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时间:2019-05-12 19:0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第一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A卷

一、填空

1、二、单选

三、多选

四、判断

五、简答题

1、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⑴安全生产管理师工程项目管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⑵持续改进是贯彻安保体系的基本目的;⑶预防事故是贯彻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根本要求;⑷项目的施工周期是贯彻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基本周期;⑸工程项目部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应从实际出发;⑹立足于全员意识和全员参与是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成功实施的重要基础。

2、简述土方开挖的安全技术措施。

答:⑴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要有单项土方工程施工方案,对施工准备、开挖方法、放坡、排水、边坡支护应根据有关规范要求进行设计,边坡支护要有设计计算书;⑵土石方作业和基坑支护的设计,施工应根据现场的环境、地址与水文情况,针对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大小,综合考虑支护方案、土方开挖、降排水方法以及对周边环境采取的措施进行;⑶根据土方工程开挖深度和工程量大小,选择机械和人工挖土或机械挖土方案;⑷基坑工程应贯彻先设计后施工;先支撑后开挖;边施工边监测;边施工边治理的原则;⑸挖土方前对周围环境要认真检查,不能再危险岩石或建筑物下面进行作业;⑹人工挖基坑时,操作人员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一般大于2.5m,多台机械开挖,挖土机间距应大于10;⑺机械挖土,多台机同时开挖土方时,应验算边坡和稳定。⑻如开挖的基坑(槽)比邻近建筑物基础深时,开挖应保持一定距离和坡度,以免在施工时影响邻近建筑物的稳定,如不能满足要求,应采取边坡支撑加固措施;⑼当基坑施工深度超过2m时,坑边应按照高出作业的要求设置临边防护,作业人员上下应有专用梯道。⑽为防止基坑底的土被扰动,基坑挖好后要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即使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11)应加强基坑工程的监测和预报工作,包括对支护结构、周围换进及对岩土变化的监测,应通过监测分析即使预报并提出建议,做到信息化施工,防止隐患夸大和随时检验设计施工的正确性;(12)弃土应即时运出。(13)运土道路的坡度、转弯半径要符合有关安全规定;(14)爆破土方要遵守爆破作业安全有关规定。

1、六、案列分析

第二篇: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建章立制、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

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设备等财产不受损失,保护生产系统的良性运行,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保障生产的顺利开展。

一、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意义与作用

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广大劳动者和设备的安全,防止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危害,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不受损失,保证生产和建设的正常进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开展三方面的工作,即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而这三者中,安全管理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意义是重大的。

(1)搞好安全管理是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本对策。任何事故的发生为四个方面的原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安全管理的缺陷。而人、物和环境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常常是安全管理出现失误或存在缺陷。因此,可以说安全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根源,是事故发生的深层次的本质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必须从加强安全管理做起,不断改进安全管理技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搞好安全管理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基本保证。

(3)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措施要靠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4)搞好安全管理,有助于改进企业管理,全面推进企业各方面工作的进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三、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现状

建筑工程是一个高危险、事故多发的行业,决定了施工现场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一方面,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业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加强,发展迅速。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建筑业起步晚、基础差,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落后,再加上一线作业人员素质较差,往往忽视安全措施,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居高不下。

2、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

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的安全文明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不能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的关系,在进度、质量、效益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往往是安全让步,没有把安全当首要大事来抓。存在急功近利思想,只求在近期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对安全生产心存侥幸。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省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也未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

个建筑施工现场,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最终导致安全意识薄弱,安全事故频发。

3、企业方对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设施不到位

安全经费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是进行安全生产,抓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目前,由于建设资金不到位,垫资,不正当竞争或者违法分包,转包等因素,部分施工现场无任何脚手架及安全网等设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部分工程不能按中标文件规定的安全文明施工费投入,在实际操作中,安全文明经费经常被削减,没有按规定购买发放安全保护用品,或者发放的保护用品质量低劣,根本起不到保护作用。

4、安全文明施工的意识淡薄

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意识淡薄和水平低,且重视程度不高。部分施工现场仍存在场容场貌较差,场地高低不平,无排水系统,材料及废弃物乱堆乱放,未工完场清,且道路不畅通;部分工地现场封闭管理仍不到位或不够重视;部分工地现场防火意识不强或灭火器材配置不

合理;个别在建工程兼作住宿;甚至部分工地现场还未设厕所;部分工地施工现场标牌仍未很好的落实设置,且大部分安全标志悬挂位置不合理和无针对性,流于形式。

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对策

1、按照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办事。安全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分支,要遵循管理的普遍规律,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能级原理、整分合原理、、反馈原理、封闭原理、动力原理、弹性原理。根据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要搞好企业的安全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安全生产人人管理、自我管理”的原则、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三同时”原则、“四不放过”原则。

2、整章建制,严加防范。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实现制度化管理是一项重要课题。依据安全法律和行业规定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把责任从上到下层层落实下去,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具体工作应作详细规定。重点强调以下制度:

2.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加强考核力度。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增强各级管理、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心。

2.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针对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防分析,从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以书面形式向施工人员作全面的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了解、掌握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自觉增强安全意识,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2.3、建立安全检查制度。依据《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及企业制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实施办法》,结合现场情况逐项检查评分,确保安全措施落实无死角;做到安全员每天必查,且检查要有书面记录,对查出的隐患应以书面形式通知所属班组及时整改;做到公司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并进行;严格执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安全检查制;针对每次检查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找出共性和重点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并做好评价,根据检查评价结果,给予奖罚,并在检查会上通报批评。

2.4、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奖罚规定。

3、建立与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现规范化管理各项工作,使各部门职责明确,部门之间接口关系顺畅,各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增强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大大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竞争力。

4、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它是生产中最直接的事故控制方法,通过对人和机器设备的全方位控制,一方面消除事故萌芽,一方面实施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目标,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效益。

5、加强安全组织机构建设。安全管理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战斗力。各单位领导要关心支持他们的工作,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多听他们的汇报,及时掌握新动向,解决新问题,同时,还要加强安全机构的组织建设,做到层层有人抓、有人管,一级抓一级,要选配政治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干部充实到建筑企业工程安全管理队伍中来,将责、权、利充分落实到位,以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安全管理工作走向正规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6、加强工程合同管理。

外来单位是依据一定的合同关系为我们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我们对其资质进行审查,进行合同评审后,签订完善的合同,每份合同必须附有安全协议明确双方的职责.否则合同不能成立。对于一些长期与我方合作的外来单位,经考核合格确认为供方的,我们采用签安全协议的形式进行。

7.、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7.1、人作为企业的一分子,在任何岗位都负有相应的安全责任,必须通过教育培训等活动使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并且做到“我会安全”,从而圆满地解决个体差异的问题,把人的内在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7.2、企业领导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领导干部观念意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领导干部通过学习接受相关的安全管理理念和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地认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之间的关系,意识到安全生产不但关系到企业的信誉,而且关系到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的安危,这样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的就能得到贯彻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得到落实,安全设施的投入得到有效保证,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

7.3、安全管理人员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

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较广泛的安全管理知识、较全面的安全技术和组织能力,而且要熟悉国家制定的安全法律法规以及一些强制执行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专门的培训教育。

7.4.、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根本因素。重视职工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加强职工的安全技术知识教育,提高安全技能;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做到警钟长鸣。

7.5、做好劳务队伍的安全教育工作。劳务队伍人员整日工作在现场.他们的安全意识及责任心对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起着决定作用。让他们了解现场情况,了解工作现场存在的危险点及应采取的措施.对他们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尤其是入场教育,工种变换教育,就如何防止事故发生等方面的内容进了培训尤为重要。

8.建立键全安全费用管理制度,规范安全投入。坚持“安全投入是第一投入序列“的理念。将安全费用纳入安全概算,按标准足额提取,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建立安全费用使用台帐,加大安全费用资金计划、立项审批、投入等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安全费用按标准足额有效投入。

9、强化各项安全管理措施。

9.1、建筑工程实施项目制管理,建立项目责任签约制度

施工单位要和项目部签订责任状.规定工期、质量、安全责任,将施工质量、责任与效益直接挂钩。通过责任状的签订,提高了责任人的贯任心.促进了现场安全管理。

9.2、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监督力量,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配备专职兼职安全员。

为搞好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一方面项目部要配备专职兼职安全员,一方面施工单位的安监人员也要经常深入现场监督检查,一经查出现事故隐患,就要求项目部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工程开工前编制《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方案》,每月初进行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保证工程不带隐患施工,同时,根据现场检查的情况,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促进他们主动管好施工现场.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9.3、做好施工项 目安全技术交底

加强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明确项目安全方面的具体要求,安全注意事项,现场有什么危险源等,并采取监控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9.4、加强特殊工种安全管理

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劳务分包队伍必须事先提供特种作业人员名单和持证情况。

9.5、加强现场安全检查监督,检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三查、五定、一评价”的原则处理。.9.6、实施动火、临时用电管理制度

动火工作执行动火审批制度.通过动火申请,让动火人员知道施工现场的情况,有什么危险物质,应该采取哪些安全措施,防止发生火灾的可能。

临时用电一直是安全管理控制的重点.是安全生产事故的多发点,临时用电的制度实施,杜绝不安全的电气器具进入施工现场,同时使我们可以管理好各施工点的用电负荷。组织电气技术人员.根据现场和施工历史经验.对施工地点的电缆进行普查.对各变压器的负荷、供电的范围、线路的走向进行复核,完善图纸资料,为安全管理提供良好的条件。

9.7、加强住宿管理.确保住宿安全

由于住宿不是生产区域,住宿地方常常存在矮、乱、差,电线乱拉、乱接现象,容易引起群死、群伤事故。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劳务分包队伍签订协议,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及时督促其规范管理。

9.8、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做好季节性施工准备工作;

9.9、经常进行对机械设备做好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修,确保设备性能符合安全标准要求;

9.10、及时发放和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作业人员应当遵守安全施工的强制性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等。

10、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实施“高压线”管理和严格实施“三走到、三必到”管理制度。

10.1、定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以及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脚手架工程、临时用电、拆除工程等达到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工程,“雨季三防”检查、冬季施工以及防雷检查等。

10.2、加大危险源辨识力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督管理体制,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编制重大质量事故与安全隐患预防措施,并有效监督实施。

11、利用“安全生产月”活动之际,通过升旗仪式、安全会议、安全讨论、安全活动、条幅、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实行“安全咨询日”和“安全应急演练周”活动,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和提高快速反应应急处理能力;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组织专项检查;进行安全考核、评比、总结,交流经验,实施奖罚。

12、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键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充实应急救援装备,制定完善各类应急救援预案,建立有效的应急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应急培训演练,指挥抢险人员必需熟练掌握应急处理程序和专业知识,应急队伍做到招之能来,来之能战。

13、安全管理资料工作和信息管理工作。安全管理工作应与安全资料管理工作和信息管理工作密切配合,对工程安全进行现代化的管理,保全安全数据信息,保留有关安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切书面资料证据,保留原件,为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规避风险,为安全管理工作持续改进,飞速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群众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现在需要应用科学的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执行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安全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山西潞安工程有限公司

候海鹏

2010年7月

第三篇: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建筑业的生产活动危险性大,不安全因素多,是事故多发行业。近几年我国建筑业的死亡率是所有工业部门中仅次于采矿业的最高的行业,损失巨大,令人痛心。虽然强制实行了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强了建筑市场的准入控制,并进一步加强对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生产安全检查力度,但伤亡事故仍然时有发生。本人认为,伤亡事故多主要是由建筑行业的特点决定的。而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群众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以及全社会都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现在需要应用科学的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因此,做为建筑企业,应认真研究建筑业安全管理的现状,树立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建立新的符合建筑业管理规律和项目管理特点的安全管理模式,为最大限度的减少或杜绝安全事故而努力。

一、建筑业项目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建筑业的安全事故绝大部分发生在施工现场,可以说,施工项目是事故发生的发源地。

因此,我们必须对我们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是否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是否符合项目管理的特点、是否满足国家和行业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认真分析,从而,达到改进或更新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目的。

(二)安全管理事故的原因分析

1.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所谓人的原因,是指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故。人在生产活动中,具体不安全行为有:操作错误(启动操作不给信号、忘记关设备)、奔跑作业、送料过快、以不安全的速度作业;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的摆放不安全;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在起吊物下停留作业;机器运转时加油、清洁、修理;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未使用防护用品;不安全着装;工作时说笑打闹、带电作业等。

2.物(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对建筑行业来说,“物”包括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设备、材料、半成品、燃料、施工机械、机具、设施等。不安全的情况有:施工电梯的限位失灵,造成冒顶;

塔吊的钢丝绳脱丝;未及时更换,造成钢丝绳断裂,掉物坠落;电锯等用电设备电线老化,造成电线失火等。

3.不良的生产环境对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直接引起的。但不考虑客观的情况而一概指责施工人员的“粗心大意”、“疏忽”也是片面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还应当进一步研究造成人的过失的背景条件,即不安全环境,如照明光线过暗或过强导致作业现场视物不清;作业场所狭窄、杂乱;地面有油或其他影响环境的东西等。与建筑行业紧密相关的环境,就是施工现场。整洁、有序、精心布置的施工现场,事故发生率较之杂乱的现场肯定低。到处是施工材料、机具乱摆放,生产及生活用电私拉乱扯,不但给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而且会引起人的烦躁情绪,从而增加事故隐患。当然,人文环境也是不能忽略的。如果某企业从领导到职工,人人讲安全,重视安全,逐渐形成安全氛围,更深层次地讲,就是形成了企业安全文化,那么这个企业的安全状况肯定良好。

4.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是直接的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都与管理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管理不善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通过安全教育、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安全奖惩机制等措施减少甚至杜绝。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通过提高安全生产的科技含量、建立完善的设备保养制度、推行文明施工和安全达标等活动予以控制。对作业现场加强安全检查,就可以发现并制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常见的管理缺陷有制度不健全、责任不分明、有法不依、违章指挥、安全教育不够、处罚不严、安全技术措施不全面、安全检查不够等。

由此看来,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良好的施工环境,保证人和物的安全状态,这些都需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并通过安全管理模式的正常运行来达到目的。

二、建筑安全的管理措施

(一)改变安全教育的现状,实行分级负责、分级教育。

各类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执业资格才能上岗。所有新员工或从事新的工作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即公司、项目部、班组的安全教育,并要定期培训,不断学习新工艺、新技术,强化工程特点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和具体作业安全要求。

(二)加大科技投入,做好科研合作。

鼓励施工企业加大安全生产的科技投入,加强与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合作,研究、开发、推广一批安全适用、先进可靠的生产工艺、技术措施和装备,淘汰

落后工艺,通过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保证能力和安全生产水平,要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和社会力量做好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社会监督的制约作用,从而把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全面引向深入。

(三)加强风险评估,做好重点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应针对不同的项目特点和不同的施工阶段分析安全风险,作出评估,并对每个项目具体化,做好安全防护和重点管理。

(四)编制安全措施,执行科学程序。

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法规标准的要求,结合工程的特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遇有特殊作业(深基坑、起重吊装、模板支撑、人工挖孔桩、临时用电等)还要编制单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按程序经审核批准后才能进行。

(五)搞好“五定”,认真落实。

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做到“五定”,即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验收人。

三、项目安全管理模式

(一)全员安全管理模式

1.注重培育全员安全文化

这种全员安全管理模式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管理,因此,其安全文化应该是全员安全文化。形成新的安全文化就是要培育全员安全文化。全员管理不仅包括总承包管理人员、分包管理人员和全体工人,还应包括业主、设计、监理及社会相关方。

作为总承包方,要积极调动和发挥相关各方安全管理的监督作用,使安全管理成为压倒一切的工作。当然,首先要充分调动本单位全员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安全文化。只有形成全员安全文化,才能营造安全生产的氛围,保障人员安全。全员安全文化是新的项目安全模式的核心。

2.全员安全管理模式的四个转变

全员安全管理模式与传统的项目安全模式相比,有四个转变,分别是:变单纯的安全专业人员的岗位安全管理为全员参加的体系安全管理;变单纯的安全管理为安全管理与进度、工序穿插和施工方法紧密结合的综合管理;变以点为主的间断的、静止的管理为线面结合的、连续的、动态的管理;变并行的安全与生产两条线为安全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安全生产一条线。

3.全员参与是全员安全管理模式的核心

全员安全管理模式下,项目安全管理组织已经不再是单独的岗位安全管理组织,而是以项目经理为首的,以专职的岗位安全管理为核心,以各专业工程师为骨干,班组长及工人全员参与的,安全监督管理层和安全管理实施层既独立设置又互相依托和紧密联系的体系安全管理,是将生产与安全的紧密结合的组织,是对项目安全管理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充分利用。

(二)安全目标管理模式

随着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安全管理由定性逐渐走向定量,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得以迅速推广。目标管理应用于安全管理方面,称之为安全目标管理。它是生产企业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安全总目标,分解展开、落实措施、严格考核,通过组织内部自我控制达到安全目的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它以总的安全管理目标为基础,逐级向下分解,使各级安全目标明确、具体,各方面关系协调、一致,把全体成员都科学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内,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目标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每个人的积极努力来实现特定组织的安全目标。

制定安全目标要具体,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置若干个,例如事故发生率指标,伤害严重指标,事故损失指标或安全技术措施项目完成率等。但是,目标不宜太多,以免力量过于分散,应将重点工作首先列入目标,并将各项目标按其重要性分成等级或序列。各项目标应能数量化,以便考核和衡量。

安全生产水平是一个国家政冶、经济、文化多方面的综合反映,涉及到国家、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关系到国家声誉、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各个层面,是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当前,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建筑企业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领域,必须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施工项目作为建筑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载体,必须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确保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直接关乎生命与健康,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保障生产、生活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生产、发展经济的必备条件。建筑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建立新的安全管理模式,提高职工的安全执行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安全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作 者:本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织 编写,郭秋生,邓伟安,李欣 编出 版 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9-

1版 次:1页 数:155字 数:252000印刷时间:2006-9-1开 本:纸 张:胶版纸印 次:I S B N:9787112085873包 装:平装

二、采取的对策

1.搭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管理平台,建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位一体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2.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制度,对监理单位及监理人员的安全监理业绩实行考评,作为年检或注册的依据,规定监理单位必须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监管人员。

3.夯实企业基础工作,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是企业自身,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4.各级政府应进一步高度重视建设安全生产工作,协调市、县、区有关部门,解决区、县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机构、人员、职能、经费”问题。

5.改进安全监管方式,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在安全监管工作中要统筹考虑对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加强“市场”与“现场”联动,在施工资质的审查环节以及招投标监管环节,切实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严把建筑企业市场准人关。不断充实、优化、整合建筑监管资源,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彻底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方式,将有限的监管资源调整到安全监管工作方面。逐步建立健全安全巡查制度,主动出击,改变单一的运动式检查,从重点监督检查施工主体安全,转变为重点监督检查企业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以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尽快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严肃查处重大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建立各方主体不良记录档案,定期在报纸、网站等媒体上公布不良行为记录。为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者提供便利,逐步在建筑领域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6.加大建设工程施工机械管理力度,把好入场关,淘汰不符合要求的塔吊等起重机械,对起重机械的产权单位、租赁单位实行登记、验收、检测制度,使起重机械的管理逐步规范化。

7.建立长效机制,将各类开发区、工业园、旧村改造工程依法纳入管理的轨道;强化基本建设程序及手续的严肃性,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把关,不允许无手续的工程开工;强化村镇建设单位的管理,进一步规范业主行为,取缔私自招投标、非法招用无资质施工队伍的状况,严肃纪律、不允许施工队伍从事建设手续不齐全的建筑工程的施工。

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建筑业都是一个重要的工业部门,然而各国建筑业的安全水平却又不约而同的要低于所有工业部门的平均安全水平。以美国1993年的统计数据为例,建筑业雇佣的劳动力相当于美国全国总劳动力的5%,但是在当年全国发生的所

有工业事故中,却有11%的致残事故和18%的死亡事故是由建筑工程引起的。而日本1993年安全卫生年鉴的数据表明:建设业的死伤事故占所有工业部门死伤事故总数的28.7%,建设业的死亡人数则占总人数的42.2%:同期,韩国每10万人事故死亡人数为30人左右,比日本多10人:香港的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率更高,每年事故发生率是日本的25倍,新加坡的30倍。因此世界各国包括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界,都在努力将安全科学与建筑业的许多特点相结合,应用安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改进和指导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避免经济损失的目的。作为一个传统的工业部门,建筑业之所以成为一个危险的行业,与建筑业本身的如下一些特点有关:

1.建设工程是一个庞大的人机工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与各种施工机具和施工材料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又必须相互联系,相互配合。这一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仅取决于施工人员的行为,还取决于各种施工机具、材料以及建筑产品的状态。一般来说,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意外伤害事故造成损害的直接原因。而建设工程中的人、物以及施工环境中存在的导致事故的风险因素非常多,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且排除,将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

2.工程项目的施工具有单件性的特点。单件性是指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建设项目,不同的建设项目所面临的事故风险的多少和种类都是不同的,同一个建设项目在不同的建设阶段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同。建筑业从业人员在完成每一件建筑产品的过程中,每一天所面对的都是一个几乎全新的物理工作环境。在完成一个建筑产品之后,又不得刁<转移到新的地区参与下一个建设项目的施下。因此,不同丁程项目在不同施工阶段的事故风险类型和预防重点也各不相同。项目施工过程中层出不穷的各种事故风险是导致建筑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3.工程项目施工还具有离散性的特点。离散性是指建筑产品的主要制造者—现场施工工人,在从事生产的过程中,分散于施工现场的各个部位,尽管有各种规章和计划,但他们面对具体的生产问题时,仍旧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判断作出决定。因此,尽管部分施工人员已经积累了许多工作经验,还足必须不断适应一直在变化的人—机—环境系统,并且对自己的作业行为作出决定,从而增加了建筑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采取不安全行为或者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导致事故的风险。

4.建设项目施工大多在露天的环境中进行,所进行的活动必然受到施工现场的地理条件和气象条件的影响。例如,在现场气温极高或者极低、现场照明不足(如夜间施工)、下雨或者大风等条件下施工时,容易导致工人生理或者心理的疲劳,注意力不集中,造成事故。

5.工程建设往往有多方参与,管理层次比较多,管理关系复杂。仅仅现场施工就涉及业主、总承包商、分包商和监理工程师等各方。安全管理要做到协调管理、统一指挥需要先进的管理方法和能力,而且目前很多项目的管理仍未能做到这点。因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往往相互作用,构成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6.目前世界各国的建筑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相对偏低,建筑工人的文化素质较低。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大量的没有经过全面职业培训和严格安全教育的劳动力涌向建筑业成为施工人员。一旦管理措施不当,这些工人往往成为建筑安全事故的肇事者利受害者,不仅为自己和他人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利损失,还给建设项目本身和全社会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

7.建筑业作为一门传统的产业部门,许多相关从业人员对于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的错误观念由来已久。由于大量的事件或者错误操作并未导致伤害或者财产损失事故,而且同一诱因导致的事故后果差异很大,不少人认为建筑安全事故完全是由于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因而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没有从科学的角度深入地认识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因而造成了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不力、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加。此外,传统的建设项目三人管理,即丁期、质量和成本,是项目生产人员主要关注的对象,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为了

达到这些目标而牺牲安全管理。再加上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一些承包商为了节约成本,经常削减用于安全生产的支出,更加剧了安全状况的恶化。

8.我国的建筑市场不规范也是事故多发的原因。建设方工程发包不规范,如不进行招投标;将工程承包给无施工资质的企业; 肢解分包等。施工企业为市场竞争,变相压价;以牺牲安全设施来降低成本等。

(一)中国建筑安全的历史

由于行业特点,建筑业一直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因此,为保护建筑业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古已有之。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关建筑业劳动保护的记载已有2000年的历史。如北宋初年的木工喻皓,曾在东京(今开封)建造一座高塔,他每建一层都在塔的周围安设帷幕(即安全网)遮挡,即避免施工伤人,又便于操作。这种保护措施一直沿用至今。明朝盛行建筑,南北两京造宗庙、宫殿、王府等,征用了30多万建筑工匠。当时,类似的保护已有了极大的改善,由屯土改为使用机械,有二种起重方式:一是独杆螺旋式,二是滑轮式,二足轱辘把式。这些方式显著减少了工匠的伤亡。明朝《农政全书》、《本草纲目》等著作,不仅提到了“缒灯火”到井下测试毒气的方法,还详细记述了职业病和职业中毒及其预防的措施。古人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许多劳动保护经验,都比较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原理。只是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保护措施十分简陋。

中国进入近代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工会组织的地位有所提高,工人通过工会组织力图在薪水、工作时间、劳动保护、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劳资纠纷中取得胜利。在1939年2月20闩制定的《劳动保护法草案》中,就劳动保护作了较为详细的法律规定。《草案》的第六章为法律之实施,其中写到:“劳工保护法之实施由特别劳动保护机关来司其责;劳动保护机关为劳工局及邦劳工保护局,劳工保护机关为邦机关。”其他几项中规定厂各机关的职责。在其他的章节中,还说明了邦劳工部长的职务及其他机关与劳动监察的合作协调关系、保护童工、女工的措施等。《草案》主要是针对工矿企业制定的,虽然没有特别说明建筑工人为受保护工人,但也没有排除,这说明建筑工人也在受保护之列。但是,由于当时没有正式注册的施工企业,使安全管理难度加大,且由于战乱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建筑安全管理几乎是空白。

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给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我国建筑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巨大成就。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加强安全技术工作和安全立法工作。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管生产必管安全”的安全生产原则的指导下,切实地保护了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新中国成立50年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7年)是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阶段。从三年恢复时期到“一五”期间。1956年国务院颁布了“三大规程”,即《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和《丁人职员伤广事故报告规程》。“三人规程”的制定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极人地推动了劳动保护工作的发展。这三个规程主要是根据三年恢复时期和“一五”期间建设的实践,同时借鉴了前苏联的一些工作经验制定的。当时,安全情况最好的1957年万人死亡率已经减少到了1.67,每10万平方米房屋死亡率为0.43人,劳动保护工作成绩比较显著。

第二阶段(1958-1976年)基本上是停顿和倒退时期。首先,1958年大跃进开始,建设中盲目赶工期,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破坏了生产的正常秩序,安全情况明显下降。1958年万人死亡率高达5.60。经过60年代初期二年的经济调整,1965年的安全情况有所好转,万人死

亡率下降到了1.65,恢复到了1957年的水平。在196l—1966年间,全国共编制和颁布了16个设计、施工标准和规范。这些标准和规范是我国第一批正式颁布的国家建筑标准和规范。“五项规定”(《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是在三年经济调整之后,总结了建国以来生产企业劳动保护管理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总结了1958年左倾错误使劳动保护工作受到严重冲击的教训,由国务院在1963年制定并颁布的。这几项规定自颁布以来,除个别条文作了修改和补充以外,一直指导着我国的劳动保护工作。但是1966年开始十年**以后,建筑安全状况再度恶化,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死亡10人乃至百人以上的特大事故不断发生,伤亡人数剧增,高峰期的1970年万人死亡率达到7.50。1971年仅施工中死亡人数就达2999人,重伤9680人,有些工程质量和伤亡事故的后果之严重是建国以来少见的。1966年以后,建筑业法制建设和制定建筑标准和规范的工作受到了严重破坏,大量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多年来经实践检验的科学规定被撤销,资料散失,安全管理工作基本上陷于停顿状态。

第三阶段(1977年至今)是恢复和提高阶段。十年**结束以后的1978年的万人死亡率高达

2.8。经过多方面的努力,1980年降为2.20,而1990年则降为1.37。在这期间,原国家建筑工程总局1980年5月颁布了《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又针对企业内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和机械伤害事故特别严重的情况,于1981年4月提出了防止高空坠落等事故的十项安全技术措施,建设部又相继颁布了《关于加强集体所有制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暂行规定》、《国营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条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等。在1992年下半年,随着建设新高潮的到来,建筑安全状况再——次呈现出下滑的势头,伤亡事故迅速增多,特别是重大伤亡事故屡屡发生。仅在1992年下半年一次死广3人以上的重人事故就发生了18起,比1991年同期增加了10起,施工安全状况更加严峻。由于及时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及时加强了管理,1994年开始安全状况又有了好转,特别是1995至1997年连续三年万人死亡率小于1。

从新中国成立后建筑安全管理“三上三下”的实践中可以看出:一方面,重视工程实践的客观规律,加强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缺乏科学研究的依据,缺乏有力的理论指导,是造成建筑安全工作不能够稳步发展的重要原因。

第五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学习体会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学习体会(针对一级建造师考试)

总提纲

系统性、综合性的管理,其内容涉及建筑生产的各个环节。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特别要制定完善好:①安全政策、②安全计划、③安全措施、④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组织结构,人员安排,工作分工,工作流程等)、⑤安全生产检查体系。

要学习把握的纲领性内容:管理的目标、内容、程序。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目标

1、企业安全生产目标,企业中长期安全生产目标。(针对企业而言,施工项目现场无,也不考)

2、安全管理工作目标包括①安全生产事故控制指标;②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目标;③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目标;④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目标等。目标要求量化。(说实在的,事故控制真不好量化,其他的量化也不好理解,量化应该是定数字吧。细化倒恰当点)

3、安全管理目标应分解到各管理层次及相关职能部门,并定期进行考核。企业各管理层和相关职能部门应根据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要求制定自身的管理目标和措施,共同保证目标实现。(针对企业讲的。)

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制定安全政策,(应当包括安全管理目标)2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体系,3 安全生产管理计划和实施,4 安全生产管理业绩考核,5 安全管理业绩总结。

(书上都是针对施工单位来讲的,一般的项目现场也不全用到,当然大项目都有)

三、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程序 确定安全管理目标; 2 编制安全措施计划; 3 实施安全措施计划; 安全措施计划实施结果的验证; 5 评价安全管理绩效并持续改进。

(实质是目标、计划、实施、检查纠偏、评价改进。这个是重点)

(以上的管理目标是首要的,是工作的起点。内容和程序讲的是同一个意思。按先后步骤做这些管理工作内容,就是管理的程序。管理程序中每一步所做的事,都属于管理的内容。叙述角度不同而已,一个是从事件本身讲,一个是从时空观来讲。把程序中的东西说成是管理的内容不会错,把管理内容按先后顺序排列起来就是管理的程序。)

安全措施计划

(编制目录或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

2、确定安全管理目标;

3、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权限;

4、规章制度;

5、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

6、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7、应急准备与响应;(应急预案或措施和应急求援预案)

8、资源配置与费用投入;

9、教育培训;

10、检查评价、验证与持续改进。

[解说]:安全管理主要内容中有:

3、安全生产管理计划和实施。

安全管理程序中有:

2、编制安全措施计划。

3、实施安全措施计划。

故这个安全措施计划是安全管理内容和安全管理程序中的重要内容。安全管理基本上是围绕这个核心来讨论叙述的。

应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工程

[解说]:

这是应知应会的知识点,要认知记忆。《安全措施计划》里有“

6、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而这个不要放在措施计划里写,另外编制。

又分为危险性较大的和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具体有哪些?想象从开挖基础到验收的各个分部分项工程,哪些是较危险的很容易区分出来。关健是那些数字难记。

[单独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其编制、审核、审批、论证的规定]

1、建筑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的,专项方案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编制。其中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深基坑工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工程等专业工程实行分包的,其专项方案可由专业承包单位组织编制。

2、编制:应当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者编制;

审核:由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组织本企业施工技术、质量、安全、设备管理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参加审核的人员应当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审批:经审核合格后,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审批签字并加盖企业公章。实行总承包的,专项方案应由施工总承包单位及相关专业承包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并加盖总承包单位和专业承包单位的公章。

论证:不需要专家论证的:

专项方案经施工企业审批后报本工程的监理单位。监理单位组织相关监理人员审核合格后,由监理单位派驻施工现场的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并加盖监理单位的公章。然后执行。

需要专家论证的:

由施工企业报工程所在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后,组织召开专家论证审查会。下列人员应当参加专家论证审查会:专家组成员;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相关专业监理人员;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专项方案的编制人员;工程所在地安全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人员。涉及深基坑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参加专家论证审查会。实行施工总承包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及相关专业承包单位的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当参加专家论证审查会。

专项方案经论证审查后,专家组应当提交书面论证审查报告,对论证审查的方案提出明确的意见,并在论证审查报告上签字。该报告作为专项方案修改完善的指导意见。

施工企业应当根据论证审查报告对专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认可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应当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相关专业承包单位的技术负责人认可签字。

安全专项方案的编制(主要内容)

(一)工程概况: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概况、特点和难点、施工平面布置、场地工程地质水文情况、地下管线及周边建筑物情况、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等。

(二)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规范、标准、操作规程、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地勘报告等。

(三)重大危险源辨识: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分析,指出危险源的部位和种类、可能出现的危害及产生的后果,风险规避与预防措施。

(四)专项方案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方案设计的平面图、立面图、剖而图、构造与节点详图及各项技术参数。

(五)施工计划与施工方法:包括施工进度计划、人员组织、材料与设备计划,特别是材料的检验检测及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安排;工艺流程、施工方法,组织保障和技术措施等。

(六)验收和监测要求:专项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验收包括阶段性检查验收、隐蔽工程检查验收、方案实施总体检查验收;应指出验收的具体内容和技术参数,明确验收的责任人员和分工。

监测要求包括监测的目的、监测点的具体布置、监测的内容和预警值、监测的方法技术、监测的时间和人员安排、监测记录等。

(七)应急预案和应急求援预案:应急预案是指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测和目测发现有异常现象(如基坑开挖时有渗漏水甚至涌士、喷砂,基坑崩塌,坑底隆起等)时,所采取的应急技术措施,目的是防止异常现象进一步扩大导致发生工程安全质量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包括:对出现各种异常现象所采取的应急技术措施,材料和设备的储备,应急处理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应急处理工作流程等。

应急求援预案是指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后,应急响应行动做到快速、有序、高效,做好自救、互救、求救,为有效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采取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应急求援预案的内容应包括:应急求援组织与职责、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及工作流程、应急求援器材设备等。

(八)计算书及设计简图。

危险源相关知识

[解说]:

这是进行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用到的知识。管理内容和管理程序中各条或多 或少要针对危险源来展开。如编制安全措施计划特别要熟悉本项目的危险源,要具体针对危险源来编制计划。故一个项目的危险源是和该项目的管理目标、管理内容、管理程序密切关联的。

危险源知识体系

一、A:基本概念: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B:危险源与事故的关系: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二、危险源辨识相关知识

A:危险源辨识的概念:简单讲就是识别、认识、分析危险源;也可以讲它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从建筑施工活动中识别出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危险或危害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的一个过程。

B:危险源的类型:

1、按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机理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2、按工作活动的专业分,如机械类、电器类、辐射类、物质类、高坠类、火灾类、爆炸类等等。

C:危险源辨识方法:有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现场调查法、安全检查表法、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法、事件树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危险源提问表法等。

D:施工现场采用危险源提问表时的设问范围。(见书上P252页)

三、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

[解说]:该系统可单独建立,也可分散在安全管理内容和安全管理程序中。这个何人、何时做,有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做(目的)如何执行,执行程序等。书上讲参与方有企业,政府部门,还讲了工业事故,危险的工业设施,还讲了工厂选址和土地实用规划等。这系统参与方多,针对范围广,涉及时间早。好象不是专门针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写的,编者从哪抄来改都不改。应该是针对一个建设工程项目从项目建议书到项目运营结束这个时间段的,是某项目全过程安全管理中的一个危险源控制系统。当然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可以参照它。

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组成:

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3、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4、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

5、事故应急求援预案;

6、工厂选址和土地实用规划;

7、重大危险源的监察。

下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

    浅谈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摘要:建筑施工企业是安全管理的主体,管理的主要对象就是农村转来的劳务工,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加强工人主动防护意识和被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建筑施......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汇报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国电肇庆大旺热电联产(2×300MW)级工程B标段安全管理工作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您们好!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亲临我们项目工程进行检查和指导工作!也......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范文模版)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审计中心尹贝贝工地人员复杂,作业环境差,施工过程危险源较多,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另外,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责任未......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协议书

    学校在建工程安全管理协议书甲方:万屯镇贡新小学 乙方:贡新小学公租房承建方 由于我校教师校内现无宿舍,放学后、周末和寒暑假不在学校,为了加强在建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管理......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摘要】工地人员复杂,作业环境差,施工过程危险源较多,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另外,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责任未落实到......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协议书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协议书总包单位(以下简称甲方): 分包单位(以下简称乙方):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为了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管理,保障建设工程顺利进行。促进安全生产、文明......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目标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的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必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和稳定的安全技......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目 录 一、 安全工作目标 二、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考核制度三、 提高管理及业务素质,加强机构人员配备四、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会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