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良好交往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2 02:5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幼儿良好交往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幼儿良好交往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浅谈幼儿良好交往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良好交往能力的培养 摘 要:幼儿园培养幼儿交往能力,不仅仅是幼儿智力、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为他们今后的生存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应采用有效策略,重视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幼儿交往能力的机会,初步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意识。为了使幼儿初步了解有关交往能力的要求,我同幼儿共同制定出交往合作活动规范,即不打人、不骂人、不争夺玩具,要有礼貌,要谦让,要商量。

关键词:幼儿; 交往能力; 培养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促进幼儿社会性方面的发展是每一所幼儿园必须完成的教育任务之一。因此,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适应社会的发展。下面就谈一谈笔者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对其进行交往能力培养的点滴体会:

一、积极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初步培养幼儿的交往意识。为了使幼儿初步了解有关交往的要求,我同幼儿共同制定出交往活动规范,即不打人、不骂人、不争夺玩具,要有礼貌,要谦让,要商量。其次,通过看图说话“我和你一起玩”、木偶戏“帮熊猫拾玩具”等生动形象的形式,使幼儿懂得什么是友爱,怎样做才是友爱。第三,以营造合作氛围为主题,布置活动室环境。如在图书角上张贴体现小朋友合作行为的各种图片。与此同时,多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我以培养合作性为目标,建立幼儿活动区,明确了在各活动区中对幼儿进行合作性培养的具体目标。例如:图书角、美工角、音乐角等,让幼儿合作分发餐具、课堂用品等;午睡前后让小朋友互相帮助穿脱衣服、系扣子等。

二、影响幼儿交往的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影响幼儿交往的因素主要有:

1、家庭环境对幼儿交往的影响

由于现在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家长也越来越忙,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也就更少,独门独户的家庭居所也使得孩子生活空间变得更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喜欢独来独往,变得害羞,见人不说话,以自己为中心,处处盛气凌人,无法去和别人友好交往。

2、教师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影响

教师是孩子在幼儿园最主要的交往对象,而且每天照顾管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教给他们各种知识和技能,因此孩子都把老师当成心目中的权威。他们把老师当成学习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去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在模仿中学习了大量的社会性知识。

三、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策略

1、利用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气氛,引导孩子的人际交往,能使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加友好,从而产生的安全感。教师为孩子创设一个积极交往的气氛,为孩子增加交往的机会。比如,对刚入园的孩子教师可以让孩子之间自我介绍一下,使他们消除紧张害怕的心理。教师引导孩子间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如:一个孩子跌倒,教师可以让其他孩子把他扶起来;一个孩子在画画中,一个图形画画不好,教师可以让会画的孩子教他画。教师还要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感谢“谢谢你”。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过节的庆祝会、生日会等活动来使孩子增进友谊。如:我们曾充分利用六一儿童节,因为这一天是属于他们的节日。另外,每个班级总会有几个个性腼腆或者孤僻的幼儿,平时不知道怎么跟同伴表达想交往的意愿。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创造各种机会让这些孩子与同伴广泛交往,如在班内的一面墙上,我们布置了“我和我的好朋友”主题墙,请孩子们按意愿选择想要结交的朋友,然后把自己和好朋友的自画像放在一起贴到墙上。这种孩子能看到的交友方式给孩子一种积极的暗示,使他们大胆表达。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交往的机会,如让他们一起吃饭、一起游戏、一起画画等,使他们在交往中进一步熟悉和了解同伴。

2、培养交往自信心

交往能力弱的孩子自信心不足,对他们的学习、心理、交往等发展带来许多不好的影响。因此教师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对自信心不足的孩子要多鼓励和肯定(当然肯定和鼓励应该适当、具体、有根据),同时我们教师也要注意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特长,扬长避短,从而树立其自信心,为幼儿交往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对害羞胆小的孩子,教师要随时关注他,可以把他当成自己的好朋友,和他多谈心,对他喜爱的东西也表现出兴趣,不要摆出教师的权威对他下结论,平时也不要强迫他去干什么说什么,利用一些活动方法来具体帮助他,增强交往自信心,克服害羞的心理,参与同伴交往,敢与同伴

交往。

四、借助家庭环境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并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和别人交往,但是只要大人给予一定的指导和鼓励,这个问题就能解决。父母虽然不能左右孩子社会交往的方向,但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孩子提高社会技能,这会对孩子未来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作为家长应积极的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每天下班后花一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做做游戏,唱唱歌,玩一玩,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和孩子在一起度过一个快乐的时光。家长应努力让孩子学会快乐地与人相处,在与人相处中寻找到快乐。家长更要注重身教,以良好的言行举止影响孩子。家长平时还要认真倾听孩子说话,让孩子感觉父母是想听他说话的。尤其是那些平时表达能力不好的孩子,父母就要更加耐心,不要因为孩子说得慢而显得不耐烦并打断他的话,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并且父母可以提醒他:“慢慢说,不着急,想好再说!”要尝试着去了解孩子的真实感觉和其表达的意思,帮孩子理清思路。

最后,家长要注意让孩子远离一些和暴力和不良行为有关的游戏,电视作品,书籍等。孩子的行为形成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对他人,对事物的观察学习模仿。而一些不良游戏和电视会给孩子提供了攻击的榜样,使孩子受到暴力凶杀画面的“污染”。父母对孩子所看的电视节目玩的游戏加以控制,从而使孩子成长在一个纯净的环境里。总之,要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通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家长与我们这些幼教工作者做一个有心人,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环境,并进行细心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结出累累硕果。

蔡敏霞

第二篇:幼儿交往能力培养

关于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心得

人际交往是人类的基本技能,孩子从小就表现出与人交往的需要:七八个月大的婴儿即使不认识,碰到一起便会相互触摸,以示亲热;年龄大点的则因为共同的兴趣,很自然的在一起玩耍,而孩子的交往得到满足时,往往特别开心,因此家长应该多鼓励宝贝与人交往,促进其身心健康。

沁馨现在是一个善于交往的孩子,我们在今年八月来到上海,她九月进入上海彭浦新村幼儿园,最初几天由于身体不适没能上学,并不能及时融入新的集体。到了十月份,我发现她的情绪开始好转,回到家里经常会念叨幼儿园的新朋友了,还会一一分析小朋友的性格特征呢。如今,本学期的课要结束了,她跟班上的小朋友已是非常的熟络,据家长所说,小朋友对她也十分友好,很令人欣慰。而之前幼儿园同班的家长朋友们也跟我联系,说孩子常会想起沁馨,并要求她们打电话给我,想跟沁馨通话。朋友都说,这孩子还真是人缘不错呢!

其实在沁馨两岁多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开朗、善于交往的小女孩,那时由于老公在上海,教育孩子的重担都落在我的身上,可能是因为我性格比较保守,沁馨很害怕陌生人,我记得每次带她出去吃饭时,陌生的长辈想抱抱她,她都会害怕的大声哭,见到陌生的小朋友也不会互相交流,让我很是尴尬。后来,我认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注意改变了教育方法,经常带她出去游玩,接触更多的小朋友。最开始,她还不太愿意主动跟小朋友打招呼,有些胆怯和害羞,每次都要我先开口问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啊”、“你是哪个幼儿园啊”、“你几岁了”等等,渐渐的,她在看到陌生小朋友的时候,会问我“妈妈,我可不可以跟他(她)玩啊”,到现在,她会主动的跟小朋友亲近,先介绍自己,再互相认识,最后一起玩耍,每次都会结识不同的小伙伴。

在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方面,我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供家长朋友们借鉴:

一、培训孩子的语言能力

孩子的交往首先要有良好的语言基础。沁馨才两三个月时,我就购买了色彩丰富的图书和洗澡书,让她对图书有了初步的认识;当她开始呀呀学语时,教她认识简单的动物图案,并尝试教她叠字发音;一岁多开始,我在她每晚入睡前,给她讲故事或者读唐诗、三字经等;两岁时,她可以用普通话清晰的背几段三字

经和唐诗了。现在五岁了,沁馨的语言优势是比较明显的,猜想应该是她口齿清楚,词汇丰富,可以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小朋友们才愿意跟她亲近吧。

二、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树立自信心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也是一样,总有长大自立的一天,所以我和老公都认为应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采取有放有收的教育。在沁馨早前不爱和小朋友交往的时候,我没有强迫她,而是尝试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她和小朋友交往,譬如会带些玩具、小车,吸引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或者准备小贴纸、小零食,让她分享给小朋友。在她和小朋友玩耍的时候,也会出现争吵的现象,开始我会参与进去,教她想方法来解决出现的问题。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有效的树立了她的自信心,促进了她独立交往和有效沟通的能力。

三、接触不同的环境,丰富知识面

和大人的交际一样,幼儿之间的交往同样也需要共同语言,这就要求孩子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能很融洽的互相交谈。

沁馨上了中班以后,我就在寻找一些合适的兴趣班,去了公办的青少年活动中心,虽然教育师资是很优秀的,但总觉得缺少了思维扩展,最后选择了私立的创意美术中心和一家引进美国教育体系的美语学校。在创意美术中心,老师会用特殊的工具来教孩子画画,启发了孩子的想象和创意;美语学校,通过高科技白板的互动教学,孩子在全英文环境中用英语学习各类知识,并锻炼了她的演讲能力。开始沁馨很害怕接触这些兴趣班,觉得没有熟悉的老师和小朋友,但是我坚持带她去听了几次试听课,并告诉她“你是去玩的,老师就是带着你做游戏啊!”在参加了试听课以后,她很喜欢那样的学习环境,并且每次都很开心的去上课了。半年后,我惊喜的发现孩子的思维、动手、演讲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知识面也丰富了。

常听家长朋友们说孩子很辛苦,这么小就要学这学那,其实我觉得可以换位思考,我们现在的目的不是让她学的多优秀,而是给她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在玩中学习,并在学习的同时认识更多的小朋友,增长见识也提高交往能力。

四、做个乐于助人、诚实谦让的孩子

“要成才,先学会做人”,我们家庭奉承这样的宗旨。沁馨刚出生,父亲就告诫我,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学习知识还是次要的,一定要让孩子先学会

做人,再学习成才。

沁馨上幼儿园之前,我给她讲关于好习惯、乐于助人的故事;在做角色游戏时,有意识的创造动物受伤、娃娃需要穿衣扣扣等场景,让沁馨学会去帮助这些动物和娃娃。在上幼儿园后,她很喜欢回家后把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告诉我,有时说到小朋友不会穿衣等,我会告诉她可以去帮助或指导小朋友啊;有时会说到老师夸奖她很棒,我教育她“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小区里玩捉迷藏,她和一个男孩躲在一起,没过一会,她自己跑回来了,说那个小男孩尿裤子了,走过去看,果然是的,其它小朋友都笑起来。我对沁馨说,你不要笑他哦,因为你如果笑他,他会觉得更不好意思的,她接着就说:“是啊,我们以前也尿过裤子的,没关系的,下次注意就好了”。就这样,她跟这个男孩成了非常好的伙伴哦!

以上几点是自己的一点心得,挖掘幼儿交往能力的途径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用爱、用心走入幼儿的心灵,重视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心理发展,就可以让宝宝们健康成长!

第三篇: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 潘静

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通过交往,人们能够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未来社会需要我们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而个别幼儿因为缺少交往技巧,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互相合作。在家访中,我们了解到有的幼儿在家里能说会道,到了外面缺胆小、自卑、孤僻,碰到困难不会向别人求助。同时,有的幼儿受交往能力的限制,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差。比较依恋家长和家庭,不能愉快地来上幼儿园。由此可见,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非常重要,因此,针对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在分享活动中,交给幼儿交往的方法。

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与家人交往,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的活动范围就从家庭扩大到幼儿园,交往的范围的扩大,使小班幼儿一时难以适应集体生活,情绪不稳定,在活动中与小伙伴争抢玩具,自己有了困难不主动和老师说等。为了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感受在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体验分享的快乐。我们在小班上学期,开展了“玩具交换日”活动,定期让幼儿带上心爱的玩具,到幼儿园来与同伴一起分享。在活动中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如:有的孩子想玩别人的玩具,有不敢去交换,这时,老师悄悄地在他耳边说:你的玩具也很好玩,小朋友会愿意和你交换的。在老师的鼓励下,胆小的孩子也高兴地参加到活动中。活动后,让幼儿讲述自己到交往过程:和谁一起玩的?是怎么玩的?谁的玩具好玩?为什么?等等,让幼儿体验交往的乐趣。使幼儿对这一活动非常喜爱,经常追问哪天是“玩具交换日”,并将自己最好的玩具带来和小伙伴一起玩。通过这种活动,拉近了幼儿之间的距离,也使幼儿变得喜欢上幼儿园了。

二、举办亲子活动,增加幼儿交往的机会。

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亲子活动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在家长的陪同下幼儿心情愉快,情绪放松,在活动中能大胆地表现自己,大方地与人交往。因此,亲子活动也为幼儿创设了愉快的交往机会,是提高交往能力的最有益的活动之一。我们在进行“小小蛋儿把门开”的主题活动时,开展了“有关蛋的”亲子探究活动,邀请家长参加我们的活动。孩子兴奋地在展台前,向家长和小朋友介绍“各种各样的蛋”及蛋制品,和小伙伴一起学一学“蛋宝宝滚一滚”,一起探究怎样让“蛋宝宝”站起来,在家长的帮助下,煎一个鸡蛋送给好朋友吃等。在这样的活动中,他们是活动的主角,教师和家长是配角。无拘无束的他们感到特别有趣,无形中孩子们既扩大了自己的交往范围,同时又享受到快乐,并体验到交往的乐趣及同伴之间的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快乐,从而发展了交往能力。

三、开展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使幼儿根据自己生活得经验和意愿,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幼儿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培养自己,承担社会角色和遵守社会角色规范的一种自我教育活动。我们在小、中、大班开展了“娃娃家”、“娃娃超市”、“娃娃医院”、“小小建筑师”等角色游戏,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扮演“爸爸”、“妈妈”、“售货员”、“医生”等角色,表现出一种积极参与社会交往的主动性、角色意识和对角色规范的认同感。女小朋友体现的比较细腻,在老师的引导下,她们生动地表现出了“售货员”坚守岗位、热情待客;表现出“医生认真看病、热情关怀病人的态度,男小朋友比较争强好胜,很有正义感,喜欢扮演交警指挥交通、扮演警察抓小偷;扮演建筑师建设高楼大厦;扮演工程师设计汽车、飞机----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表现出了的角色行为是幼儿对社会角色给分的认同,通过模仿角色,不但强化了他们的交往意识和角色规范,并且自觉不自觉地迁移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中去。在游戏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多交往,让他们自己找伙伴,相互合作,引导他们友好合作。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交往的重要性。

四、善于发现优点,创造与集体交往的机会。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和优点,《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非常1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特长,扬长避短,从而树立其信心,为幼儿交往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我班有一个小女孩,她不爱说话,自由活动时,喜欢一个人坐在椅子上,不和其他小

朋友玩,也不愿与老师交流,而且脾气很倔强,问她什么一句话都不说。为了让她融入到集体中来,我们想尽了办法。最后,我通过家访,从孩子的妈妈那里得知,孩子在老家长得,不会说普通话,怕小朋友笑她,又自卑感,因此,在幼儿园不肯多说话,我们了解到原因后,对她特别关注,又一次,她主动捡起了掉在地上的纸屑。我看到后及时地在集体面前表扬了她,并让小朋友夸夸她,小朋友一起说“王芮、王芮,你真棒!”她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她笑得这么灿烂。我让王芮模仿我用普通话说“谢谢大家。”她终于勇敢地在大家面前说话了。之后我又为她创造与小朋友交流的机会,并且多鼓励、多表扬,活动中多给机会让她回答问题,对她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在她遇到难题时,我微笑着走过去,摸摸她的小脑袋鼓励她,逐步帮助其树立信心,在随后的日子里,她慢慢变大方了,能主动与我交谈了,其他小朋友找她玩时。她也能和他们玩得很高兴了。

五、抓住细小的环节,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我们将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教育活动,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如:幼儿早上入园时,我们教育幼儿大方地和其他小朋友和家长问好;在中午进餐后散步时,看到忙碌的食堂阿姨,带幼儿一起热情地打招呼;幼儿手工活动后,和他们一起将作品送给小小班的小弟弟、小妹妹。

六、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对小班的孩子来说,家长在孩子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开发方面比较重视,而在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方面有忽略。为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我们通过班级的“家长园地”、“班级网站”向家长作了有关这方面的宣传,得到了家长的理解、配合。家长为孩子提供了交往的机会。如: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会教育孩子礼貌地和客人打招呼和交谈,如果有小伙伴同往,鼓励孩子拿出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拿出好吃的食物与小伙伴分享。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也使幼儿在学习礼貌待人,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和许多本领。

第四篇: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来源: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2011-04-06 责任编辑:wanghui 我要评论 我要提问 进入育儿论坛

【导读】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通过交往,人们能够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

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对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而幼儿期是社会性萌芽时期,喜欢伙伴和团体的游戏活动;但同时,心理发展又处于“自我为中心”的阶段,由于缺乏经验不知道如何与别人正确的交往,就常常产生冲突。

究其原因:

1、4—6岁的幼儿已有想与人交往的意识,他们喜欢友伴和集体的游戏,但由于幼儿年龄心理特点是“自我为中心”,加之独生子女的优越地位,使得他们之间难以就某一问题达到共识,且互不相让,不愿意向对方妥协。两者互相冲突的矛盾结果,就是攻击或争吵的现象。

2、现在的孩子都是独子,他们与成人相处的时间长,成人总是习惯顺从孩子的意愿,满足他们的欲望。当同龄人之间进行活动时,都想得到最好的。

3、现在的家庭住宅都是单门独户的,限制了幼儿之间的交往,也限制了幼儿的活动空间。再加上电视、VCD丰富多彩的内容,更是影响了幼儿的交往机会,使幼儿不知如何与人交往合作。

4、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和爱惜,当孩子要与同龄人交往时,往往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吃亏或委屈,就限制或减少孩子的交往。

很多研究表明,儿童交往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人也正是在社会交往中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儿童也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才能真正得到孩子式的兴趣和欢乐,他们的社会性才能得到逐步发展。要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意识和技能,我认为幼儿园不仅是孩子活动的天堂,交往的场所,也是对幼儿进行交往、合作技能培养的最佳场所。因此,我在对幼儿交往合作技能的培养进行了尝试,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积极提供交往的机会,创设合作的情境,促进合作意识的形成。

1、交往是一种社会机制,是人际关系的反映。

幼儿交往的过程应该是自愿的、轻松愉快的。因为他们在与友伴交往中,地位是平等、互惠。在教育活动中我发现,善于交往的幼儿性格是乐观的,心情是愉快。而不懂得交往的幼儿,性格显得压抑、孤独。因此,培养幼儿交往的技能是合作的基础。

首先我们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学会交往,提高其交往的能力。如:让幼儿从家里带图书与同伴分享,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图书内容。在这过程中,幼儿之间必须进行交流。

其次,根据我班幼儿好交往、有独立性和自信心,但还没有完全摆脱自我中心,为了达到目标会尽可能的取自己所需,易与同伴发生冲突的年龄特点,设计相适应的活动。如:在集体活动中,常常有意识的创设机会和空间,引导、鼓励幼儿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意愿或想法,使他们的交流、交往意识得到提高。

第三、通过主题活动,鼓励幼儿自带玩具,让幼儿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如:主题活动《我很特别》,我们让幼儿带自己喜欢吃的零食或自己心爱的玩具到班上并在集体面前介绍,并与同伴分享自己喜欢的零食和心爱的玩具,感受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

第四、通过“六一”节日的游园活动增加交往机会。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游园活动就是为幼儿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提高交往能力的有益活动。

第五、利用区域活动,创造性游戏,鼓励交往能力强的幼儿与交往能力差的幼儿一起游戏。对于交往能力差或性格较内向的幼儿,引导他们加入到别人的游戏里,让他们体验交往的乐趣和产生与友伴交往的欲望。通过引导和教育,幼儿增强了交往的意识、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2、幼儿的情感认识是直观的,要让幼儿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与人交往合作,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幼儿自己处于他人境地的感受,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从而激发和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的发展,并抑制攻击性行为。

颜颜是个个性和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孩子,但在动手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在操作活动时,只要看到比自己好的作品就“破坏”,常常引得同伴的埋怨,老师的批评对他的教育似乎起不到效果。有次,颜颜与陈谦在结构区建构一辆很有创意的汽车,我及时地表扬了他。颜颜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十分自豪。当他们在为自己建构的汽车做最后的工序时,培豪的汽车缺少一个轮子就趁颜颜在寻找玩具时卸他们汽车的轮子,在卸轮子时把汽车弄坏,一看到自己的汽车坏了,颜颜就与陈陈争吵起来,而且哭得特别的伤心。看到这情景,我有意说:“你很伤心哦?”颜颜说:“我是很伤心,这是我和陈谦一起拼的汽车,培豪把它弄坏了,我当然很伤心。”“真可惜,这么漂亮的汽车坏了,是会伤心的。不知道你以前把小朋友的东西弄坏了,他们会不会像你一样的伤心?”“肯定也会伤心。”……通过交谈,我让颜颜体验了别人被他“破坏”作品时的心境。这样,通过这种移情的教育方式,逐步改变了他以往“妒嫉”的心理,也使他逐步懂得珍惜和尊重别人的劳动,学会了与人和谐相处。再如,班上有二个幼儿在纠纷时,一个孩子打到另一个孩子的鼻子,流了鼻血,这时,许多的孩子就开始起哄:“该死了,叫老师不让回家。”“打110,叫公安局来抓你。”“叫老师中午不让你吃饭。”等等。看到孩子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和“落井下石”的心态,我组织大家讨论:“如果你做错了事,你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批评还是谅解?为什么?”大家的回答都希望得到谅解,也保证下次不会在犯。老师有意的说:“不是吧,我刚才听到的好像不是这样,要不xxx小朋友做错了事,你们都要求老师对他进行惩罚,甚至要求老师不让他回家。”听老师怎么一说,大家都你看我,我看你,低下了头……。

通过及时抓住偶发事件的引导、讨论,让幼儿感受自己处于他人处境时的情感,大家对同伴的“犯错”都能以谅解的心态进行对待,懂得与人和睦相处的方式,提高良好行为的发展。

3、从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来看,幼儿期的幼儿在言语情感、行为等方面,都已表现出一定的合作倾向。如果我们能正确训练,幼儿就会在各方面表现出更强的合作性。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我们注重环境的创设,积极创造温馨和谐的环境,充分提供幼儿自由交往的机会。如投放骨牌,让幼儿尝试一起协商要摆放什么图形并进行合作,最后尝到合作的快乐。再根据大班幼儿喜欢比赛的特点,采取竞争的形式,让幼儿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在户外活动中,游戏大都是采取比赛的形式。如“二人三足”“划龙舟”“抬轿子”等游戏。这些游戏需要配合、协商、合作才能取胜的。有时,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玩具纠纷或角色纠纷时,我们有意让幼儿通过协商自行解决,让幼儿懂得要玩得开心,玩得好,就要必须相互讨论,相互谅解。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会解决问题,交往中学会合作。

4、“幼儿的生活就是游戏。”游戏是处于身体和心理上各种机能仍未成熟阶段幼儿的主要活动,它可以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提供最优条件。而结构游戏是幼儿比较喜爱的活动之一,因为结构游戏的自由多变、材料的具体、可操作性正符合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它不但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有充分的机会表达和交流情感,也让幼儿获得交流、合作所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特别在主题结构游戏中,幼儿之间的交往频率很高,为了一个主题内容,幼儿之间需要共同商定相互合作,游戏的内容才能得以完成,这也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充分交往的机会。如建构《嘉庚公园》,陈棋、李羽雯、黄筱丹、郑秉政等几个小朋友商议建游泳池,他们用积木围成游泳池后,陈棋说:“要在这建一个高的地方让人跳水。”羽雯说:“要种上花和树才漂亮。”秉政说:“我在这拼几个椅子让人休息。”筱丹说:“游泳池里有人在游泳。”“哎呀!游泳池的人太多了。”“这棵树要种在这里。”“这棵树站不住怎么办?”“你不会自己想办法?”……他们一边建构一边不断地与同伴交流,交流后再不断的协调自己的行动。整个过程都是幼儿之间自主交流、分工、合作的进行;也是在这个过程,幼儿分工的意识逐渐增强,合作的意识逐步提高。

二、提高幼儿在交往合作中的愉快体验。

1、我们知道,交往、合作的动机性是个体愿意与别人接触、活动、合作并得到接纳、认可的动机,人在与别人交往合作的过程会感到愉快,否则会感到寂寞和孤独的。幼儿喜欢和同伴一起交往也是基于这种心理的需要。在幼儿的活动中,老师需要更多的注意积极的社会行为,注意通过每次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与同伴交往带来的乐趣和满足,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例如:分组活动能使幼儿体验到同伴多样的兴趣、情感、智慧和集体协作的力量,能经常考虑到共同的需要和目标,增强集体责任感。如结构游戏“快乐的动物园”、“美丽的社区”;组画“神奇的海底世界”“我设计的汽车”等,当幼儿看到一幅幅通过交流合作完成的美丽作品时,那种美好的情感体验和自信心、自豪感悠然而起。

2、提高幼儿在交往合作中的愉快体验。如,在科学游戏《气球吃什么?》的活动中,我给幼儿每人一只气球,要求他们想办法不但要给气球充气,还要不让气球里的空气溜走。幼儿根据经验用绳子绑。刚开始,大家想到的都是自己绑气球,结果发现气球还没有绑紧,气球里的空气都溜走了,他们请我帮忙,我让他们自己想办法。经过数次的失败后,有的孩子就商量一起合作:一个抓住气球,一个绑,结果可想而知了。当看到他们开心的在玩顶气球的游戏时,我也感受到了他们合作所带来的乐趣。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不仅帮助幼儿逐渐习得交往合作的策略,也体会了合作的快乐和必要。

三、家园配合,强化幼儿良好的交往技能合作性行为。

1、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合作技能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我们与家长有很好的沟通,让家长了解交往合作技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家长自觉地参与到教育中。其次,指导家长教育的方式,让家长在家庭中有意识的培养。如邀请友伴来家里做客,注意观察孩子是如何与别人交往,交往技能如何,在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苗苗,家长比较少机会看到、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在群体中交往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我们就协助家委会组织家庭春游或秋游,一方面陶冶情操,感受大自然的美;另一方面让家长观察自己的孩子在群体中交往与合作的能力表现如何。第三、指导家长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交往技能和合作性行为时,成人要用抚摸、拥抱、奖励等形式对孩子进行肯定,使孩子的交往与合作行为得到强化,既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也增进了与人交往的能力。

2、利用家长开放日、上门家访等形式,与家长交流。要求家长适当地让孩子“参政议政”,不要总认为孩子小,总是摆出“长道尊严”的面孔来对待孩子,其实家庭中的大事,孩子可以知道的应该让孩子知道,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成员。特别是涉及到孩子的问题,更应想到孩子,听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其次,要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如应适当地带孩子进入自己的社交圈;外出作客时,尽可能带孩子参加;如家中有客来,要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倒茶、谈话……不要一味地将孩子赶走,要创造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是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总之,要提高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合作的环境,并进行细心的引导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结出累累硕果。

第五篇: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单位:扬州市邗江区尚城艺术幼儿园 邮编:225000 作者:王月

【摘要】: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需求。在儿童时期培养幼儿的与人交往能力,对他们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不仅是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幼儿将来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发展的基础。做为家长都希望孩子能与他人交往,并希望孩子有较强的交往能力,不愿意看到孩子没有玩伴,也不愿意孩子孤独。作为教师更希望每个幼儿都能够与同伴较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合作。

【关键词】: 交往环境 游戏 交往信心 机会 榜样作用

在幼儿园中总有这么一类孩子,特别不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差,不与别人交往,表现出明显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不足。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与帮助,来改变他们,使他们更好的融入群体,快乐生活。下面就谈谈我对幼儿进行交往能力培养的点滴体会:

一、在一日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初步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意识:

(一)教师应利用生活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

“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身只是一个悲剧。”幼儿入园之后,接触最为频繁的对象是他们的同龄伙伴,因此,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愿望非常强烈。同伴交往是幼儿学习社会知识,发展社会技能的重要社会实践活动。同伴交往,这是人际交往中最初的主要形式。因此,我们就应该利用周围生活中的自然情景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利用一些自然发生的情景,帮助幼儿寻找游戏伙伴,尽可能地鼓励幼儿多结交新朋友。比如,教师可以发动孩子从家里带来心爱的图书和玩具,鼓励他们主动与小伙伴们进行交换阅读和玩,教育他们要爱护别人的物品。利用互借图书,互换玩具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互相交往的机会。

(二)教师应通过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增强互动交往的愉快心情

游戏是适合于幼儿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也是进行社会性教育的有效途径,众所周知,幼儿都喜欢做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游戏和活动是幼儿学习交往技能的最好机会。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兴趣与能力又是一条培养幼儿社交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地再现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例如,在区域游戏中,医院游戏区中扮演“医生”与“病人”的交往,超市游戏区“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理发店游戏区“理发师”与“顾客”的交往等不同的角色。同时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会逐步认识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从中学习到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

(三)教师应通过主题活动,帮助幼儿创造模拟交往的成功机会

由于在家庭中,孩子们一般只限于与家里人交往,他们常常处于“中心”地位,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我为中心”。教师应该提供给幼儿与熟悉、不熟悉的同龄人或成人的机会,扩大幼儿的交往的范围,同时还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以交往为主要手段的主题活动。如可以让大班的幼儿每周帮小班幼儿叠被子,引导小班幼儿主动向大哥哥大姐姐表示感谢,还可以把自己的糖果与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分享,体会到关心与爱人的乐趣。又如到“母亲节”“妇女节”的时候,让幼儿给妈妈、奶奶敬献礼物并说一句或一段祝福的话。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与同伴、与成人进行交流,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或得了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

二、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树立交往信心,提高其交往能力:

(一)通过表扬鼓励树立幼儿交往信心。

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交往背景,一些幼儿性格内向,孤僻,不敢与人交往,作为教师在认真分析这些幼儿的个性特点后,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树立起他们的交往信心,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我经常通过鼓励的方法,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肯定评价。如果某幼儿经常不受到老师的表扬鼓励,这一幼儿在集体中的社会地位无形中便会降低,因此,教师的鼓励表扬,会直接影响幼儿在同伴中的社会地位和受欢迎程度。同时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游戏时多与他们交流,生活上关心照顾他们,拉近老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从而来提高他们与外界交往的信心。

(二)通过“大带小”活动学习异龄交往方法。

在幼儿的游戏中,他们没有固定的游戏伙伴,而且对伙伴的选择几乎一直在变,并且还有一种跨年龄的不对称交往,称为异龄交往。为了扩大幼儿的社交范围,教师还可以带孩子们到其他班去与别的小朋友和老师交朋友。每天户外活动时,老师也应该鼓励他们去和别班的小朋友一起玩,这样可以锻炼幼儿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一些研究者认为:不同年龄幼儿之间的交互作用看起来是不对称的,年长的幼儿比其他幼儿有更高的地位,但这种不对称可使幼儿获得某些社会性行为能力,因此我还在大班建立了“大带小”活动制度,活动一班1――2周进行一次,每次选出四至五名幼儿到小班去,内容让幼儿自订,可以是为小班幼儿表演节目,也可以带小班幼儿做游戏。这样有助于培养年长幼儿的同情心,关心他人的责任心,而年幼幼儿就能在如何寻求帮助,如何遵从年长幼儿的要求上学习许多适当的行为方式,进一步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教师应通过家园共建,帮助幼儿形成日趋完善的社交素养

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交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教师和家长之间需要有一个一致的要求,共同合作与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家园同步教育,强化幼儿的交往能力,所以,幼儿教师应注重家园联系,使家庭和幼儿园形成教育培养的合力。如今大部分家长比较注重幼儿个体智力的发展,忽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因此幼儿教师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为幼儿在家庭创设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家园协同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主要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引导幼儿家长积极参与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幼儿园教师可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增强家长创设交往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说明家长的社会交往态度对幼儿的影响,要求家长给孩子树立友好交往的榜样。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有关培养幼儿社交能力的方法和信息,也可以组织家长畅谈交流经验和体会,以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培养技巧。

二)指导幼儿家长从以下五个方面培养幼儿合作交往技能,以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奠定基础。

1、克服幼儿“以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幼儿“以我为中心”的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针对这一特点,父母可以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创设一定的环境,以防止这一现象的出现。如:经常有意识地让孩子把好吃的东西分给家人或客人;有小朋友到家里玩时引导幼儿主动把好玩的玩具拿出来与大家一起玩;给幼儿买新玩具时可提醒幼儿主动邀请小伙伴一起玩;家长也要避免说“这都是你的”之类的话等,让孩子经常体验到共同分享的快乐。

2、克服攻击与打架的习性。幼儿共同游戏时,常发生打架的现象,原因是幼儿期是社会性萌芽时期,开始喜欢伙伴和团体的游戏活动,同时心理发展又处于自我为中心的阶段,缺乏社会经验,两者相冲突的结果,便产生了打架的行为。有些家长怕孩子吃亏,就向幼儿灌输“跟别人抢”、“别怕他,跟他打”等意识,这样的教育结果只能使孩子今后凡遇到矛盾时,只会粗暴地大打出手。因此,父母在平时的教育中就要注意引导孩子在遇到矛盾时,与同伴商量着共同想办法解决。这样不仅避免出现不愉快,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具备理智地应付突变环境的能力,并成长为宽容、有修养的人,更能很好地适应将来的生活。

3、用规则游戏引导幼儿的规则意识。成人和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孩子经常不能遵守游戏规则,成人也总是习惯于屈从幼儿的意志。而幼儿间就无法相让,他们之间难以就某一问题达成一致共识,且互不相让,不愿意向对方妥协。同时,三岁到四岁的幼儿团体之中,已开始呈现竞争的行为,并理解了“最好”的意义,幼儿想胜过其他玩伴,表示自己比别人优秀。因此,成人与孩子游戏时也要注意按规则进行,让孩子养成规则意识从而减少合作交往中的冲突。

4、鼓励幼儿尽可能多地与同伴交往。由于电视生动、直观、形象,以“图象和声音”的完美组合经常把孩子吸引在电视机前。幼儿过多地看电视,减少了与同伴的交往,这会丧失较多的社会比较和社会交往、社会适应的机会。同时单门独户的单元住宅普及减少了幼儿游戏的场地,也限制了同伴间自由交往的机会。家长应多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到户外与同伴交往,尽可能多地给孩子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5、刺激正确行为,强化幼儿良好的交往技能、合作性行为。当幼儿表现出良好的交往技能和合作性行为时,家长应适时适地地给予强化,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得到巩固。家长可运用抚摸、拥抱、奖励等形式,对幼儿进行关注和表扬。父母还要引导幼儿学会关注同伴出现的良好行为,及教会幼儿进行恰如其分的自我表扬,以刺激正确行为,强化良好的交往技能、合作行为。

三、创设机会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一)为幼儿提供语言交往的机会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以集体教学为主,因此,我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如针对幼儿游戏生活中的需求及社会的热门话题,例如:“快乐的六一”、“愉快的郊游”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有意无意地展开讨论,让幼儿在互动中交往,丰富幼儿交往内容,提高交往能力。

(二)为幼儿提供合作交往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很多,我努力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交往,比如:“在建构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午睡前后幼儿们互相脱穿衣服,解扣纽扣,体验合作游戏带来的乐趣。通过创设这些合作机会,发挥幼儿的交往能力。

四、提高幼儿在与同伴交往合作中愉快体验。

(一)幼儿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对于幼儿来说,同伴交往有助于个体适应班级生活,尽管在同伴中,没有正规的老师,没有成文的教材,但幼儿从中学到的东西却往往比老师讲的丰富的多,比教材具体的多,通过与伙伴的共同活动,幼儿不但满足了自己的交往需要,而且懂得了班级的章程与道德规范,学会了抑制自己不合理的欲望和要求,养成了与别人协调一致,勇于自我牺牲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人际交往,处理人际交往的技能,为独立生活打下了基础。

(二)幼儿学会了与他们相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但是在交往过程中总免不了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冲突,有时是愉快的结束,有时是不愉快的结束,作为教师,不能习惯性的去注意幼儿之间的消极社会行为,为要更多的注意积极的社会行为。注意通过每次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与同伴交往带来的乐趣和满足,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例如;较大规模的分组活动能使幼儿体验到同伴多样的兴趣,情感,智慧和集体合作的力量,能经常考虑到共同的需要和目标,增强集体责任感,构造游戏”快乐的动物园”,“帮帮小动物”等,当幼儿看到一幅幅通过合作完成的美丽图画和作品时,那种美好的情感体验,胜过教师的任何说教。

五、在表演游戏中鼓励幼儿提高自己解决冲突与矛盾的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在表演游戏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与问题。以往是教师充当“矛盾饿调节者”、“秩序的维持者”,结果养成了幼儿一遇到问题就找老师解决的依赖习惯,这与主动性的发挥是格格不入的。为消除幼儿的依赖性,我引导幼儿自己去解决矛盾和问题,从中锻炼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此外,在表演中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的伙伴,组成表演的小组,还将分配角色权利“下放”给了组长,幼儿在组长的指挥下通过的猜拳,轮流等方法进行角色分配。

表演游戏中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在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依赖性得到克服,独立性不断增强,想出的办法中闪现出创造性的火花。在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提高,能自己去解决交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六、发挥成人的榜样作用。

(一)教师的作用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幼儿表率。幼儿的模仿性特强,因此,教师们之间应建立真诚、友好、平等、互助等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幼儿在观看、模仿成人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师在为人师表的同时还要认真做好家长工作,通过家长学校、家园联系等形式积极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要求家园配合。要求家长在家中创设良好的交往氛围,父母要注重言传身教,以良好的言行去影响孩子,在外认真工作,团结同事,在家要与邻里和睦相处,要调节好家庭的气氛,婆媳互敬互爱,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与人为善”的交往思想,从而指导他们的行动。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可见,培养人的交往能力显得多么的重要。当代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新的世纪对新一代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高智商的头脑,健康的身心,更要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交往能力。

(二)家长作用

为了帮助孩子成为受同伴欢迎的人,在交往中得到快乐,家长应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

1、培养孩子的礼貌习惯,学会尊重别人,平等待人。父母应让孩子在交往中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等,告诉孩子只有懂得礼貌的人,别人才愿意和他一起玩耍,也才肯把心爱的玩具给他玩。对孩子在活动中礼貌语言用得好的时候要及时进行鼓励表扬,强化孩子的礼貌行为,形成良好的礼貌习惯。

2、让孩子学会容忍与合作。在交往中,遇到与自己意愿相悖的事,家长应教育孩子学会忍让,与同伴友好合作,暂时克制自己的愿望,服从多数人的意见。例如,几个孩子在一起商量做什么游戏,大家都说玩动物园,而自己却想玩娃娃家,此时,就要克制自己的愿望,和同伴们一起高高兴兴地玩动物园的游戏。这样才能使交往顺利进行。

3、学习遵守集体规则。孩子们在交往时,会自己制定一些规则来约束每个人的行为,谁破坏了这些规则,谁就会受到集体的排斥。只有自觉遵守集体规则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喜爱,也才会有更多的朋友和他一起玩。

4、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品质。孩子们在交往中常常会碰到一些困难,家长不仅要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还应支持孩子帮助其他的朋友克服困难,如朋友摔到了急忙扶起来,同伴的玩具不见了帮着去寻找等等。要让孩子知道乐于助人的人就会有很多的朋友。

交往能力的培养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照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环境,并进行细心知道,只有这样,当他们走出学校,走向更广阔的天空的时候就会迅速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需要,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他们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名言荟萃——关于集体教育

2、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3、王晓霞.《家长应重视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幼教博览》2002年第11期

4、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荟萃——关于集体教育

下载浅谈幼儿良好交往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幼儿良好交往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中心小学幼儿园刘红云邮编:223300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传递的纽带。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

    谈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范文模版)

    谈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论文提要: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能力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对于以后幼儿的学习、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简单分析......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精选五篇)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廖志昌当前作为独生子女的幼儿,受其成长环境的影响,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为胆小、孤僻,交往能力明显较弱,已引起家庭、社会的普遍关注。而......

    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互助的社会,这就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应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

    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序言: 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并且提出:“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的原则。这是对儿童游戏这一普遍......

    谈谈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谈谈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的社会。所以,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现在社会对人的要求。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这种学习可能是今天......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范文大全

    浅谈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 单位:南京市艾倍科顺嘉幼儿园 姓名:陈鑫 2014年4月1日 浅谈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团队......

    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策12

    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策略摘要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通过交往,人们能够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