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施细则
昆人社技〔2012〕10号
关于加快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施细则
昆山开发区、昆山高新区、花桥经济开发区、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意见》的精神,现制定实施细则如下:
一、对为我市输送高技能毕业生的技职院校实施奖励
1.奖励条件:需同时满足下列两项。
(1)技职院校采用校企合作形式为我市企业输送高技能毕业生。
(2)毕业生在合作企业就业(缴纳社会保险)满六个月。
2.奖励对象和标准:按符合奖励条件的毕业生人数,分别给予技职院校、毕业生个人每人1000元的奖励。
3.申报材料:
(1)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申报表
(一)(附件1);1
(2)昆山市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花名册(附件2);
(3)身份证复印件、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和社保缴费证明材料。
二、对开展内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企业实施补贴
1.补贴条件:利用企业自身资源,对员工进行岗位技能提升培养工作,且使员工取得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2.补贴对象和标准:按经企业培养取得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员工人数,给予企业每人2000元培训补贴。
3.申报材料:
(1)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申报表
(二)(附件3);
(2)昆山市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花名册(附件2);
(3)身份证复印件、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和社保缴费证明材料。
三、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实施资助
1.资助条件:满足其中一项即可。
(1)参加我市定点培训机构培训,取得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后在我市企业就业(缴纳社会保险)满六个月。
(2)产业发展急需,且我市定点培训机构无法满足需求,我市企业员工(就业满一年)经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备案
同意后,赴其他培训机构培训,同时,需在取得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后在我市企业就业(缴纳社会保险)满六个月。
2.资助对象和标准:按照取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分别给予员工个人2000元、3000元、4000元培养资助。
3.资助方式:学员缴费参加培训,获证就业满六个月后,由定点培训机构代为办理资助申领手续。赴外培训的,由工作单位汇总申报。
4.申报材料:
(1)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申报表
(三)(附件4);
(2)昆山市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花名册(附件2);
(3)身份证复印件、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社保缴费证明材料和缴费票据复印件。
四、对来我市就业的高技能人才实施奖励
1.奖励条件:需同时满足下列两项。
(1)持有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人才。
(2)初次来我市就业(缴纳社会保险),且满六个月。
2.奖励对象和标准:给予高技能人才个人1000元的奖励。
3.申报材料:
(1)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申报表
(四)(附件5);
(2)昆山市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花名册(附件2);
(3)身份证复印件、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和社保缴费证明材料。
五、对高技能人才鉴定实施补贴
1.补贴条件:满足其中一项即可。
(1)本实施细则中二、三条中实行补贴、资助人员(不含赴外培训)。
(2)我市技职院校在校生参加由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或其委托上级鉴定机构组织的技能鉴定,并取得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2.补贴对象和标准:给予符合补贴条件的个人全额鉴定费补贴,标准以物价部门核定为准。
3.申报材料:
(1)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申报表
(五)(附件6);
(2)昆山市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花名册(附件2);
(3)身份证复印件和缴费票据复印件。
六、对昆山市级及以上技能竞赛获奖人员实施奖励
获得全市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名次的给予表彰奖励,代表我市参加苏州市级及以上综合性技能竞赛获得名次的,按相同额度给予配套奖励。
七、其它
1.以上奖励、资助和补贴需在符合条件后六个月内申报,逾期视同放弃。
2.本细则一、四条人员奖励不重复享受,培养资助和鉴定补贴一人一年内享受一次。
3.本细则自2012年5月10日起实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附件:1.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申报表
(一)2.昆山市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花名册
3.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申报表
(二)4.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申报表
(三)5.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申报表
(四)6.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奖补申报表
(五)二○一二年六月四日
主题词:人才高技能引进培养实施细则
抄送: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共昆山市委人才工
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昆山市财政局。
昆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2年6月4日印发
第二篇:关于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几点做法
文章标题:关于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几点做法
据市劳动部门调查,我市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到2006年上半年,我市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技术工人的3。根据市规划,到“十一五”期末,要使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5以上,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
然而,从目前来看,我市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离达到5还相差很远,特别是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
那么,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如何才能实现从3到5的跨越呢?笔者认为,目前的关键是要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重点依托行业企业,充分发挥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校企合作,加快培养一大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具体来说,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培养高技能人才观念的转变。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担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应该始终把培养高技能人才摆在突出位置,认真实施好劳动保障部等部门推进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和《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转换办学思想,转变办学机制,充分挖掘潜力,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步划,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二是要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教育资源在湖北有优势,政府要统筹全市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加快职业教育资源整合,通过合并、联办、划转等形式,打破部门界限和学校类型界限,使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向具有竞争优势的骨干职业学校集中,培植一两所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有竞争力的技工院校,大力提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争取成为国家级、省级示范性学校,进入“国家级实训基地”和“省级实训基地”建设的笼子,以基本满足实训需要,并逐步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实行资源共享。
三是要注重职业教育品牌建设,打造职业教育品牌。进一步发挥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较多和就业市场发达的优势,依托我市经济产业链,结合产业特点和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发挥职业教育专业比较优势,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联动,打造面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职业教育品牌。重点建设几个职业教育国家级、省级重点专业、突出抓好“汽车”、“机械”、“电器”、“旅游”、“厨师”、“IT蓝领”等品牌,为经济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培养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
四是要加强技工院校学生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技工院校要加强实习训练场所的建设,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加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推进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大力开展订单培养;坚持育人为本,把学做人与学技能结合起来,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五是要强化领导,加大投入,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创造良好环境。政府要把技工教育纳入职业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在发展规划、服务方向、办学规模、经费投入、基本建设等方面加强领导,科学决策,促进技工教育与其他教育协调发展。应设立职业教育专项发展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城市教育费附加应明确用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比例。同时,要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实行优秀技能人才特殊奖励政策和激励办法。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对优胜者给予表彰奖励。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贡献,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人员中,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以及相应职级的人员。高技能人才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人才。
《
关于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几点做法》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关于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几点做法。
第三篇: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
如何培训高技能人才
1、充分认识到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培养开发大量能满足企业需要、适应市场变化的高技能人才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必须条件。
2、根据企业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确定和调整技能型人才培训内容
人才培训内容方面要充分考虑企业生产需要,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完善培训培训内容,根据生产工艺需要增加新工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内容。
3、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有力的激励机制
企业在进行人才评价时不应“重学历、轻技能”,要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的价值地位,提高他们的工薪待遇,建立完善鼓励技能型人才钻研技术业务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聪明才智,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4、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成长环境
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力争使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得到逐步改善,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技能型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证。
第四篇:高技能人才引进条件办法
特聘高技能人才引进管理规定
为了进一步做好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工作,加快学校紧缺师资的配备,保证教学工作需要,同时规范新聘用教师的条件、使用和工资待遇标准等问题,制定本规定。
一、高技能人才聘用条件
1、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能为人师表。
2、参加全国、省(市)组织的技能大赛或比武,并获得省(市)三等奖以上奖励,具有中高级技术职务。
3、对所授课程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及时掌握本课程发展前沿的状况,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组织的技能大赛或比武并获奖。
4、懂得职业教育规律,专科(或相当于专科)以上学历,在职业院校或以上院校担任过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且是目前我校紧缺的专业课教师(一体化),教学效果良好、身体健康、能够完成规定的课题教学及课时量。
二、高技能人才(外聘教师)聘用程序
1、由系部根据学校的发展和专业技能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教师缺编或超工作量的前提下,提出聘用高技能人才(以下简称教师)申请,填写申请报告,提交教务处汇总,由主管教学副校长审批并报学校办公会议研究。
2、经学校研究后,由系部填写《聘用人员申批表》报人事处办理相关手续,并由系部与教务处组织面试、审查有关证件资格。
3、面试或审查合格后,经批准聘任的外聘教师的聘任由相关系部到人事处统一签订协议书(协议一般为一年)。
4、被聘教师确定后不得随意更换,如若更换,必须在学生上课两周前提出并经教务处批准后,按有关规定重新启动聘用程序。
5、聘用期满须再行聘用者,可续签协议。
三、高技能人才(外聘教师)的管理
1、高技能人才(外聘教师)的日常管理由相关系部负责。
2、相关系部应提前(至少一个月)向外聘教师提供学校教学管理规定、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及教材,以利其充分备课。
3、受聘教师必须遵守学校的教学管理规定,系部要有专人负责外聘教师的联系与管理。
4、受聘教师应该对工作认真负责,如有迟到早退及误课等行为,按我校《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采取相应措施。如在教学过程中发生教学质量或教学态度等问题,学生意见大的,可按协议有关规定采取解聘等措施,有关系部负责做好课程的后续安排。学校统一发放基础工资的由系部按月填写《聘用人员考核表》报人事处。
5、受聘教师如遇特殊情况,不能继续承担授课任务,必须由所在系部提前提出申请,并做好后续安排后,经教务处批准方可解聘。
6、因受聘教师违规给学校造成损失、产生教学事故及不良影响,学校将追究其责任和酌情扣发当事人课时费。
7、受聘教师与我校专职教师一样是教学质量评估的对象,评估结果可作为续聘与否及计算课时费的依据。
四、高技能人才(教师)薪酬的规定
1、高技能人才(教师)的薪酬有两种形式,一是课时薪酬,按照《临沂市高级技工学校外聘人员管理办法》执行;二是基础工资加课时薪酬补助。
2、基础工资根据获奖情况确定,获得省(市)技能大赛或比武三等奖的每月1600元、二等奖的每月1800元、一等奖(国家三等奖)每月2000元、国家二等奖的每月2300元、国家一等奖的每月2600元。
3、课时薪酬补助为每月完成的总课时除去基本课时后,按每课时费15元计发,对于短缺专业教师课时费标准可适当上浮,最多不超过30元/课时。
六、本办法由人事处、教务处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二〇一〇年五月九日
第五篇:出台政策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
出台政策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镇战略,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进一步提升我镇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日前,我镇出台了《关于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提出了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的总体目标,即重点引进培养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毛针织行业等产业领域急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力争加快打造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的两大措施。一是实施政府补贴。对新引进到本镇规模以上企业工作,工作满三年,给予一次性奖励,其中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10000元,硕士学位人员或中级职称人员5000元,本科学历人员3000元。并且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人才,一次性给予5万、3万、2万等不同标准的住房补助。二是实施平台扶持。对新引进领军人才,创意设计人才等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补助,同时对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在平台入驻企业工作,在濮院租房居住的人员给予每人每年2000元的人才租房补助。
《意见》还提出,建立健全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长效机制。镇党委政府每三年开展一次优秀人才奖评选活动,对优秀人才给予表彰奖励,此外,还将每年组织硕士学位以上人员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同时,要求各企业建立人才信息库,加强日常联系,实行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