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作文素材应用之十大技法之理例结合[5篇]

时间:2019-05-12 19:07: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高考作文素材应用之十大技法之理例结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高考作文素材应用之十大技法之理例结合》。

第一篇:2010年高考作文素材应用之十大技法之理例结合

2010年高考作文素材应用之十大技法之理例结合高考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理例结合所谓理例结合,就是在作文中将举例和引用原理或名言相结合,使具体事例和科学原理、名人名言相得益彰,发挥更好的效用。特别是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既讲究理论论据,又讲究事实论据,事实可以直观地再现情景,引用可以借名人之语增强议论的力度,二者的结合是议论文常用的写法。

下面是以健忘为话题的作文片段:

是爱迪生吧?他一手持蛋,一手持表,准备把蛋下锅煮五分钟,但是他心里想的是一桩发明,竟把表投在锅里,两眼盯着那个蛋。

是牛顿吧?专心做一项实验,忘了吃摆在桌上的一餐饭。有人故意戏弄他,把那一盘菜肴换为一盘吃剩的骨头。他饿极了,走过去吃,看到盘里的骨头叹口气说:我真胡涂,我已经吃过了。

这两件事其实都不能算是健忘,都是因为心有所旁鹜,心不在焉而已忘不一定是坏事。能主动地彻底地忘,需要上乘的功夫才办得到。孔子家语: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孔子曰:‘此犹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徙而忘其妻,不足为训,但是忘其身则颇有道行。人之大患在于有身,能忘其身即是到了忘我的境界。而一个人只有到达忘我的境界,才能有大作为。

在上面文段中,围绕健忘这个主题,作者精心选材,通过爱迪生牛顿的事例说明健忘的涵义、范围,之后又引用孔子的话说明忘不一定是坏事。这些材料都为人们所熟悉,引用恰当有力,典型准确,很有说服力。试想一下,假如只有事例,或者只有引用,有这样好的表达效果吗?

再比如河南考生的一篇题为《以人为鉴知得失》的高考作文,其中心是不要过于相信自己,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作者既引用了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的俗话,又引用了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言论,同时又引用了典型的事例:一是讲三峡工程的决策者,面对记者说了一句朴实而深刻的话:对三峡建设来说,最有价值的是反对者的意见。二是讲国外很多企业家,为了让员工畅所欲言,经常组织一些漫谈会,鼓励大家胡说,从中寻找思维的火花。他们规定,不管是谁提出想法,不管提出的想法有多么可笑,大家都必须鼓掌欢迎,并齐喊很好,很好。显然,这比光引用,或光举例,效果要好得多。

当然,如果是写议论文,不只是要运用引证和例证两种方法,还要善于运用喻证、对比、类比等多种论证方法。

第二篇:高考作文素材运用技法 4

www.xiexiebang.com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技法五:思想素材

人的健康离不开思想的健康,人的成长离不开思想的成长,从语文课本中我们可以获取富足的思想精华,因为前人的思想会给我们启迪和教益。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课文中获取不同的思想营养。当我们不得志之时,我们不妨看看古人:司马迁从文王、仲尼、左丘明、孙子、吕不为、韩非子等人身上,获得了重新生活的勇气;战国时的李斯从厕所与仓库中老鼠的不同际遇中悟到了人生应该发愤图强,终成大器;史铁生在地坛里悟出了生命的价值不是自我抛弃,而是要从逆境中崛起。我们从语文课文中也可以悟出许多思想素材,从而运用到作文写作中。

1、《报任安书》的思想素材

(1)大丈夫志当存高远,面对命运的折磨,当忍辱负重,执着前行;(2)面对挫折,勇敢面对,不要放大痛苦,活着理当追求人生的价值;(3)逆境出人才,自古雄才多磨难,历史的先贤给我做出了榜样;

(4)官场失意的司马迁却为后人留下了光耀千古的《史记》,可见,人生道路上,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你开启了另一扇通往光明的窗,所以,不要为已倒的奶瓶哭泣,抬起头来,去寻找新的更可口的食源;

(5)人生不仅要‘立功’,还要‘立德’、‘立言’”,为后世留下精神财富;(6)面对人生的转折点,要抓住机会,要化不利为有利,要学会选择;

2、《喜看稻菽千重浪》的思想素材

(1)因为他的存在,因为他的杂交水稻,让人类远离饥饿的阴影;(2)实践是袁隆平发现真理的途径,行动是实现一切梦想的最好手段;(3)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打破常识,勇于创新是其成功的前提和基础;(4)面对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局面,袁隆平是真理的捍卫者,是事实的追随者;(5)充满希望、引领绿色革命是袁隆平始终坚持奋斗的助推器,是其一生奋斗的动力源泉;(6)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提示】思想素材的获取,难度较大,需要我们对于所学课文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要根据课 www.xiexiebang.com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文内容,从其内在的思想层面加以感悟,在深入感受的基础上,提炼出文章蕴含的思想内涵,然后以此作为写作素材,巧妙运用到作文行文中。

高考作文素材运用技法(系列论文二)

——深圳石岩公学 余卫兵

【摘要】针对高三考生拥有高考作文写作素材却不会使用的现状,本文主要探讨高考作文素材运用的五种技法:直接引用、同质叠加、异质对比、模仿移植、提取化用。并通过具体技法使用过程的展示,让学生掌握不同的作文素材运用技法,然后运用这些技法使用高考作文写作素材。

【关键词】高考作文 课文素材 运用技法

通过对课本内容开发,运用分类的方式,积累了大量的语言素材、人物素材、故事素材、情节素材、思想素材,这只是写好高考作文的前提,就像盖房子,只是准备好了盖房子的砖瓦、水泥、沙子、钢筋等原材料,而在写作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对这些写作素材进行加工,通过一些具体的使用技法,来对这些相关的素材进行剪裁和运用,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积累素材是前提,提炼素材加以运用才是目的。下面结合语文课本中的相关素材,进行素材提炼的技法的介绍,希望为广大考生提供一些素材提炼的有效手段。

技法一:直接引用

直接引用,就是对文章中的语言素材进行直接引用,在写作中可以成为论证的材料,也可以 www.xiexiebang.com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成为立论的观点。这种方法最容易使用,使用时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积累要准确,因为是直接引用,所以要保证材料与课文中一致。

【例1】《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直接引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适用话题】

生命的意义、磨难与成功、逆境出人才、修炼、艰难人生与奋斗不息等等。

【运用技巧】

1、用作理论论据,在实例论证的基础上总结,引出自己的分析,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例文1】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于今我们的时代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了,孟子所说的重重磨折,我们正在亲领身受。我希望我们每个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们,要明白我们的责任,本着大无畏的精神,不顾一切困难,向前迈进。

——朱光潜《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运用说明】直接引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名句作为全文总结,然后由古及今,联系今天的时代和我们个人实际,强调我们也要经历这样的磨难,朝前迈进。论据使用准确而贴切,极具说服力。

2.引出文章观点,直接用原文哲理丰厚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

www.xiexiebang.com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例文2】

空白是生命中的盲点。

我以对生命的热烈追求来庄严宣誓:我拒绝空白。

我崇拜孔子。他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有“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规”的宣言。

我崇拜孟子。他有“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豪情,他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坚毅。

我之所以崇拜孔子、孟子,就是因为他们敢于接受生命的挑战,通过经历各种磨难,成为“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之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拒绝了生命的空白,让生命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儒家世界的精神天空!

——高考优秀作文《拒绝空白》

【运用说明】在具体论证的基础上,用名句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鲜明,令文章倍增底蕴。

第三篇:高考作文得分技法

高考作文得分技法

王克家

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领导小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曾指出:“凡优秀作文,皆在‘发展等级’中大显了身手。何谓‘发展’?即在通篇‘明白’、‘通顺’、‘完整’的前提下,平添几处‘精彩’之笔。这是我们常说的‘亮点’。‘亮点’者,使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也。„„”以下几法可使你的文章增加亮点。

一、巧设题记

题记:写在书得正文前或文章题目下面的文字,多为扼要说明著作的内容或主旨,有的只引用名人名言。根据不同的表达作用,题记可分为三种:

(1)交待写作目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的题记:“献给各国的受

苦、奋斗而必将战胜自己的自由灵魂。——罗曼·罗兰”,写作目的跃然纸上。

(2)总领文章的内容。“作文报”杯全国高中生作文大赛二等奖的作品《所谓

成功》的题记:“何谓成功?成功是起点,成功是收获,成功是永不懈怠的奋斗,成功是没有‘最后’字眼的字典„„”。它统领文章四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以陈胜的例子说明了“成功了,这是起点”,第二部分用阿加西赢得的满屋子奖杯告诉人们成功,是收获,第三部分以康熙的成功证明了成功是永不懈怠的奋斗,第四部分由拿破仑道出了心中的话:成功是没有“最后”字眼的字典,题记以一线贯穿全文,脉络分明。

(3)揭示文章的主旨,《带自信上路》以“在生命的河流上掌舵,左右自己的不是涌浪迭涛,而是心头矢志不移的罗盘:自信。”鲜明地彰显出文章的主题。

题记的变式是“后记式”。即在作文的正文之后补写一些文字,单独成段,借以说明这次作文的写作目的、经过、感触。或补充交代文中涉及的有关内容,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全文,如《重来》一文中的后记写道:“回忆是人类很特别的一种能力,有时它相当美好,可有时它又使你陷入悲伤之中。我们总是希望能够重温那些美丽的人生片断,但那终究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将它们好好收获在人生这本书中,就像珍藏那一叶叶缤纷的书签。”把自己的心声吐露给读者,引起人们的共鸣。

巧设题记可以先声夺人,“潍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拟小标题

以三至四个既有内在联系,又各是独立性的部分配以精当的小标题表现文章的主旨,根据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分为两种:

(1)并列式。《醉秋》以“秋之叶”、“秋之雨”、“秋之月”为小标题,写了温

馨,充满了优美旋律的秋。

(2)层进式。《坡的系列》以“定义篇”、“邂逅篇”、“感悟篇”为小标题,在“定义篇”中,作者将“坡”喻为“人生的漫漫长路”,提出疑问“为什么人开始所要面对的总是上坡呢?”在“邂逅篇”写了一个年轻人上坡没有摔倒却摔倒于下坡路上。“感悟篇”中将上坡喻为“逆境”,下坡喻为“顺境”,将“顺境与逆境”的老话题写出了新境界“我们在逆境中固然要奋发向上;然而在顺境中我们更要居安思危,保持高度的警惕性,绝不能掉以轻心。小标题使文章层次分明体现了作者由表象深入到内部,化形象之事物为抽象之道理的过程。

三、变换一个角度

叙事性的文章一般都是从人的视角进行描述的。其实有时不妨转换一下,以物的视角来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比如《人鼠传奇》以人鼠的角度揭露了贪官的生活。《我是猫》以猫的视角写了中学生被压抑束缚的生活。

此外,还可以多角度、多侧面的观察与倾诉,如《5秒钟的永恒》从“烟火”、“男孩”、“女孩”的角度诠释了永恒的内涵。“烟火”认为男孩和女孩的微笑永恒。“男孩”认为“烟火以绝美的姿态消逝,不凄凉,不悲苦,幸福地美丽着,在幸福中走向生命的尽”是一种生命的永恒,“女孩”认为男孩带给自己的这5秒钟的美好和永远的感动永恒。

避开我们一般人看问题的视角,展现的将是一片崭新的天地!

四、模式创新

运用一种直观形象,新奇的模式结构,内表主题,外显层次。选择新颖独特的模式会令人刮目相看。例如一种“数学符号”的模式令人拍案叫绝。

A与B

AB

祝福

42℃的心为人赞美的娴静

爱、仁意℃的目光

自赏

彻心的痛、呐喊嫉妒

摇漾的童心

A与B是两个我。

后记

此文并非一蹴而就。我不喜欢数学,但认为数学符号最客观。

“日记式”、“书信式”、“自白式”、“对话式”、“问答式”、“广告式”、“诊断书式”、“小标题式”、“采访式”、“菜谱式”也都能出新,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五、力炼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它好比一个人的外衣,漂亮与否,直接影响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正如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使用以下几类语言可使你的文章大大增色。

(一)比照类:“信人,老老实实做人,诚诚恳恳为人。以信立身,以诚待人。”

“假人,虚虚伪伪做人,七拼八凑为人。笑里藏刀,口是心非。”

(二)排比类:“没有诚信的滋润,心灵也将干涸,灵魂也将枯萎,生命也将失

去意义啊!”

(三)哲语类:“诚信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诚信是火,照亮夜行之路;诚信是

路,引你走向黎明。”

飞扬灵动,富有韵致的“闪光语言”如一泓清泉在阅卷老师心头流过,使其对文章大加赞赏。

相信以上五种技法一定能给你的高考作文带来裨益!

职校生作文的现状与对策

江都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王克家

【内容提要】:职校生作文存在一些问题,据此提出教学对策。

一、让学生学会用眼睛观察;

二、教学生学会用笔说话;

三、促学生创作生活美文;

四、引学生抒发自我真情;

五、褒学生真情实感之文;

六、敢“下水”引导写作之路。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做到“写文章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健康、力求有新意”。但由于诸多原因,学生作文不但难以提高,而且还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或编造事实,或刻意拔高,或无中生有,或照搬照抄,或空洞无物,或套话连篇,消极应付之作不在少数。“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的目标实际上成了一句空话。笔者根据多年作文教学情况,总结了存在问题及教学对策如下:

一、存在问题

1.教学目标偏向。有些语文教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作文教学的目标的认识有失偏颇。究其原因:

一是“功利”驱使。教师深知所教学生绝大多数作文水平不高,而在利益驱动下,部分教师有意无意间纵容学生滋长了一些不良行为:中考时读的佳作、背的范文给某些学生“借鉴”提供了便利条件,读到如此“高分”作文不予指出;为在各种作文竞赛活动中取得好成绩,帮助学生虚构情节;为使学生的习作能够发表,有些教师甚至提供素材或亲自润饰。这样,职校生便以虚假作文来满足教师的需求,自己的真实情感则变得无足轻重了。

二是“现状”使然。说实在的,职校生的写作水平确实令教师不敢恭维:要素材没素材,要形式没形式。大多教师采用放任式作文,大致布置一个题目,不限时间,不限数字,只要如期交上一篇作文即可,无更高的要求。学生因此如蒙“大赦”,不再考虑审题立意的方法,谋篇布局的技巧,内容的真实可信,文句的顺畅自然,只需信手急就一篇丢失“自我”、丧失思想、感情和个性的所谓习作就万事大吉。

2.作前指导失法。一般说来,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主要是根据语文教材中写作训练的课题进行教学,讲讲知识点,读读范文,布置题目,提提要求。这种简单化、机械化近乎形而上学的做法,往往会相当程度上框住学生的思绪,诱导学生依次信笔杜撰。这样的指导,其结果可想而知。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毫无真情实感。倘若批改再不认真及时,随便打个分数,让这些言之无物、抒之无情的作文蒙混过关,学生的作文水平又怎能“进一步提高”?

3.生活积累缺乏。要写出真情实感,必须有材料可写。他们在初中乃至小学阶段基础差,并没有求学欲望,迫于家庭的压力和老师的管束,学习只是消极应付,更无兴趣广泛阅读,深入观察,积累写作素材。每到作文之时,顿感“无米下锅”。其主要原因,一是无意义关注或不善于观察,即使经历了富有情趣、难以忘记的事,“只缘身在此山中”,让好材料成了过眼烟云;二是生活单调。这些学生既不想学习,但又不得不学习,因而只能被逼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没有时间去领略生活的多彩多姿,没有时间去欣赏美好的大自然。这样库存不足,积累贫乏,写作时要么搜肠刮肚,在咬笔杆中挤出几段文字来;要么干脆走捷径

到作文选、写作大全中“讨”素材,寻章摘句,剪辑组合。于是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怪味豆”:明明是南方人,却写道了大东北的风景;明明是十七八岁得花季男女,可说出的话却老气横秋,而活鲜鲜的“我”却销声匿迹,踪影全无。

二、教学对策

职校生作文内容缺乏,真情实感的隐退、逃离,责任在师生双方,职责在教师。笔者以为要克服这些现象、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让学生学会用眼观察。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所以教师应在文外下功夫,不断充实学生的生活,给他们创造各种活动的机会,首先要训练学生学会用眼睛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今天你看到了什么?””面对此情此景,你想说些什么?”其次,让他们进工厂、到田野,去了解社会变迁,去领略城貌乡色„„正如鲁迅所说“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宽渠道,广闻博见,只有“源头”充实了,学生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

2.教学生学会用笔说话。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作文就为的是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此乃作文教学的本意。”中央教科所张田若教授也说过:“作文说来其实也简单,就是学会用笔说话”。职校作文教学的性质就是训练学生把自己耳闻目睹、所思所想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时应定位在坚持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为题材,大力鼓励学生写自己的事、身边的事,抒自己的思想、感情,消除畏难情绪,写出想说之话,克服虚假作文的现象。

3.促学生创作生活美文。勿庸置疑,写作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有生活和思想,有爱好和个性,思考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因此应根据职校生的实际,积极倡导写“生活作文”,淋漓尽致地表现真实情感,喷涌文思之泉。

一是即兴练笔写生活。可这样操作:

1、了解体验。学校可展开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活动的目的、意义,体验活动的过程、乐趣,如新生军训、学校运动会、歌舞大赛、参观烈士纪念馆等。

2、启发诱导。教师与有较好较深生活感言的学生交谈,启发诱导学生把了解、体验的经历写出来。

3、评比赏析。教师把能写出自己的生活、感受的文章展示给其他同学,并对这些学生表示赏识,以鼓励大家写真实生活、写生活作文,张扬激情,激发兴趣。这样,几经实践,让学生深深领悟“缀文者情动而辞发”的含义,养成“立诚倾吐、以情写文”的良好习惯。

二是课堂训练“生活化”。作文教学中的“生活化”是指让学生先感受到与作文相关的生活,再进行作文。这样可使学生把作文当作抒发情感的乐事,树立实事求是、实话实说的“文”风。课堂训练“生活化”的方法有:追忆生活,实践生活,想象生活,模拟生活。通过训练,让学生忆经历、说材料、想路子、激情感,作文时就会“文思泉涌”释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心态意趣来。

4.引学生抒发自我真情。赵翼《闲居读书》中说:“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同作一题文,各自擅其妙。”每个学生的个性、知识、情趣有所不同,写出来的文章也会“人各一面”。“文章不是无情物”。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即时教师“教”的对象,更是作文的主体。倾吐什么,怎样倾吐,该由学生自己决定。按叶圣陶先生的观点,学生写什么怎么写,都该“操持由己”。写什么: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写自己的喜怒哀乐,以“我手写我语,我语抒我情”。怎样写: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构思文章的框架,写出真挚的、诚恳的、健

康向上的感情,坚决反对那种虚假的、矫揉造作的文章。事实上,唯有作文教学中少些清规戒律,让学生在自然、自由、直觉、自尊的心态中作文,他们的作文才会倾吐真实,凸现个性,表露内心世界,最终实现人文合一。

5.褒学生真情实感之文。文章是社会的反映,也是作者表达思想感情、发表所见所闻的重要形式。作文之根生长于心灵沃土,说真话、抒真情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叶圣陶先生曾谆谆告诫我们,作文“首先要求说真话,其次才看写得好不好。”因此,我们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应把“真实与否”列为优劣的重要标准。一是材料要真实。学生作文的内容应该是自己的“积蓄”,是生活经历的积累,而不能胡乱编造,信手抓取。二是感情要真实。作文中应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个人的情感。当然,由于写作目的、文章体裁、语言风格不同,感情表达也有不同的情况:可以比较隐晦,也可以比较明朗;可以比较含蓄,也可以比较直白。三是注意营造“真实作文”的氛围,及时褒扬职校生中那些肯在“不说假话、套话”上认真作文的同学,即可在作文讲评课上表扬,也可在批阅作文的评语中以加肯定,切不可发现学生“虚假”而泰然处之、见之任之。

6.敢“下水”引导写作之路。写作时语文教师的职业技能和习惯,是语文教师职业素养构成的基本内容之一。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下水作文方能“深知作文甘苦,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经过叶老的大力提倡,教师“下水”、示范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身为职校语文教师,面对着文化底子薄、作文水平差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要敢于“下水”,勤于动笔,与学生同题、同时、同文,并把自己的写作体验推及到学生身上,示范引导,更多地把握住学生的写作脉搏,化难为易,化苦为乐,让学生充满自信的投入写作,写出令自己也令他人满意的作文,从而切实提高职校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

第四篇:高考作文例解历史名人素材的灵活应用

高考作文:例解历史名人素材的灵活应用

评论屈原的对联

1)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及汉湘人。

2)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3)长沙有屈、贾二公祠联云: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纬地大文章。

4)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

5)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

6)志洁行廉,忠君爱国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屈原名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涉江)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涉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卜居)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卜居)

作文运用时可灵活运用的词句:

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忧国忧民,而楚怀王亲倭远贤,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不合流同污,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悲情汩罗。粽香千里,鹤起湖湘,衔粽

而飞。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瑾瑜比洁,日月争光,光照千古!

《勇气》

什么是勇气?勇气就是古希腊英雄泅渡海峡时坚定的意志;勇气就是古罗马角斗士与猛兽博斗时大无畏的精神;勇气就是被围困三载的莫斯科城人民不屈的信念;勇气就是“海空战士”王伟同志为国捐躯的豪情……

布鲁诺是勇敢的,因为他拥有为真理献身的勇气;贝多芬是勇敢的,因为他拥有挑战命运的勇气;屈原是勇敢的,因为他拥有为国投江的勇气;戚继光是勇敢的,因为他拥有上阵杀敌的勇气。

《纳言的艺术》(“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真诚地聆听别人的意见并选择正确的加以采纳,生命的长河才会愈流愈广。唐太宗虚心纳下,于是,在魏征锋利的谏言中成就了一代伟业;勾践礼贤下士,于是,在文种善良的提议中扶起了业已倒下的江山;楚怀王亲倭远贤,在屈原的热泪中化为灰土;项羽刚愎自用,在范增的长叹中沦为鬼雄……如果我们的心总是关上耳朵,别人的进言怎能飞入我们的胸膛?如果我们的大脑总是趋于麻木,别人的提醒怎能汇入我们的思想?我们得奉行“拿来主义”,将别人的意见揽入怀中,才不会在昏暗中睡去。

留给明天

我们要为明天留下精神的财富。屈原为明天留下了爱国豪情,司马迁为明天留下了忍辱负重的勇敢;爱因斯坦为明天留下了自信与乐观的态度,伽利略为明天留下了“地球仍然在转动”的坚持。这些不朽的功

勋人物之所以能为历史所铭记,就是因为他们留给明天,留给后人的永世不朽的精神财富。

《文学给了我很多很多》(“人文素养与发展”)

屈原的《离骚》使我看到了一个忠君爱国的大臣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情况下,宁赴常流,葬身江鱼腹中的傲骨;李白的《将进酒》使我感受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负与自傲;艾青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使我听到了心灵的自白;鲁迅呐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使我听到了来自知识精英那里的良知。文学,让我看到前人的生

活经历,听到来自历史洪流中前人的声音,如钟如鼓,萦绕在我的耳边。

《经典,此香如故》

楚辞汉赋,魏晋文章,尽情地放逐着文人骚客们的奇特想象;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屈原《离骚》中的醇美风姿,也可以感受那“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悲伤凄美的爱情……大气唐诗,精雅宋词,承载着多少盛世繁荣的景象,也饱含了多少乱世山河中漂零的血泪。在这里,你可以随着李白绚丽的词采,天马行空般的想象游历祖国的大江南北,时而悠闲地“逐白鹿于青崖间”时而登临那艰难异常,阴森凄然的蜀

道,也可以凭着辛弃疾在“落日搂头”,断鸿声里,登上江楼,把“栏杆拍遍”排遣抑郁与忧怀。

《逃不掉的命题》(“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阴错阳差,冥冥之中接受着宿命的安排,情节的曲折离奇及不可思议,可结果却给我们铁的事实,这使众多生灵为之摇摆、叹息、动容……

端午将至,粽香千里,鹤起湖湘,衔粽而飞。怎能不忆及屈原悲情汩罗,慷慨悲歌亦是那样从容,当是时,民众之反响不曾知晓,后人叹惋颇多,文化后人之消逝,星之殒落天际。屈原一生,正义满怀,忧国忧民。当奸妄之谗言怀王之猜忌,我们多情的诗人……

《说“安”》

人们希望获得“安”,历代的统治者也在努力制造一个“安”的局面。

然而,真是“安”吗?为何我耳边总在回响着屈原哀怨的绝唱,“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求什么呢?求君主的圣明,求百姓的福祉,求国家之“安”。为何我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一位僵卧孤村的老者,那是陆游在吟诗吧,虽然“镜中衰鬓已先斑”,却仍挣扎着,“尚思为国戍轮台”,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至死仍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而他不知道,宋王朝的统治者只求一隅之“安”,在那风景如画的临安,哈,恰

又是一个“安”字,只可惜是“临时安定”。

说“安”

然而,真是“安”吗?为何我耳边总在回响着屈原哀怨的绝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什么呢?求君主的圣明,求百姓的福祉,求国家之“安”。为何我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一位僵卧孤村的老者,那是陆游在吟诗吧,虽然“镜中衰鬓已先斑”,却仍挣扎着,“尚思为国戍轮台”,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至死

仍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而他不知道,宋王朝的统治者只求一隅之“安”,在那风景如画的临安,哈,恰

又是一个“安”字,只可惜是“临时安定”。

舞动的精灵

昏庸的君王

应秦王之邀,楚国怀王将出访秦国。

出访之前,怀王召集群臣,商议是否出行。

屈原直言敢谏,当即陈述出行的种种弊端,力求制止怀王,以防不测。可恨那一帮*佞小人竟说什么与秦国交好,此番出行意义重大,不可不击。殊不知,“秦,乃虎狼之国也。”与之交好,不是自取灭亡

吗?

最终,怀王还是去了,但竟是永远的诀别,他落了个身死异国,骨抛荒野的可悲下场!

相信自己固然重要,但广纳贤言一样不可或缺!

面对他人意见,不加选择,肆意采用的做法是谓愚蠢之至。剔除糟粕,吸取精华,百家之长,为我所用;结合自身情况,充分践行,以使自己更加茁壮、繁茂,事情得以顺利解决,方是上上之策!

《读弦》

读不尽的人生,读不断的沧桑,那拉的出走,苔丝的温柔,或是少年维特的烦恼,还是泰戈尔不朽的童心,都是不同的人生之弦,人生之趣。

雾里看花的纷扰,水中望月的期盼,为生命读弦,像高山流水之曲,二泉映月之音,奏出不朽,奏出恰同学少年之志,像屈原为民奏曲,李清照为爱弹琴,蒲松龄为世道不平,不朽之人需不朽之志,不朽

之曲需不朽之弦。

为人生奏弦,让自己生命如弦,读出一曲清音。

《读弦》

在恍惚迷离之中,几人能把真谛看透,伴着亘古的天,生命是根华美如涛的弦。

朵朵落红如阵阵破碎的心扉,奏不尽一曲《离骚》,一江水流,试问躲在汨罗深处能否把清江看透?江水长流,欲抽刀断水,无奈斩不断的情长,一月如豆,江水鱼唇般舐着你久久不肯皈依的灵魂,哪里是你的表白?哪里是你的孤寂?哪里是你钟情的花环?“哀民生之多艰”,这是何等悲凉而又无奈的呼唤啊!

也罢!也罢!你挥一挥衣袖,把梦揉碎在浮澡间,我读出了你弦外的苍桑。

《思维解读幸福》(“幸福快乐与思维方式”)

高尚的思维造就永恒的幸福。纵观古今,历览中外,楚之屈原,于“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中不合流同污而投身汩罗江,死亡的虽然是血肉的身躯而升华的却是永恒的幸福。毛泽东在敌人的围剿之下,最后毅然决定长征,一个高尚清晰的思维就造就了新中国十几亿人的幸福。被流放的邓小平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然而思维的火花却在他的脑中飞扬——改革开放,一个让亿万中国人富起来的制度就这

样产生了,至此,我们不得不说,思维的方式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思维的解读。

《我是真的懂你》(“ 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

逆流而下,一位老者在水一方。他那爬满皱纹的额头,那微微弓着的瘦弱身躯,那沉吟江边满脸的迷茫……我忆起了,他!“长太息以掩涕息,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他在江边徘徊着……突然,仰天长嗟:

“天啊!奈何你这般对待我?!圣上啊?!你为何听信谗言,疏远我啊?!天下之大,无人明吾心意也!”纵身

一跃,投入了滚滚奔流的江水之中……

《坚定不移》

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追求散发着道德的幽香;吴士宏“逆风飞扬”,因为她知道,挑战正是发展自我的最好途径;史丰收几十年如痴如醉搞速算,因为他知道,从高位计算是提高速度的最佳突破口。

《勿为情所障目》(“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

君不见,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的三百里烽火,不仅烧出片刻的欢喜,更吞噬了周朝的大好河山;只因凭着“六宫粉黛无颜色,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妹妹,杨国忠便在一系列提拔中平步青云,扬眉吐气,唐王朝的衰败也由此而起;而吴三桂情动之下“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劣迹,千古年来仍然令人发指。而愤激至死的屈原,惨死**的岳飞之所以成为令人扼腕的悲剧,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冲突,难道就没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君王疏远的原因吗?只因君王之目为情所障,看不到有幸埋葬忠骨的青山,只瞥见白秩无事所铸的使臣!情之障目,岂止不见泰山而已?

《感情和认知》(“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

古今中外又有几人能够穿越感情的烟雾?像庄子的豁达与放逸吗?像屈原的忠诚爱国吗?虽然庄子能与鲲鹏为友,能穿透世间有为的境界,但他却悠游而无法脱离尘世的纷纷扰扰。屈原放弃一切而忠诚于国,却赴清流而为保全自己的清白。庄子和屈原都把自己放在广阔无垠的宇宙外层,却不知在他诞生之日,地球上的灰尘已把他们都打上了人间的烙印。于是,无论怎样去俯视这宇宙,都是带着感情的牵绊,仿佛

地面有无数的线牵连着各处器官,你又如何能够把这层烟雾拨开?

《感动,点一瓣心香》(“人文素养与发展”)

缺少感动的社会谈不上真正的发展。它缺少人文的养分,最终只能走向荒芜。

我们有多久没有被那些优美的文字感动?李白的潇洒,杜甫的沉郁,托尔斯泰的浩瀚,雨果的雄奇。我们有多久没有被那些高尚的背影感动?在冬天为人民打造一轮更温暖的太阳的屈原;撒下“人生自苦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的文天祥;孤独地守望着大汉三千里江山的苏武……

感动不是单纯地落泪,不是肤浅地感时伤怀。感动是一种人文精神,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共鸣。

《纯粹的快乐》

我爱古典文学著作更多一些,换句话说,我更为欣赏古代文人的气质与特有的性情。

屈原在《渔父》中的句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总是那么的浪漫而又不失坚定;《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总是令人对此境无限遐想,仿佛早已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份宁静致远;《将进酒》中的每一个句子仿佛都飘出了渺渺酒香……太多的文人性情都在各自的文章中表露无遗。这时,你可以敞开心扉,毫无顾忌地与他们对酒当歌,感叹人生多

恨、命运多舛……这,就是一种纯粹的快乐。

《一种人生境界》

屈原的人生也让人感动。他与陶渊明的经历有些相似之处,但他以死守节,投江自尽了,因为他执著于国家的忧患,以此明志。其实他已陷于深深的忧虑与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只是一种“入其内”却不能“出其外”的愤慨与失望。他那以死来解脱人世悲苦的行为,给千秋万代的子民以“明志”的启迪,也是一种超然

物外的人生境界。

《风帆指向灯塔》

伟大的人也难免失足于泥泞,而这往往使伟大灵魂执拗地迷失,这种迷失无异于揭去民族肉身上的完肤。屈原的的特立独行宣告了与旧时代共亡的决裂,李白的天真单纯的执著换来了“对影成三人”的沧桑,嵇康稀有的人格节操葬送了那一片空灵与飘逸,岳将军“怒发冲冠”只为伸张民族精神的正气……

《面对“尽志而未至”》

人生中的事十有八九不如意,人啊,怎能苛刻要求每样事都完美呢?王安石曾说:“尽吾志也不能至

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是的,如果为了一个目标付出自己的努力,却未能如自己所愿,带来痛苦和失望是锥心的。但这并不代表你没有付出,亦不代表你的努力要被否定。还记得端午节的每一只粽吗?为了纪念那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他对楚国的耿耿忠心可昭日月。难道我们能因为他被楚王一次又一次的惩罚而否定他坚贞高洁的心吗?难道我们能认为他一次一次被人诬陷是因为他不长进吗?不可能吧,虽然他一挥清袖,投入江

中,但历史长河为他洗礼,书写他“世道皆浊,吾独清”的一生,尽管是“尽志而未至”……

陶渊明

上帝的账单

站在历史的河畔,漫瞅那一道道鸿梁,翻阅素养的楷模: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而不悔;霸王泪洒江东岸,一瞬成鬼雄;虞姬心随项王去,化作矛尖花;张骞扶着驼铃走,一心向天山;卫将军旌旗飞舞,奔向大沙漠;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能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与采菊;唐太宗载舟为民,创贞观之治;南唐后主伴寂寥,佳作不间断;康熙帝英明神武,亘古永铭记……回眸历史沧桑,掩卷长思,荡气回

肠。三分啸成剑气,无处不散发着素养的光芒。

穷则独善其身

因为我知道,中国的文人总是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犹豫、徘徊。苏子想到了出世,就会增加犹豫与徘徊的痛苦。你想那陶渊明,我从来都质疑于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来都质疑于他的“欲辩已忘言”,我总想在那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后面,加上一句,你会不为六斗米折腰吗?六斗不够,八斗呢?这

总是有种酸溜溜的意味。我所钟爱的苏子啊!你怎能以此为效呢?

近墨者未必黑(91年)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晋陶渊明,大家是顶熟悉的了,他就是“出淤泥而不染”、近墨而不黑的代表,在官场腐朽,民怨载道的封建社会里,陶渊明能自守清节、出而不染,实在不是一件易事。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同志在未参加革命之前,也是“军阀”出身,但他也能入能出,不忘高风亮节,而始终为中国革命事业奔

走不息,亦为当世万流景仰。由此可见,近墨者完全可以不黑甚而至于更红。

买好一面镜胜过百黄金

镜乃一种品格,既然是品格,则有高尚与低劣之分。陶渊明选择“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自尊;李白选择“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自强;苏轼选择“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豁达。他们各有所爱的“镜”,他们各自选择自己所坚持的秉性。然而选择“低劣镜”的人亦有之,“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太宰嚭便在吴王面前为越国求情,是奸臣,是越国的叛徒;“张昌宗恐太后—日晏驾,为元忠所诛,乃谮元忠与戬私议”,是小

人的行为,是遭人唾弃的国贼。然人各有“志”,我们无法改变他人对镜子品格的选择。

第五篇:高考作文素材应用:项羽

高考作文素材应用:项羽篇

关于项羽的材料一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纵然有盖世神功也无法改变楚国破灭的事实。乌江旁,他已被敌军层层包围,空气中飘荡着象征繁盛的楚歌,悠远婉转。此刻,他刚毅无比的心开始脆弱起来,看到四处躺着的无数兄弟,他懊恼曾经的刚愎自用,悔恨楚国的大好局势和弟兄的生命葬送在自己手里。怀着深深的自责,他把刀架在了自己脖子上,刹那间,血染红了乌江河畔,倒映着半边天空。残阳如血,楚歌依然哀婉缠绵。一个巨人倒下,却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关于项羽的材料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在《垓下歌》中流露出了几分哀愁,几分无奈。在我看来,他是充满棱角的多边形,纵使有豪迈的气概,称霸的壮志,却只能在四面楚歌之时放纵形骸,苍凉的歌颂只能让滚滚的乌江为之伴奏,又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他的锐气,他的突兀,他的彰显,让历史也惧怕三分。“序八州而朝同列,吞二州而亡诸侯”的始皇已将天下扰得惶惶不得终日,哪又容得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

关于项羽的作文材料三 项羽欲学万人敌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的项羽,生于楚国将官世家。小时候家里请老师教他识字,没认几个他就不肯再学下去。再让他学剑术,又没学成。项羽的叔叔项梁十分生气,骂他不长进。项羽袒露心迹说:“认字,能够写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剑术,只能对付一个敌人,不值得去学。我要学就学对付千军万马的本领!”于是项梁就教项羽学习兵法,终于成就了项羽“西楚霸王”的大业。

分析:成功是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项羽抓住了主要因素,距离成功也就不远了。话题:“人生设计”“努力的过程与结果” 关于项羽的作文材料四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注:乌江亭在安徽和县乌江浦。项羽垓下战败,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东。项羽说:“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最终以项羽垓下大败,自刎乌江而降下帷幕。后人总想透过历史的烟尘,剖析这位一代枭雄失败的原因,从中引出某些历史鉴戒。杜诗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因此,出色的战将自当胜不侨,败不馁,尤其是在受重创、陷绝境时,更应该“包羞忍辱”,这才是真正的男儿。

三、四两句设想他当日如果能听取乌江字长忠告,重返江东,再整旗鼓,那么历史或许会改写。杜诗在为项羽的失败同情、惋惜之余,又对他的刚愎自用,缺乏自知不无讽刺。但尤其为人激赏的是,诗人借题发挥,道出一个颇有积极意义的命题:百折不挠,才能成功。王诗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

三、四两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杜牧未免太天真了,即使项羽真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王诗辛辣冷峻,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他毫不留情地指出项羽失败的最根本原因,颇具政治家的眼光。

关于项羽的材料

五、项羽

看着站在乌江边上的你,雄姿英发,豪情万丈。相信人们忘记了的是你四面楚歌的窘迫,铭记下来的是你的豪情、你的大度与你的痴情。江边自尽,是你的宽怀所致,所以人们只会记得你的宽厚,“鬼雄”之称无愧。人们铭记着你,难怪李清照要说“至今思项羽”了。(2005年全国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

“脸”,百姓的字典里,它释义为“面子”;英雄的视线中,它释义为“尊严”。项羽曾经雄姿英发,豪情万丈,而乌江边的霸王,经受了四面楚歌的困扰,就为这一张“脸”,痛别虞姬,江边自刎,遂成“鬼雄”。脸没了,身何益?对于真正的英雄,命不足惜脸足惜!(2005年高考江西卷以“脸”为话题。)

关于项羽的材料

六、刘邦听谏

刘邦打进咸阳,进入皇宫,一看皇宫里尽是宝贝,又有上千的美女,便想在宫里快活。张良劝诫:“因为秦暴虐无道,您才能到这里来为天下百姓除害。我们应该艰苦朴素反对奢侈才对。现在一进秦宫,就先讲享受,这不是助纣为虐,也来当秦皇吗?”刘邦接受了张良的意见,下令把秦宫封存起来,部队全部回到霸上扎营。

[拓展] 刘邦之所以最终成就千古之伟业,除了善于纳言外,也与他的自律行为有关。[适应文题] “自律”“成功与失败”“纳言与成功”

关于项羽的材料

七、楚汉战争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做皇帝,进行了将近四年的战争。战争初期,项羽在兵力上占优势。为摆脱劣势,刘邦采取了一些措施,注意收揽人心,制定“约法三章”,重视人才,加上有富饶的关中作为根据地,刘邦于是逐渐由弱变强。而项羽则刚愎自用,不能昕取正确的建议,逐渐由优势变成劣势,以致四面楚歌垓下受围,最后被迫在乌江自刎。【拓展】⑴如果立足于整个战争这一角度,我们会得出“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这一观点。

(2)如果从项羽这一角度去看,我们就会认识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道理。

(3)如果我们站在刘邦这一角度分析他由弱变强的原因,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①得民心者得天下。②严格的纪律是胜利的保证。③要学会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善于运用人才。

关于项羽材料应用的具体文本:

1.项羽,昔日的楚霸王,纵然有盖世神功也无法改变楚国破灭的事实。乌江旁,他已被敌军层层包围,空气中飘荡着象征繁盛的楚歌,悠远婉转。此刻,他刚毅无比的心开始脆弱起来,看到四处躺着的无数兄弟,他懊恼曾经的刚愎自用,悔恨楚国的大好局势和弟兄的生命葬送在自己手里。怀着深深的自责,他把刀架在了自己脖子上,刹那间,血染红了乌江河畔,倒映着半边天空。残阳如血,楚歌依然哀婉缠绵。一个巨人倒下,却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2.“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在《垓下歌》中流露出了几分哀愁,几分无奈。在我看来,他是充满棱角的多边形,纵使有豪迈的气概,称霸的壮志,却只能在四面楚歌之时放纵形骸,苍凉的歌颂只能让滚滚的乌江为之伴奏,又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他的锐气,他的突兀,他的彰显,让历史也惧怕三分。“序八州而朝同列,吞二州而亡诸侯”的始皇已将天下扰得惶惶不得终日,哪又容得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

3.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的项羽,生于楚国将官世家。小时候家里请老师教他识字,没认几个他就不肯再学下去。再让他学剑术,又没学成。项羽的叔叔项梁十分生气,骂他不长进。项羽袒露心迹说:“认字,能够写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剑术,只能对付一个敌人,不值得去学。我要学就学对付千军万马的本领!”于是项梁就教项羽学习兵法,终于成就了项羽“西楚霸王”的大业。

4.看着站在乌江边上的你,雄姿英发,豪情万丈。相信人们忘记了的是你四面楚歌的窘迫,铭记下来的是你的豪情、你的大度与你的痴情。江边自尽,是你的宽怀所致,所以人们只会记得你的宽厚,“鬼雄”之称无愧。人们铭记着你,难怪李清照要说“至今思项羽”了。

5.李清照有诗云:“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很多人眼里,项羽是一个忠肝义胆的豪杰。他叱咤风云的伟业,所向披靡的战绩,在秦汉交替之际掀起了澎湃的浪潮。曾几何时,举世共仰,千秋景慕。项羽因之而成为历代王朝倍加推崇的人物,着实为后人所景仰。

6.“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驹不逝。驹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的悲怆无疑已成为千古绝唱。假如项羽不固守那狭隘的“义”,假如项羽……那么,意气风发,衣锦还乡,击筑高歌《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安得猛将兮守四方”的人,可能就不会是刘邦了。

7.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若奈何?

江水悠悠,泊船无数,纵使晴空万里,也无船载得动昨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冲天霸气。莫说一生只有一次失败,纵然有一千次,也永远无法抹去这伟岸男子的千古雄姿。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钢铁铸成的生命,竟然伟大到毫无韧性的地步,没有一丝一毫的权宜与苟且。要么一战灭暴秦,要么一战而弃天下,酣畅淋漓而壁立千仞,真是一种至奇至美的大活法啊!

下载2010年高考作文素材应用之十大技法之理例结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高考作文素材应用之十大技法之理例结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高考作文素材运用技法(系列论文二)

    高考作文素材运用技法(系列论文二) ——深圳石岩公学 余卫兵 【摘要】针对高三考生拥有高考作文写作素材却不会使用的现状,本文主要探讨高考作文素材运用的五种技法:直接引用、......

    2012最新高考作文素材大全[样例5]

    2012最新高考作文素材大全 关于命运,机会,为梦想执着 没有铺垫,没有预兆,犹如一颗“超新星”爆发,在从来不缺少“神奇”的NBA世界里,华裔小子林书豪上演的现 实版“灰姑娘”童话,依......

    高考作文拟题技法(复印)

    高考作文拟题技法 作文“标题”如人的“脸面”。郑板桥就说过:“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对于自拟题目类作文而言,这张“脸面”的美或丑则更为重要,一个好的题目,或......

    2012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及其写作应用

    2012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与写作应用 素材1:教师待遇≥公务员待遇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湖北省近日出台《关于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意见》,决定从2012年起,对湖北省......

    高考作文素材集锦

    高考作文素材集锦--励志类 一、立志 指立定志向。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向成功迈进。 1、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

    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素材:感恩 【原题再现】 有些人总以为上苍欠他的,父母的呵护、师长的关爱、朋友的真情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他们视恩情如草芥,背信弃义却毫无愧疚之意,感恩之心早已荡然无......

    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训练【一】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1、把握中心主旨立意 2、把握主要角度立意 3、把握关键句立意 4、注意辩证思维立意 6、注意寓言及比喻性材料与事实材料的不同 7、注意......

    高考作文素材[合集]

    历年的高考作文都是大家所共同关注的,而对于所有考生来说,考前只需做到心平气和,正常发挥即可!作文写得好或不好,是功夫在平时,甚至是从小学就开始锻炼培养的! 有高考教育专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