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乖孩子的伤,最重》有感
看了《乖孩子的伤,最重》这本书以后,给我的感触很深。《乖孩子的伤,最重》传达了一种“将意志还给孩子,让孩子清楚思考,自主选择”的教育理念。告诫成人要相信孩子,让孩子做孩子的事,使孩子从小到大都能保有自信和勇气,不断地去选择、尝试、应对和改变。让我们每个承认也抛开“乖孩子”的固有概念,尝试用平常心接纳每一个拥有独特个性的孩子,顺着他们的个性看着他们成长,而不是用我们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在我们的强势领导下长大。我相信这样的孩子成长道路上会有更多的乐趣、快乐、自信,他们遇到问题的处理能力一定会更强,他们的人生经历也一定更精彩
从文章字里行间,仿佛看到办公室同事作为父母的身影。的确如此,作为父母面对自己的孩子,总觉得他们不够优秀,总想让他们变成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样子。看到孩子调皮贪玩,就会把他们好一顿训斥,说他们不知道学习,整天只知道玩。在自己心中,理想孩子应该是一个乖乖听话的,会安安静静地看书,能安安心心学习的好孩子。为了塑造自己心中的乖孩子,总是很用心地替孩子挑选好多的书,很耐心地劝说孩子要听老师的话,认真学习,可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买回的书,总是束之高阁,孩子的学习,总是不尽人意,于是越发的气恼,于是给孩子更多的条条框框来压制孩子,强制孩子朝着自己所谓好的方向前行,虽举步维艰,却不肯放松要求。在我们办公室里,一个原先爱笑爱玩的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因为教师和家长想让她变乖孩子,严格要求她必须做多少作业多少练习。让她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可爱,变得沉默寡言。这是对孩子天性的压抑和束缚。
教育孩子是这样的,教育学生也是如此,作为一个教师总嫌学生不够理想,总想让学生变得规规矩矩、整齐划一,于是拿着同样的尺子去丈量不同的学生,量量这个不够听话,量量那个不够优秀,接着开始大刀阔斧按照心目中的理想学生开始改造,挖掉那个凸起的地方,削掉那个冒出的“菱角”,完全忘了学生的本来个性。
让每位孩子都发现自己的“好”,找到自己认知世界最有效的途径,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和速度来学习。
第二篇:乖孩子的伤最重读后感
可能是因为自己班的孩子不属于温顺乖巧类型的原因,初次看到《乖孩子的伤,最重》封面时,心里有便有一种激动的感觉:原来不乖的孩子并不是人人厌恶的,原来不乖的孩子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最起码,他应该没受到很重的伤。及至看完《乖孩子的伤最重》,从心底油然升起一股敬意,到底是怎样的一股力量能让雅卿老师做到这样的脱俗,这样的坚守自己的阵地,坚守自己的信念,成教育界的虽非主流但却引起众人侧目的一种现象的呢?这些句子引起了我的深思:
“从事教育的人,对生命负责。如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想过:‘什么样的教育是我真心相信的?’那么才能放心去做。”
这句话让我一种沉甸甸的感觉,我曾经对自己学生的生命负责了吗?目前的教育形式是我真心相信的吗?雅卿老师创办的种籽学苑强调儿童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不是理论箴规,而是生活的态度——承认自己的局限,不是图宰制他人------在种籽学苑,教师们和学生共同创造了一个较少伤害和压抑的环境。他们真心相信:只要双足不被捆起,孩子总是会找到自己的路。我想,种籽学苑的孩子是幸福的,他们不必与体制内的其他孩子一样接受枯燥的训练,他们不必接受窒息般的感觉,不必去承受那不可承受之重。他们可以有自己的个性,不必带上虚伪的面具做老师眼中的所谓乖孩子,()他们活出了自己。种籽学苑的家长是开明的,是大胆的。他们能够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他们充分相信孩子自己的能力。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孩子“自主学习”的尊重,他们没有受制于体制内学校因系统知识学习而带来的名与利。种籽学苑的老师真正回到了教育的本质,他们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学生,不利用打骂、威胁、利诱作为辅助手段来提升教育的效率。他们做到了对孩子的生命负责。
“这儿的老师从来不刻意去讨好孩子,也不放弃自己的工作。他们保持自己内省的平静和生活的乐趣,并在自然当然互动中,将这样的生命态度传给学生。”
说实在的,这句话让我产生了困惑。我认为为了能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适当的讨好甚至利诱是不可缺少的。难道这与“真心愿意陪孩子走出自己生命道路”的说法背道而驰吗?唯有真心,教师才会投入自己的感情,教师才会刻意去赢取孩子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喜爱。一味地放手,最纯粹地面对并接受孩子的真实,教师的意志不允许以任何责罚的形式加以贯彻,这样的开放与自由是种籽学苑所追求的,但是这种最自然地互动真的对学生的成长有益吗?他们所追求的这种理想的状态与我们的现实没有丝毫的距离吗?
不过仍然很佩服雅卿老师,佩服她特立独行的勇气,佩服她直面理想的精神,佩服她“真心愿意陪孩子走出自己生命道路”的那颗真诚的心!
第三篇:《乖孩子的伤最重》的读后感
《乖孩子的伤,最重》作者传达了一种“将意志还给孩子,让孩子清楚思考,自主选择”的教育理念,告诉成人要相信孩子,做好成人分内的事,同时让孩子做孩子的事,使孩子从小到大都能保有自信和勇气,不断地去选择、尝试、应对和改变,并且因此发展出属于他自己的应世智慧,最终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让我们每个承认也抛开“乖孩子”的固有概念,尝试用平常心接纳每一个拥有独特个性的孩子,顺着他们的个性、理想来看着他们成长,而不是用我们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在我们的强势领导下长大。我相信这样的孩子成长道路上会有更多的乐趣、快乐、自信,他们遇到问题的处理能力一定会更强,他们的人生经历也一定更丰富。作为教师的我也渐渐认识到,只有在工作中保持一颗平常心,才不会整齐划一地要求每个孩子去做“乖孩子”,才会平和的、冷静地对待孩子们身上的缺点,会容忍他们的错误,必竟他们只是一个天真的孩子。课堂上溜号的眼神、好动的小手、抖抖衣襟、扭扭脖子……都能宽容对待,平时及时纠正、说服,相信孩子们会慢慢克服自己的缺点。教育孩子是一件琐碎的事,严厉的呵斥未必会有明显的效果。孩子的每个细微变化,微小进步我都要及时鼓励。只有这样,孩子们稚嫩的心灵才会逐步体会和感受你的爱,你的心才会融入孩子心中,孩子们才会更理解你的教育。我想,还孩子们一个真正的“孩子”的身份,以一颗平常心去教育他们,用心陪伴他们一起成长,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我的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的,愉悦的,和谐的,适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要用一个模子去刻出无数个“乖孩子”,这不正是对我们学校“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的理念的一种诠释吗?
第四篇:乖孩子的伤最重读后感
乖孩子的伤最重读后感
可能是因为自己班的孩子不属于温顺乖巧类型的原因,初次看到《乖孩子的伤,最重》封面时,心里有便有一种激动的感觉:原来不乖的孩子并不是人人厌恶的,原来不乖的孩子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最起码,他应该没受到很重的伤。及至看完《乖孩子的伤最重》,从心底油然升起一股敬意,到底是怎样的一股力量能让雅卿老师做到这样的脱俗,这样的坚守自己的阵地,坚守自己的信念,成教育界的虽非主流但却引起众人侧目的一种现象的呢?这些句子引起了我的深思:
“从事教育的人,对生命负责。如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想过:‘什么样的教育是我真心相信的?’那么才能放心去做。”
这句话让我一种沉甸甸的感觉,我曾经对自己学生的生命负责了吗?目前的教育形式是我真心相信的吗?雅卿老师创办的种籽学苑强调儿童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不是理论箴规,而是生活的态度——承认自己的局限,不是图宰制他人------在种籽学苑,教师们和学生共同创造了一个较少伤害和压抑的环境。他们真心相信:只要双足不被捆起,孩子总是会找到自己的路。我想,种籽学苑的孩子是幸福的,他们不必与体制内的其他孩子一样接受枯燥的训练,他们不必接受窒息般的感觉,不必去承受那不可承受之重。他们可以有自己的个性,不必带上虚伪的面具做老师眼中的所谓乖孩子,他们活出了自己。种籽学苑的家长是开明的,是大胆的。他们能够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他们充分相信孩子自己的能力。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孩子“自主学习”的尊重,他们没有受制于体制内学校因系统知识学习而带来的名与利。种籽学苑的老师真正回到了教育的本质,他们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学生,不利用打骂、威胁、利诱作为辅助手段来提升教育的效率。他们做到了对孩子的生命负责。
“这儿的老师从来不刻意去讨好孩子,也不放弃自己的工作。他们保持自己内省的平静和生活的乐趣,并在自然当然互动中,将这样的生命态度传给学生。”
说实在的,这句话让我产生了困惑。我认为为了能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适当的讨好甚至利诱是不可缺少的。难道这与“真心愿意陪孩子走出自己生命道路”的说法背道而驰吗?唯有真心,教师才会投入自己的感情,教师才会刻意去赢取孩子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喜爱。一味地放手,最纯粹地面对并接受孩子的真实,教师的意志不允许以任何责罚的形式加以贯彻,这样的开放与自由是种籽学苑所追求的,但是这种最自然地互动真的对学生的成长有益吗?他们所追求的这种理想的状态与我们的现实没有丝毫的距离吗?
不过仍然很佩服雅卿老师,佩服她特立独行的勇气,佩服她直面理想的精神,佩服她“真心愿意陪孩子走出自己生命道路”的那颗真诚的心!
第五篇:读《伤仲永》有感
读《伤仲永》有感
今天,老师带着我们读了《伤仲永》这篇文章,读罢之后,我很受教育。
这篇文章主要讲: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小孩,天资聪明,五岁就能作诗。可他出了名后,他的爸爸就不再让他学习了,带他去全县各处题诗挣钱。由于方仲永没有再学习,最后一事无成。
这件事告诉我们: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一分精神,一分事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我们努力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这件事使我联想到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他小时候数学成绩并不好,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他,可他并没有灰心,发奋努力,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可以看出,像方仲永这样有天资的人,如果不努力学习,会成为一般的人;像华罗庚这样没有天资的人,如果努力学习,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可见学习是多么重要!
我要学习华罗庚这种努力刻苦的精神,掌握知识,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