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德育的困惑
中学德育的困惑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七大报告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放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首位,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教育、尤其是德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中学德育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学德育也面临诸多的新矛盾、新问题。加强德育科研,改进德育方法,提高德育效率,建设和谐校园,是当前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1、网络时代的新信息技术应用给德育工作带来新的困扰
国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获取信息、发布信息、交流信息。但是,不规范的“网吧”管理与不健康的网络信息传播给中学德育工作带来了诸多隐患。
中学生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意志薄弱,常常抵抗不住网吧的诱惑,不少人迷恋网络游戏或网络聊天,有些学生被网络上的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所俘虏。有些寄宿生形成网瘾后,深夜爬围墙外出上网,有些学生周末整天泡在网吧里。上课时,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他们不思学习,思想容易走向堕落,由此引发了诸多的校园问题和社会问题。
针对学生中的网瘾现象,我们的德育工作者除了苦口婆心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外,常常处于一种“临战”状态,不得不在学生宿舍、在校门口、在校园围墙边“严防死守”,甚至与文化、公安等部门联合行动,深夜查探校园附近网吧。
信息社会的现代教育已经不可能让学生远离电子网络,围追堵截式的教育管理很难让学生心服口服,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运用电子网络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自觉抵制网上不健康文化的侵害,远离不规范和不健康的“网吧”,不迷恋网络,是中学教育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之一。当然,规范网络运营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也是学校德育所期待的。
2、独生子女与“留守子女”问题堪忧
当前,中学生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很高。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独生子女的思想问题归根结底是两个问题:一是来自“独生”本身的问题,二是来自“独生”导致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方面的家庭教育态度偏差与教育方式不当。
独生子女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容易出现以下“溺爱孩子”方面的偏差:过分满足孩子的要求;过分关心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过分温和;放纵孩子的行为。反映在孩子身心发展上的表现主要有:孩子只知道接受爱而不知道付出爱,缺乏感恩、报恩意识;孩子唯我独尊而且十分任性,往往蛮横不讲道理;孩子缺少责任感和义务感,劳动观念淡薄;孩子消费超前,而道德滞后;孩子的依赖性强,各方面独立能力差;孩子有孤独感,社交能力差。由此滋生的骄娇二气,使他们的耐挫能力下降,往往经受不住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挫折,败则自暴自弃,胜则骄傲自满,容易误入歧途。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成千上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涌向城镇(特别是大中城市),或由内陆地区涌向沿海地区,其中大部分人长期与子女处于分离状态,由此便产生了“留守子女”问题,由于这些“留守子女”长期缺少亲情,其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
“留守孩子”与父母与的长期分离,使孩子在身心成长过程中很少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及
时关心,在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许多农村留守孩子因“情感饥饿”而产生了厌世自闭、社会逆反、拜金主义等不良心理,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留守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学习上的指点与督促,学习状况也不容乐观。父母只满足于向孩子寄钱寄物。对子女缺乏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学习方法诱导,导致留守子女有的成绩好,但表现差,有的成绩差,表现也差。
据调查,90%的留守子女与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作为一个特殊的“隔代”监护群体,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差,特别是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孩子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与留守孩子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与品行修养。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是连为一体的。家庭教育的偏差,学生家长与学校沟通的信息渠道不暢,父母对子女的监管不力,增加了学校德育管理的难度。
3、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西方文化不断的交流与融合,传统的中国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观的出现,让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往往难以判断谁是谁非,谁优谁劣。复杂的社会环境与多元的文化与道德价值取向让年轻的一代中学生思想越来越复杂,其世界观也呈现多元的特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不可能超然独立于社会环境之外,其人生观、价值观必然深深地打上我们这个“多元” 社会、“多元”时代的烙印。学校传统的道德教育内容、方式、手段在思想活跃的青少年学生中也逐渐失去其应有的感召力。一些学生每周在学校接受五天的正面教育,常常抵挡不了周六、周日两天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所受到的负面影响,形成的“5-2=0”或“5<2”等奇怪的德育数学模式。
4、早熟少男少女的教育面临几多尴尬、几多无奈
早恋是指未成年学生把对异性的好感用恋爱的方式来表现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据调查,尽管中学生中早恋者为数不多,但对他们这一年龄而言,其比例还是让人感到吃惊,而且目前有早恋人数逐年增多、年龄愈来愈小的势头。中学生“恋爱”现象的发生既有当代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育提前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的各种刺激在起作用。中学生早恋是现实的、无法回避的德育问题。
早熟少男少女出现早恋本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早些年,只是因为学校与家长不允许学生早恋,学生早恋躲躲闪闪,常常从事“地下”活动,很少有公开谈婚论嫁的。那时,早恋学生因为怕被发现,容易使学生产生焦虑紧张等心理障碍,进而影响到学习成绩。近年来,随着学生的思想越来越开放,观念越来越更新,物质生活越来越好,性成熟越来越早,加上少数学生家长对早恋孩子也听之任之,导致少数学生不以早恋为羞,反以早恋为荣,有的还因早恋发展到在校外公开开房同居的程度。这样,学生早恋问题不但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问题,而且成为了学校德育一个极为棘手的校风与道德问题了。
对于学生中早恋问题,我们的中学德育工作者常常感到“重说不得,轻视不得。”重说了,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逆反,有时还会诱发诸多不必要的麻烦(诸如人权问题、隐私问题、自寻短见问题等);轻视了,学生容易理解为学校默认其做法,可能更加胆大妄为,严重影响校纪校风。
5、应试教育让德育举步维艰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各地轰轰烈烈开展的素质教育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两全”思想。新课程改革也强调教育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基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已经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德育的先导作用,智育的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终身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勿庸讳言,当前,全国各地的应试教育实实在在地存在,且愈演愈烈。只要高考的指挥
棒还在,那么高考的升学率就必然是影响学校声誉,甚至是影响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学校一切工作就都得围绕高考的升学率转。德育往往会人为地同智育割裂,并被人们所忽视。“一俊遮百丑”,在很多人看来,一所学校只要其升学率高了,其它的方面都好说。社会各界往往只会关注某个学校的升学率,而很少关注某个学校的德育成果,更难得关注某个学校的德育过程了。绝大多数学生家长关心的也只是他的孩子能否考得上大学或名牌大学。由于德育的效率不是短期内可以看得见的,在一个十分功利的社会环境中,德育容易蜕变成可有可无的东西。在不少的学校,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德育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需要动用方方面面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需要有充足的经费予以保障,更需要社会和学校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的理解与支持。由于开展德育活动需要占用学生“宝贵”的读书时间,学校有限的经费必须优先保证学生智育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这样,学校德育就有可能与学校的应试教育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其结果大多是德育让步。
6、德育管理机制与德育管理队伍建设滞后
按照现行的德育管理机制,校长是学校德育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直接责任人,中学德育工作的具体组织者是在校长的领导下的学校内设机构负责人,即学生科,或德育处、政教处等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同的学校所设的德育机构名称不同,但功能基本一致。其基本任务是制订和实施学校德育计划,开展学校德育活动,处理学生中偶发事件,调解学生中的各种纠纷。
由于学校德育工作纷繁复杂,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人员不得不每天起早贪黑,整天忙忙碌碌,但在很多人看来那是“在重复地做着诸多费力不讨好的事”。学生违纪了,老师要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但并不是所有的违纪学生都能诚恳地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有些学生对老师善意的批评教育非但不感恩,反而与老师结怨。应该说,教育并非万能,在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只能对愿意接受教育的学生起作用。也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家长都能支持学校老师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与纪律约束。我们常常发现,越是违纪次数较多的学生对学校越有深深的叛逆,而这些学生家长又往往与学校有情感上的隔阂。学校规模越大,学生管理的难度相应越大。在德育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学校德育工作人员往往有做不完的事,而很难收获到成功的喜悦。德育工作不被人所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从垂直管理的层面上看,中学德育工作的上级管理机构应该是教育局的基教(股)科,而基教部门工作的重点是教务、学籍、考试、招生方面的工作,与学生德育管理基本上是不着边的。在很多管理者看来,德育是务虚的,智育是务实的,德育无关紧要。于是,从事德育管理的学校德育机构工作人员很少有机会与上级对应管理人员直接接触,有些学校从事学生德育管理的工作者一年都难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开一次德育工作会议,也就很难直接从上级主管部门得到有关学校德育工作最新信息,导致了学校德育工作信息滞后,至于德育工作的技能创新、手段创新、方法创新往往只是各自为政了。
绝大多数从事学校德育工作的人员除了在大学里学习了教育学中德育工作的一般性理论之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只能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之后再用之于实践的,很少有人是经过系统的德育工作培训后上岗的。由于忙于应付日常学生管理,中学德育工作者常常缺少认真的理性思考与总结提高的时间。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德育工作者德育知识老化、手段落后、观念陈旧、方法简单等问题。
中学德育管理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是教学一线的老师,既要教好自己的专业课,又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虽说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一项不能不做、不能不做好的工作,但却也是一项十分繁琐、永无止境的工作。不少老师因此身心疲惫。由于人事政策上的原因,中学德育工作者不能评上德育方面的专业职称(如政工师系列职称),其晋薪、晋职、工资、待遇也难
以与其从事的德育工作挂沟,其从事德育方面研究的热情不能不受到影响。
应该说,随着大学的扩招、中学的扩招,教育在满足大众需求方面成绩巨大。但也产生了师资短缺的问题,一些教师不得不被拔高使用,教师素质也就明显参差不齐,一些中学教师很难迅速适应中学德育工作发展的需要,有的甚至根本不适宜从事学校德育或班主任工作,中学德育工作队伍的力量有被削弱的趋势。
7、财政困难,增加学校德育难度
据对湘南某县2006年的调查,该县的可用财力不到8000万元人民币,而保全县教师的人头工资却至少要1.1亿元人民币, 财政困难可想而知。2007年中央财政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但地方政府依然以发展经济为名,在财政预算中将教育经费置于弱势地位。于是,地方政府曾从2000年起,首先对高中财政断奶,不拨一分钱的财政经费,致使各个中学不得不在收费、招生等方面打政策的“擦边球”,以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近年财政对高中的人头工资部分予以保证,但高中教育的发展经费仍然十分拮据。
教育经费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一是部分教师的斯文扫地,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在学生面前难以保持教师应有的尊严;二是部分家里有钱的学生轻视教师,往往以商业上的“顾客就是上帝”的上帝自居,学校德育苍白无力。更有甚者,一些家里有钱而品行不端的学生通过交“赞助费”到学校来读书,他们无视校纪校规,不守纪律,影响极坏。学校一旦准备处分他们,他们动辄以“退择校费”、“退超招费”、“退赞助费”、“退学费”等要挟学校领导,学校领导往往因为学校财政拮据,在处分一些违纪学生时缺乏应有的底气,有些事也就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了了之。这样,学校德育往往就不是“对事不对人”,而是“对人不对事”了,难以公平服众。
我们相信,只要真正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努力提高了全民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将德育放到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切实改革现行中学德育管理模式,推行全员育德,让中学的每一个教职工都来从事育人的工作,将德育渗透到中学课堂教学中去,渗透到中学教育的服务工作中去,广泛动员社会和家庭的力量参与中学德育管理,建立多元德育导师制度,就可以为日益复杂与艰难的中学德育找到一条新路。
一个不能进行道德传承与扩散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出息的民族,一个不重视道德教育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出息的民族
第二篇:当代中学德育工作的困惑及对策-德育(xiexiebang推荐)
当代中学德育工作的困惑及对策
文/石明一
学校德育工作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随着社会的进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进步,当代中国社会现状特点无不影响着我国青年学生,新旧交替的胶着状态致使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发展。学校教育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社会的发展无疑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和影响。
一、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提出的挑战。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学校必须加强德育,加强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能够使他们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这对学校德育工作来说是一大挑战。
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的挑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学生对人类有更高的道德奉献、自律意识、集体主义观念、团队协作精神。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是十分艰苦的,是要付出艰辛劳动,贡献毕生精力的。学校德育工作就是要激励学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使他们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识到要和发达国家比速度、比实力,必须努力攀登科学高峰,这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问题。要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学习决不是其个人的事,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生死存亡的大事。
3、信息多元化提出的挑战。目前,上网对学生来说已不是时尚,而是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是一个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信息传播工具,但是,面对信息的良莠不齐,如何发挥现代高科技的有利因素,扬长避短,主动出击,用正面的宣传占领青年学生的思想阵地,使其既要有获取信息的能力,求知的能力,又要学会筛选,学会鉴别,学会吸收,学会抑制。因此积极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是每个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和面临的课题。
4、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由于经济地位的区别,人们的思维方式、要求和愿望也往往不一致。坚持和弘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坚持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树立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寻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点,抑止个人主义的膨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积极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1、创新德育观念。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具体包括:一是由“小德育观”向“大德育观”的转变。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德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不仅能通过教师的教学,学到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能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到教师的品格、修养和治学态度,同时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也离不开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和良好育人环境的熏陶。二是由单纯的灌输教育向辨析式教育的转变。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学生所面对的信息量急剧扩大。一方面学生已不满足于课堂上的单纯说教,另一方面,面对大量的混杂信息,学生眼花潦乱,无法辨别,易造成思想上的混乱。这就要求学校德育工作要从过去单纯的灌输式教育转向以引导为主的辨析式教育。三是由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知识更新周期的加快,使学校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正从一次性教育转向终身教育。与此相对应,学校德育教育也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德育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面向学生建立终身教育的机制,为人才的培养和长期成长服务。
2、创新德育内容。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社会变革必然使道德生活发生变化,提出新的道德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德育工作贴近实际生活,不断充实新内容。一是突出主旋律教育。学校德育教育内容要突出时代主旋律,就是要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要用先进的思想教育学生、武装学生。二是以爱国为内容的道德教育。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加入WTO,人们的国际联系和交往会大幅增加,不少学生将来会走出国门,面向世界。让学生明确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认清自己的利益同国家的利益休戚与共,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而奋斗,始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头等使命。三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内容的环境道德教育。当今时代,中国和世界面临着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这些新问题的出现,要求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深入这些新的领域。对学生进行生态伦理教育、经济伦理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等十分重要。四是加强现代科学知识的教育。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学校德育工作需要拓宽视野,把各种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用的知识,对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和陶冶高尚情操的精神食粮,都吸引到学校德育工作的体系中,进一步促进青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五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这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教育,可以使学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从而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
3、创新德育方法。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不仅需要在内容上创新,而且需要在方法上创新,只有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新途径和新方法,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一是强化学校德育实践环节,变“旧三中心”为“新三中心”。过去学校德育工作脱离实际,侧重讲理论,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情况,其效果不尽如人意,这种情况必须改革。二是开创学校德育新渠道,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育。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新渠道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可通过各级党政机关在网上介绍本地区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校外一些先进人物的人生经历和事迹介绍、学生间平等的网上沟通和交流、专职德育工作者开辟网上信箱和聊天室等方法,积极介入学生的网络生活,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三是开辟学校德育新途径,重视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要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开展心理咨询辅导等方式,对青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四是健全学校德育管理体系,准确评估德育绩效。学校应把教学目的、生活管理和情感沟通密切结合起来,让学校德育贯穿工作到每一个教育环节。
4、创新德育载体。学校德育工作载体的创新要坚持以下三个结合:一是渗透性与专题性相结合。既要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环境育人的要求出发,把德育渗透到与青年学生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在教学、管理、服务和文化活动等各个环节,形成渗透性的德育载体;要抓好思想政治素质专题教学和活动的开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活动方案,做到情理交融,化虚为实,使这种专题性的德育载体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二是聚合式与辐射式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德育功能,通过各类学生社团吸引不同兴趣的青年学生加入其中,形成聚合式的德育载体。三是现实化与虚拟化相结合。在以有形德育阵地如广播、电视、报纸、板报、墙报等现实化德育载体为重要依托的同时,积极建立网上德育阵地,运用网络这一虚拟化的教育载体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量,开辟新型德育空间,使学生可以在隐匿真实身份的条件下,充分实现思想碰撞,提高认知水平和辨析能力。
第三篇:中学德育
尖字沽中学
“日行一善,创文明和谐校园”德育实践活动
实 施 方 案
“人之初,性本善”。“莫以善小而不为”。“善”,是个人成长的需要,是社会“和谐”的需要。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活动内容,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逐步培养广大青少年的良好行为习惯,学校决定从2011年10月开始,实施“日行一善,创文明和谐校园”德育实践活动,以“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使我校的德育工作体现学校特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身心更加健康发展,具备一颗感恩之心、责任之心、反思之心,懂得并践行“积善成德”的道理。为使本项工程扎实开展,取得实效,制定方案如下:
一、释义
日行一善,即每天做一件好事。多做善事好事,积善成德。出处:古代有位葛繁日行一善,后来官至太守职务。有人请教他如何“日行一善”,他说:“比如这里有条板凳,倒了碍人走路,就弯腰把它扶正放好,即是一善。”“别人做了好事,心生欢喜,真诚的赞扬,就是一善。”(说明:多做好事,能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行,使人们更加尊重你,必然提升你在人们的心目中和社会上的地位,生活工作随之顺利,因为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帮助了自己。)
二、指导思想
当代青少年受到家庭和社会的过度关爱,缺乏感恩之心、责任之心、反思之心。针对当代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特点,以“进步教育”为核心,以养成教育为主线,践行“公民道德建设20字方针”和“八荣八耻”,开展“日行一善,创文明和谐校园”活动,让学生每天坚持做好事,并从所做好事中挑选一件记录下来,使学生头脑中逐步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汇小善,为大仁,养成道德自律的意识。以正确的道德意识提醒自我,约束自我。努力使学生体会到做好事的快乐,逐步实现由“日行一善”,到“日行多善”,再到“天天行善”,最后达到“善行一生”的目的。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三、口号
日行一善,创文明和谐校园。
日行一善,善行一生,积善成德,善暖人间。
四、活动时间
从2011年10月份开始。
五、实施原则
1、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
2、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
3、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实践的原则。
5、坚持突出特点、体现特色的原则。
6、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原则。
六、活动内容:寻善源、存善心、发善言、行善事
“日行一善”德育实践活动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一个从学善、行善、思善到扬善的过程。学生通过长期的观察、记录、感受、体验,在头脑中逐渐形成善的道德观念,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
“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活动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寻善源:就是培养和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寻找善念,发现善源。存善心:就是培养和教育学生向善、从善、行善的心理品质,怀有感恩之心、富有责任之心、拥有反思之心等。
发善言:就是培养和教育学生语言文明,会恰当使用礼貌用语,会理解别人、安慰别人、鼓励别人,真心赞扬他人的善行。
行善事:就是培养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方便,自觉为他人和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以及与人和睦相处等。凡是一切真、善、美的意识和行为,凡是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学生个人健康成长的意识和行为,都属于“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
七、活动对象: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环境
善待自己:正确认识自我,积极上进,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美好,快乐成长,心理自调,行为自律、情感自控。
善待他人:正确认识别人的长处与不足,接纳他人,乐于助人,宽容他人的过失,忍让他人的过激,能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能为别人的忧愁而忧愁。
善待环境: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八、活动范围:善在学校、善在家庭、善在社会
善在学校: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做合格的学生。
善在家庭:孝顺父母,生活自理,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待人热情,做合格的主人。
善在社会:正确认识和面对社会,主动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方便,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爱护环境,追求和谐,做合格的公民。
九、活动过程:
“日行一善”是一个从想善、言善、写善到行善、思善、扬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升华的过程。
想善:就是每天在心中回想自己或他人的善行、善言。
言善: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每天说一些自己或他人的善行、善言;一层是语言文明。要会安慰人、会鼓励人、会理解人等,不断送给他人温馨与热情。
写善:就是把每天想的善事、说的善事、做的善事、看的善事一点一滴记录下来,是形式上积善成德、厚积薄发的一个过程。
行善:是善的落脚点。能积极为他人做好事,对人有礼貌,与人和睦友好相处等。行善就是方便他人、善待自然、和谐社会。行善也可以是改掉自身存在的缺点,修正已有的错误,做到不给他人添麻烦,不给环境添污染。思善:是想善、言善、写善的思想升华,是自己内在品质提升的重要过程,自己通过对善事的感悟和反思,将善变成自己优秀品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变成一种自觉的道德意识,从而支配自己的行为。
扬善:就是不断地利用各种机会向周围的人宣传行善的好处,讲古今中外行善积德的名人故事,宣传行善积德对自然、他人、社会以及诸事众物的相生关系,引导大家都明白行善于人于己都有利的道理。
十、活动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10月)
2011年10月上旬,举行隆重的活动启动仪式。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方案和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深入实施阶段(2011年11月开始)
采取各种方式,通过各种渠道建立学生《“日行一善”成长手册》,通过看、读进行体验并记录下来,定期在一定的范围内汇报,各班要及时组织总结,开展总结评价,发现闪光点,将突出的人和事加以推广。
发动学生通过看、读向善从善的名人名言、诗词歌赋和善人善举的故事。组织开展优秀事迹报告会,表彰做善事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通过校报、黑板报、视频、橱窗等途径宣传优秀事迹,把做好人好事作为学校的一种校园时尚。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阶段(每学期末)在各班级总结的基础上,学校将结合活动,对“日行一善”活动的情况进行阶段总结,表彰奖励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
十一、活动措施及要求
1、宣传发动。要深刻认识开展“日行一善”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利用宣传栏、视频观摩等媒体,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会、讲座、家长会等形式在学生当中认真做好“日行一善”宣传教育工作,营造开展“日行一善”活动的良好氛围。
2、全员参与。积极组织各班学生将身边一点一滴的好事,记录在《“日行一善”成长手册》上,然后利用每周班会进行总结,表扬坚持每日做好事的学生,从而引导学生从部分,到大部分,到全体学生全部参与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投入到“日行一善”活动中去,努力形成“知行善、学行善、比行善”的良好局面。广大教职工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善行来感动和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每日以学生课业辅导、心理辅导为主,开展“红烛献爱心”活动,为需要帮助的学生和家庭,献出自己的爱心。
3、有机结合。寻善源与思想品德课、语文课、校本课、综合实践课、诵读活动等结合。存善心要与音乐、美术、体育及日常行为规范结合。纳善言与语文的摘抄、周记等结合。行善事要与平时的一举一动结合。总之要把“日行一善、创文明和谐校园”德育实践活动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坚持把“日行一善”工程贯穿教育教学工作始终,不断扩大社会效应,增强影响力和覆盖面,营造“学校主抓、学生参与、社会支持”的浓厚氛围。
4、活动推动。为了进一步培养广大学生从小养成做好事、做善事、助人为乐的良好习惯和优秀品质,学校将经常性地开展以“日行一善”为主题的征文、演讲比赛和事迹报告会。
5、成果展示。学校团委要在全校各年级举行“日行一善”主题班会,检验开展“日行一善”活动的总体情况和取得的效果。
6、总结表彰。为了倡导“人人向善、人人崇善”良好道德风尚,激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校将定期总结表彰一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学生和班集体并上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十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本项活动的组织领导,特成立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
组 长:李 松 副组长:孙希学 李卓明 柳海龙 张 涛
工作小组
组 长:李 松 副组长:柳海龙 张 涛 成 员:全体班主任
十三、活动资料收集
本活动以培养师生心灵美、行为美为终极目标,同时也要形成明晰的痕迹,来检验判断我们的工作指令是否正确、过程是否真实、轨迹是否清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收集相关资料:
1、政策性依据资料
不断收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以保证活动的方向和行动依据。
2、过程性资料
(1)“善思集”通过看、读将感悟(包括家长、学生、教师)汇集成册(2)“善源集”优秀故事选(收录古今中外优秀行善故事)和古今中外向善从善的名人名言集,挖掘提炼学生中的优秀行善故事、行善格言,家长、教师行善故事、行善格言,学校装订成册。
(3)“善行集”优秀事迹报告材料。每学年评选几名教师、若干名学生,其报告材料装订成册。
(4)“日行一善”活动影像集,装订成册。
3、活动评价性材料:包括各种总结、表彰、论文、统计表,每学年集一册。
“日行一善”实践活动基本要求
1、按时到校,带齐作业及用品。
2、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
3、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坚持使用文明用语。
4、主动关心帮助他人,与他人和睦相处,善待他人的过失和不足,妥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
5、学会自护,文明游戏,远离安全、伤害事故。
6、自觉保护环境,见到纸屑杂物主动捡起,见到污渍主动擦拭。
7、爱护公物,保持课桌椅、墙壁等整洁,轻拿轻放桌椅,轻开轻关门窗。
8、外出、回家主动和家长打招呼。
9、主动做扫地、洗碗、晾收衣物、购物等家务。
10、鼓励表扬身边的人多做好事。
11、了解学校周边、国内外新闻。
12、文明上网,远离网吧,做健康网民。
13、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14、努力摒弃自身不好的习气、经常反思自身不足。
第四篇:寓德育于历史教学之困惑
寓德育于历史教学之困惑
肖远旭—湖北长阳麻池中学443511
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早已形成共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但时下不少中学生的文明道德素养状况令人担忧。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每门学科各有特色、千秋,但我认为历史学科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和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杜威说,“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今天,我们听了湖北省教育厅举行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推进会,更激起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我们看现今的历史教育,会感到有几丝悲怜,且不论历史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看看学生对待历史科的态度,可见一斑。应当说,大多数学生对历史比较感兴趣。但在社会大背景下,有兴趣并不意味着重视。中学历史课的突出特点是先打好基础,积累知识,注重理性思考,但许多学生却只带这耳朵,喜欢听轻松的轶闻趣事,不爱思考问题。这种幼稚病制约了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么迎合学生口味,要么坚守原则而让学生冷落历史课。路在哪里?教学上困难重重,不少学生没把历史课当回事,教师勉为其难。如今学生的心态、价值观等都伴随着社会的剧烈变化而改变并复杂化了,这也给历史教师落实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德育点目标带来了麻烦。有同行痛心地说过:曾经让我们悲愤的《南京大屠杀》剧情,在放映给学生看时,却引来了阵阵笑声!价值观的颠覆,严重扭曲了某些学生的心灵,而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却无法引起其共鸣。当然,以上种种矛盾与困惑,也对我们如何反思教育 的价值与意义提高了有意的启示,那就是要求我们必须把目光从仅仅盯着课本移向学生,走入学生心灵,要教书,更要育人。说道育人,我想起了钱学森生前对温总理提的称为“钱学森之问”之问题,说明育人是前提。即人才人才,成人成材,成人在前。
我想,我们的历史教育长期以来最失败的地方,恰恰是脱离了生活实际。现就一些实际问题谈一谈:
一忌照本宣科,我们备课时,易忽略对学生学习要求的了解,不知道他们在生活中是如何看待历史的,也就是说历史课堂教学远离了学生个人生活,既缺乏针对性,也缺乏生活味儿。所以,我们应该使历史课堂教学变得有血有肉、灵活生动、富于生活气息,发挥其德育教育的功能,而不是纯粹的说教。
目前历史教学中主观上重视程度不够、研究探讨不深;客观上应试教育影响、课时限制等因素,德育渗透存在一些难点。
二是在学生中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偏向,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与考试有关的科目,在中考和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就能考上名牌大学,就会有美好的前途。为此他们往往片面追求高分,轻视思想品德的修养,在学习趋向上存有较明显的“功利性”。从而导致这些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思想狭隘,精神空虚,一旦遇到挫折便会意志消沉,这对青少年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应立足历史学科阵地,让学生明白史学是爱国心之源泉,通过中国历史的学习可以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习了近代史上中国落后挨打的惨痛历史教训,进行深刻反思,分析中国落后的深刻历史根源。可事实上,不少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还开始怀疑甚至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 民族虚无主义,与其辩驳,他固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第三,针对现在的学生大多属90年后,家庭条件优裕,从小受到父母及家人的呵护,以致形成了任性、固执、偏激的性格,以自我为中心,比较自私,缺乏爱心,缺少责任感和社会公共意识。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以历史名人的高贵品质激励学生,以一个个感人故事汇成一股巨流,撞击学生的心灵:以中华民族重义轻利的价值观教育学生。而不少学生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丑恶现象对学生的影响,造成了学生的迷惑和思想的混乱。历史传统文化的教学潜入方式受到了的冲击。
四,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学习上怕苦畏难的思想,甚至产生逃避的思想,从而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于是乎,便可以发扬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知识和文化,为了追求真知有着不畏艰苦、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古人为榜样,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的学习态度。
第五 “因材施教”,是两千多年前孔子创造出来的教育方法,目前,在农村社会中,家庭、学校、社会比较普遍的认定一个理,读书就是为考大学,要不然就让小孩认得两个字就行了,没有过高要求。再则家长较多的认为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很困难,倒不如节省这几年时间出去做生意多赚些钱,这种极端的理论,确实能使很多农村中学把一批又一批“尖子生”送进高中、大学的殿堂,但剩下的人,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所谓“差生”怎么办?难道仅会认识男女厕所就能指望他们融入我们未来的社会吗?“读书无用论”冲击着我们的学生,农村中的历史教学也遭到了严峻的考验。
在近五年的历史教学中,我一路探询,思索,有很多困惑。作过很多的尝试,教学中渗透德育要多开展活动,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要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就是要通过自身的实践,解决由知到行的转化。历史知识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历史教学德育渗透应开辟广阔的途径,开展各种活动和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如举办历史故事会、辩论会,编演历史剧,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和纪念展览等活动,发挥自我教育的机制、调动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情感体验、意志磨练,在愉快的活动中得到熏陶,从而实现德育目标、优化德育渗透。用多种方式生动地揭示历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给学生以“鉴古知今”的启迪。我期望给课堂教学提供由历史认识社会生活的依据。
总之,寓德育于历史之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一堂课或某一历史内容能解决的。贵在坚持,时逢春风化雨,“课外访万家”让我们进一步走进了底层,通过与学生,家长零距离的接触,也让学生明白了家史、苏区史、校史这些概念,让他们走进生活历史,为老师解决困惑减少前进中的心力,也就自然提高了教育绩效。
任重道远,吾要努力探索,以期更好的解决疑惑,提升职业水准及专业能力,为新时期的教育作出贡献。
通联;湖北长阳麻池中学;电话:***;邮编:443511
第五篇:中学德育工作总结
篇一:中学德育工作总结 中学德育工作总结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是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和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我校不断发展和创新德育工作,坚持以德育人,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学期终结,德育工作已暂告一段落,为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发展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本学期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根据《中学生德育大纲》要求,本学期我校在德育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落实《中小学德育规程》、《学校德育实施细则》,做到每个年部印发一份,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贯穿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过程中,把初中生的实际思想水平和接受能力与应达到的德育目标结合起来,真正使德育工作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多元化的立体网络。为达到学期目标,我校根据计划圆满地完成了品德教育工作,有很多工作按计划执行的较为突出。
1、利用开学典礼。开学典礼是全校师生共同开展的一项重大活动,对一学期的教学、管理起到指导大方向的作用,也给学校德育工作定下了基调,这为教育学生和教师以及政教处开展德育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规范教育。我校根据各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身心健康特点,重点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在学规范、用规范中注重了全面要求,突出重点,根据实际情况侧重解决几个问题,达到了目标准确,要求具体,效果明显,也避免了走过场,流于形式。尊重学生身心个性发展规律,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教育引导和学生自主参与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塑造健全独立的人格。
3、利用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传统节日、纪念日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有极大意义。我校在庆祝重大节日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德育活动的开展。故事演讲、文艺汇演、法律知识讲座、各种兴趣小组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为德育内容注入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充分展示了师生的才华,陶冶了情操。
4、开设学生心理咨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排除心理障碍,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二、本学期计划完成情况
本学期德育工作按计划要求已经基本完成。完成组织了开学典礼活动;强化行为规范教育;组织班主任开好第一次班会和办好第一期黑板报、宣传栏,进行了普法宣传;组织开展了系列活动;开展了“开学第一课”征文,珍爱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系列教育活动,“感恩父母”、“感恩教师”、“做文明延边人大讨论”、“我与祖国共成长”、“改革开放三十年演讲”等系列活动;“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法制报告会、安全教育报告会增强了师生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多项教育活动已圆满完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德育工作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参与日常管理,既增强了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使德育教育卓有成效。
我校为加强德育工作,特别重视对德育队伍的培训,加强对班主任队伍的培养。以抓好思想教育为先导,以提高理论素质为核心,以增强教育教学能力为根本,以训练基本技能为突破口,以塑造自我形象为动力,使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思想素质、教育教学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为德育工作的长期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学期德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与德育队伍的培训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要长期开展德育工作,必须培训一支合格的德育工作队伍。德育工作在学校里不能只是靠单一的说教。我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活动中,采用了榜样示范法,采用评优树先、德育工作中的先进人物形象去教育和影响学生,达到德育教育目的;采用情感熏陶法,用教师的示范作用即以教育者的高尚品德和情感陶冶受教育者,这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自我教育法,采用参与社会实践来使学生提高德育水平,形成良好的德育习惯。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本学期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校外德育阵地建设缺乏特色,无法建设更有影响力的社区德育组织,在今后工作中应加强社区德育组织机构建设,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
2、德育活动开展形式相对单一。在今后德育工作中,应多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校的德育教育。
4、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可操作性、科学性,还要注意德育工作的层次性。篇二:中学德育工作总结 中学德育工作总结
在学校统一安排部署下,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创建平安校园为动力,以提高学生文明素质为重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内涵发展之路,凝心聚力抓质量,全心全意谋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本学年进一步健全了德育工作的管理制度,以精细化管理求效率,坚持“以德治校、从严治校”,使学校的德育形成“爱心德育”、“和谐德育”和“平安德育”的特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调动了广大领导干部和班主任的积极性,使学校的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现就本学期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一)加强班主任工作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德育工作贯彻落实的主阵地。班主任是德育工作队伍中的主力军,学校校风学风的好坏、德育工作的成败,和10几位班主任的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充分调动班主任们的工作积极性,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1、认真学习,增强意识。
为了使广大师生增强安全意识,学校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每周一的教师例会上,组织全体教师反复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等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时还多次学习了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通过深入学习,使广大教师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增强了责任感。
2、每周坚持利用周二班会课,要求班主任认真组织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规范》并积极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做好工作总结和工作布置。
3、开学初班主任严格工作计划的拟订,要求计划中做到目标明确具体切合实际,措施有效,活动安排具体有指导性,增强了班主任工作的计划性。认真学习《班主任工作条例》、《赤土中学关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月”活动的实施方案》等,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班主任的敬业精神有明显增强,为学生服好务的意识有明显改进,多数班级发展平稳顺利,涌现出了班活动组织好,班级常规工作抓的好等充满生机、富有特色的班集体。
二、多渠道、多方位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一)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1、规范升旗仪式。国旗下的一课中,结合本学校的实际,着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文明行为教育等。
2、结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结合清明节、五四青年节、教师节、十一国庆节、中秋节、一二九纪念、元旦等重大节日,先后举办了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专题黑板报等活动,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心理素质、革命传统和理想前途等教育。
3、积极开展各种献爱心活动。帮助贫困学生走出困境,并引导学生从活动中领悟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的道理,弘扬了扶弱济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了爱国主义情感。
(二)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成立学校德育工作组织机构,领导小组组长是校长,副校长是副组长,成员为中层干部和各班班主任老师,常务机构是团委会。由团委会作好实施方案,抓好对全校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
1、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规范》和《赤土中学关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月”活动的实施方案》教育为重点,对学校和班级卫生、自行车排放、学生的胸卡佩戴、仪容仪表进行全面的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和生活习惯。
2、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强化行为规范教育的检查、评比、量化措施。开学初的一个月是行为规范养成月,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措施进一步强调、完善与落实。
3、为了培养良好的学风,塑造和谐校园、平安校园,严格要求学生不在放学路上玩耍逗留,不乱买零食,不损坏群众庄稼,不进电子游戏厅和网吧,不与社会闲杂人员或外校生结伙,不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打架斗殴,没有经过家长的允许不到同学或亲戚家借宿,管好自己的口、管好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脚。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
为贯彻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有关精神,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
1、上好法律启蒙课。结合政治课,组织学生学习《新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六禁”教育,把“禁毒”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中,把“禁毒”教育与“禁烟”、“禁黄”、“禁赌”、“禁入网吧”、“禁使用手机、mp3、mp4”教育相结合,在“防”上下功夫,在“疏”上做文章,净化了校园环境。以法律来规范学生的行为。
2、利用国旗下讲话,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来教育学生知法、守法教育。
3、利用专题教育的课时,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开展 “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宣传图片,出宣传板报,写活动心得,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明辨是否的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校纪。
四、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壮的体魄和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经济的告速发展,社会的巨大变化,竞争的加剧,节奏的加快,物质生活的丰富,超前消费的影响,无一不冲击着我们的青少年,冲击着涉世未深的未成年学生。在当今这个高心理负荷时代,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我校有具体的老师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有关工作,并扩大到学校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实行多元组合,各人员根据自身特长从不同角度、不同渠道开展工作,实现中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整体优化的目的。
2、根据中学生心理生理发育特点,开设心理健康辅导教育课。
课堂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表现较多,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培养要立足于课堂渗透。我校在各年级不定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具体内容涉及学习方法的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健全人格培养、抗耐挫力和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等,使学生们学会科学的理解人生、客观地面对现实、合理地对待自我和评价自我,懂得自尊自爱的重要性,正确处理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挫折、冲突和矛盾。
3、设立心理咨询机构。
设立心理咨询室,由团委会直接负责管理,开展心理咨询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学生的消极情绪得以释放,顺利摆脱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和行为,提高心理平衡能力与承受能力。通过个别咨询、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4、进行专项的集体心理辅导。
我们针对各年级学生特点,进行专项的集体心理辅导。如每到考试前,特别是初三年不少学生存在考试焦虑;初一新生刚入校,部分学生心理上无法适应独立生活的新环境等,我们针对这些现状,采用家访、班会等方式培育学生一个健康的心态。
五、社会、家庭与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进一步健全完善德育工作体系。
1、组织班主任开展进宿舍、进家庭、进学生的心灵活动。把工作的时间延伸到八小时之外,工作的范围扩大到校园之外,力求实现老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之间的零距离,班主任老师积极响应、认真去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部份家长也改变了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变简单粗暴为耐心细致,变消极训斥为积极引导。
2、做好差生转化。利用家校联系、跟踪谈话、建立后进生跟踪制度等做好差生转化工作。
3、开好家长会。家长会也是展示学校形象的窗口之一,本学期各年段在半期考后召开了家长会,介绍了学校的管理举措,解释、沟通了相关问题,提高了家长的自信心和主动合作的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开好学校首届运动会。对在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班级和被评为组织奖的班级进行奖励,激发学生奋力拼搏的斗志和爱班的热情。
六、今后需要加强的几个方面。
1、对学生的各种安全教育长抓不懈,特别是自我安全防范和自救意识的教育。
2、加强了后进生转化工作。对于违纪学生进行经常谈心,建立差生谈话记录,配合班主任做思想工作。
3、加大班主任培训的力度,定期的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研究讨论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过程,研究探讨新的教育方法,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篇三:2014年黄阳思中学德育工作总结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黄阳思中学
德 育 工 作 总 结
2015.1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黄阳思中学 德育工作总结
回顾短短的一学期,我校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按照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行为规范、生活规范、学习规范为重点,围绕校园文化建设,我校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努力培养举止文明、日常礼仪、品德优良、心理健康且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创新了德育工作方法,提高了德育工作实效。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的工作思路,积极研究德育工作内容,针对新时期德育新问题,提出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创新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一)加强了学校德育领导力量。
1、成立以校长周高军为组长,政教主任李志刚为副组长,其他行政人员、各年级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各方面教育力量,使学校德育工作既分工负责,又统一协调。
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做出了大量的工作,认真分析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针对存在问题,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策略,确定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切合实际的系列教育活动。
2、加强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自身素质的根本性提高。
我校始终坚持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会议,每学期一次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利用全体教师例会进行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以教师职业道德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教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增强职业责任感,倡导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教风。同时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与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并将其纳入教师工作考核中,签订了责任保证书,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初步营造了人人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德育环境。
3、抓好了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发挥班主任德育骨干作用。我校坚持精选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严格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搞好班级管理工作。以上好主题班会课为突破口,每月一个主题,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有班主任能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及时总结。构建健全的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机制,真实、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着力表彰在教书育人中成绩显著的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
(二)健全制度,完备计划,使学校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1、期初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整改措施和规章制度,对学校德育工作作了进一步的规范,使其更系列化、条理化和科学化。
2、本学期开学前,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教育形势,提前制定好本学期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开学后,各班都能制订好相应的德育工作计划。同时,学校把相应的德育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三)强化硬件设施,为德育工作提供充分物质保证。
学校为了改善德育大环境,不仅从软件上入手加强工作力度,还不断投入大量资金,在硬件上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充分的物质保证。在本期开展的“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中,在校园内增添了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的宣传牌;教室等地方悬挂着名言警句及宣传标语,充分突出学校的德育教育功能;结合重要节日和重要活动办出黑板报和手抄报加大德育宣传和教育。通过上述努力,我校基本做到了使学校的每块土地,每一寸墙报都能说话,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环境育人氛围,育人效果良好。
二、强化了行为规范管理,改变学生精神面貌。
1、加强对学生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习惯养成教育,敦促学生做到养成求规范,规范促发展。开学初,学校各个处室利用课余时间对围绕安全、纪律、卫生、心理健康、学习方法等对全校学生开展大教育;通过领导带班、班主任值班抓好学生的卫生、学习、礼仪等行为规范。各年级、各班能做到按照学校的统一布署,保质保量的做好常规管理工作,保证校园大环境得到净化、构建稳定有序的学习氛围,以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效能。
2、充分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安全和思想品德的教育。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热爱家乡;学习法律,遵纪守法;讲文明礼貌,做时代新人,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3、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确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指导,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着力点,着手加强团干部的能力建设,增强理论学习水平和管理能力,通过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和上级的文件精神,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更上新台阶,尤其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促进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教育效果显著。
4、加强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法制报告、主题班会或其它形式,强化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安全、等各项安全教育。组织全体师生进行消防安全演练,积极开展相关主题班会,进一步增进学生的法制知识和守法意识,懂得珍爱生命、崇尚科学。
5、严格落实德育管理量化考评细则,加强对年级组、班级和学生个人的教育和管理,培养每一名同学关心集体、自我管理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培养同学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塑造他们形成健全的价格。
7、充分发挥学校家长委员会在德育教育和管理中的作用,通过知识讲座、座谈辅导等形式促进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全面成长;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共筑和谐家校、师生关系,打造生态校园。
8、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构建德育教育平台,寓教于乐,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本学期学校组织了新生军训、田径运动、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学科竞赛等活动,丰富同学们的学校生活,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能力。各项活动的开展也在潜移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