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离开雷锋的日子》学生演讲稿
离开雷锋的日子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离开雷锋的日子》
首先,请允许我带着无知的心态将雷锋做一简单介绍。
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1956年,雷锋高小毕业,先后在乡政府、县委会担任通讯员和公务员。
195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团、营嘉奖多次,被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士”。
1958年,雷锋来到鞍钢参加工业建设,三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五次被评为红旗手,十八次被评为标兵。
1962年8月15日上午8时,雷锋在指挥战友乔安山倒车时,车轮打滑,碰倒了一根晾衣服的木柱,木柱打到了雷锋的太阳穴上。雷锋后来经医疗专家抢救无效,于12时5分不幸英年早逝,年仅22岁。
1963年的今天,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周恩来总理也给予雷锋高度评价,他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然而,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改革迈着矫健的步伐在华厦广袤的大地上画出了浓重的一笔,面对着日新月异的这个世界,有人迷惑了,有人混沌了,长久以来蕴含在人们脑海深处的某种精神支柱在对物质的无限追求中悄悄地支离破碎,飘散消失殆尽。物质领域的扩张在某种程度上正在侵吞我们的道德家园和良知底线!于是在1996年,一部名为《离开雷锋的日子》的电影将意外导致雷锋同志牺牲的“肇事者”乔安山搬上了银幕。这一次,他又“肇事”了。影片中,乔安山转业后三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学雷锋、做好事,尝尽了甜酸苦辣。有一次,乔安山驾车救起一位被汽车撞伤的老人,并将老人送到医院抢救。然而,老人在家人的压力下,违心的指认是乔安山撞了他。乔安山痛心,家人寒心。幸好,撞伤老人的司机找到了,老人的良心也受到谴责,影片最终以喜剧收场。无独有偶,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初期,我们的电视、网络等媒体上,频频出现“扶起跌倒老人的好心人遭诬陷”之类的报道,引发大量讨论,更发人深省。雷锋离开才不足半个世纪,难道他的精神光芒就只能照耀如此短暂的时空么?
纵观“雷锋精神” 带给人们的主要启示,我们大致看到了两点:一种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和一种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上两点均受到了利己和崇尚物质享受等观念的冲击。《辽沈晚报》不久前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68.93%的被调查者认为学习雷锋在当今已不再流行;也有57.44%的被调查者说,没有必要像雷锋那样生活。
于是,人们开始对“学雷锋”活动做出了客观、理性的调整。在广东,今年官方倡导的学雷锋口号是:彼此帮个忙。而在雷锋的老家湖南,今年的口号则是更平凡的一句话:做好自己的本职。
修正一种价值观,绝对不是要将其变成与原先截然相反的东西,而是要结合时代赋予其新的内涵。在这一点上,我们万分欣喜地看到了新时代主流社会的善良与理性。正如多年前有人质疑雷锋形象过于“高大全”一样,当下人们把少数人追逐“高帅富”的心理视为虚妄。也许,时隔五十年后的我们真的不太懂得雷锋的时代,但我们自己必须懂得自己的时代:
对于官员,廉洁奉公是不变的要求;
对于球员,团队意识、沟通协作是集体主义的体现;
对于乘客,主动让座、扶老携幼是助人为乐;
对于普通办事员,爱岗敬业的另一种说法是职业素养;
对于餐馆顾客,剩饭打包是勤俭节约的绅士行为;
对于学生,刻苦钻研、取长补短也是钉子精神的体现; „„
离开雷锋的日子,我们把“舍己助人、大公无私”叫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离开雷锋的日子,我们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叫做“低碳环保、节能微排”。
愿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愿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第二篇:雷锋离开的日子演讲稿
“雷锋离开的日子”演讲稿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每一次想到雷锋,就想起这一段话。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都为自己碌碌无为而悔恨,为曾经虚度年华而悲哀!青春是迷人的,许多人在青春光华里谱写了辉煌灿烂的人生,宋朝21岁的辛弃疾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领兵抗金;周总理12岁时便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语,以表达把青春献给祖国解放事业的宏愿。他们是挺立潮头的英雄,是永远不落的星辰,更是我心目中的楷模。
有时候我觉得雷锋离我们好远,有时候又好近啊,大家对这样的情景一定不会陌生。两手一摊“拿钱来”。如果没有钱想让他帮忙,门都没有。可是,有时候雷锋却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周围,去年10月29日晚上,在广州市某路口发生了一起重大车祸事故,两位行人拿倒在血泊之中,司机拦了几辆车都不停。遇难者处于生命危急关头。就在这时,一位部队的司机刘某同志经过这里,他毫不犹豫地将两位遇难者扶到自己车上,立即送往某市医院,遇难者得救了,他却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单位,就悄悄地走了。象他这样的好同志在我们的周围真是数不胜数。部队中有许许多多的创业者,在六十年代他们就毅然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这艰苦边远地区,担负起艰巨的国防科研任务。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老黄牛的精神,在他们身上不正闪耀雷锋的思想吗!是的,正是这些象雷锋一样平凡、普通的人们支撑着一个大厦,支撑着我们共和国的大厦!他们从没有奢望过什么,当他们看到这座大厦越发宏伟、越发坚固时,他们笑了,欣慰地笑了。雷锋的精神不正是在这些人中得到发扬与延伸吗!
雷锋的名字对有些人来说已经陌生,雷锋的精神对有些人来说已经不可思议,可是在迈进新时代的时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的人们需要一个更高的精神境界,需要富于开拓,勇于进取和创造的勇气,我们的社会更迫切地需要雷锋精神不是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虽然没有为祖**亲驰骋沙场,但却赶上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奉献青春的时代。我们应该树立“事业领先谋发展·我与长安共奋进”的信念,应该有为长安再创辉煌而奉献青春的志向。“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我们应该明白,今天,当改革、开放、治理整顿,需要我们过紧日子时,这就更需要向雷锋同志学习,把雷锋精神融化在十三亿人民的行为中,雷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已成为人民永远的呼声,正义的呼声,道德的呼声。雷锋的精神有着广阔而深沉的内涵,她已经不是一个人,一个代号,而是新时代人类追求和谐的象征。我们的祖国会因为注入了雷锋精神而更加年轻,高举为人民服务的火炬,必将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团结,人与人之间更加融洽和谐。我坚信,雷锋精神会在新一代中发扬光大,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2010级护理专科二班
宫国龙
2010/11/15
第三篇:离开雷锋的日子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雷锋是一位永垂的英雄,是人们心里永远的榜样。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电影里的主人公“乔安山”在雷锋去世以后,他继承雷锋精神,做雷锋第二人。虽然他做的事受到了很多人的感谢,但其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也被别人误解和冤枉过。
有一次,乔安山在送货路上看到了一位被汽车撞伤的老人,赶忙将他送进了医院,并及时通知了家属。可在和家属的谈话中,发现自己被冤枉了,便开始极力地解释澄清,但却挽回不了结局,乔安山被老人的家属一致认为是肇事者。他因此很伤心,来到了雷锋墓,对雷锋说:“班长,我现在该怎么办?”乔安山不知道帮助人是不是帮错了。连他儿子都说现在学雷锋的人都是傻子,只有钱才能解决问题。但是雷锋在乔安山心里留下了很深的感情,所以乔安山还是坚持做雷锋第二人。
一次乔安山和他儿子在送货的路上,他们的车轮陷进了坑里,开不出来了,便开始求助,可一直没有人来帮忙。终于,在早晨的时候,一群学习雷锋的学生把他们救了出来,这些学生让乔安山的儿子知道了世上还是好人多,雷锋精神还是存在的,也让乔安山知道雷锋还活在人间!
通过这部电影让我知道我们应该学习雷锋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勇做雷锋第二人,让雷锋永远活在人间。
第四篇:离开雷锋的日子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八(12)邵若禺
雷锋精神是什么?多年过去雷锋的故事被永久流传,雷锋精神的具体诠释却早已模糊难辨。一场不朽的历史,一个有过错的战友,一部准确戳中当下社会痛处的影片,恰恰用雷锋亲身给战友带来的感触,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回忆。《离开雷锋的日子》让我更了解这一段辛酸而感人历史,时间可以磨练一个人坚定的毅力,时间可以塑造出伟大的精神,回首乔安山的这段历史,我仿佛领略到的这种坚定地毅力和伟大的精神。社会一直在进步,某一个时代的精神可能会被重新诠释。雷锋精神,经受了几十年的时间考验,我们无可否认,它一直都在滋润我们干枯的心灵!
无论时空如何变化,那些决定人类向前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变,那些人类任何时候都在追求的美好事物没有变。尽管在我们的身边,雷锋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淡忘,然而,在世界的更多地方,雷锋被不同肤色的人们所景仰,所学习。雷锋精神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五篇:离开雷锋的日子
离开雷锋的日子
提笔的时候,脑海里就出现这样一个题目……
有这样一个人,他来到这个世界,平平凡凡;他走在这个世界,普普通通;他离开这个世界,平平静静!他身高只有1米54,却像一个巨人,屹立在我们心中,他做的事情普通平凡,却像一块巨石,激起了我们心灵深处的层层浪花。他的微笑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22岁是他永恒的年龄。他的日记人们越读越觉越感动,他的故事人们越听越动情!
他,就是雷锋!
雷锋,对小时候的我们来说,是一个神圣的名字。而雷锋精神,就是一种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以及时刻怀有的感恩心态!
我们这代人在读书的年纪,大都读过《雷锋日记》。里面的很多话语曾经让我们满含热泪。“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正像细胞和人的整个身体关系一样。当人的身体受到损害的时候,身上的细胞不可避免也要受到损害。同样的,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依赖于祖国的繁荣,如果损害了祖国的利益,我们每个人就得不到幸福!”“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甘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对待朋友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这些话语激励着那个时候的我们,从小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在我的印象中,雷锋的故事,没有历史宏篇,没有经典传奇,他用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鲜活地演绎了好人的真实,简单的美好。雷锋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没有激烈壮阔的场景,他用一次次默默无闻的奉献深刻地展示了平凡的伟大,人性的崇高。历经数十载的岁月积淀,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这些默默无闻的奉献,竟深深地铭刻在了每一个国人的心中,而雷锋精神,也早已经成为一种信仰,一种不可磨灭的光辉。
也许我们没有叱咤风云的感召力,没有气吞山河的雄才大略,然而我们必须拥有的是一颗金子般的心和一种向往光明追求真理的执着。唯有这平凡的一举一动,历经日积月累的时光历练,才能将各种掺杂着自私与物欲的思想都款款地摇碎,又溶为一体,凝合成一座精神的丰碑,凛然屹立在新时代的开端。
雷锋精神就是这样一座丰碑,是中国万千民众的一个精神的皈依点。而瞻仰这座丰碑,你就会多一个沸腾不息的生命源泉,你的人生也会增添一股惊人的力量,浩大而勃发。
雷锋精神博大精深,对千万个人而言,就可能会有千万种不同的理解和诠释。然而对我而言,雷锋精神就是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与执着。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新闻工作者。也许在很多人眼里,平凡而枯燥的基层新闻工作,和雷锋精神并不沾边。可是我深信,就是这样普通的岗位,就是这样平凡的工作,才是真正磨砺意志品质的磨刀石,才是真正提升思想境界的大熔炉。在我的工作岗位上,没有扶老奶奶过马路这样的好人好事,也没有对待敌人像秋风扫落叶那样的阶级斗争,我所做的,只不过是用文字真实地描述基层工作,只不过是用镜头鲜活地记录百姓民生。我所理解的雷锋精神,就是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次工作。
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面对新的工作岗位和生活环境,原本就对基层新闻工作缺乏经验的我,慢慢失去了当初考取公务员的那份自豪与兴奋,取而代之的是对工作的信心匮乏与逃避。还好有领导和老同志们的传帮带,有家人朋友的信任与支持,我才得以端正自己的思想,在不断的摸爬滚打中,开始熟悉和适应这份工作,并慢慢融入新闻办公室这个温暖的大集体。
新闻宣传工作繁杂而艰苦,从办公室的前辈们那里,我开始学着记录工作日志,把每天的工作记录下来。会议纪要,领导来访,主题活动,详细地记录新闻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等,方便日后查找各种工作资料。翻看自己的工作日志,从最开始到现在,我记录的内容越来越翔实,这对我而言,无疑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坚持做工作日志,才能不断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不断进步。
前路渺渺却终有归宿,长夜漫漫却终有黎明,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漫漫长路上,我们必须看到那一串深重而闪亮的足迹正向着未来延伸而去。或许正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执着的赤诚,或许正是一代又一代人民公仆坚实的脚步,才能将雷锋精神这座新时代丰碑巩筑得如此沉稳,踩踏得那样坚实、美丽,才能让更辽阔的华夏大地上长存文明的火种,生生不息,延绵不绝。
雷锋的名字响彻中华大地,雷锋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虽然他离开我们的日子已经很久远了.但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却成了我们时代精神的象征。一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共产党员,能够赢得亿万人民如此崇高和长久的敬意;一个普通的战士所表现出的高尚品质,能够成为几代人心中的榜样;一个群众性的活动能够几十年延续不断影响一个时代的风尚。一个先进人物、一种时代精神、一种价值理念的传播,一旦进入民族文化的血脉,就会在民族文化的土壤里生根开花、在民族文化的长河中源远流长。即使时代在发展,人的思想在变化,但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
勇敢地回答“是”吧!因为雷锋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韩店镇新闻科 谷 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