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时间:2019-05-12 19:4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月考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第一篇:2013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2013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友情提示:

1、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试卷考完后自己妥善保留 ;

2、请注意卷面的整洁,并把握好答题时间,诚信应考。

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分数:100分

命 题 人:邓伟良审 题 人:彭泽根陈冬

一、基础知识(18分)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gě)liào)páng)徨chàng)B.方遒(qiú)颓圮(pǐ)瓦菲(fēi)青荇(xìng)Czǎo)hāo)shuî)Dqiān)诚ní)suì)q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愁怨分辩哀叹 冷寞C.赋予揣磨优雅 韵角 B.凄婉 颓废 稽查 精粹 D.班机 木呐 执著 迷盲

3.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班级的一些规章制度都应该固定下来,不能翻云覆雨,叫人难以捉摸。当然也不是....说一切都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B.3年前那个淘气顽皮的小姑娘,如今却以全省理科状元的成绩进入我国第一大学府,真是不堪设想。....C.假如不愿走向深渊,就让我们走向广阔;假如不愿坐以待毙,就让我们勤奋学习。....D.月明星稀,鸦雀无声,院子外的一只不知名的鸟,被明亮的月光惊醒,扑啦啦扇动....

着翅膀绕树盘旋。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C.挑选合适的培训基地是该市“阳光工程”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也正是最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市政府特别重视。D.生活中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如果细细的咀嚼,常能感到它们给生活增添了一种况味,一种情趣。

()5.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1)她艰难的命运、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

明深刻。

(2)我的手依依不舍地留恋罗马及后期的逼真的大理石雕刻,我的手抚摸遍了米开朗基

罗的感人的英勇的摩西石雕像,我感知到罗丹的力量,我敬畏哥特人对于木刻的。

(3)在我一生漫长的黑夜里,我读过的书和人们读给我听的那些书,已经成为了一座辉

煌的巨大灯塔,为我出了人生及心灵的最深的航道。

A.坚韧虔诚指示B.坚忍虔诚指示

C.坚忍真诚揭示D.坚韧真诚揭示

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

A.挥斥方遒.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C.百舸争流.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遒:强劲有力。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舸:轻快的小船。击水:游泳。

()7.对《雨巷》的理解,下面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丁香”是中国古典诗句中常见的意象,常用来代表美丽、哀愁。

B.“雨巷”象征着诗人寻觅、追求的理想。

C.“姑娘”象征着诗人心中可遇而不可求的理想。

D.在诗中,诗人让“丁香”和“姑娘”合二为一。

8.《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作者一

再强调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是为了说明()

A.大堰河死得很凄凉。B.“我”回家后和大堰河家失出去联系。

C.大堰河临死时仍在牵挂她的乳儿。D.“我”的遗憾自责的心情。

9.下列对四部史书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主要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有时为了突出谋臣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全书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和表,共一百三十篇。C.《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的编年体著作《左传》,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左传》是对历史著作《春秋》较为详细的叙述。D.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相传由孔子编定。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西汉刘

向编辑的《战国策》。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4题。(20分,10至13每小题3分)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0.对下列语句中抽出来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郑既知亡矣既:已经

C.又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B.将焉取之之:指代土地 D.何厌之有厌:厌烦

()11.下面句子中加波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敢以烦执事C.焉用亡郑以陪邻D.将焉取之以:动词,认为 以:介词,用,拿。,焉:代词,何。焉:代词,哪理。

12.()

A.请客的主人B.宴请的客人C.宴请的客人行装行装 使者

D.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使者

()13.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也是会有好处的。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筑墙拒守。D.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作

法,实不足取。

14.文言文翻译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4分)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每空0.5分)

15、根据课文填出下面名篇名句的上下句。

①恰同学少年,;,挥斥方遒。(毛泽东《沁园春•长沙》)②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戴望舒《雨巷》)

③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徐志摩《再别康桥》)

④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战国策•荆轲刺秦王》)⑤又前而为歌曰:“,!”(《战国策•荆轲刺秦王》)⑥怅寥廓,?(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16分)

从一个微笑开始

刘心武

又是一年春柳绿。

春光烂漫,心里却丝丝忧郁,问依依垂柳,怎么办?

不要害怕开始,生活总把我们送到起点,勇敢些,请现出一个微笑。

一些固有的格局打破了,现出一些陌生的局面,对面是何人?周遭何冷然?心慌慌,真想退回到从前,但是日历不能倒翻,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屋里,无妨对镜沉思,从现出一个微笑开始,让自信、自爱、自持从外向内,在心头凝结为坦然。

是的,眼前将会有更多的变故,更多的失落、更多的背叛,也会有更多的疑惑、更多的烦恼、更多的辛酸;但是我们带着心中的微笑,穿过世事的云烟,就可能沉着应变。努力耕耘,收获果实,并提升认知,强健心弦,迎向幸福的彼岸。

地球上的生灵中,惟有人会微笑。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达成理解,自我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

忘记微笑是一种严重的生命疾患,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地位和金钱,却一定不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他的生命中必有隐藏的遗憾。

我们往往因成功而狂喜不已,或往往因挫折而痛不欲生。当然,开怀大笑与嚎啕大哭都是生命的自然悸动,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将微笑遗忘。

惟有微笑能使我们享受到生命底蕴的醇味,超越悲欢。

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即使虚伪的微笑,也不必怒目相视,仍可报之以一粲。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微笑毋需学习,生而俱会,然而微笑的能力却有可能退化。倘若一个人完全丧失了微笑的心绪,那么,他应该像防癌一样,赶快采取措施,甚至对镜自视,把心底的温柔、顾念、自惜、自信丝丝缕缕捡拾回来。从一个最淡的微笑开始,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再次将胸臆拓宽。

微笑吧!在每一个清晨,向着天边第一缕阳光;微笑吧!在每一个春天,面对着地上第一根新草;微笑吧!在每一个起点,遥望着也许还看不到的地平线……

相信吧,从一个微笑开始,那就离成功很近,离幸福不远!

16.第⑤段“世事的云烟”指什么?(请从文中找答案)(2分)

“世事的云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第⑤-⑨段中,作者联系现实生活,有针对性地谈到了“微笑”的作用,请分条概述。

(6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

18.这篇短文可以分为四层,第一层写应该用微笑的心态面对崭新的开始,第四层写微笑将

带来幸福,试归纳第二和第三层的意思,并小结主题。(6分)

第二层:

第三层:

主题:

1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A.此文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哲理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了微笑是一个饱含热情、拓宽心胸、获得成功与幸福的基础。B.作者认为,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金钱、地位,但不一定会拥有宁静的内心和真正的幸福。C.微笑毋需学习,但存有微笑心绪的前提是心存温柔、顾眷、自惜、自信的情感。D.倒数第二段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拥有微笑心绪的人对瞬间之美的捕捉,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E.作者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表情“微笑”入手,表现自己对生命、生活的深层感悟,做到了以小见大、托物言志。

五、(60分)

20.根据下述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牵挂是思念,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绳线;牵挂是多方面的,比如:(1)牵

挂是对亲人的思念;(2)牵挂是对友人的情怀;(3)牵挂能催人奋发向上。

请以“牵挂”为话题,选择上述材料某一方面的内容;选择除诗歌以外的某一种体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二篇:**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20-2021学下学期高一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2021.03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表演传统曲艺,演唱流行金曲,展示手工技艺……如今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也许你就能邂逅这些热闹的街头艺术表演。快意拨弦,随性而歌,律动翩舞,生动、热烈、洒脱的街头艺术,为蓉城街头增添了别样色彩。

除了剧院、荧屏,城市露天公共场所也是孕育文化、成就梦想的地方。我们所熟悉的西单女孩、旭日阳刚等,都是从街头走向了更大的舞台、更广阔的天地。但要处理好街头表演和城市秩序的关系,有不少现实矛盾需要妥善处理。此次成都向社会招募街头艺人,推行持证上岗、定点表演,为街头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安适的土壤,也为心怀梦想者创造了一个人生出彩的舞台。

街头艺术的规范有序发展,是一个城市文化特质的生动表达。放眼世界,有不少城市都是因为生机勃勃的街头艺术而为人所向往。伦敦著名的考文特花园,被誉为街头艺术表演的天堂,也因此成为伦敦独特的文化名片;巴塞罗那的兰布拉大道,缤纷多彩的街头表演更是让游客惊叹连连。充满艺术性的街头表演,可以让城市文化更加丰富多元,帮助城市形成独特的文化气质。将蜀中风流蕴于音符,将多元艺术展现于街头,相信这也会助力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形成城市新的文化景观、文化资源。

其实,不只是成都,上海、深圳等城市也都在陆续采取措施,推进街头艺人的规范化、专业化管理。为什么几大城市纷纷有此行动?一方面,街头表演确是城市管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虽然街头表演对于城市形成轻松、有活力的文化氛围大有裨益,但一些不分时段、不分场合的表演,也影响着城市的正常秩序,对表演的时间、地点、内容等进行相应的规范,才能让其更好发展。另一方面,如今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如何增加优质的文化供给,也在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治理智慧。

给街头表演一席之地容易,但要保证街头表演的长期有序规范,却并不是件轻松的事。街头艺人的表演内容理当健康向上、传播正能量。除此之外,街头表演的管理还涉及多方面问题。从表演本身来看,就包括街头艺人内涵的界定、艺人形象的管理、节目内容的审核等,而从外部来看,市容、交通、环保、安全保障等,哪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只有在实践中对相关管理细节不断优化,各方协调形成合力,才能让街头表演有序发展、精彩绽放。

城市管理,是门科学。文化发展,有其规律。“城,所以盛民也”,文化是城市的阳光雨露。文化充盈,才能让城市生长出更多的可能性。从禁止街头艺人卖艺,到如今越来越多城市给予街头艺人合法化身份,对待街头艺人态度的转变,体现了城市管理理念的更新,体现着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包容开放的城市正在给予文化多样发展更加广阔的空间,而多样的文化也在充盈着城市的气质内涵。城市不仅能长出高楼大厦,还能处处为人们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

(摘编自张凡《健康丰富的文化为城市添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曲艺、流行金曲等多彩的街头艺术表演让蓉城大街小巷都变得热闹起来。

B.生机勃勃、缤纷多彩的街头表演让伦敦、巴塞罗那成为世界名城,为游客所向往。

C.增加优质的文化供给,以满足人们对文化多元的需求,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D.街头艺人的形象、表演内容的积极健康向上,是街头表演的最重要的管理内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绕街头艺术为城市添彩这一话题,文章重点论述了街头艺人表演的有序管理和发展。

B.文章以西单女孩、旭日阳刚为例,说明城市露天公共场所能为街头艺人成就梦想提供舞台。

C.文章通过对比中西街头艺术表演情形,具体阐释了街头表演对营造城市文化氛围的作用。

D.文章从蓉城街头表演艺术切入,论及街头艺术管理的必要性,指出健康丰富的文化可以为城市添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街头多元艺术能够帮助成都形成文化特质,有助于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新文化景观的形成。

B.如果相关部门在市容、交通、安全等方面提供保障,街头表演就能长期有序规范发展。

C.处理好街头表演和城市秩序的关系,让管理规范化、专业化,体现着城市管理能力的提升。

D.一个文化充盈的城市,能为人们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这也体现出城市的包容和开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

材料二: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徒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

材料三: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80%以上,甚至有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

下图是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

(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材料四: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通过“互联网+”把以上这些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务整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一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

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二则,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摘编自苑广阔《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年老体弱,农村空巢老人要面对来自外在危险和自身疾病的双重威胁。

B.虽然中国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在当下已成为社会难题。

C.中国空巢老人的数字惊人,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是人口大国。

D.把“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能使市场和老人实现共赢。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3分)

A.依据材料四,经过市民政局的积极努力,南京市的空巢老人已经能够享受到便利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

B.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出现了诸如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各种各样的矛盾,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

C.根据材料二,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诸如“医保”改革政策的落实,“空巢”之痛势必短期内可以获得有效解决。

D.根据材料三中相关数据可知,空巢老人患病率非常高,所以他们的“内在疾患”是最应该引起社会关注的安全问题。

6.怎样才能让“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落到实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摩洛哥王子

徐则臣

要不是碰上个卖唱的,兴许这辈子我都不会关心摩洛哥在哪里。那家伙唱得真不错,嗓子一会儿像刘欢一会儿像张雨生。模仿田震《自由自在》的时候,我跟上他的那种狭窄、茫然又激越的声音,可以乱真。当然,跟上之前我给了他十块钱。给钱的时候我脸是红的。我心疼。但已经掏出来了,哪好意思再塞回兜里呢。他看出来我喜欢田震的歌,接下来他唱的都是田震的歌,《执着》《干杯朋友》《月牙泉》《未了情》。从地铁的这头唱到那头。地铁在西直门站停下,我得下去了。

他停下弹奏和歌唱,扭着身子指自己后背。他的夹克上印着五个字:摩洛哥王子。

回到平房,我跟行健说见着摩洛哥王子了。摩洛哥在哪儿啊?”

行健哼了一声:“我还见着西班牙王妃了呢。”

米萝已经从他的百宝箱里翻出了世界地图,旧书摊上花两块钱买的。“北非,在北非。头顶上就是西班牙。”

他把地图摊在我们的小饭桌上,我把脑袋也伸过去。摩洛哥头顶上不仅有西班牙,还有葡萄牙。左边是浩瀚的大西洋,右边是阿尔及利亚。边境之南是我只在地理课本上见过的毛里塔尼亚。

聊完就洗洗睡了。很快我们就把摩洛哥和卖唱的小伙子忘到了脑后。不是记不住,是所有激动人心的事情最终跟我们都没关系。我们还住在北京西郊的一间平房里,过着以昼伏夜出为主的日常生活。我依然隔三差五地出没在地铁2号线沿线,逢人不备的时候,鬼鬼祟祟地帮我办假证的姑父洪三万打小广告。行健和米萝也是,他们帮陈兴多打小广告,偶尔我们会在同一条街或者同一条地铁线上碰头。

有一天傍晚,我在西直门站地铁口的背风处吃烤红薯,行健从身后拍了我的肩膀,说:

“看见你那个‘摩洛哥王子,了。”

“那家伙是不是只有一件衣服?”米萝说。他们看见的也是那件印有“摩洛哥王子”的夹克。

“他还带着个头发乱得像草窝的小女孩。

“他妹妹?”他们看见他的时候,他正从保温杯里倒水给

一个脏兮兮的小姑娘喝。

“我哪知道。”

“我跟他说起你,”行健说,“他竟然记得。”

我继续吃烤红薯。

“不信?”米萝说,“我们真说起了你。说你给了他十块钱,他没想起来;说你跟着他听田震的歌,从车头听到车尾,他就一下子想起来了。他说,那个哥们啊,背个军用黄书包。”

看来是真的,那天我的确背着一个军用黄书包。其实那几年我背的都是这个包,就一个包。打小广告的一套家伙都装在里面:刻着洪三万电话号码的一个大印章,墨水瓶,涂墨水的板刷,印有我姑父电话的假证业务范围的名片,当然还有纸和笔,以备不时之需。能撒名片的时候撒名片,可以直接盖上个大戳的时候就盖戳,实在不行,用笔在一切可以写字的地方写上我姑父的名字和他的电话号码。

“那是他妹妹么?”米萝又问,“穿得可不如他啊。”

我真不知道。我也只见过那家伙一次。

秋风乍起,纸片和几片树叶被吹进了地铁口。一群人走出来,像这个秋天的黄昏,有种虚弱的单薄。最后出来的是一串饱满的歌声。“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没有吉他声,但我知道“摩洛哥王子”来了。果然,摩洛哥王子和一个扎着两个蓬乱小辫的女孩从地铁站走出来。他在教那女孩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小女孩六七岁的样子,鼻梁不高,脸有点脏,褂子还是用北方乡村里当被面的花布做的。摩洛哥王子该有二十出头,看上去比行健和米萝大。

“你们呀——”摩洛哥王子说。“来一根不?”行健挥挥右手夹着的中南海香烟。

摩洛哥王子笑笑,从兜里掏出一把零钱递给那小女孩,说:“过马路注意安全啊。别忘了歌词。”

小女孩犹豫一下还是接住了,然后向他摆摆手:“谢谢哥哥,我记着呢。”跳过马路牙子走到对面去了。

我们凑在一起抽烟,像一群不良少年。“你妹妹?”我还是问了。

“小花?不是。”摩洛哥王子抽烟的动作很熟练,“地铁里认识的。”

“她这样——干啥的?”米萝问。

“要钱的。”

“要钱的”就是“乞讨的”。地铁里有各种各样的乞讨者:残疾人;卖艺的,像摩洛哥王子这样;老人;孩子,比如那个小姑娘,叫小花?

“最近老是遇到她。”摩洛哥王子说。

“你为啥要给她钱?”米萝问。

“她说一天下来要不够数,回到家她爸会打她。”

我们都火了,这什么爹!哪天好好修理他一顿。

“稍安勿躁。”摩洛哥王子劝我们,“我也想跟小花的爸爸谈谈,小花不让,怕谈过了挨的揍更多。你们是干啥的?”

我想告诉他我们是做小广告的,行健瞪了我一眼,说:“你叫啥名字?”

“王枫。”

“你衣服上印着个‘摩洛哥王子’算啥?”

“一直想整个乐队,叫‘摩洛哥王子’我是主唱。不过得慢慢来。还有吗?再来一根。”明白了。他只是想象中的“摩洛哥王子”的主唱。但他的广告做得好,八字还没一撇,他就把乐队名字印到衣服上了。

(选自2015年第9期《长江文艺》,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要不是碰上个卖唱的,兴许这辈子我都不会关心摩洛哥在哪里”开头,不仅交代事情的起因,还制造悬念,易于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B.“我”欣赏王枫歌唱得不错、给他十块钱的时候“我脸是红的”还“心疼”,这样写既表现了

“我”对王枫的欣赏,又暗示了“我”生活的不容易。

C.“我”回到平房跟行健说自己“见着摩洛哥王子了”,行健竟然说他“还见着西班牙王妃了呢”,表明他根本不相信“我”说的话。

D.小说描写了一群北漂青年的日常生活,也以真实的笔触,反映了这群青年在北京所从事的职业状况,表现了北漂生活的不易。

8.小说写的是一个卖唱的北漂青年的平常事,却用了“摩洛哥王子”这样一个题目,请探究以此为题的作用。(6分)

.小说在刻画王枫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X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①。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弟义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

李商隐传》)

【注】①三十六: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排行第十六,人们称之为“三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B.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C.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D.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幼时取字,成年命名,字和名常有意义上的联系,出于礼貌和尊敬,一般对平辈和长辈称字。

B.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弱冠也称男子二十岁左右。

C.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的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也指进士及第授官。

D.诔奠,指诔文和奠文,二者都属于哀祭文,但在写作重点及韵散要求等方面均有一些区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商隐幼能为文,受令狐楚礼敬。他才二十岁时,用所作文章投献给出镇河阳的令孤楚,令狐楚认为他是少年俊才,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

B.李商隐屡得赏识,因此遭遇困境。他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两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C.李商隐博学强记,尤善诔奠之辞。他知识渊博记忆力强,尤其擅长撰写今体章奏、诔文和奠文,和温庭筠、段成式同时齐名,被时人称为“三十六”。

D.李商隐恃才怪异,终身仕途坎坷。他能文善辞,仗着自己的才能,不能坚守节操,行为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因而虽满腹才华,但仕途极为坎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

(2)大中末,仲郢坐专X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春夕①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此诗当为崔涂旅居湘鄂时所作。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

B.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园,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C.尾联耐人寻味,暗用范蠡归隐五湖典故,这里的“归”字,既有归家之念,亦有归隐之意。诗人仆仆风尘,仕途无着,进退两难苦闷彷徨的心理令人动容。

D.后四句有融情于事,叙中含情;有直抒心曲,感情真切。整个读来,一唱三叹,千回百转,凄恻动人,墨中藏意,饶有情味。

15.颔联手法精妙,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

共6分)

16.(1)、《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代了他与琵琶女产生情感共鸣的原因。

(3)、《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近日,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

由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其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更在海外圈粉无数。李子柒的海外走红,()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海外传播。如何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

和对话,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在李子柒视频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在翻看李子柒的视频时,一个不经意的小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她将捕获的小龙虾中还没长出大钳子的小龙虾扔回池塘。细节之处见用心,短视频内容创业者千军万马,她能从中,想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①荣获

②交融

③自怨自艾

④脱颖而出

B.①荣获

②交互

③孤芳自赏

④锋芒毕露

C.①荣膺

②交融

③孤芳自赏

④脱颖而出

D.①荣膺

②交互

③自怨自艾

④锋芒毕露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文化输出。

B.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

C.不仅是一种文化输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D.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输出。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这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B.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C.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D.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这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

20.下面是某报社为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征文活动撰写的《征稿启事》的正文,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年生日,为“书香资阳,文化强市”抛砖引玉,我报特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征文活动,向全市征集文字稿件,欢迎惠顾。征文要求:反映时代特点,文体不限,不超过1500字。大作如需斧正,编辑部将垂询作者意见。来稿请于9月20日前发至本报邮箱。

答:①将“_______”改为“______”

②将“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③将“______”改为“______”

④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

⑤将“______”改为“______”

21.下面是一段关于杜甫草堂的介绍性文字,请概括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哪三方面的内容。每方面不超过10个字。(6分)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当年来到成都时,觉得成都景色宜人,便在此定居。他看上了浣花溪旁的一块宝地,便依溪建造了草堂。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在了,后来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杜甫草堂是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的,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公元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和公元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基本上奠定了杜甫草堂的规模和布局。今日草堂,古朴典雅,规模宏伟,幽深宁静。园内有蔽日遮天的香楠林、傲霜迎春的梅苑、清香四溢的兰园、茂密如云的翠竹苍松。整个草堂既有诗情,又富画意,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著名园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人们常这样来表达自己坚定的信念。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人们也常这样来表达对自身的反省。

你怎样理解“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三篇:13级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13级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者:曾 超 命制时间:2014.5.6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分值150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第1页【共 6 页】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B.“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C.“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D.“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C.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C.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D.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题。(17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

第2页【共 6 页】

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从师的道理。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句子的朗读。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百工:各种工匠。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传:经书和传记。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下圣人也亦远矣今之众人,其A、B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C、不拘于时

D、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于余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第一段正面阐述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和择师的标准。

B.第二段慨叹师道不传已久,运用对比的手法,把“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其子”习句读从师与“其身”惑而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讥笑相师分别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第三段以孔子从师的范例,进一步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D.最后一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起,这本属于附记性质,但作者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观点。

7、翻译:(7分)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分)(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4分)

三、诗词鉴赏

8、读下面的清词,完成题目。(8分)

菩萨蛮·塞上秋望

(清)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有何作用?(4分)

第3页【共 6 页】(2)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直抒胸臆的句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9、默写(15分,每空一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地崩山摧壮士死。(李白《蜀道难》)

(2)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白居易《琵琶行(并序)》)(3)。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4),;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5)斩木为兵,天下云集响应。(贾谊《过秦论》)

(6)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李白《蜀道难》),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7),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空闻虎旅传宵柝。(李商隐《马嵬》)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

五、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18分)

风雪夜归 何蔚萍

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会关着门。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着。

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了,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了伢儿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她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十四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传进了又怎么样呢?十四岁的孩子,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对”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

经三十岁了,如果再年轻五岁,那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六十多岁的老人深更半夜的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第4页【共 6 页】

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更大了,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睛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

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门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很好很好。

她终于放开了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吱的一声,门开了。原来门并没有关上。

10、文章先后两次写到风雪,试分析两次描写的不同作用。(4分)

11、全篇来看,小说塑造“她”这个形象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试简要说明。(6分)

12、文章插入提篮子回家的中年人的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13、试分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好处。(6分)

第Ⅱ卷

1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忖.度(cǔn)纳罕.(hǎn)纨.绔(zhì)笑靥.

如花(yâ)B.悚.然(chù)草窠.(kē)拓.片(tà)歆.享牲醴(xīn)C.羞赧.(nǎn)黏.液(nián)桅.杆(wãi)尘埃.落定(āi)D.湍.急(tuān)迸.发(bâng)脊髓.(suǐ)看.守总理(kàn)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阜盛盥沐蘖根祸胎娇生惯养 B.赦免踌躇百无聊赖沸反盈天 C.湮没畏葸冰雪消融人才倍出 D.猩红瞋视苍海桑田以德报怨

16、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14年1月襄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指明了构建襄阳市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方向,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襄阳市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的经验。

B.中俄两国水产公司将在被日本称为北方领土的国后岛成立合资公司养殖海参,双方已于本月初签署了备忘录并达成一致。

C.马年“春晚”节目中,由开心麻花团队精心打造的喜剧小品《扶不扶》,以生活气息浓郁、喜剧

第5页【共 6 页】效果明显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喜爱是毫无争议的。

D.2014年3月全球出现了多起为公众深恶痛绝的恶性事件,每一件都深深地刻着背信弃义的烙印和丑恶心理。

17、仿照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8分)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喻体填在横线上(只填选项字母)。(2分)

有一次,我和同桌在下面说话,被老师发现了,我害怕极了,心想老师会不会批评我呢?可老师只是用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看了看我,又继续讲课了。老师的眼睛是令人生畏的,也蕴含着火一般的热情。她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像①________一样明亮。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绚丽烂漫——小巧、娇嫩,好像是一些②________,它们扑动着,欢笑着,显得那么亲切可爱。

A.星星B.明镜C.小兔D.雏鸡 ①处应填写________。②处应填写________。

19、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走弯路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而走直路却是一种非常态。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所以它只有取弯路,绕道而行,而正因为走弯路,让它避开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

第6页【共 6 页】

第四篇: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100分+20分,120分钟)

一.基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敕(chì)造阜(fǔ)盛盥(guàn)洗谬(miù)种 ....

B.窈(yǎo)陷歆(xīn)享悚(sǒng)然两靥(yâ)....

C.朔(sù)漠砯(pīng)崖巉(chán)岩吮(yǔn)血 ....

D.千载(zài)崔(cuī)巍暮砧(zhān)青冢(zhǒ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内帏

B.戏谑

C.理学

D.鄙薄宫绦 罥烟 草巢 性情忖度蹂躏百无聊赖脊鳍监生少不更事鬼秘蹙缩沸反盈天牲醴蹒跚皮开肉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的现象。....

C.因不满当时黑暗的政治统治,晚年的陶渊明走上了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生活。....

D.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

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畏途巉岩不可攀巉岩:高而险的山岩B.一去紫台连朔漠朔漠:北方的沙漠 ....

C.凡六百一十六言言:说话D.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 ...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歌以赠之 .

A.遂命酒B.浔阳江头夜送客 ..

C.梦啼妆泪红阑干D.商人重利轻别离 ...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A.可怜辜负好韶光B.艰难苦恨繁霜鬓 ....

C.明年秋,送客湓浦口D.似诉平生不得志 .....

二.在下列横线上填入正确的语句(每空一分,共8分)。

7.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

8.,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9.画图省识春风面。(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10.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

11.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2.沧海月明珠有泪。(李商隐《锦瑟》)

三.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13~14小题(8分)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3.选文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目的是什么?(4分)

答:

14.如果前文是从演奏的过程来表现琵琶女演奏技艺,那么末二句则是从什么角度,运用什么方法来加以表现的?(4分)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5~16小题(9分)

听蜀僧弹琴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琴名。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记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5.诗的颔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4分)

答:

16.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尾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5分)

答:

四.小说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23分)

人,又少了一个

作者:聂华苓

三年前,也是冬天。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来到我家门前。她头发蓬乱,脸色苍黄,穿着一

件空荡荡的破旧花棉袄,和一条褪色的灰布裤子,手中提着一个白布口袋。她轻轻推开我家虚掩的大门,缩缩瑟瑟地探进头来。我正站在窗口。

“太太,我不是叫花子,我只是要点米,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她没等我回答,就自我介绍

下去:“我也是大学毕业的。哪,你看。”她抖着手由内衣口袋中掏出身份证来,“这上面都写着的,这是我以前的照片!”

由于好奇,我接过她的身份证。那是一个富态的中年女子的照片:光亮细碎的发鬈,整整

齐齐地贴在头上,淡淡的双眉,弯在那一双满足的眼睛之上,衣襟上还盘着一个蝴蝶花扣。我端详着那照片的时候,她就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讲了下去:“我先生坐了牢,我就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饱一天,饿一天。我替人洗衣服,付了房钱,喝稀饭都不够!孩子们饿得抱着我哭,我只有厚着脸皮出来讨点米。我只要米,不要钱,我不是叫花子,我是凭一双手吃饭的人!太太!唉!我真不好意思,我开不了口,我走了好几家,都说不出口,又退出来了!我怎么到了这一天!”她撩起衣角来拭眼泪。

我将她的口袋装满一袋米。她抖动着两片龟裂的嘴唇说道:“这怎么好意思?您给我这么多!

这怎么好意思!谢谢,太太,我不晓得怎么说才好,我——我直想哭!”她淌着泪背着一袋米走了。

三年后的今天,我又看见了那个女人。她正站在巷口一家人家门前,我打那儿经过。她

皱缩得更干更小了!佝偻着背,靠在门框上,脸上已经没有三年前那种羞怯的神情了,咧着一嘴黄牙,阴森森地笑着,用一种熟练的讨乞声调高声叫道:“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太..

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只听得门内当啷一响,是金属落地的声音,接着是一声吆喝:“一角钱拿去!走,走,谁叫你进来的?你这个女人,原来还自己洗洗衣服赚钱,现在连衣服也不洗了,还是讨来的方便!”

那女人笑嘻嘻的:“再赏一点吧,太太,一角钱买个烧饼都不够!”“咦,哪有讨饭的还讨价...

还价的? 走,走,在这里哼哼唧唧的,成什么样子?”那女人的嘴笑得更开了:“再给我一点就.....

走,免得我把您地方站脏了,再多给一点!”

呯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

不认得我了!

17.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刻画女人形象,多角度地运用了纵向对比,写出人物的人格由自尊到顽劣,行为由知羞到寡廉耻,心理由希望到麻木,外貌由富态到干瘪,令人憎恨,也唤起同情。

B.对女人性格扭曲的社会根源,作者的思想倾向是鲜明的,但未曾表明,只是在人物刻画和情节的发展中,让其自然流露出来。

C.作品的语言十分细腻、流畅,尤其是人物语言极富于个性化,三年后女人乞讨的几段话,尽管有点夸张,但活画出女人蜕变后的丑恶灵魂。

D.作者对生活是忠实的,但不拘泥于生活的真实,经过艺术提炼、加工,使现实中女人行乞的故事更加典型,显示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批判力量。

18.小说突出描写了女人行乞时的四次“笑”,请认真阅读小说,简析每次“笑”所显示的内容。(每次限十字内)(6分)

(1)第一次笑:

(2)第二次笑:

(3)第三次笑:

(4)第四次笑:

19.怎样理解小说标题“人,又少了一个”的深刻含义?(4分)

答:

20.如果将女人的有关身份证的文字材料抽去,对小说的人物刻画和主题的表现有没有影响,为什么?(4分)

答:

21.此文和《祝福》中都写了两个乞丐的“死”,这两个乞丐的“死”有什么不同?(6分)答:

五.附加题(共20分,分数计入总分)22.请为下面短文空缺部分的内容重新排序。(4分)

古诗中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名句,在鲁迅的笔下,知春、报春、不争春,正是崇高的野

草魂。最可贵的是,你虽知花叶不美,但仍散发着一点无名野香,给那里带去春色和生机。

①在雪的下面,已出现了“冷绿的野草”,在初春的寒风中,勃发着盎然的春意。②严冬刚

过,残雪犹存。③为使春意更浓,春色更娇,你甘当陪衬,默默无闻。④待到春满人间,姹紫嫣红开遍,你却不居功,不争俏。

排序:23.下面短文的第2段没有写完,请按要求续写。(5分)

要求:(1)续写的文字,不少于50个字;至少有一处要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2)续写后,三段文字构成一篇内容完整、中心明确的短文。

早年,雨伞没有美丽的色彩。当人们需要的时候,它就张开臂膀,挺身而出,主动承受着

风雨,为的是给人们一份温馨;当人们不需要的时候,它就紧缩身子,悄悄地站在房间角落,甘心寂寞。

后来,人们觉得雨伞的外表也应当是美丽的,现在,雨伞的心灵和外表都非常美丽。

24.下面是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中关于“宝黛初会”的两段文字。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对两人的反应“惊”“笑”二字予以点评。(6分)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

25.以“桥”和 “雨”为主要意象写一段文字,要求表达“思念”的情感,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5分)

六.作文(40分)风景,琐事,文学,理想,人生„„生活当中有许多事物,当你亲临其境之后,往往思想受到启迪,如品香茗,如含青榄,清香久远,令人难忘。请以“品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1—6 题)B,C,D,C,A,D。

二、填空

7、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8、丛菊两开他日泪。

9、环佩空归夜月魂。

10、不尽长江滚滚来。

11、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2、蓝田日暖玉生烟。

三、诗歌阅读

13.答案:运用对比(衬托)的艺术手法,以无声衬有声,突出琵琶女演奏技艺的纯熟高超,同时为下文写演奏高潮的到来蓄势。

14.答案:从音乐的表达效果的角度,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演奏使所有的听众都沉醉其中。

15、答案:“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16、答案: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烘托了琴声的魅力

四.小说阅读

17.(C)(解析:C项中“尽管有点夸张”错。)

18、(1)对人生的敌意和诡谲。(2)丧失羞耻之心。

(3)职业乞丐的无赖相。(4)对人生的冷漠,麻木。

(解析:四次笑,显示了女人个性的逐步扭曲,其本质正在逐步“蜕变”。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分析笑的不同含义。)

19.女人人性扭曲,已成为行尸走肉,丧失了人的价值。而一个“又”字,表明了不断有人“少”掉,使作品更具广泛的社会意义。

(解析:要注意“少”和“又”女人并没有死,但其作为人的个性正在扭曲,而“又”字又说明了这种现象不是个别存在,也不是第一个,则使文章的社会意义更加广泛,更具批判意义。)

20.有影响,抽去材料就反映不出作品主题的深刻性。

(解析:正是在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中,表现女人的变化,揭露其变化的社会根源。)

21.此文中的女人并没有死去,只是她的自尊心羞怯感,即她的人格已经完全失去,她的灵魂已被吞噬,原先的她已经逝去。而祥林嫂的生命和灵魂都被封建礼教吞噬。

五.附加题

22.②①④③(按照时间顺序应为“严冬刚过”“初春”“春满人间,姹紫嫣红开启遍”“为使春色更浓,春色更娇”)

23.(雨伞的外表也应当美丽的)就给它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平时,它像一朵会含苞欲放的花,静静地躲在主人的居室里;在风雨中,它则绽放盛开,雨景便增添了几分亮丽。

【思路分析】此题考查续写性扩展语段。题干的要求有三项:比喻,与上文衔接自然,不低于50字。考生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关键在于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形式上倒在其次。

【考点】考查修辞手法,语言表达连贯、形象、鲜明、生动等考点。

24.①通过情态描写表现性格:“惊”表现黛玉内向,小心谨慎(2分);“笑”表现宝玉外向,坦直率真(2分)。②照应“木石前盟”传说,暗示两人心有灵犀,为后文张本(2分)。

25.(示例)桥默默地站在水流之上,仿佛家乡的母亲久久守望着游子的归途。无边的乡愁尤如“梅子黄时雨”打湿了我的心。(正确使用修辞手法1分,合理连贯使用二个意象2分,主旨明确语言生动2分)

【思路分析】考生要善于联想和进行合理的想象,注意题目的要求:两个意象(对象)任选其一,不能选择其它对象;主题为“思念”;至少一种修辞手法;40字以上。

【考点】考查情境性仿写。仿用句式往往与修辞结合起来考查,要坚持“六个统一”,即思路、感情、语意、结构、修辞、陈述对象,往往与修辞有语言的生动结合起来考查。

六.作文(略)

第五篇:苏教版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稷王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

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廖阔金碧辉煌座右铭偌.(ruò)大按捺.(nài)不住 B、惦念良辰美景完美无暇翘.(qiào)首晨曦处露.(lù)C、家具一如既往熠熠闪光发轫.(rèn)自艾.(yì)自怜 D、不啻至高无尚仓惶奔逃慰藉.(jiè)绿.(lù)林好汉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老虎从此以后只能在动物园里苟延残喘....。人工繁殖,这将不仅是老虎的悲剧,也是人类的最大遗憾。

B、他以前住在山区,那儿的天气变换得快,常常是前一刻晴空万里,后一刻倾盆大雨,真可

谓气象万千....

。C、提高质量对任何一种产品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产品的质量与群众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

。D、我们下了车。我们,我们的车,还有刚才那死气沉沉的罗布淖尔荒原的黑戈壁,此刻都笼罩在这一片回光返照....

中。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决不会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谦卑。

B、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C、在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几乎是在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

D、这是我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我不敢独享那一幕幕,所以将它诉诸于笔端,带给更多的人们。

4、右面是中国近代漫画家丰子恺先生的一幅作品。请用一个七字以内的短语为这幅画拟题,要求能结合画面内容,符合画面意境,用语精练。(2分)

5、在下面这段话的后面续写两个句子。续写的句子要与前面的“敢于„„”一起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

青年朋友,面对青春的门槛,迈过去,义无反顾!敢于用你那还不太坚实的肩膀,去承受社会生活的压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每题1分,共5分)(1)《前方》的作者是_________。

(2)荀子的《劝学(节选)》一文中从反面设喻....谈论“学习要注重积累”的相关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的《师说》一文中作者从“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的从师态度纵比中,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疑问..。(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5)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二、阅读与鉴赏:(4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6分)

致 橡 树(节选)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7、诗人在表达“即使是由衷的奉献,也还是不够的”这一爱情观时,用了哪些意象来进行比喻?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这首诗里,诗人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苏轼的《赤壁赋》选段,完成9--12题。(12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方.其破荆州方:当 B.顺流而东.也东:向东进军 C.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D.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食:往、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挟飞仙以.遨游醉则更相枕以.卧 B.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日与其.徒上高山 C.相与枕藉乎.舟中生乎.吾前 D.不知东方之.既白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1、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句读之不知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渺渺兮予怀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郁达夫《江南的冬景》选段,完成13--15题。(8分)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 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 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13、体会第一段中画线处“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中“洒”字的妙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一段中画线处“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这一境界”是一个怎样的境界?人的胸襟为何会洒脱起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写江南雪景,并未进行描写,而是引用了四句诗,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4分)

老村与老屋

王兆胜

①每个从山村走向都市的人,大概都有一个如梦如幻的村庄记忆,也有一个关于“老屋”的深深的情结。因为它们不仅仅包裹着我们的童年、少年甚至青年时光,还成为我们这些远走天涯的游子生命的根系。

②每次回到生养自己的村庄,都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愧疚涌上心头。原来记忆中的村庄和老屋渐渐被新房代替,剩下的也多颓败与凋零,一如秋后的残荷与落叶,在风中悲壮地摇曳。我已找不到自己的根脉,也挽不住逝去的岁月!上小学时必经的一条转弯抹角的胡同虽在,但已面目全非,颓败、肮脏一览无余,永远失去了原来的严整、净洁、古朴和神秘,现在连一个神奇的故事也隐藏不住了。

③还有童年的井、童年的河、童年的树、童年的鹅、童年的麦田和童年的菜园,现在都已失去了踪影。记得村边曾有一个大河湾,这是全村的鸭与鹅的天堂。每当清晨阳光洒满村庄,可爱的鸡、鸭、鹅、狗蜂拥而出,鸡们寻找自己的玩伴或飞上草垛引吭高歌,狗们追逐友伴或吠天叫日,鸭与鹅们纷纷迈着骄傲的步伐向池湾奔去。鸭子左右摇晃,步态憨厚拙笨,常因急切弄翻了自己;而鹅们则大为不同,它们头颈高昂、步履轻盈、声音清扬,是动物中的君子,真有气宇轩昂、国色天香和超凡脱俗之姿,令人叹为观止!如今村庄中的河湾枯了,鸭与鹅也看不到了,只剩下了日夜的鸡犬不宁。

④我家的老屋早已拆除,并盖上了新房,现在再也找不到原来的形象。由于缺乏先见之明,当时就连一张照片也没能留下,这令我一直耿耿于怀,因为老屋寄托着我的童年、少年、青年生活,也包裹着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以及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岁月,我唯恐一不小心将这些记忆丢失,以后就再也找不回老屋了。我曾想自己为“老屋”画一幅画,但因画技不佳迟迟没有动笔;我曾寄望于儿子,让他好好学画,将来有一天让他将我的记忆画下来,但那又是遥遥无期和不能指望的事情,因为儿子画技再高,他能画出我记忆中的海水情深吗?于是,我决定用文章将老屋描绘出来,哪怕是一个简单的轮廓也好!

⑤母亲曾告诉我们兄弟姐妹:“以后你们可别忘了小舅,是他一砖一瓦一单一木用小驴驮料,帮咱家盖起南屋的。”母亲和小舅早已离世,但母亲的话、小舅的身影却活在我的心中。1979年至1982年高考这四年,假期期间我一个人曾住过这个南屋。当时整个房间虽杂乱无章,但我用白纸将土炕上的破席糊好,坐在一只盛草的高大的竹笼之上,伏在一张大高桌上,面对南窗复习课程,虽然诵书的声音有几分悲情,但南来的风与窗外菜园里散发的清

香沁人心脾!在三次高考名落孙山后,第四年我终于成功了。这个南屋所给予我的不仅是宁静的时空,还有忍受孤独和寂寞的心性与决心,更有南来的和煦之风与花之芬芳!

⑥至今,我手中没有一个老村与老屋的物件,所有的只是发黄的记忆!而且,近些年老村、老家的老旧之物越来越少,这是令人懊丧之事!好在心灵的底片上,许多记忆犹新,仿佛雨过天晴菜园里沾满露水的花朵,我要早些用笔将它们留住,尤其是那些感动过我、对我的成长和心灵有益的人与事!

⑦随着时光的流逝,老村和老屋像凋零的花瓣一样纷纷飘落,而我却像清明时节忆起已故的亲人般将它想起,并给予它热烈而平淡、激动而冷静、亲近而遥远的祭奠,用我这个远方游子的一片素心和一夜清梦。

16、第②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作者为什么“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愧疚”?(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作者对村庄、老屋有哪些复杂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⑥段中作者说:“许多记忆犹新,仿佛雨过天晴菜园里沾满露水的花朵”,而在第⑦段中作者又说:“随着时光的流逝,老村和老屋像凋零的花瓣一样纷纷飘落”,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与交流:(40分)

19、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深思;朝晖夕阳,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请以“感悟自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命题人: 李丹

下载2013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月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

    灵武一中2013-2014学年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马 荣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

    高一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分析

    语文月考试卷分析(17‘18题) 五、语文运用 17、根据语境,补全下面横线处的对话内容,要求语言得体,每句不超过20字。 母亲带着自己4岁的儿子陪着她的老父亲去踏青。儿子口渴了,妈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6分,每小题2分)中国上古神话有着一些截然不同的父本,据此呈现出驳杂、破碎、重叠、自相矛盾、风格多样的面貌,本土和异族的意识形态,并置于太平......

    高一12月考语文试题总结

    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42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

    湖南省津市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范文模版)

    津市一中2015年上学期第一次考试测试卷 高一语文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1.下面字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编辑(jí) 拓(tà)片 谬(miù)论 吮(yǔn......

    2013-2014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卢氏一高高一语文期末能力提升试题 命题:高一语文教研组审阅:段志真刘波2013-12-23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写在《幽雅阅读丛书》出版之际 朱良......

    高一政治月考试题[范文]

    高一政治月考试题2014-2-25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民......

    高一政治月考试题

    2011-2012学年下学期高一政治第三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市市委决定将“民生净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