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标准化规模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情况的汇报

时间:2019-05-12 18:4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情况的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猪标准化规模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情况的汇报》。

第一篇:生猪标准化规模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情况的汇报

宜都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示范区

建设情况

根据都办文[2009]33号文件精神,宜都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示范区纳入了全市农业示范区建设,我局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组织施工,严把工程质量和资金管理关,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已基本完成示范区建设的各项任务,现将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示范区建设内容及投资计划

(一)建设内容

按照都办文[2009]33号文件精神,示范区的主要建设内容是:

1、新建“150”标准化猪舍70栋,其中“150”模式户65栋,500模式户5栋。

2、推广自然养猪法生物发酵床养殖模式2000平方米。

3、规模化养殖、标准化改造4.5平方米。

4、引进良种公猪80头,新建人工授精站5个,改建10个。

5、新(改、扩)沼气池2万立方米。

6、扶持宜都市清江肉联有限公司100万头生猪加工交易市场。

7、建设市中心化验室及诊疗服务室,建设村级报免室120个。

8、新建市级养猪小区10个;

9、示范区建设排污沟渠5000米。

10、建设猪沼果生态养殖园200亩;水电路配套建设。

(二)投资计划

示范区总投资2992万元,其中政府投资416万元。

二、示范区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一)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按工程量及投资额核算,目前示范区已完成形象进度的90%,年底能完成100%。

1、标准化猪舍建设:完成计划任务的90%。到9月底,全市已完成84栋标准化猪舍建设合同的签订工作,其中“150”标准化猪舍建成投产30栋,在建40栋,预计11底能完成70栋标准化猪舍的建设任务。

2、推广自然养猪法生物发酵床养殖模式建设。完成计划任务的90%。目前已建成生物模式猪舍3栋1220平方米(丁家坪陈绪华2栋1000平方米,梁山村徐恒1栋220平方米)。老屋里生猪养殖合作社800平方米的生物发酵床猪舍正在建设之中,年底能完成建设任务。

3、规模化养殖、标准化改造建设。完成4.56万平方米,完成计划任务的100%。其中清江肉联公司猪场11000平方米、大堰玉园农业开发公司2500平方米、十个市级小区32100平方米(枫相树养猪小区4400平方米、梁家畈小区4000平方米、长岭

岗小区3200平方米,黎家坪养猪小区3000平方米、松木坪镇泉水垱养猪小区3100平方米、袁家榜养猪小区2500平方米、枝城楼子河小区2900平方米,陆城十里铺小区2500平方米,红花套杨家畈小区1500平方米、王家畈白马溪小区1800平方米)

4、公猪引进及新建、改建生猪人工授精站建设:完成计划任务的90%。全市11个人工授精站正在建设施工,其中新建8个,改建3个,预计11月中旬可建设投产。已引进良种公猪63头,年底完成80头的引种任务。

5、新(改、扩)沼气池2000立方米,完成计划任务的100%。

6、宜都市清江肉联有限公司100万头生猪加工交易市场建设。完成计划任务的50%。已完成市场的征地、土地平整、地面建筑设计,冷库已动工新建,今年共投入资金1000万元。

7、市中心化验室及诊疗服务室、村级报免室建设,完成计划任务的90%。市中心化验室及诊疗服务室,已完成200平方米的基建任务,43台套的仪器设备采购任务将在11月统一招标购买。已完成120个村级报免室的建设。

8、市级养殖小区建设:完成计划任务的80%,已建成达标的有五个(聂家河镇丁家坪养猪小区、姚家店镇长岭岗养猪小区、松木坪镇泉水垱养猪小区、枝城梁家畈养猪小区、高坝州中坪养猪小区),已见雏形的5个(枝城黎家坪小区,袁家榜养猪小区、陆城十里铺小区,红花套杨家畈小区、王家畈白马溪小区),年底能达到建设10个市级生猪养殖小区建设要求。

9、示范区排污沟渠建设:完成计划任务的60%,枫相树排污沟渠已完成建设招标任务,11月底能完成5000米的排污沟渠的建设任务。

10、猪沼果生态养殖园建设:完成计划任务的100%,共完成猪沼果养殖生态园建设200亩,其中丁家坪100亩、张家冲程小云猪场100亩正在建设,预计11月底能完成200亩的建设任务。

11、水电路建设:完成计划任务的100%。共计新修道路3公里,其中望城岗猪场0.5公里,枫相树小区1.5公里,长岭岗小区1公里。

(二)投资计划完成情况

累计完成投资2401万元(标准化猪舍建设550万元,自然养猪法生物发酵床养殖模式建设40万元,规模化养殖、标准化改造建设465万元,公猪引进及新建、改建生猪人工授精站建设54万元,改、扩建沼气池2000立方米90万元,宜都市清江肉联有限公司100万头生猪加工交易市场1000万元,市中心化验室及诊疗服务室、村级报免室建设62万元,市级养殖小区建设20万元,示范区排污沟渠建设30万元,猪沼果生态养殖园建设30万元,水电路建设60万元),完成计划投资的83%。

宜都市畜牧兽医局二○○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第二篇: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生产永平,以“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特制定本标准。

一、选址适宜,布局合理

(一)养殖场(小区)选址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通风良好,绘排水相对方便。

(二)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满足防疫要求,有供电稳定的电源。

(三)在总体布局上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

二、设施完善,设备配套

(一)圈舍朝向、规格合乎标准化要求,饲养密度合理。

(二)有猪栏、食槽、自动饮水装置、通风系统、降温和采暖设施设备。

(三)大门口有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室和高压喷枪等消毒设施;有兽医室、常规防疫检测设备。

三、防疫严格,管理规范

(一)有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二)养殖场从业人员无人畜共患传染病。

(三)建立规范的档案和生产记录,内容包括猪的品种、来源和数量、繁殖情况、生产性能、饲料来源及消耗情况、淘汰情况、发病用药情况、疫苗免疫种类及免疫时间、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无善化处理情况、生猪销售记录等,记录资料应保存2年以上。

(四)小区内部应尽量推行自繁自养、单栋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其品种应大体一致,外购种猪应从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进。

(五)仔猪、育肥猪销售出场时有动检部门出具的检疫证明,病死猪能够使用锅炉焚烧或深埋处理。

四、废污利用,排放达标

(一)养猪场污水和粪便应进行集中处理,共处理能力、有机负荷和处理效率应根据建场规模计算和设计,处理后应符合GB18596规定。

(二)猪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工艺应根据养殖规模、清粪方式和当地自然地理条件,选择达标排放技术模式或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宜采用沼气工程对粪污进行无善化处理,经济发达、土地紧张、没有足够的农田消纳粪污的地区宜采用达标排放技术模式;具备可利用污水的地区宜采用综合利用技术模式。

注: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由国家环保总局发布,2003 年1月1日实施,主要是根据养殖业的不同规模

污排染放物浓、恶臭气体的分最别高规允定许了日度、最高允许排水量和畜禽养殖业废渣无善化环境标准

第三篇:泸县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调研1

四川省泸州质量技术监督局

关于上报《关于泸县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的

调研报告》的报告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今年4月21日,省质监局雷动楚副局长带领标准化处一行,莅临我市调研指导标准化工作,并对我市的泸县生猪养殖标准化给予了高度肯定。我局及时对该项工作进行了调研,形成了《振奋起直追,知耻近乎勇——关于泸县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一文,现将该报告上报,请审阅。

特此报告。

二ΟΟ九年七月?日

质载体的典型带动、精品示范。经过科学规划,结合全市农业发展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我们对泸县上报的拟建设生猪标准化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核实。

泸县地处四川南部,是泸州市的北大门,始建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拥有龙脑桥、雨坛彩龙、泸县宋墓三大“国宝”,是全国“千年古县”,中国龙文化之乡,四川省第一批扩权试点县。泸县区位优势明显,紧邻重庆荣昌和永川、内江隆昌、自贡富顺,全县幅员面积1532平方公里,辖19个镇,251个行政村,人口106.6万。泸县是全国百强县,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GDP)97.06亿元,同比增长15.7%;财政收入6亿元,增长37.9%;农业增加值29.31亿元,增长5.1%。泸县是传统的畜牧业大县,是全国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国家级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2008年,实现牧业产值24.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8%。2004年,泸县确定了“劳畜富民”的发展战略。同年10月,该县对全县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可行性调研,调研结果不容乐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散养生猪因无人看管而数量骤减;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导致养猪成本增加,农户养猪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养猪户也大幅减少;近年来,全县虽清净无疫,但受到周边地区猪II型链球菌病、牲畜口蹄疫、无名高烧等疫情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养猪积极性受挫。农村散养农户生猪饲养观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以前的“养猪致富”口号转变为养猪为自销;生猪收入由以前的“半边天”转变为“昨日黄花”,从占家

业,该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猪产业的发展,确立了“一体两翼”(以生猪业为主体,水果业和水产业为两翼)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质监、畜牧、财政、环保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领导小组,并专门召开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与全县19个镇签订生猪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严格目标考核。各镇、各相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责任、措施“五落实”。全县生猪产业发展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农户响应的工作局面。

(二)政策配套为引擎,推动生猪产业从零星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转变。为进一步加快实施“劳畜富民”的发展战略,推进生猪产业升级换代,促进农民增收,该县出台了配套政策措施,在生猪规模养殖户用地、取水、用电、融资、圈舍建设、引种等方面分别给予5至80万元不等的补助,采取了“四个统一建设”,引领农户走向标准化生产。一是统一设计,规范新建规模养殖场。根据国家中小型猪场建设标准制定了《泸县生猪规模养殖设计规范》,从2007年起,全县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全部都按设计规范执行。二是统一基地,建设标准化大型养猪场。本着交通便捷的原则,打造了321国道、泸荣路、县道万得路沿线等12个生猪产业

训力度,改善养殖环境,严格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管理,加快推进生猪标准化养殖。三是发展生态化。引进日本洛东生物垫料零排放养殖技术,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率先在兴旺牧业养殖公司和利泰农养殖公司建立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广“猪-沼-果(菜)”等生态养殖模式,促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实现“双赢”。四是科研共享化。加强与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四川省畜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共同建设生猪产业的科研基地,共享科研成果,搭建了泸县优质生猪养殖标准化的技术支撑体系。目前,天泉牧业有限公司成功引进世界先进的“智能化母猪饲养管理系统”,成为中国第二家、西南地区第一家拥有这一系统的生猪养殖场。

(四)龙头带动为主体,推动生猪产业从分散经营向产业化经营转变。龙头带动,是农业产业化链条发展的灵魂和核心。近年来,该县创新工作思路,多管齐下,以种猪场、协会及营销公司为龙头,实现了龙头企业和大型规模养殖场对小型规模养殖和农户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一是以泸州泰锋阳业农贸有限公司兴建的PIC祖代种猪场为龙头,实现了生猪品种标准化。二是以泸县优质仔猪产业化开发总会为龙头,建立了“公司/协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商品仔猪产业化经营模式,对外销生猪统一佩戴“蜀龙”牌商标,带动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积极争创四川名牌产品和省级著名商标。三是以泸县吉龙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建立了“公司+基地+养殖场”的生猪产业化经营模式,开发的“世

加到112万头,提高了22万头,外销量位居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牧业收入从398元增加到1237元,提高了839元;农民生猪养殖人均增收从90元/年增加到400元/年,提高了310元/年,农民增收明显。

(二)生猪养殖规模大幅提升,标准化养殖作用明显。2004年生猪养殖专业户5000余户,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2356个,未建有生猪养殖小区和年出栏万头规模的猪场。而到2008年底,全县已发展生猪养殖专业户9000余户,比2004年增加4000余户;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4361个,比2004年增加2005户,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的大中型标准化猪场10个,年出来6000头的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出栏量占全县生猪出栏总量的40.8%,高出全省5.8个百分点。

(三)生猪良种率大幅提升,生猪品质更有保障。2004年末到2008年末,全县PIC 父母代母猪从200头增加到1.2万头,增加了1.98万头,PIC能繁母猪总量占全县能繁母猪的10%。生猪标准化人工授精从1万头增加到目前的6万头,生猪标准化人工授精率已达70%,比2004年末提高了55%。全县生猪良种率从40%增加到70%,提高了30%。生猪良种率的大幅提升,有力保障了生猪品质的提高,增加了养殖效益。

截止2008年底,该县生猪产值1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2%。农民人均牧业收入123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5.9%。全年出栏优质“蜀龙”牌生猪115.04万头,其中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

第四篇: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

生猪标准化养殖是实现生猪产业向安全、生态、高产、优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标准化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五大内容:

品种优良化:主要指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的生猪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性能良好、检疫合格。对于中小规模的养殖户,主要是注意外购种猪时务必要从具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正规的种猪场引种,同时,引种时要求其提供“种猪合格证”或“种猪档案证明”。合格证中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内容:种猪的耳号标记方法、种猪三代以上的系谱和生产性能测定结果。有了这些资料和数据,说明所购买的种猪来源正规,种猪质量相对有保证。

养殖设施化:主要指养殖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畜禽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

猪场选址应选在当地政府划定的可养区内;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居民区和主要交通干道,其它畜禽养殖场及屠宰、加工交易场所1000米以上。猪场布局合理,有一定规模的应将生活区、生产区、污水处理区分开;生产区中的母猪区、保育区、肥育区同样要分开,做到功能分区清晰,并有50米以上的距离,最好设置有隔离带;生产区中设有净道和污道,不交叉、不污染,猪流、物流科学、顺畅,有利防疫。猪场的占地面积符合生猪养殖需要,总的要求每头能繁母猪占地40㎡以上,如存栏300头能繁母猪规模的猪场建筑占地面积至少要12000㎡(18亩)。

饲养和环境控制等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需要,主要指母猪分娩舍、保育区应采用高床漏缝地板,猪舍配备通风换气与温控等设备,有自动饮水器,有能控制的饮水加药系统等。饲料、药物、疫苗等不同类型的投入品分类、分开储藏且储藏设备完善。场区入口有消毒池、生产区入口有更衣消毒室等,防疫设施齐全。有一定规模的场还可以安装自动送料系统,配备B超用于妊娠检查以及信息化管理设施等。

生产规范化:主要指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生产管理规程和制度主要包括:后备种猪、种公猪、怀孕母猪、分娩母猪、断奶仔猪、保育猪、生长肥育猪等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疫病检测和诊疗制度、免疫程序、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管理制度、卫生防疫制度、生产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病猪无害化处理制度、粪污处理管理制度等。

各项制度要求挂在相应猪舍或办公室醒目的位置。同时完善各项表单的登记、记录,并及时存档,做到可追溯。日常生产管理中要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程操作,可以完善、但不要随意频繁变更规程和制度的内容,特别是免疫程序。避免因人员等变动造成生产的不稳定。

防疫制度化。主要指防疫设施完善,防疫制度健全,科学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

严格落实卫生防疫制度,建立生物安全屏障。要求人员进入猪场生产区严格执更衣、换鞋、冲洗、消毒、严禁在场内饲养鸡、鸭、狗其他动物。定期开展有效的消毒,及时消灭老鼠、预防飞禽等。严禁从场外带入猪、牛、羊及其加工的制品。严禁买猪人直接带进入场内挑猪、装猪台是全场防疫的重点。装猪台应设量在离场较远的地方(至少离生产区50米),每次装猪后应及时清扫、消毒。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定期开展猪群的健康状况监测,重点监控猪瘟、口蹄疫、蓝耳病、伪狂犬等疫病,真正做到“以防为主”。

粪污无害化。指粪污处理方法得当,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包括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和猪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猪场应配备焚尸炉或化尸池等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所有的病死猪要详细登记,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有完整的记录。

猪粪尿的无害化处理原则是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主要措施为少冲水或不冲水,人工检粪,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污量。目前比较广泛使用的无害化处理模式有:“猪-沼-果(草、林等)”模式和 “尿泡粪+猪--沼—果(草、林等)”模式和“微生物垫料养猪”模式,前两种模式都是采用节水或免冲洗,干清粪和“固液分离——隔渣沉淀——厌氧消化——好氧生化——灌溉林、果(少量养鱼)”的处理工艺,区别在于“尿泡粪”模式与传统的养猪工艺相比,基本可以做到不冲水,有效减少了排污量。“微生物垫料养猪”模式是指用木屑、谷壳等作为垫料,加上微生物发酵后,作为猪的垫床,猪粪尿直接排到垫料上,是一种节水、环保的养猪模式,比较适合于小规模养殖。

猪场都应设有固定的猪粪储存、堆放设施和场所,并有防雨、防渗漏、防溢流措施。

第五篇:生猪标准化养殖实施方案

丰都县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改扩建项目

向利民生猪养殖场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改扩建项目

(二)建设性质:改扩建

(三)项目承担单位:向利民生猪养殖场

(四)建设地点:丰都县虎威镇大池村

(五)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按标准化改(扩)建圈200平方米。防疫设施:修建治疗室10平方米,修建隔离圈舍50平方米,新建消毒池20立方米。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新建沼气池2口,50立方米/口,计100立方米;新建净化池1口,计100立方米。

(六)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27.5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25万元,占总投资的90.9%;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5万元,占总投资的9.1%。

(七)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7.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5万元,自筹2.5万元。

(八)建设年限:6个月,即2008年1-6月。

(九)技术支撑单位简介

丰都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是经丰都县事业登记管理局登记的全民事业单位(事证第***9),现有职工25人。其中

畜牧技术人员21人,高级畜牧师2人,中级畜牧师9人,初级以下9人,会计师1人。单位的宗旨和业务范围是指导畜牧新技术推广和提高畜牧经济效益。实施畜牧业结构调整、推广普及适用新技术,开发、保护畜牧业资源,开展品种改良和监测品种质量,提供项目配套物品供给。

丰都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在畜牧业结构调整中,先后承担实施了国家科技部“草业和草食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两课题项目,即“肉牛、肉羊养殖与草地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和“三峡库区肉牛基地建设及产品加工技术开发研究”项目,科技部、财政部“肉牛养殖科技扶贫”项目,农业部“丰都县三坝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项目,以及重庆市百万头(只)草食牲畜产业化项目等,以上项目都顺利通过国家级和市级项目验收,获得一致好评,草食牲畜的肉牛产业项目并得到市科委的肯定,并加以项目延伸续建。在生猪方面实施了优质瘦肉型猪基地建设项目、生猪三元杂交示范推广项目、生猪良繁体系建设项目、重庆市外种猪杂交制种场二级扩繁场建设,正在实施的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生猪)项目也得到滚动续建,都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项目实施依据

在经历了2006年上半年大幅下跌的走势之后,国内生猪及猪肉产品价格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持续走高。2007年以来,猪类产品价格依旧持续上扬,目前已达到10年来的历史新高。

生猪价格在幅度上涨主要几个因素为:居民食肉信心恢复较快,但生猪补栏不及时;饲粮价涨导致生猪养殖成本上涨;市场消费需求增长的拉动;国际粮价大涨,引发新一轮涨势。为此,引起中、市、县的高度重视。本项目的申请是依据国发办农经

[2007]1939号文件精神,结合重庆市改改委市农业局《关于申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渝发改农

[2007]858号),组织编制的《丰都县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市农业局后,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农业局重庆市发展委渝发改农[2007]1034号文件和渝发改投[2007]1382号(《关于下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2007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的批复,严格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农业部《关于加强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和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加强管理,并确定为该养殖场为项目建设场。该项目得到了国家及市县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经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重庆市农业局立项在丰都县8个养殖场实施,刘自平生猪养殖场属于8个养殖场之一。

三、项目实施地点、内容及规模

(一)实施地点

丰都县虎威镇大池村。

(二)实施内容及规模

1、改(扩)建圈200平方米;

2、修建治疗室10平方米;

3、修建隔离圈舍50平方米;

4、新建消毒池20平方米;

5、新建沼气池2口,50立方米/口,计100立方米;

6、新建净化池1口,计100立方米;

四、资金概算及资金筹措

(一)工程建设费: 25万元。

(二)其它费用:按工程建设费用的1%计2.5万元。

(三)资金筹措

该项目总投资27.5万元,其中国家产业补贴资金25万元,业主自筹2.5万元。

五、进度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2008年1月,制订实施方案。

(二)项目实施阶段:2008年2-5月,具体实施项目建设内容

(三)竣工验收阶段:2008年6月,完成项目总结并接收验收。

六、项目建设保障措施

(一)服从领导小组的绝对领导,在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项目工作。

(二)以县畜牧技术推广站为技术依托单位,在项目技术组的技术指导下,按照生猪生产的相关技术要求实施项目。

(三)聘请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具有中级执业资格证书的畜牧技术员或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本场为技术顾问和技术指导。

(四)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实行报账制,不挪用补贴资金。

(五)按项目进度实施。

(六)做好项目的收集、整理、归档,以及有关文件、信息和材料的起草、打印和报送工作。负责项目的检查验收、竣工审计等有关工作。

(七)成立项目实施小组

为了使项目能够顺利实施并达到计划目标,建立健全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对项目的组织和领导是十分重要的。在项目建设期间,拟成立项目建设实施小组:丰都县畜牧技术推广站业务骨干组成技术组,负责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工程进度、作业设计,并组织技术培训及现场施工指导等。技术组主要负责项目的论证,制定实施方案,试验示范,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数据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技术工作总结。

七、项目管理

该项目由丰都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承担实施,严格执行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重庆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实施方案)的批复精神(渝发改农

[2007]1034号),完成项目建设内容,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凡实施项目的生猪养殖场,实施前须经项目技术人员现场规划后,再制定实施方案交项目领导小组审定后实施。该项目聘请丰都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尹正纯挂牌指导,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执行。

八、资金管理

项目资金按照“丰都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分配经费组织实施,由项目领导小组监督实施管理,遵照“专款专用、厉行节约”的原则,建立专用帐户,各场独立核算,按实施进度审核报帐。项目实施时首付50%,项目主体工程完成经领导小组验收后支付30%,项目最终验收合格后再支付20%。

报帐程序:由项目实施业主按建设内容和进度实际发生的费用提供票据,项目技术人员签字后,交畜牧兽医局和财政局审核后方可报销。

报帐原则:中央补助经费必须全额用于项目建设,非项目直接开支的费用一律不准在中央补助经费中列支,如技术咨询费、审计费等,可在各项目养殖场自筹10%的经费中列支,建设管理人员所发生的费用,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采取差旅费、电话费包干补助,交通费实报实销,以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九、日常管理

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内容包括:

1、在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该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加强对技术人员管理与各个养殖场的指导,协调各方关系;

2、负责做好项目的检查验收、竣工审计等有关工作;

3、负责项目建设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以及有关文件、信息和材料的起草、打印和报送工作。

下载生猪标准化规模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情况的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猪标准化规模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情况的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5则范文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 (试行) 重庆市养猪业已逐渐由过去传统的生产方式向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大量推广使用。为提高规模猪场的综合生产水平......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

    附件4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 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以“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按照相对统一,同时兼顾南方与北方、丘陵山区与平......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1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 我市养猪业已逐渐由过去传统的生产方式向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大量推广使用。为提高规模猪场的综合生产水平、技术......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主要技术参数(精选五篇)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主要技术参数 (试行) 自繁自养模式的猪场,按每一头能繁母猪年产活仔猪20头建设母猪舍和仔猪保育舍,按年出栏量的三分之一作为存栏量建设育肥猪舍。猪舍......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

    附件1: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 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生产永平,以“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特制定本标准。 一、选址适宜,布局合理 (一)养殖场(小区)选......

    关于申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关于申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生猪扩繁场和种鸡场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 日期:2008-04-08 09:08 发布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发改办农经[2008]524号 各省(区、......

    关于申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发改办农经[2010]380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 申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 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

    花椰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汇报

    天门市鑫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花椰菜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 我们鑫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6年来,在狠抓以花椰菜为主导的产品质量建设方面,坚持以农业标准化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