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天气引发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19:06: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雾霾天气引发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雾霾天气引发的思考》。

第一篇:雾霾天气引发的思考

雾霾天气引发的思考

寒流走了,雾霾来了,全国各地呈现大面积雾霾天气,央视也在跟踪报道此类信息,由此引发令人深思的问题是:何因导致雾霾发生,又该如何减少发生雾霾现象?保障人类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人们将拭目以待!!

第二篇:雾霾天气引发的思考

自然辩证法与人工自然

——由“雾霾”天气引发的思考

摘要:雾霾天气是最近中国很多地区普遍出现的问题,其中人类追求经济发展已经生活便利导致污染气体排放过度,造成环境问题。这也突出了自然辩证法所涉及的主要研究对象人工自然。根据自然辩证法,人类只有在充分认识和遵循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利用好和创造好人工自然。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人工自然环境污染

最近的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几乎笼罩了中国,覆盖了中国近一半的地区,已经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雾霾天气,城市的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重度污染的状况。例如杭州等地区连续几天发布雾霾橙色预警信号。江苏中西部、安徽中东部、浙江中北部、江西东北部等地有大雾,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不足500米的浓雾。这些地区的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达4~5级,有的地方达6级,大部地区有中度霾,其中,江苏西南部、浙江北部、安徽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重度霾。专家认为,触发雾霾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天气因素,但是究其根本原因,则应该是污染物的过度排放,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大气污染导致污染的加剧。而污染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也对自然产生了一些污染等负面影响。

一、雾霾形成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般来说,雾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大气空气的气压低,空气不能流动。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再加上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交通运输业的发达,城市的汽车也越来越多,作为主要的污染物排放的汽车尾气也成为雾霾天气的一个因素。还有包括工厂制造出的工业废气污染,以及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有部分专家认为,天气因素是触发和雾霾的直接原因,但是究其根本原因则是污染物的持续排放,主要大气污染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高空较强的大气颗粒物污染传送、较多的二次污染人为排放也是这次南方严重雾霾天气的“元凶”。以北京为例,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雾霾颗粒中机动车尾气占22.2%,燃煤占16.7%,扬尘占16.3%,工业占15.7%。虽然说随着汽车技术进步以及油品质量的上升,环境管理者发现机动车尾气对雾霾天气形成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一些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等地,由于城市容纳人口较多,所以拥有大量的汽车在城市里通行,大量汽车行与城市内,造成尾气排放量依然很大,所以这种污染也加剧了雾霾的形成。

从这个材料中我们能更深刻的体会到人类的活动时时刻刻在影响着自然界的发展。恩格斯总结了近代科学的成长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人类自然观的变化和发展。从而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本性, 他指出“自然界不是存在着, 而是生成着和消逝着的”[1]。自人类的产生开始,自然就不再是完全的天然自然。而是不断被人类影响和改造下的自然。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类无时无刻地不影响着自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也指出“我们如

今生活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界,远不如说是人造界或人工界。环境中的几乎每一事物都留下了人工的痕迹[2]。现实的各种科技进步,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以及污染的出现都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必然产物。现在的人类生存环境是实实在在地被人类实践改造过的自然。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过的自然。

二、自然辩证法与人工自然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的反映。自然辩证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恩格斯的自然界的辩证法则是通过自然科学与技术发展从而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随着自然科学领域里的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3]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的自然辩证法研究也与时俱进。根据自然辩证法,我们可以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分为三重:第一重是人将自然界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并构建出相应的自然图景的关系方面;第二重是人通过自然学科的具体研究行为与自然界发生的认识自然的关系;最后是通过技术手段和工程活动以自然界发生的改造自然的关系。人们通过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来发现和解释自人界的规律性与整体性,从来利用所有发现来更好的来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以可以说自然辩证法以人与自然的总体性关系作为研究的对象。

另一方面,通常所说的人工自然是指人利用或改造自然后的自然,创造出自然本身所不存在的人类技术和文明。这种改造的结果包括人工生态系统,比如说人造森林,人造牧场、农田生态系统、水产养殖场,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或者是人利用自然界的物质资源通过技术从而制造出各种物品,比如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各种制成品生活用品以及各种各样的机器设备等。人工自然的产生是必然的,自人类产生开始,人类的活动就时刻影响着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再者人类只有通过改造自然才能满足自身的需求。但是,即使是人类的活动对自然有着重大的影响,自然的天然性依然存在,永不改变。这是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所达不到的范围或人类还无能为力的地方;而且,在人工自然中,各种自然规律的客观规律性依然会起着主要作用。尽管人工自然不断扩展,人类生活还是离不开自然,人无法改变自然的规律性,人类活动的前提还是遵循自然的规律性。人们在改在自然的过程中,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水平会进一步提高。但是,在人类创造人工自然的过程在中,如果处于盲目状态而不顾及自然规律就要以巨大的破坏作用对人类进行报复,污染环境和生态破坏便是自然界对人类报复的具体表现。

人工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建议在人类实践基础上的一种关系。马克思指出: “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 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 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4]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的主体性渗透到自然之中。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

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所以自然不再只是自在自然或者说是天然自然。同时,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前提是必须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性,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工自然是人工性和自然性的统一。这是人工自然的辩证本性。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所以人类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对自然进行规划和改造,形成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生存环境。人工自然既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又体现了自然的客观规律性。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对雾霾现象的反思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自近代以来,人类经历了几次产业革命,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变化越来越大,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人们陶醉于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的巨大生产力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时候人们的行为开始走向极端。为了追求经济发展以及生活便利,各种工厂废水废弃肆意排放,汽车尾气排放量继续大幅度上升。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科学技术成为人类征服奴役自然的有力武器。成为破坏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强大力量之一。造成这中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正在于忽略了自然的客观性这一事实。

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人类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人类的认识正确与否、能否得到完善和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尤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是离不开人与自然的联系,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所以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这种依存关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也客观上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主动的认识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并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自觉去认识和正确把握自然规律,学会按自然规律办事,以利把我们的经济建设和其他社会事业搞得更好,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5]。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 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267, 274, 383, 384

[2] 西蒙.人工科学[ M].武夷山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7: 2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4]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手稿[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5: 85,52

[5] 江泽民文选

(二)[ 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233

第三篇:由“雾霾”天气引发的思考

由“雾霾”天气引发的思考

最近雾霾几乎笼罩了中国,覆盖了中国近一半的地区,已经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雾霾天气,城市的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重度污染的状况。例如杭州等地区连续几天发布雾霾橙色预警信号。江苏中西部、安徽中东部、浙江中北部、江西东北部等地有大雾,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不足500米的浓雾。这些地区的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达4~5级,有的地方达6级,大部地区有中度霾,其中,江苏西南部、浙江北部、安徽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重度霾。专家认为,触发雾霾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天气因素,但是究其根本原因,则应该是污染物的过度排放,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大气污染导致污染的加剧。而污染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也对自然产生了一些污染等负面影响。

一般来说,雾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大气空气的气压低,空气不能流动。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再加上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交通运输业的发达,城市的汽车也越来越多,作为主要的污染物排放的汽车尾气也成为雾霾天气的一个因素。还有包括工厂制造出的工业废气污染,以及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有部分专家认为,天气因素是触发和雾霾的直接原因,但是究其根本原因则是污染物的持续排放,主要大气污染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高空较强的大气颗粒物污染传送、较多的二次污染人为排放也是这次南方严重雾霾天气的“元凶”。以北京为例,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雾霾颗粒中机动车尾气占22.2%,燃煤占16.7%,扬尘占16.3%,工业占15.7%。虽然说随着汽车技术进步以及油品质量的上升,环境管理者发现机动车尾气对雾霾天气形成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一些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等地,由于城市容纳人口较多,所以拥有大量的汽车在城市里通行,大量汽车行与城市内,造成尾气排放量依然很大,所以这种污染也加剧了雾霾的形成。

从这个材料中我们能更深刻的体会到人类的活动时时刻刻在影响着自然界的发展。恩格斯总结了近代科学的成长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人类自然观的变化和发展。从而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本性, 他指出“自然界不是存在着, 而是生成着和消逝着的”[1]。自人类的产生开始,自然就不再是完全的天然自然。而是不断被人类影响和改造下的自然。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类无时无刻地不影响着自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也指出“我们如

今生活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界,远不如说是人造界或人工界。环境中的几乎每一事物都留下了人工的痕迹[2]。现实的各种科技进步,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以及污染的出现都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必然产物。现在的人类生存环境是实实在在地被人类实践改造过的自然。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过的自然。

自近代以来,人类经历了几次产业革命,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变化越来越大,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人们陶醉于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的巨大生产力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时候人们的行为开始走向极端。为了追求经济发展以及生活便利,各种工厂废水废弃肆意排放,汽车尾气排放量继续大幅度上升。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科学技术成为人类征服奴役自然的有力武器。成为破坏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强大力量之一。造成这中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正在于忽略了自然的客观性这一事实。

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人类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人类的认识正确与否、能否得到完善和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尤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是离不开人与自然的联系,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所以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这种依存关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也客观上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主动的认识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并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自觉去认识

和正确把握自然规律,学会按自然规律办事,以利把我们的经济建设和其他社会事业搞得更好,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第四篇:由雾霾天气引发的思考

雾霾天气折射环境问题

--成也科技,败也科技

摘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自然为人为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 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所开拓的生产力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但对科学技术的使用不当,又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极其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在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深受其害。本文通过分析近段时间以来的环境问题浅谈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环境污染;

概述:

2013年1月14日,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一份名为《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中文版报告指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中,有7个位于中国。中国500个大型城市中,只有不到1%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标准。

天津市环保局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11日晚7时左右,天津市17个监测站点中,有16个监测点最近24小时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在300以上,属“重度污染”。

1月11日7时5分,四川省气象台发布第5号大雾橙色预警,部分地方能见度将小于200米。

11日16时,河北省11个设区市的空气质量除承德为“重度污染”、张家口为“优”外,其余9城市均为“严重污染”,其中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的空气质量指数甚至“爆表”,数值已达到或超过500的测量上限,新浪网1月19日报道:在过去的11天内,武汉空气质量有7天属重度污染,4天属严重污染。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胡将军教授说,武汉中心城区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地面至500米的空中,PM2.5总重量约为56吨。

1.科学技术的副产品--空气污染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工业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为科技,我们有了电力,使我们能够使用各种各样的电器,因为科技,我们有了汽车,使交通更便捷;但与此同时,大量的能源被消耗,煤、石油每天不可胜记地被开采、被消耗,然后以各种形式被释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的严重污染。我国已明显形成三个酸雨区:西南酸雨区、华东酸雨区和中南酸雨区。我国的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碳。我国大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50-60年代污染最严重的程序。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监测,我国北京、上海、沈阳、广州、西安等大城市的总污染指数已超过我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

人的行为已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导致人和自然关系的对立,人类正受到大自然的猛烈报复,这种环境危机是人和自然对立冲突的必然结果。人类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是因为我们过份以人为心,当成自然的主宰。人设立和使用尺度,用技术生产的唯一标准衡量万物,把万物都纳入技术生产中,使天地万物在技术世界中只呈现为技术生产的原材料,事物被耗尽被替代,人失去生存的环境,最终影响人的生存。

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加深人与自然的对立,是造成环境危机的主要原因。工业社会高投放、高产出、高消费的生产消费方式把对立推向高峰。海德格尔认为自然的对象性只是自然借以显示的一种方式,把事物当作一个对象去追逐,将严重干涉自然事物的自然状态。

2.科技副作用仍需要依托科技来消除。

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在21世纪必将面临的四大难题之一,空气、水体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不但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已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智力以至生存,在我们生活当中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北京咳”,我相信如果污染得不到及时的控制,将来也会有“武汉咳”等。这种科技带来的副产品一面方要从人、企业和国家的环境意识上抓起,另一面也要利用科技手段。例如:为了驱散雾霾,南京和武汉都采用了人工降雨的方式来净化空气。但这只能解决一时之危机,如果我们不能更根本的地方着手,雾霾还会卷土重来,并一次比一次更严重,直至将人类吞没其中。

目前最重要的是改革生产工艺,为了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要逼迫一些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或将其关闭。一些高污染产业,如化工厂、造纸厂等,可以采用净化设施,能源循环利用等措施降低污当带来的危害。因为传统工业在我国仍然占据很大的比例,所以对这些工业进行改革是控制环境污染的第一步。

其次发展新能源;目前大气的污染物大都来自于煤碳、石油等能源的燃烧,我国虽然已提倡了多年的低碳经济,但效果不是很明显,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技术还不够成熟,旧能源的很多优势无法代替。火电厂依然在运作,汽车仍以汽油为主要原料,而这些正是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因为我们要大力投入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如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如果这些能源能够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雾霾的天气肯定会走得越来越远。

总结:世界是一架机器,人可认识其规律并对它加以控制,方法就是科学技术。我们要放弃人类中心主义,认识到人与自然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以尊重和爱护自然代替对自然的占有欲和征服行为,在肯定人类对自然的权力和利益的同时,要求人类对自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利用科技手段为人类创造财富。参考文献:

1、成良斌、宋子良、王卉珏,自然辩证法讲义[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杨长桂,自然辩证法纲要,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周敬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4、姜安玺,空气污染控制,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五篇:雾霾引发的思考

雾霾引发的思考

陈久霖

2013-03-27 14:55:10来源:中国经营报 2013年03月23日

自今年1月上旬起,持续的雾霾天气席卷了我国大部分地区。而为探寻导致雾霾的罪魁祸首,一些环境学者将矛头指向以化石燃料、尤其燃煤为主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要求加快经济转型、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呼声不绝于耳。

纵观历史,雾霾现象是与工业化的进程密切联系的。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形势极为严峻。然而,中国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对于工业化带来的雾霾天气,要全面辩证地看待,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讳疾忌医。“大道如青天”,发展是第一要务,是不容置疑的硬道理。中国的一切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但发展要有新思路,应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并非近年才有的新概念,但至今未有突破性的改观。古人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根深蒂固、积重难返,经济转型的艰难性和复杂性不容小觑,岂能在一朝一夕间便取得显著成效?

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严重依赖燃煤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不仅使非可再生资源本身储量日益匮竭,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加剧,也对濒临极限的环境承载能力构成重大威胁;更为严重的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愈加明显,生态环境全面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危机将难以避免。能源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正面临着“跋前踬后,动辄得咎”的困境,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以及社会发展这三大压力同时袭来,且彼此间的矛盾愈发难以调和。

其实,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这两个目标,应当并且完全可以并行不悖。如何做到,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首先且最为关键的是优化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主要是调整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类传统能源消费的比重。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重极大,而天然气所占的比重极低。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2011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燃煤占到70.5%,石油占17.6%,天然气占4.0%,呈现出“煤炭一头独重,天然气无足轻重”的特点;而同期美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燃煤占27.2%,石油占37.2%,天然气占23.0%,基本形成“三足鼎立、石油稍重”的格局。对燃煤的严重依赖,给中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压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中应当减轻对煤的依赖,大力推进天然气的利用。天然气是一种“准清洁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在充分燃烧的情况下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即使实践中天然气难免含有少量杂质,燃烧也未必充分,但产生的污染依然比煤炭和石油制品要轻得多。相比之下,煤炭和石油的分子结构较复杂,碳含量高,氮、磷等杂质含量也高。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统计数据,使用燃煤发电,每兆瓦时电力产生二氧化硫13磅,氮氧化物6磅;而使用天然气发电,每兆瓦时电力产生二氧化硫0.1磅,氮氧化物1.7磅。在近段时间的雾霾天气中,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是微粒物质。为产出10亿英制热量单位的能量,燃煤会带来2744磅的微粒物质,而天然气只会带来7磅的微粒物质,差不多是燃煤污染的1/400。

近年来,对天然气的利用已经引起了政府的关注。2004年西气东输正式商业运作,天然气市场需求呈现爆发性增长,当时国内天然气资源不能满足需求,《天然气利用政策》(2007)应运出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供需矛盾。随着国内资源的大力开发和进口LNG、进口管道气的全面实施,我国天然气供需形势有所好转。2012年10月,发改委颁布新的《天然气利用政策》,明确提出了“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此目标的提出,清晰地表明了国家对天然气发展的鼓励。前不久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送审稿中还提出,到2015年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7.5%。

然而,天然气的推广应用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一方面,天然气管网的建设耗资繁巨,有人甚至指出,全面建立天然气的储运系统和城市天然气配送系统的工程量不亚于重建中国的铁路系统;另一方面,天然气在工业领域替代燃煤和重油,需要对现有的技术设备和工艺流程进行重大改造。“溃痈之痛,胜于养毒。” 燃煤经济的持续运行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成本,如果考虑到这一成本,燃煤经济在很多地方实际上已经是“非经济(diseconomy)”了,改弦更张,大力推广利用天然气势在必行。

其次是积极开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使用中的比重。

开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增强中国能源系统的抗风险能力,而且可以保证在未来的国际能源产业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还可以满足广大农村地区人口的能源需求,减少森林过度开采和植被破坏。目前,我国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还是薄弱环节。中国虽是水力资源大国,但目前的开发率仅为15%,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落后于印度、巴西、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开发潜力巨大。核能是发达国家重要的替代能源,目前仅占中国能源结构的1.2%,而日本、法国都超过了30%。因此,我国应积极发展核电能源,力争到2020年

使核电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占全部发电量的比例提高到4%。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资源基础雄厚,但因成本高、规模小、缺乏激励政策而发展滞后。积极发展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远期可以替代石化燃料,近期则可以缓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边远和农村地区的用能紧张问题。

2006年开始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规定,“国家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2007年,国家发改委颁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5%左右,形成以自有知识产权为主的国内可再生能源装备能力。未来20年,中国应使可再生能源初步形成规模,并为今后更大规模地替代石化燃料奠定基础。

同时,中国还应大力推动海洋能、氢能、燃料电池、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的开发。由于新能源产业对政策依赖性强,尚未形成连续稳定的市场需求,近年来,新能源行业遭遇寒冬,出现了投资者对新能源企业避之不及的现象。但是不能因为遇到挫折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以致因噎废食,裹足不前。“风物长宜放眼量”,纵观工业革命的历史,任何革命性新技术的应用,总是一波三折。1807年,富尔顿设计的蒸汽船试航时,被人们嘲笑为“富尔顿的蠢物”;1814年,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试车时,有人驾着马车,与火车赛跑。传统能源的应用尚且如此,新能源的应用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最后,还需大力开展节能环保,节约能源消耗,实现绿色低碳消费。

传统能源的替代、新能源的开发非一日之寒,当前还应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节能环保。从我国来看,对能源的使用情况不尽如人意,与能源燃烧相关的空

气污染使中国40%的国土受到酸雨的威胁,100多个城市雨水的pH值都非常低。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2020年中国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排放量将分别超过4000万吨和3500万吨。因此,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弱、能源利用率低的国家来说,开展节能环保、提高能源效率是当务之急。要贯彻“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大力实施节能减排,缓解能源消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耗总量,降低单位能源消耗。下更大决心淘汰落后产能,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推动节能技术创新与应用,加强基础性、前沿性节能技术研发,力争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在石油领域,要把节油环保作为国家石油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立环保节约型的石油消费模式。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使单位GDP的石油消耗减少,排放量降低。压缩高耗油产业,淘汰高耗能设备,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加快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节油,抑制无效、低效的石油消费,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曾国藩有句名言,“凡发一谋,举一事,必有**磨折,必有浮议摇撼。坚忍力争而后有济”。无论是推行天然气替代燃煤,还是大力发展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以及节能环保,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经历**磨折、浮议摇撼;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必将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的有识之士着眼未来,坚忍力争。

美丽中国难以在迷雾中前行。虽然北京暂时烟消云散,雪霁天晴,回想那些“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日子,仿佛像一场场噩梦。然而,现实冷酷如铁,如果我们安于故俗,仍然延续燃煤经济的老路,雾霾天气定会卷土重来,这是铁的规律。《左传》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及时采取行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开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才能让蓝天常在。

下载雾霾天气引发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雾霾天气引发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由雾霾天气引发的感想

    由雾霾天气引发的感想 特呼吁大家连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厚重的雾霾久久挥之不去。前几日的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栏目专门报道了雾霾天气的危害。提醒公众注意减少户外活动,出行......

    浅议雾霾天气[★]

    卢赛丽汉语言1101班 浅议雾霾天气 最近“雾霾”这个词频频露面,这让很多原先不认识雾霾的“霾”字的人对其深熟于心,近来中国各地频发雾霾天气,中央气象台也频发雾霾高级别预警......

    由雾霾天气引发的感想5篇

    由雾霾天气引发的感想 连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厚重的雾霾久久挥之不去。前几日的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栏目专门报道了雾霾天气的危害。提醒公众注意减少户外活动,出行要戴口罩„......

    雾霾天气思想汇报

    篇一:2013年下半年思想汇报(确定稿) 2013年下半年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我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的预备党员已一年时间,这一年来,我不断的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在各方面以一名正式党......

    雾霾天气演讲稿

    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 抓不到的雾霾 最近几年,人们生活中最为热点的话题之一就是雾霾天气了,这种天气会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它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就在最近......

    雾霾天气论文(模版)

    大气污染与控制论文 1雾霾天气概况近些年,随着我国会买天气的增多,很多地区把灰霾并入雾天气一起作为灾害天气,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天气引起的污染事件屡见不鲜。例如,193......

    雾霾天气知识

    雾霾天气知识 既然同呼吸,那就共责任 一、雾霾天气的原因: 1、污染物排放量大; 2、扩散条件不利; 3、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贡献叠加。 二、民众应对措施: 1、外出戴口罩;2、饮食清淡......

    雾霾天气注意事项

    雾霾天气注意事项 近日,雾霾天气时有出现,那么雾霾天气注意什么?雾霾天气注意事项有哪些呢?当然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依旧得继续,但我们应该知道雾霾天气需要注意什么,以保证我们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