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党员的纯洁性教育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党员的纯洁性教育
保持党的纯洁性,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纯洁性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学生党员中深入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能够着力解决理想信念问题,坚定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避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认识模糊、态度摇摆;能有效克服贪图安逸、奢侈浪费、庸懒散等现象;能着力解决组织纪律问题,坚持党性原则,贯彻民主集中制,反对自由主义;能有效加强对学生党员的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使广大党员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日益多元的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价值观受到严峻挑战,使这个由大学生中的骨干和精英所组成的,原本应该十分纯洁、优秀的群体中也出现了入党动机多元、党性观念淡薄、言行缺乏自律、先锋作用弱化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任其发展下去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应不断加强对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升他们的党性修养,保持学生党员在青年群体中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学生党员纯洁性教育的必要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着鲜明的时代性、理论性,更具实践性。是在当代中国处于主流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党员时刻保持党的纯洁性起着无以替代的引领和导向作用,都是当代大学生党员必须要学习的,并应贯穿于党员教育的全过程。
大学生党员虽然经过党校的系统培训和组织严格的培养考察,普遍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但由于其年龄和社会经历的限制,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据一项针对广东省六所高校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情况和践行的自觉程度的调查显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有16%的学生党员不太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只有52%的党员非常清楚,只有55%的学生党员“非常同意”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理论,甚至有3%的学生党员不同意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另外有8%的学生党员认为没有必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来看,同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党员有97%,另有3%的党员有不同意见,认为大学生舍己救人是自己人生榜样的党员只有59%。除此以外,大学生党员还在多个方面表现出现实性和功利性的问题,不容忽视。因此,为了保持党的纯洁性,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势在必行。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利于学生党员保持纯洁性和成才目标的实现
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一种主流的、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尤其是社会形势复杂和价值观多元的变革时期,能激起社会共鸣的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对学生党员纯洁性教育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学生党员培育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只有掌握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学生党员才能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才能有正确的行动方向,才能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能力,也才能实现成长成才的目标。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学生党员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马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强大的凝聚力。其为人民所描绘的壮美图景必将激励学生党员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坚定信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投入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伟大实践中去。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学生党员知荣辱,懂廉耻,做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楷模
八荣八耻涵盖了社会公民应该具有的人生态度和应遵循的社会风尚,是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骨干和精英,学生党员理当成为自觉践行八荣的典型,成为自觉摒弃八耻的模范,在社会中起榜样示范作用,积极引领社会风尚。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学生党员树立了一面旗帜,能有效引导他们知荣明耻,正确判断行为得失,正确分辨是非曲直,做一个正直、善良、纯粹的人。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学生党员纯洁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有层次性,又具有广泛性,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其内容构成了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对大学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影响着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和成才目标。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遵循人的思想守综合影响和渐次发展规律。从施教对象来说是多层次的,从施教主体来说是多元的,从施教形式来说是多样化的,从施教渠道来说是多途径的,从施教过程来说是循序渐进的。在教育中要将学生党员的纯洁性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容紧密结合,找准契合点和着力点,并将其内容化为学生党员明确、具体、形象的目标要求。
(一)以党建为抓手,不断强化学生党员的纯洁性和党性修养
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党员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的先进成果,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丰富理论,做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并不断与时俱进。要从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等多个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建立健全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长效机制,采取“大课与小课结合,课堂与实践结合,现实与网络结合,灌输与思辨结合”的方法,保证学生党员经常学习,定期培训,堵漏补缺,形成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不断线、无盲区,才能保证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党员意识不断强化,不断升华。
(二)以学先进、做先锋活动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学生党员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现实体现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创和谐美好的幸福生活。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引导学生党员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去,并不断升华自己的个人理想,服从和服务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孔繁森,公安局长任长霞,当代雷锋郭明义,最美司机吴斌等各种先进典型的高风亮节和模范事迹给学生党员树立了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人生榜样。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死而后已的坚定信念和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最高理想的高尚情操激励和感动着新时代的学生党员,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言行起着鲜明而深刻的导向作用,更加坚定了学生党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了他们为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全社会共同富裕,共享美好生活而刻苦读书、努力成才的自觉意识。
(三)以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不断培育学生党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
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其承载的教育内容也是极其丰富的。学校可以结合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日,利用重大事件和政治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创新精神教育。如每年的七一建党、十一建国等纪念日,利用唱爱国歌曲、观红色影片、读经典著作等活动,在学生党员中大力宣传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在党的代表大会、人大会等会议召开之际,及时将事关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的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宏伟蓝图传达给学生党员,增强他们建设美好未来的自豪感和使命感;通过“两课”、红色网站、志愿服务、“三下乡”等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党员自觉培育爱党爱国的政治品质,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以及争先进位、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以全方位和广泛性为基础,引导学生党员全面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上存在的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败坏了社会风气,使党的纯洁性也受到严重冲击。主要表现就是部分党员信仰缺失、理想淡化、目标偏向、见利忘义、自私自利。为此,要充分利用党团员活动日、民主生活会、专题培训、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在学生党员中广泛进行荣辱观教育,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学生党员最基本的政治要求,并将其贯穿到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之中,作为指导自己言行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以明确是非、善恶、美丑,明确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自觉构筑抵御不良风气的思想道德防线,努力保持党的纯洁性,为党的伟大事业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第二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树立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树立“三观”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仍然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修养的重大课题。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不断创新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随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不断繁荣,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将发生新的变化。如何正确引领大学生正确把握这些变化,正确树立符合时 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这既是青年大学生重塑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大课题和内涵要求,又是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大使命和历史责任,更是全体共产党人和社会成员的必修之课。
深刻认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是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理论指导和实践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完善起来的,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先进性,又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性。它具有明确的理论指导和鲜明的实践要求与行为标准,既是思想认识的方法体系,又是社会实践规范体系,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和一个团体单位社会意识的科学构造体系。坚持并发展这个体系,不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胜利具有重大的战略指导意义,而且对全体人民的综合素质提高、社会主 1
义先进文化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刻的基础思想意义。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而且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需要,更是大学生在打牢人生思想基础的关键阶段获得先进、正确理论指导的要求。
牢牢把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认识方面的主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最重要的认识方法,把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最现实的认识方法,自觉锻炼和不断形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科学世界观,对世界发展、中国发展、地区发展、单位发展和人的发展,以及城市、农村、一二三产业、社会与自然发展等方面的各种关系现象和问题都能够以科学的方法分析,并得出科学的认识结论。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使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始终统一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指导,实践行为始终符合世界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时代规律,始终成为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齐奋斗的积极践行者。
其次要牢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通过共同理想教育,激励青年大学生把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集体和国家作贡献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热爱本职工作,认真敬业乐业和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真诚地关爱他人、服务他人作为人生的最好追求,特别是在人生的特殊时期、关键时刻、重大关头、重要问题面前,更能彰显“大写人”的本性、中国人的风骨、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在社会文明建设与发展中发挥先进模范作用,在为党工作、为民服务、为国奉献的人生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质量、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使人生境界不断提高和升华。
第三要牢固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体现价值。把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八荣”作为大学生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指标和追求目标,把以危害祖国、背
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的“八耻”作为青年学生修养身心、锤炼行为,保持良好形象和声誉的警钟像镜和反面教材,使大学生科学地解决好如何认识客观世界,如何对待多彩人生,如何评判正确价值的问题。特别是要引导大学生调整好现实生活中一度出现的郁闷、无聊和彷徨的心理状态;处理好有时出现的过重自私、过度自卑、过于自傲、过分苛求的问题和在立志、立德、立才、立行、立业等方面存在的不明确、不坚定、不高尚、不完善、不稳定、不持续、不科学等问题。教育大学生始终保持自尊、自爱、自警、自强的良好情操和为党、为国、为民的宝贵精神,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追求”是十七大报告中对全党和全民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三观”的重要工作指导和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提高其实效性和高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使命与责任,一定要积极探索新途径,努力创造新方法,切实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大功夫,做实工作:
一是要创新学习方式,注重应用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重要的是要学习好,根本的是要应用好。因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不学不用不好,学而不用也不好,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是新形势下党对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年学生学习的新要求,也是提高学习效能的新方法。因此,一定要坚持为用而学,学以致用,用中多学和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创新学习的方法,做到言之有理、行之有据、做之有法,一切思想行为充分体现党的领导、民主法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是要创新教育方式,注重实训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地融入到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重要的是在启发和促进青年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以图文并茂和实物场景配套的见识实训教育,使青年学生达到一见便知,一看便明,一接触便清楚的教育效果。创造性地开展以参与特定活动和项目感悟的体验实训教育,使大学生从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出深刻的学习、工作、生活道理,切实达到入脑、入心和入身、入行的效果。创造性地开展诸如“三下乡”、“四进社区”、“五助人”(热心帮助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身体上有困难的人)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真切的社会生活中体验思想修养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切实把教育变成大学生自己的事、愉快的事、人生必需的事。
三是要创新引领方式,注重实际引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在加强科学学习和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表率、榜样和示范的引领作用。各级领导干部和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甘为人先,做好表率;要大力培养和树立青年大学生中的先进标兵和优秀典型,让广大学生学有榜样,做有示范,不断地扩大先进群体和模范集体;要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好的引领方式和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积极引领青年学生树立科学“三观”的活动中,让广大青年学生能够看得清、学得明、跟得准,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探索者和忠诚实践者
第三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环卫职工队伍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环卫职工队伍
——干部培训学习体会
区环卫公司 王景鸿
参加了为期3天的区组织部组织的干部培训学习交流活动,通过认真的聆听教授讲座,使自己对于科学发展观与管理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铜川经济大发展、反腐倡廉、干部作风建设5各方面的政治理论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尤其是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自己深刻的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能够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科学思想,不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身处市容环卫行业,自己应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要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际情况出发,因时制宜,突出重点,从基础工作做起,从具体工作入手,解决实际问题。要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民生,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倡导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要严格要求自己,立足岗位,自修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始终保持良好的思想品质
除抓好自身的价值观学习提高之外,还要在职工队伍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一是要努力构建职工队伍诚实守信、服务群众的价值观,建立激励机制、约束机制,逐步形成制度化、规
范化、人性化、高质量的服务理念,要以汪继军、王银玲等身边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为榜样,为动力,形成高尚纯洁的精神状态,使职工队伍始终保持活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二是要努力构建职工队伍敬业爱岗、埋头苦干的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时刻以职工利益为重,创造公平、公正、和谐、平等的工作环境,从而增强职工的劳动自觉性和社会责任感,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三是要努力构建职工的荣辱价值观,以八荣八耻教育作为职工劳动标准的评判原则,作为劳动理念的树立之本,通过劳动过程的不断完善,不断创造,来实现职工的个人价值和个人理想,把劳动光荣的价值理念渗透到各个环节,以其创造出丰硕的劳动成果;四是要努力构建职工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健全安全制度,严格安全管理,要让职工深刻的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拥有安全就拥有生命,热爱安全就是热爱生命,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就要安全,这样的安全价值观要在职工队伍中牢固的树立起来,为日常各项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总之,自己一定要立足本职,不断深入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实质,学习优秀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以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塑造新型劳动队伍,要在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为人处事、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引导职工,影响职工,自觉主动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市容环卫行业的构建,树目标、学榜样、重落实,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忠实的实践者和代言人。
二零一零年九月十日
第四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它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在所有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对于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我们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作用。它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因此,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在十七大首次将其纳入报告中。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造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后面的三者都必须以其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现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发展,就必须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它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发扬了我们党优秀革命道德传统,概括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尚。
如今,要想更好的实现共同理想,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于我们新一代的大学生。因为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未来国家发展的主力军。他们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同时,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大学阶段,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所受到的思想教育在离开校园踏入社会之后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我们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因此,我们的学校应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我们的大学生能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也应该积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全面发展自己,努力使自己成长为对国家和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其实,在我们身边的校园中,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他们是我们大学生的典范,是我们的楷模,他们向社会诠释了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具有的良好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向世人展示了我们新一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他们所具备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河北农大园艺系果树93(01)班一群大学毕业生坚持15年默默无闻的资助病逝同学的父母,他们之所以这样,仅仅只是为了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分院的08级学生黄于博几次跳入冰冷的河水中,就其一名落水的孩子。事发之后,他悄悄的回到了学校,没向任何人提及此事,直到一份感谢信送到了他所在的学校;还有就是发生在我们自己校园的一个先进事迹,我校的春晖使者吕琦、吕庆称、陈蕊等同学为回报其家乡威宁县申报了“威宁县草海镇吕家河村G326国道至新华组道路修建项目”,并且立项成功。这是今年贵州省唯一的由在校大学生申请并获批的项目。大学生村官张广香在其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为其所在地方的村民们服务。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他们让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校园和大学生身上的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指明了努力方向,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影响着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的人生态度,也就影响了人生价值。
要想更多的大学生能够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的高等学校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体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为大学生的人生提供导向。
第五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范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 在学习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内容后,我们班级组织了“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心思想的朗诵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大家积极热情的参与其中。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增强我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还让我们更加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是熔铸历史传统、时代精神气质的有机体,是学校的灵魂和精神所在,也是一个彰显智慧光芒、青春活力、人文关怀的集合体。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渗透着多元的社会意识形态,校园文化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校园是孕育新思想的土壤,文明传播的窗口,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为此,我们必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校园文化是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称,它是校园里长期存在的管理制度、教育思想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的战略任务:“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搞好社会主义两大文明的建设、提升国家民族的素质具有较深远的战略意义。校园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是学校的精神、学术及文化载体。而大学生是祖国未来接班人,他们在走向社会以后,不仅要承担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责任,还要承担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因此,我们必需把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工作提升到为中华民族繁荣兴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高度来,并且下大力气搞好它。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促进学校科学研究,为社会进步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搞好科学研究,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教师和学生努力学习,是校园文化传承和创新进步的最主要途径。因此,必需把学术理念创新、人文环境优化作为校园得以提升的灵魂和精华。利用校园文化的教育引导功能、激励功能和协调功能,树立有力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合理的配置各种教育资源,不断推进教育科技的发展,从而为社会的进步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在精神动力上引导良好的社会风气。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创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校园都处于教育发展最前沿,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校和社会的发展与建设。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一步步从个别化转变为普及化、精英化转变为大众化,高校内部的利益相应地也慢慢地出现了分化,校园的教学质量、发展规模、师资的素质等协调发展问题日渐凸显。校园是祖国未来知识分子集中的场所,它的稳定对社会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正确的引导和解决校园教育发展中的这些矛盾,促进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的相互协调和良性互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平等友爱、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二、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园硬件发展与软件发展特别是文化发展不均衡
伴随着校园体制的改革,出现校园大规模迁移至郊区扩建大规模的现代高楼,很多新兴的高校拔地而起,一些实验场馆也配备完善,校园硬件建设呈现出超前发展趋势。不过在追求大规模扩建的同时也导致了新校区建设与老校区文化沉淀相的脱节。同时也有很多学校在评价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就时,过分的偏向于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了精神文化建设。从而造成大学文化魅力和个性文化的缺失,也就失去了固有的特色文化和自身的竞争力。
2.受文化多元化影响,主流价值观不够突出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及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悬殊等等使得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日益激化,这种变化必定会在人们的价值取向上有所表现。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中能够完整的说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不超过50%,对于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往往闪烁其词,无法理直气壮,师生员工中也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享受主义等现象,校园文化建设中主流价值不明显,严重影响着校园文化建设。
3.校园文化建设不适应校园发展规模
校园规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校园文化核心内容是校园文化精神。不过,大学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往往只是做作形式,据调查显示,很多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交给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形式大都是课外活动,一般通过一些艺术节、文学讲座、游园活动等方式展开,而没有把校园文化提升到学校的培养目标、办学理念和彰显大学精神的高度来实施。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凸显大学校园文化的思想引导力
我们正处在价值观念深刻变革的时代,健康文化、腐朽文化、先进文化、落后文化同时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学校要建设有助于人才培养的和谐校园文化,其根本便在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离开了这个根本点,校园文化的发展便会误入歧途。事实上,受到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有少数人主张文化中立或者文化西化,并且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也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种思想多多少少在校园也有所反映。假如我们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各种腐朽的思想和文化必然会充斥大学校园,在这样的文化背景条件下,大学生不可能会得到健康发展,学校也不可能培养出合格优秀的人才。为此,我们必需旗帜鲜明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武装师生、教育师生,使得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及价值观真正成为广大师生的主导意识和精神支柱,从而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自觉的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
2.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彰显大学校园文化的理想感召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是培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教育和引导校园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即广大师生员工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因此,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并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去教育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激发广大师生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向上的热情,努力用共同理想感召广大师生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融入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3.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升大学校园文化的精神凝聚力
历史表明,大学总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是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培养作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实践中,通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坚定的民族自信心,自觉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形成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高尚情感;通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培养,切实引导广大师生主动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和实践者。要让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在追求繁荣富强的大“我”中才能真正体现小“我”的人生价值;只有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才能真正使自己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4.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发挥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要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加强 理论创新,提升校园文化的整体水平。面对新形势、新环境,大学应该组织专门的队伍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大学应该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载体、新路子,最大限度地挖掘校园文化的思想性、知识性以及社会价值,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品质品味,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作用。
(二)把树立创新精神、提高创新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李岚清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中强调:不要只精于科学而荒于人文。也就是说,在科技高度发达、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不但要精于科技本身,还要精于同人精神世界直接相关的人文。美国白宫“研究和发展专题小组”在一份报告中说,“杰出的科学家不是局限在个人专业领域内,通晓和熟悉人文 艺术 学科,能促进优秀科学家变得更加敏锐,视野更加开阔。”爱因斯坦则早就认识到:“从艺术使我比从物理那里获得了更多的东西,从艺术中获得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进步,而且是知识的源泉。” 优秀的文艺作品,高雅的文艺演出,厚重的 历史 展览,催人奋进的刊物,以及精心设计的景点、装饰,这其中都蕴含着极为珍贵的人文精神,因此,高校在引导学生重视 自然 科学、技术、工程的同时,还要举办一些有关哲、史、美、文、艺等内容的活动,营造能促进学生文理交融、全面发展的人文环境。
(三)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通过创新发挥其强大的育人功能。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一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 政治、学术科技、文娱 体育 等校园文化活动,创造一些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表现形式。比如说,可以成立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中国 传统文化研究会、当代世界形势研究会,并定期举办相关活动,使之成为对学生进行理论熏陶和文化 教育 的重要组织形式;可以定期举行大规模读书会,由学校组织教师选出一批最畅销书刊或中外名著,把优秀的精神食粮推荐给学生;可以定期举办座谈讨论,开展文艺批评,调动每位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积极性;可以举办学术论坛、成立科研社团、科研小组,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数模竞赛及校内外的学术研讨活动,开展一些学生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的评奖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热情,让广大学生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
5.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大学校园文化的道德约束力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反映,它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这就为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为引领转型时期的社会风尚树立了道德标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提供了道德标准。大学师生不仅应是社会先进文化的倡导者,而且应是社会公德的践行者,更应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者。因此,高校应举办一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例如,开展专题党团组织生活,举办主题班会、举办专题报告和讲座、传唱“八荣八耻”歌曲、举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征文赛、演讲赛、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引导活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师生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同时通过校刊、广播、校园网、宣传栏大力宣传“八荣八耻”,加深师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解,营造“人人知晓荣辱观、人人践行荣辱观”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强化道德责任意识,不断提升道德素质,养成良好品行,努力构筑起抵御不良风气的思想道德防线。
建设和谐大学校园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要求,也是校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是这一体系的灵魂;树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是这一体系的主题;爱国、创新始终是这一体系的精髓;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始终是这一体系的道德基础。校园只要能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校园就能够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的可靠之地、社会文明的辐射之源、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持。
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因此,只有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理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贯彻到校园文化中,我们为之努力的高校校园文化才能健康与和谐。而作为一名大学生,校园文化与我们息
息相关,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我们校园文化的建设献上微薄之力。为此,我们应该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到:
1、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活力优势,推动“八荣八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普及和升华。
2、宣传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坚持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坚持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5、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反对利已主义的人生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反对享乐主义的人生观,树立奋斗拼搏的人生观;反对游戏人生的人生观,树立郑重对待人生的人生观;反对消极颓废的人生观,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6、从小抓起,培养对理论学习的兴趣,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提高认知水平。只要我们每一位大学生都为我们校园文化的建设添砖加瓦,我们的校园文化一定会越来越和谐,越来越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