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永州市人才引进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永州市人才引进工作的实施意见
(草案)
为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促进永州赶超崛起,根据永州市第四次党代会部署,按照上级有关人才工作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现就永州人才引进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
坚持“突出重点、按需引进、以用为本、特事特办”的原则,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抢占人才制高点,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力争从2012年起,每年引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和高级职称人才以及国内“211工程”尤其“985工程”重点大学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400名以上,用五年时间,共引进2000名优秀人才。其中,市本级机关事业单位每年引进100名,县区每年引进300名,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优势,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氛围,促进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把永州打造成产业承接新平台、加工贸易集聚区、转型发展试验区、区域合作先行区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引进的对象
围绕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引进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员:
1.国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以上文化及新闻研究创作中心的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国家级特级教师。
2.年龄在45岁以下的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年龄 1
在40岁以下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年龄在40岁以下的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或年龄在35岁以下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3.拥有技术含量高、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的发明专利、创造性的专有技术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人才。
4.经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学位认证的海归及港、澳、台留学人员中的硕士及中、高级人才。
5.年龄在30岁以下的国内“2ll工程”,尤其是“985工程”重点大学金融、科技、管理、法学、建筑、交通、路桥、规划、设计、农产品(食品)、城市园林、矿产、水利工程勘测设计、光伏产业、环境工程、生物制药、汽车制造等紧缺专业的全日制优秀本科毕业生。
三、引进的方式
1.定点引进。坚持“公开选拔、择优录用”的原则,采取入校招聘、专项招聘、到沿海发达地区公开招聘等形式,大力引进优秀人才。
2.重点引进。以学校、医院、科研院所、工业园区、创业基地等为载体,采取技术合作开发、产业技术联盟、课题招标、项目协作等方式,引进紧缺、急需、特殊的优秀人才。
3.节点引进。凡是符合永州人才引进标准的人员,个人可向有关单位提交自荐材料,单位亦可直接推荐报市引进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原则上以每个季度为一个节点,集中审定。
四、相关政策
(一)对用人单位的鼓励政策
1.优先进人。鼓励和支持学校、医院、新闻、文化和其他事业单位,以聘用制、助理制方式引进人才。对到事业单位工作的全日制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开辟“绿色通道”,经市引进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集体审定后,直接办理引进手续;允许党政部门按有关规定以聘任制的方
式引进全日制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聘用期间,享受机关在编同类人员待遇。聘任人员实行为期1年的试用期,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的,由有关部门按政策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人才引进所需编制原则上在编制余额内进行,市本级满编或超编事业单位确需引进人才的,由市机构编制部门通过先下达人才引进专项编制的办法解决。
2.经费补助。企业和非参管事业单位引进博士或正高职称人员的,按照2万元/人〃年标准,企业引进硕士或副高职称人员的,按照1万元/人〃年的标准,由同级财政给予用人单位一次性补贴。
3.保险补贴。同级财政三年内给予用人单位(不包括党政机关)引进人才3000元/人〃年的养老保险补贴。党政机关引进人才由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补助按既有政策执行。
4.直接聘任。对于我市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用人单位可以直接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并经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人社部门按管理权限对其专业技术资格进行直接认定。对于我市事业单位引进的博士或正高职称人员,聘任相应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受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限制。引进的硕士或副高职称人员,聘任期内不占本单位的岗位职数(高等院校引进硕士学位人员除外)。
5.因才设岗。非参管事业单位因特殊需要急需聘用高层次人才的,经核准后,可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的限制,设置特设岗位,并予以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期满后,按管理权限予以核销。
6.科研补助。企、事业单位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在挂牌且博士后进站工作后,同级财政给予一次性补助5万元;每名博士给予配套科研资助2万元。
(二)对优秀人才的优惠政策
1.工资薪酬。企事业单位可自主确定引进人才的薪酬待遇。可采取协议工资、年薪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薪酬办法。引进人才在企业服务的,在服务期限内,企业应为引进人才按本企业最高工资标准办理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如其最高工资标准低于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3倍,则按平均工资水平的3倍办理。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适用我市现行规定。
2.安家补助。对机关事业单位引进工作3年以上(含聘用期)的博士或正高职称人员,由同级财政给予9万元的安家补助,分3年逐步到位。
3.住房补贴。机关事业单位引进到本市定居的博士或正高职称人员,工作满5年后,由单位呈报,市人社局审核,经市引进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批准,一次性发给15万元住房补贴。
4.户口迁入。对引进的人才需落户永州的,公安部门凭引进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批复意见,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5.资格认定。对于在经济建设、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创造或革新、高新技术成果引进转化和推广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受学历、资历、外语等条件限制,可申报审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入选省级以上层次“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员、“五个一批”人员,获得市级以上学术带头人荣誉称号及获得省级三等以上或市级一等成果奖主要完成人员等,在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时优先聘任。
6.专利技术。允许科研院所引进的人才,在享受基本工资待遇基础上,以本人的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参股,经投资各方约定,获得相应的技术入股分红。对在企业或科研院所从事技术开发或以技术入股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允许按合同规定获得一定比例的提成奖励。同时,允许其职务发明成果转让后的收益,以高于国家规定的比
例实行分成。
7.个税奖励。对企事业单位所引进的人才在我市缴纳的与本人职务相关的个人所得税,由同级财政连续三年全额奖励给个人。
8.家属安置。引进的博士或正高职称人员,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随调随迁,需缴纳的相关费用减免。配偶的工作由组织、人社、编制部门协调有关单位参照其随调前的工作单位和用工形式予以安置。子女需在本市中小学校入学或幼儿园入托的,由教育等相关部门按照优先照顾的原则,妥善安排。
9.科研经费。有关职能部门制定特殊政策措施,在承担市级指定科研项目,申请科技基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各类引进人才申报的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研经费资助的,受益单位应安排等额配套资金。
五、组织领导
引进人才工作是一项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支持、合力推进。为切实加强对全市人才引进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市引进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张硕辅任顾问,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旋君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唐松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刘湘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德睿,副市长刘尤碧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刘湘凌任办公室主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任常务副主任。市委组织部在人才引进工作中负责综合协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日常工作落实,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编委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国资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商务局、市卫生局等单位协调配合,全力支持人才引进工作。
六、保障与服务
(一)专项保障。建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从2012年起,市本级财政每年保障200万元用于高层次人才资源引进、补贴、补助,并根据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实际需要和财政收入增长逐年提高。专项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研究制定。
(二)专项编制。为满足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的实际需要,设立引进人才专项编制库。十二五期间,全市每年明确400名左右专项事业编制,专门用于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今后,我市公务员招考,专门拿出50%的指标,单独面向引进人才定向招录。
(三)专项考核。用人单位负责对引进的人才进行日常管理和考核。建立以工作业绩为主要内容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奖励、晋升、调整待遇、续聘、解聘的依据。
七、其他事项
(一)柔性引进。对不迁户口、不转关系等“柔性流动”方式引进的高层次优秀人才,经组织、人社部门审定,核发《特聘人才证书》,持证人享受引进的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同等待遇。
(二)适用范围。本实施意见引进的人才,不包括目前已在本市工作和在本市范围内流动的人员。
(三)有效期限。本实施意见有效期为2012年3月1日至2017年3月1日。
邮箱:289368259@qq.com
第二篇:关于加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范文)
关于加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的实施
意见
皖办发〔2009〕20号
为充分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在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8〕25号)精神,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结合我省实际,就加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突出重点、按需引进、重在使用、特事特办、统筹实施”的原则,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创新政策和措施,加快引进一批我省急需和紧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并以此带动各地各部门和广大用人单位引进更多的优秀人才来皖创新创业,为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分层次有计划地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省里从2009年起,用5至10年时间,根据安徽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和创新产业的需求,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为重点,引进并重点支持100名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科技领军人才来皖创新创业(以下简称“百人计划”)。在符合条件的我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留学人员创业园以及国家和省级开发区等单位,建立10至20个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实行特殊优惠政策,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探索实行国际通行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业机制,集聚一批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为其中符合条件者申报设立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实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有关部门在继续抓好各项人才引进项目的同时,要制定实施专项计划,重点引进本行业本领域发展急需和紧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各市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研究制定实施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有条件的地方要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等,推出一批特色项目,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鼓励、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积极开展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
三、引进条件
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主要指2009年1月1日以后到我省工作,或有意来我省并与用人单位签订引进意向协议的海外创新创业人才。近两年已引进的符合条件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也可纳入范围。
(一)基本条件。我省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55岁,引进后每年在我省工作不少于6个月,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学者;
2、在国际知名企业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3、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海外自主创业经验,熟悉相关产业领域和国际规则的创业人才;
4、我省急需和紧缺的其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二)具体条件。各领域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在具备上述基本条件的同时,还需具备下列条件:
1、省重点创新项目引进人才需在重大专项涉及的领域,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或拥有市场开发前景的自主创新产品;或者在海外承担过与重大专项相关的重大项目,具有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
2、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引进人才需具有世界一流研究水平,近5年在国际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过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获得国际重要科技奖项、掌握重要实验技能或科学工程建设关键技术。
3、省属企业引进人才需拥有能够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技术产品升级的重大科研成果;具有丰富的金融管理、资本运作经验,在业界有较大影响。
4、各类园区引进人才,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且其技术成果国际先进,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具有市场潜力并进行产业化生产;有海外创业经验或曾在国际知名企业担任中高层管理职务3年以上,熟悉相关领域和国际规则,有经营管理能力;自有资金(含技术入股)或海外跟进的风险投资占创业投资额的50%以上。
符合上述条件的人选,参照中央做法,通过专家评审和规定程序,正式纳入“百人计划”。
四、引进方式
(一)通过市场招聘引进。加强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对接,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支持用人单位采取各种有效形式,面向海外自主招聘。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牵头征集引进人才需求,编制人才需求目录,对外公开发布。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增强引进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依托产业和项目引进。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包括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推出一批特色项目,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建设,通过重大科技专项等各类科技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三)通过加强对外联络引进。加强与海外留学学生组织、华人华侨社团和驻外使领馆的联系,为希望来皖工作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咨询和接洽服务,协助做好引进工作。
(四)通过中介机构和个人推荐引进。探索“以才引才”新方式,鼓励省内外专家、企业家、留学回国人员及海内外中介机构,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留学人员服务机构、用人单位提供海外人才来皖工作、创业等方面的信息,推荐引进一批我省急需和紧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推荐平台建设,有针对性地向用人单位推荐合适人选,并做好跟踪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特聘专家”制度。对通过省“百人计划”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授予“安徽省特聘专家”称号,由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颁发证书。省委组织部负责具体联系和服务工作。“特聘专家”与用人单位实行双向选择、合同聘用。用人单位应与“特聘专家”签订(续签)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协议),协商确定其聘期、岗位和职务、工作要求以及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鼓励用人单位和“特聘专家”签订长期合同(协议)。“特聘专家”与用人单位的聘期结束或协商解除聘约后,可自主选择其他用人单位。“特聘专家”应认真履行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完成所承担的科学研究、技术攻关以及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等目标任务,在科技创新创业中发挥领军作用。各地各部门要制定实行“特聘专家”制度的具体办法,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作用。
(二)为引进人才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符合条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可担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省属国有企业中层领导职务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主持重大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申请政府部门的科技资金和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参与重大项目咨询论证、重大科研计划和国家级省级标准制定、重点工程建设,参加国内、省内各种学术组织等,可作为各类政府奖励候选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型科研管理体制和人才工作机制,在研发自主权、人事管理权和经费支配权等方面为引进人才开展工作提供支持。按照国际惯例评价引进人才的工作绩效,避免多头评价和重复评价。
(三)认真落实引进人才的生活待遇。对经评审、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列入“百人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省财政给予每人50万元人民币的一次性补助。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积极配套其他资金,用于改善引进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其他待遇如居留和出入境、落户、薪酬、医疗、保险、税收、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参照中央有关部委文件规定执行。各地引进的海外人才,由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并落实有关政策待遇。
(四)加大对引进人才工作的投入。各级财政每年要加大对人才开发工作的投入,以保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的需要,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领办创办科技创新企业,携带科技创新项目、高新技术或产品的,参照《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皖发〔2008〕18号)有关规定予以资助。
引进我省急需和紧缺的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国内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经过评审,并报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也可享受上述政策待遇。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负责全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省工作小组由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会同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国资委、省委统战部、省发改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公安厅、省外办、团省委、省科协等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及相关处室负责同志组成。在省委组织部设立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以下简称“专项办”,与省人才办合署办公),作为工作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工作小组负责审定人才引进目录和工作计划,制定和落实特殊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引进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专项办负责“百人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指导各地各部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每年年终,专项办评价引进人才工作效果,总结引进人才工作,向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二)完善工作格局。“百人计划”中,各重点领域的人才引进工作由牵头组织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并制定引进人才的具体规定。省重点创新项目人才引进工作由省科技厅牵头;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人才引进工作分别由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牵头;省属重点企业人才引进工作由省国资委牵头;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引进创业人才工作由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和涉及人才引进工作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做好落实特殊政策、建设人才信息库、提供窗口服务等工作。
用人单位是人才引进和使用的主体,负责提出人才需求、推荐拟引进人选、建设工作平台、安排岗位职务、落实配套政策等具体工作。
(三)规范工作程序。专项办综合有关地方和部门的意见,汇总形成人才引进目录和工作计划,报工作小组审定后发布执行。人才引进目录主要内容为各领域的具体人才需求,包括引进人才的重要岗位、重点项目及经费支持计划等。用人单位物色拟引进人选,进行接洽并达成初步引进意向后,向牵头组织单位申报;牵头组织单位组织专家对申报人选进行评审,提出建议并报专项办;专项办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意见后,报工作小组审批。经工作小组批准的引进人才名单,由专项办通知有关部门落实相关特殊政策;用人单位根据批复意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与引进人才签订工作合同,办理引进手续。符合基本条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也可以自荐的方式直接向专项办申报。通过自荐、其他渠道推荐或需要以特殊方式引进的人才,由省专项办商有关部门按既定程序个案处理。
引进人才因个人原因未履行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用人单位可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解除与其签订的合同(协议),并报牵头组织单位提出意见,经工作小组审核,取消其享受的相关待遇。
(四)狠抓工作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及用人单位,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各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科技、财政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齐心协力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建立专门服务窗口,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个性化和一站式服务。
(五)加大宣传力度。各地各部门要及时总结和推广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海外高层次人才爱岗敬业、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和典型事迹,加大对作出重大贡献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激励表彰力度,努力形成海外高层次人才大量引进、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发挥的生动局面。
第三篇:甬高新[2010]35号 关于加快引进海外人才的实施意见
甬高新„2010‟35号
关于加快引进海外人才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和省、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有关要求,加快推进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创新型人才高地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发展目标,把加快引进海外人才工作作为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的重要工程来抓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三区一城”建设目标,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政策扶持与服务培育并举的原则,坚持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理念,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不断加大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为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科技园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引进对象及重点。引进海外人才的对象主要是在海外获得学士以上学位的人员或在国内获得本科以上学历或者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到国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进修研读、项目开发一年以上的访问学者、研修人员。上述人员中,既包括初始从海外引进到高新区创业、工作(在高新区管委会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工作的除外,下同)的海外人才,目前已在其它省、市创业、工作,然后到高新区创业、工作的海外人才,也包括符合甬政发[2009]100号文件规定的“海外工程师”等海外人才。引进的重点是符合国家“千人计划”和省、市海外高层次人才。
(三)工作目标。力争用5-10年时间,组织实施“2512”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引进进入国家级“千人计划”目标人才20名、进入省级海外高层次目标人才50名、进入市级海外高层次目标人才100名,引进海外人才达到2000名,其中,创业创新型人才达到70%以上,努力把高新区建设成以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区、创新团队集群区、创新项目集成区为标志的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二、发挥载体作用,加快海外人才的引进和集聚
(一)加快推进中国宁波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吸收创业人才的品牌效应和主渠道作用,加大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海外人才创业的风险投资、融资担保、项目中介等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建立独立的留学生创业园管理工作机构,改善服务环境,增强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建立独立的留学生创业发展空间,在5-10年内要新增留学人员创业用房不少于20万平方米,留学人员创业园引进海外创业人才1000名以上。积极申报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力争早日申报成功。
(二)加快推进宁波研发园区建设。研发园区要进一步加快集聚各类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大院大所研发机构、跨国公司区域研发中心。积极鼓励高新区各类研发机构引进海外人-2
(三)充分利用 “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科技创业计划大赛”、“科技创新发明大赛”和“科技创意设计大赛”等重大活动机会,每年组织不少于2次的“海外人才宁波国家高新区行”活动,让各类海外人才通过实地考察,感受高新区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环境,增强宣传、推介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的效果。
(四)调动各方参加引进海外人才的积极性。发挥海外留学人才联谊会“桥梁”作用,加强内外交流与合作,密切与国家留学人员管理机构、各级侨联侨办、外国专家局、海外留学生组织、海外华人华侨社团以及我驻外机构、海外引才引智基地的联系与沟通,积极推介宁波国家高新区。条件成熟时,在欧美、日韩等留学人才富集区设立高新区引进海外人才工作联系站。
鼓励调动社会各方参与引进海外人才的积极性,对国内外单位和个人帮助介绍海外人才到高新区创业、工作和服务的,视情给予奖励。
四、强化制度保障,加大海外人才政策支持力度
从2010年起,高新区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作引进海外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海外人才引进及相关政策的扶持。
(一)资金扶持。对创办符合高新区产业发展导向的各类经济实体或研发机构,经专家评审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给予10-5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对符合国家“千人计划”和省、-4
(四)知识产权入股。海外人才以其专利、专有技术出资入股的,科技成果作价经认定验资后最高可占注册资本的70%。
(五)地方贡献奖励。孵化企业三年内其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给予补助;毕业企业的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按第一年70%、第二年50%、第三年30%给予补助。
海外高层次人才在高新区创新创业的,可根据有关规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在高新区创业或工作、服务的海外人才,其个人月收入博士(正高)8000元、硕士(副高)6000元、其他人员4000元以内部分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高新区财政予以补贴,补贴期限为5年。
高新技术成果作价入股时,暂免征个人所得税。
(六)办公经营用房房租补贴。海外人才在中国宁波留学人员创业园、研发园、软件园和孵化器等处创业租赁办公、经营用房的给予房租补贴:前三年(以注册之日起计)按每名海外人才100平方米(含)以下的租用面积标准给予全额减免房租。租用面积超过100平方米部分,按最高15元/平方米/月的标准给予一年房租补贴。
(七)住房补助。在高新区创业或与高新区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工作或服务协议的,高新区财政给予住房补贴。补贴标准为:博士学位(或正高职称)的人员每人每月补贴2000元,硕士学位(或副高职称)的人员每人每月补贴1000元,-6
(五)对在高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海外人才,可优先推荐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省“151人才工程”、市“432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优先推荐到省、市高校、科研院所兼职从事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
(六)每年组织召开高新区海外人才座谈会或联谊会,充分听取海外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意见和建议。结合重大节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密切与海外人才的联系和交流,努力提升服务层次,优化创业服务环境。
六、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引进海外人才的强大合力
(一)健全工作机构。成立海外人才基地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海外人才工作的综合协调,人才基地建设、管理,海外人才引进和服务等工作。建立海外人才服务窗口,为引进海外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成立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海外人才资格审定、项目评估和待遇享受认定等工作。
(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委领导牵头,办公室、人劳局、经发局、财政局、社管局、科技局、工商分局、地税分局、国税局、创业中心、留创园、招商局、研发园、软件园等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工作政策措施,确保海外留学人才引进工作扎实开展。
(三)明确职责分工。人劳局要牵头做好高新区引进海外人才工作,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和任务分解及目标考核工作,负责相关政策调研、筹建留创园管理机构等工作。
(五)加强宣传工作。要采取多种方式,在各种媒体上宣传高新区海外人才优惠政策。要注重挖掘海外人才在高新区创业服务的成功案例,加以宣传报导,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七、本实施意见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人劳局负责解释《关于进一步加快引进海外留学人才的实施意见》(甬高新[2008]93号)同时废止。
主题词:人才
引进
实施意见
通知
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 2010年3月11日印发
0-
第四篇:厦门市引进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实施意见
中共厦门市委
厦门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厦门市引进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实施意见》的通知
厦委发„2016‟5号
各区委、区政府,各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市直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各有关企事业单位:
•厦门市引进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实施意见‣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厦门市委 厦门市人民政府 2016年1月20日
厦门市引进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实施意见
一、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
本意见所称的引进高层次人才(以下简称人才),是指从厦门市外新引进到本市企事业单位工作,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或较高学术技术、经营管理水平,按照本意见审核确认的人才。
新引进是指自2015年12月1日起,按规定经市组织、人社、教育部门核准办理人事关系调入厦门的人员(含留学人员和柔性引进人员,下同)。
本市企业单位是指在我市辖区范围内办理商事登记、税务登记并纳税的企业。
本市事业单位是指市、区(园区)属事业单位(含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含参公事业单位)。
二、基本条件和认定标准 1.基本条件
(1)按规定已办理人事关系入厦手续;
(2)申请时在职在岗,且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及以上;(3)企业单位人才薪酬须达到本市上一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倍以上,事业单位人才薪酬须达到2.5倍以上。薪酬的计算以在厦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为凭;
(4)已在厦门办妥购房或租房手续。2.认定标准
符合本意见适用范围、适用对象和基本条件,并按•中共福建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闽委人才„2015‟5号,见附件1)审核确认为A类、B类、C类的相应对象,分别对应确认为本市A、B、C类人才。
同时,增加符合以下资格条件者为C类人才:
(1)福建省引才“百人计划”入选者或国家“百千万工程”省级人选;
(2)厦门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双百计划”入选者或厦门市“海纳百川”人才计划金鹭英才卡持卡人;
(3)经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主管部门认定的学科技术带头人或领军人才(不含柔性引进的);
(4)在符合市发改委发布•厦门市重点发展产业指导目录‣(见附件2)的企业中,担任高管以上职务或中层以上技术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含柔性引进的)。
三、补贴方式与补贴标准 1.补贴方式
住房补贴分为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两种,所发补贴视同市政府奖金。
购房补贴是指人才以其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名义在本市购买持有商品房后,市、区(园区)财政给予一定的货币化补贴。
租房补贴是指人才在本市租用住房时,市、区(园区)财政给予一定的货币化补贴。
2.补贴标准
A类人才:购房补贴每人每年10万元,最长发放期限10年,累计不超过100万元;租房补贴每人每月5000元,最长发放期限5年,累计不超过30万元。
B类人才:购房补贴每人每年8万元,最长发放期限10年,累计不超过80万元;租房补贴每人每月4000元,最长发放期限5年,累计不超过24万元。C类人才:购房补贴每人每年3.5万元,最长发放期限10年,累计不超过35万元;租房补贴每人每月3000元,最长发放期限5年,累计不超过18万元。
上述补贴在兑现时,应扣除人才本人按我市•关于进一步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厦委发„2016‟4号)所享受的个人所得税奖励金额。
四、申办程序
1.申请。符合条件的人才可申请租房补贴,也可申请购房补贴。其中,获批租房补贴的人才,在享受租房补贴期间在厦购买商品房的,可转申请购房补贴。转申请购房补贴的,获批后享受购房补贴的期限应扣除其已享受的租房补贴年限,补贴金额应扣除已享受的租房补贴总金额。
人才个人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并提供本人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户口本(已婚的另提供结婚证)、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在厦房产证(或有效购房合同)或经国土房产部门登记备案的有效租房合同及复印件。夫妻双方只能一方提出申请,不重复享受。
2.受理。用人单位受理个人申请,并负责核查个人提供的申请材料。核查无误拟同意上报的,应在本单位公示7个工作日。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由单位填写•厦门市引进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并分别按以下途径上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人社局):
企业单位:由用人单位将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申请人担任高管以上职务或中层以上技术岗位证明、申请表和申请人的申请材料上报;
市属事业单位: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由用人单位将申请表和申请人的申请材料上报;
区(园区)属事业单位:经所在区人社局(园区管委会)审查同意后,将申请表和申请人的申请材料上报。
申请、受理时间由市人社局在其门户网站上公布。
3.审核。市人社局收到上报材料后,负责牵头协调市有关部门进行审核。
市地税局负责核查提供申请人个人所得税缴交情况和年收入情况并提供核查结果。
市国土房产局协助核查申请人(包括本人、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在厦住房及房产交易情况并提供核查结果。
市发改委牵头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认定申报企业是否符合•厦门市重点发展产业指导目录‣。
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认定是否属于本行业学科技术带头人或领军人才。
4.确定。在市有关部门审核的基础上,市人社局提出拟分配人选名单,报市政府分管领导研究确定公示名单。
5.公示。市人社局在其门户网站上公示确定的拟分配人选名单7个工作日。
6.发放。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市人社局组织发放购房补贴或租房补贴。
五、补贴兑现
住房补贴申请获批后,市人社局每年发放一次,原则上在上半年发放。从第二个发放起,市人社局对发放对象是否仍符合发放条件进行复核。若符合的,则继续发放补贴;若不符合的,则取消该补贴发放资格。
六、附则
1.已享受厦门市市级人才住房优惠政策的,不得按本意见申请享受人才住房补贴。
2.非首次调入人员应在厦工作3年及以上且未享受过厦门市市级人才住房优惠政策的,方可按本意见申请享受人才住房补贴。
3.在本意见适用对象之外,对在经济社会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报经市委、市政府研究批准后,可给予人才住房特别奖励。
4.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的分配与管理按照政务公开制度,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的监督。对弄虚作假,骗取购房补贴或租房补贴等违反有关规定情形的,由用人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核实后,报市人社局取消当事人享受购房补贴或租房补贴资格、停发补贴,由用人单位负责追回已发放的补贴并上缴市财政局,同时取消用人单位申报资格3年。情节严重的,提请有关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市、区(园区)财政部门按本意见负责人才住房补贴资金和工作经费保障。市、区(园区)属事业单位人才的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由同级财政全额承担,企业单位人才的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由市、区(园区)两级财政按共享税分成比例分别承担。以上资金先由市财政垫付,年终再由市财政局通过市、区(园区)两级财政体制进行结算。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资金纳入市人社局的预算,从人才发展资金中列支。
6.本意见自2015年12月1日起实施,由市人社局组织实施并负责解释。
附件:1.中共福建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闽委人才„2015‟5号)
2.厦门市重点发展产业指导目录
附件1
中共福建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印发《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
(闽委人才„2015‟5号)
各设区市党委,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省直、中央驻闽有关单位党组(党委):
•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办法(试行)‣已经省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
各设区市委组织部(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党群工作部)要在本通知印发10个工作日内公布受理申报引进人才的窗口及咨询电话,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审核确认工作。省人社厅要在本通知印发10个工作日内制定公布引进高层次人才申报工作实施细则。
在执行过程中的重要情况及建议,请及时报送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
中共福建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2015年6月25日
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办法(试行)
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对象
本办法所称的引进高层次人才,是指从福建省外引进,按照本办法直接审核确认的杰出人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急需紧缺创业创新人才。不含正式调入福建省的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及以引进生方式选拔引进的优秀毕业生。以政府雇员、政府特聘专家等形式引进的,可按条件和程序确定为引进高层次人才,并享受相关待遇。
引进高层次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创业创新能力,学术技术、经营管理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能够引领和带动福建省某一领域科技进步、产业升级、文化繁荣、社会发展和管理服务水平提升。个人(含曾创办企业)信用记录良好。
从境外引进的,应为目前在境外,或近3年内从境外到中国大陆(不含福建)工作或自主创业(超过3年的视同境内引进)。
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方式及基本条件
1.受聘。近1年内来福建省工作,与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每年在福建省工作时间不低于6个月的劳动合同,担任企事业高管以上职务或相当技术职务;用人单位支付年薪达到所在设区市(区)上一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一定比例以上的(企业4倍,事业单位2.5倍)。
2.合作。近1年内,个人或所在机构与福建省机构合作创建公共平台(含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软件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人才发展平台,政产学研合作平台,金融、贸易、旅游、电商、文化艺术、文化创意、科研设计等综合平台);担任项目主要负责人或首席技术官,项目建设和运营3年内每年在闽工作时间不少于3个月;自有资金(含技术入股)或海内外跟进的风险投资占项目投资10%以上;拥有项目运营所需的人才团队或战略性伙伴。
3.创办企业。近1年内正式在福建省内注册企业,担任企业法人代表、董事长、总裁或技术总负责人之一,自有资金(含技术入股)或跟进的风险投资占创业投资30%以上,拥有项目研发、成果转化所需的部分资金(不少于50万元)和一支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市场开发等方面人才组成的创新人才团队。4.受派。受省外企业(机构)选派到福建省内分支机构、企业或项目工作,在选派企业(机构)担任中层正职以上管理人员或相当技术职务,在福建省内受派机构(企业、项目)担任高管以上管理人员或相当技术职务;3年内每年在闽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选派和受派单位支付年薪合计达到所在设区市(区)上一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倍及以上。
三、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分类及评价认定标准
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分为杰出人才(A类引进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B类引进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创业创新人才(C类引进高层次人才),各类引进高层次人才应符合的资格条件为:
(一)A类引进高层次人才(杰出人才)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经济等奖项)。2.以下国际奖项获得者: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美国国家技术创新奖章、法国全国科研中心科研奖章、英国皇家金质奖章、科普利奖章、图灵奖、菲尔兹奖、沃尔夫数学奖、阿贝尔奖、拉斯克奖、克拉福德奖、日本国际奖、京都奖、邵逸夫奖。
3.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瑞典、丹麦、挪威、芬兰、比利时、瑞士、奥地利、荷兰、西班牙、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以色列、印度、乌克兰、新加坡、韩国的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即成员(member)或高级成员(fellow),见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4.担任过世界500强企业(见说明1)总部董事会成员、首席技术官或技术研发负责人;或上证50样本股、沪深300样本股、深证成份股、深证100成份股、上证180成份股等上市公司董事长、总裁、首席技术官或技术研发负责人。
5.国际成熟自由港、自贸试验区或国际知名开发区管理机构负责人。
6.国际著名金融机构(见说明2)首席执行官或首席专家,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见说明3)首席执行官。
7.担任过国际著名学术组织(见说明4)主席或副主席,担任过国际标准组织(ISO)标样委员会委员。
8.国际公认的三大世界大学排名最新同时排前100名大学(见说明5)的校长、副校长。
9.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成果负责人或首席科学家。10.担任过国际著名艺术比赛(见说明6)评委会主席、副主席。11.近5年内,获得过国际著名建筑奖(见说明7)、著名文学奖(见说明8)、著名电影、电视、戏剧奖(见说明9)、著名音乐奖(见说明10)、著名广告奖(见说明11)中最高级别个人奖项及国际一类艺术比赛(见说明6)大奖。12.近5年内,获得过国际著名工业设计iF奖的金奖,或红点奖的至尊奖。
13.拥有国际发明专利或核心技术国内发明专利,或掌握核心竞争力、形成有独创性领先性的商业模式,年销售额1亿元人民币以上或年纳税额500万元人民币以上,近3年内企业成长性年平均100%以上的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或首席技术专家。
14.经设区市(区)或省(中)直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研究,并报省人社厅、省委人才办研究同意,有明确资格条件标准可直接确认的。
(二)B类引进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近10年内担任过国际公认的三大世界大学排名最新同时排前200名大学的教授1年以上,或前100名大学的副教授3年以上。
2.具有下述各岗位经历之一的高层次人才:担任过世界500强企业(见说明1)二级公司或地区总部高管以上、技术研发负责人;近10年内担任过上证50样本股上市公司中层正职管理人员或相当技术岗位3年以上,或沪深300样本股、深证成份股、深证100成份股、上证180成份股等上市公司公布的高管以上高级经营管理人员或相当技术岗位1年以上。
3.近7年内担任过下述企业之一的高管以上高级经营管理人员或相当技术岗位1年以上的:年营业收入30亿元以上,市值100亿元以上,年税收5000万元以上,公司规模3000人以上。4.近5年内所在企业获得以下荣誉或称号之一,并担任企业(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以上高级经营管理人员或相当技术岗位1年以上的: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承担单位、中国软件100强、工信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国家引进外国智力示范单位、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优秀诚信企业。5.近5年内,担任过国际高水平科技期刊(•期刊引用报告‣JCR一、二区)正、副总编(主编)。6.有1年以上工作经历、近5年内毕业于国际公认的三大世界大学排名最新同时排前100名大学(见说明5)的博士。7.师从符合A类引进高层次人才资格条件的高层次人才的博士。
8.担任过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国立研究所所长、首席研究员或国家实验室主任、高级研究员。9.担任过国际著名学术组织的高级成员(fellow,见说明4)。10.近5年内,获得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类资助的人才。
11.担任过国际著名艺术比赛(见说明6)评委会评委,或担任过国家级重大艺术比赛或艺术节评委会主任。
12.近5年内,获得过国际一类艺术比赛二等奖以上或国际二类艺术比赛大奖(见说明6),或获得过国家级重大艺术比赛或艺术节政府奖项一等奖。
13.近5年内,获得过国际著名工业设计iF奖或红点奖的产品设计奖、传达设计奖、包装设计奖。
14.近7年内,在Nature、Science、Cell或所在专业领域影响因子25以上的著名科技期刊发表论文的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同等贡献作者)。
15.近10年担任过下列职务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973计划、863计划的首席科学家,国家科技支撑(攻关)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一级学会理事长或执行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
16.国家级人才计划人选,包括: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特支计划”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17.近5年获得以下奖项之一者: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前3位完成人,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前3位完成人,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前5位完成人、一等奖前3位完成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前3位完成人,长江学者成就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专利金奖前3位专利发明人或设计人,孙治方经济科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
18.在福建省外获得符合中组部、人社部等五个部门•关于为外籍高层次人才来华提供签证及居留便利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12‟57号)规定可提供签证及居留便利的(见说明12)。19.用人单位支付年薪达到所在设区市(区)上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倍及以上的(凭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20.经符合A类资格条件的高层次人才推荐,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①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主要完成人;②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负责人;③所携带项目基础稳固,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具有较高成长性项目的创业人才;④具有博士学位,在海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担任副教授以上及相当职务;⑤在海外知名企业或机构担任中高级职务,熟悉相关领域或国际规则、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
21.近5年内在国际成熟自由港、自贸试验区或国际知名开发区管理机构担任中层正职或相当管理岗位3年以上。22.福建省精准引才目标库人选。
23.拥有国际发明专利或核心技术国内发明专利,或掌握核心竞争力、形成有独创性领先性的商业模式,年销售额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或年纳税额250万元人民币以上,近3年内企业成长性年平均50%以上的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或首席技术专家。24.经设区市(区)或省(中)直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研究,并报省人社厅、省委人才办按程序研究同意,有明确资格条件标准可直接确认的。
(三)C类引进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创业创新人才)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担任过国际公认的三大世界大学排名最新同时排前200名(见说明5)大学的助理教授。2.有1年以上工作经历、近5年内毕业于国际公认的三大世界大学排名最新同时排前200名大学(见说明5)的博士,但未被确认为B类引进高层次人才的。
3.近7年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同等贡献作者)在国际高水平科技期刊(所在专业领域•期刊引用报告‣JCR二区以上)发表论文5篇。
4.近5年内担任过上市公司公布的高管以上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及相当技术岗位1年以上,但未确认为A、B类引进高层次人才的。
5.经符合A类资格条件的高层次人才推荐,但不符合B类引进高层次人才条件的;或经符合B类资格条件的高层次人才推荐,且符合相当于B类引进高层次人才资格条件中第20款所列推荐条件之一的。
6.近5年内在国际成熟自由港、自贸试验区或国际知名开发区管理机构担任中层副职或相当技术岗位3年以上。
7.以受聘方式引进,55周岁以下,在国内外知名企业、院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跨国公司、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机构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专业技术人才,或担任过中层以上职务的经营管理人才,且所携带项目基础稳固,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经设区市以上科技部门(知识产权部门)组织专家确认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以上,具有较高成长性项目的。
8.以受聘方式引进,在A、B类引进高层次人才创领办企业(机构、项目),福建省院士专家示范工作站、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以上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研平台所在企业,省级以上高科技企业,福建省龙头企业,所在设区市纳税前10强企业等企业(机构)工作的核心科技研发人员;用人单位支付年薪高于所在引进市(区)上一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一定比例以上的(企业6倍,事业单位4倍)。
9.近5年内,获得过下列奖项之一者:国际著名工业设计红点奖的设计概念奖,国际一类艺术比赛三等奖或国际二类艺术比赛二等奖以上(见说明6)10.近5年内,获得下列奖项之一者: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前3位完成人,中国专利优秀奖或中国外观设计金奖,国家级重大艺术比赛或艺术节政府奖项二等奖,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单项奖主要作者和主要演员前3名,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单项奖一等奖、二等奖第1名,全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中国服装设计金顶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一等奖前2位完成人,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光华龙腾设计创新奖(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11.近5年内,担任过下列职务之一,且负责项目通过验收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或项目(课题)第一副组长、分课题组长;国家科技支撑(攻关)计划课题第一负责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助理或课题组第一负责人;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或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或专题组组长、副组长;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第一负责人;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中方项目第一负责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项目第一负责人。
12.近5年内,担任过下列职务之一者:全国专业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级重大艺术比赛或艺术节评委会副主任;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高等院校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
13.拥有国际发明专利或核心技术国内发明专利,或掌握核心竞争力、形成有独创性领先性的商业模式,年销售额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或年纳税额100万元人民币以上,近3年内企业成长性年平均30%以上的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或首席技术专家。14.经设区市(区)或省(中)直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研究,并报省人社厅、省委人才办按程序研究同意,有明确资格条件标准可直接确认的。
四、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审核确认
引进高层次人才来闽前或来闽后,由推荐人、用人单位或本人向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人才服务窗口申报。由所在市(区)组织部会同人社、发改、科技、经信、财政及相关部门,在收到申报书1个月内研究出具确认意见书,对符合资格条件的直接确认为引进高层次人才(省直、中央在闽单位引进的由省人社厅确认)。
确认后,报备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及相关部门,由福建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发给•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证‣(A、B、C三类)及•服务手册‣。属外国人才的,同时报备省公安厅、省外办、省外专局,由省外专局分类发给外国专家证及中外文版的•服务手册‣。
五、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支持
安家补助。A、B、C三类高层次人才到岗落地后,由省级人才专项经费一次性给予用人单位安家补助。其中,境外引进的,分别按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国内引进的,分别按100万元、50万元、25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中直单位和厦门市引进的,省财政按上述标准的一半补助)。属受派方式引进的,按照上述标准,由省级人才专项经费给予用人单位岗位补贴,同一企业(机构、项目)补贴不超过10人。安家补助(岗位补贴)由所在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或省直、中直部门先行垫付给用人单位,年终统一结算,之后入选福建省引才“百人计划”的,按“就高从优不重复”原则,相应抵扣省级补助部分。
确认为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相应纳入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或省直、中直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计划给予相关政策支持。之后又入选省引才“百人计划”的,按照福建省引才“百人计划”和•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暂行办法‣等规定给予支持。
六、附则
申报对象应提交真实有效的申请材料。发现弄虚作假骗取支持资金的,由相应设区市(区)或中直、省直组织人事部门负责追回支持资金,并向省内外高层次人才协会等社团组织、省直有关部门、省内金融机构、个人信用征信部门通报。申报人一律取消今后参评福建省人才计划的资格;申报企业原则上3年内不得享受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含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农业厅、商务厅、文化厅等部门)负责的项目经费支持。情节严重的,提请有关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各设区市(区)、省直部门可按照本办法评价认定引进高层次人才,或参照本办法所设的资格条件,结合本地实际和发展需要,相应制定重点产业引进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标准,三明、南平、龙岩、宁德、平潭等市(区)及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可适当放宽评价认定条件,报省人社厅、省委人才办按程序研究同意后公布执行。
引进高技能人才的评价认定标准另行研究制定,或由各设区市(区)、省直部门参照本办法所设的资格条件提出认定标准,报省人社厅、省委人才办按程序研究同意后公布执行。
福建省引才“百人计划”人选按现行办法另行遴选确认。
本办法由福建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说明:
1.“世界500强”即美国•财富‣杂志每年评选的“全球最大500家公司”。
2.国际著名金融机构:
美国高盛(Goldman Sachs)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花旗银行(Citibank)
美国国际集团(AIG,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
英国汇丰银行(HSBC)
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
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
法国巴黎百富勤有限公司(BNP Paribas Peregrine)
荷兰银行(ABN AMRO Bank)
荷兰国际集团(ING Group)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德累斯顿银行(Dresdner Bank AG)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nited Bank of Switzerland)
日本瑞穗集团(Mizuho Financial Group, Inc)
三菱UFJ金融集团(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 Inc)
三井住友金融集团(Sumitomo Mitsui Financial Group)
新加坡星展银行(DBS Bank Limited)
3.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Pricewaterhouse Coopers)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Deloitte & Touche)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rnst & Young)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KPMG)
捷安国际会计师事务所(AGN International)
艾格斯国际会计师事务所(IGAF)
安博国际会计联盟(INPACT International)
博太国际会计师事务所(Baker Tilly International)
贝克国际会计师事务所(BKR International)
德豪国际会计师事务所(BDO International)
费都寿国际会计师事务所(Fiducial Global)
浩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Horwath International)
浩信国际会计师事务所(HLB International)
华利信国际会计师事务所(Morison International)
均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Grant Thornton International)
克瑞斯顿国际会计师事务所(Kreston International)
罗申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RSM International)
联合会计师国际会计师事务所(CPAAI)
摩斯伦国际会计师事务所(Moores Rowland International)
4.国际著名学术组织:
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美国)—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电气工程师学会(英国)—IEE(The Institutions of Electrical Engineers)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美国物理学会—APS(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美国医药生物工程学会—AIMBE(American Institute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美国计算机协会—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5.国际公认的三大世界大学排名指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研究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发布的QS世界大学排名和•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发布的THE世界大学排名。
6.以文化部举办或鼓励参加的国际艺术比赛名单为准。
7.国际著名建筑奖:
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Prize)
金块奖(Gold Nugget)
国际建筑奖(International Prize for Architecture)
阿卡汉建筑奖(Aga Khan Awards for Architecture)
亚洲建协建筑奖(ARCASIA awards for Architecture)
开放建筑大奖(Open Architecture Prize)
8.国际著名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美国国家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
普利策文学奖(Pulitzer Prize for Literature)
英国布克奖(The Man Booker Prize)
法国龚古尔文学奖(Prix Goncourt)
9.国际著名电影、电视、戏剧奖:
奥斯卡电影金像奖(Academy Awards)
戛纳电影节(Festival De Cannes)
威尼斯电影节(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柏林电影节(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香港电影金像奖(Hong Kong Film Awards)
台湾金马奖(Golden Horse Awards)
艾美奖(Emmy Awards)
班夫世界电视节奖(Banff World Television Festival)
东尼奖(Tony’s Awards)
10.国际著名音乐奖:
格莱美音乐奖(Grammy Awards)
英国水星音乐奖(Mercury Prize)
美国乡村音乐协会大奖(CMT Music Awards)
全美音乐奖(American Music Awards)
全英音乐奖(British Record Industry Trust Awards)
公告牌音乐大奖(Billboard Music Awards)
朱诺奖(Juno Awards)
保拉音乐奖(Polar prize)
11.国际著名广告奖:
美国金铅笔奖(The One Show)
伦敦国际广告奖(London International Advertising Awards)
戛纳广告大奖(Cannes Lions Advertising Campaign)
莫比杰出广告奖(The Mobius Advertising Awards)
克里奥国际广告奖(Clio Awards)
纽约广告奖(The New York Festivals)
12.包括: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央企业开展并报中组部、人社部或国家外专局同意的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开展并报中组部、人社部或国家外专局备案同意的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省级以下开展的规模较大、层次较高、具有较强影响力、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党委组织部、人社局或外专局审核,报中组部、人社部或国家外专局审批同意的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
附件2 厦门市重点发展产业指导目录
一、平板显示、光电(责任单位:火炬高新区管委会)
(一)面板产业
1.TFT—LCD、OLED面板及模组
2.玻璃基板、滤光片、偏光片、ITO靶材等核心配套材料
3.触控技术
4.驱动IC
5.背光模组
(二)显示终端及器件
1.液晶显示器
2.数字视听与数字家庭产品
3.透明显示、激光显示、投影显示设备
4.其它基于液晶显示器件的显示模组及终端
(三)LED
1.LED外延、芯片、封装
2.照明设计
二、计算机与通讯设备(责任单位:火炬高新区管委会)
(一)计算机
1.高性能计算机,包括服务器、云计算、数据存储终端及系统等
2.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控制系统
3.计算机核心部件
4.计算机外部设备
(二)移动终端
1.平板、移动终端工业设计、结构设计及软硬件设计
2.主板组件整机系统
3.液晶模组、触摸模组、摄像模组、存储模组、通信模组、电源模组等核心零组件
(三)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
1.网络设备
2.信息网络设施
3.新一代信息终端设备
4.下一代信息网络安全防护产品
(四)电子核心基础产业
1.集成电路
2.新型元器件
3.关键电子材料 4.电子专用设备仪器
(五)第三代半导体
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责任单位:市经信局)
(一)航空装备产业
1.民用飞机(含直升机)
2.航空发动机
3.航空设备及系统
4.航空材料
5.航空维修及服务业
(二)汽车
1.新能源(电动)汽车关键技术(整车控制系统、车身和结构轻量化、插电式深度混合动力系统、动力电池及其系统集成)
2.汽车核心零部件
3.汽车电子
4.交通控制系统
(三)工程机械
1.高档叉车、装载机、挖掘机系统
2.液压组件、传动件、控制系统等关键零组件
(四)输配电设备
1.智能电网设备
2.高压、超高压、户外开关
3.高压直流输电设备
4.输配电及控制设备
(五)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1.智能测控装置
2.关键智能基础零部件
3.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
4.工业机器人
(六)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1.海洋工程平台装备
2.海洋工程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
3.海洋工程装备服务
4.海洋环境监测与探测装备
5.海洋能相关系统与装备
6.高端船舶
7.海水淡化设备
(七)机械装备研发检测
四、新材料产业(责任单位:市经信局)
(一)新型功能材料产业
1.新型金属功能材料
2.新型功能陶瓷材料
3.稀土功能材料
4.高纯元素及化合物
5.表面功能材料
6.高品质新型有机活性材料
7.新型膜材料
8.功能玻璃和新型光学材料
9.电子功能材料
10.生态环境材料
11.新型能源材料
12.高品质合成橡胶
13.高性能密封材料
14.新型催化材料及助剂
(二)先进结构材料产业
1.高品质特种钢铁材料
2.高性能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
3.新型结构陶瓷材料
4.工程塑料及合成树脂
(三)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
1.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
2.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
(四)石墨烯新材料
五、生物产业(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一)生物医药产业
1.新型疫苗
2.生物技术药物
3.化学药品与原料药制造
4.现代中药与民族药
5.生物分离介质与药用辅料
6.海洋生物医药
7.生物医药服务
(二)生物医学工程产业
1.高性能诊疗设备
2.体外诊断设备及产品
3.植介入生物医用材料
(三)生物农业产业
1.生物育种
2.生物肥料
3.生物饲料
4.生物兽药及兽用生物制品疫苗
(四)生物制造产业
1.生物基材料
2.生物化工产品
3.特殊发酵产品与生物过程装备
4.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及生物制品
六、软件和信息服务(责任单位:市经信局)
(一)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产业
1.软件及应用系统
2.信息技术服务
3.电子商务服务
4.公共事业信息服务
5.数字内容服务
6.网络与信息安全服务
7.云计算服务
8.大数据存储及应用开发
9.物联网技术及服务
(二)卫星及应用产业
1.空间基础设施
2.卫星通信应用系统
3.卫星导航应用服务系统
4.卫星遥感应用系统
(三)动漫游戏
1.数字内容创意生产:动画创意、剧本和制作、网页游戏研发、手机游戏研发、数字人才培训
2.数字内容集成传输:动漫游戏内容集成、传输
3.动漫游戏运营策划
七、文化创意(责任单位:市文发办)
(一)创意设计
1.工业设计:模型设计、包装设计
2.时尚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品牌设计
3.其它专业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建筑装饰设计、社会经济咨询
(二)动漫游戏
同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
全媒体传播、文化产品电子商务、大型网站开发运营
(四)演艺娱乐
节目制作、影视拍摄和制作
八、物联网产业(责任单位:市经信局)
第五篇:四川省实施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精选)
四川省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
【2009-6-9】 【来源:】 【字体:大 中 小】 【颜色:红 绿 蓝 黑】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的通知
各市(州)、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
《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已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4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
为充分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不断强化我省推进“两个加快”的人才支撑,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8〕25号)要求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现就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突出重点、按需引进、以用为本、特事特办”的原则,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创新政策和措施,加快引进一批我省急需和紧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并以此为突破,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川创新创业,为推进“两个加快”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组织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要凝聚共识,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和各类用人主体的积极性,分层次、有计划地进行。
省层面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以下简称“百人计划”),要积极主动对接中央层面的“千人计划”,争取我省所占份额居中西部地区前列。要围绕全省发展战略目标,特别是推进“一主、三化、三加强”和建设“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人才需求,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科技领军人才。从2009年开始,用5至10年时间,在省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省属企业和在川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四个领域,分别引进并重点支持50名、总计2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结合本地、本行业发展实际,扎实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省直有关部门要制定实施专项计划,重点引进本行业本领域发展急需和紧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各市(州)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灾后恢复重建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研究制定实施本地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有条件的地区特别是成都、德阳、绵阳,要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推出一批特色项目,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川创新创业。支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
三、引进对象
“百人计划”引进的人才,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以中青年为主,引进后每年在川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国(境)外著名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
(二)在国际知名企业、金融机构、国际组织中担任中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具有海外自主创业经验,熟悉相关产业发展和国际规则的创业人才;
(四)推进“两个加快”急需、紧缺的,具有国际领先或国内一流专业水平的战略性、领军型人才。
重点对象是:在“7+3”产业、交通、商贸物流等领域,善于全球营销、国际管理、资本运营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能够跟踪甚至超越国际前沿技术、引领产业升级、主导产品结构调整、领衔重大项目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以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在金融领域,从事金融工程、新产品开发、风险控制、国际投融资等方面业务的领军人才,能够胜任银行投资、金融衍生品、资金交易、个人理财等业务的高级金融专业技术人才。
符合上述标准的人选,参照中央做法,通过专家评审和有关程序,正式纳入“百人计划”。各地、各部门可结合实际,研究确定本地、本行业的引才标准和重点对象。
四、引进方式
(一)通过市场招聘引进。加强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对接,充分发挥各类产业园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金融机构等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负责牵头征集引才需求,编制引才目录,对外公开发布。支持用人单位采取各种有效形式,面向海外自主招聘。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和海外人才信息共享机制,增强引进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依托产业和项目引进。大力加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流动)站等平台建设,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省属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基地,吸引、凝聚海外高层次创
新创业人才和团队。
(三)加强对外联络引进。发挥四川省留学人员联谊会、四川海外联谊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加强与我国驻外使(领)馆、海外华人社团、留学生团体组织等的联系,由省人事厅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在高层次人才较为集中的国家和地区聘请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联络员,推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
(四)通过中介机构和个人推荐引进。探索“以才引才”新方式,鼓励省内外专家、企业家、留学回国人员及海内外中介机构,向人事部门留学人员服务机构、用人单位提供海外人才来川工作、创业等方面的信息,推荐引进一批我省急需、紧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各级人事部门要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推荐平台建设,有针对性地向用人单位推荐合适人选,并做好跟踪服务。
五、保障措施
坚持重在使用的原则,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搭建事业平台,营造良好环境,让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制定特殊政策措施。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作为特聘专家,享受为其提供的相应工作条件和特殊生活待遇。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牵头组织有关职能部门,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关于为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提供相应工作条件的若干规定》(组通字〔2008〕56号)、《关于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享受特定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组通字〔2008〕58号),结合我省实际,在引进人才担任领导职务、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申请科研资金、参加专家评选、参加政府奖励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为引进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良好条件;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资助、薪酬、医疗、保险、住房、税收、配偶安置、子女就学等方面制定特殊政策,妥善解决引进人才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
(二)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按照“业内评价、社会认可”的原则,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实际水平及引进后的工作业绩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价。对纳入“百人计划”的引进人才,从“天府英才”工程专项资金中,给予每人
100万元的资助;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配套其他资金,用于改善引进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对引进后作出突出贡献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通过适当方式给予表彰奖励,并在项目申报、专家评审、人才奖项等方面给予倾斜。对爱党爱国、代表性强、贡献突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可在政治上作适当安排。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成效明显、成绩突出的地区和单位。
(三)建立温馨服务制度。通过“百人计划”引进的人才,列入省委直接掌握联系的高层次人才范围。建立跟踪服务和沟通反馈机制,解决引进人才工作和生活中的特殊问题。省人事厅牵头建立专门服务窗口,为引进人才协调落实有关特殊政策。
六、组织实施
(一)组建专门机构。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会同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国资委、省政府金融办等有关主管部门,成立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负责引进计划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在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办)设立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以下简称“专项办”),承担工作小组的日常工作,负责“百人计划”的具体实施,指导各地、各部门的引进工作。各地、各部门要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本地、本部门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工作小组负责审定人才引进目录和工作计划,制定和落实特殊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引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专项办综合有关地方和部门的意见,汇总形成人才引进目录和工作计划,报工作小组审定后发布执行。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和涉及人才引进工作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做好落实特殊政策、建设人才信息库、实施跟踪计划、提供窗口服务等工作。用人单位负责提出人才需求、推荐拟引进人选、建设工作平台、安排岗位职务、落实配套政策等人才引进的具体工作。
各重点领域的人才引进工作由牵头组织单位负责组织实施。省重点创新项目人才引进工作由省科技厅牵头;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人才引进工作分别由
省教育厅和省科技厅牵头;省属企业和在川金融机构人才引进工作分别由省国资委、省政府金融办牵头;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引进创业人才的工作由省科技厅、省人事厅牵头。
(三)狠抓工作落实。各地、各部门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结合实际抓好落实,尤其要在具体工作中给予大力支持,保证其作用的发挥。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要加强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督促指导,将其纳入“一把手抓科技、抓人才”目标考核内容。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我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和良好环境,广泛宣传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川创新创业的突出业绩,不断激发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川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天府之国·海归家园”的良好氛围。主题词:人才工作海外高层次人才意见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