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工作学科渗透计划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
***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
***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新课程理的深入实施,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德育工作者的专利,它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惯穿在每个学科之中,不同时期,不同的重点工作,确定符合学校特点的德育工作的新内容,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以及各个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和,促使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因此学校特制定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工作计划。
一、目标与措施、在教案中三维目标的确定是教师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要详细具体,在教学流程中处处要体现德育教育的目的,学校将定期检查教师在教学中的执行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参与学习,动手实践,培养高尚情操的引领者,改变以往教师只是教书,育人是主管德育领导的事情。
3、在作业改革工作上,将改变常规作业的弊端,改变只注重知识的积累,忽略人性化的管理,忽略道德情操的培养,我们确定“全面成长,分层递进,展示特色”增加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测试内容。
4、充分发挥政治,语文,等学科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主阵地的教育功能,结合社会、校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利用学校电视台,学生答辩会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政治立场,政治水平,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充分发挥健康课,心理咨询室等不断提升学生的养成教育,挫折教育,失败教育,利用假期去行众拓展集中培训。
6、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列入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使之在校园内外处处达到教育功能。
7、关注学生成长动态,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变化。
二、效果及运用
1、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落实新守则等看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2、形式通过公开课、开放课、随机听课等形式看课堂的时效性。
3、通过德育问卷调查,家长反馈,社会反响及教师的操作评语验收德育教育的效果。
4、学校把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扎实落实到所有学科,使学科之间有机整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渠道。
第二篇:德育工作学科渗透计划
德育工作学科渗透计划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新课程理的深入实施,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德育工作者的专利,它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惯穿在每个学科之中,不同时期,不同的重点工作,确定符合学校特点的德育工作的新内容,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以及各个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和,促使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因此学校特制定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工作计划。
一、目标与措施在教案中三维目标的确定是教师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要详细具体,在教学流程中处处要体现德育教育的目的,学校将定期检查教师在教学中的执行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参与学习,动手实践,培养高尚情操的引领者,改变以往教师只是教书,育人是主管德育领导的事情。
3在作业改革工作上,将改变常规作业的弊端,改变只注重知识的积累,忽略人性化的管理,忽略道德情操的培养,我们确定“全面成长,分层递进,展示特色”增加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测试内容。
4充分发挥政治,语文,等学科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主阵地的教育功能,结合社会、校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利用学校电视台,学生答辩会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政治立场,政治水平,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充分发挥健康课,心理咨询室等不断提升学生的养成教育,挫折教育,失败教育,利用假期去行众拓展集中培训。
6结合中央8号文件精神,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列入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使之在校园内外处处达到教育功能。
7充分利用校刊、校报、《星桥文学社》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等,了解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成长动态,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变化。
二、效果及运用
1、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落实新守则等看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2、形式通过公开课、开放课、随机听课等形式看课堂的时效性。
3、通过德育问卷调查,家长反馈,社会反响及教师的操作评语验收德育教育的效果。
4、学校把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扎实落实到所有学科,使学科之间有机整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渠道。
第三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现场会领导讲话稿
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县实验中学召开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现场会,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切实发挥课堂主渠道的育人作用,提高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下面,我就加强和改进学科渗透德育工作再谈四点意见。
一、坚
持育人为本,正确认识学科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加强学科德育渗透是学校实施全员育人的重要措施,也是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的一个重要体现,对于改进德育方式,拓展德育途径,提高德育实效,不断提高我市德育工作品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之道,德为先,育人是学校工作的根本,没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就不能保证人的持续健康发展。抓德育和抓教学质量不是对立的两个方面。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不仅要看考试成绩,更要看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学与教育不应当是油水分流的两件事,很难想象一所学校不重视德育,没有良好的校风和秩序,它的教学质量和升学率会很高,同样,学生高尚的追求,勤勉的态度,学校良好的校风与学风,则会促进教学成绩的提高。就教学抓教学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教育本身就是合谐共进的过程,两眼只盯成绩的课堂,不是良好的课堂,不能促进师生双方的共同成长。只有使知识教学和道德教育水乳交融,才能真正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具有其它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按照现行中小学教学计划的规定,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课时数达到1多学时,占学生在校总时数的四分之三以上。从实际情况看,现在学生每天6—8小时直接与教学相联系,如果忽视了这最大一块时间的德育工作,德育为首就不可能得到真正落实,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相反,如果教师自觉地进行德育渗透,就占领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从学科教师与政治教师、班主任及政工干部的比例来看,也占四分之三以上,如果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放弃德育渗透,那么加强学校德育也将落空,绝大部分教育工作者不抓德育的现象是不可想象的。由此可见,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一个主阵地。
学科渗透德育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从课程培养目标可见,课程改革培养目标绝大部分也是德育工作的目标。当前课堂教学提出的三维目标实质上也是针对传统学科教育的不足而提出来的。传统的学科教学,只强调知识、技能的目标,忽略了学生成长中最重要的体验过程。许多学生由于没有丰富的体验,难以广泛地尝试成功,也缺少了在探索问题的失败中吸取教训的机会,导致学生的情感发展、意志发展的不足,学生学到的仅仅是书本上的死知识与应付考试的能力的发展。在落后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很难感受探索的快乐,也很难理解学习的真正价值。所以,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所增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恰恰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也满足了德育工作的要求,这就使得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学科渗透德育是落实课改精神,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二、找准薄弱环节,增强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学科渗透德育是我们一直在抓的一项常规工作,不少教师已经形成了渗透意识,能主动的进行双纲备课。但是由于部分行政领导、教师认识不到位,没有教书育人的意识,当前学科渗透德育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提高。
一是教育评价不恰当。长期以来评价学生、教师、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是以“分数”和“升学率”为标准的,领导的眼光盯在分数上,人为的将德育与教学分割,学校重视的是培养尖子生,用骨干教师抓升学,单纯地就升学抓教育,所有这些做法,使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工作举步维艰。
二是部分教师对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搞好德育渗透,关键是领导,基础是教师。目前,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德育是学校党支部、德育处、团委的事,是班主任和政治教师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有些人认为教材已考虑到德育因素,只要按教材进行教学,就是渗透了德育,不需要再去挖掘思想教育的内容,更有人认为数理化的教学内容与德育根本就无法结合。因此,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备课时,更多地是注意学科知识的如何传授,而忽视了德育的内容和要求,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能自觉地注意知识教学中的德育因素。
三是德育渗透痕迹过于明显。有的老师确实能主动地进行德育渗透,抓住教材中的教育点和课堂上的契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但是却没有把握好分寸,不能有机、有度的进行渗透。有些人甚至是把班会课上要讲的内容放在了课堂上,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甚至让学生产生了逆反情绪。
三、结合课程改革,不断提高学科渗透德育的实效性
德育渗透的过程,也是教学改革的过程,它应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改革相统一。新的课程改革方案是学科德育实施的依据。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加强
德育的指导思想;在总的培养目标中,规定了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目标,并相应地规定了思想品德素质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分阶段、有层次的目标;新课改倡导全面的质量观,衡量学科教学质量的根本不是教学成绩,而使学生生动活泼、协调健康的发展。新课改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三
维目标,更加重视学生在思想道德层面上的成长与发展。新课改的重点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加重视师生双方的体验与互动,这些都是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有机整合的具体体现。因此德育渗透不仅是一种态度,更应该是一种方法,应研究教学艺术,要合乎心理规律。“满堂灌”,教师念教案,学生抄笔记、背笔记、考试考笔记的陈旧方法是无法进行德育渗透的,必须科学的实施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要紧扣教材,从教材实际出发,结合学科特点。把握本学科性质,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德育的生动性,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切忌生拉硬扯,穿靴戴帽。更不能把学科渗透德育与政治课、班会课混为一谈。一定要寻求最佳结合点。不仅要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结合,而且要选准德育要求与学生精神要求的最佳结合点,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善于体察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实际上,任何一门教材,其中必然包含了德育因素,它融合在教材内容之中,并不是让人一目了然,而是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做个有心人。对德育大纲和学科教学大纲进行认真的钻研,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并设计出一个良好的方法,把它们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使知识传授和德育有机结合。??
四、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把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落到实处
学科渗透德育是教育部门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为保证全面、正常、科学的开展这项工作,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见》(徐教基[]11号),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各单位要认真学习、落实《意见》精神,并根据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建立完整的德育目标任务体系。要组织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中央8号文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和各学科教学大纲,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教育工作者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统一认识,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要把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纳入教师年终考核之中,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在教学目标要求中明确规定各学科、各年级德育要求的任务,做到德育的层次化、系列化,使教师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要根据教育局制定的《学科渗透德育课堂评价表》,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学科渗透德育课题研究,经常组织学科渗透德育公开课,研讨课和示范课活动。要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案的检查、加强听课、评课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定期总结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水平。市教育局将于今年陆续开展相关评比竞赛活动来深入推动这项工作,4月份举行学科渗透德育优秀教案和优秀论文评比,下半年开展学科渗透德育优秀课评比。
同志们,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要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渠道。大家要认真落实今天的会议精神,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学科渗透德育的方法途径,切实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有机渗透德育,全面提高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第四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计划
汇川区沙湾中学
2018年春季学期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工作计划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教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2018年2月
第五篇: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颁布的《守则》、《规范》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推广为契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和谐、进步”为主题,确立德育为首的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创新德育方法,拓宽德育渠道,优化德育层次目标,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不断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国家教委指出,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首先是对整体培养目标来讲的;其次是要求每一个教师成为德育工作者;最后是要每一门学科都应当从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三、工作措施:
(一)、学科教学渗透德育要求
1、明确掌握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目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祖国的品德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就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亦是说学科知识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基础,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2、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指导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其中“知”是指对思想、道德的认识,是一个学习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认识过程。因为课堂教学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径,当然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学科教学加强德育工作,最主要的还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去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教育的结果。教学中思想教育因素的发掘,学生正确思想观点的形成,思想觉悟的提高无一不是教师教育指导的结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引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德育指导,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3、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
学科教学内容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要把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就要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总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明确了把德育放在首位的主观愿望,通过钻研教材,就能挖掘到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设计出恰当的思想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即教书育人。
(二)、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
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学科教师进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与效应相对应,注意改善与教育对象的关系。古人说,写文章“理不直指也,故即事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借物以寓情”。我们也需要研究教育的“即事明理,借物寓情”,用爱心换爱心,以信任换信任,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让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进行,增强德育的渗透性和效果。
2、不牵强附会,避免生搬硬套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一定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硬性渗透,不要因为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节课都戴一顶德育“帽子”,或栽一条德育“尾巴”,殊不知,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培养就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3、客观、公正、尊重事实
学科教学在渗透德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对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一种倾向转为另一种倾向。不能一说重视德育,对学生错误就以点带面,抓其一点不及其余,上纲上线,深挖思想根源,严而无格。这些做法都不是真正的重视德育。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客观公正评价社会,才能增加学生对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
4、注意“四点”,增强效果
学科渗透德育应注意创造良好气氛,态度要真诚、热情、尊重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从实际出发,充分准备,寻找彼此沟通的接触点。切忌主观武断,信口开河、海阔天空,缺乏重点和针对性。总之,要民主一点,幽默一点,热情一点,客观一点,才能增强德育效果。
学科德育目标是教学大纲和中小学德育纲要的综合要求。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良好学风及政治思想品德、意志教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加强德育具体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