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1、博士生论文开题规定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学位论文开题的有关规定
(试行)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为阐述、审核、确定博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内容而举行的报告会,旨在监督和保证博士生学位论文质量。为规范并加强我院博士生管理工作,现将我院博士生研究报告开题有关工作规定如下:
第一章 开题时间和申请条件
第一条 博士论文开题一般定于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开题通过后满1.5年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如有延期毕业者,时间相应顺延。
第二条 博士生开题申请条件
1、博士论文开题应形成开题报告,并提供查新报告。
2、已完成报告撰写前期准备工作;
3、填写好《博士生论文开题报告书》。
4、学院其他有关规定
第二章 开题的组织与安排
第三条 博士生在征得导师同意,报告研究生办后再填写《博士生论文开题报告书》。
第四条 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在了解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基础上,确定论文题目。论文要有广度和深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应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能够体现先进性、开拓性和前沿性。
第五条 开题报告中至少应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文献回顾与述评;研究的基本思路、基本内容、研究方案、预期创新点和时间安排。开题报告一般不少于1.5万字。
第六条 由博士生导师拟定参加开题报告会的专家组名单。专家组应由5名博士生导师或者具有正高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要求有1名为校外专家,1名为学院外专家。同时专家组应设一名秘书。
第七条 博士生开题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经全体成员五分之三以上同意,方可通过。开题如未通过者,一学期后重新申请开题,仍未通过者,劝其退学或作
肄业处理。
第八条 秘书应提前一周将开题方案报送研究生办,经研究生办备案后予以确定开题的具体时间、地点。开题方案应包括专家组名单、学生名单及论文题目。
第九条 博士生应提前1周向参加开题报告会的专家送交《博士生论文开题报告书》;同时准备好开题报告会所用的幻灯、投影、多媒体课件等材料。
第十条 博士生开题所产生费用原则上由导师自行处理。
第三章 开题报告会的议程
第十一条 开题报告会应公开进行,并由博士生导师主持。开题报告会议程如下:
1、开题报告会开始,介绍专家组成员;
2、博士生导师简要介绍博士生情况;
3、博士生对开题报告自我陈述(口头报告的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并要求使用多媒体课件);
4、专家询问、提出建议和意见;
5、博士生回答相关问题;
6、专家讨论并投票表决
7、宣布表决结果
第十二条 博士生开题报告会期间,秘书应该做好笔录,并做好会务相关工作。
第四章 论文开题报告后工作
第十三条 开题报告通过后,由博士生导师和专家分别填写《开题报告书》中的审核小组意见栏。专家组秘书应收齐《开题报告书》1份和开题报告会记录等材料一起送交研究生办存档。
第十四条 博士论文开题后,研究主题不得随意更改。如确需更改的,经学位点负责人同意,由学位点重新组织开题,并依照开题规定,重新执行开题各项工作程序。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博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要求
(一)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为阐述、审核、确定博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内容而举行的报告会,旨在监督和保证博士生学位论文质量。
(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审核和确定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已积累的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件等内容。具体内容可参考附件:《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其相关问题的说明》。
(三)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时间
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合格后可进入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阶段。为保证学位论文写作及答辩质量,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学期与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的学期之间应至少间隔一个完整的学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在本年级第四学期进行,第六学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不能按期履行开题报告的博士生,其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按上述间隔要求顺延。
(四)专家委员会的组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专家委员会的组成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三至五名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导师可以参加专家委员会,但不能担任专家委员会的主席。
(五)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方式和成绩评定
开题报告专家委员会的成员首先考察博士生与论文选题有关的近期研究成果,对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审查和提出修改的补充意见。博士研究生根据专家委员会小组的评议意见,在对选题方案进行修正、按规定程序审批备案和存档,并正式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证结果按考评成绩,分为通过、修改后通过和不通过三档。开题报告“通过者(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可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写作阶段;开题报告“修改后通过者”,须根据专家委员会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补充,一个月后送交开题报告专家委员会确定的专家审定,通过后,可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写作阶段;开题报告“不通过者”,须在半年以内重新准备开题报告,半年后由院系所为其重新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因特殊情况需变动论文题目和基本内容时,需本人书面说明、导师批准后重新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填写《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六)开题报告书材料的备案和管理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进行后,经开题报告论证专家委员会主席和专家委员会委员签字,再由院、系、所领导提出审查意见后签名,由院、系、所教务秘书暂存,毕业时,一份报研究生院存学校,一份存博士生个人档案。
(七)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其相关问题的说明(参考使用)
有鉴于论文开题报告对于论文写作工作的重要意义,特对开题报告的写作规范及相关要求做出如下说明:
1、论文题目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及其界定
2、论文题目选择的依据和理由:
科学性说明/创新性说明/批判性说明
个人性目的/实践性目的/理论性目的3、论文拟涉及的范围及其讨论的问题
研究性质界定:经验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描述/相关度与个案研究/比较研究)与规范规定
对象特征界定:真实性/意义性;一般性/特殊性;变量/过程;描述/诠释;比较/因果;学科和学科领域界定;
时间空间说明:
4、作者已经获得的文献资料以及对这些文献资料的占有和整理情况,已获得的文献作者已具备的知识基础从已获得文献中提炼的概念框架和研究背景:假说/假设与流派分歧。
5、论文拟完成的知识增长工作及其方向:
基本理论预设和主要理论工具
描述性理论建构
与既有理论的差异/针对既有理论的修正
6、作者拟使用的研究方法及其所依据的理论说明: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学理性的依据
研究技术与研究程序:学科的训练背景
研究工具与研究手段:基本条件的制约
7、论文工作大纲。
基本的章节目形式安排
章节目安排中的逻辑结构或逻辑联系
8、参考书目。
中文与英文分类说明
经典与非经典分类说明
给出著者名、书名/文章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
第三篇:博士生开题报告
博士生开题报告
博士生开题报告1
开题报告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博士生开题报告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一、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骨折不愈合是骨科临床常见病症,其中以四肢长骨多发,例如胫骨,股骨,肱骨等,针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二次手术我院多才用植骨术配合LCP重新内固定。自体髂骨作为植骨材料具有较多的优点:如取材简单、组织相容性好、无移植排斥反应、骨诱导作用强等,这些优点使得髂骨成为一种最佳的植骨供材,这在临床上已形成共识。植骨是治疗骨折不愈合的重要方法,其机制是爬行替代所引起的支架作用与供给矿物质的作用,爬行替代顺利进行的条件要求准确的复位、充分的植骨和坚强的固定。为达到充分的植骨,及早促进骨折愈合,我们采用髓内外36°植骨的方法,外用钢丝环扎,配合LCP坚强内固定,术后3~1个月内进行随访,根据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选题目地在于探讨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改进方法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本课题以导师多年的临床资料为依据,通过对骨折不愈合手术治疗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整理,结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的随访调查及回顾性分析,根据骨科特殊生物力学特点和导师治疗骨折不愈合的多年临床体会,分析治疗效果,并对手术中的细节问题做初步探讨与论述。同时也希望可以通过对导师的临床实践的研究、总结,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二、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的动态、水平
治疗骨折不愈合,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最重要的就是植骨术加更改断端内固定。骨折不愈合应用自体骨移植治疗效果显著,已经形成共识。 植骨是治疗骨不连的重要方法,植骨方式临床多采用髓内外联合植骨。沿肌间隙进入, 骨膜下小心剥离显露骨折部位, 取出内固定器械, 清除骨断端间瘢痕, 咬除硬化骨, 打通髓腔, 修整骨折端, 手法复位, 按照骨缺损情况取骨。髓内植骨以比髓腔稍粗的骨棒,贴紧髓腔骨质;髓外上盖植骨宜用螺丝钉固定植骨块;骨碎屑充分填充残余的空隙,这样才能确实达到植骨的目的和要求。自体皮- 松质骨植骨的爬行替代缩短了骨折愈合过程,新鲜的自体骨具有生物活性,不存在免疫排异,无传染疾病的风险,同时存在骨传导和骨诱导能力。
内固定物更换得坚持以下原则,原钢板内固定者,可更换成交锁髓内针或更长的钢板置于张力侧;原交锁髓内针内固定者,可选用更大号髓内针或钢板内固定;原先短钢板内固定者,可改成较长的钢板。所有病例均需植骨。更换内固定物后,,术后石膏外固定者,应及早进行肌肉收缩锻炼活动,骨痂生长良好后,去石膏开始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但是临床上医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可以根据骨痂生长情况酌情处理,出院时务必详细医嘱病人注意事项,配合医生,直到骨折完全愈合。LCP钢板内固定适用于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可用拉力螺钉固定碎骨块及移植骨块, 并对断端行轴向加压锁定。手术关键是将骨折端的瘢痕结缔组织全部切除, 骨端硬化骨全部咬除, 露出正常骨质, 钻通髓腔, 植入的骨块必须牢固的嵌入缺损区, 间隙用松质骨填满,。应积极正确指导术后功能锻炼, 严格定期随访及指导。避免过早的不正确的负重。综上所述,对于骨折不愈合的治疗,自体骨移植疗效确切,安全稳妥,技术成熟,应用广泛,值得提倡。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临床资料
11病例来源
本研究病例均采集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
(二)采集时间
9年5月~1年1月
(三)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
(1)病史:明确的外伤史,骨折后6个月没有愈合,并且没有进一步愈合倾向已有3个月。
症状:患者骨折端成角、旋转、侧移位、短缩畸形或者节段性骨缺损、持重疼痛或不能持重、局部在应力下疼痛等。
(3)体征:局部窦道形成、流脓、假关节形成或伴有局部软组织瘢痕、缺损等
(4)辅助检查:X线表现:骨端硬化,髓腔封闭;骨端萎缩疏松,中间存在较大的间隙;或骨端硬化,相互成为杵臼假关节等这三种形式中的任何一种就可以定为骨折不愈合。
纳入病例标准:
(1)符合本病诊断标准;
()骨折平均愈合时间超过半年以上,有假关节形成;
(3)骨折平均愈合时间超过半年以上,多次复查X线拍片显示,骨折线
清晰可见,未见内外骨痂或内外骨痂极少;
(4)拍片显示骨折线增宽,骨折端骨面致密性硬化,骨髓腔封闭,骨质疏松,骨痂间无骨小梁形成,或伴有明显的骨缺损;
(5)临床表现有骨的感染、缺损、畸形、肢体不等长、局部窦道形成、流脓等。
3排除病例标准:
(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
()患者有严重的内科疾病,不能够耐受手术者
(3)精神疾病患者
(4)资料不全影响判断者
疗效观察方法
对骨不连愈合的评价应包括骨愈合和功能恢复双重评价:
(1)骨愈合评价标准:本评价结果决定于四项指标:骨愈合、感染、畸形和肢体长度,其中骨愈合标准为X线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痴通过骨折线,拆除或试行松动外固定物后骨折无异常活动,下肢可无痛行走,上肢持物骨折处有稳定感。 评价标准:
优:骨折愈合,无感染,断端畸形<°,双侧肢体不等长< CM。
良:骨折愈合及其他三标准中两项。
可:骨折愈合及其他三标准中一项。
差:骨折未愈合或再骨折或虽愈合但不具备其他三标准中任何一个。
()功能评价标准
功能的评价分上肢与下肢的不同,上肢主要考虑其灵活性,而下肢主要功能为负重行走。
将下肢评价指标定为以下五项:①明显跛行;②踝或膝任何一关节僵硬(完全伸膝或踝完全背伸时,活动范围较正常或对侧丧失15°以上):③软组织情况不良;④有限制活动或影响睡眠的疼痛存在:⑤丧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
优:存在工作能力且无其他四项指标。
良:存在工作能力且具以上四指标中一至二项。
可:存在工作能力并具以上指标中三至四项。
差:丧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不考虑是否具备其他指标。
对上肢功能评价参照“Seu和Hdlly对上肢功能评价标准”[3]
观察指标为三项: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日常活动能力。
l:上肢功能评价标准
分数 痛疼 任一关节活动受限 日常活动
优
良
差 无
用力或疲劳后
持续性 <°
~4°
>4° 完全不受限
轻微受限
严重受限
5课题进度及安排:
9-5——1-1 收集病例及随访
1-1——1-1 资料汇总及数据分析
11-1——11-3 撰写论文、定稿
四、本课题特色、预期取得的结果>骨折不愈合应用自体骨移植治疗效果显著已经形成共识,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总结需要不断的进行,更要求开展回顾性工作及进行系统的整理。因此,骨折不愈合的临床资料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题通过搜集整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9至1年期间的患者临床资料,对于自体骨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临床研究与总结。应用统计分析评分进行术前、术后及相关方面比较,对自体骨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获得客观、真实、准确的评价,并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五、可行性分析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是山东省中医管理局评定的重点学科、重点科室,在省内知名度较高,病人来源广泛。导师王明喜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3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治疗骨折不愈合做过大量研究、临床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课题搜集整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近几年的临床资料,并在导师指导下对这些一手资料进行研究与总结。
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由于并发症较多,治愈比较困难,手术后功能恢复过程漫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经验的总结是非常必需的,也是可行的。本课题主要研究山东省中医院近年应用钢丝环扎36°植骨配合LCP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效果分析情况,因此在选题上可行性较强。课题的研究也得到了学校、附院等各部门、科室的大力支持。相信可以圆满地完成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王亦璁,等骨与关节损伤[M]人民卫生出版社,
[3] 夏和桃组合式外固定器简介[EB/OL]北京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5
[4] 蒋协运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人民卫生出版社, 5
[5] Byd HB, Lipinski SW, Wiley JH J Bne Jin Sug A, 1961; 43():159—168
[6] Audige L,Giffin D,Bhndi M,e l Ph nlysis f fs f delyed heling nd nnunin in 416 peively eed ibil shf fues [J]Ohp Rel Res, 5; 438:1~3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撰写注意事项
我们在撰写论文之前首先要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否完美,对我们后期的写作影响很大。开题报告实质是我们整个研究过程的一个整体规划,比如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如何选取和确定研究被试、我们预期要到达一个什么目标以及本研究有什么创新等等;开题报告有助于研究者找到自己着手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一些重要的现实依据(如文献),并能对自己未来研究结果加以展望。因此,开题报告为我们以后的写作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智力的支持。在写开题报告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从以下三个方面跟大家分享。
一、题目要准确
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要明亮而有神,是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整篇论文的研讨中心,题目就是告诉别人你要干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因此,论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题目应当精练并完整表达文章的本意,但切忌简单的罗列现象或者陈述事实;文章题目不宜使用公文式的标题;文章题目要体现研究的侧重点,要呈现研究对象以及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研究的对象和研究内容一定要在题目呈现);论文题目要新颖、简洁,字数最好不超过20个字,如果确因研究需要,就采用主副标题;
二、框架要完整
开题报告框架主体部分包含的内容主要有:
1.选题缘由
2.文献综述
3.研究的理论基础
4.研究的主要内容
5.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6.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7.研究的步骤
8.论文提纲
9.参考文献
三、主体要完美
(一)选题缘由
选题缘由就是要说清楚我们为什么选这项研究。首先,要阐明我们的研究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综合考察研究人员在这个领域的合作研究更切实一些;第二,选题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以及后续研究具有哪些代表性、典型性、新颖性;第三,该选题的时代背景和实现背景的意义如何;
博士生开题报告2
在钟敬文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20xx年12月23日,钟先生生前招收的最后一批弟子—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民俗学专业的8位博士研究生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开题报告。这预示着钟老的事业后继有人,中国民俗学的未来充满希望。
8位博士研究生的选题以民俗志式研究为主,视野开阔,观点新颖,结构严密,准备充分。叶涛的选题“泰山香社的调查与研究”,一改过去泰山研究偏重帝王封禅仪典与文人吟咏题刻的传统思路,着力探寻当代社会转型时期民间信仰及信仰组织的生存状态。岳永逸的选题“当代村落庙会:民众对生活空间的想象与建构—以河北赵县铁佛寺庙会为例”,关注当代村落庙会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及其与民众日常生活的关系,并探讨民众对生活空间的想象与建构。王杰文的选题“陕北—晋西的‘伞头秧歌’:民众的诙谐及乡土社会的秩序”,试图通过对民众诙谐与社会秩序关系的探讨,检验人类学家特纳、道格拉斯、巴赫金等人的相关理论。黎敏的选题“建国初十年民俗史探索:1949一1959—以北京为中心”,以建国初的民间文艺学建设与群众文化活动为研究对象,探索特殊时期国家政治文化与民俗现实的关系。吉国秀的选题“民众生活中的婚姻关系:以清原镇的婚俗为考察对象”,将以民众生活为婚俗研究的着眼点,把民俗环境、民俗承担者、民事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张雅欣的选题“民俗文化的异质表述方式—解析民俗电视记录片”,是民俗学领域内的新探索,拟通过个案的分析,探讨电视人如何利用电视手段来理解民俗、表达民俗。朱霞的选题“云南诺邓井盐生产民俗”,试图用田野作业与文献材料相结合的方法,把井盐生产与村落社会的民俗生活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与研究。
韩国留学生朴广浚的选题“中国摊戏与韩国假面剧的比较研究”,将以中国安徽池州地区贵池摊戏与韩国安东市河回别神假面剧为比较研究对象,置戏剧仪式于村落社会背景与历史脉络中,考察其传承,比较其异同。开题报告会由刘铁梁教授主持,刘魁立、董晓萍、赵世瑜、万建中、萧放、杨利慧等出席报告会。与会学者对诸位博士的开题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论文调查与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指导意见。
刘魁立教授最后指出,北师大是中国民俗学研究的重镇,因为这里的民俗学研究既有追求,又有实力。实力体现在教师的研究上,也体现在学生的研究上。此次8位博士生的选题质量颇高,学术追求明确。刘教授还对民俗学研究提出殷切的希望,他说:“我们的研究一定要有自己的发明发现,有自己的声音,不能老唱别人唱过的调子。做工作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你要解决什么,要有所追求。哪怕是描述,当你寻找要描述的东西时,也要有问题意识。第二要讲方法。当电脑代替我们做了很多工作,解放了我们的脑子之后,我们该干些什么?我们需要在方法上加以考究。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方法论的天下。如果能在这两方面多下些功夫,对我们的学科建设将更有好处。”
博士生开题报告3
一、开题报告的目的、意义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基础,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
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并由导师审查批准的学术文件。准备开题过程是导师对博士生进行课题指导的重要步骤,也是师生在所选课题范围内共同切磋,整理、确定论文思路及主线的重要科学活动。
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向由本学科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汇报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案等,即汇报博士学位论文“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由本学科专家进行集体审议,检查学位论文选题是否正确、研究内容是否恰当、研究方案是否合理,同时也检查博士生对拟进行的研究题目理解是否深入、对相关研究领域研究现状了解是否全面、为进行课题研究所做的主观与客观上的准备是否充分等。在此基础上,评审专家还将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论文的科学思路、研究方法等重要问题提供咨询、建议和帮助,使论文工作的方向、内容和方案更为合理。
二、开题报告工作安排
1、博士生必须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面材料提交导师审阅,经导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口头报告。
2、由各博士点组织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博导、教授5~7人,组成开题报告评审小组,听取博士研究生的口头报告,并对报告内容进行评议审查。
3、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时间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博士生工作进度情况确定,但一般应于入学后的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最迟应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
三、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3、主要研究内容;
4、研究方案;
5、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6、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7、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8、主要参考文献。
四、对开题报告的要求
1、在掌握大量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在该研究方向上(特别是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近年来取得的主要进展、主要研究方法及已有成果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对引用的文献和论述要准确注明出处。
2、明确阐明课题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理论水平及实际意义。
3、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50篇以上,其中外文资料不少于二分之一,参考文献中近五年内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且必须有近二年内发表的文献资料。教材、技术标准、产品样本等一般不应列为参考文献。
4、开题报告应以正规答辩的方式进行。博士生进行口头报告的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书面报告的字数应不少于1.5万字。
五、评审工作
1、开题报告的评议结果为通过或不通过。口头报告及答辩结束后,评审小组应举行内部会议讨论是否准予通过,写毕业论文并对通过的报告提出补充、修正意见。
2、开题报告结束后,评议小组要填写《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议结果》并上报各院(系),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的合理性、可行性及对文献综述、博士生的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评议。
3、对通过的开题报告,博士生应根据评审小组的意见进行修改,经导师审阅通过后,交院(系)研究生秘书保存。
4、未通过者必须在三个月内再次进行开题报告。第二次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将按规定进行处理。
5、博士生在申请博士学位时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其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应与开题报告基本一致。
第四篇:如何写好博士生开题报告
如何写好博士生开题报告
1、博士论文要有原创性知识;
2、博士论文开题报告不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3、博士论文开题要确定用什么样的知识来回答提出的问题。这些知识应该是多学科的知识(cross-discipinary inquiry)。方法论包括两种:理论框架和技术性、技巧方法。开题报告不能简单罗列,只要做到同类项归类。另外,文献索引要规范,譬如可以采用按照拼音的顺序排列。
论文开题是语境、语汇、逻辑和方法的统一体,开题是寻找一个合适的语境,用合适的语汇,以合理的逻辑,并论证方法的合理性。开题报告是一个过程,早点开始,不断去梳理。开题之前是决策,是选择,很痛苦(如何寻找人生的另一半,很费心思);开题之后要硬着头皮坚持,总会发现精彩之处(找到了之后就好好过日子,会找到属于两个人的精彩的)。开题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对开题性质的认识。开题是一个重要环节,功能是制定研究计划。开题报告是由博士生对博士论文研究报告的价值性和可行性的一个辩论文本。(2)选题。选题要有挑战性,理论性和可行性(feasible)。题目是研究出来的,不是给定的。问题有problem, question和issue三类。(3)文献综述。综述是指综合评述,是对知识的梳理。综述文献不是做相关领域的文献,那些不能证明问题,而是on„„,of„„的文献。另外,不能对文献有偏见,也不能出现“很少有人研究”,“没人进行研究”的语句。
4、开题报告的撰写时间至少需要一年。
开题报告格式与开题报告写作技巧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
《中国青年报》报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2级研究生所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有不到1/3的博士研究生获一次性通过,而78位硕士研究生,10人没获通过,仅有19人获一次性通过。这在复旦大学乃至于全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上“都很少见”。但据笔者了解,倘若以严肃的眼光审视目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可以说,管理部门、导师、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视“论文开题报告为形式”。除思想上重视不足外,对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管理工作体会,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和技巧做一探讨。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1 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2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 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2.3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 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 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 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 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2.4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条件分析
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
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以上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构成要素的撰写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要写好开题报告,除了掌握必要的开题报告的写法之外,笔者认为,思想上一定高度重视,平时要勤动笔,并善于学习借鉴他人开题报告的优点。
From: 两全其美学习网(
第五篇:博士生培养目标和规定
上海社会科学院关于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
2013-6-28 14:25:10 点击数:295次 作者:
(2009年6月22日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第42次会议修订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对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作如下规定。
一、培养目标
(一)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学风严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同时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
(三)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四)至少掌握一门外语,鼓励学习第二外语,能熟练地运用第一外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资料,具有一定的应用写作能力,并能进行国际间学术交流;
(五)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至4年。根据研究生实际情况,允许研究生申请提前或延期毕业。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
三、培养方式
在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各个环节,使其相得益彰。应着重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优良学风、探索精神,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针对每位博士研究生成立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
四、制定培养方案
(一)培养方案是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都应制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应由研究所(中心)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分管所(中心)领导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部备案。培养方案应对本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课程设置与学分、学位论文工作要求与安排、导师及指导小组教师名单、必读书目和参考文献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专业)为单位来制定。
(二)培养方案要具体体现博士生业务上的培养目标,其研究方向要考虑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把握学科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并结合本学科的实际情况确定。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根据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有计划地调整研究方向。
(三)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要对本专业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作整体规划,使各个层次既要求明确、相对独立,又互相衔接、逐步提高。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及选修课三类,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学分应占总学分的三分之二以上。
(四)为确保培养掌握最新科学知识的高水平人文社会科学人才,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国家有关规定和学科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可按学年对培养方案 做出调整或修订。
五、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导师和指导小组应根据国家学位条例、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并结合博士研究生个人情况,认真制定博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详细填写培养计划表。培养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构成、导师及指导小组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计划、博士研究生实践活动计划、博士学位论文写作进程安排等。
培养计划表一式四份,一份送研究生部,研究所(中心)、导师和博士研究生本人各保存一份。在执行过程中如因客观条件变化,可以进行修订,但需经研究所(中心)学位分委员会审批,分管所(中心)领导签字,并报研究生部备案。在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各研究所(中心)和研究生部要审查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未完成培养计划规定学习任务的博士研究生,不得进入学位论文答辩阶段。培养计划经研究所(中心)批准后应于博士研究生入学后3个月内报研究生部备案。
六、课程学习
(一)基本要求
在博士研究生培养阶段,应进一步拓宽加深博士研究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使之掌握学科前沿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必要的相关学科知识,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增强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性。为此,各研究所(中心)要努力开设高质量的反映当代科学前沿或具有交叉学科知识、综合性的博士研究生课程。
(二)实行学分制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实行学分制。凡博士研究生课程均规定相应的学分,考核成绩合格,取得相应的学分,并在成绩表上登记。学分计算的办法以及学分的具体分配按《上海社会科学院关于在研究生教育中实行学分制的规定》执行。
(三)课程设置
1、公共学位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为公共学位课,通过听课、课堂讨论、阅读原著、写读书报告等方式学习。要求博士研究生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能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2)外国语课
博士研究生第一外国语为公共学位课,要求能够运用第一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和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他语种如专业需求,由导师提出,经研究所(中心)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部批准,博士研究生可以到院内其他研究所(中心)或其他院校学习,符合博士研究生课程要求的,可记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外国语课通常由研究生部在第一学年统一安排。
2、专业学位课
专业学位课一般由各研究所(中心)安排。专业学位课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拓宽加深专业基础的基础理论课;(2)主要研究方向上的重要著作研读;(3)与本专业及研究方向相关学科的课程;
(4)本学科最新的发展前沿及动态的文献阅读讨论。
3、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博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各研究所(中心)应积极组织博士研究生参加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应尽可能结合专业课题,形式以论文调研为主,也可以是专题调研、挂职锻炼、社会实习等其他形式。
社会实践的安排应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并可适当利用寒、暑假时间。社会实践应在第五学期末之前完成。
博士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后,按要求填写《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社会实践考核表》,经有关部门和人员审核后,报研究生部备案并登记学分。
4、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是博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博士研究生应积极主动参加学术活动(包括作学术报告、参加学术会议、听学术讲座等)。
博士研究生参加的学术活动应及时记录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术活动登记表》上,经指导教师提出鉴定意见,报研究生部备案并登记学分。
5、选修课
为拓展博士研究生知识结构,各研究所(中心)应设有部分选修课;院内除本研究所(中心)之外的其它研究生课程,皆可作为选修课供研究生选择。
6、补修课
对于跨一级学科考入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博士研究生,都应补修本学科低一级学位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四)学习方式和成绩考核
课程学习的方式可因学科特点和课程性质而异,一般应采取课堂讲授及讨论的方式。成绩考核按《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研究生学习成绩考核办法》执行。
七、学科综合考核
学科综合考核是在博士生课程学习结束之后,学位论文开始之前对博士生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考核,是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一)学科综合考核的组织
学科综合考核由各研究所(中心)学科综合考核委员会负责考核评定。学科综合考核委员会应由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至少五名研究员、副研究员(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考核委员会主席由研究员(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对同一学科同一届的博士生,综合考核委员会的成员应基本固定,以便对博士生情况及考试结果有所比较。
(二)学科综合考核的时间及程序
1、考核时间:博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入学后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学科综合考核。为了确保博士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论文,综合考核一般不予推迟。不能按期进行学科综合考核者,需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所(中心)领导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部备案,一年后重新参加学科综合考核。
2、考核程序:
(1)每个博士研究生在对自己入学以来的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填写《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综合考核表》内的个人自我鉴定;(2)研究生部学生工作办公室、培养办公室和导师分别就博士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和科研态度能力填写鉴定意见;
(3)研究所(中心)学科综合考核委员会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及博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要求,确定考核范围、内容和考核形式,组织学科考核,并给出考核成绩;并综合个人自我鉴定、研究生部及导师鉴定意见,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 综合考核表》上签署最终考核意见;
(4)《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综合考核表》经研究所(中心)盖章后,连同考核原始材料一起报送研究生部备案。
(三)考核成绩评定
学科综合考核成绩评定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考核合格者,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考核不合格者,不能进入论文写作阶段,一年后重新参加学科综合考核。重考合格者,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如重考仍不合格,由研究所(中心)提出处理意见报研究生部签署意见后,按《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报院长办公会议批准后予以退学。
八、发表论文
在院学习期间,所有专业博士研究生应该单独或排名第一公开发表2篇学术论文,其中1篇须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或CSSCI索引目录所列刊物上发表。
九、学位论文
(一)开题报告
要求博士研究生在广泛地调查研究,阅读文献资料,搞清主攻方向上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的基础上,自己提出论文题目。应尽可能结合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选题,并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各研究所(中心)应认真组织博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工作。开题报告论证会应由导师组织3-5名本学科相关专家参加,就选题的科学依据、目的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向、课题条件等作出论证。论证通过后,经导师审核,研究所(中心)同意,报研究生部备案。
(二)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突破性或创新性见解。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独立完成,应是一篇(或由一组论文组成的一篇)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要求概念准确、分析严谨、推理严密、论证明确、语意通达、数据可靠、结构完整、结论正确、文笔流畅、图表清晰、层次分明。
论文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中、英文摘要(含3-5个关键词)、目录、前言、正文(要求应有脚注)、结论、中、外文参考文献和后记等。论文格式必须采用上海社会科学院学位论文要求的统一格式。
(三)学位论文写作时间及字数
博士研究生一般要用2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不得少于6万字。
(四)学位论文的评阅、答辩和学位评定工作
博士研究生的论文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按《上海社会科学院学位授予工作暂行细则》办理。
十、合作培养
各研究所(中心)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合作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如果由我院授予学位的,按照本规定执行;如果由合作方授予学位的,则按照合作方的培养规定执行。
十一、本规定经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院长批准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