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行动计划
偏岩九义校2008年度加强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安岳县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行动计划》,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县教育局决定开展五大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加强四项建设(德育队伍建设、德育课程建设、德育基地建设、德育制度建设),实施“三化策略”(德育方式和手段现代化、德育模式和内容特色化、德育管理社区化)。我校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此计划:
一、以“五大教育”为主线,不断充实和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内容。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在学校中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牢牢把握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核心,把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从民族美德、民族文化、民族苦难、民族风俗、民族英雄、民族艺术、民族团结、民族礼仪、民族责任感、民族希望等方面开展教育,教育广大学生胸怀祖国,牢固树立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进一步深化诚信教育。
加强诚信校园建设。继续以创建诚信校园、培养诚信学生为目标,开展诚信教育、诚信管理、诚信服务等诚信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学生诚实待人,诚实做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为人处事要诚实,作业、考试要不抄袭、不作弊。培养学生守时、守信,言必行,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责任,知错就改。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咨询。积极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利用校园网络、校刊、板报、宣传栏等方式介绍相关知识,开展专家讲座、心理健康论坛等互动开放式的教育活动。
(四)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持之以恒地规范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指导学校以新的守则和规范为标准,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逐项落实,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
继续开展“雏鹰争章”活动。要进一步完善定章、争章和颁章的各个环节,尊重少年儿童的自主性,突出“雏鹰争章”的实践性和非竞争性,努力使“雏鹰争章”成为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
(五)加强法制教育。
继续实施“四五”普法教育。按照《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若干意见》的要求,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进一步明确“四五”普法后期的指导思想、学习宣传的内容、方式
和保证措施,抓好师生的普法学法工作。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法律宣传教育活动,继续组织学习《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规,把法制课列入中小学课程,保证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
二、以“四项建设”为基础,坚持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建设的保障机制。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加强师德建设。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将师德培训作为新一轮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首要任务,有步骤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对全校教师进行师德培训,定期举办师德论坛,通过论坛来展示优秀教师风采、提高全市教师师德整体水平。
(二)加强德育课程建设。
构建分层施教的德育课程体系。根据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特征,构建分层施教的德育课程体系,在小学低高年级分别开设《品德与生活》课和《品德与社会》课,在语文、音乐、美术、科学等课程教学中明确德育的目标要求。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中,重点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各地各学校要充分挖掘当地的德育资源,组织编写优秀德育辅导读物,开展德育优质课评比活动,引导德育课教师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增加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课时,保证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切实加强小学思想品德课改革
(三)加强德育基地建设。
要充分发挥德育资源的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墓,缅怀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组织学生参观名胜古迹,调查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要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主动发展。
(四)加强德育制度建设。
建立读书学习制度。引导广大学生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关心时政、关注社会,加强自我修养,提高精神境界。
健全德育工作的激励制度。进一步总结、完善和开展德育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的评比表彰制度,克服“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评比表彰中,以学习成绩好代替三好的不良倾向。
三、以“三化”为策略,不断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式和方法。
(一)德育方式和手段现代化。
建立小学德育网站和网页。力争在建立远程教育的同时,使学校德育同步进入网络,建立好中小学德育网络平台,用正确、积极、健康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拓展小学德育工作的新领域。
(二)德育模式和内容特色化。
加强学校德育教育模式的创新。引导学校在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进行道德体验、养成教育、心理辅导、集体教育、主题教育、自我教育等教育模式的探索,形成具有时代性、地方特色和学校自身特点的德育工作特色。
(三)德育管理社区化。
建立德育管理村社网络。德育管理要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社区化的德育管理网络,把德育工作放到整个社会大系统中去思考,将德育队伍延伸到家庭和社会,选派优秀教师到村社担任青少年校外教育辅导员。
注重家长的思想教育。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通过建立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定期召开家长会等方式,建立家校联系,及时沟通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及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在校外时空中的学习生活等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家长家教观念的教育工作。
大力实施“净化校园工程”。引导未成年人自我教育,清除和远离有害卡通画册、淫秽“口袋本”、不健康的音像制品和电子游戏等。
偏岩九义校
2008年2月
第二篇: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行动计划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从学校实际出发,我校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关键环节为重点,构建学校育人、团队育人、家庭育人、活动育人、基地育人和环境育人相结合的工作网络,按照责任分工,落实工作措施,有效地推动我校思想道德建设贴近未成年人思想实际、生活现实和群体特征,促进广大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树立远大理想、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
二、建立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切实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责任制。成立以金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校长月报制,校长主动向所在镇党委、政府汇报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具体情况,每月不少于一次,学校定期召开由学校党政领导、德育骨干参加的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每月不少于两次,主要研讨的内容是分析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现状、研究进一步开展加强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等。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引导学校教师明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路子。我们要经常性地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研讨(放在单周的星期五下午的教师政治学习中),落实德育课题《提高德育课实效性》的研究。
三、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化德育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要充分认识实施新课程改革对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把推进课程改革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发展观和政绩观,形成正确的质量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充分发挥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巩固基础、加强创新、整合课程门类,降低教材难度,鼓励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要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开好德育课程,一、二年级开设《思品与生活》、三年级开设《思品与社会》、其他年级开设《思想品德》,做到定课时、定教师。重视综合实践课程中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与德育课程的联系,从而实现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社会课程的结合,构建“以学会做人”为核心、以“生活德育理论”为基础的德育课程体系。改革德育课程的内容,按照新德育课程的要求,从贴近生活、1 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出发,开设好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一步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以及民主法制教育。
改革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要采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改变枯燥乏味的老面孔,构建师生之间多重对话的平台,寓教于乐,深入浅出,务求实效。
其他各门课程均要依据各自特点,结合具体内容,注重德育教育内容的有机渗透。
在保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要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正确处理智育与德育的关系、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与鼓励学生刻苦学习的关系,在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的同时,严格执行教育部新形势下“减负”工作的五条要求。
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部决定,每年的九月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不断培育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在活动月期间,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围绕每年确定的主题,通过主题演讲、知识竞赛、征文比赛、交流读书心得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歌咏比赛、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结合国庆节,组织本校小学生开展一次“从小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主题队会、班会,参观一次爱国主义展览,观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聆听革命老人讲一次革命传统故事,本学期聘请老干部到学校对六年级学生进行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和法制教育。
要把升国旗仪式作为开展经常性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周星期一的升国旗仪式要正常进行,认真落实升降国旗制度;组织好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到吴江爱国主义基地);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把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做到时间、场地、师资、经费、安全和规范运作“六个确保”。每年至少要组织学生开展1-2次参观工厂、敬老院、社区的活动;利用重要节庆日或纪念日开展好相应的主题活动,认真组织好入队(10月13日的新队员入队仪式)等与青少年成长密切相关的活动。让青少年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育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在每年秋季开学后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时,集中时间全面开展一次对学生遵守《守则》和《规范》的教育活动,善于利用平时的小事经常性地在每天10分钟的晨会向学生灌输文明行为理念,2 尤其要明确不同学龄阶段养成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分别进行教育,本学期三—六年级学生举行一次“学守则、规范”知识竞赛活动。
要树立以诚信立校、以诚信育人、以诚信做人的思想,将诚信教育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建立健全诚信教育的各项制度,通过开展师生诚信演讲、三—六年级学生征文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诚信道德素养。要充分利用教育网络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形成讲诚信的良好舆论氛围。
将团、队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学校少先队、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情感,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要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设立心理咨询室(悄悄话信箱),通过电话或面谈向学生提供咨询辅导,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强法制教育,重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工作,重视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矫正和帮助;开展珍爱生命、远离网吧的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广大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康发展;开展安全教育日活动,我们学校把每周的星期三定为学校的安全教育日,同时要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五、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广泛开展师德建设系列主题教育,引导教师认真贯彻《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履行岗位职责,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严格教师队伍管理,对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有损教师职业形象的行为,应予以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对品行不良、侮辱学生,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每学年评选校级“师德标兵”活动。
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班主任的待遇,安排和吸引更多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鼓励优秀教师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让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带好新班主任,做好“师徒结对”活动。加大对班主任的培训力度和综合考核,本学期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方案加以修改。把班主任工作经历和业绩作为评聘职称的必要条件,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在优秀教师、德育先进评选表彰中加大班主任的比例。大力宣传优秀班主任的先进事迹,使班主任工作成为教师们向往和社会尊重的岗位。
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以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利用每月一次的班主任工作例会加强学习、研讨,聘请专家进 行培训、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提高德育工作队伍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六、加强德育基地建设,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要以新课改为契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本学期我们给校园内的每一幢楼和每个绿化区都赋予一个有教育意义的命名,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校园文化对学生的陶冶的作用,同时我们要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让班级里的每一堵墙都说话,每学期进行两次班级文化建设的评比活动。积极开展创建安全文明生态学校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内育人环境;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切实解决校园周边网吧违规吸引、接受学生,摆摊设点违法经营,各种车辆乱停乱靠等影响学生安全的问题。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努力创造条件建好校园网。校内网络设施要全方位对学生开放,并在网上大量提供和不断更新健康向上的内容,营造绿色网上空间;要充分考虑未成年人兴趣爱好,电脑老师要认真精选一批内容健康、寓教于乐的网络游戏和学习软件,吸引和引导学生在校内上网学习,充分发挥校园网对学生思想道德正面宣传教育的功能。
第三篇: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实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根据《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结合中小学校、幼儿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德育工作实际,特制定《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行动计划(XX-2011年)》。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和部署,围绕建设“首善之区”和“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实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德育为首。以培养符合“四有”新人标准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体要求;以增强爱国情感、确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为主要任务;以培养具有基础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世界眼光和国际交往能力的新时代首都青少年为目标;以提高德育实效性为工作出发点,全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目标:落实首都教育发展战略,构建与首都教育相匹配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其标志为: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学生基础文明素养得到明显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全员育人、教育教学全过程育人的意识和氛围进一步增强;学校为主导,充分发挥家庭、社区教育功能,广泛吸收国内外有益教育经验,德育资源实现有效整合;依法管理,立足建设,德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为此,要努力打造五个平台,搞好四个结合,构建三个体系,坚持四重一突出。五个平台是:学科课程德育平台;德育课程教学平台;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平台;行为规范教育平台;社会综合环境育人平台。四个结合是:教育与教学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学校德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思想教育与管理、服务相结合。三个体系是:相互衔接的学校德育工作和评价体系;以广大教师、德育工作者队伍和领导体制为重点的组织领导体系;学校德育工作投入和保障体系。四重一突出是:重在建设;重在基础;重在创新;重在实效;突出特色。
一、开展“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
全面实施《XX-2011年首都青少年学生“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方案》,以“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重点内容;以唱响国歌、遵守规则、志愿服务为突破口;着眼于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把“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加强与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使学校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学生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队,为构建北京“首善之区”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为营造奥运会良好的人文环境做出贡献。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落实“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制度,每年集中一段时间在中小学生中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坚持升降国旗制度,在中小学校唱响国歌,把升旗仪式、唱响国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2.培养中小学生十个文明形象
认真贯彻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
围绕“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每年选择一个专题和重点内容作为突破口,力求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年年有突破,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年年有进步。经过3年左右时间的努力,让唱响国歌;尊敬师长;主动问好;不随地吐痰;把纸屑扔进垃圾桶;不说脏话;公共场所,轻声交谈,右行礼让;乘车购物,不拥不挤;观看演出、比赛文明喝彩;遵守规则,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等十个文明习惯伴随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3.学习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精神
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多种形式普及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理想,塑造学生爱国自强、开放自信、热忱友好、奋发向上的时代品格。
倡导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使中小学生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践者、传播者和创造者。
4.提高学生的国际理解与交往能力
培养学生形成“我是世界中的中国人”的自我认同感,培育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结合国际礼仪教育、外语学习,引导中小学生掌握基本礼仪规范,提高国际理解与交往能力,懂得个人行为具有的全球性意义,形成在人类命运的共同职责中承担责任的自觉意识。
二、实施学校课程的全员德育和全过程德育
全体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全部教学活动都是德育的实施过程。充分发挥每位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是落实全员德育和全过程德育的关键环节。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
5.落实每位教师的育人责任,做到全员育人
每位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自身言行的道德影响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学习交流及跨学科研究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等专业水平,促进学科德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在教学过程中自觉体现各学科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进取精神、科学精神、民主法制观念、健康意识、环境意识等教育内容。
每位教师都应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成长规律,抓住学生成长中的入学、升学、青春期、成人期等关键时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对幼儿要注重道德启蒙教育;对小学生要注重基本言行的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中学生要注重爱祖国、爱首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引导他们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人生坐标;职业学校还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6.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做到全过程育人
充分体现课堂教学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使教学过程成为向学生传递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因地制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美育、体育、科技、国防教育的育人功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科学态度。开展“四个一”活动,每年组织学生看一场电影,观摩一场艺术演出,参观一次教育场馆,参加一次社会公益劳动。落实每个中学生在中学毕业前累计完成一个月的社会公益服务的要求。
7.加快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改进和建设
加强对德育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开发资源,研究解决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课程之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按照国家颁布的德育课程标准,加强德育课程建设,鼓励区县和学校立足校本研究与实践,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总结推广德育课程教学改革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点和首都特色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
8.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全面实施《北京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试行),积极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发展性和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要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并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各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创设条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或选修课。
9.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作用
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育人优势,支持团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自我教育实践活动。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统筹安排好团队活动时间。通过团队组织活动、中学生业余团校和高中生业余党校等途径,培养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10.建立促进课程德育功能有效实现的研究与评价机制
积极开展促进课程德育功能有效实现方式的研究,逐步建立促进课程德育功能有效实现的评价、监控、激励、反馈机制。力争每年组织专题研讨活动和案例交流活动。
三、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对学生品行、素质的形成具有深层次影响和教育意义。大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是当前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体验和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功能的影响。
11.培育先进的学校文化理念
校长应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引领者,以师生为主体,通过理念铸造、行为反思,逐步形成学校团结向上的核心价值观。重视校训、校歌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凝聚作用,加强校风建设和班集体建设。以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以学校的人文资源、社会资源及历史发展为基础,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良校风。
12.创造具有学习型组织特征的学校氛围
创造师生主动学习、共同发展、有创新精神为特征的学校氛围。校长努力成为师生相互沟通和思想交流的促进者,使学校的干部教师通过行为反思、问题发现等方法不断改善学校的德育实践,形成师生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
13.加强学校环境建设与文化资源建设
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建设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绿色校园环境。利用铭言、人物、故事、文物和景观布局、建筑装饰等,形成学校健康向上的人文生态景观。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爱国主义和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的校园文化。
运用网络、动漫资源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引导学生把网络、动漫作为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增加交流、培养创造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手段,提高对网络、动漫信息的是非鉴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创建学校社区新型协作体制
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担负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在充分发挥学校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建学校主导、家长和社区积极参与的新型德育协作体制。
14.开展家长教师协会试点
逐步试点建立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由家长自荐或选举、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组成的新型家长教师协会,增进家长间的团结互助,促进家长与教师的相互交流,让家长主动参与班级的教育管理,协助班级开展教育活动。
继续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校长信箱、家访、联系簿、网络等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
充分发挥市、区两级家庭教育研究会和其他有关学术团体的作用,针对家庭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开展研究与咨询活动,为加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提供服务。
15.创建学校社区协作机制
结合区域和学校、幼儿园特点,把学校教育、幼儿教育延伸到社区。鼓励区县建立多种形式的学校、幼儿园与社区共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机制,形成教育合力。提倡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学校教师资源,选派教师走进社区担任辅导员,沟通学校、幼儿园与社区教育的联系。
16.关爱特殊背景的学生
学校和社区共同开展对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残障家庭、外来务工家庭等特殊家庭子女以及失学失管少年、流浪乞讨儿童情况的调研,了解每个学生的特殊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保障他们接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权利,促进良好的思想道德形成。
17.完善学校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体系
加强法制教育,认真贯彻《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落实《北京市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的意见》,提高未成年人遵纪守法的意识和利用法律手段自我保护的能力。
做好不良行为特别是严重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矫治和转化工作。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严重不良行为学生情况报告制度。根据新形势、新特点,继续办好工读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
五、推进德育信息化建设
提高德育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是改进德育管理方式、教育形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抓住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契机,提高德育工作应用信息化的能力,创造中小学健康、安全、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和尊重的网络虚拟环境。
18.建设中小学网络德育平台
逐步建成集德育管理、信息资源、德育活动等功能为一体、以为学生服务为主的网络德育平台。通过网上教育活动、游戏竞赛、名师指点、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德育辅导,创新德育方式。
增强信息技术课程在提高学生信息基本素养和网络道德意识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自觉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
19.组织开发高质量德育软件
通过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有计划地组织开发一批德育软件资源,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和学校开展数字德育实验,逐步建立德育工作网站或网页,丰富网上德育内容。
六、建设高素质的德育工作者队伍
高素质的德育工作者队伍是新时期全面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任务、改进和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保证。引导全体教师树立育人为本、德高为范的教育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加强品德修养,完善人格,提高境界,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20.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全员育人能力
修订《北京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师继续教育中设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班主任工作”等内容并记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大力表彰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弘扬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敬业爱生的良好风尚。
21.实施德育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德育骨干队伍的培养、培训、选拔、提高工作。将德育管理干部、团队干部、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等纳入干训、师训系列。在评特级教师、表彰优秀人民教师、学科带头人奖项中,德育教师、班主任要占有一定比例。经过五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在全市培养十名左右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德育工作专家、百名左右市级德育带头人、千名德育工作骨干。
制定班主任工作规程,在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中改善班主任待遇。选派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在有条件的区县组织班主任职级制试点,提升班主任专业能力。
加强校外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德育工作。
22.完善教师实施德育的激励与评价机制
对教师的评价不仅要考核其教学能力,还要考核其育人能力、考核完成德育任务的情况。将教师的师德表现、做学生德育工作的情况作为教师聘任、晋升、奖惩的依据之一。发现先进思想、优秀典型,学习和宣传优秀教师的师德精神和育人经验。
七、开发和利用首都德育资源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是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德育资源。以新的德育资源观,整合、开发、利用首都特有的地域资源、人文资源、科技资源和新闻媒体资源,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23.发挥首都历史文化地域资源优势
将首都丰富的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纪念馆及其他文化场所,首都的历史、地理、文物,大自然的山川、草木等,现实社会中的人物、事件、机构等纳入德育资源的视野,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北京、爱祖国的教育。
24.发挥首都科技人文媒体资源优势
发挥北京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人才、科技信息、高科技企业密集的人文资源优势,促进德育内容、途径、方法的创新。发挥大学团委、学生会、社团的优势,组织优秀的大学生进入中小学,开展“学长式”、“同伴式”教育活动等。
发挥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离退休老教育工作者的优势,支持关工委组织“五老”报告团,聘请老同志担任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校外(社区)辅导员、失足青少年帮教员、学生社团指导员、网吧义务监督员等。
第四篇:中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中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精神,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纳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实际,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措施
l、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关系上亿家庭切身利益的最大的民心工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实施,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规划、统筹和协调等日常工作。要求涉及的的部门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指定专人负责,研究制订详细的工作目标、计划和措施,落实有关工作任务逐步形成党支部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办公室主任:
2、整合资源,强化服务。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单凭一单位、某部门,可供支配资源非常有限,必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吸纳、运用社会资源,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成为社会广泛参与的行为。以办事业的精神,切实把服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做好、做实。
3、创新思路,注重实效。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必须认真总结以往活动的经验,创新科学的活动方式,首先要善于整合自身力量,各级团组织、妇委会要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做到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其次要打造品牌,项目化力作。通过树立典型,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再次要实现工作的融合,通过加强政策指导、信息指导、典型指导,准确把握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实质,将各项工作、各项活动融合起来,使各项活动既有声势又有实效。
4、规定运作,健全机制。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项长期工作任务,必须立足长远规范运作,健全机制。规范运作,健全机制就是通过健全机制规范社会化动员,项目化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方式。社会化动员,就是依靠内力,借助外力,形成合力,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工作局面。项目化实施,就是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远规则进行细化分解,通过相互关联的具体实施,使整体效益得以实现。规范化管理,就是探索工作目标准确、工作流程科学、考核激励完善、评价表彰规范的管理方式,促进思想道德建设的规范运行。
中学
二0一二年五月21日
第五篇:北京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行动计划
北京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行动计划(2005—2010年)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实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根据《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结合中小学校、幼儿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德育工作实际,特制定《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行动计划(2005-2010年)》。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和部署,围绕建设“首善之区”和“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实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德育为首。以培养符合“四有”新人标准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体要求;以增强爱国情感、确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为主要任务;以培养具有基础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世界眼光和国际交往能力的新时代首都青少年为目标;以提高德育实效性为工作出发点,全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目标:落实首都教育发展战略,构建与首都教育相匹配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其标志为: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学生基础文明素养得到明显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全员育人、教育教学全过程育人的意识和氛围进一步增强;学校为主导,充分发挥家庭、社区教育功能,广泛吸收国内外有益教育经验,德育资源实现有效整合;依法管理,立足建设,德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为此,要努力打造五个平台,搞好四个结合,构建三个体系,坚持四重一突出。五个平台是:学科课程德育平台;德育课程教学平台;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平台;行为规范教育平台;社会综合环境育人平台。四个结合是:教育与教学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学校德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思想教育与管理、服务相结合。三个体系是:相互衔接的学校德育工作和评价体系;以广大教师、德育工作者队伍和领导体制为重点的组织领导体系;学校德育工作投入和保障体系。四重一突出是:重在建设;重在基础;重在创新;重在实效;突出特色。
一、开展“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
全面实施《2005-2008年首都青少年学生“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方案》,以“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重点内容;以唱响国歌、遵守规则、志愿服务为突破口;着眼于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把“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加强与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使学校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学生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队,为构建北京“首善之区”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为营造奥运会良好的人文环境做出贡献。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落实“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制度,每年集中一段时间在中小学生中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坚持升降国旗制度,在中小学校唱响国歌,把升旗仪式、唱响国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2.培养中小学生十个文明形象
认真贯彻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
围绕“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每年选择一个专题和重点内容作为突破口,力求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年年有突破,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年年有进步。经过3年左右时间的努力,让唱响国歌;尊敬师长;主动问好;不随地吐痰;把纸屑扔进垃圾桶;不说脏话;公共场所,轻声交谈,右行礼让;乘车购物,不拥不挤;观看演出、比赛文明喝彩;遵守规则,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等十个文明习惯伴随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33437075.doc
Page 1 of 7
3.学习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精神
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多种形式普及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理想,塑造学生爱国自强、开放自信、热忱友好、奋发向上的时代品格。
倡导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使中小学生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践者、传播者和创造者。
4.提高学生的国际理解与交往能力
培养学生形成“我是世界中的中国人”的自我认同感,培育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结合国际礼仪教育、外语学习,引导中小学生掌握基本礼仪规范,提高国际理解与交往能力,懂得个人行为具有的全球性意义,形成在人类命运的共同职责中承担责任的自觉意识。
二、实施学校课程的全员德育和全过程德育
全体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全部教学活动都是德育的实施过程。充分发挥每位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是落实全员德育和全过程德育的关键环节。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
5.落实每位教师的育人责任,做到全员育人
每位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自身言行的道德影响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学习交流及跨学科研究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等专业水平,促进学科德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在教学过程中自觉体现各学科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进取精神、科学精神、民主法制观念、健康意识、环境意识等教育内容。
每位教师都应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成长规律,抓住学生成长中的入学、升学、青春期、成人期等关键时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对幼儿要注重道德启蒙教育;对小学生要注重基本言行的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中学生要注重爱祖国、爱首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引导他们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人生坐标;职业学校还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6.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做到全过程育人
充分体现课堂教学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使教学过程成为向学生传递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因地制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美育、体育、科技、国防教育的育人功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科学态度。开展“四个一”活动,每年组织学生看一场电影,观摩一场艺术演出,参观一次教育场馆,参加一次社会公益劳动。落实每个中学生在中学毕业前累计完成一个月的社会公益服务的要求。
7.加快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改进和建设
加强对德育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开发资源,研究解决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课程之中,采用学33437075.doc
Page 2 of 7 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按照国家颁布的德育课程标准,加强德育课程建设,鼓励区县和学校立足校本研究与实践,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总结推广德育课程教学改革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点和首都特色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
8.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全面实施《北京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试行),积极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发展性和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要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并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各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创设条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或选修课。
9.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作用
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育人优势,支持团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自我教育实践活动。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统筹安排好团队活动时间。通过团队组织活动、中学生业余团校和高中生业余党校等途径,培养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10.建立促进课程德育功能有效实现的研究与评价机制
积极开展促进课程德育功能有效实现方式的研究,逐步建立促进课程德育功能有效实现的评价、监控、激励、反馈机制。力争每年组织专题研讨活动和案例交流活动。
三、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对学生品行、素质的形成具有深层次影响和教育意义。大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是当前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体验和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功能的影响。
11.培育先进的学校文化理念
校长应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引领者,以师生为主体,通过理念铸造、行为反思,逐步形成学校团结向上的核心价值观。重视校训、校歌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凝聚作用,加强校风建设和班集体建设。以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以学校的人文资源、社会资源及历史发展为基础,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良校风。
12.创造具有学习型组织特征的学校氛围
创造师生主动学习、共同发展、有创新精神为特征的学校氛围。校长努力成为师生相互沟通和思想交流的促进者,使学校的干部教师通过行为反思、问题发现等方法不断改善学校的德育实践,形成师生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
13.加强学校环境建设与文化资源建设
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建设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绿色校园环境。利用铭言、人物、故事、文物和景观布局、建筑装饰等,形成学校健康向上的人文生态景观。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爱国主义和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的校园文化。
运用网络、动漫资源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引导学生把网络、动漫作为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增加交流、培养创造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手段,提高对网络、动漫信息的是非鉴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33437075.doc
Page 3 of 7
四、创建学校社区新型协作体制
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担负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在充分发挥学校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建学校主导、家长和社区积极参与的新型德育协作体制。
14.开展家长教师协会试点
逐步试点建立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由家长自荐或选举、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组成的新型家长教师协会,增进家长间的团结互助,促进家长与教师的相互交流,让家长主动参与班级的教育管理,协助班级开展教育活动。
继续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校长信箱、家访、联系簿、网络等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
充分发挥市、区两级家庭教育研究会和其他有关学术团体的作用,针对家庭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开展研究与咨询活动,为加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提供服务。
15.创建学校社区协作机制
结合区域和学校、幼儿园特点,把学校教育、幼儿教育延伸到社区。鼓励区县建立多种形式的学校、幼儿园与社区共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机制,形成教育合力。提倡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学校教师资源,选派教师走进社区担任辅导员,沟通学校、幼儿园与社区教育的联系。
16.关爱特殊背景的学生
学校和社区共同开展对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残障家庭、外来务工家庭等特殊家庭子女以及失学失管少年、流浪乞讨儿童情况的调研,了解每个学生的特殊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保障他们接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权利,促进良好的思想道德形成。
17.完善学校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体系
加强法制教育,认真贯彻《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落实《北京市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的意见》,提高未成年人遵纪守法的意识和利用法律手段自我保护的能力。
做好不良行为特别是严重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矫治和转化工作。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严重不良行为学生情况报告制度。根据新形势、新特点,继续办好工读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
五、推进德育信息化建设
提高德育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是改进德育管理方式、教育形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抓住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契机,提高德育工作应用信息化的能力,创造中小学健康、安全、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和尊重的网络虚拟环境。
18.建设中小学网络德育平台
逐步建成集德育管理、信息资源、德育活动等功能为一体、以为学生服务为主的网络德育平台。通过网上教育活动、游戏竞赛、名师指点、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德育辅导,创新德育方式。
增强信息技术课程在提高学生信息基本素养和网络道德意识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自觉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
33437075.doc
Page 4 of 7
19.组织开发高质量德育软件
通过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有计划地组织开发一批德育软件资源,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和学校开展数字德育实验,逐步建立德育工作网站或网页,丰富网上德育内容。
六、建设高素质的德育工作者队伍
高素质的德育工作者队伍是新时期全面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任务、改进和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保证。引导全体教师树立育人为本、德高为范的教育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加强品德修养,完善人格,提高境界,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20.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全员育人能力
修订《北京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师继续教育中设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班主任工作”等内容并记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大力表彰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弘扬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敬业爱生的良好风尚。
21.实施德育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德育骨干队伍的培养、培训、选拔、提高工作。将德育管理干部、团队干部、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等纳入干训、师训系列。在评特级教师、表彰优秀人民教师、学科带头人奖项中,德育教师、班主任要占有一定比例。经过五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在全市培养十名左右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德育工作专家、百名左右市级德育带头人、千名德育工作骨干。
制定班主任工作规程,在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中改善班主任待遇。选派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在有条件的区县组织班主任职级制试点,提升班主任专业能力。
加强校外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德育工作。
22.完善教师实施德育的激励与评价机制
对教师的评价不仅要考核其教学能力,还要考核其育人能力、考核完成德育任务的情况。将教师的师德表现、做学生德育工作的情况作为教师聘任、晋升、奖惩的依据之一。发现先进思想、优秀典型,学习和宣传优秀教师的师德精神和育人经验。
七、开发和利用首都德育资源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是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德育资源。以新的德育资源观,整合、开发、利用首都特有的地域资源、人文资源、科技资源和新闻媒体资源,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23.发挥首都历史文化地域资源优势
将首都丰富的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纪念馆及其他文化场所,首都的历史、地理、文物,大自然的山川、草木等,现实社会中的人物、事件、机构等纳入德育资源的视野,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北京、爱祖国的教育。
24.发挥首都科技人文媒体资源优势
33437075.doc
Page 5 of 7
发挥北京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人才、科技信息、高科技企业密集的人文资源优势,促进德育内容、途径、方法的创新。发挥大学团委、学生会、社团的优势,组织优秀的大学生进入中小学,开展“学长式”、“同伴式”教育活动等。
发挥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离退休老教育工作者的优势,支持关工委组织“五老”报告团,聘请老同志担任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校外(社区)辅导员、失足青少年帮教员、学生社团指导员、网吧义务监督员等。
积极争取新闻单位、广播影视和出版等部门的合作与支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德育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和综合治理、公安、司法等部门的优势,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教育环境。
八、完善德育创新与保障体系
切实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推进德育领导体制、研究体系、管理制度的创新,是落实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制度保障。要建设和完善有效的德育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25.建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型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
市、区县教委都要成立一把手负总责、主管主任专门负责、各有关部门参加的教育系统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德育工作的重大问题,统筹规划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的德育工作。
中小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校长负责,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德育管理干部、团队干部、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为主体力量,家长、社区代表参加的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领导管理机制。
选派思想素质好、奉献精神强、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优秀教师从事德育管理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26.建设市、区县、学校三级德育研究网络
加强德育研究机构建设,配备具有较高素质的研究人员。制定德育研究计划,加大对德育热点、难点、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力度。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进,学术交流与经验传播同行,不断提高德育研究质量与水平。
积极开展校本研究活动,把德育列为重要研究内容,开发校本德育资源。
加强国内、国际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广泛交流,适时举办研讨活动,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27.加强制度建设,提供德育工作的保障条件
建立德育创新成果奖评选制度,建立20个左右德育实验研究基地。总结教育成功案例,做好成功经验的传播工作,鼓励和支持富有实效的德育创新。
建立每三年一次的全市德育工作会议制度、表彰制度,每年一次的德育工作交流制度、工作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优秀学生的奖励和问题学生的教育、矫治、转化制度;逐步建立学生道德发展状态和学校德育工作发展状况监控评估制度。成立北京市中小学德育专家指导组,逐步形成专家指导、政府督导、制度完善的德育工作保障体系。各区县也要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制度。
市、区县、学校要在调整学校布局、规划学校建设、实施新的办学条件标准过程中,统筹考虑学校德育环境和条件的改善。建设市、区县学生活动场所,充分发挥已有学生教育实践活动基地的作用。要在事业发展经费中安排德育专项经费,用于德育基本建设、德育活动、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德育研究、队伍培训、专题教育等项目需求。
33437075.doc
Page 6 of 7
33437075.doc Page 7 of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