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繁荣征文比赛

时间:2019-05-12 19:3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大繁荣征文比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大繁荣征文比赛》。

第一篇:文化大繁荣征文比赛

学院第九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之四: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形势下大学生的文化责任”征文比赛方案

一、比赛目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议》中提出:“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一切文化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和资源,没有这个基础和资源,文化将成为没有皮的毛。为了提高我院学生的母语运用能力,并通过提高学生母语运用能力来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与认同感,同时为了挑选、指导学生参与“首届全国大学生征文比赛”作准备,思政部(基础部)文学艺术教研室特举办此次征文比赛。

二、活动主题: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形势下大学生的文化责任

三、征文内容及要求

1、写作内容:围绕征文主题,以大学生的视角与良知,真实地记录与反映我们这个时代与社会。凡求学、实习、求职、军训、打工、旅游、亲情、乡情、友情、爱情、学校教育、校园生活、社团活动、童年记忆、民情民俗、生态环境、文物保护、文化现象、焦点透视、热点剖析、家庭与社会变迁、国家与世界大事、对历史的反思、对当下的建言、对未来的展望等等,只要是有意义的,均可以写。

2、征文体裁不限,题目自拟,须为原创。要求字迹工整、规范,字数1500字左右。

3、文字力求生动、形象、简洁。论述性的文章用词应准确精当,表述清楚,论述符合逻辑。用规范的汉语写作,符合通用的语言习惯。使用新潮词语必须符合文章语义语境的需要,必要时加“引号”。

4、不得抄袭他人作品,文后应附上《郑重声明》,声明自己的作品为原创。(《声明》格式见附件)

5、题目下面请依次注明姓名、所在系和班级,以及联系方式。

四、参赛对象

传媒艺术系全系学生。

五、活动时间:4月30日前电子档发送到:644698826@qq.com

六、奖项设置

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优胜奖若干名

学院第九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组委会

传媒艺术系学习部(宣)

2012年4月25日

第二篇:文化繁荣

文化繁荣

简答

1、《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发展。

(1)为什么国家要鼓励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2)上海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提出了现代服务业的概念。请举出两个既属于文化产业又属于现代服务业的行业。

(1)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要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分)

②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扩大就业,有力促进现代化建设。(2分)

③允许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符合市场经济的特征,有利于让资本要素活力迸发,创造更多财富。(2分)

(2)新闻出版、电视传媒、广告、动漫等行业。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2、党的十七大把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请用所学政治常识知识回答:

(1)材料中重视“文化建设”体现我国的治国方略是什么?(2分)

(2)我国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弘扬先进文化?(6分)

(3)请你为我校“爱校荣校、爱国报国”温馨校园文化建设出一个“金点子”。(2分)

(1)以德治国方略。(2分)

(2)①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正确领导成果体现在②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关系,国家职能内一,体现国家性质、人民意志和利益

③文化建设属于精神文明建设为,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四个文明协调发展。④政府是党领导下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文化建设体现了三府建设

⑤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6分)

(3)略(2分)

3、用政治常识简述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

有利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以德治国的方略,(2分)用以德治国的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青少年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2分)

有利于中小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2分)弘扬民族文化,争做无愧于时代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接班人;(2分)

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素质;(2分)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综合国力。(2分)

4、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其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兮勿违天命”、“天人合一”的自然伦理观念等,都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但对于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内容,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试运用所学的辩证法知识,分析应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8分)

①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和发展中,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对传统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和创新。(2分)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一分为二看问题,同时分清主流与支流。既要看到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精华,也要看到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糟粕,但精华是主要方面。(4分)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要继承和发扬,对其糟粕要予以弃之。(2分)

分析说明

1、※中国政府在“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积极发展网络文化产业将成为今后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强调,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形成共建共赢的精神家园。

※2007年4月开始,中宣部、公安部、文化部等十部委在全国范围内联合组织开展依法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1)请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分析说明。

(2)唱响网络文明主旋律,网民是主角,你认为青年网民在日常网络生活中应养成哪些好习惯?(至少两方面)

(1)网络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

A、网络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4)

B、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网络文化建设工作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是执政党,通过进行思想宣传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4)

府提出积极发展网络文化表明:我国政权实施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主要的职能,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组织专项行动表明政权履行依法打击国内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政权行使的国家职能,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4)

(2)、自身不上色情网站;发现其他人上积极劝阻;发现色情网站及时举报。(3)

2、材料一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007年9月18日会见了全国道德模范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始终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

材料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阐述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依据。(6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涵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哲理。(8分)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3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仅能够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而且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道德建设是国家履行文化职能的体现。(3分)

(2)①科学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科学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2分)

②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集体主义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2分)

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人们树立乐于奉献的人生价值观。(2分)

④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精神力量,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有利于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2分)

论述

1、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部分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请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论述党和政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要性。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们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 ○

思想、坚持对思想文化领域领导的需要。

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行动指南,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通过制定大政方针,进行思想宣传等,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政府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 ○

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职能、坚持以德治国方略的需要。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要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老教材: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结合起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③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竞争力的需要。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就必须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④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需要。

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发展和繁荣文化,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

(共11分。注:如果考生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角度列出论点,可考虑适当加分,但本大题总分不得超过20分。)

2、十七大报告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向全党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首次明确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提出来;强调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

请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论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要性。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1)这是中国共产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老教材P.57)(加:党的思想领导、有利于完善挡的领导方式,提高执政能力。)

(2)这是国家政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在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时不断促进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老教材P.15)加: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交流与合作的职能;文化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正确的政治领导体现在------,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这是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需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有利于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老教材P.105)

(4)这是努力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老教材P.98)

3、党的十七大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文化建设作出了新的论断,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向全党发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

请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论述党如何领导人民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新目标?

中国共产党应始终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发展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的文化生活需要。同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文化建设,提高驾驭先进文化的能力。(2分)

在党的领导下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通过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真正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充分调动人民以国家主人的身份,充分发挥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保证。(2分)

在党的领导下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党领导人民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方略,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办事。在立法中充分听取人民的意见,借助法律手段发展繁荣文化建设,在贯彻执行法律法规时,应自觉接受来自人民的监督(2分)

在党的领导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正确的舆论宣传和指引,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带领人民共同建设精神家园,提高民族的文明素质。(3分)

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相互借鉴,共同繁荣。同时应积极抵御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文化思想的侵蚀,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尊严。(2分)

4、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请用政治常识知识论述:为什么党把建设和谐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和谐文化建设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长治久安。(2分)

①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

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3分)

②加强和谐文化建设, 实施以德治国,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减少不和谐因素,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实现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四大重要目标。(3分)

③建设和谐文化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3分)

④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2分)

第三篇:繁荣农村基层文化

繁荣农村基层文化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2009-05-07 15:21:19)转载▼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历史性战略工程,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由此看,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但文化具有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已成为新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实践证明,发展农村基层文化,促进农村基层文化繁荣,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一、深刻认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人民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障,文化是灵魂。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文化的哺育和支撑。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需要把建设农村和谐文化、推进农村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也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重大任务。新农村必须有与之适应的新文化,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应有之意,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显著特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与实践》第234页)乡风文明是新农村的关键环节,乡风文明,就是要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重建农村精神家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建设文明的乡风,满足农民的精神需要,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精神动力,而且有利于创造和谐的公共空间,可以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的协调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风文明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有了明显改善,农民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转变。但由于历史的、自然的、经济的等多种原因,我国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程度还比较低,不少落后的价值观念、乡风民俗、生活方式,不仅制约着农村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文化等基础设施落后,可供消费资源偏少,加之体制不顺、机制不适,使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不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适应。如何使广大农民过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扎实做好农村文化工作,使农村的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同步推进。

二、正确估计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玉溪市着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重点文化工程建设、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云岭先锋、家电下乡、新农村文艺汇演等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改善。但是要清醒地看到,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这些年来,以封建迷信等为代表的旧文化在广大农村地区重新抬头,不仅存在于落后地区的农村,在发达地区的农村同样也影响很大,危害很大,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很难想象,被落后文化影响的农民能够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是由于在农村文化建设上缺乏明晰的思路和理念,一些农民虽然经济十分富裕,但文化和精神相当贫乏,结果封建迷信沉渣泛起,黑恶势力猖狂抬头,黄、赌、毒等丑恶现象以及懒惰、空虚、骄奢等现象严重,部分农民法制意识和道德素质低下,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有的甚至直接导致返贫,三是“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的情况虽已不是普遍存在,但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前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农民文化生活的单调、乏味。四是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还存在着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文化活动、文化内容相对贫乏,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体制、文化机制不顺不活,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等问题。

三、推进农村文化建设需要把握的几项原则

首先要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的原则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战略举措,是一项长期奋斗的历史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原则。为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五个必须坚持”的原则。五个基本原则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有重大的实践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把这一原则运用于基层文化建设中来说,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实情,有针对性地搞好基层文化建设,同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要遵循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又要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既要积极解决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又要着眼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既要加强政策调控和宏观管理,又要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实践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一)融入全局,着眼发展。

一是要坚持把繁荣农村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融合在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中明确提出促进乡风文明要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二是要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融合在一起。三是要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融合在一起。(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室)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培育国有和国有控股骨干文化企业,鼓励非公有资本依法进入文化产业,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发展,推动集约化经营,提供价格合理、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增强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二)以人为本,突出为农。

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作为基本职责,立足为农、突出为农,始终着眼于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于提升农民的素质,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立足多予,以城带乡。

经过多年建设,城市文化建设日新月异,有了较大的发展,加大财政性建建设性资金向农村的投入,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加大城市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对农民群众的服务,形成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共繁荣的局面。把“三下乡”活动制度化,特别是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城市文化队伍下到农村传经送宝,要坚持立足多予,加大投入,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倾斜;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有效机制,把文化建设的重点逐步转向农村,推动文化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文化公共产品向农村倾斜、城市文明成果向农村辐射。

(四)注重运作,改革创新。

发展文化事业,保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利益,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文化公益事业面向社会为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不能完全采取市场化、商业化经营管理方式,必须在投入上给予保障,在政策上给予扶持。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空间,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党的十六大对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坚持和完善支持文化公益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摘自《当代中国马克思概论》第148页),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注重运作,抓好落实。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灵活机动地开展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农民文化生活;重视挖掘农民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形式、文化资源,赋予时代内涵,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

(五)务求实效,有序推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发展农村方化不是一朝一夕、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逐步形成,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调查研究,结合各地方实情,注重实效,有针对性地搞好发展规划,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结合当地经济基础,量力而行不搞面子工程,不搞一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民主协商;分类指导,引导扶持;持之以恒,有序推进。

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需要抓好的几个着力点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国办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为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提供了政策支持。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抓住机遇、乘势而为,着力研究解决事关农村文化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律、服务农村文化发展新格局。

第一、着力培养造就大批新型农民。

建设农村文化,首先要解决“为谁”的问题,这是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下力气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一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思想道德领域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是,必须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原有的道德规范不能适应新的实际,而新的道德规范还没有形成。适应新的形势,积极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确立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已经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继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目标。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摘自《当代中国马克思概论》第148页)二要富精神文化。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形态是一个由经济、政治和文化构成的有机体,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则是一定经济、政治的能动反映。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历史。社会主义社会作为更高形态的社会,本质上应该是发展更协调、进步更全面的社会。从这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要求出发,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08页)三要提高科技文化水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因此,教育和科学事业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至整个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臵。早在1989年12月,江泽民就站在应对世界经济科技挑战的高度强调“要坚持把科学技术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摘自《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30页)1994年6月,他立足我国的长远发展,鲜明地指出,“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农民的知识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经济上去了,文化下去了”的农村不是新农村,“富了口袋,穷了脑袋”的农民也不是新农民。农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农业生产的主体,从一定程度上说,其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必须要有全面的提高。

第二,着力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限中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它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这就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教育素质。邓小平指出:“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邓小平文选第3卷110页》),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是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举,是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有机结合,落实到基层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各地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有于农村”的要求,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但依旧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公共文化资源不足,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困难;二是在经济落后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老少边穷地区还有大量人口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常年与外界隔绝,信息不畅;三是许多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无法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能。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一是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高中央台和省台广播电视节目入户率,二是继续实放农村流动电影放映“2131工程”,加大专项资金投入,三是开展农村数字化信息服务,积极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四是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以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五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六是抚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办文化产业。

第三,着力推进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实现农村社会的团结和谐,既需要物质基础和政治保障,又需要精神支撑和文化氛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提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室)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培育国有和国有控股骨干文化企业,鼓励非公有资本依法进入文化产业,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发展,推动集约化经营,提供价格合理、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增强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第四,着力提高农村文化服务能力

农村文化从本质上讲是公益性文化。提高农村文化服务能力,事关维护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事关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一要加大投入;文化要繁荣,配套设施是基础。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举行的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表示:中国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适应,有四大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明显不足。二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三是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四是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的“瓶颈”之一。繁荣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搞好。要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的力度,防止基础设施老化不适应的问题。要做到一个村要有一个文化活动中心,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实现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图书馆。这表明了国家加强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决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发展新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五,着力创新农村文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新农村文化随着时代的变化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中国文化的基础是农耕自然经济,中国的农耕文化曾长时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张骏《东门行》“嘉苗布原野,百卉敷时荣”、“绿萍覆灵沼,鲜花扬芳馨”的诗句,描绘了优美醉人的郊野风光,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农耕文化的发达,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农耕文化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注重继承和发扬农村的各种具有传统特色的农耕文化,加强对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利用。与此同时,针对农村文化队伍老化,文化活动形式、内容陈旧,农村文化活动也相对缺乏教材、缺乏时代的气息等问题,要注意引导队伍和创新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文化活动,要变过去“送文化”为现在的“种文化”,我们不仅要为农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还要让它们在农村扎下根、结出果。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民办文化,如农民业余管乐队、民间剧团等都是活跃在广袤农村的民办文化,我们要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的方式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同时要注意引导其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正确的文化经营活动,引导其成为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使农民群众真正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工程,也是一项大快人心的“民心工程”,农村新文化建设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必须要真正落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广泛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同时,积极探索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开拓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第四篇:文化大繁荣心得体会’

文化大繁荣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是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全力以赴做好工作,推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我认真的学习了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指导精神,对这次会议的内容也有自己的一些感触。

一、充分认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文化改革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深刻把握、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对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一年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深刻阐述了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做好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促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二、从自我做起

通过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专题学习,使我深深的认识到,深入学习领会精神,统一思想抓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科学地分析了当前的反腐倡廉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深刻阐述了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之中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总体要求、工作重点,对于深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推动全面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我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到我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大问题,作为一名党员应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的学习放在首位,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真理,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党性观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到保持和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改革创新,清正廉洁,不断的完善自我。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时刻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关注党的前途命运、塑造党的执政形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贯彻到治国理政的执政实践中,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以与时俱进、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踏实作风,丰富的创新成果、一流的工作业绩和坚强的党性原则、闪光的人格力量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特征,赋予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内涵。

十七届六中全会是一次在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意义深远的大会,也是一次胜利的大会。我坚信,只有深入学习领会此次会议的精神,并在各项工作中具体落实,坚定不移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一定会把我党建设成一个更加成熟、廉洁的党,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就一定会再上新台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重要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主题重大,内涵丰富,意义深远。通过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结合文明办工作实际,我有以下三方面的体会: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意义重大

一是把文化发展置于国家发展的战略位置突出了文化发展的全局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和对塑造国家形象的重大意义,强调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文化条件,这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二是把文化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突出了文化发展的现实性。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文化产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文化市场空前繁荣;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不断创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共享、综合利用和社会化、多元化,对促进经济转型,提升经济素质,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三是把文化发展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支撑突出了文化发展的先进性。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觉悟,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使民族素质提高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促进。

二、文化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密不可分

1、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始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纳入各类精神文明创建考评体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2、必须将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就其实质内容而言,可概括为五个方面:注重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推崇仁爱原则,倡导厚德载物与人际和谐;重视人生观,强调个人在家庭人伦及社会关系中的作用;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重视修养,强调道德主体的能动作用。这些方面的内容与今天我们加强公民文明道德建设的内容是相通的,对于践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高公民文明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才能体现道德教育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才能既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道德,又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反映市场经济、生态环境等领域新的道德要求。

3、必须将文化服务志愿者发展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建立和吸纳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协会,成立各级志愿者管理服务中心,设立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在各级文明单位中建立志愿服务队,培养一批优秀的文化传播志愿者,推动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并把文化传播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和方式,大力弘扬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精神,形成有利于志愿服务的良好文化环境,引导人们尊重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三、做到“五结合”,促进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创建齐头并进

1、进一步推动文化载体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大力推进文化载体建设,积极开展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创建形式丰富、特色明显的文化载体,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内容。

2、进一步推动文化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文化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息息相关,要持续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引导人们在公共场合中,讲公德、守秩序、促和谐,推进道德养成、优化社会秩序;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进一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品牌,凝聚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持续开展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活动,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

3、进一步推动文化宣传与精神文明创建宣传相结合。在新的历史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是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的重要环节。要把优秀文化的传播融入精神文明创建中,不断丰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4、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新与地方精神文明特色相结合。文化建设贵在积累,重在创新。面对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如何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生存与发展,核心是文化创新,而地方精神文明特色就是创新的源泉。我们要立足地方特色,准确把握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和文明创建品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推进各地精神文明建设。

5、进一步推动文化发展与精神文明考核相结合。要积极推动城乡、单位、行业、企业文化建设,更大范围地通过精神文明创建考核促进文化发展。对于文化设施齐备,活动开展持续有序的地方或单位,在精神文明创建各类先进的评比过程中适当倾斜;对于不重视文化发展的地方或单位,责令其限期整改。同时,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上加强探索研究,从中提炼出科学的精神内核,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科学文化内涵,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今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主要议程是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

从建党90年的角度来看,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很深的意味。回顾90年前,我们党是怎么成立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具有世界眼光,掀起学习浪潮;它从一开始就抓住青年,极力唤起民众;它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新文化运动的两位主将就是相约建党的“南陈北李”,它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充分的思想基础、文化条件和人才保障。由此断言,没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换句话说,我们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她的肌体上就注入了新文化的基因和血液,形成了文化立党的特色和品质。

在我们党走过90年风雨历程之后,在我们党准备向建党10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宏伟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无疑是举起了文化兴党的旗帜,必将掀起新世纪的新文化运动热潮。如果说,第一次新文化运动为党的成立奠定基础的话,这一次的“新文化运动”必将为我们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插上腾飞的翅膀。从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来看,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很深的意味。从时间上看,明年就要召开党的十八大。在此之前还将召开十七届七中全会。按照以往惯例,七中全会不会涉及文化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最后一次以中央全会形式高规格专题研究和部署文化工作。从这个意义来看,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将是一个重要的总结,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职以来领导文化工作的成就和经验以及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同时,这次全会也将是一次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重要会议,这次全会通过的文件讲直接决定着未来即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的文化前进的方向、道路和战略。正是基于以上分析,这次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有了一种文化交班的深刻意味。

从文化建设现实的状况来看,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很深的意味。这些年来,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正是在这样坚实的基础上才催生了一种推动文化大发展大发荣的局面和要求。不过客观地说,由于文化建设历史欠账太多,所以现在文化建设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尤其是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因为发展文化事业主要是靠投入,从事的又是公益事业,在经营上无利可图。所以投资商,甚至是不少政府也不愿意在发展文化事业上下功夫、出力气。更令人担忧的是不少原本是文化事业范畴的东西被以文化产业的名义给商业化、市场化甚至私有化了。这是需要我们警惕和反思的。

从文化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很深的意味。当前的形势很复杂,也很严峻,既不能一味悲观,更不能盲目乐观,需要的是清醒和理智。总的来看,主流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和忧患。而那些问题错综复杂的背后,有一种更深刻、更可怕的乱象,那就是文化上的忧虑,不和谐的隐患。不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最终的根源都可以归结到文化上。所以抓文化,就是抓根本,抓长远,甚至是抓系统。这就是文化为魂的深刻涵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上的讲话就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毛泽东同志曾讲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里程碑式的立起这样一面文化的旗帜,让大家有所指望,知所趋赴。发挥文化旗帜的凝聚力、向心力、塑造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时,文化也是一种软实力,一种生产力、竞争力、创造力。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源源不断的根本动力。

从现在一些文化体制改革来看,不从实际出发,为改革而改革,尤其是自上而下的命令主义,一个模式套用,不管“水土不服”,一律照改不误。现实中,很多单位被强行“分”开了,却不能重新“合”起来。只有物理反应,不能化学反应,改革和实际脱节,与广大干部职工的愿望背离。说到底,这些问题还是对文化发展规律认识不清和把握不准,不切实际瞎折腾。有的基层干部群众甚至调侃说,文化体制改革就是“吹牛皮、出羊相。”所以,现在到了不切实际的改革该叫停、该整顿的时候了,否则就了乱了文化,乱了基层,甚至会动摇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因而,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将是一次重要的文化调整大会,是一次明确今后文化体制改革方向和道路的大会。社会舆论很关注,基层群众很期待。

第五篇:徽州文化征文比赛策划书

“瑞隆”杯徽文化征文比赛

—庆徽州学社创立十年

201

1徽州学社毕德鲜 年9月28日

“瑞隆”杯徽文化征文比赛

—庆徽州学社创立十年

一、活动背景

今年是徽州学社建立十年,从2001年至今徽州学社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子,也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学子。通过徽州学社这个平台,很多同学喜欢上了徽州文化。如今新生刚刚来到这儿,对徽州土地上的人事物都充满好奇,这儿的文化肯定也是吸引他们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活动目的1、纪念徽州学社创社十年,扩大徽州学社的影响力,从而能更好的为徽州文化做宣传;

2、让我们的同学们将自己对于徽州文化的感受倾注与笔端,以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对徽州文化的情感;

3、提升大家的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活动时间

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为期一个月

四、活动对象

黄山学院全体在校学生

五、活动形式

在社联会的督导下,在全校之间开展一次徽文化征文比赛。

六、活动流程

(1)活动前期:a、活动之前制定详细的活动策划在经过合作社团商议完成之后交予社联会、校团委老师审批,并积极与老师交流活动的具体进行,完善活动步骤与内容。

b、活动方案确定后,理事会召开会议,讨论关于邀请老师、学生作为征文评委以及获奖者的礼品等其他物品以及此次活动的赞助问题。

c、宣传:社团海报宣传,与社联会沟通,以社联会的名义通告各个社团,以此作为宣传。

(2)活动期间:a、当所有征文作品全部上交后,组织人员进行评分。根据参赛人员情况选出20%—30%的作品。

b、将选出的作品装订好交由老师进行评分。

c、评委老师安排:徽州文化博物馆馆长陈琪老师徽州文化研究所所长吴兆明老师黄山学院社科系冯剑辉老师

(3)活动后期:a、举办颁奖仪式,并贴海报全校公告。

b、颁奖仪式安排:在所有评选工作结束之后,此项活动负责人联系最终获奖选手,以及团校教室的申请;老师邀请负责人负责邀请颁奖嘉宾以及接待工作。此次颁奖仪式的主持工作由徽州学社社长毕德鲜负责。

c、颁奖嘉宾安排:黄山市瑞隆商贸有限公司姚总经理徽州文化研究所所长吴兆明老师

c、总结负责人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写好书面总结,同所收集材料在结束后3天内一同交于社联。

七、活动赞助及指导

赞助单位:黄山市瑞隆商贸有限公司指导单位:徽州文化研究所

八、预期效果

本活动由徽州学社发起,其他社团及校园内广大同学均可参与其中,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活动的影响力。以征文形式能激发大家去寻找资料,查阅相关文书。从而宣传了徽州文化,使大家更加了解徽州文化,以达到此次活动的目的。

十、经费预算

奖品750元(一等奖一名价值250元的徽州古村落丛书一套(10本)、二等奖两名各价值125元徽州古村落丛书(5本)、三等奖三名各价值75元徽州古村落丛书(3本))徽文化征文比赛纪念T恤衫十件300元奖状10张10×4=40元海报2张30×2=60元

评审劳务费300元总计1450元左右

十一、注意事项

1、由于此次活动时间较长,因此参赛作品一定要妥善保管。

2、这次活动举办的成功与否以及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与宣传有很大关系,所以,活动之前一定要做好宣传工作,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3、作品评分时一定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使活动办的更有意义。否则,出现虚假,我们办活动的初衷就达不到了。

特别鸣谢:黄山市瑞隆商贸有限公司

黄山学院徽州学社2011年9月28日

下载文化大繁荣征文比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大繁荣征文比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那天》宿舍文化征文比赛

    那天 那天,我们来了 载着十几年的梦 憧憬、自信、阳光 那天,故事开始了 四个人的笔,缀着四个人的梦 执着 勇敢 积极 那天,我们来了 新的宿舍 新的室友 开封 焦作 郑州 许昌 那......

    公共组家文化征文比赛

    公共组“家文化”征文比赛为了贯彻我校“家文化”的精神和“家文化”建设的战略决策,倡导学生为了建设“美丽云联,和谐家园”而努力学习,发奋图强。我校特办“家文化建设 ”征......

    “寝室文化”征文比赛活动总结

    “寝室文化”征文比赛活动总结 2014年4月8日-4月20日,学院为进一步丰富学生宿舍的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与道德修养,加强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建设优良校风,根据工作部署,团委......

    廉洁文化进校园征文比赛通知

    廉洁文化进校园征文比赛通知 五六年级大队辅导员: 为进一步在校园营造学习廉洁文化氛围,学校决定举办廉洁文化征文比赛。 一、参赛对象 五六年级全体学生 二、 作品内容 以“......

    文化大院促繁荣

    以“促繁荣”为使命,引领文化惠民新发展 今年以来,XXXXXX推动文化进户,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努力形成健康、科学、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围,创新文化惠民举措,真抓实干,通过广泛挖掘、培用......

    传承文化经典 繁荣校园文化

    传承文化经典 繁荣校园文化 春谷中学党总支书记 校长 杨华峰 丁酉新春,《中国诗词大会》连续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全......

    重文化繁荣进步

    重文化繁荣进步 2011年,是我国吹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嘹亮号角的一年。这一年,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响亮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努力促......

    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资料

    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投入,还需要政府转变职能,由主要“办文化”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党的十六大以来,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