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命题特点及复习指导
2014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命题特点及复习指导
可以说考研政治一直注重考查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因此,为了很好的认识和掌握形势与政策并在考研中获得好的分数,广大2014年的考生就必须充分重视这一科目并加以好好的复习。下面,万学海文政治辅导专家就为大家提供以下的复习方法。
一、遵守形势与政策的考试命题规律
认识形势与政策的命题规律是广大2014年考生首要掌握的重要环节。从字面上讲形势是指国际和国内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状况和态势,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因此,形势与政策所关注的问题和研究的内容具有时效性、政策性和导向性的特征,而次特征恰是考研 钻石卡形势与政策内部规律的体现,即第一,形势与政策考察的时间段是去年的11月起至今年10月末;第二,考察范围是这一年度间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第三,考察的热点主要是指党和政府年度间召开的重大会议、重要领导人讲话以及围绕国际重大关系,针对年度间的国际重大事件、国际组织召开的重要会议和中国外交主张等重大时事;第四,考察的焦点是与人民生活密切联系的当年重大社会问题。从以上四点不难看出,形势与政策成为广大学员得分的优势,因为考生可以花相对比较少的时间而很快的了解形势与政策的命题规律。
二、学好形势与政策的方法
针对所述的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命题规律,海文政治老师为海文广大学员提供了一套万能的学习方法,该方法融会贯通于考研政治的五大部分,尤其对形势与政策的复习更有效、更便捷。广大考生要知道考研政治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如何运用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原则、立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而形势与政策恰好是政治考研大题出题的背景材料。因此,对形势与政策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他大题的得分,可见要想的高分,就得看海文老师提供的学习秘笈。
首先,要养成时时刻刻关心国内外重大事件的习惯。
众所周知,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简称“时政”,而时事政治主要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重大时事,这就要求学员必须学会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全面摄取各类时事信息。获得这些信息的渠心理学考研道主要有《人民日报》社论、《参考消息》、《时事资料》、新闻联播、新华社、《理论前沿》等信息发布权威机构,对这些承载信息的资料要当作学习形势与政策的主要阵地,重点理解和记忆党和政府公布的重要文件、制定的重大方针政策以及国际上的重大时事,培养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学会抓主流、关键和重点。
形势与政策考察的重点就是如何运用基本原理去分析年度间国内党和政府召开的重大会议、现阶段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等;国际主要考查中国就重大国际事件、国际组织召开的重要会议和提出的外交主张和建议。在考查中,国内时事以正面内容为主。因此,2011年的考生在复习中要密切联系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重大战略方针和政策,这是形势与政策的重大理论品质。在答题中一定要明确本国利益是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出发点,不能脱离这条主线,要体现国家的意志在于维护本国的切身利益。
最后,要“知己知彼”稳拿高分。
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把握形势与政策的命题规律,要知道形势与政策这一敌人的优势和劣势,把自己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计算机考研问题简单化。结合时政的优势,发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多角度、全方位的透析敌人的劣势,化不利为有利,最终以良好的心态去迎接考试稳拿高分,不辱考研的使命。
总之,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想在考研中立于不败之地,希望广大2014年的考生能够充分利用海文老师提供的学习秘笈,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练就考研答题神功。
第二篇:考研政治2012形势与政策讲义
2012《形势与政策》补充讲义 肖秀荣 教授
2012年《形势与政策》讲义
肖秀荣 教授 2011、11
第一部分 《形势与政策》考试基本情况
一、《形势与政策》考试范围、分值及题型
二、命题规律与特点
三、复习方法
第二部分《形势与政策》内容提要 国内部分:补充2件 一、十七届六中全会
(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1.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2.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3.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决定》的主要内容
1.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 1 — 2012《形势与政策》补充讲义 肖秀荣 教授
2.改革开放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性: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5.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全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6.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
— 2 — 2012《形势与政策》补充讲义 肖秀荣 教授
发展奋斗目标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2)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3)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4)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5)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6)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7.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8.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五个坚持):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
9.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举措:(1)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2)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3)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4)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5)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6)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10.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
11.其它重要的新提法:
(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2)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3)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
— 3 — 2012《形势与政策》补充讲义 肖秀荣 教授
民族之林。
(4)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6)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
(7)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8)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9)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
(10)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
(11)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二、第11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式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论坛举行
(一)第11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开幕式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论坛2011年10月14日上午在广州隆重举行
胡锦涛致信祝贺,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
(二)温家宝发表的《中国面向世界的大门将永远敞开》讲话的主要内容
1.高度评价广交会
2.回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年来的变化,得出三个重要结论
温家宝指出,加入世贸组织10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对外经贸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在世界大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回顾这10年历史,我们可以得出三个重要结论:
第一,中国是说话算数的国家,兑现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作出的郑重承诺。
第二,中国是勇于担当的国家,积极承担着与自身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
第三,中国是致力于共同发展的国家,始终奉行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对外开放政策。
温家宝强调,实践证明,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惠及13亿中国人
— 4 — 2012《形势与政策》补充讲义 肖秀荣 教授
民,也惠及世界各国人民。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大家庭,是中国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
3.强调国际社会应当携起手来,同舟共济
温家宝指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为各国提供了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有利条件。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发展、不要停滞,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温家宝强调,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世界经济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主要经济体复苏步伐明显放缓的关键时刻,国际社会应当携起手来,同舟共济,以更大的诚意和决心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以更加鲜明的态度和行动共同抵制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以更加理性的办法妥善处理国际贸易摩擦。惟有这样,才能尽快驱散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才能增强国际社会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才能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4.进一步表达中国政府和人民坚持对外开放的巨大勇气和决心 温家宝强调,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中国人民作出的自主抉择。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还不完善,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这就需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无比坚定的决心和勇气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学习借鉴国外一切文明成果。今天的中国,扩大开放的基础更加牢固,条件更加成熟,人民群众的意愿更加强烈,对外开放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温家宝指出,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要把扩大进口与稳定出口结合起来,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把吸收外资与对外投资结合起来,拓展国民经济的发展空间;把深化沿海开放与扩大内陆和沿边开放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区域开放格局;把经济领域开放与其他领域开放结合起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把向发达国家开放与向发展中国家开放结合起来,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把多边开放与双边开放结合起来,继续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奋力把对外开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第三篇:2017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12月补充材料
《命题人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补充材料
国内部分
第一件习近平2016 年11 月11 日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16 年11 月11 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 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考研政治的角度讲,要着重把握讲话中的以下内容:
一、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先生领导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不朽功勋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受到全体中华儿女景仰。
今天,缅怀孙中山先生建立的历史功勋,缅怀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的光辉一生,我们心中充满着深深的崇敬之情。
二、回顾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在他生前,中国共产党人坚定支持孙中山先生的事业。在他身后,中国共产党人忠实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继续前进,付出巨大牺牲,完成了孙中山先生的未竟事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奋斗,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建设的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早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三、郑重重申了维护祖国统一的严正立场和坚定决心
孙中山先生始终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旗帜鲜明反对一切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言论和行为。孙中山先生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他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长达百余年的国破山河碎、同胞遭蹂躏的悲惨历史,所有中华儿女对此刻骨铭心。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历史和人民的庄严承诺。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民坚决反对。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四、深刻阐明了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致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号召学习孙中山精神,振兴中华
今天,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 周年,缅怀他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弘扬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他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第二件习近平会见洪秀柱
2016 年11 月1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洪秀柱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习近平就两岸关系发展提出六点意见。
第一,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一个中国原则,认同两岸同属一中。台湾政局变化改变不了“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和核心意涵。承认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关系认定两岸是一个国家还是两个国家的根本问题。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的立场不可能有丝毫模糊和松动。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也是我们的一贯主张。国共两党可以就此进行探讨。
第二,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核心利益,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中华儿女对近代以来国破山河碎、同胞遭蹂躏的悲惨历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坚定意志,是我们对历史和人民的庄严承诺。“台独”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煽动两岸同胞敌意和对立,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只会给台湾同胞带来深重祸害。任何政党、任何人、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进行分裂国家活动,都将遭到全体中国人民坚决反对。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遏制“台独”。国共两党应加强沟通合作,共同承担起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责大任。
第三,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两岸开展经济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秉持互利双赢,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符合两岸同胞共同利益。
第四,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植根在两岸同胞内心深处,是两岸同胞的“根”和“魂”,两岸同胞是中华文化的传人。
第五,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我们为推动两岸关系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实现两岸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六,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 周年。现在,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理想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两岸关系发展、台湾同胞前途系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岸同胞都是民族复兴的参与者、推动者、获益者。我相信,两岸同胞愿望不可违,民族复兴大势不可挡。只要国共两党胸怀民族复兴理想,广泛团结两岸同胞,就一定能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台海和平稳定,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光明的前景。
第三件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七条第四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主要官员、行政会议成员、立法会议员、各级法院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员在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规定,作如下 解释: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的“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既是该条规定的宣誓必须包含的法定内容,也是参选或者出任该条所列公职的法定要求和条件。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相关公职人员“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具有以下含义:
(一)宣誓是该条所列公职人员就职的法定条件和必经程序。未进行合法有效宣誓或者拒绝宣誓,不得就任相应公职,不得行使相应职权和享受相应待遇。
(二)宣誓必须符合法定的形式和内容要求。宣誓人必须真诚、庄重地进行宣誓,必须准确、完整、庄重地宣读包括“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内容的法定誓言。
(三)宣誓人拒绝宣誓,即丧失就任该条所列相应公职的资格。宣誓人故意宣读与法定誓言不一致的誓言或者以任何不真诚、不庄重的方式宣誓,也属于拒绝宣誓,所作宣誓无效,宣誓人即丧失就任该条所列相应公职的资格。
(四)宣誓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监誓人面前进行。监誓人负有确保宣誓合法进行的责任,对符合本解释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规定的宣誓,应确定为有效宣誓;对不符合本解释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规定的宣誓,应确定为无效宣誓,并不得重新安排宣誓。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所规定的宣誓,是该条所列公职人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香港特别行政区作出的法律承诺,具有法律约束力。宣誓人必须真诚信奉并严格遵守法定誓言。宣誓人作虚假宣誓或者在宣誓之后从事违反誓言行为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第四件 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6 年月11 月4 日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规定》)。有关负责人表示,出台《规定》旨在促进互联网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成长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互联网直播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形式迅猛发展,但部分直播平台传播色情、暴力、谣言、诈骗等信息,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给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还有的平台缺乏相关资质,违规开展新闻信息直播,扰乱正常传播秩序,必须予以规范。
《规定》明确,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和互联网直播发布者在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时,都应当依法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并在许可范围内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对互联网新闻信息直播及其互动内容实施先审后发管理,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直播服务的,应当设立总编辑。
《规定》要求,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积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具备即时阻断互联网直播的技术能力。对直播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建立互联网直播发布者信用等级管理体系,建立黑名单管理制度。
《规定》提出,不得利用直播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传播淫秽色情等法律法规禁止的活动,不得利用互联网直播服务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法规禁止的信息内容。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强调,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和互联网直播服务发布者应当加强管理,注重自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自觉接受公众监督。各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将依据职责,做好互联网直播服务信息内容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对互联网直播服务实施相应监督管理。
第五件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首飞
2016 年11 月3 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这一全新研制的新一代大火箭亮相航天舞台,在我国运载火箭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长征五号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矢志创新的重大成果。
作为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工程,长征五号创新难点多、技术跨度大、复杂程度高,代表我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首次飞行任务的成功实施,填补了我国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空白,使我国火箭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化、型谱化发展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大幅提升了我国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也为后续的探月工程三期、载人空间站、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 有力保障,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
第六件 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16 年11 月19 日,随着神舟十一号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并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最新成果,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最新成就。
国际部分
第一件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和访问拉美三国
2016 年11 月17 日至23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厄瓜多尔、秘鲁、智利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秘鲁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是习近平主席今年的第5 次出访,也是他4 年内第3 次访问拉美。这次访问是中国面向亚太和拉美一次重大外交行动。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广泛接触各国领导人和各界人士,双多边并举,政经文相济,有力推动亚太区域合作和中拉关系发展,对世界经济复苏和国际格局演变影响深远。
一、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一)会议概况
2016 年11 月19 日至20 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利马举行。会议的主题是“高质量增长和人类发展”。在此主题下,会议布置了四项优先议题,分别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高质量增长;加强区域粮食市场;迈向亚太微中小企业现代化;发展人力资本。此次会议恰逢中国加入APEC 25 周年。习近平主席出席会议,并于19 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题为《深化伙伴关系 增强发展动力》的主旨演讲,20 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题为《面向未来开拓进取促进亚太发展繁荣》的重要讲话。
会议批准了APEC 部长会议提交的《亚太自贸区集体战略研究报告》和相关政策建议,并通过《亚太自贸区利马宣言》,确立了自贸区建设的目标和原则,整合了可能的实现路径,制定了各领域行动计划,设立了进展报告机制,使自贸区建设排除来自各方的干扰,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会议发表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宣言充分吸纳了习近平主席讲话精神,再次印证中国主张的号召力,体现了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影 响力和话语权。
(二)《深化伙伴关系 增强发展动力》的主旨演讲的主要内容 月19 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题为《深化伙伴关系 增强发展动力》的主旨演讲,主要内容有:
1.指出当前亚太总体保持平衡发展态势,但也面临挑战,处在发展关键当口
作为全球经济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亚太要勇于担当,发挥引领作用,采取有力协调行动,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新道路。2.提出促进亚太发展与合作的四点倡议(四个促进)
第一,促进经济一体化,建设开放型经济。开放是亚太经济的生命线。任何区域贸易安排要获得广泛支持,必须坚持开放、包容、普惠、共赢。我们应该构建平等协商、共同参与、普遍受益的区域合作框架,封闭和排他性安排不是正确选择。
建设亚太自由贸易区,是事关亚太长远繁荣的战略举措,工商界朋友称之为“亚太经合组织之梦”。我们要坚
定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为亚太开放型经济提供制度保障。要重振贸易和投资的引擎作用,增强自由贸易安排开放性和包容性,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当前,围绕经济全球化有很多讨论,支持者有之,质疑者亦有之。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同时,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全球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也带来一些新情况新挑战,需要认真面对。我们要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增强广大民众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第二,促进互联互通,实现联动发展。互联互通是释放发展潜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联动发展的基础前提。
我们要推动建立覆盖整个亚太的全方位、复合型互联互通网络。3 年前,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以互联互通为着力点,促进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动,打造多元合作平台,实现共赢和共享发展。我们欢迎各方参与到合作中来,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谋发展。第三,促进改革创新,增强内生动力。亚太发展到今天,每迈出一步都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
第四,促进合作共赢,深化伙伴关系。伙伴关系是亚太合作的重要纽带,也是共同应对当前挑战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深化命运共同体意识,让彼此越走越近,而非渐行渐远。要不断提升区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共同搭建平台,共同制定规则,共享发展成果,绝不应该相互拆台、相互排斥。要平等参与、充分协商,要相互帮助、共同发展,全力营造健康稳定的发展环境,不让任何因素干扰亚太发展进程。
3.强调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将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
(三)《面向未来开拓进取促进亚太发展繁荣》的重要讲话的主要内容 11 月20 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题为《面向未来开拓进取促进
亚太发展繁荣》的重要讲话。讲话的主要内容有:
1.强调亚太是世界经济的重要阵地,孕育着无限希望,也承载着重大责任习近平指出,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和全球经济合作的先行者、引领者、开拓者,对促进亚太区域和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要采取有力举措,发挥亚太引擎作用,推动发展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2.发出了支持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强音,呼吁各方以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精神,把共识转化为切实有力的行动,早日建成亚太自贸区 为此,习近平提出了四个“坚定不移”:
第一,坚定不移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进入阶段性调整期,质疑者有之,徘徊者有之。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各方利益,是大势所趋。我们不能因为一时困难停下脚步,要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注重同各自发展实践相结合,注重解决公平公正问题,引领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我们要用行动向世界宣示,亚太对经济全球化决心不变、信心不减。
历史表明,搞保护主义是没有出路的。在当前亚太发展的关键当口,我们要携手合作、促进共赢,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正能量。
第二,坚定不移提升亚太开放型经济水平。开放是亚太经济增长的动力。我们要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把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放更加突出的位置,重振贸易和投资活力。要有效应对区域贸易协定碎片化现象,防止封闭排他。
两年前,我们在北京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今年集体战略研究顺利完成,标志着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步入新阶段。建成亚太自由贸易区并非易事,需要长期努力。我们要以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行动,早日建成亚太自由贸易区,把开放型亚太经济水平推向新高度。
第三,坚定不移破解区域互联互通瓶颈。我们要构建全方位、复合型互联互通网络,让亚太成为携手比邻的家园。
中方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同区域伙伴共商、共建、共享,为亚太互联互通事业作贡献。中方愿加强同有关各方发展战略及合作倡议对接,实现协同效应。
第四,坚定不移打造改革创新格局。改革创新是通往长久繁荣的必由之路。要把改革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推进经济结构改革,为亚太引领世界经济创造动力。要抓住关键问题,精准发力,要实施《服务业竞争力路线图》,深化服务业合作,补齐这一长期短板。要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打造互联网和数字经济、蓝色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增长点。
二、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厄瓜多尔、秘鲁、智利进行国事访问
访问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现在:第一,完善中拉合作布局,指引命运共同体建设。第二,深化同往访国关系,提升各领域合作水平。第三,阐释中国发展理念,展现自信包容胸怀。一是精辟阐述治国理政方略,使中国发展道路广获认同;二是着重介绍改革发展举措,使中国发展前景更被看好;三是生动诠释开放包容理念,使中国发展机遇备受期待。
第二件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
一、会议概况
2016 年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成立10 周年(2006 年举行首次外长会晤)。2016 年10 月15 日至16 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在印度果阿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印度总理莫迪、南非总统祖马、巴西总统特梅尔、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会晤的主题是“打造有效、包容、共同的解决方案”,这一主题可以被视为G20 杭州峰会的延伸、发展和落实,标志着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迈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于明年9 月在福 建省厦门进行。会晤结束后,5 国领导人共同见证《关于建立金砖国家农业研究平台的谅解备忘录》、《金砖国家海关合作委员会章程》、《金砖国家外交学院合作谅解备忘录》等合作文件的签署,并出席联合记者会。会议发表《果阿宣言》。16日,5 国领导人还与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代表举行对话会。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向5 国领导人汇报新开发银行工作进展。
二、习近平发表的题为《坚定信心 共谋发展》重要讲话的内容
10月16 日,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并发表题为《坚定信心 共谋发展》重要讲话,讲话的主要 内容有:
(一)充分肯定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成立10 年的成就
习近平指出,“十年磨一剑。”金砖国家10 年耕耘,10 年收获。金砖国家一步一个脚印,合作不断走深走实,发展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机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是共谋发展、不断前行的10 年;这是拓展合作、互利共赢的10 年;这是敢于担当、有所作为的10 年。过去10 年,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超过50%。
(二)就加强金砖团结合作提出五点倡议(五个共同)
习近平强调,当前,金砖国家发展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共同面对挑战。我们要贡献金砖国家的智慧和力量,携手寻找应对之道。
第一,共同建设开放世界。我们要推进结构性改革,创新增长方式,构建开放型经济,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以推进经贸大市场、金融大流通、基础设施大联通、人文大交流为抓手,走向国际开放合作最前沿。
第二,共同勾画发展愿景。我们要继续高举发展旗帜,结合落实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成果,加强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
第三,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我们要加强在重大国际问题以及地区热点上的协调沟通,推动热点问题政治解决,携手应对自然灾害、气候变化、传染病疫情、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为国际社会实现长治久安作出贡献。
第四,共同维护公平正义。我们要继续做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继续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继续做国际和平事业的捍卫者,推动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五,共同深化伙伴关系。我们要以落实《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为契机,深化拓展各领域经济合作,建设好、维护好、发展好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这两个机制,加强人文交流,继续扩大和巩固金砖国家“朋友圈”,保持开放、包容,谋求共同发展。
(三)强调中国是金砖机制的坚定支持者和参与者习近平强调,中国是金砖机制的坚定支持者和参与者,把金砖国家合作作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方向,相信金砖国家合作会有力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明年,中国将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9 月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将同各成员国一道,携手努力,规划金砖国家发展新蓝图。
三、金砖国家领导人同“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成员国领导人对话会
16日,金砖国家领导人同“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成员国领导人对话会在印度果阿举行。5 国领导人及斯里兰卡总统西里塞纳、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不丹首相托杰、尼泊尔总理普拉昌达、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泰国政府代表等共同出席。
与会领导人围绕“金砖国家同‘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成员国:充满机遇的伙伴关系”这一主题进行讨论,共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合作。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金砖国家和“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成员国同属发展中国家大家庭,在维护世界和平、守卫地区安全方面有着共同愿望,在发展本国经济、改善民生福祉方面有着共同需求。“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成员国都是中国的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长期同中国保持友好关系和密切合作。中国人民和孟加拉湾沿岸各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历久弥坚。
习近平指出,当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携手并肩,共同努力。要加强政策沟通和协调,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地区经济融合。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有关规划有机对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努力实现共同发展。要推进民间友好往来,加强地方、媒体、智库、青少年等各层面交流,厚植伙伴关系基础。第三件 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2016 年11 月16 日至18 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来自全球的110 多个国家和地区、16 个国际组织的1600 名嘉宾共聚一堂,求解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的深化之道。本届大会以“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发表讲话,期许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同志出席大会,就五个方面的深化合作提出了具体建议。习近平主席在视频讲话中强调网络空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他指出: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互联网快速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深刻变化,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互联网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在视频讲话中,继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以及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之后,又提出网络空间发展的“两个坚持”和“四个目标”,再次向世界发出国际互联网治理的“中国声音”。他提出: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坚持以人类共同福祉为根本,坚持网络主权理念,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 方向迈进,推动网络空间实现平等尊重、创新发展、开放共享、安全有序的目标。
第四篇:2018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重点笔记
东莞中公教育
2018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重点笔记
今天为小伙伴们整理了2018考研政治:拿下《形势与政策》10分重点笔记,小伙伴们快点来马住吧!
1.《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05年9月)
中朝日韩俄美在北京举行了第4轮6方会谈。6方从地区和平与稳定出发,达成共识:
(1)以和平方式可核查地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是六方会谈的目标。朝方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早日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回到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美方确认,美国在朝鲜半岛没有核武器,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韩方重申其依据《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不运入、不部署核武器的承诺,并确认在韩国领土上没有核武器。1992年《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应予遵守和落实。朝方声明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其他各方对此表示尊重,并同意在适当时候讨论向朝鲜提供轻水反应堆问题。
(2)根据《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处理相互关系。朝方和美方承诺,相互尊重主权,和平共存,根据各自双边政策,采取步骤实现关系正常化。朝方和日方承诺,根据《日朝平壤宣言》,在清算不幸历史和妥善处理有关悬案基础上,采取步骤实现关系正常化。
(3)通过双边和多边方式促进能源、贸易及投资领域的经济合作。中、日、韩、俄、美表示,愿向朝鲜提供能源援助。韩方重申05年7月提出的有关向朝鲜提供200万千瓦电力援助的方案。
(4)共同致力于东北亚地区持久和平与稳定。直接有关方将另行谈判建立朝鲜半岛永久和平机制。六方同意探讨加强东北亚安全合作的途径。
(5)根据“承诺对承诺、行动对行动”原则,采取协调一致步骤,分阶段落实上述共识。
(6)六方同意于2005年11月上旬在北京举行第5轮6方会谈。
2.中国关于联合国改革问题的立场文件
联合国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1)改革应有利于推动多边主义,提高 联合国的权威和效率,以及应对新威胁和挑战的能力。
(2)改革应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特别是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加强国际合作等。
(3)改革是全方位、多领域的,在安全和发展两方面均应有所建树,特别是扭转联合国工作“重安全、轻发展”的趋势,加大在发展领域的投入,推动落实千年发展目标。
(4)改革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会员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应发扬民主,充分协商,努力寻求最广泛一致。东莞中公教育
(5)改革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有助于维护和增进联合国会员国的团结。对达成一致的建议,可尽快作出决定,付诸实施;对尚存分歧的重大问题,要采取谨慎态度,继续磋商,争取广泛一致,不人为设定时限或强行推动作出决定。
3.中日关系
(1)要严格遵守《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三个政治文件,以实际行动致力于发展面向新世纪的中日友好合作关系。
(2)要切实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也使日本深受其害。正确对待历史,就是把对那场侵略战争表示的反省落实到行动上。
(3)要正确处理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涉及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日本政府多次表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希望日方以实际行动体现上述承诺。
(4)要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分歧,积极探讨解决分歧的办法,避免中日友好大局受到新的干扰和冲击。
(5)要进一步扩大双方在广泛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民间友好交往,以增进相互了解,扩大共同利益,使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4.建设节约型社会
要建设的节约型社会有三层含义:
(1)节约社会资源的同时,特别要节约和高效利用自然资源;
(2)当今的节约已不同于以往的过“苦日子”,而是提倡在享受的过程中降低消耗资源,即在保证人民群众过上舒适的小康生活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浪费;
(3)要在全社会形成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文化氛围,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习惯。
指导思想:以邓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意义:能源、矿产、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
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正式生效。东莞中公教育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6个基本特征,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和谐社会的战略是符合哲学所说的“矛盾同一性原理”的。同一性即“统一”、“一致”,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是事物的稳定、和谐状态。矛盾同一性为事物的发展提供条件,使矛盾的各方在统一的整体中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并壮大和发展自己,并且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矛盾的同一性的本质要求是和谐、稳定、有序。
构建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保证是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具体措施是: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2)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3)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
公平原则,尽可能地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转变城乡二元结构。
(4)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市场法律法规。
(5)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6)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重要,易考分析题)
6.《反分裂国家法》
“一个中国”的内涵:(1)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2)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3)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台湾海峡两岸可以就下列事项进行协商和谈判:
(1)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
(2)发展两岸关系的规划;
(3)和平统一的步骤和安排;
(4)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
(5)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地位相适应的活动空间;
(6)与实现和平统一有关的其他任何问题。东莞中公教育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此次访问被称为“和平之旅”
7.《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05年1号文件)
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继续做好农业的“两减免”工作(减免农业税和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必须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基础,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2004年一号文件是《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两个趋向: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8.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海啸、飓风、台风)
人类社会同样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永远不能离开自然界,不能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应当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生态环境资源问题,最直接原因是人们没有正确协调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没有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目的的实现受到客观条件及其规律的制约。面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冲突现状,人类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社会规律,做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改变了传统认识论对主客体关系的处理,即不再只是把客体当作主体认识和改造、征服与获取资源的对象,而主张在自然和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实现主体与客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处。(易考分析题)
9.第16届中央委员会第5次全体会议(最少分值为4分)东莞中公教育
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十一五”时期(2006年—2010年),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全会对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1)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2)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3)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5)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
困人口继续减少;
(6)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
(7)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十一五”规划的特点是:紧扣主题;统筹兼顾;区分功能;与时俱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努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东莞中公教育
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改革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要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我们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学技术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
要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全体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兢兢业业地工作,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继续搞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东莞中公教育
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要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中国的发展主要靠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愿意同世界各国开展互利合作,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0.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要大力巩固和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大力巩固和加强全体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同心同德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要在全社会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4)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实现我国发展目标的正确道路。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友好相处,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5)紧紧依靠群众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我们党要始终成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牢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11.循环经济
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为“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费资源以及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循环经济则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将人类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是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
12.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重要)
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不是只重整体不重个体,也不是排斥和否定个人利益。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没有离开社会而存在的人。只有在现实社会中、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个人才能获得解放和发展的条件。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是每个人利益实现的前提和条件。强调以人民群众为本,目的是要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引导 东莞中公教育
人们更好地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促进个人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共同发展。
从实质上看,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和民本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的区别。(1)二者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不同。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扬弃了他的狭隘的人本主义原则,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认为人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活动的具体的人、社会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西方近代人本主义强调的是脱离具体时代和各种社会关系的抽象的人,西方当代人本主义强调的也是所谓“感性的”、“个别的”主体。(2)二者对人的价值实现途径的认识不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的实现途径是大力发展经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基本权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本主义则是针对神学提出的,认为理性、意志和爱是人的本质,人的价值的实现途径仅仅是意识形态批判或者精神体验式的反叛;对于种种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病”,人本主义只有所谓人道主义的同情,却无法实施对社会的有力改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在历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从本质上看,它与我们主
张的以人为本有根本区别。传统民本思想的核心是围绕君主与臣民这一对关系展开的,所谓的“亲民”,实质是统治阶级的用民之道、御民之术。民本思想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君主把人民看成是国家的“私产”,而不是一个对等的政治主体。民本思想中强调的“民”,只能是臣民和子民。
13.“十一五”期间我国如何扩大内需(本题极重要,易以分析题考核)
(1)促进农村消费:“十一五”期间,国家应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国家应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增加城镇中低居民收入:中低收入阶层是城镇居民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不仅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城镇居民中高收入阶层与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拉大。医疗、教育、住房等消费正在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即期消费造成“挤压”效应。城市中中低收入者往往是消费倾向最为强烈的人群之一,要增加居民收入,就必须提高城市中低收入者收入。“十一五”期间,国家应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
(3)完善社会保障缓解消费“后顾之忧”: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和健全,相当多的居民对未来预期不稳定,即使收入总额增加,也不愿增加即期消费,而为可能出现的失业、医疗支出等进 东莞中公教育
行储蓄。国家应适当降低教育、医疗等公益部门的消费价格,采取措施控制其对消费者的超额支出,对价格虚高、给民众基本生活成本带来巨大压力的消费也应进行控制。努力使民众对未来预期不断看好,消费需求不断释放。
(4)改善消费环境保障老百姓安全消费:行业垄断、地区封锁、无序竞争、假冒伪劣等现象广泛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国家应继续加快流通领域法律法规的建设、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等行为,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
第五篇:2015考研政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部分命题特点
考研资料加油站 http://page.renren.com/601867084
1.整体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注重对基本概念的考查,是也是对其他政治科目的命题要求,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今年第一次进入考试,更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核。在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思修部分,第12题考的是民族精神,第13题考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第30题考的是爱国主义,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第11题考法律权威是的含义,第12题考义务性规范的含义,第13题考道德的社会功能,第14题考理想的分类,第30题考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2012年考人生目的的含义和爱国主义的特点,都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所以,在以后的复习中,一定要加强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在考研政治试题中,夯实基础是重中之重。
2.对易混淆概念考查比较细腻
如2010年第12题考查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四个选项中A勤劳勇敢、B团结统一、C自强不息、D爱好和平都是中华民族精神,题干设问是“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个方面,如果平时对《考试大纲解析》复习得不认真,阅读不仔细,多数考生很难在A(勤劳勇敢)和 C(自强不息)两个选项中做出明确而坚定的取舍,实际上,这道题在《考试大纲解析》有明确的说明:自强不息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的,具体体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品质,体现为“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为“因时而变”、“随时而制”、“与时偕行”、“与日俱新”等与时俱进的精神。
3.命题灵活,考查考生解题能力
如2010年第11题,不仅需要考生准确理解爱因斯坦的名言,还要理解四个选项的意思,而且这四个选项都是古文,2012年11题题干和选项都是古文,对于古文功底差的考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些困难,如果读不懂其中的意思,那么这道题可能就会选错。可以说思想道中公考研 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