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泸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感恩文明教育征文活动的汇报
泸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关于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感恩文明教育征文
活动的情况汇报
县文明办:
按照省委宣传部《关于在全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感恩文明教育有奖征文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局在你办的指导,结合自身实际,加紧部署,积极动员,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灾后恢复重建感恩文明教育征文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广大干部职工中营造出了爱国报国、坚强奋进、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有效提升干部职工的思想境界,为进一步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积极动员
为确保征文活动顺利开展,3月4日,我局专门召开了干部职工大会,集中学习和讨论了省委宣传部《关于在全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感恩文明教育有奖征文活动的通知》精神,大家纷纷认为,开展征文活动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素质、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抗震救灾精神是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全局干部职工将积极参与征文活动。
我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国松还就征文活动进行了安排部
署,他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以此次征文活动为契机,充分展现泸县质监的核心文化、精神内涵,要以创先争优的冲劲和干劲,扎实推进此项活动的开展。
二、健全机制,严格审核
为切实提升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境界,确保征文活动取得实效,我局专门制定了征文办法,即全体干部职工至少上报一篇手写的以“感恩文明、坚强奋进,从悲壮走向豪迈”为主题的文章。同时,为确保文章质量,我局建立了层层把关、责任到人的审核机制,即一般职工的文章由部门负责人审核选送上报,部门文章由分管领导审核选送上报,分管领导选送的文章最终由局长审核并签字上报,有效确保了选送文章的质量,为征文活动取得实效提供了保证。
截止目前,我局共收到职工来文30余篇,经层层审核把关,最终挑选了1篇文章上报精神文明报社。
三、丰富载体,营造氛围
为充分利用此次征文活动的契机,在全局范围内营造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我局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载体,丰富宣传内容,不断提升我局干部职工的思想境界。为此,我局专门在泸县质监网上开辟感恩文明征文选登,将较为优秀的文章放于网上相互学习,同时,我局还通过简报、宣传栏等载体,公布征文活动的信息、经验、总结等,有效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此外,我局还将征文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五带五争”的标准,要求全体党员要以创先争优的精神,努力开展好征文活动,进一步筑牢战斗堡垒、夯实精神基础,全力展现当代党员的精神风采。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日
第二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的专题汇报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的专题汇报
日期:2009-6-18作者:文章来源:
——2008年7月18日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冯健身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现在,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就全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予以报告,请予审议。
5月28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审议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抗震救灾情况的专题汇报,提出要以受灾群众住房建设为重点,全面启动恢复重建工作;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把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要适时调整财政支出计划,保证我省抗震救灾的需要;要尽快落实省内对口支援工作,提出详细的规划和要求;要对救灾物资抓好审计和管理,确保这些物资用到实处。一个多月以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抗震救灾各项决策部署,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举全省之力开展抗震救灾。对于人大常委会提出的重要建议,省人民政府、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认真采纳,有力推动了全省抗震救灾工作。目前,灾区受伤人员全部得到及时救治,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置,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全面恢复,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进行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一、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与进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灾后重建工作。
随着抗震救灾应急抢险取得阶段性成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及时安排部署。5月19日,省政府成立了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领导和负责全省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5月21日,省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指导意见》。5月26日,省委常委会研究了安置受灾群众生活和恢复重建工作,27日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甘肃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总体安排方案》。5月30日,省政府召开全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灾后重建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全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启动。6月10日,省政府召开省长办公会,对灾后重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对下一阶段主要工作进行了安排。7月2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和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
(二)完成了灾情评估、核查、受损设施鉴定等基础性工作。按省政府要求,各受灾市州、县市区、乡镇政府作为灾情核实的责任主体,对受灾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核查、统计,组织人员进村入户统计和核实灾情,逐村逐户摸底登记,由乡镇、县区、市州政府主要负责人签字,严格核实灾情。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及时派出10个工作组,深入受灾严重的13个县区和其它4个市州指导灾情损失核查工作;及时完成了《汶川地震甘肃灾区灾害损失评估报告》,统计地震直接经济损失为593.32亿元,于6月15日上报民政部;调集设计施工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受损基础设施鉴定和次生灾害评估,完成了公路、桥涵隧道、水利设施等方面和3941项房屋类建筑、市政公用设施的安全性应急鉴定工作;组织13个排查组近300名工程技术人员,对抢险救灾现场、交通干线、桥涵隧道、水利设施所在区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逐个进行检查,排查出重点隐患点2200处,对险情严重的20多处隐患点实施了应急消方减载、裂缝夯实等工程。完成了《灾后恢复重建安置点场地适宜性评估报告》,编制了陇南、甘南地区1:50万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为灾后重建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加快启动实施农村居民住房建设。省政府高度重视受灾群众住房建设,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灾后重建农民住房问题。及时制定出台了《“5·12”汶川地震甘肃灾区农村居民住房重建维修评估办法》和《汶川地震甘肃灾区农村居民住房重建维修管理办法》,对农民住房重建维修的评估程序、规划设计、资金筹措、补助标准、监督管理、检查验收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按照受灾市州的不同情况,新建房屋每户按3间45平方米,在中央补助1万元的基础上,省政府再补助1万元,户均补助2万元;对于一般受损可以维修使用的农民住房,每户按3间,每间补助1000元。对于国家和省上安排补助资金后,重建住房仍有困难的家庭,每户还可贷款3万元,省财政给予3年贴息。目前,我省灾区农民住房维修重建工程已全面启动实施,力争年底前完成70%的建设任务。国家安排我省的6.3万套过渡安置房,截至7月15日,我省已建成交付使用13567套,其中我省自建5365套,外省市援建8202套。按照就地重建、异地重建、维修3种类型选择的11个重点县33个试点村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启动。组织29家规划编制单位为文县、康县、舟曲、武都4个受灾严重县区的159个村庄编制了村庄建设规划。完成了灾后重建农宅设计方案,设计印发了包含20套方案的《甘肃省村镇抗震农宅设计图集》。
(四)科学谋划,精心编制灾后重建规划。5月底,省政府提出了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对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职责分工和进度安排提出了具体意见。按照国家灾后重建规划编制的工作部署,确定受灾严重的13个县区编制本辖区灾后重建总体规划;一般受灾区的31个县市区编制专项规划;受灾较轻的26个县市区主要是上报灾情损失,不纳入重建规划编制范围。按照条块结合的原则,受灾市州、县区政府负责编制本辖区灾后重建规划;电力、通信、金融、税务等有自建任务的省直单位负责编制本系统灾后重建专项规划;教育、卫生、建设等其它省直行业部门制定本行业灾后重建的指导意见。
为保证我省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与国家总体规划的有机衔接和对接,先后向国家发改委、规划编制组及来甘调研组,汇报我省规划编制工作情况,积极争取国家的指导帮助。按照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要求,我省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包括1个规划纲要和城镇体系、农村建设、城乡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市场服务体系、防灾减灾、生态修复、土地利用等10个专项规划。并结合我省实际,增加了受灾地区移民安置、退耕还林方案和学校布局调整方案两个专题规划。目前,全省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纲要、10个专项及2个专题规划已经编制完成,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将在7月20日前上报国家规划编制组。
(五)多方筹措资金,为灾后重建提供有力保障。灾情发生后,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要求省直各部门主动向国家各部委反映我省灾情,陈述困难,努力争取国家支持。截至6月30日,共收到各类救灾重建资金72.1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8.35亿元(灾民住房重建资金38亿元),社会各类捐赠资金11.78亿元,各级财政通过压减公用经费、调整支出结构、争取中央转移支付等渠道筹措12亿元;实物折价3.74亿元。为筹措资金,省政府决定,对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出国经费、公用经费、会议费、购车费、修购费等支出一律在年初预算基础上压缩扣减。其中出国经费压缩50%,公用经费压缩10%,会议费、购车费、修购费分别压缩20%,节省资金全部用于灾后重建。制定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实施办法》,从建立省级财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财政支出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进一步加强了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的管理。将社会捐助资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与政府安排资金统筹使用。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纪委、监察部颁布的一系列救灾款物管理使用办法和规定,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先后制
定了《甘肃省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管理办法》、《甘肃省地震灾区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办法》等规定,对救灾款物的筹措、分配、发放定期张榜公布,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充分发挥省监察厅、审计厅和财政厅对资金物资使用情况监督管理的同时,借助审计署驻兰办、财政部驻甘专员办的力量加大了审计监督力度。
(六)加强对受灾严重县区的援助和指导。按照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安排,我省陇南市文县、武都区、康县和甘南州舟曲县纳入国家确定的对口支援范围,由深圳市负责援建。7月11日,我省与深圳市签订了《广东深圳对口支援甘肃省受灾严重地区恢复重建工作框架协议》。对省内灾后重建对口支援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制定了《灾后重建对口支援工作方案》,要求未受灾和受灾较轻的市州以及所有的省直各部门、中央驻甘单位、省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都要承担帮扶任务,目前正在分配落实支援计划。
为了加强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按照省委的决定,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志良、崔玉琴和省政协副主席侯生华、黄选平4位省级领导同志带队,抽调省直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了4个工作组,进驻受灾严重的文县、武都区、康县、舟曲县,开展指导工作,成效显著。
二、灾后恢复重建面临的主要问题
经过前一阶段艰苦卓绝的努力,我省灾后重建工作全面启动,进展顺利。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灾后重建形势依然严峻,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恢复重建资金需求量大,缺口较多。二是灾区群众安置压力大,要在入冬前完成大量群众住房建设,任务非常艰巨。三是建材物资供应短缺,调运协调难度大,致使灾后重建成本上升。四是对国家和省上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在灾区基层的宣传解读和细化落实,还需加大工作力度。
三、下一步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安排
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且需要较长的过程。特别是像我省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在遭受了历史上破坏范围最广、受灾最严重、救灾最困难的地震灾害后,要全面搞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而且要确保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高于灾前水平,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涉及面更广。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来甘视察灾情时的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把以人为本
体现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坚持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促进”,把灾后恢复重建同安置群众生活有机统一起来。坚持自力更生同国家支持、社会援助相结合,基础设施重建同扶贫开发相结合,恢复生产同调整结构相结合,防范次生灾害同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相结合,解决当前困难与长远发展相结合,举全省之力,精心规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一)把农村居民住房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按照灾后重建任务目标,进一步加快灾区群众建房工作进度。督促受灾市州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灾后重建农民住房补助资金的实施细则,将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位。督促县区政府制定实施的具体方案,抓紧组织施工力量,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和监督,确保农村受灾群众住房建设顺利完成。按照入冬前妥善解决灾区居民群众住房的要求,进一步靠实市县政府的责任,优先解决好受灾群众的过渡性安置。对于房屋倒塌和需要异地新建、整村搬迁的受灾群众,抓紧安排帐篷、篷布房等临时住所,鼓励地震灾区农民自行筹建符合安全要求的简易住房,努力通过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投亲靠友、自行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妥善解决受灾群众的过渡性住所。对于已倒塌或严重损坏的城镇居民住房,先安排活动板房临时过渡,待国家政策确定后,通过组织建设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予以全面安置。
(二)加强统筹协调,组织好重建规划的实施。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建立健全灾后重建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强化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努力增强重建规划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省灾后重建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督促灾区重建规划的组织实施,统筹协调重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受灾市县政府,主动承担灾后重建的主体责任,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省灾后重建规划的具体要求,抓紧制订实施方案,全面负责本辖区灾后恢复重建的组织实施。逐级建立工作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统筹安排人力、物力、财力,精心组织,努力将重建规划任务落到实处,落实到灾区。抓好规划的分解实施,把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重大任务和重点项目进行分解,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分制定实施计划。坚持恢复重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建设。对于已列入规划的项目,严格执行政策规定,不得擅自改变主要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确保重建资金按照规定专款专用,不得转移、侵占和挪用。严格要求有关市州、县区政府遵守项目建设的各项规定,精心组织项目实施,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保证按时、全面完成灾后重建和加快发展的重要任务。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方面对灾后恢复重建计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三)积极筹措资金,落实支持灾后重建政策。继续加大争取国家支持的力度,通过争取重建专项资金、国家专项贷款、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对口支援、社会捐助、市场运作等多种方式,筹措和落实灾后重建资金,弥补建设资金缺口。省级财政已调整现有资金使用和支出结构,大幅压缩公用事业经费,节约资金用于灾后重建。要求灾区各级政府也要调整支出结构,合理压缩一般性预算支出,加大对灾后重建的投入力度。加强抗震救灾资金物资以及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全面做好资金安排、分配使用、拨付支取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保证
各类灾后重建资金专款专用,及时、足额用于灾区建设,确保廉洁救灾、廉洁重建。
加强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纪检监察机关、审计部门对灾后重建资金的安排、拨付、使用及投资效益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和监督。切实抓好财政、金融、税收、土地、就业、产业、粮食收购等方面支持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的具体落实工作。
(四)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灾区恢复重建的物资供应。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合理调度,搞好产需衔接,全力以赴组织好各类建筑材料的生产供应和政府采购。对列入限期淘汰计划的水泥、砖瓦生产企业,在加强环保监督、保证产品质量和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允许延期生产。组织好砂石砖瓦生产供应,允许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能力,简化取用粘土审批手续,鼓励就地取材,尽量利用未开发用地和荒地,确保供应。组织协调酒钢公司在天水、陇南市设立钢材销售点、祁连山水泥集团公司在陇南市设立水泥销售点,保证产品质量,并在价格上予以优惠。鼓励使用环保、节能、抗震的新型建筑材料。开展建筑垃圾和废料的综合利用,落实好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优惠政策。建立和完善建材专业市场,努力降低灾区急需建材、设备、工具等物资的交易成本,稳定交易价格,保障物资供应。加大建材市场监管力度,必要时可采取价格干预措施,努力维护建材市场正常秩序,坚决打击借机涨价、囤积居奇、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的不法行为,保证政府采购和灾后重建的需求。
(五)切实搞好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进一步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与深圳市的沟通、衔接,分清责任,统筹安排。加强对援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明确要求,保证进度,积极完成的各项配合工作。认真做好规划和援建项目的对接,把居民安置区、学校、医疗机构、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重建,作为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优先落实。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按时保质保量配合深圳市完成首批20个援建项目,努力帮助灾区群众安全过冬、灾区孩子早日返回校园。加快省内对口援建工作进度,尽快落实省内有关市州、中央驻甘单位、省直有关部门、省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等支援方的支援计划,研究制定详细帮扶方案,加快推进对口支援工作有序进行。
专此报告,请审议。
第三篇: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情况的汇报(定稿)范文
*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汇报
*县发展和改革局
(2011年11月4日)
一、地震受损情况
受“5.12”汶川大地震影响,我县农村居民住房、农业基础设施、道路、电力、邮电、通讯、基层政权、基层政法办公设施等受损较为严重,全县直接经济损失1.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住房受损2817户9331间;16个中小学校舍受损面积12475平方米,围墙倒塌2872米;卫生系统房屋受损面积13572平方米;4个乡镇计宣站受损房屋28间;农村供水设施损毁水塔47座、管网610公里、蓄水池20个、机井4眼。
二、灾后重建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全县灾后恢复重建上级共下达项目5类40个,总投资27712万元,计划总投资26651万元,其中上级下达灾后重建资金19408万元,中央车购税资金880万元,扩大内需资金1100万元,省级配套资金777万元,县级配套资金4880万元,自筹资金667万元。截至目前已完成项目38个,在建项目2个,完成投资27996.45万元,占总投资的101%,占计划总投资的105%。占灾后重建资金的144%。具体情况为:
(一)第一批灾后重建项目包括水利、交通、政法、教
育、卫生共5类28个项目,总投资8564.45万元,计划总投资7746.1万元,其中灾后重建资金5679万元,中央车购税资金880万元,省级配套资金37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781万元,自筹资金187.15万元,28个项目全部完成,完成投资8564.45万元,占计划总投资111%。
(二)第二批灾后重建包干资金项目包括教育、卫生、民政3类12个项目,总投资19148万元,计划总投资18907万元,其中灾后重建资金13729万元,扩大内需资金1100万元,省级配套资金740万元,县级配套3099万元,自筹资金480万元。目前已建成10个项目,2个项目正在建设中,完成投资19432万元,占总投资的102%,占计划总投资的103%。
(三)农村民房重建项目:全县累计投入灾民建房资金19367万元,其中发放中省专项资金5830万元,筹措县级配套资金2865万元,发动群众自筹资金10672万元,为2817户重灾群众新建住房9331间,维修加固受损房屋5091间,受灾群众的住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三、工作措施及具体做法
1、建立健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一是组建专门班子,成立灾后恢复重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为副组长,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并根据全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重点,分别成立了县灾民生活安臵住房重建、水利交通修复、救灾保学保医等三个专项工作小组和相应办公室。组建了县灾民
住房重建工作技术服务组,负责全县灾民住房重建的选址、土地调整、规划设计等技术服务。同时,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二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灾民生活安臵和住房重建工作方案》、《 “
5、12”地震灾后水利、交通工程修复工作方案》、《灾后恢复重建和救灾保学保医实施方案》等三个专项工作方案,进一步对工作重点和任务进行了明确和细化。三是实行领导联系点制度。根据县级领导分工确定了县级联系点,做到每个乡镇都有一名县级领导联系,并安排相关单位对口支持。同时,各乡镇主要领导也都明确了各自联系点,全县建立联系点70多个。四是组建了16个派驻乡镇灾后重建工作组。为了强力推进全县灾后重建工作,2008年8月份,我县从县直各相关单位抽调100名工作人员,组成16个驻乡镇工作组,指导、协助各乡镇开展各项抗灾救灾工作,督促抗灾救灾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2、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针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的实际情况。我县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迎难而上、苦干实干,全力以赴抓好灾后重建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先行、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优先解决农村群众住房和学校、医院建设,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恢复重建任务,对学校等公共建筑提高建设标准,使其成为紧急情况下群众的避灾场所。
3、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强化资金管理措施。在资金筹措上,按照“政府救济一点、政策优惠一点、银行贷一点、农户自筹一点、乡邻乡亲帮一点、社会捐赠一点、投工投劳一点”的思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统筹财政资金,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适度利用金融资金,千方百计筹措落实恢复重建资金。在资金使用上,设立专户,统一管理,封闭运行,严格开支,确保全部用于恢复重建。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在资金分配、拨付、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督检查,搞好专项审计,坚决杜绝违纪违规使用资金现象。
4、狠抓质量管理。我县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放在重要位臵,严把质量关。特别是加强了对工程建设环节的监管,坚决防止了无资质单位参与工程建设,保证了工程质量。
5、严格督查督办。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把责任落实、建设进度、资金使用纳入监察的重要内容,对灾后重建工作实行不定期的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惩戒警示,做到防微杜渐。
四、存在问题
一是个别项目还没有完全竣工。全县灾后恢复重建5类40个项目中完工项目38个,正在抓紧建设的项目2个,因教育灾后重建资金于2009年11月下达,导致县职教中心、延误了建设工期;县中医医院因高压线改线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延误了项目建设工期,以上项目虽然超额完成了灾后重建资金,但还没有完全竣工;二是项目审计比较滞后。由于我县近年建设项目较多,审计部门的工作量较大。因此,对灾
后重建项目的及时审计有所影响。截止目前,已完工的项目都进行了初验,40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20个项目已通过审计(教育灾后重建项目9个,卫生灾后重建项目8个,水利2个及土上路建设)18个项目正在加紧审计。
五、工作打算
(一)加强监督检查。继续实行县委办、政府办、发改、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参与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工程质量、建设进度、安全生产、四制落实、项目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联合检查制度,及时通报工程进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
(二)加快工程进度。按照上级的要求对项目建设时间、任务和进度实行“三明确”,对在建的两个项目,进一步细化、量化工作任务,合理调整施工计划,增强技术力量,严格时限,加快建设进度,尤其是教育、卫生灾后重建项目必须明确制定严格的施工计划,倒排工期,确保项目按期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三)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执行《陕西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管理办法》,恢复重建专项资金全部纳入县财政专户统一管理,专帐核算,集中支付,封闭运行。各项目建设单位要确定专人,设立专户、专帐,县审计局加强对灾后重建项目资金的审计,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合理使用。
(四)做好竣工验收。严格按照《陕西省灾后重建竣工验收办法》,及时做好我县灾后重建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确保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早日投入使用。
第四篇:关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向中央检查组的汇报材料
都江堰市人民政府
关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汇报
作为“5.12”特大地震的极重灾区,我市自灾后重建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特别是上海人民的倾情援助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 “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围绕建设灾后重建样板和试验区建设示范的奋斗目标,积极抢抓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和试验区建设“三大机遇”,严格按照省发改委《关于印发<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项目实施计划(中期调整本)>的通知》(川发改投资【2009】1225号)和成都市发改委《关于印发<成都市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项目实施计划(中期调整本)>的通知》(成发改项目【2009】1213号)文件确定的项目个数、投资规模和重建任务执行项目建设,坚持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方法推进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灾后重建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
一、灾后重建总体任务完成情况
按照省发改投资[2009]1225号文件,我市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项目调整为1031个,估算为398亿元。截至3月底,我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自恢复重建以来累计开工项目953个,占项目总数的92.4%,累计竣工项目828个,占项目总数的80.3%,累计 完成投资301.8亿元,完成恢复重建目标任务的75.8%。
1、城乡住房建设
城乡住房建设主要包括农村住房和城镇住房建设,估算总投资178亿元,2010年城镇住房建设计划完成投资35亿元。1-3月完成投资5.98亿元,完成投资计划的17.07%;恢复重建以来累计完成投资149.9亿元,完成恢复重建目标任务的83.98%,其中城镇住房建设完成投资71.26亿元,完成恢复重建目标任务的71.22%。
2、城镇体系建设
城镇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市政设施、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共43个项目,估算总投资60亿元,2010年计划完成投资32.5亿元。1-3月完成投资4.6亿元,完成投资计划的14.14%;恢复重建以来累计开工项目37个,累计竣工项目13个,累计完成投资30.22亿元,完成恢复重建目标任务的50.36%。
3、农村建设
农村建设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生活设施和以工代赈及贫困村建设等,共4个项目,估算总投资27亿元,2010年计划完成投资8.6亿元。1-3月完成投资4亿元,完成投资计划的47.02%;恢复重建以来累计开工项目4个,累计完成投资22.61亿元,完成恢复重建目标任务的83.3%。
4、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文化遗产(文物)、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共427个项目,估算总投资56.6亿元,2010年计划完成投资14亿元。1-3月完成投资1.68亿元,完成投资计划的12.03%;恢复重建以来累计开工项目359个,累计竣工项目288个,累计完成投资43.55亿元,完成恢复重建目标任务的77%。
5、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等项目,共14个项目,估算总投资13亿元,2010年计划完成投资6.2亿元。1-3月完成投资1.59亿元,完成投资计划的25.61%;恢复重建以来累计开工项目13个,累计竣工项目8个,累计完成投资9.35亿元,完成恢复重建目标任务的70.77%。
6、生产力布局与产业调整
生产力布局与产业调整项目主要包括工业、旅游、文化、商贸服务和粮食流通、金融服务业等,共531个项目,估算总投资53.8亿元,2010年计划完成投资14亿元。1-3月完成投资2.82亿元,完成投资计划的20.15%;恢复重建以来累计开工项目530个,累计竣工项目519个,累计完成投资43.12亿元,完成恢复重建目标任务的80.16%。
7、防灾减灾
防灾减灾项目主要包括灾害风险治理、应急指挥和救援救助、综合减灾等,共5个项目,估算总投资4.2亿元,2010年计划完成投资3.4亿元。1-3月完成投资5680万元,完成投资 3 计划的16.91%;恢复重建以来累计开工项目4个,累计完成投资1.32亿元,完成恢复重建目标任务的31.33%。
8、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项目主要包括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土地整理复垦等,共4个项目,估算总投资4.6亿元,2010年计划完成投资2.8亿元。1-3月完成投资908万元,完成投资计划的3.23%;恢复重建以来累计开工项目4个,累计完成投资1.73亿元,完成恢复重建目标任务的37.24%。
9、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包括都江堰市民俗博物馆资料抢救搜集项目1个,估算总投资300万元,计划于本年完成建设。
第五篇:市政府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总结(灾民安置生产恢复)
文章标题:市政府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总结(灾民安置生产恢复)
今年,__市相继发生“_”、“_”特大洪灾,造成人员伤亡惨重,财产损失巨大。全市受灾人口达_万人,因灾死亡_人,失踪_人,直接经济损失达_亿元。洪灾过后,市委、市政府紧急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发扬抗洪抢险精神,积极开展灾民安置、生产恢复等灾后重建工作,全市呈现出经
济稳步增长、社会大局稳定、人心安定团结的良好态势。_年_—_月份,全市完成生产总值_亿元,同比增长_。
一、强化责任,坚持上下齐心,多方联动
洪灾发生后,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工作部署,把抗灾救灾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全面安排和部署灾民生活救助和灾后重建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重建目标。市委、市政府及时转发了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工作的通知》,出台了《__市“7.15”洪灾抗灾救灾工作总体方案》、《关于抓紧做好灾后防病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救灾款物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将抗灾救灾工作细化为搞好灾民生活安置和救助、抢修基础设施、农业抗灾补损、工矿企业恢复生产、灾区卫生防疫等10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任务,每项任务都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具体目标,确保了抗灾救灾积极稳妥扎实推进。
2.实行层层负责,确保工作到位。我们为民生活救助和住房恢复重建作为抗灾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组建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班子,建立健全救灾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落实领导分片包干负责制和跟踪督查制,并层层签订了责任状。为确保灾后重建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永兴、资兴等地将灾后住房重建工作纳入单位和乡镇综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被否决的相关责任单位和领导的评先评优资格。市委、市政府牵头组织对各县(市、区)灾后重建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度、责任落实等情况。
3.严肃纪律要求,确保政令畅通。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坚守工作岗位,严寒工作纪律,服从统一指挥,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对灾后重建工作中因领导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玩忽职守、作风不实、工作失职,造成重大影响的,依法依纪从严追究相关领导或工作人员的责任。市委、市政府、市纪委开通了救灾款物管理和使用监督举报电话,24小时接受群众对救灾款物管理和使用情况的投诉和举报,确保救灾款物及时足额发放到人到户。
二、精心组织,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救
面对洪灾带来的巨大损失,市委、市政府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救”的原则,科学决策,精心组织,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1.落实优惠政策引导群众自救。为确保灾民住房重建顺利进行,根据《湖南省灾区倒房户恢复重建工作规定(试行)》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对全倒户住房重建每户补助5000元(市级负担4000元,县级负担1000元),对因灾造成高危住房和住房严重受损户由各县(市、区)统筹安排,并按进度拨款。市委、市政府于8月下旬将市级负担的补助资金全部下拨到各县(市、区),各县(市、区)迅速出台了相关补助办法。在住房重建过程中,各地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科学选址,扎实推进灾民住房建设。民政、国土、建设、财政、农业、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主动在用地、用材、信贷等方面为灾民重建住房提供优惠政策,做到了手续办理从简、税费减免、问题就地解决。资兴市对全倒户提供建房贷款20000元,对半倒户、危房户提供建房贷款5000—10000元,由财政贴息2年,对全倒户按每户200元的标准下拨土地平整费。同时,各地还制定了操作性较强的奖励办法和激励措施,加快灾民住房建设进度。宜章县对在8月5日、10日、15日前动工建房的每户分别奖励水泥3吨、2吨、1吨。截止10月11日,全市灾民住房重建已动工27700户,已平整土地准备动工16287户,完成建房的近7000户。
2.宣传先进典型引导群众自救。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报社、电视台等媒体,开辟抗灾救灾专栏,及时报道抗灾典型,宣传相关政策,推介经验做法,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向陈淑秀、樊朋南、曹彦林等抗洪英雄学习活动,激发党员增强先进性意识,激励灾区人民克服困难,奋起抗灾自救,形成了抗灾救灾的巨大力量。永兴县城关镇受灾群众用实际行动向抗洪英雄学习,自力更生,重建设家园。以曹彦林命名的灾民集中安置点“彦林新村”建设如火如荼,100户灾民春节前可搬进新居。
3.组织各方力量帮助群众自救。两次洪灾造成全市农作物受灾259.48万亩,成灾187.7万亩,绝收89.89万亩,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各地迅速制定工作方案和措施,把生产任务落实到乡镇、村组、农户和企业,全力开展救灾补损。一方面,紧密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下派农业技术人员19209人次,为灾区农业救灾补损提供技术服务,组
织群众开展农业生产自救。截止目前,全市共建立晚稻、秋粮抗灾补损示范点45个,指导农户对果茶园清园扶树24.9万亩,改种玉米16.48万亩,抢种蔬菜18.49万亩,栽插晚稻134.98万亩,修复水毁耕地40.9万亩。同时,及时调运农用物资支援灾区,共调拨种子460吨、化肥10100吨、农药73吨,满足了农业救灾补损所需。另一方面,各
地采取政府扶持、招商引资等多种措施帮助受灾企业筹集救灾补损资金,帮助困难企业恢复生产。各工矿企业组织力量抽水修堤、清淤护墙、抢修设备,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目前,全市绝大部分工矿企业已恢复生产。
三、突出重点,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
在灾后重建中,市委、市政府突出解决受灾群众生活困难这个重点,同时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原则,全面落实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任务。
1.妥善安置灾民生活。在两次洪灾中,全市重复受灾人口98万人,倒塌房屋13.1万间,倒塌居民住房10.12万间,全倒户2.77万户10余万人,因灾需要救济口粮的有57.42万人,需要救济棉被、衣物的有25.78万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突出救灾工作重点,把解决群众生活困难作为首要任务,要求干部入村入组、物资到户到人,尽量大努力安置受灾群众,保证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饮用、有地方住、有医疗保障。各级各有关部门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办法,妥善安置灾民,对因灾无家可归、无钱、无粮、无自救能力、无生活来源的重灾户,按每人每天3元标准救助3个月;对因灾缺粮需政府救助的一般灾民,按每人每天1斤大米的标准救助3个月。截至10月底,全市下拨救灾资金1.87亿元,发放大米7871.5吨、饼干13710件、面条41437.5公斤、方便面31476件、食用油3731件、其它食品15852件、棉被9695床、衣服259880件、帐篷686顶、其它物品3498件,临时安置和救助灾民66.3万人,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在救灾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全市积极动员干部职工、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并组织人员奔赴北京、长沙、广东等地募捐。截止目前,全市共接收社会各界捐款6039.43万元,捐物折价1800多万元。
2.迅速修复基础设施。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抢修水毁设施、恢复生产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抓紧修复基础设施,确保在8月底前实现临时性灌溉通水,在12月底前全部完成所有水毁水利设施的恢复。按照“先轻后重,先上游后下游,先干线后支线”的原则,及时组织水利、交通、电力、通信等部门抢修水毁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了“四通”即通水、通电、通路、通讯,为受灾群众生活和恢复生产提供最基本的条件。先进投入资金992万元,集中力量抓好了27座(中型1座,小一型9座,小二型17座)病险水库的除险保安;投入资金516万元,全力修复了安仁永定、桂阳余田、嘉禾油榨滩等8处中型河坝、泵站的水毁工程;投入资金2997.76万元,重点整修了资兴杨洞、桂阳莲塘等14个灌区的36处水毁工程,满足了各地中、晚稻的正常灌溉需要。截止10月底,全市已投入资金21068万元,修复水库87座、塘坝4513处、渠道9415处17761公里、河道堤防3634处718.1公里、水电站606座装机容量51.8万千瓦。今冬明春,全市计划投资26809万元按设计标准修复灌区渠道137公里,治理病险水库127座,整修河坝、泵站1432处,整修水电站435处。交通、公路部门切实加大水毁道路、桥涵的修复以及路障的清理工作力度,确保了国道、省道、乡村道路畅通。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已做好基站、线路的修复工作,全市通讯畅通。教育、卫生、文体等部门迅速组织开展抗灾自救,确保了秋季顺利开学。
3.及时做好卫生防疫。全面启动救灾防病预案,及时组织医疗救护队深入灾区开展卫生监督、疫情监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并对受灾群众广泛开展灾后防病宣传教育,提高灾区群众的防病防疫意识,确保了全市大灾之后无大疫。卫生防疫部门组织大批医务工作者深入灾区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共派出医疗队3589批次、医疗人员16900人次,设置医疗点226个,发放种类药品28293件,救治伤病群众4万余人。
[1]《市政府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总结(灾民安置生产恢复)》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政府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总结(灾民安置生产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