支农支出为350万元,上半年实际支出完成411万元,超预算117%。主要投向畜病防治、树木绿化、农村安全饮水、农村沼气建设、科技培训等方面。同时,继续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臵补贴和免征农业税等“三补一免”政策。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扶持,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开好局
1、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平稳运行。围绕“生产发展”的目标,我县继续实施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着力培育粮、牧、果、菜四大主导产业,引深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县共完成春播面积53.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42.4万亩,经济作物10.9万亩。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了作物新优品种130余个,立体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农业生产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新发展芦笋基地1500余亩,总面积达到6500余亩,亩均收入4000元左右。结合退耕还林工程进行山杏、山桃直播和仁用杏、核桃、红枣补植,改变原来单一的纯生态模式,实行林果复合经营,共发展以核桃、仁用杏、红枣为主的干果经济林1万余亩,全县干果面积达到9.8万亩。受自然风险和市场环境影响,各类畜禽数量增幅趋缓,上半年,我县猪饲养量19.97万头,同比下降10.2%;牛饲养量3.4万头,同比下降13.8%、羊饲养量15.8万只,同比减少7.8%;鸡饲养量563.2万只,同比增长12.7%。以农产品无公害认证、绿色认证、商标注册为主的农业标准化生产取得明显进展。威壮牌山药粉两个产品通过绿色认证,长山药、胡萝卜、秋马铃薯、菠菜4个农产品无公害认证上报农业部待批,25万亩无公害基地建设正在组织实施,实施后全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将达到45万亩。由宁固爪菜协会和同康芦笋公司承担的日本南瓜、芦笋的商标注册正在办理中。勇康乳业有限公司200吨乳制品生产线启动建设。龙海公司肉鸡产业化开发、五阳公司粮食储备库建设、国青饲料无公害养殖园区建设等龙头调产项目稳步实施。以涉农协会为重点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新建7个,总数达到69个,成员总数6658个,已成为农民走向市场的有效载体。
2、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风村风得到改善。近年来,我县积极开展了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创建“文明村镇”和“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党员帮扶活动,结对子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更新观念、改变陋习、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初见成效。今年,按照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目标,以“五建一通三下乡”工程为启动,全力推进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上台阶。“五建一通三下乡”工程即建文明村规(居民公约)、建服务中心、建农民学校、建文化大院、建示范标兵,通广播有线电视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明村规是全体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行为准则,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权威性,在解决一些法律无规定,政策不好管的问题上发挥作用的“小宪法”。服务中心是农村文化、科技、信息、体育、服务的中心、是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体活动、科技推广、政策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农民学校是通过各种形式,利用各种资源,提升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基地或机制。文化大院是民间自发形式的民间文化经营大户,个人图书室、放映队及民间文艺社团等从事文化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和个人。文明示范兵是全县文明创建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全县和谐文明新风尚的标志,对全县文明创建具有带动示范意义。“五建”在我县部分乡村有一定基础,但发展极不平衡,要力争用三年时间全面推开。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2003年全面启动,目前,传输网络贯通除孟山以外13个乡镇90%的行政村,发展农民有线用户1.3万户,覆盖全县10个乡镇60个行政村,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每年都要以系统牵头,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开展几项主题活动,平时工作中,面向广大农村开展以“送政策、送项目、送信息、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四送”活动,特别是农口各单位,每年组建8支科技下乡服务队,通过举办培训班,印发资料,开辟电视讲座等形式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年培训农民10万余人次,在广大农民中,营造了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风尚。
3、加强农村城镇化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变化。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实行居住社区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在村镇规划上,我县突出特色,分类推进城郊服务型、产业支撑型、历史文化型、旅游开发型、生态园林五种类型搞好规划。上半年,规划局组织申报了十七个“历史文化名村”,其中申报国家级的2家,省级的15家。围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我县连续三年展开农村网络建设攻坚,共完成投资近4亿元,新建里程1311公里,262个行政村通了水泥(油)路,通达率达到96%。开通了16条农村客运线路。围绕农村绿化和园林村建设,我县坚持村镇绿化与小康村建设相结合,村农田林网与村镇绿化一齐上,亭宅院落与绿色景观相配套,用林树与常青树,观赏花卉相结合,全力推进,先后涌现出洪善镇白家庄村、杜家庄乡南良庄村、朱坑乡婴溪村、南政乡西游驾村等先进典型,其中南良庄村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光荣称号。特别是今年加大了对造林主体资金投入配套力度,专门出台了绿化占地和林木管护资金补偿办法,目前已完成了250公里的通道绿化,完成四旁植树253万株,完成所有中心村公路两侧绿化任务创近年之最,着力改善群众饮水条件,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解决了124个村、4.5万农民的饮水困难。大力实施农村沼气工程,推进改厕、改厨、改圈,建设“一池三饮”沼气用户2500余户,实现了管理院净化目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的目标,确定了12个试点村,28个治理村和10条主要交通干线为重点整治对象,其中1个月时间全面开展农村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全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并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巩固成果。
4、加强农民民主管理,农村局面保持稳定。近年来,我县农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比较扎实,每年定期两次村务公开,并对公开的内容都作了规定,公开时有监督检查,村务公开率每年均达98%以上。两议会议事制度、支部主任双签制度、一事一议制度,村财乡管制度等在村民主管理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我县继续强化对实施会计委托代理后农村财务和集体资产规范化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了三项管理制度,一是农村财务审批责任追究制度。二是定期报帐制度和值班制度,三是定期报表制度,同时强化了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了稳定和谐的管理环境。
三、致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
虽然我县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制约着我县新农村建设步伐,主要表现在:
1、思想观念亟待转变。一些单位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把握不准,在实际工作中,忙于应乎,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资金需求缺口较大。尽管我县财政逐年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但投入的增长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卫生、教育、文化等方面,需创新投资机制,引导和吸纳社会资金积极参与。
3、队伍建设亟需加强。推进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干部,实在基层,迫切需要一批好带头人。目前的现状是广大党员群众的文化素质偏低,一些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县实际,下半年我们要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努力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步伐。一要抓好扶持龙头企业这个切入点。继续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采取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等方式,发挥好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努力完成2个农品的商标注册、10个农产品的无公害和绿色认证,建设2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二要抓好农业项目建设这个切入点。高标准实施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打井配套,节水灌溉,扶贫移民等工程,以项目实施劳动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要抓好提升农民素质这个切入点。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全方位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要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的致富技能和创业本领。完成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000人。
四要抓好改善人居环境这个上项入点。大力实施“三清一绿”工程,建设秀美的田园村庄,即清洁水源、清洁村庄、清洁生产、造林绿化,有效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五要抓好农村队伍建设这个切入点。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加强对村干部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形成“能人治村”的良好局面。
六要抓好典型示范培育这个切入点。以12个试点村、28个治理村和主要交通沿线村为重点,开展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培育一批在建设规划,主导产业培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先行一步的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