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提升国民文明素质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提升国民文明素质
中公教育申论名师团队
4月20日上海世博会首次试运行当天,拍摄于世博园内的几张照片就在网络上四处疯传,本来光可鉴人的不锈钢梯状饮水台上一片狼藉地堆放着废弃的塑料餐盒、食品袋,安检处的拥挤、世博公交站点前的乘车难等问题被暴露无遗。
我国国人素质不高,表现在言谈举止的细节之中。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各方面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国家,但隐蔽在现代化城市光鲜外表下面的道德意识以及生活和行为方式等等,离真正的现代文明却还差得太远!
国民文明素质问题的形成有其深层次的复杂原因,是个人内在修养和社会环境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的看法,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口碑。除了政治形象、文化形象、产品形象等,公民形象也是一个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公民素质如何、道德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这个国家的形象。
素质,是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中被忽视的一门功课。无论是上海世博会上面对数百万全球各地参观者,还是在其他行业中数以千计的群体,提高素质、改善形象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公民中进行道德教育。
其次,强化新闻媒体作用。新闻舆论在提高国民素质中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功能。一是导向。充分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大意义。二是监督,运用新闻媒体广泛性、多样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及时地揭露和鞭挞社会上的消极现象和不良现象,从而达到弘扬正气,遏制邪气的目的。
第二篇: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古文化的根
【背景链接】
我国历史悠久,遗存自然就丰厚,除了那些价值连城的稀世文物,还存有大量的“活态文物”——古村落。它们具有一定的历史年限、规模,在美术、建筑、民俗上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以毫不夸饰地说,我国古村落历史之久、范围之广、数量之多,是他国所无法比肩的。
然而,2012年10月20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天津表示,中国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速度之快令人咂舌。他援引官方公布的数字说,过去十年,中国总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比较妥当的说法是每一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这些消失的村落中有多少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则无人知晓。冯骥才说,“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保护中国传统村落已经迫在眉睫”
【标准表述】
我国城市风格和个性已荡然无存,能否守住古村落这个“最后的家底”,现在还是未知数。如果不抓紧采取措施,很多古村落可能人们还没来得及认识,就要失去它们了。
——冯骥才 [原因分析]
古村落的快速消失,中公教育专家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与我国快速的城镇化建设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此长彼消,使得古村落在中国的版图上日渐式微。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城镇化率已从1980年的19.4%增加到2011年的51.27%,城镇人口达6.9亿,首超农村,除此之外,近年来大张旗鼓的“新农村建设”,也使得古村落屡屡处于“夹缝中求生”的态势。
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开发使古村落生态不断恶化,失去原有风貌。按理说,旅游业的开发是人们认识古村落的最佳路径。倘若没有近些年的旅游业发展,这些古村落罕有人迹,鲜为人知。如今其频频“亮相”,成为旅客光顾的热点,给当地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收益,这无疑应当归功于旅游业。但是,对古村落来说,旅游业似一把双刃剑,它同时也使古村落的管理和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我国的文物保护至今实施的是属地管理的原则,有些地方政府投入不足,加上“重开发轻保护”的思维作祟,把古村落当做“摇钱树”,在这个过程中,使原生态风貌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中公教育版权
[措施]
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中公教育专家认为,需要政府主导、社会推动、村民参与的多方联动。要以保护助发展,以发展促保护,要实现古村落保护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推动古村落保护可持续发展,促使古村落这一“历史活页”重焕新生。
一是切实提高古村落的保护意识,尤其要加强对古村落的保护宣传。
二是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成立专门的古村落保护工作委员会,统一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政府必须承担这个责任,制订规划,落实经费,组织协调,动员社会各界参与。
三是认真抓好古村落的保护规划,针对各个古村落的开发建设,要有长远规划、发展目标,包括划定范围、确立标志、建好档案。
四是保护为主、合理开发。不能过度破坏古村落的生态环境,要保持古村落的原汁原味。
五是设立专项基金,现在文物保护有专项基金,但古村落还没有。同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对古村落保护进行资助,拓宽保护、开发古村落的资金渠道。中公教育版权
六是要寻找和发现村落文化中的生动性和传递性,我们要认知这种传递,走近这种传递,将故事记忆和记载下来,这是村落保护的重点,也是目前最濒危的文化存在。
热点:奥巴马成功连任有乾坤 2012年美国大选结果于当地时间7日凌晨出炉。奥巴马击败对手罗姆尼,成功连任。虽然美国经济自金融危机以来仍未完全实现复苏,但失业率已经显著下降。凭借个人魅力、拯救汽车业、通过医改法案、结束伊拉克战争、制定从阿富汗撤军时间表、击毙本•拉登等突出政绩,奥巴马成功击败罗姆尼。
奥巴马成功连任,大有乾坤: 一是个人魅力被评“无人能敌” 个人魅力来源有三:
一方面是自己本身为少数族群代表
在女性选民、拉美裔与非洲裔等少数族群中,奥巴马的支持率拥有绝对优势。
有民调显示,奥巴马在女性选民中的支持率达到6成以上,比支持罗姆尼的整整多出30个百分点。此外,在非洲裔族群中,奥巴马的支持率更是在90%以上。拉美裔日益成为美国大选中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拉美裔人口中支持奥巴马的人比支持罗姆尼的人要多一倍。
另一方面是其人文关怀
奥巴马表现出的人文关怀也为他带来了不少的选票。6月15日,奥巴马“出招”宣布停止遣返儿童时期进入美国的部分守法年轻非法移民,并向其发放工作许可证。这项几乎等同于“大赦”的政策将使80万人受益,同时令罗姆尼陷入被动。
另外,出生草根与罗姆尼形成鲜明对比
罗姆尼出生于富裕家庭,曾长期经商,创建投资公司“贝恩资本”,积累起两亿美元财富,他还主张为富人减税。奥巴马阵营借此大肆攻击罗姆尼代表富人利益,对穷人漠不关心。奥巴马阵营为此在摇摆州投入巨额资金,大做竞选广告。
奥巴马出生“草根”,与罗姆尼形成鲜明对比。第一夫人米歇尔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讲,强调人生经历“决定你是谁”,称奥巴马曾经历的人生苦难使他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普通民众面临的疾苦。此番关于人生经历的言论使得奥巴马和家境优越的罗姆尼形成了鲜明对比。
二是经济与内政方面有所建树
奥巴马上台执政时,正值美国遭遇金融危机,陷入经济衰退。奥巴马采取措施,拯救了银行业和汽车业。独立评估机构认为,奥巴马的刺激措施可能挽救或创造了超过300万个工作岗位。
在经济重要指标的失业率方面,美国劳工部10月5日与11月2日公布的当月就业数据显示,美国的失业率分别为7.8%与7.9%,均在8%以下,是美国四年来失业率首次低于8%,舆论称这对奥巴马十分有利。
2010年初,凭借当时民主党控制参众两院的便利条件,奥巴马上台后力推的医改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此医改法案遭到共和党的反对,罗姆尼扬言一旦上台,将废除这个医改法案。但罗姆尼今年9月8日也罕见地表示“喜欢”奥巴马医改的部分内容。今年6月28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奥巴马医改法案合乎宪法,条款得以保留。医改法案成为奥巴马在内政方面的重要政绩之一。
三是外交工作政绩突出
在外交方面,奥巴马当政以来,实现了结束伊拉克战争,制定从阿富汗撤军的时间表,美军特种部队在巴基斯坦击毙基地组织前头目本•拉登等。
2011年12月14日,奥巴马在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对美军发表讲话,正式宣布伊拉克战争结束。驻伊美军将于12月31日前全部撤离。结束伊战使奥巴马兑现了2008年为赢得大选所作的承诺。
2011年6月23日,奥巴马宣布他从阿富汗撤离美军的“三步走”计划,撤军行动将在2014年年底前结束,完成向阿富汗方面的防务移交。
2011年5月1日,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在巴基斯坦首都郊外击毙本拉登,结束了美国在“911”恐怖袭击后对拉登持续10年的追捕行动。据报道,在击毙拉登之前,奥巴马政府内部曾就采取何种方式抓捕或击毙拉登产生激烈争论,最终奥巴马拍板由海豹突击队突袭拉登住处,而不是选择风险较低的轰炸其住所的方式。可见在击毙拉登的过程中,奥巴马做出了非常正确的决定,起到了关键的领导作用。
四是处理飓风“桑迪”表现受称赞 10月29日,飓风“桑迪”在美国东北部登陆,对纽约与新泽西州等地造成重大损失。奥巴马及时取消竞选活动,坐镇白宫,主持救灾工作。他31日亲自前往新泽西州视察当地的灾情,与民众亲切交谈。奥巴马的表现得到了对手与民众的交口称赞。
后续阅读:总统选举耗尽美国公众希望
民主竞选的美妙之处在于,为那些久未被倾听的人创造了希望。这次选举却有所不同,它带走了普通大众的希望,使得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结构性问题看起来比几个月前还难处理。在国内政治方面,他奥巴马在人们记忆中是在两党合作方面记录最少的总统。
奥巴马前四年并没有像竞选所说的那样进行治理。他的治理代表着穷人和富人,而非选民中的中间阶层。他不受欢迎的2010年大型医改显示了他的效忠对象。对穷人来说,它在美国已经拥有的两个医疗福利之外又创造了一个新的。对两个富裕的行业——保险业和医疗业来说,它使得购买它们的产品成为强制性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代价就是85%的国民声称满意的一个保险制度遭到破坏。在2010年的选举中,民主党遭到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的中期选举失利。
当奥巴马声称要为“中间阶级”说话时,他指的是工作的穷人。当罗姆尼这样说时,他指的是工作的富人。他们的言论显示,美国中产阶级可能失去了对美国政治文化的控制。这是个严重的问题,一旦发生,就会越来越严重而非逐步缓解。
在2008年的大崩盘后,美国经济正在复苏,不过对众多失业或者寻找一份收入合适工作的美国人来说太慢了。在先进知识广泛传播和不难获得低成本劳动力的世界中,美国的优势受到威胁。在阿富汗、中东、北非和南中国海,美国的决心正受到考验。美国仍然需要智慧和改革的政府。
社会民生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你幸福吗
【背景链接】
当前,“幸福”正成为诸多地方的施政目标。不完全统计显示,全国至少18个省(市、区)明确提出了“幸福”的概念。2011年的数据则显示,已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幸福城市”。不过,在一些城市,出现了幸福被指标化、数量化的现象。
在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发布中国幸福城市排名,央视发布省会城市幸福感排名,二线城市多列榜首。而在“201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上,北京、上海在100个城市中分别位居第96位和99位。
在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百姓心声》栏目中“你幸福吗?我姓曾”的“神回复”,引起舆论调侃,不少人吐槽,自己总是“被幸福”,日子其实过得很累。
这些有关幸福的消息挤在一起,充塞了社会的公共舆论空间,使幸福不仅成为社会热词,更凸显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
【标准表述】 [深入分析]
改革开放与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物质、精神与文化需求,实际上也就是为了让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同时,唯有让群众生活得越来越幸福,才会真正有利于维护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所以,中公 教育专家认为,诸多地方明确提出“幸福”概念,将“幸福”作为施政目标,体现出的是“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
中公教育专家还认为,从片面追求GDP,到提出“幸福”的概念,应当算是政府施政理念的一大进步。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GDP数据的本意也是通过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间接地反映全体国民的发展水平。然而现实情况却事与愿违,单纯考核GDP让一些地方陷入了“唯GDP”的发展怪圈,导致报表上的数据与民众实际感受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带血的GDP”等情况。现在,100多个城市争相提出建设“幸福城市”,正是对过去“唯GDP”发展理念的校正和补充,也是现代政府职责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个体来说,幸福与否永远都是相对概念,所谓“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但对整个社会而言,“幸福”不应该是个体的体验,不能落入相对主义的窠臼,而应该是可衡量的,应该包含一些社会各阶层共同坚守和普遍需要的东西。中公教育版权
对政府来说,这些共同的东西至少包括,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社保等各项事业,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来提高公众感受到幸福的可能性。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干点让所有人都受益的实事:把城市规划得更科学一些,车不堵了,司机就幸福了;把频出虐童事件的幼儿园管得严一点,孩子和家长就幸福了;让食品更安全些,百姓吃得就幸福了。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幸福”要能从施政目标变成现实,广大民众要能真正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国家与政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首先,政府要通过大力发展经济,进一步进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让民众的收入普遍得到较大的提高。较高的收入水平是保障幸福的基础,没有较高的收入水平作为基础,幸福显然无从谈起。需要看到的是,尽管我国不少地区民众平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社会收入差距也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所以,政府应该通过“限高、保中、提低”等多项举措并举,使民众收入水平普遍得到较大的提高,将社会收入差距控制在适度范围之内。如此,才会有利于让更多的民众感觉到幸福。中.公教育版权
二是政府有必要进一步促进民生,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显而易见的是,一个人即便拥有较为体面的收入,但是如果缺乏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一旦遭遇自己或家人罹患大病等变故,经济上就很容易被拖垮,也就无法感觉到幸福。即便目前自己与家人都身体健康,但是如果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依然无法摆脱后顾之忧,所能感受到的幸福感也就难免要打折扣。唯有政府大力促进民生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让民众免于“因病致贫”的命运,才能切实感受到幸福。中公教育版权
三是要大力健全民主法制建设,通过有效制约权力来促进公平正义。一个社会如果缺失公平正义,民众必会没有幸福感可言。而要维护与促进公平正义,就要通过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完善权力制约机制,防范权力作恶或与资本联姻来损害公民权利、践踏公平正义。唯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有效推进,权力受到法律与制度的有效约束,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出现,社会公平正义才可能得到切实维护,民众才可能真正体味到幸福感。
文化建设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中国式过马路”
【背景链接】
2012年10月11日,有网友在新浪发微博称:“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条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一天内被近10万网友转发。
【标准表述】
[原因]
一方面,行人“闯红灯”的“违法成本”太低。行人只要一个匆忙的理由,就可以置交通法规不顾,横闯红灯而去,而许多正常行驶的机动车不得不小心翼翼对“闯红灯”行人进行避让。
另一方面,近些年我国对机动车安全驾驶的要求更加严格。在许多城市大量“高清摄像头”的“监督”之下,司机对于闯红灯可以免于处罚的侥幸心理已经越来越少,特别是在一些重点路段,机动车都要严格按照标志线通行,否则都会受到处罚。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行人在“闯红灯”过马路时的安全意识。
另外,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不足,也在客观上导致了“闯红灯”行为的发生。一些城市的非机动车道变成了事实上的机动车道,路边的人行道变成了汽车的临时停车场,有的红绿灯时间间隔太短,来不及让行人通过。
[本质]
“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不仅存在于交通规则之中,在社会管理、官场治理、商业伦理上同样存在。表面上是“法不责众”的社会心态在作怪,其实还是社会规则失范所致。正是因为对“法不责众”过于迁就与放纵,才形成了结伴而行的群体心态。
[措施]
“中国式过马路”是社会生态的一个缩影,也是社会规则失范的表现。如果不能重塑规则意识,实现真正的制度治理,那么这样的状况将难以改变。因而,无论是交通秩序维护,还是社会治理,都应当强化法纪的刚性,而减少人为的影响。
一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良好和社会秩序和有效的社会管理是必要条件。要有效地止失范现象的蔓延,需要釜底抽薪,正本清源。
因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
其一,完善法规。法制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法治社会,依法治国。法律的意义不仅在于剑锋锋利,而且在于警示高悬;惩前解决现实问题,毖后解决根本问题。
其二,建立有效的社会奖惩机制。严格地说,要绝对禁止失范是不可能的,个人的越轨行为有其突发性。但是问题在于不能使失范积累成为一种社会风潮,成为一种理性化的有预期的习惯化行为。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社会奖惩机制。中.公教育
其三,加强人们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社会规范的内在支撑,是现代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得以稳固存在的重要文化价值观念基础。“失范”危机并不是源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性价值的缺失,而是这些思想价值未能得到有效内化并“合法化”而导致的。必须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蕴含的新的价值体系进行及时的、理想的建构和阐释,将其内化为全体社会成员自觉的价值选择和行为准则。培养公民意识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工作。
第三篇:申论 谈国民文明素质提高
精修“内力”,勤练“外功”
--------谈国民文明素质提高
自古,我国便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如今,从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到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件件举世瞩目的成就将我国的国际地位推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但是,国人境外旅游时发生的一些小事,却与我国礼仪之邦、世界大国的形象极不相称。随地吐痰、高声喧哗、肆意插队等不文明行为令各个国家的人们频频皱眉。要成为真正的大国,就必须切实提升国民的文明素质!
先贤孔子曾经反复告诫世人:“不学礼,无以立”,并提出了为国以礼的思想。可见,国民素质不但关乎个人声誉、名节,更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程度,关乎国家形象、民族声望。要提升国民素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因为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既有外界环境的刺激影响,也有一个人内在道德修养的约束作用。因此,要提高国民素质不能过于务虚,只将希望寄托于道德的约束,也不能光靠严刑峻法强行矫正,而是要内外兼修,形成合力。
修“内力”,提高道德素养、思想境界乃是提升国民文明素质的关键之道。古人云:“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我们只有做好宣传教育方面的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素养。对此,首先要改进工作方法。阔板桥社区成立“红领巾瞭望哨”,并最终取得了社区环境维护和青少年学生、社区居民素质提升双丰收,正是由于用对了方法。我们要继续探索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善于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熟练运用动画、漫画等鲜活的宣传方式,进一步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其次要抓住关键人群。针对境外旅游时出现的不文明现象,要专项专治。可以采取发放宣传册、出游前宣讲培训的方法引导游客文明出游。娃娃同样也是关键人群,他们的心灵如同一块洁白的画布,要将道德教育融入幼儿园、中小学课程中,让孩子从小学会讲文明懂礼貌。
练“外功”,对不文明行为依法严惩乃是矫正国民文明素质的依托所在。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只有建立相应的惩戒之至,才能促使人们趋善避恶。对此,首先要“划红线”,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立法,制定配套条例,将道德律令上升到法律高度,为约束不文明行为提供法律支撑。然后,要“惩恶行”。扬善必先惩恶,要形成行之有效的惩恶机制,将成文的法律、条例落实下去,严惩有不文明行为者,并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对失德、造成严重后果的典型案例,必须依法严肃查处、追究责任;对于情节特别恶劣的,应对有关责任人实行终身禁令的惩罚,令一些素质低下者不敢不文明,不得不文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整体性的大幅度提高国民文明素质会碰到很多问题,遇到许多瓶颈,绝非朝夕之功。在这条延续”礼仪之邦“的道路上,有着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我相信,我们将会走得越来越顺,也会走得越来越远。
第四篇: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六
知名专家公考网
专业
专注
品牌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关注之六
新时代背景下农民工问题
主流观点指导:
农业部部长文章:农民工问题是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大问题
农民工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特别是90年代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大量农民从农业转移出来,形成的一支新生劳动大军,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统计局监测,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其中进城务工1.45亿人,这个规模,在国际上,只比印度、美国人口少,与印度尼西亚人口相当。农民工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特殊的历史性贡献,农民工问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是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大问题。
第一,农民打工收入是农民收入主要增长点。“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一人就业,全家增收”。农民务工收入大体占农民收入四项主要来源的40%。2009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实际增速为 10.5%,对农民增收贡献率高达47.9%。
第二,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缓解了农村资源压力,有利于形成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民外出打工是实现土地规模效益的前提条件,农民讲“走出一个劳动力,等于多了一垧地”,为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前提条件,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第三,农民工进城打工是现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农民打工收入是农村建房、创业和农村消费的主要资金来源。2亿农民工,人均每年攒 5000元,大数每年应在 1万亿元左右。这笔钱是任何投资都不能比拟和代替的。农民外出务工为农村社会带回市场信息、管理经验,也带回现代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
第四,农民工是推动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力量。农民工是城市产业工人的主体,是城市新增人口的主要来源,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巨大推动力量。近年来,传统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工人比重一路下降,只有3000万人左右,而农民工已达 2亿多人,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的主力军。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7.6%,在加工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占 68%,在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占 80%。现在,城市人口的自然增 知名专家公考网
专业
专注
品牌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关注之六 长率很低,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负增长,新增人口主要靠机械增长即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民工强有力地支撑了国家工业化建设,也推动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五,处理好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80后、90后农民工或者叫新生代农民工逐步成为农民工队伍的主体。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出来打工,主要不是为生存,而是为发展,盼望定居城市,融入城市文明。他们更加关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和人生价值。而无论是从城市化需要,还是从现行政策体制,我们都不应、也不能再把他们拒之城外,送回农村。对待新生代农民工不能再沿用老办法,要“以人为本”,要关注他们特殊成长经历,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加快他们与城市的“融合”。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对于城市健康发展,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农民工的贡献是历史性的、全局性的。去年,“千千万万背井离乡、在中国繁荣的沿海城市工作的工人群体”因为创造了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奇迹,引领了世界经济的复苏,而入选 2009年《时代》人物,这个赞誉一点儿都不为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今年的中央 1号文件对农民工工作作了重要部署。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意见》,2008年底专门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基本思路,应当顺应现代化的一般规律,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把握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统筹的阶段特征,重点把握三个原则。一是要坚持农民向工业、服务业转移就业,向城市有序流动迁移的方向,打开城门,合理引导,逐步转移,有序进城;二是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采取综合措施,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县域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让一部分农民就地转移,另一方面要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和待遇,让一部分农民进城务工,安居乐业;三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创造条件,抓紧解决农民工外出务工面临的现实突出问题,同时推动体制改革创新,探索消除产生农民工问题的深层次体制原因。
针对农民工实际情况,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和强化进城服务放在突出位置,同时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拆除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樊篱。
一要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村劳动力培训意愿,大力开展多种门类、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法律意识和文明水准,全面提高农民工 知名专家公考网
专业
专注
品牌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关注之六 素质。这项工作,农业部门、劳动部门、教育部门都在做,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1亿元,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300万人。
二要采取多渠道措施,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完善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引导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小城镇,大力发展农村水电路气房,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和标准农田建设,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在财政、税收、信贷、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展规模种养业,创办工商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要加强农民工进城就业服务,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良好就业生活条件和环境。要研究制定一整套政策,提供就业服务信息,加强劳务对接,拓宽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提升公共服务,强化基础工作,逐步实现农民进城有工作、上岗有培训、劳动有合同、工作有报酬、参保有办法、生产有安全、子女有学上、住宿有改善、维权有渠道、生活有文化、发展有目标。
四要促进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实现农民工向市民转化。发达国家农民进城就业和迁徙是一个同步过程,我国由于农村人口众多,以及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导致农民进城就业和迁徙是两个过程,这种情况增加了我国农民工转移的复杂程度。农民工进城,既是农民工的强烈愿望,又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需要,还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要充分认识到农民工巨大的贡献,解决好就业、权益、文化观念等各方面的问题,城市的文化教育以及公共服务等资源要向农民工开放,不能在城市里再搞一个二元结构。要降低城市门槛接纳他们,用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同化他们,让具备条件的农民工有序地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和新产业工人。从政府的角度讲,除了经济层面给予同等待遇之外,还要调整完善相关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政策,推动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和心理融入。
相关素材:
1
知名专家公考网
专业
专注
品牌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关注之六
珠三角招工难——收入差距缩小,农民工徘徊在外出与返乡之间
“现在招工很难。”9月4日,在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一个工厂区,阿香和她的老板异口同声地说。
阿香的制衣厂从年初就缺工人,老板发动员工帮忙招人,找到一个工人奖励100元。阿香说,当时以为很容易,打了好多个电话到老家贵州省凤冈县后,她才发现,在老家,能开出包吃包住上千元的招工条件的企业不少,这和广州普工的工资相差无几。
在东莞生活了10年的重庆人陈清丽已经是一位5岁孩子的妈妈。先生和她是老乡,在一家电子厂做基层管理人员,陈清丽在东莞南城一家鞋厂工作,夫妻俩每月工资加起来4000多元,除去房租、水电、生活费、孩子幼儿园的费用,所剩无几。陈清丽说:“每天在掰着钱过日子。睡觉都在算计生活费,头疼!”先生因为有技术,已经在厂里的帮助下通过积分制申请办理当地户口。但她说,即使有了户口,没有钱买房,没有宽裕的收入,日子过得还是很憋屈。
在陈清丽的家乡,已经有不少珠三角企业迁过去,也有不少企业需要她这样的熟练工,回去工作工资少不了,但先生就不一定能够找到现在这样3000多元工资的稳定工作了。走还是留,要不要放弃正在申请的东莞户口,对陈清丽来讲是个很纠结的问题。
和阿香的感觉相同的是,陈清丽也发现家乡新出来的打工者越来越少了,倒是厂长、餐厅老板们时常托自己帮忙找工人。“在家门口能够拿到同样的工资,干嘛要跑那么远?” 陈清丽说,这和前两年不少农村年轻人单纯为了见见世面就跑到珠三角的情况有些不同,家乡越来越发达,开始留得住人了。
“并不是农民工没有就业意向,而是企业工资报酬缺少足够吸引力。”广东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甘文传表示,企业的招工难,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包括经济回暖用工需求增加、全国各地快速发展、惠农政策力度加大等。但其中,企业提供的薪酬对农民工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是最重要的因素。
知名专家公考网
专业
专注
品牌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关注之六
厉以宁教授今年初曾到珠三角地区调研用工荒现象,他认为这个问题需要双方的“让步”,农民工个人要考虑时间、路程等成本问题,而企业则需通过产业升级,来解决简单依靠廉价工资进行市场竞争。
2
承接地积极想办法——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留得下、住得安、有发展
初秋的山城,天高云淡,适逢周末,重庆市大渡口区建桥工业园“蓝之托”小区的居民纷纷来到户外享受假日闲暇:老人们悠闲地散步聊天,运动场上不时传来孩子们开心的笑声。
这里并不是城市高档住宅小区,而是建桥工业园为农民工修建的“蓝领公寓”。近年来,许多在东部沿海打工的重庆籍农民工返乡,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如何接纳农民工,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生活,重庆各地也在积极想办法,让农民工留得下来、住得安稳、能有发展。
建桥工业园区目前有84家企业入驻,园区企业的工人80%以上是农民工。重庆市建桥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袁光灿说:“作为重庆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要率先破解农民工融入城市这一难题。为农民工营造在城市中的„家‟,蓝领公寓总规划50万平方米,可容纳2万多名农民工居住。”
蓝领公寓不仅样式别致,而且每户都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和阳台,水、电、气和电视电话等设备齐全。小区1栋1单元6—2号是重庆秋田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员工唐建华的家。这位来自四川乐至县的农民工说,过去他和妻子在广东打工,两年才能回老家一次,现在在重庆打工,离家近,今年就回去了两次。他说:“夫妻俩每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跟在广东打工时差不多,但这里消费水平相对低一些,除去每月房租水电、孩子上学等各种费用,还能剩不少。”
“让农民工享受高品质城市社区资源,也帮了企业的大忙。”重庆宝丰线缆有限公司生产部主管白志国说,公司2008年落户建桥园区,计划招工200人,但目前只有130多人,今年该公司已经买下了24套蓝领公寓住房,优先租给外地来渝的双职工家庭和技术骨干,其他本地工人的宿舍也改善了环境,同时在工人工资、就餐、劳保等方面提高待遇,对稳定一线工人队伍起到了有效作用。
知名专家公考网
专业
专注
品牌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关注之六
重庆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元明认为,“建桥模式”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为解决“农民工怎么办”的问题提供了借鉴,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另一方面能够让农民工享受城市市民的生活待遇,这对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形成产业转移的倒逼机制——加强培训、稳定就业、提高待遇
农民工徘徊于走留之间,政府、企业都意识到了这种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采取相应对策。
“以前是工人跟着老板跑,现在变成老板跟着工人跑。”粤西的罗定市农民林诚说,20多年前他到珠三角打工,从学技术到借钱自己开厂,现在他已是广州一家电器厂老板了。去年他的电器厂在家乡开张,一直跟随他的一批同乡员工也开心地返乡工作。可以照顾家庭和老人,乡里乡亲在一起干活,抬头就是自己田地和房屋,200多个员工,人均工资1500元以上,不比在珠三角打工少,工人们说比漂浮在外开心多了。从广州带来的老员工将技术和工厂制度教给刚刚洗脚上田的农民,乡情、亲情交结,短短两年不到,厂里的效益已经赶上广州的总厂。
“现在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扶持农业,农民工回到家乡,自己搞点差异化或者深加工的农产品一样生活得有滋有味。”林诚说,只有工资吸引人、工作环境好,才留得住人。
在珠三角,近几年,广东省系统推出全民职业技能提升、一户一技能、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三大计划,引导粤东西北地区农民就地转移就业或者到珠三角就业。从2008年起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普惠制度。其用意就是要通过培训让本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收入;通过提升培训外省农民工普工,留下有技术的工人。
今年7月广东推出新政策:农民工积够60分就有申请入户城镇资格。到目前,全省已经有1万多农民工靠积分入户,计划3年内入户180万人左右。目前全省最多的惠州市有1699位入户,该市政府副秘书长郭葆明说,让外来工融入当地,对其今后的发展、企业发展都有好处。广东今后三年内,计划转移本省农村劳动力600万人,全省非农就业比重达到80%,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近百万人,就业率不低于90%,稳定就业达到八成以上。
知名专家公考网
专业
专注
品牌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关注之六
甘文传说:“要形成一种缺工对产业转移的倒逼机制,企业如果再靠单纯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型产业,你就很难吸引到合适的劳动力了。加强培训、稳定就业、提高待遇很关键。”
随着一批批林诚这样的企业搬离发达地区,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本地就业,对于农民工本身、对于产业发展等问题将带来新的影响。暨南大学教授冯邦彦分析说,在产业转移大背景下,东部企业一是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搬迁,否则只能等待淘汰。因为劳动力廉价、密集供应的时代正在慢慢结束。
题型例举:
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既无法回到农村、又难以融入城市的特殊群体,主要是指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工,既有在农村出生长大后进城务工的农村新生代农民工;又有在城市成长、学习,长大成人后留在城市务工的城市新生代农民工。有专家认为,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入市”进程亟需迈过五道坎:户籍坎、心理坎、社保坎、素质坎、政策坎。你认为,哪一个是其中最难点并说明理由?指出方向?
社会保险制度的缺失是新生代农民工最为关注的问题。目前在农民工中实行的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中,当务之急是工伤险。由于农民工主要分布在建筑、制造、采掘等行业,从事“脏累差”的体力劳动,面临巨大的劳动安全风险;而且不断发生的农民工工伤事故、不容忽视的农民工职业病群体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各种各样的劳资纠纷,都表明全面推行工伤保险制度的急需和必要。在医疗保障、养老保险方面虽然有新农合与新农保,但还不能满足他们现实生活的需要。况且,金融危机之后,又出现了农民工中断参保现象,农民工不能在原来的岗位上工作,相应的保险就会中断。特别是工伤保险由雇主缴费,保证当期支付,一旦农民工离开这个岗位,企业也就不再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此外,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方面的缺失也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住房福利或补贴、在职培训或进修、各种劳动保护及保健费、子女教育、入托、社区服务、生活救助、失业救助等方面,无法与城镇职工相比,与城镇职工存在明显差别。
要迈过这道坎,第一,要从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生活为出发点,根据他们职业特点、收入状况、流动程度及定居城镇意愿等标准,对农民工群体进行细分,在此基础上采取分类 知名专家公考网
专业
专注
品牌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关注之六 分层的措施保障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一类是长期生活在城镇并打算定居的,可将他们按富裕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使其享受较高级的福利型农村社会保障待遇;一类是短期在城镇生活的,需要建立一整套的配套措施来构建其社会保障;一类是临时在城镇打工的,可将其纳入相应阶段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内。要建立包括失业、医疗、工伤、养老保险等在内的低水平、全方位、广覆盖的多层次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再通过各层次之间的融合,最终建立城乡一体化、规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二,从我国实际出发,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需求,先解决他们迫切需要的保障需求——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再依次解决养老、失业、生育保险等。工伤保险不需要个人缴费,又不存在转移和接续的问题,容易得到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的普遍接受;而大病住院也最易使农民工陷入贫困。农民工因工致伤、致残的事故时有发生,并因此产生一系列的劳资纠纷,这就决定了针对农民工的工伤保障制度应当作为我国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五篇: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廉政准则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廉政准则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廉政准则
中公教育申论名师团队
2010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对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八大不良方面进行“禁止”,在八个不同的方面下,又具体详细列出52种“不准”的行为,增加了禁止党员领导干部干预房地产等领域的经济事务以及家庭生活方面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等规定。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对于保证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和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障;是新时期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重要基础。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在党员和人民群众中发挥表率作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必须模范遵守党纪国法,清正廉洁,忠于职守,正确行使权力,始终保持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必须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加强教育,健全制度,强化监督,深化改革,严肃纪律,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