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类型[5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19:2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影评类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影评类型》。

第一篇:影评类型

电影是运动的画面和声音作为元素,用蒙太奇组接的方式来讲述故事,在这方面,中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用文字再把故事的主要情节翻译一遍,这不是影评,只是复述故事型的一种观后感,只能 证明是你看懂了这个故事。

影评有自己的文体特点,用学生比较能够理解的话来说就是,运用电影常识来写作出来的议论文,在这个意义上,影评的内容主要应该由议论性的文字构成,而不是复述故事情节,或者更进一步说,故事情节只能是为了证明你的某一观点,被当成例证来使用。要写出好的影评必须有自己独特的议论视角,还必须在这样的角度上写出自己深刻的感受。

好的影评不仅要有论点,而且还必须要有理有据的论点,也就是说文章的论点一定要有种种依据来支持它。

影评的分类:一般来说,影评可以分为三小类:一是欣赏性影评,如影片赏析,以谈论艺术感受为主,既可以分析全篇,也可以分析局部或者只是一个细节;二是理论性影评,以谈论全片的某一方面为主,不论谈论的是什么方面,都要统观影片全局,对;自己所论述的那个方面,都要从整个影片中寻找例证,来证明自己理论论点的正确性,三是,研究性影评,以某一影片为话题,往往由此及彼地发挥开去,谈及其他范围更广,意义更重大的共性问题。

影评更多的是综合素质,一般考察理论思维能力,艺术感觉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正确写影评的步骤:

1·一边记一边看,在观看影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看,认真想,认真记,认真看是要把故事看懂,尤其是情节与细节;认真想是要求在脑子里形成对影片的初步看法,这些看法一定要有影片的内容作为依据;认真及就是要对影片进行简单的记录,不要求有逻辑,细节一定要越多越好。

认真看解决的问题:

1》 第一个问题是影片讲了什么故事?(主要的人物主要经历了什么?发生了什么

故事?)

2》

3》 这个故事有什么价值或者意义? 影片的类型是什么?

认真想解决的问题:

1》 进一步想,在脑海中梳理故事形成自己的看法,可以就主题来说有很多可以阐

发的地方,选择一方面深挖。

2·拟定提纲:

首先是要写哪方面必须要确定,一定要选择出你认为自己感受最深,最有独立见解的那方面来写,与这方面不相关的内容就不要考虑进来了。

其次:由于影评的实质就是用电影常识来写作议论文,所以,提纲必须要是有逻辑性的提纲,有逻辑性的提纲才能最终保证把问题分析透彻。

比如《黄土地》提纲:

开头:《黄土地》这部影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由于场景拍摄而造成的视觉震撼

观点:在影片中大量运用极其不协调的画面比例,给人一种压抑和沉闷的感觉,表现了几千年来封建思想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压迫。

过渡:影片中山与天的比例失调,人物被处到了画面的最上方,在影片的远景拍摄中,山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然而人只是山中的一小点。

观点:山代表了封建思想,不协调的比例表明了封建思想对人面的压迫到了极点,人的渺小表明了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它控制了人民的命运,制造了翠桥的悲剧

结论:影片揭露了封建思想的罪恶,成为反封建,提倡劳动人民解放的一声呐喊。

结论:视觉的震撼——评《黄土地》中的场景描写。

影评常见的11个问题:

1》 复述代替论述——克服的途径是采取逻辑思路,而不是剧情思路来构

思。

2》 面面俱到到蜻蜓点水,结构散——克服的途径是内容,形式两大块要融

为一体。

3》 不会联系具体内容,克服途径是加强影片分析,所谓分析师在理解情节的基础上,对你在情节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是自己给自己提出几个为什么来回答。

4》 不会逻辑地表达感觉,克服的途径是在领会许多意义之后,要结构出文

章整体上最根本的意义,这才会有逻辑性。

5》 观点陈旧老套,克服途径内容方面要理解的深刻,在结构方面要会出

新。

6》 段落的长短缺少节奏上的变化,克服途径是说完一层意思之后就令分一

段。

7》 不会开头结尾——克服的途径是开头可奇,深,亲,要能引领下文,结

尾可扣题,升华,或者讲究启发性。

8》 人物分析不知道分主次,克服的途径是,你自己要把人物关系看成一个

体系,找出主人公,然后找出围绕着主人公的各种人物关系,在此基础上来分析不同人物在剧情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9》 不关注影片的细节,有的时候,影片的细节可以构成一部电影。10》 缺乏电影常识。

第二篇:!影评的基本类型

影评的基本类型

呈现在银幕上的艺术形象系统,是一个相对独出于创作者、观众和评论者的艺术王国;在这个独特的王国中有历史与现实、传说与故事、政治与哲学、经济与文化、伟人与平民、英雄与懦安、爱与恨、美与丑„„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影评人面对这个庞杂的世界,要进行思想审美价值判断,必须“染指”这一切。而企图一下子对艺术品的“一切”做出有说服力的论析,殊非易事。途径之一是把评论意识类型化,目的在于从不同的侧面切入,“攻其一点”,再及其余,以收事半功倍之效。至于影视艺术评论可划分为多少类型,向无定则,也不能有定则。这往往受制于下列一些因素:约定俗成的文化心理、传统或古典的欣赏习惯和价值观念、不断嬗变的现代人的审美流向、评者的主体意识取向和审美偏爱„„但一般说来,影视艺术评论类型大致可归纳如下:

一、审美评论: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在追踪作用于人的心灵与情感的艺术品的过程中,他有可能被非美的东西诱入歧路,但最后还会回到审美的坦途上来。因为既然是艺术品,其中必有美,而美的形态又多姿多样,若隐若现。我们知道,审美过程的一般规律是感受力(剌激力、冲击波)一一领悟(内涵底蕴)等 一一体味(价值判断、信息量〉。如能把在审美时所把握的东西以理论方式阐释出来,那就是一种审美评论和艺术批评。

什么样的影片可以进行审美评论?答案很简单:凡能称得上为艺术品的影片,皆可对之审美。问题在于什么层次的什么信息量。影片的史诗美一一民族之魂魄、历史之深邃、时代之精神„„是进行审美评论的最佳选题。另外,这类影片美学风格上的特质异彩,亦是相当好的审美题目。一般艺术片如《陕北大嫂》申悲切的人性美、《天出血》中人类执著追求的意志(体现在两性情爱上)、《过年》中人人向往的家庭和谐干如何呈现出反讽意味„„以及各影片的美学风格、银幕表演,等等,都可以成为审美评论内容,要害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二、思想评论:现在有些荧屏的通病是一上来就“捞”赤裸裸的思想主题,稍加分析和推理,来几个例证,又把思想作为终极目的收口。况且这种分析是以线性的文学语言思维而不是以造型的电影语言思维方式进行的,更难评到好处。

搞影视的思想评论,首先必须从整体上宏观上来一番尽可能周详的实质性的把握,既有思想方面的,又有美学方面的:接着发现一个最佳“缺口”切入影视艺术品内部进行微观分析;最后回扣到宏观上的思想美学高度,这才能显得有血有肉有说服力。对欧美日本等国影片的思想价值判断,极易滑入空泛的〈思想)“泥坑”。什么揭露呀批判呀„„这样的硬性政治内容当然有,但不能简单从事。获四项奥斯卡大奖的美国名片《雨人》(1988年),表现的是高度发达的现代物质文明,并未把人类对精神价值追求的意志吞噬掉,对拜金主义还取一定的批判态度,美国心理艺术影片《相见恨晚》(1975年)中对婚外恋情的处理不是一味地斥责道德败坏,而是以事实和影像语言启迪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本身的自尊感。

三、政治评论:这种评论中的类型意识,可指两个方面。一是对一般艺术片的思想倾向进行政治判断,指出利害,此类评断多着眼于功利上的考虑。一是特指类型影片——以政治问题、政治事件、政治运动、政治任务„„为中心的政治电影的分析研究。这类电影出现在六十年代后期的法国,至七十年代中后期式微。法国的《Z》(1968),意大利的《警察局长的自白》(1971)等为欧美政治电影中的“翘楚”之作。

所谓政治评论,意在强调影片的政治思想倾向,并不等于对其他方面不屑一顾。重大革命题材巨片,除政治上既符合历史真实有顺应当今时代精神的把握之外,思想美学诸方面皆有公认的突破性成就。在以政治评论为先导(或基础)的情况下,亦应对艺术(美学)方面的有力呈现,给以恰如其分的审美赏析与价值判断,否则政治评论也会变得瘪薄无力。

四、社会评论:这种批评意识是及来自文艺社会学的变种“电影社会学”,评论内容往往强调以下两点。一是艺术品镜子式的反映乃至模仿功能,同时十分重视社会效果。一是艺术品“控制”功能,同时十分重视社会效果。一是艺术品“控制”功能,即强调应是对广大观众的宣传、凝聚、焦化„„等等作用。我们所能看到的影视评论中,以社会效果为重点的大小文章为数相当不少。这样的评论当然需要。但如果仅仅陷在这里面,一来容易滑向流俗的斜坡,二来对观众审美文化素质的提高没有多少裨益,三对影视创作的发展,未见得有多大激励作用。

要搞好影视的社会学评论,首先应尽力避免用习惯性的文字思维意识和文学目光去审视以逼真的影响(含声音)表意的影视艺术品。为此就必须掌握较牢固扎实的影视基本理论知识。其次,评论视野要开阔,除社会学的方法外,要兼用其它类型的方法,以求评论充实贴切。再次,社会学思维意识极容易对现实主义美学思想产生过分的好感,唯现实主义独尊则非上策,因为反映和表现纷繁复杂、五光十色的客观物质世界和人的精神现实,实非一种创作方法和美学意识所能为之的。《战争子午线》的主旨严肃,也有一定的历史感,但镜头运用上有形式主义的倾向。如几个“小八路”的“梦幻”几组镜头,给人的印象是导演大大脱离少年战士的心理实际而自己在“玩”镜头语言。但换个角度分析,人处困难艰险境地,内心向往未来的光明,要呈现这种理想,必须诉诸浪漫主义,因为艺术中的浪漫主义就是生活中理想主义的表现,这和现实主义是不相同的。影片结尾一组镜头:已离休的老护士登长城远眺万里河山,身边却有少女时代的她作陪,这是浪漫主义,不是。是现实主义?更不是。这是地道的超现实主义!《子午线》尽管有不尽人意之处,但到导演思维意识是开放的。美国影片《男人·女人和孩子》(1983)的思想——美学风格是现实主义的。但是克维斯教授和巴黎女郎落日余晖中的海上诗意之恋,却是一组真正的浪漫主义影像——镜头!《大决战·辽沈战役》第一个镜头是毛泽东从低谷中步履艰难地沿坡而上,微微俯拍,审美意识上是大写意。什么主义?既不是现实主义也不是浪漫主义,而是带有明显的表现主义色彩的镜头——影象。

五、历史评论:对历史片或一般的艺术片进行历史地把握,这意味着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纵向把握,即在历时过程中去分析影片,看其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心理、情感、影片的文化风貌,等等,是否符合历史真实。二是历史与现实糅合在一起,即历史感与今天的时代精神是否能相互观照。直言之,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表现,是否有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向悖谬之处。但艺术王国中的事情自有其特殊复杂的地方,我们经常在影视书品或文学作品中发现二律背反的任务想象,历史地看可以肯定,现实地看又可以否定之,反观也会有类似的情况。这种合理性与非合理性的双重性格,恰恰说明复杂如影视艺术为什么需要多视角多侧面地进行研析之必要。三是把目光投向未来,即超越过去和现在的“局限”,看看某影片放到未来的历史中能否经得起时间这个铁面见证者的检验。总之,要有历史感,要站在“历史哲学”的高度审视被审美的对象。如有这种高度的意识,就能发现某些问题。《开天辟地》成就极大,有点几多。但其致命弱点亦相当刺眼。其一是符合当时历史岩峁的历史氛围营造得淡薄,其二是工人阶级先驱者的意识虽有表现但不够强烈,不够普遍。所以,《开天辟地》这部影片的思想——审美感染力与可信度,在某种程度上有削弱感。

六、道德评论:中国是一个有优良伦理道德传统的国度。但千百年积淀下来的文化心理,在道德层面上留下了一种值得深思的现象,就是中国人喜欢把什么都自觉不自觉地抹上一层道德的光彩,比如把历史道德化,把生活中的一些事也上升到伦理道德的高度。这种近乎无意识的思维习惯,往往会在无形中给我们对复杂的影视艺术进行分析时带来某些多余的“屏障”。有些评论文章说,这不合乎道德规范,那也不符合道德准则。但为什么应该或不应该,往往语焉欠详。当然,供全人类共同遵守的绝对化道德标准是没有的,道德是历史的产物,文化的产物,也是现实的产物。对一部影片进行道德评判时,其道德取向就受制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性标准。直观的感受感知不能取代冷静的理性判断,而道德的最后裁决是要诉诸“理性法庭”的。《野山》’中“换老婆”的情节曾引起过不少的非难。历史地传统地看,桂兰离开灰灰而与有开放意识的禾禾结婚,是不道德的,但现实地看,他们的结合又是合乎改革大潮的道德行为。《菊豆》中的天青与婶婶相爱,是乱伦,是不道德的;而满足了菊豆的人性(情和欲)的要求,又不能说不道德。如从反抗杨老板对妻子菊豆的性虐待的角度看,菊豆是一个大勇者,一个敢冒犯家族陋规(守活寡守死寡)的大勇者,是个新道德观念的践行者,尽管她的理性上并未意识到这些。总之,要想对道德与非道德的行为做出令人信服的评析,就得从历史与现实、文化心理与习俗、传统与革新等等角度,多层次地悉心地去进行道德价值判断和伦理规范。

七、文化评论:这种评论类型意识涉及到人类生活中最广阔的领域。但何谓文化?概念大得无从下手。五十年代以来就有各路文化大家提出过一二百个界说,但无一能被普遍认同。然而,人们对文化照“侃”不误,大潮虽过,但余波未了,对影视文化的研究,在国内尚不多见。但企图绕过影视这个“文化大国”恐怕也难。文化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人们生存其中,死亦在其中。文化在人们的意识中,特别是在无意识王国所起的作用,简直无法估量。中国历来以优秀的文化称雄世界。然而,中国文化的构成特征却在不少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形式、生活方式和习惯。中国文化的“二元”性,一直为有独到见解的文化大师所瞩目。所谓二元,即是以龙为表征的儒家文化,和以凤为表征的道家文化。可是秦汉以降的两千多年一直以儒文化独尊,而扼制道文化。这种“重儒轻道,重北轻南、重龙轻凤、重黄轻炎、重河轻江的现象至今未能彻底扭转”。(《书刊导报》1991,第34期)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儒文化希望什么都定势化固定化,天不变地不变道不变,我也不变,而道文化则坚决主张一切皆变的哲学,鼎新必先革故。如今是个空前开放的大好时代,思维也应在开放式的大文化氛围中,以新的目光去全方位地审视影视艺术这种具有全人类性全球性的文化复合载体。时代在进步,文化口味在变化,思维习惯和审美流向都在变换,影评人应该敏锐地察觉到这些。但在某些评论中却不时地可以发现“这不符合观众的欣赏定势,那不符合观众的思维模式”的提法,恐怕得审时度势地适当改变一下了。

到底如何搞文化评论?笔者无力作答。但有几点意见可供参考。一是写人,主要写人的文化心理。按卡西勒的观点,人就是文化。这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人。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使命之一,就是通过各类艺术去塑造新的民族灵魂。焦裕禄式的精神风貌、人格力量,即为今日文化心理(灵魂)之生动呈现。二可写具体的民俗文化,即各种习俗,仪式礼仪„„的事象是如何通过影视的影象系统呈现出来的,以及它们在整体银幕造型中的审美文化价值。《黄士地》中求雨的场景,《菊豆》中天青和婶婶在“杨老板”出殡的棺木下跪行的民俗中所积淀下来的家族道德文化的残酷性,无不可以入评。三可写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的矛盾冲撞,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乡野文化与城市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诸不同形态文化之.间的融合、交叉、撞击,以及在整体银幕形象的构成中的地位、作用、功能和价值。

从文化角度研究影视艺术,不管是深层理论概貌或是评论层次的探讨,或是带有哲学色彩的审美层次上的把握,在我国影视圈内尚属极薄弱的环节,有志的影评人将大有可为!

八、比较评论:这种批评意识涉及的范围,犹如文化批评一样宽泛、广博和复杂。一来和比较文学的概念有关,无形中会对影视比较有所影响。二来比较影视研究,这在方法论上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如什么是电影?什么是影片?日常使用无所谓,二者是一个意思,但说“看电影”,不说“看影片”(往往说“看片”、“看片子”)。所谓电影,首先是指庞杂的巨大的生产企业,其次是指消费和放映,再次是指各种认识活动(研究机构等)。而说影片,则指电影制品本体。我们说的比较评论当指具体影片之比。方式很多,如平行研究(往往涉及结构主义)、影响研究、媒介(手段)研究„„前提只有一个:要有可比性。或两部影片中技术层面

(声色等),思想层面(观念、精神、伦理道德等)、形式层面(造型手段、风格变化等),或同类中外影片之比,或某几部影片的母题之比„„

但搞比较评论,得注意两条,不能为比而比,最后势必徒劳无益;一不能牵强附会,生比硬较、似是而非、贻笑大方。在这个问题上切忌不要被美国学者的比较观牵着鼻子走。美国学者认为,凡文学作品皆可比较,实婴非也。既说皆可比,当然亦可说皆不可比。不错,比较是人类普遍的思维意识和方法之一。问题在于要辨比出超越两者以上的更高的新的质,寻找出有指导价值的规律性的东西。《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孰高孰低?泛泛比谈两句不行.,深细比之,非下苦力不可。至于从小说到影视的银幕改编,因涉及两种不同的艺术王国,非有粗浅“道行”者所能为也。

九、形式评论:即技巧评论。有论者把影视的形式与结构主义一一符号学中的“符号”联用,甚至称为“符号评论”。这有些不妥,因为影视艺术品尽管是由影象符号构成的一个整体,但从形式上来看,吏多的还是技巧问题。我们有的评论在对影视进行宏观整体把握和微观分析的过程中,轻薄形式的能动性结构功能和审美功能是极其不应该的。影视艺术除了“看什么”这个涉及思想内容的美学课题外,就是“如何看”的形式美学任务。影视中的“看”是个十分严肃而敏感的间题。影视必须好看,而不是一般的好看。英国艺术理论家贝尔在1913年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这一美学主张,七十年来,一直被研究者提及,绝非偶然。“有意味”即有意义,而“意味”,在汉语中指情调、情趣、趣味、有趣„„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早就深刻地指出过:“形式是我的精神的个性。”可见形式并非没有自身的内容。

所谓、形式评论,多指艺术分析,如声画语言,镜头运用、造型元素构成、蒙太奇技巧、,结构形态„„抽象点讲,就是抓“电影性”或叫“电影感”、“电影化”那些直感的东西。当然,在进行艺术形式分析时,不能孤立言之,应和思想内容相切相联,这是不言自明的。

十、心理评论:这种评论类型的内容至少包含这样几个方面,影视艺术家的创作心理,人物心理,观一众(包括评者)的接受心理;其中当以对人物微妙丰富而又复杂的心理动作之揭示和剖析为主。

对人物心理分析当然不限于纯心理艺术片。刻薄点儿讲,至今中国影坛尚未出现象美国的《相见恨晚》、《性·谎言·录相带》(1989获该戛纳金棕搁大奖)等这样真正意义上的心理艺术片(“意识流”影片可视如心理片中的特类),即使都是心理片,也有档次之别。荣格在其代表论著《理学与文学》中指出:令人“最感兴趣的,恰恰是这种显然缺乏心理旁白的精彩叙述。这种故事建立在各种微妙的心理假定上,它们在作者本人井不知道的情形下,以纯粹的和直接的方式把自己显示出来„„”

《相》片属高档深层心理艺术片,一切都在不明显但内涵微妙的小动作中,一切皆在严肃而又传神的微笑目光中,有声语言却显得苍白无力了。《性》是一部严肃的带实验色彩的性心理艺术片,底蕴深处,除了把性视如一种文化之外,还通过性这个极小而又极敏感的窗口提出一个黑泽明式的怀疑论哲学观念:什么是人生和艺术中真正的真实,是“胶片世界”(电影)还是“磁带王国”(录相)?上述两片所以耐人寻味,就在于给观众留卞了巨大的思索空间。

心理活动内容大致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真实的心理活动,一是“幻觉滩式的。前者如《开天辟地》中陈独秀深夜陋巷探子时流露出来的真正悲剧性的精神特征。后者如《开国大典》中蒋介石蜘蛛惊梦,尽管有外界刺激因素,但毕竟是通过蜘蛛意象所揭示的一种幻影。在人类爱情王国中所表露的情感形态,最能说明一些心理问题。《乱世佳人》中的梅兰妮对卫希礼的爱是真实的,而郝思佳对卫的一情则是幻觉式的(经历爱情路上的泥泞和雨雪之后,郝亲口承认了这点)。《相见恨晚》的女主人公安娜对医生的情,是真与幻的混合型。

搞心理评论,技术上应注意一点。人物心理动作,在影视中基本上都是以特写、中特

写、大特写甚至细部特写镜语一画面呈现出来的,并且往往是一组组镜头,因为任何孤立的特写镜语一影象,也很难逼真地表现出人的心理堂奥。-

关于研究心理的重要价值,还是荣格说得好:“人的心理是一切科学和艺术赖以产生的母体。”最后在文尾必须强调一句,除上述评论类型外,还有不少类型尚需有志影评者细加揣摩。

第三篇:《铁娘子》奥斯卡类型片影评

《铁娘子》奥斯卡类型片影评

《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女主角詹妮弗·劳伦斯获得金球奖影后之后,开了两个过头的玩笑,一个是“我打败了梅丽尔(梅丽尔·斯特里普凭《希望温泉》入围)”。一个是感谢制片人哈维·韦恩斯坦“替我摆平了所有对手”。梅姨和韦恩斯坦兄弟都因为提名、获奖太多,屡屡被人拿来开涮。韦恩斯坦兄弟的人脉尤其深不可测,能凭借强大的公关让《莎翁情史》打败《拯救大兵瑞恩》已经是陈年旧闻了,关于他们最新的传说是:请来米歇尔·奥巴马宣读最佳影片就是他们一手策划的。结果在奥斯卡颁奖礼上,詹妮弗·劳伦斯领奖时摔倒了,整个人差点匍匐在楼梯上,像一只受伤的天鹅。此时韦恩斯坦兄弟就在台下,梅姨则在幕后准备颁奖。也许是他们念了“混淆咒”,詹妮弗·劳伦斯才数错了台阶。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千万不要在奥斯卡的地盘挑战梅姨和韦恩斯坦,当他们合力时,足以改变某些自然规律——比如让并不优秀的《铁娘子》得到第84届奥斯卡的荣宠。

政要人物是个工作狂=奥斯卡类型片

说那么多的题外话,原因之一是《铁娘子》实在是部平庸的片子,话题寥寥。梅丽尔·斯特里普在片中出演撒切尔夫人之前,至少有过一百次更精彩的演出,但因为那一百次的演出与韦恩斯坦兄弟没什么关系,得奖的概率也低得可怜。这一次,韦恩斯坦公司作为《铁娘子》的出品和发行方,那自然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梅姨和韦恩斯坦兄弟弹冠相庆,作为看客却总觉得有些不妥。

韦恩斯坦兄弟对小金人近乎变态的迷恋,正在把奥斯卡得奖影片变成一种类型片。过去只有商业电影会有类型片的概念,说白了就是按照赚钱概率较高的公式来运算。韦恩斯坦则找到了得奥斯卡的公式,《国王的演讲》是另一部获奖无数(包括最佳影片)的韦恩斯坦电影,也是《铁娘子》的模版,这两部电影的主角都是英国政要,讲的都是个人奋斗的故事,找来跟原型一点都不像的大牌演员,把整部片弄得跟百变大咖秀似的,比如梅姨那唐老鸭的嗓音,就敢到处张贴奥斯卡竞选海报了。我们真该庆幸《铁娘子》没能复制《国王的演讲》式的压倒性成功(一个影后,一个化妆,而后者更像是支撑前者得奖的理由之一),否则韦恩斯坦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现任女王的柯基犬了,说的是它在被阉割后一度闷闷不乐,但在亲朋好狗的帮助下最终战胜心魔,勇敢地出去找姑娘的励志故事,由凯特·布兰切特主演。

说回《铁娘子》中,撒切尔夫人面对的主要矛盾,一是政坛的性别歧视,二是因工作忽略了家庭,并将其疯狂地夸大:片中的男人经常公开对撒切尔的性别和出身(小卖铺店主的女儿)表示不屑,这可真奇怪,我还以为英国都是绅士,而且早就习惯了被女人统治,什么女王伊丽莎白啊,女王维多利亚啊,女王莎士比亚啊„„等等,为什么莎士比亚听起来像个大文豪,管他呢,总之很多女王就是了。我真的不相信在那样强烈的歧视环境下,撒切尔能成为国家首脑。尽管时代不同,但我觉得用今天的希拉里对比撒切尔足够说明一些问题,性别的不同是劣势也是优势。这个观点等到希拉里成为美国第一个女总统之后说会更有说服力。

家庭方面,撒切尔退休之后因为过于思念亡夫,常常出现幻觉,仍然与丈夫默契地拌嘴,这部分灵感源于真实的戏份还算处理得有趣。但剩余部分的夸张部分,最夸张的一场戏是撒切尔当选议员后第一天上班,她坐在车里,她的孩子在外面痛苦地敲车窗,后来还边哭边追逐汽车尾气。整个过程中,撒切尔都摆出一副“我爱你们,但我也有我的事业”的挣扎表情。我说首相您至于吗,您孩子至于吗,是上班又不是上刑,您晚上难道不下班吗?当然啦,导演可以说这是一种“艺术化”的处理方式,但我相信,没这么狗血,而且效果更好的处理方式并不难想出。只不过在韦恩斯坦兄弟的“小金人公式”的限制之下,一部只许被拍成个人奋斗史的片子又能带来多少新鲜感呢?更多动漫新番 电影 新剧尽在()()()

“不值得花钱看”也可以是种类型片

《铁娘子》引进国内时被安排在了三八国际妇女节上映,而在这一天,还有很多其他电影上映,它们不约而同打出旗号:为女性量身定做的类型片。事实上,在好莱坞代表的国际影坛上,这个档期是根本不存在的。这让笔者联想到,就在刚刚过去的学雷锋日,因为有关单位的某种特殊需要,成为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电影档期,放映主要的是雷锋同志的类型片。本来,这种类型片和《铁娘子》一样,基本上不会和商业扯上关系,但最近有一条新闻,说的是《青春雷锋》在南京上映首日竟然获得零票房。比这更搞笑的是制片方还出来辟谣了,说不是零票房,有89个人买票进场呢!89个人啊!估计整个南京城也不超过100个人吧!这上座率也忒高了点„„等等,我刚才接到通知,说南京有800万常住人口,让我来算算这个百分比是多少,估计会有很多个零呢。

为什么没有人去看伟大的雷锋同志的类型片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对小学时期多次被包场以及被要求写观后感的报复。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恐怕还是因为大家不用看,就知道这种电影是什么样子。换句话说,就像美国人可以一眼看出《铁娘子》是个什么类型,中国人也知道《青春雷锋》是个什么类型,它在片内片外也按照我们预想的那样做着这种类型片该做的事。比如主演异口同声宣称“拍这部电影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这跟我当年看完《离开雷锋的日子》后写的观看感是一样一样的,而且我甚至以此为基础发明了一种文体,只要输入刘胡兰和董存瑞,就可以生成相应的观后感,那么我可以告他们抄袭吗?

总之,这种电影可以用很长的句子来表达,也可以简化成“基本不值得浪费辛辛苦苦赚来的钱的类型”。

第四篇:影评写作的三种基本类型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以真生动的直观性和逼近生活的真实感而易有广泛颀赏性。一部优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许多同学在观看影片后常会有感而发,尝试写作影评,这对于提高我们的影视鉴赏能力,端正我们的审美观念有相当大的帮助。那么,如何写好影评呢?

影评,是文艺评论的一种,是对各种电影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文章。它主要是对蕴藏在电影艺术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及其思想意义的揭示、开掘,是对电影艺术创作规律的探索,并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失贩的教训。所以,好的影评,一方面可为电影的友展和质量的提高提供反馈信息,一方面又能帮助观众正确理解电影,培养和提高观众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健康的艺术情趣。

写影评,应该把握好这样几点:捕捉住感受点。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如观看了《泰坦尼克号》,不能只简单地叙述这场爱情故事,而要从主人公生与死的考验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立意要新,开掘要深。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点,自感而发。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结合台社会现买;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例如对张艺谋电影的分析要紧扣住时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从思想意义角度分析,如巩俐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形象塑造,张艺谋电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开掘的领域。

要实事实是地分析评价。鲁迅先生说过:评论作品“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还要“知入论世”.他说“倘若论文,最好的是顾及全篇,非目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况,这有较为确凿。”对影片作实事来是的评价,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不是顾其一点,而是观照全片。顾及编导的意图、表演的全部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不能强导演、演员、片中人物所难,求全责备。同的,我们在写影评时,也不能人云亦云,如评电影《花季,雨季》时,在一片叫好声中,有同学冷静地认为编导将银幕中的学生形象给拔高了,就很有思考。

要重视影片的艺术分析。电影是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抒发感情的,所以影评要重视对影片艺术的高下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应具体详细,由表及里,言之有物;评价则应观点鲜明,实事求是。在艺术评析中,字里行间渗透出电影意识,尽可能恰当地运用电影艺术名词术语,还需要有对电影艺术的深刻感受与理性把握。这可以通过阅读电影理论书籍和多欣赏优秀影片来解决。每年的美国奥斯卡电影大奖评选,世界各国的影展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虽不能亲临其境,但通过多种媒体一样能了解动态,捕捉到世界电影发展的最新信息。影评写作可以有长有短,可着眼于一部影片的一个镜头,也可以着眼于一种电影现象。对于我们师范生来说,要对一部影片作出全面的评价比较困难,练习写影评,可从评论一个人物形象、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入手,可对演员演技。拍摄技巧、导演意图、影片风格、色彩、语言、音乐等进行单一的评析。随着写影评水平的提高,就可对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学生、教师、军人等银幕形象发表看法,也可以从纵向谈某一阶段电影的回顾或某一体裁电影的回顾,分析其得失;或从横向谈某一风格的电影,如西部电影、贺岁片、娱乐片等,或横纵向结合,谈一个导演的风格,如谢晋模式、张艺谋现象等到。初涉影评写作不宜贪大求全,而应从一点一滴写起,思考挖掘,连缀成篇。

开始练习写作影评时还应该注意:语言要朴实,要个性化。写影评一定要讲真话,讲自己的话,不要抄袭别人的评论。唯独自己的感受和朴实的语言,才会使自己的评论富有个性和新意,也才会给读者带来清新的感受。

叙议要结合,突出评论。电影最直观可感的,影评离不开叙事。但切忌过多地叙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写评价。当然,所评所析不得脱离影片孤立地进行。设计好影评的标题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它由正副标题构成。正题——揭示文章的中心,必须简明扼要,而又耐人寻味,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它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副题——点明评论对象,交待片名或评论角度,它是正题必要的补充。二者相得益彰,能使文章增色不少。如:《历史和时代的搏击者——评银幕上的共产党员形象》,《悲剧在红色中渗透——评电影<红高梁>=。

我们在写影评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学习他人的写作经验,丰富自己的写作实践,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通过影评的写作,不断促进我们知识结何的完善,提高我们的颀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一、电影基础知识

二、电影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影评写作的角度

四、影评写作要求

一、电影基础知识

一、电影:由活动照相术结合幻灯放映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现代艺术。发明于19世纪末。1895年12月28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对观众放映,故将这一天定为世界电影诞生日。

二、电影的本性:

1.作为大众文艺样式的艺术观赏性;

2.作为实现利润、扩大再生产手段的商品性; 3.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工具性。

三、对电影事业的要求:1.体现个性力量的艺术创造性 2.适应时代与社会需要的思想性;3.实现经济价值的功利性。

四、电影的两大风格类型:

1.纪实风格:源于路易.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的《工厂大门》《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影片对生活的纪实。强调真实客观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2.戏剧风格:源于美国用电影对舞台演出的纪录,注重场面繁华、情节曲折、明星效应,形成好莱坞式电影风格,对故事片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成为电影市场中主要的影片样式。(98年3月9日对《泰坦尼克号》和美国电影的看法)。

五、电影主要表现手段:

蒙太奇:将片断镜头加以组合,并与声音配合,创造出特殊电影时空的结构方式。

英国梅里爱的发现与探索。美国格里菲斯在《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成功的运用。苏联电影家森斯坦、普多夫金等将蒙太奇上升为理论。“库里肖夫实验”,一个毫无表情的脸与喝汤、棺村、小孩的画面连接,产生不同的效果。

蒙太奇强调剪辑的作用。有多种表现手法,如镜头~、音响~、对比~、平行~、声画分立、声画对位等。蒙太奇极大地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长镜头:指对一个运动志面较长时间的连续不间断地表现,保持运动着画面的整体性。这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反对蒙太奇造成的虚假而提出的一种电影闰美学理论。强调电影的照相本体属性,强调生活的真实性。

二、电影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电影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1、从产生以来逐渐成为最普及、最重要的艺术样式(电视只是传输方式的改进,其以声画为手段的表现特,质与电影一致),列宁说:“对于我们来说,在一切艺术样式中,最重要的就是电影。”电影对人的行为、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美国现在人均每年看6次电影。

2、对人类文化信息传输方式的巨大变革,使人类进入影视文化(信息文化)的发展阶段。西方学者认为人类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以语音为载体的口头语言文化,以文字为载体的书面语文文化,以音像为载体的影视文化。

二、电影评论的作用: 1、影评是一种科学的活动,是电影艺术与观众的桥梁,是实现电影三重价值(艺术的、社会的、经济的)的重要手段。国外影评主要作用于票房价值,中国影评侧重于社会性,形成中国特有的、最广泛的群众影评浪潮,形成中国文艺评论独特景观。

2、影评本身是一门艺术,有利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思辩能力、写作能力。从写作学的要求看,影评写作需要信息处理能力,也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能力的综合运用。许多人从影评起家,走上专业文化工作道路。上海市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97年高考语文中有一道小作文题,要求学生写影评,题目是《推荐一部影视剧》,15分,这一举措使学校掀起起电影热,97年的《文汇电影时报》和98年2月11日《新民晚报》对此作了报道。国外文科大学一般都有电影课程。今年,东南大学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求大学生观看百部优秀影视片。最近,北师大为大学生设立电影院,结合放映的影片请专家给学生讲评。

三、影评写作的角度

一、思想评论:

1.评主题。力求有独到见解,深入挖掘。《秋收起义》一片多数文章都认为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义历史,成功地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斗争方向。而我根据列宁关于领袖的论述和中央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界定中认识到,影片反映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杰出的革命领袖在斗争中成长的历程,也揭示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与过程,从这一新的视角展开评论(见《银海珠光》)。

2.评现实意义。也与主题有关,但更侧重于现实作用,现实题材的影片如《孔繁森,我对你说》的评论重在党员干部的廉政爱民方面,评《离开雷锋的日子》的《大写的人》重在新时期学雷锋的积极意义。历史影片的评论也要观照现实。

3.写观后感。要联系现实,融进自我,或是褒扬先进,批语落后,针贬时弊;或是进行自我观照,寻找差距,激励鞭策。中小学生的影评文章多属此类。要注意的一是不能写成“故事简介+自我对照”,二是要紧扣影片,而不是从影片中抽出一个话题,离开对影片的评论。如评《甲午风云》的《透过甲午的硝烟》不是泛泛而谈“落后挨打”,而是扣紧影片中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内容,联系历史事实,结合世界著名海战,对比联想,针对当前社会不良风气发出呼吁。评《南京大屠杀》的评论《城的断想》围绕“城”字做文章,从“屠城”、“纸城”、“不设防的城”、“钢铁长城”和“国防之城”,扣得紧、放得开、收得拢。

二、人物评论。

这是较为普遍的评论样式,可分为单一人物评论、同一类人物评论、不同人物的对比评论。收录在《银海珠光》中的评《背起爸爸上学》的4篇人物评论各有特色。《细节描写与宏伟意象》展开了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对比评论。《在炮火中升腾的雪莲》对《红河谷》中丹珠的形象把握个性特点,作出由表及里、逐层深化的评析。在人物评论写作中,最好力求不仅评析人物形象的意义,而且要结合人物塑造的方法,把握人物独有的个性,如人物特有的行为、动作、理想、志趣、才干,从中更深地挖掘出人物形象意义,如评《炮兵少校》的《一团寂寞的火》改变了单纯着眼于对英雄人物的热情赞颂,而更多地溶进了新时期知识分子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三、美学评论(样式、风格、审美特性等)

1.艺术样式评论。如《不庄不谐笑从何来》结合喜剧样式对影片《甲方乙方》展开评论;《屏幕涌动纪实潮》从纪录片美学特色分析纪了优秀录片取得成功的原因;《红河谷:动人心魄的视觉交响乐》就该片所具有的交响诗式的结构样式进行评论。

2.艺术风格评论。如《充满诗情的战场写意》通过影片《大转折》中几个主要战斗场面的不同诗意内涵的分析,对该片以泼墨的方式抒发的浓郁的诗情,给人以震颤心弦的视听感受。对于引起较大争议的《红色恋人》,《诗电影的意象美》从电影风格和创新的角度给予肯定。

3.审美特性评论。《对亲情与人伦的呼唤》从当代悲剧审美特性入手,指出当代悲剧重在探索人类精神生活的复杂性,唤起人们对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枣亲情与人伦的珍视。评《小鬼当家》的文章《“小鬼”为什么逗人喜爱》结合儿童审美心理的分析。

四、电影特性的评论。

这类评论写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对电影的语言、结构、修辞、悬念、音响、色彩、音乐、摄影、特技、表演、导演等方面的评论。试举例如下: 1.电影语言评论。《<红高梁>——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起点和成功之路》。2.电影结构评论。《复合交融巧织经纬枣<平津战役>的结构艺术》。3.电影修辞评论。电影修辞包括多种手法,如对比、夸张、象征、拟人等,如《<开天辟地>中的象征手法赏析》。

4.电影节奏评论。《满怀深情的韵律美枣谈电影<周恩来>的节奏艺术》 5.电影悬念评论。《悬念迭设扣人心弦枣谈美国片<碟中碟>的悬念技巧》

6、电影音响评论。《摹声会音皆有情枣<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音响》 7.电影色彩评论。《张艺谋为何偏爱红色》《在“形式”中强化“意味”》。8.电影细节评论。《耐人寻味的“纳银密账”》、《一串闪光的项链》。9.电影表演评论。《眼之魅》 10.电影音乐评论。

以上评论角度不是绝对的,而是相互渗透、交*、兼容的。评论的视角可以是复合的,如评论人物,除了上述的评一个人,评一类人,或对立人物的对照分析,也可以就几部影片或某一类影片中同类人物进行综合分析,或对某种创作倾向进行评论。如《忧患意识与英雄主义》对美国影片普遍性的主题的分析;“新时期军人银幕形象剖析”、“青年女演员为什么不能长青”、“何必都往浴缸里跳”、“丑星为什么走红”等论题是综合某类影片创作倾向选的。

电影评论的文体样式可以多种多样,一般以论文体为主,也可以用书信体、对活体、问答体、随感录。近年也有散文体,散文体多以抒发情感为主,轻灵活泼、文笔优美,但一般缺少严密的论证,较少逻辑力量,理论色彩较单薄,在影评百花园中应当允许各种文体样式存在。

四、影评写作要求

一、紧扣“电影”与“评论”。

所评论的内容必须是影片提供的,而不能从说明书和报刊故事中寻找。要抓住电影艺术的特质,评论的对象有画面感、运动感。让没有看过电影的人也能获得对影片的大致了解,认同你的观点。

要展开评论,明确中心,严密地进行说理与论证,切忌“故事加感想”或有观点而无论证。

二、总体把握,细部突破。

首先对一部影片有正确的总体评价,在此基础选择一个较小的视角深入挖掘,做到高屋建瓴,品鉴入微。避免面面俱到,人云亦云。

另一方面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树林。力求写出鞭辟入里的专论,不要写泛论、散论。目前各类报刊包括专业电影报刊为了抢时效,搞“炒作”,发表的大多是新闻记者根据编导散发的资料摘编的综合评介,陷入“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演员介绍+拍摄花絮”公式。

三、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侧重于社会意义的评论要注意兼顾影片的艺术性,要用影片提供的银幕形象进行说明与论证。有一学生写《火烧圆明园》的影评,只是对这一历史事件抒发感慨,全文与影片毫无关系,严格讲这样的文章不是影评。侧重于艺术价值的评论要把握艺术表现中体现的思想内涵。要讲究评论文章自身的艺术性。

四、注重思辩、讲究文采。

力求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力求新颖、深刻,宁可是“深刻的片面、伟大的偏见,创造性的误解”,不要趋同,说一些人人都明白的“正确观点”。构思立意如同兵家谋略,“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耳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奇制胜。

注意评论语言的生动活泼、形象鲜明,注意句式长短得当、音韵和谐,既要有理论色彩,又要明白晓畅,让理论文章给人语言美感与动情力量。《黄河绝恋》主要情节与场景

1.海空大战。先声夺人,以快节奏的战斗场面调动观众情绪。

迫降遇险。继续以惊险场面吸引观众,小孩救人;悬崖坠机;小孩被炸。7.黑子家中。三炮唱歌,见花花捉蝎治伤;欧文见花花红肚兜,引出闪回镜头:日寇毒气杀人,哥哥出窗被枪杀。

8.山寨受困。过河被民团俘;狱中欧文“光荣的投降”与黑子“只要有一口气绝不停止抵抗”的争论;三炮对寨主谈“外人、亲人、仇人”的关系。三炮看黑子,“赵家害得我丧了男儿身”;闪回:械斗。

9.刑场脱险。刑场行刑在即,安洁救人,鬼子枪杀安洁——寨主梦醒(内心斗争);安洁出窗奔刑场,拉手榴弹威胁父亲,救人。

10.古庙栖身。花花放蝎子咬日本军官;古庙,东方文化神秘气氛,营造相爱氛围;欧文学汉语“我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我是ANGIEL的最好最好的朋友”,“YES”。群山夕照,古烽火台上“你们„„都有许多爱”,初步理解,相爱的开始。

11.屈辱回忆。黑子夜访寨主,晓以大义(讲述安洁的不幸,促使寨主转变);芦苇丛中,安洁痛苦回忆;波尔明白“一个弱女子宁可放弃生命,不能放弃人的尊严”。

16.祭奠忠魂。一张张照片——小孩、花花、父亲、黑子、安洁的照片放入激流中,“让生命还归黄河”,信天游的叶哨响起,闪回:匕首、手榴弹、黄河留影„„

评论角度

一、评主题:

1、抗日斗争,揭露日寇罪行,歌颂人民不屈精神、博大胸怀、崇高人性;

2、生命价值与民族命运;

3、对和平和期呼唤与社会的发展的期望;

4、在人类之爱基础上不同文化观念的撞击与交融。

二、人物评论:

1、单一人物;

2、某类人物;

3、对比性人物;

4、从人物关系评析,如中外、父女、民族与宗族等关系入手。

三、场景细节:几次争论;手榴弹的出现;小刀的运用;几个人物对死的选择;照片的作用。

四、悬念设置:人物命运为主线,将人物经常处于生死关头,环环紧扣。

五、矛盾冲突:

1、进步与反动、民族解放与法西斯专制;

2、东西方观念;

3、宗族。

六、叙事线索:三种时态,现在时着眼于战争与和平的对比,调节情绪、深化主题,给作者一个自由的叙述时空;过去时表现矛盾冲突与情节发展的主线;过去完成时重点在揭露日寇罪恶。

七、情节与节奏:战斗高潮与抒情段落的设置;紧张与舒缓情绪的起伏;镜头节奏快与慢的转换。

八、中外影片比较:与《拯救大兵雷恩》相比,同是以回忆形式讲述拯救生命与回归家园,但《黄河绝恋》避开为什么救人的争论,避免说教,容纳更多内涵;多种矛盾冲突;群像式人物各有鲜明个性;战争与爱情两条线索推进,更富有抒情色彩。

九、与《红河谷》比较:文明冲突的合理性;叙事特色强化故事性;人物塑造在对比中展现性格的发展,注意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有很多人认为看电影就看电影呗,评什麼?论什麼?但事实上,在你写影评的同时,也是让自己回溯在这一个半小时中,你到底看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再烂的片,也是有辛苦培育的工作人员,他们又是用什麼眼光来看?没人愿意制造一部人人唾弃的大烂片,那麼大家口中的烂片是否有可取之处,是否制片.导演.演员们用著不同的想法来拍摄? 这些,当你开始用心写影评时,你的思路会愈来愈清明,想的范围愈来愈广大 不但可以有比他人更多的体会,也能将你的体会带给大家 在一篇又一篇的影评中,你将会发现自己的文笔进步了,看电影时能看到更多的细微末节,能感动到心灵的深处,那麼,你成功了

当然,没人是一蹴可矶的(除了你本身是文学创作者外),当我自己回顾一开始写的文章,也觉得自己的文笔生涩,眼光不够深入,但在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中,发现自己很自然的就长篇大论了起来,当然,现在依然不够好.最好的一句话是----

“深刻的片面、伟大的偏见,创造性的误解”

不是一定要中规中矩的写影评,正面.反面.侧面的见解都是很独到 化简为繁,化繁为简,字字都是精采.

第五篇:影评

《摩登时代》观后感

B090301094

母伟佳

看多了现在商业大片,再看以前的经典影片真是各种感受涌上心头。尽管经典影片拍摄的年代没有昂贵的制作、没有高质量的设备,可是影片是那么的耐人寻味。这就是我今天看完《摩登时代》的强烈感受。

在没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只是知道这是卓别林演的,而我对卓别林的了解也只是知道他是世界最著名的喜剧大师。影片刚开始我就被滑稽的画面吸引了,男主人公夏尔洛是个摩登时代大工厂的一个流水线工人,一天到晚神经质般的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连去厕所抽根烟的享受都被无情自私的资本家剥夺了,最后由于不堪重负,夏尔洛精神失常,被工厂送到了精神病医院,同时他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不久,他出院了。可是在大街上,他却被警察误认为是工人暴动的领袖而关入了监狱。在监狱中,他又误食海洛因导致兴奋而戴罪立功,一系列荒诞的情节发生在夏尔洛身上,最后他被提前释放,监狱长对他说:“你自由了。”可夏尔洛却说:“可以在多关我几天吗,我待在这里很好。”也许只有在那个荒诞的年代,才有夏尔洛这样荒诞的想法。的确,他在外面确实还不如在监狱中,虽然获得了表面自由,但是他却依然生活在一个更大的牢笼中,在这个牢笼中,有钱的人随心所欲,无产者无家可归。后来,夏尔洛遇到了同样是流浪者的女主角,在一系列奇遇后,女主角爱上了夏尔洛,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堂——一个河边的小破木屋。他们曾经也幻想过理想中的天堂,比如一个富人家的别墅中的生活,比如大百货商场中的快乐时光,但是这些仅仅是幻想,真正属于他们的天堂,也仅仅是那个河边的小破木屋,可是也只有在这里,我看到了他们从来没有的温馨与幸福。

影片最后,夏尔洛和漂亮的女主角再次走在逃亡的路上,但是这一章的标题是“黎明”。我想卓别林更希望他们是走在通往黎明的道路上,夏尔洛看到女主角紧锁着眉头,他告诉她应该笑,应该向着黎明微笑,这也是卓别林带给我们一系列艰辛,悲苦,荒诞以及黑色幽默后给我们的一丝希望。

我就这样全身心投入的看完了这部经典喜剧影片,这是我第一遍看完的感受,当我去进一步了解这部影片的时候,我的感触更深。当我带着了解到的社会现实再去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少了些许狂笑,多了更多的慨叹与叹服。我慨叹的是那时候的社会对底层人民是那么的不公,那么的困难;叹服的是即使这样主人公还是那么的拥有积极心态,让我感受到了苦中也有幸福的。我对卓别林这位大师不由的肃然起敬。

我敬佩起卓别林,他不在只是我以前所认为的喜剧大师,他用他的演技带我了解到不管社会生活中有多么的困难都不能没有希望,即使希望在社会现实面前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可是有希望就会有快乐。而更让我体会良多的是快乐不是你拥有多少物质、多大权势,快乐其实就是你的一个心态。

下载影评类型[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影评类型[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影评

    评《菊豆》的剧情安排 文法学院108511 汉语言文学 代颖舟 1 评《菊豆》的剧情安排 《菊豆》讲述的是20世纪20年代江南小镇上的故事,镇上的一染坊主杨金山因自身原因折磨死......

    影评万能

    影评万能模板范文(一) 《题目自拟》 ——《×××》电影简评 每一部电影都是导演写给观众的情书,在影片公映那一刹那,导演将带着忐忑与期待的心情迎接着关于这部作品的一切褒奖......

    影评

    《Bright star》,又一部清新浪漫的田园诗。少了日本纯爱剧的矫揉造作和无病呻吟,以明信片般的唯美画面和真挚深切的感情打动我心。 迷恋如此单纯的乡间生活:当Fanny坐在窗前,......

    **影评

    当今是互联网的时代,人们想要了解一些东西,都习惯性的在互联网上查询,看到大家都说好的,比较推荐的就会去选择哪一方面。就拿电影来说吧,有新的电影上映,大多数要去看之前,都会去网......

    影评[范文模版]

    班级:汉语B112 姓名:谢云飞学号:11 浅谈元稹与银睿姬的爱情观 —观《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之感 千百年来,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人生课题,是流不完的血泪、写不完的小说、演不......

    影评

    《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整部影片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赞美生命是该片的主题。“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

    影评

    《十二怒汉》影评 班级:经管1001班 姓名:欧阳琳学号:20102361 在影视中的法律的选修课中,老师给我们看了很多关于西方法律的电影,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美国版的《十二怒汉》。这部......

    影评

    The Great Cause of China‘s Foundation The Great Cause of China‘s Foundation is a documentary. It is about China’s history. There are some famous wars in t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