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乘建“文化强国”东风,努力提高国民素质
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乘建“文化强国”东风,努力提高国民素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这应该又是一项新的战略决策。
“文化强国”这一概念对笔者来说有点陌生,不像“军事强国”、“经济强国”、“工业强国”……那么直接、那么好理解,因为这是上层建筑的范畴。我想,这就得从我国几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宝藏及其影响力去理解了。
我们伟大祖国拥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很厚重,很珍贵,曾引起中外人士的广泛关注与浓厚兴趣,我们应当好好发掘,好好发扬,让珍贵的历史遗产很好地为人类服务,这是必要的。
听到这一喜讯,好多文化团体欢欣鼓舞、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相信,在党中央及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我们国家会出现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轰轰烈烈、欣欣向荣的文化更加繁荣的景象。但笔者认为,文化建设作为上层建筑,它应该在输导人们思想、提高国民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上发挥作用,这是当务之急,也是建设文化强国所应产生的效果。很难想象,一个文化强国的国民素质还很低下。
说道国民素质,通过最近网上传播及媒体报道,我深感我们与别国差距不小。比如俄罗斯对中国游客就挺反感,有的导游就公开对我们的人说最不欢迎的是中国游客,问为什么,他们说中国游客素质差,随意吸烟、乱扔垃圾……问他们喜欢哪里的游客,他们说韩国和日本的。说到这里,又让我想起我们记者关于正在日本进行的女排世界杯锦标赛的最新报道,9月7日中日女排大战吸引了众多日本观众,赛场爆满,秩序却热烈井然,特别是散场时场内非常干净整洁,令中国记者惊叹不已。说到此,又让我想起去年5月我在台湾旅游时,在从花莲去太鲁阁的一段路(松花公路)我们是乘高速火车去的,车厢本来很雅静、舒适,然而就是我们大陆去的游客在车厢里吵吵闹闹(主要是部分女同胞),令车厢里的台湾同胞很是反感,一位台湾女同胞不得不站起大声提示道:“请肃静些,有人在休息!”他们就不懂在这样的环境里应保持安静,即使讲话也应低声些。
再回来想一想,如今我们的社会是人与人互相忽悠、欺骗、做假、欺诈、恫吓、不文明的行为随处可见、甚至制做有害食品……人际间一旦有点磨擦就动粗、动武,真乃是道德下滑、素质极差。
此外,我认为,文化事业也要加强管理。应注重艺术作品的质量、档次,不应让那些低俗的东西充斥文化市场,那些东西对国民有害而无益;其次,要制订出公平公正的举措,唱一支歌就多少万地拿,一场独唱音乐会就可挣几十万、上百万,这公平吗?想一想我们的科学家,他们为增强国力、发展经济、造福民生所做出的贡献有多大呀!可他们的收入竟远远赶不上某些歌手,这很难说公平。
第二篇:十七届六中全会开幕:建设文化强国
十七届六中全会开幕:建设文化强国
9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等观看话剧《郭明义》。这是演出前,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接见剧组主创人员。新华社 图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昨日起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这是自2007年中共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文化建设在国家战略层面的意义进一步凸显。
部署体制改革和政策措施
据分析,提交此次会议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料将在精神导向、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等多个层面作出安排,注重培育主流文化,部署“文化兴国”战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文化如何实现大发展大繁荣?专家对此作出分析。北京大学教授郭建宁认为,必须建设主流价值文化,坚持文化传承创新,形成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仅要体现在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文化发展出人才出精品,归根结底要体现在民众的文化消费数量增加,质量提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实现“先进文化的中国化”
专家指出,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是要寻求一条解决文化问题的路径,融合多元文明,实现“先进文化的中国化”,同时通过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凝聚文化共识。
分析人士指出,新形势下召开这样一次会议,标志着中共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高层在文化理论创新与实践方面正逐渐走向成熟,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能力建设正在稳步提升。
新闻纵深
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
2011年10月1日,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幅户外显示屏上,水墨动画形象的中国先哲孔子,与熙来攘往的人群融为一体。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汇。
这个特殊的场景,正可看成孔子背后五千年中华文化在新世纪所处的方位。在世界的横轴上,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全球化时代确立自身的坐标。在历史的纵轴上,一种伟大的文化历经盛衰荣辱的磨难,在复兴之路上正扬帆起航。
“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伴随着经济的崛起,新世纪以来社会主义中国波澜壮阔的文化挺进;才能更清晰地把握,党的十六大以来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文化变革,所造就的文化发展新局面;才能更深刻地体认,一个政党如何为古老的文化注入全新的力量,走出一条文化重塑与振兴的“中国道路”。
进入新世纪,尽管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令世界其他地区黯然失色的发展奇迹,尽管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各项文化事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长足进步,但文化领域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这是一个尴尬的事实:当经济领域的中石化、中移动向世界五百强挺进时,我们的文化企业却拿不出一个名扬世界的品牌代表;当美国利用中国的花木兰故事拍成电影成功占领中国市场时,中国的创意产业几乎为零。全国500多家出版社的收入总和,不及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一家的年收入。
这是一个悬殊的对比:全世界每100本图书,85本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全世界每100小时音像制品,74个小时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美国生产的电影占全球影片数量的10%,却占用了全世界一半的观影时间。
挑战不止于此。
当人们赞叹中国经济惊人的成就时,也日益强烈地感到公共文化服务的短缺。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文化消费极不平衡,“精神饥渴”在物质满足的反衬下变得愈加强烈。
中国文化发展必须面对这样的考题——一面是加入WTO以后势必放开的国内文化市场,一面是我国文化单位与国外文化企业的悬殊实力;一面是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强烈,一面是国有文化单位活力不足;一面是中国在经济、外交上重返世界舞台中央,一面是西方世界戴着“有色眼镜”妖魔化中国。
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中国的崛起曾被称作“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大事”,但这种崛起,不能只是物质财富的剧增、经济格局的重塑,而应伴随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传播,推助中华文化的弘扬,否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权如何彰显、主动权如何体现?据人民日报
专家观点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应从四方面展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日益突出。业内专家认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应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
第一,以增加投入、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在城市,要加大对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群艺馆建设的投入,加强社区和居民小区文化设施建设。在农村,要加强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的建设。
第二,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重点,抓好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改革和发展。以改革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为重点,培育市场主体,面向群众、面向市场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一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国有和国家控股的文化企业。
第三,健全文化市场体系,规范文化市场秩序。要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进一步理顺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加强文化市场法制建设,统一文化市场管理规则,实行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严厉打击盗版、非法出版、非法营销等不法活动。
第四,健全对外文化交流机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有步骤、有选择地扩大对外开放。探索建立吸收国外优秀文化和先进技术,抵制腐朽文化,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开放格局。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重点扶持一批文化企事业单位,做大做强一批对外文化交流的文化品牌。
第三篇: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体会得
大可乡中心小学
四(2)班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起至18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主要议程是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央领导集体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值得我深深思考。
十七大六中全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入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今年是建党九十周年,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很深的意味。回顾九十年前,我们党是怎么成立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具有重大意义,掀起学习浪潮;它从一开始就抓住青年,极力唤起民众;它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新文化运动的两位主将就是相约建党的“南陈北李”,它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充分的思想基础、文化条件和人才保障。在我们党走过九十年风雨历程之后,正在准备向建党10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宏伟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无疑是举起了文化兴党的旗帜,必将掀起新世纪的新文化运动热潮。
从文化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很深的意味。当前的形势很复杂,也很严峻,既不能一味悲观,更不能盲目乐观,需要的是清醒和理智。总的来看,主流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和忧患。而那些问题错综复杂的背后,有一种更深刻、更可怕的乱象,那就是文化上的忧虑,不和谐的隐患。不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最终的根源都可以归结到文化上。所以抓文化,就是抓根本,抓长远,甚至是抓系统。这就是文化为魂的深刻涵义。毛泽东同志曾讲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里程碑式的立起这样一面文化的旗帜,让大家有所指望,知所趋赴。发挥文化旗帜的凝聚力、向心力、塑造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时,文化也是一种软实力,一种生产力、竞争力、创造力。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源源不断的根本动力。
通过学习六中全会精神,我认为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不能放下自己的文化修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更好把握前进的方向。要时刻关注党的最新思想动态,领会党的精神,把自己的工作和努力方向,向着党指出的方向来走,这样才不至于走死路,不至于犯错误。作为一名路桥技术员,思想的觉悟提高了,才会有更高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在工作的时候会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建造出让党和人民放心的路桥!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大可乡中心小学
四(3)班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在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在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等各方面,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这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团结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是我们中华抿族的“文化精髓”“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我之所以能在遭遇各种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辛勤耕耘、努力奋斗,主要就是有理想和信念的支持,我认为: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没有理想,就会失去动力,就会碌碌无为,没有信念,就会饱食终日,无所作为。
理想坚韧你的意志,信念凝聚你的毅力,有了理想和信念才能使你沿着自己选定的目标前进!
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有信仰、有理想,并为此而努力奋斗的人。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坚定远大的理想,对党的伟大事业抱有必胜的信心并为之努力奋斗。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对文化战略制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推进科学发展,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的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我们的人民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会议精神、领会会议要求,更要明确进取方向、设定进取目标,在今后一个时期付诸行动、有所作为。
一是在学习中砥砺品质。不学习,当然要落后。学习是青年人的一种本能。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有了灵魂,方有品质;勤于学习,就有提升。温良恭俭,可以格物致知;德才兼备,方能修齐治平。因此,我们要善于向经验丰富的同志学习。学习他们的看待事物的立场、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困难的手段;学习他们驾驭复杂局面、应对突发事件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在工作中锤炼作风。中华民族历来就有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国共产党历来提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党的组织工作战线的一员,尤其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滴水离开了大海,很快就会蒸发掉;一旦脱离了人民群众,事业不会有成就、个人不会有发展。所以,在工作中始终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是在勇挑重担中增长才干。雷锋甘做“革命的傻子”,“雷锋传人”郭明义同样被人们亲切地称作“郭大傻”,他们“傻”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傻”得只做好事、不干坏事,他们的“傻”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经受住群众的检验,他们“傻”得可爱,“傻”得可敬。在工作面前,挑肥拣瘦、避重就轻,扪心自问、岂能无愧?当然,也可能有各式各样的理由,但是,如果都让小算盘管住大道理,国家何能繁荣昌盛?事业何能兴旺发达?我们自己又何能有点滴的进步?沧海横流、人间沧桑——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不避危难、义无反顾,是英雄的潜质;敢挑担子、勇挑重担,有干事的雄心。也只有在攻坚克难中,才能历练非常之才、成就非常之举。也只有经过艰苦环境磨练、重大任务考验,才能在政治上更加坚定,在工作中取得实绩,在成长中突飞猛进。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工作人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同时,作为年轻工作人员,我们要承担起事业重任,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学习,丰富实践,勇挑重担,用自己的最大力量为党的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大可乡中心小学
四(4)班
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的文化自觉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文化自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标志党对文化战略制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首先标志着文化自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近代以来,由于受内外反动势力的压迫,我们的文化一直处于弱势状态。怎么样振兴我们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新路何在,一直是有识之士在探寻的问题。这种探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太平天国寻求基督教文化到改良派的改良主义文化,直至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都是不成功的。失败之后,许多有识之士进一步从思想文化上反省,认为中华民族不仅应该学习西方的器物文化、制度文化,更多的是应该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后,特别是十月革命之后,中国有识之士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自此中国的文化建设才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们党成立后,十分注重先进文化建设。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第一次全面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全面阐释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本质和内涵,那就是要建设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推进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的同时要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改革开放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培养“四有新人”等;**同志提出了先进文化建设;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和谐文化建设。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次会议进一步全面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并把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使得文化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二点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当前形势下,党提出文化自信非常重要。文化自信问题是针对我们的文化不自信而提出来的,即针对文化自卑心理、文化弱势心理、文化防御心理等等提出的。文化不自信是有历史原因的,客观上是“三座大山”长期压迫的产物,主观上是我们的人民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由于落后而形成了弱势文化心理。从清朝末年到现在一直在争论“中体西用”,后来又争论“西体中用”等等,争论的背后都有这样一个心理问题。文化自卑心理、弱势心理、防御心理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文化建设,也影响着我们的文化外交,影响了我们的文化“走出去”。怎样才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如何激发我们的文化自信心理?一百多年来,有识之士一直在努力。孙中山提出了“振兴中华”,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创造我们的新文化,改革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近30多年来,我们在创造巨大的经济、政治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取得了一系列文化的成果,大大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随着我们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的思想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达到空前的程度。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们的文化自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这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现代文化战略的制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要发展,必须有一套自己的战略和策略。六中全会比较完整地对此进行了论述,这就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这个方向,而不是资本主义文化的方向,更不是要回到封建主义的文化。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推进科学发展,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的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我们的人民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六中全会对整个文化建设战略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如何实现这个战略?对此会议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措施,要求脚踏实地的推进我们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维护我们的文化安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等。其中,“文化走出去”不仅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包括中国现代文化,要给世界人民展现一个现代的、光明的、美好的中国形象。总之,通过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让文化不仅能造福中国人民,而且能引领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为和谐世界建设作出中华民族的新贡献。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25XX年前,古圣人孔子已知“德义、文化”不兴,乃国民之忧„„ 6XX年前,地中海沿岸的文艺复兴,揭开了西方文明的“红盖头”,推动历史的车轮,向前驶进了现代工业化社会„„
2011年10月18日,中共xx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议。21世纪第二个10年,中共中央高调提出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无疑是一个信号:中国将在文化建设方面发力,新闻事业将迎来大的发展机遇,中原经济区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将更加重视中原文化的核心凝聚力,我们新闻工作者在未来10年宽阔的舞台上将大有可为。
南京老太在公交站台等车,被人撞倒摔成骨折,小伙儿彭宇上前扶人却被老人指认成肇事者;广东佛山2岁女孩“小悦悦”,两次被车辆碾压,先后18路人见而不问,最终一位拾荒阿姨将小悦悦救起„„中国人冷漠至此,谁之过?有人称先人之非,古训早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先,怎怪古贤?有人怪法治,中国“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法德相宜,有何瑕疵?有人批此乃市场经济之利益所为,美、日高喊资本主义、个人利益上百年,人情淡漠之毒也没如此之深。
李白1310岁,美国谷歌记住了他的生日,替中国人纪念诗仙,而中国百度却忘得一干二净;西方情人节,玫瑰、鲜花在中国市场红红火火,而中国“七夕鹊桥”倒显得冷清了许多„„中国人忘本媚外至此,谁之过?一些人说,网络普及毒蚀儒家传统,导致文化多元,中国缺乏核心价值;有些人称,凡事“过正”才能“矫妄”,追西方必须学西方;还有人道,自家文化产业内功修炼不足,让人家来供需,何乐而不为?诚若以上二三之言,我党高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多年,岂不白费?为追西方而学西方,中国发展道路还谈何“中国特色”?若真自需无法满足,让老外供给,中国何时能自给? 以我之见,以上猜测颇失客观。文化需要内涵,而并非外力所能改变。此次中共中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因为社会中确实出现文化三俗、道德失范、价值扭曲等现象。而在未来的世界中,中国要想真正强大,不仅经济要做大,还要让其他国家承认你的强大,这就需要国民内心来服帖,而达到这种作用的“剂药”,就是充实国家内涵,提高大国文化魅力。此次,中央通过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来推动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大发展,正是基于此种考虑。
面对“文化三俗、道德失范、价值扭曲”的行径和现象,我们不能自己也跟着麻木,也来围观、跟风。而是需要反思,当我自己成为当事人时,自己会怎样,该怎样做,通过这种方式,用理智来战胜浮躁和浅薄。
今年10月,国务院发布支持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其中,不少涉及推进中原经济区文化建设的政策条款。新闻事业作为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可谓是“双喜临门”,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研究生,尤其是一名学生干部,我更应该牢牢地把握住这个机遇,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扎实地学好专业本领,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用自己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弘扬社会正义和传统美德,用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引领社会潮流。
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大可乡中心学校 胡向芬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党的xx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文化强国需要先进政党的推动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全民族的文化自觉,不能纯粹靠文化的自发发展,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需要有识之士的推动,特别是需要先进政党的推动。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标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只有经济的发展而没有文化的发展,是不全面的。只有精神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同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繁荣昌盛。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形成的一个系统。既要有经济发展,又要有政治发展,也要有文化发展,这三者是不可分离的。但同时它们又不是完全同步的,一个国家可以拥有高速发展的经济,却未必有高度的文化发展水平。当然,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推动文化的发展;同时,文化的发展也能够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毋庸置疑,我们的经济繁荣很重要,军事实力增强也很重要,制度建设也很重要,但是最后中华民族能不能复兴,最根本的标志是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就是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生活方式、社会科学、大众文化等等。只有当我们的整个文化体系具有现代性,具有领先性,能够吸引全世界的人民来学习,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中国的现代化才可以说是真正的实现了,中华文化才可以说真正复兴了,整个中华民族才可以说真正复兴了。
应该指出的是,中华文化复兴与古代的文化复兴以及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全球化时代,实现中华文化乃至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需要以全球为参照系。也就是说,只有当我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达到全球的领先水平,特别是在文化上要能够创造一套领先世界,并能够为世界人民所广泛认同的话语体系、价值理念、思维方式、人文科学、生活方式的时候,才能够说我们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召开这样一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在党的领导下,经过90年的努力,中国文化已经基本实现了现代化,中国文化从传统形态逐步转变为现代形态,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建党之初,也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党就特别注重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引入和建设。实际上,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的引入,才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中国革命的新面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我党都特别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曾经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建国前夕,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的建立,不仅将迎来一个经济建设的高潮,而且将迎来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所以,在建国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大力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推动文化建设,特别是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使得马克思主义文化在中国大地上蔚然成风,不断成长起来。改革开放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出“四有”新人、“三个面向”,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思想。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本质、规律、形式、内容等认识越来越深刻。
2011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xx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委员会xx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xx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xx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xx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也提出当今我国存在着许多复杂的问题, 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也提出今后我们工作总体方针: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这次会议多次提到了文化产品,也是随着经济发展遇到的新问题,当今我国文化教育功能在减弱,娱乐功能在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是处于自慰状态不是一个好现象.人类要进步,就要不断探求,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不会学习就不会进步,人就会退化到本能功能,现在人们追求物质生活没有错,但要有居安思危.文化产品有认识、审美、教育等功能。文化产品对社会道德的影响力,属于教育功能的范围。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产品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教师,自己始终要在学习中保持积极心态,不是被动的而是自发的,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有高度的全局观念.当今确有一大批人对物质的追求作为人生的目标,我们不能改变这个社会那么只有先改变自己.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分得清哪些是好哪些是不好的.就会意识到,正确把握文化产品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它的引领作用,培植我们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xx说过:“道德情操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美好心灵的塑造,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需要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环境。”知道“快乐不是德行的奖赏,而是德行本身”的道理。
“文以载道”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优良传统,因为文化与人的关系表明,文化对人的塑造主要是通过“教化”来完成的。我们的教育也是文化范畴之一,但同时我们也承认,文化尤其是文艺之于社会道德的建设,是有其特殊规律的。文化和文艺的“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讽喻劝诫”、“托事以刺”等等影响力远高于那种流于道德说教.我们是教育工作者但更是教育信仰者,我们首先是真正领会其义才能教育他人.多学习,多反思,多关心国际大事,从自己每一件小事做起,甘愿做一名”孺子牛”,这就是我对xx大提出的文化的理解和自己的一点小体会.从文化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很深的意味。当前的形势很复杂,也很严峻,既不能一味悲观,更不能盲目乐观,需要的是清醒和理智。总的来看,主流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和忧患。而那些问题错综复杂的背后,有一种更深刻、更可怕的乱象,那就是文化上的忧虑,不和谐的隐患。不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最终的根源都可以归结到文化上。所以抓文化,就是抓根本,抓长远,甚至是抓系统。这就是文化为魂的深刻涵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上的讲话就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毛泽东同志曾讲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里程碑式的立起这样一面文化的旗帜,让大家有所指望,知所趋赴。发挥文化旗帜的凝聚力、向心力、塑造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时,文化也是一种软实力,一种生产力、竞争力、创造力。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源源不断的根本动力。
从文化建设现实的状况来看,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很深的意味。这些年来,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正是在这样坚实的基础上才催生了一种推动文化大发展大发荣的局面和要求。不过客观地说,由于文化建设历史欠账太多,所以现在文化建设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尤其是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因为发展文化事业主要是靠投入,从事的又是公益事业,在经营上无利可图。所以投资商,甚至是不少政府也不愿意在发展文化事业上下功夫、出力气。更令人担忧的是不少原本是文化事业范畴的东西被以文化产业的名义给商业化、市场化甚至私有化了。这是需要我们警惕和反思的。公司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体会
从现在一些文化体制改革来看,不从实际出发,为改革而改革,尤其是自上而下的命令主义,一个模式套用,不管“水土不服”,一律照改不误。现实中,很多单位被强行“分”开了,却不能重新“合”起来。只有物理反应,不能化学反应,改革和实际脱节,与广大干部职工的愿望背离。说到底,这些问题还是对文化发展规律认识不清和把握不准,不切实际瞎折腾。有的基层干部群众甚至调侃说,文化体制改革就是“吹牛皮、出羊相。”所以,现在到了不切实际的改革该叫停、该整顿的时候了,否则就了乱了文化,乱了基层,甚至会动摇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因而,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将是一次重要的文化调整大会,是一次明确今后文化体制改革方向和道路的大会。社会舆论很关注,基层群众很期待。
从文化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很深的意味。当前的形势很复杂,也很严峻,既不能一味悲观,更不能盲目乐观,需要的是清醒和理智。总的来看,主流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和忧患。而那些问题错综复杂的背后,有一种更深刻、更可怕的乱象,那就是文化上的忧虑,不和谐的隐患。不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最终的根源都可以归结到文化上。所以抓文化,就是抓根本,抓长远,甚至是抓系统。这就是文化为魂的深刻涵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上的讲话就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毛泽东同志曾讲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里程碑式的立起这样一面文化的旗帜,让大家有所指望,知所趋赴。发挥文化旗帜的凝聚力、向心力、塑造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时,文化也是一种软实力,一种生产力、竞争力、创造力。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源源不断的根本动力。
从文化建设现实的状况来看,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很深的意味。这些年来,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正是在这样坚实的基础上才催生了一种推动文化大发展大发荣的局面和要求。不过客观地说,由于文化建设历史欠账太多,所以现在文化建设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尤其是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因为发展文化事业主要是靠投入,从事的又是公益事业,在经营上无利可图。所以投资商,甚至是不少政府也不愿意在发展文化事业上下功夫、出力气。更令人担忧的是不少原本是文化事业范畴的东西被以文化产业的名义给商业化、市场化甚至私有化了。这是需要我们警惕和反思的。公司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体会 从现在一些文化体制改革来看,不从实际出发,为改革而改革,尤其是自上而下的命令主义,一个模式套用,不管“水土不服”,一律照改不误。现实中,很多单位被强行“分”开了,却不能重新“合”起来。只有物理反应,不能化学反应,改革和实际脱节,与广大干部职工的愿望背离。说到底,这些问题还是对文化发展规律认识不清和把握不准,不切实际瞎折腾。有的基层干部群众甚至调侃说,文化体制改革就是“吹牛皮、出羊相。”所以,现在到了不切实际的改革该叫停、该整顿的时候了,否则就了乱了文化,乱了基层,甚至会动摇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因而,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将是一次重要的文化调整大会,是一次明确今后文化体制改革方向和道路的大会。社会舆论很关注,基层群众很期待。
第四篇: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共分九大部分:第一、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国全党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第四、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第五、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第六、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第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第八、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第九、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以上九大部分分为三大板块,第一、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新形势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重要方针;第三至第八部分主要部署文化改革发展重点任务;第九部分阐述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当阅读完《决定》的九大部分内容后,我脑海里主要思考着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重点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基于何种考虑并作出此决定的?第二、如何理解《决定》中部署的文化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
为什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重点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基于何种考虑并作出此决定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也许这句话中国百姓都说的已滚瓜烂熟。所谓精神文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化内涵,狭义上理解,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正是这样一种文化觉悟,使得多少仁人志士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拯救国家于危亡之中。“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也正是这样一种文化哲学,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基本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文化乃民族之根本,之灵魂,之品格,之法度。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民族,只要文化延续,精神不跨,便是守住了自强之根基。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结合时代条件,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提出自己的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研究重点再次转移到文化建设问题上,对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需要,是顺利实现“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的需要,是切实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文化改革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必然要求全面提升国民文明素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就必须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并对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文化产业做出部署,提出要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而提升文化产业的比重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选择方向。文化产业以创意为源头,是一种科技含量高、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知识密集的绿色产业,在增加就业、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文化大国,但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没有转化为较强的文化软实力。我国文化国际影响力与经济国际影响力很不相称,文化产品输入国角色与物质产品输出国地位很不匹配,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总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战略和全局上都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如何理解《决定》中部署的文化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
《决定》中第三至第八部分主要部署文化改革发展重点任务,简要概括为体系建设、指导方针、公益事业、文化产业、体制机制、人才队伍6个纲领性词组,24个字。而且这6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6个方面也体现出各部门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
《决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只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什么要以社会主要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呢?这时基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对文化改革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和重要遵循。文化的力量,归根到底来自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不同文化的竞争,本质上各自代表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源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沃土中,并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不断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起来的,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引领和主导。
《决定》提出,正确创作方向是文化创作生产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什么要贯彻这一方向和方针呢?因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是社会主义制度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担负的社会责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文化建设提出的客观要求,是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决定的。
《决定》提出,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为什么要提出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求呢?党的十七大提出“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表明了我们党对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高度重视,进一步拓展了公民权益和民生福祉的内涵。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途径。
《决定》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什么要把社会效益放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呢?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所决定的,是文化产业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文化产品具有的这两种属性,要求我们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正确处理好两种效益的关系。两种效益从根本上是一致的,可以实现有机统一,在讲求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努力追求经济效益,但是一旦发生冲突时,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构建良好的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加快文化产业化的必备条件,围绕这项任务,《决定》从六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另外,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是加快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力支撑,围绕这项任务,《决定》从三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为之振奋鼓舞。对内中国人民不再满足于温饱问题,而是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使人民拥有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和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对外中国人民不再满足于物质输出,而是更高层次的文化输出,即使国家向世界展现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和增强强大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国际影响力。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深化文化体制的改革需要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努力奋斗。
第五篇: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于今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会议对如何深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明确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这是国家充分发挥优势,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机遇。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更是广大人民群众思想上的普遍需要,是时代的呼唤。
中共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的改革和发展,显著地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反映在我们的生活中,主要体现为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休闲娱乐方式渐趋多样化。回忆我的童年生活,那时文化产业远不如现在这般发达,家家户户夜间的娱乐工具就是一台只能收看有限几个频道的黑白电视机。当时热播的电视剧多是从港台引入,大陆自主筹拍的电视剧数量很少,质量也差强人意。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党中央开始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夜间不再只能呆在家里看电视,而是出现了酒吧、迪厅、KTV等多种多样的娱乐场所,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各取所需。大陆的影视文化产业也呈现出飞速发展的势头,大量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从外引进的影视剧也不再是单调的港台片,而是出现了韩剧、日剧、泰剧以及美国好莱坞大片多足鼎立的形势。各地政府大力开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文资源,旅游产业风生水起,不仅带动了第三产业,有益于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保护了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可谓一举多得。
然而,当今的国际社会正处于错综复杂的变换之中。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这个大形势下,中共中央把文化命题作为十七届六中全会的议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值得我们思考。我国的文化建设在近几年来虽然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也存在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五千年的历史中积淀流传下来,却因为近代的屈辱史被一票否决,认为不过是些封建余孽,中华民族在盲目西化中失落了自己的根。目前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着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为时已晚,很多本属于我们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端午节的独特风俗,却抢先被韩国申报注册,这对把中国文化品牌推向世界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损失。在这个外来文化不断入侵的年代,要想保留新鲜有活力的民族文化,就必须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中汲取精华,不断创新,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从而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要想打造文化强国,还必须把提升公民素质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继续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学习六中全会的精神,我深刻认识到,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不能放下思想道德修养。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追随党的步伐,时刻关注党的最新思想动态,及时领悟党的会议精神,才能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2008级田璐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