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音乐德育渗透总结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
音乐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三、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
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四、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
五、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六、寓德育于教师的自身形象之中
假如教师不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缺乏亲情,对追求真善美没有热忱,他就不可能从教材中挖掘深刻的内涵,也不可能按《大纲》的要求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别是教师的师爱品质,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第二篇:八年级音乐德育渗透总结
2012-2013学第一学期八年级
音乐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情操和道德。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捧一束鲜花献给你》是一首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歌曲的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翠绿禾苗怎能忘丰硕的大地,芬芳桃李怎能离开春风化雨”。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三、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四、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中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
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五、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表演,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同学们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理想,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六、寓德育于教师的自身形象之中
教师丰富的知识,认真的工作态度,热忱追求真善美,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会对学生起着榜样的示范作用。教师的师爱品质,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第三篇:音乐德育渗透总结-德育
音乐德育渗透总结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从人文教育观出发,体现鲜明的人文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而使音乐课程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活泼多样。同时,要联系学生个人的发展环境,联系学生的音乐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感和文化,吸取人类历史的文化营养。所以,我自从教小学的音乐教育以来,就十分重视音乐课中的德育渗透。主要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建立学生的正确审美取向入手,提高音乐教育课程中的德育教育的功能渗透。
(一)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培养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经由进程相关音乐作品,教育学生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亲情、友情和师生情;二是经由进程相关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美妙事物的挚爱之情,如校园情、家乡情战争易近族情。
(二)建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终身学习的愿望的建立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培养学习音乐的良康复习惯,二是培养学习音乐的直接兴趣。
(三)陶冶高尚情操
高尚情操的陶冶主要经由进程引导学生感想感染不同种类的音乐美来实现。具体地说,一是引导学生感想感染阳刚美与阴柔美,二是引导学生感想感染朴素美与华丽美,三是引导学生感想感染高雅美与俚俗美,四是引导学生感想感染基本美与辅助美。
(四)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内容入手,经由进程《中华人平易近共和国国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等音乐作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二是从形式入手,经由进程合唱、合奏等以协作关系为基础的表现性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五)理解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的理解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教育学生热爱中华平易近族的音乐文化,二是教育学生热爱世界其他平易近族的音乐文化。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总结
八年级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本学期的工作结束了,下面我就总结一下我在平时是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的。
一、通过语文教师自身得体的仪态、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是构建和师生关系的主动者。教师的使命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不能靠华丽、空洞的辞藻,要靠自己得体的仪态、良好的行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注重自身仪态,不可以过于前卫的穿着打扮误导学生的审美观。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有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造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使其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还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内容自然渗透其中,最终取得了较好结果。
二、深刻挖掘教材蕴含的德育因素我在语文教材中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及人物事件的描写,深刻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德育因素,让学生懂得是非善恶,知道哪些是为社会所崇尚的,哪些是为社会所摒弃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把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课本中人物的优秀品质,更重要的让学生付诸行动,让学生把道德规范与行为与实践结合起来,用道德意识来规范道德行为,使学生养成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的好习惯。
四、总之,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教好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善于把握机会,在恰当的时候穿插进德育教育,注意渗透德育教育,注意把教育的科学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起来,使我们的学生不但学习好,身体好,思想心理也都好,只有这样,才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只有这样学生的道德素质将会有一个很大程度的提高。
2016年6月25日
第五篇:九年级音乐德育渗透总结
2012-2013学第一学期九年级
音乐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艺术,特别是对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与品德教育二者是密不可分的。音乐要经过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提炼和衡量,才能演绎出完美的音乐内涵及其深刻的意义和影响力。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表现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能浸入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能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因此,音乐教育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怎样利用音乐学科的特点,通过不同形式发挥教育因素,因势利导,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重要问题。多年的教学工作中,通过不断摸索、实践、总结,我深深的体会到:音乐教育是通过对音响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感觉教育,学生大量、广泛的接触音乐作品,能增进他们对音乐美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鉴赏和创造能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从而使学生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使其情感升华、心灵净化。现代音乐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和影响,达到陶冶学生心灵,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健全人格,高贵品质的优秀的人。音乐教育对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潜在作用,如“凉水泡茶慢慢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自身素质得到提高,灵魂得到洗涤,品质得到升华。
针对以上情况和音乐课堂的特殊性,我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具体做法是:
一、根据音乐教育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统一的特点,利用教材自身的教育性,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
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和教育学生,音乐教育必须围绕所揭示音乐的艺术形象,使学生理解和感受。教师要注意抓住作品的音乐形象,展示它丰富的内涵,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理的目的。
二、通过悦耳的歌声,感人的歌词,美化学生的心灵,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
音乐教育是通过集体的形式进行的,歌词对曲调起解词、说明音乐内容的作用,学生借助歌词容易理解歌曲内容,感受音乐表现的形象,使身心产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对歌曲背景的介绍,内容的分析至关重要。孩子们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教师要把握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通过集体教育的形式,让学生受熏陶,受教育。
三、善于抓住课堂中的突发因素及契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及知识,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拓展,善于把握。把思想品德教育进行到不同时刻与场合。在音乐课堂中,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教师千万不可忽视这样的情况,因为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往往比单纯的说教更为直接、有效,所以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契机。
前不久的音乐课上,我们正投入的聆听着轻柔的音乐。突然,教室外传来一阵叫卖声“卖米哟,卖米哟„„”,逗得孩子们哄堂大笑,我没有指责他们破坏了课堂的安静,而是和蔼的问:“你们知道他这样辛苦,每天可以挣多少钱吗?”孩子们摇头,我娓娓道出:“他们一大早要去排队买米,背在肩上沉沉的,还到处叫卖,如果卖完了,大约可以赚到二十元钱,如果卖不掉,就白辛苦了”,孩子们瞠目结舌。然后我又问:“你们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么辛苦吗?”,孩子们仍然摇头,我意味深长的说:“他是由于从小没有机会学习,或者是从小不认真学习,没有学到知识及本领,所以只有这样辛苦来谋生。不过,任何职业都没有贵贱之分,只要靠自己的劳动挣钱都是光荣的,你们认为,他很可笑吗?”。孩子们都沉默了,表情也显得严肃认真,我明显看出了他们的愧疚及悔意。通过一次这样的教育,我无须再多说,孩子们已经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更懂得了如何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这是一个多好的教育契机啊!
二十一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和充满激情、正直的人,音乐教育应义不容辞地起到广泛而深远的作用,反映时代的最强音。音乐教师是音乐的重要传播者,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学生的引导者,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懂得真、善、美的人,就需要教师跟上时代的发展,转变观念,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寓教于乐,寓乐于教。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面对这广阔的音乐海洋,善于与学生沟通,相互学习,最终达到音乐教育的目标。
音乐是一种奇妙的语言,无时无刻不在抚慰着人们的心灵,真善美将从音乐教育中获得。
有位哲人说过:“孩子的心灵是不可思议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收获品格;播下品格的种子就会收获命运。”
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孩子们的发展,让我们怀揣希望的种子,在教育的旅程中一路播种,一路浇灌,将这一迳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