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音乐教师德育即时材料
做好音乐教师 关注德育渗透
孙鹏
在一次学校的年级会议上一位老师认有些副科老师课上对学生放松要求导致学生德育缺失,我感到这对于我们音乐教育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贝多芬说:“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音乐能够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
在讲授《音乐·八年级下》第三单元《西部畅想》时,我先要求学生课前收集孔繁森的事迹,课上请学生畅谈人生价值、理想,然后再学习歌曲《走进西藏》,学生深情的唱着“走进西藏,哎,也许会发现理想„„”。相信学生这时学唱歌曲的旋律,领悟歌曲的内容一定会有更深的感触,而这种感触就正是思想品德教育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有一次在教授歌曲《故乡的小路》时,我问学生唱完歌后想不想家,家边有没有一条像歌曲中所讲述的小路,气氛活跃的教室里一下子静得出奇,最后有一位女同学站了起来,红着眼睛说十分想家、想妈妈,这是我没有料到的。我知道这首歌引起了学生们的情感共鸣,应该利用这个机会让这首歌更进一步走进学生心扉,让这节课更加富有感情。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让每位同学唱一句给父母的歌或者背诵一首给父母的诗。于是沉寂的课堂又活跃起来,有的学生唱“只要妈妈露笑脸”,有的学生吟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有的学生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的学生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最后,我提议全班同学一起将《故乡的小路》唱一遍,同学们唱得十分投入,十分动情,他们将对家的思念、对亲人的想念都溶入这首歌中。这节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后
来我在这节课的教学后记中写道“一切景语皆情语,学生由小路想到家、家人,再用歌声表达出来,情感真挚,自然感人。课堂成功之处在于由情引情,步步深入,抓住情感切口,升华感情,变空洞的说教为‘润物细无声’。让情感吸引学生,让真情溶入歌声,让德育在真情的歌声中荡漾”。
情到深处课升华,课升华处德自高,我们音乐教育有必要更有责任将情感溶入课堂,提升音乐课堂魅力,增强音乐德育功能,以德育人,使音乐教育成为德育体系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第二篇:音乐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音乐教师的德育工作计划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关于音乐教师德育工作计划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音乐教师德育工作计划篇一
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输液灌滴、潜移默化的方法,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一、把握教材内容,进行正面教育。
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而这种引导需要教师去正面进行教育,就像列宁所说的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进去。所以,音乐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四年级音乐课本中,教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可把介绍作者(聂耳)的生平,时代背景作为一个教学引子,讲述聂耳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何种原因促进他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并激励自己勇敢战斗的。还可以借助影片资料让学生观看《风云儿女》,使学生感到歌曲中的音乐形象。这时候学生学唱歌曲的旋律,领悟歌曲的内容就会有一种滋味在心头,而这种滋味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所达到的目的。
二、深刻理解歌曲内容,以情激情。
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词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应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提问式的进行分析,如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总之,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诱导,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发。
1、叙述故事情境法。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的过程。给学生讲一段动人的故事,引导叙述情感上的共鸣,做到未有曲调先有情。如教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时,边听音乐教师边讲述小英雄王二小机智勇敢、不畏强敌敢于斗争、最终献出自己幼小生命的悲壮故事。用故事情境打动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词的感情处理。这样,学生在学唱中能够有感情地歌唱。又如,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通过故事的引导倾听那悠扬清丽的琴声,使学生感到大自然的美,牧童们的乐趣。那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感人的乡土气息,使学生激起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配乐朗诵激情法。配乐朗诵激情法是一种创设意境,以想象为主的教学法,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维,发挥想象,使学生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例如,教唱歌曲《闪烁的小星》时,将学生分成两部分,让一部分学生闭上眼睛,在一段优美、宁静的乐曲中,朗诵能力好的一部分学生朗诵星星眨着小眼睛,我在夏夜数星星学生的思维被优美的语言和乐声调动起来了,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带着对作品意境的整体印象,学生学会了歌曲,并感受到了歌曲中的内涵。
三、渗透情感因素,培养高尚情操。
在教学中,根据音乐学科的情感特点,以情为纽带,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情感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它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列宁在强调情感的意义中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未来的向往、对真理的追求。因此,在音乐欣赏中,要引发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共鸣中陶冶性情,在陶冶中形成品格乃至意志。在音乐欣赏中,要让学生动情教师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境,形成情感氛围,让学生触景生情。例如,在教唱六年级课本中的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向学生讲述此歌曲的创作过程: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叫美丽其格,是一个蒙古农奴的女儿,是新社会才使她改变当牛做马的命运,并走进中央音乐学院进修。试想,她怀着怎样的心情写这首歌的?在辽阔的草原上,幸福而自由的翻身农奴一边挥动鞭儿,一边用草原牧民特有的长调唱起这首歌此刻,再让学生唱一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此时,歌声显得高亢悠远,情意绵绵。这样,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缕缕情丝与美好的歌声一道流进了学生的心田。因此,只有当学生进入音乐的情境中,歌声才真挚动人,才具有生命力。
又如,教唱五年级课本的歌曲《我们多么幸福》一歌时,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新中国给我们带来了甜蜜的生活,我们在生活温暖的怀抱里学习、成长是多么的幸福!让同学们带着由衷的自豪,用甜美的歌声来歌唱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这样学生们一个个动情入景,锭开了笑容。最后,让学生懂得要好好珍惜今天幸福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音乐能够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审美趣味,使学生们一个个健康快乐地成长。
音乐教师德育工作计划篇二一、工作思路
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准实质问题,实实在在工作,讲究实际效果。积极探索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全面推进学校基础道德建设。
二、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围绕学校工作中心,从创新的思路和扎实的工作入手,重视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突出活动和渗透,以开展“忠孝雅诚”教育为突破口,研究方法,探索途径,加强针对性、主动性、全面性,进一步提高德育实效。
三、主要工作
(一)抓好德育队伍建设,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全力保障各项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1、健全学校德育网络。由校长室、教导处、年级组、各班班主任和所有任课教师按照各自的职能开展工作,构建高效的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网络。使全校教师牢固树立“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的意识,持之以恒地开展好爱岗敬业活动。平时把学生满意不满意,家长放心不放心作为评价自己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从而督促教师更好地履行师德规范。
2、切实强化制度建设。本学期在继续实行原有的德育工作例会制、班主任工作考评制、学生重大事件和突出事件报告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明确值日工作制度和班级行为规范“五星”评比制,充分发挥一系列制度的监督和保障功能。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1)进一步推行班主任工作承诺制:即对孩子微笑──让任何一个孩子不会受到冷落和歧视;与孩子交谈──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和老师平等对话;帮孩子明理──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中辨别真、善、美;教孩子求知──能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让孩子自主──尊重孩子的意志,张扬孩子的个性;给孩子机会──每一个孩子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展示;为孩子着想──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替家长分忧──孩子校园生活愉快、安全,家长无须挂念。
(2)加强班主任的培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本学期仍坚持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会,但在其内容上多增加一些关于班主任工作的理论学习。同时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以校园网为平台,掀起校园德育讨论、交流的高潮。另外班主任用写德育案例的方式,把平时的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取得的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对于没有经验的班主任,学校将指派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担任指导老师,通过手把手的教,不断提高年轻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促使年轻班主任能做到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将敬业奉献落到实处。
(二)开展主题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本学期将在原来校园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健全、深化。一是加强对学校各项成绩的宣传,以便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舆论。同时加强班级文化的建设,在借鉴上学年班级文化布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各班的墙面文化作重新的布置。另外还要牢牢抓住黑板报和图书角等育人阵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设计、布置,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
2、深入开展感恩教育:
第5周,第2届健康杯体育节秋季运动会,主题:感恩同学。
第7周,第2届智慧杯阅读节配乐朗诵会,主题:感恩党和祖国、政府、社会。
第11、12周,第2届创造杯科技节系列活动,主题:感恩大自然。
第15、16周,第2届健康杯体育节冬季竞赛,主题:感恩同学。
第18周,第2美好杯艺术节新年师生歌会,主题:感恩综合。
第21周,元月18日,第2届智慧杯阅读节书法展示,主题:感恩综合和社区送春联实践活动。
3、组织各类讲座。“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和“心理知识”的教育在常抓不懈。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使学生了解安全与法律常识。同时由专任教师负责定时、定点,及时疏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与人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尽可能地让更多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了解一些心理知识,以便更全面地帮助更多的学生解决问题,让先位老师都成为学生心理的辅导者,成为值得学生信赖的好朋友。
4、“红领巾广播站”按时开播,从板块的设定,内容的采编都要精心,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扶到放。使红领巾广播成为全校师生共同关注、共同期待的空中加油站,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新途径。
5、结合10月29日,第三届国际武当武术节在十堰的召开,深入开展“武当武术进校园”活动,利用体育课,活动课广泛普及武当武术,让学生感受中华武术的魅力。
(三)重视家庭、学校、社会三者间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1、举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除了要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情况、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外,更重要的面对面地与家长进行交流,帮助家长解答一些困惑,共同研究教育方法。
2、认真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本学期要继续发挥德育基地的作用,选择对学生有重要教育意义的场所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意志得到锻炼,品德得到熏陶。
(四)鼓励撰写心得,加强德育科研。
鼓励全校教师平时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反思,从写随笔、写案例开始,逐步上升到写德育论文,从而推动德育改革的探索。同时在德育改革探索时要立足“五个一”:即:目标小一点、内容实一点、切入深一点、方法新一点、手段活一点。学校也将积极组织评比,对于一些优秀的作品,要提供机会、提供路子让其发表。
音乐教师德育工作计划篇三音乐教学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把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德育渗透在歌曲教学中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歌唱中去认识人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应紧紧抓住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
二、德育渗透在欣赏教学中
欣赏教学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感知及联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对作品形成一种全身心的审美体验。教师应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要素塑造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歌(乐)曲的意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海洋里。
三、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德育内容应根据每堂课的教育目标展开,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渗透于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安排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强化学生的德育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四、德育渗透在课外活动中
德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途径又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说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那么课外活动则是育人的广阔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合唱、合奏、舞蹈等兴趣小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为配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让学生到街头义务扫地、到敬老院帮老人洗衣服等,通过教育教学和公益活动的结合,使学生懂得怎样去做人,要做雷锋那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这些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寓教育内涵于艺术和实践活动之中,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帮助学生进一步养成“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行为习惯。
德育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音乐教师不容推辞的一项重要职责。我们应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恰当处理好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以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完美世界。
第三篇:怎样做好一名音乐教师
怎样做好一名音乐教师
11月21日上午,高万祥为全体与会人员做了题为“做一个幸福的优秀教师”的报告
一名教师完全可以达到既优秀、又幸福的理想境界,只要做到如下四点:
1、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让阅读成为自己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
2、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活动,从充满挑战性、创造性的劳动中提升自己、收获幸福;
3、拥有一颗大爱之心,爱事业、爱学生、爱民族、爱我们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
4、让教育成为自己的人生信仰,为世上最伟大、最神圣的事业——传承、建设人类文明添砖加瓦。
教师法明确规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教师是塑造年青一代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塑造年青一代美好的心灵。
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工作是直接教育人的特殊职业,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极大。
音乐是一种语言艺术,它能够通过旋律带给大家喜、怒、哀、乐。所以我认为音乐课也应该用音乐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常规。让学生真正感受什么是音乐课。例如:让同学聆听音乐进教室,用上、下音阶进行师生问好,设计一条师生问好音乐问候语言,拍节奏让学生坐好,规定一个和弦表示“安静”等等,来达到用音乐说话的常规训练。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练耳能力,还能达到常规训练。以形成音乐课堂的特点。
让学生喜爱音乐、喜欢音乐课、喜欢音乐老师为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兴趣为目标这才是最重要的。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或听,都内涵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
音与音之间联接或重叠,就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等,它与人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等有一定的关联。特别对人的心理,会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
1.人们在悲伤、烦恼时最喜欢一些伤感音乐,从而扩大自己相对应的情感,而这些情感又会产生一些解决问题的【动力】(就像恐惧时,产生很大的逃跑动力;慈母超常动力救子一样),进而解决相对应的问题。
2.人们在思绪凌乱、烦躁不安时会喜欢听一些平静的轻音乐,从而引发各种“平静”和“调理顺畅”的感觉和情绪,进而有于利于理智的解决问题和维持心理的健康。
3.人们在愉快、有激情的时候,会喜欢听一些欢快、动感的音乐。
4.喜欢思考一些奇怪/特别事物的人,就会听比较另类的音乐。
5.各种电影片段配上相对应的音乐,创造出各种相对应的情绪氛围,会让我们看起来更有感觉。
音乐教育它有三个目的:一是通过音乐教育,人人都能成为记忆力强、反应灵敏、想象力丰富、判断力迅速而准确,有一定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聪明人;二是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在精神上能得到美的滋润,使身心感到特别轻松愉快;三是给予学生以一定的审美知识和审美观念,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一般的;同时给学生以基础的音乐知识,达有一定的自学钻研能力,并能初步体会到一些音乐艺术美的奥秘,如怎样感知到音乐形式的美曲中气质的美,节奏的美,旋律的美,多声部的美,以及对音乐的探索、内涵感情的体会哲理的悟得等等。总之,它是以“美”为核心,随时地进行美的熏陶,通过美育促进德育、智育的更进一步发展。
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只运用几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整个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精雕细刻。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种多样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一定能使学生顺利而准确地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技能。我们教师要在每个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起主导作用,就必须创造积极的教学状态,发挥自身素质特长,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让我们铭记柯达伊的告诫:“好的音乐教师,要比歌剧院的指挥重要得多。一个蹩脚的指挥,不过是失败一次,而一个蹩脚的教师连续失败三十年,则要扼杀三十批儿童的音乐天才。”
第四篇:音乐德育
以美育德
以德育人
——浅谈小学音乐课程的德育渗透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为人民大众普遍接受和喜爱。众做周知,音乐课程属于美育领域。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音乐课程的德育作用也引起了我们的重视。音乐课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审美体验,还在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促进人格完满和良好道德品质养成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于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音乐艺术具有感化心灵、震撼人心的力量。作为一名从事学校德育工作的小学音乐教师,我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发挥音乐课的德育功能,挖掘音乐作品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开发利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将“音乐德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
一、把握教学内容——德育元素的闪光点
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写尊重音乐学科的人文特征,每单元都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通过一个人文主题组织起来:歌曲演唱、歌(乐)曲欣赏、音乐活动(实践、律动、歌表演等)、器乐演奏。作为教材执行者,教师要用心去开发教材中的可用因素,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将德育功能点滴渗透到教学中。
1、动情歌唱,用歌声润泽美好心灵
歌唱是孩子们乐于参加的音乐活动,也是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的直接手段。童声纯净、清澈而优美,用纯净的童声唱出孩子们心中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教师应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牢牢抓住每一首歌曲所蕴含的德育元素,让歌唱更加深情。
以三年级下册演唱歌曲《小伞花》为例。歌词就非常直观地体现出其中的教育意义。初听范唱,老师引导孩子们把听到的歌曲编成一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生动的讲述把大家带入到情境当中,齐声夸赞:“歌中的小朋友真是个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继而,我启发孩子用歌曲中的附点节奏来夸一夸这朵美丽可爱的“友谊花”。这样,节奏训练既解决了歌曲的节奏难点,又通过歌声唱美“友谊花”,将一个“雨中送同学”的小学生形象刻画的亲切又真实,树立起孩子心目中的好榜样。
类似这样歌词内容本身就富含德育价值的歌曲很多,诸如:《丰收之歌》教育孩子们热爱劳动、慷慨助人;《热爱地球妈妈》告诫人们要保护环境,为地球的生态平衡做出自己的贡献。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歌曲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需要我们去细心地发现。
《七色光之歌》这首歌曲曲调活泼欢快,热情歌颂了少年儿童积极向上、心怀梦想的阳光心态。课上,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曲调特点,用双声部的和谐声音表现出这一音乐形象,在演唱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唱准节奏和旋律,还要引导学生用歌唱去表达“成长在阳光下”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2、感悟欣赏,用旋律陶冶高尚情操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让学生在课堂上安静地聆听,养成“听”的好习惯,对于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感受力的提高尤为重要。能认真用心去聆听而不打扰别人本身就是一种美德,而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把优美的旋律不仅听到耳朵里,还要“听”到心里,用音乐润泽孩子纯洁的心灵,让他们受到“真、善、美”的洗礼。
每接手一个新班级,第一节音乐课我的教学内容都是欣赏《义勇军进行曲》。这真的是一首伟大的乐曲:歌词的内容振奋人心、弱起小节蕴含的巨大力量、三连音就像吹响的冲锋号角„„这其中的德育价值真是不可估量。在欣赏《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了解国旗和“五颗金星”的含义,紧接着向学生提问:“你在哪些地方或场合见过国旗呢?”“每次伴随着国旗升起的音乐你了解吗?”随后,我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诞生年代和它创作的历史背景。最后,我带领学生模拟参加升旗仪式的场景。我问学生:“我们参加升旗仪式的时候该怎样做?”引导学生用庄严肃穆的仪表和神情去参加升旗仪式并演唱国歌。在教学中,我还从歌词内容、旋律特色上着手,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感召力。通过对比,学生知道了三个层层递进的上行音“起来!起来!起来!”是吹响了民族抗战的前进号角。课堂上,学生们精神振奋、热情饱满,爱国之情被点燃起来。
歌曲的听赏在歌词意义的直观作用下,其中的德育元素较容易被发掘。而在听赏器乐曲的时候,教师要通过对乐曲情绪的充分感知,带领学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爱和美好。例如:三年级小朋友在听赏手风琴独奏曲《微笑波尔卡》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用跳跃的舞步、拉手律动、面对面互相打招呼行礼等方式感受A、B两段乐曲的不同旋律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还感受到了友爱、礼貌、交流的快乐,由此带来的美好心境油然而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享受友善。
3、走心表演,用情境催化身心合一
在“音乐活动”模块,教师要根据单元主题组织一些音乐实践活动。这其中,走心的歌表演是情感生成的催化剂,让孩子自然表达、真情流露。
在教学古诗歌曲《游子吟》时,学生唱会歌曲之后,我组织他们开展了一个小型情景剧表演,让孩子通过“吟诵——表演——歌唱”的顺序来进行。课前,我让学生从家里带来的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和小伙伴们分享自己成长中最难忘的亲子故事,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触动。全班孩子深情朗诵《游子吟》,接着在昏黄的灯光下,扮演老母亲的孩子一边织补衣服,一边理额边的白发。在全班孩子的深情演唱中,孝老爱亲、感恩明理的教育效果水到渠成。
课堂教学中表演的运用要恰当,不能“为了表演而表演”,从而脱离了课堂教学的“音乐性”。表演唱最终还是要落实在歌曲的演唱中,对歌曲的情感处理、节奏把握有所促进的表演才不失为有效的表演。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用心”,而且要真正的“走心”,让表演成为促进学生学习成长的必要手段。
4、演奏训练,用和谐促进团结协作
器乐演奏学习其本身就需要学生有持之以恒的信念和勤学苦练的精神。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学、多练,付出辛勤的劳动,具有吃苦耐劳和坚持不懈的劲头,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和艺术修养。
在器乐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环节,让德育目标通过全部教学内容进行渗透。乐器的演奏训练中,教师要从课堂常规的规范做起,让学生听从老师的统一指挥,以培养学生遵守规范、尊敬他人的好习惯。在多声部演奏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学会与同伴合作演绎优美的旋律,培养学生从小具有大局意识。
二、选准教学方法——德育实施的落脚点
在实现音乐德育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尝试丰富多样的教学 手段,以生动、活泼、新颖的教学方法不断将德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当中。
在课堂导入的时候,音乐故事的讲述不仅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作用,还富有德育价值。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将音乐与名人、音乐与历史、音乐家趣闻轶事等讲给学生,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如:音乐家聂耳的故事、阿炳与《二泉映月》、电影《红星闪闪》与红星歌„„这些人和事都饱含正能量,对孩子美好情操的陶冶和道德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音乐游戏是孩子们乐于参加的实践活动,但是很多老师苦于在游戏中学生不听指挥、随性自由,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其实,除去游戏本身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教育学生遵守游戏规则也很重要。让学生在游戏中乐而有序、动而有致,对于遵守规则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于不遵守规则的则在游戏中施以“惩罚”,长此以往,不仅可以让音乐游戏有效开展,还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优化教学形式——德育渗透的生发点
音乐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以往那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被打破。教师要大胆尝试新颖时尚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同时也巧妙抓住德育渗透的契机。
在教学歌曲《跳到我这里来》时,我带领孩子们来到了操场,进行集体舞表演的学习。整节课上,我没有教唱一句,而是把歌曲的两段分别编排成两组不同队形、不同动作的集体舞。学生们在感知队形变换和动作幅度不同的同时,对歌曲结构有了直观的掌握,让学唱变得简单又轻松。
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提高了歌曲学习的效率,对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也是大有益处的。因为队形编排的要求,学生在行进中为了保持队伍的完整流畅,要和前、后、左、右的小伙伴配合得恰到好处,不仅时间节奏要把握好,还不能随心所欲挑选舞伴。在整个舞蹈过程中,学生学会了顾全大局,懂得了互相协作,当队伍行进按照原计划进入指定位置时,学生们都会心地相视而笑,浓浓的友爱之情溢于言表。
四、创新教学拓展——德育效果的升华点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当教学重点得以落实、难点得以突破以后,教师往往会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延伸活动,或者是歌词创编,或者是综合其他学科的艺术活动等。教学要巧妙设计好这一环节的活动内容,为课堂教学“画龙点睛”。在执教河南民歌《编花篮》时,我通过创设“去河南旅游”的情境,带着孩子们“上南山、采牡丹、唱民歌”。学生饶有兴致地学唱,将河南民歌的风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最后,当学生们和“河南姑娘”一起表演“采牡丹”的热闹场景之后,我启发学生:“同学们,河南有国色天香牡丹花,我们江苏有典雅芬芳的茉莉。我们的家乡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让我们用一首江苏民歌来向河南姑娘发出邀请,希望他们下次也来江苏看一看!”在优美的歌声中,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介绍家乡美景、美食,向“河南姑娘”“炫耀”自己的老家,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得到了充分的激发。
音乐家亨德尔说:“假如我的音乐只能让人愉快,我恨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们高尚起来。”音乐艺术本身有强大的感染力,教学过程也储藏着巨大的德育功能。让音乐教学给学生美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在他们心灵中埋下道德的种子,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刘雪蕾.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3):74-75
[2]李秋君.以乐育人润物无声[J].新课程:小学,2013(9):49-4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江苏省邳州市运平路小学
尹静)
第五篇:小学音乐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师德育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小学音乐教师德育工作计划篇一
音乐教学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把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德育渗透在歌曲教学中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歌唱中去认识人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应紧紧抓住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
二、德育渗透在欣赏教学中
欣赏教学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感知及联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对作品形成一种全身心的审美体验。教师应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要素塑造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歌(乐)曲的意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海洋里。
三、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德育内容应根据每堂课的教育目标展开,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渗透于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安排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强化学生的德育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四、德育渗透在课外活动中
德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途径又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说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那么课外活动则是育人的广阔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合唱、合奏、舞蹈等兴趣小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为配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让学生到街头义务扫地、到敬老院帮老人洗衣服等,通过教育教学和公益活动的结合,使学生懂得怎样去做人,要做雷锋那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这些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寓教育内涵于艺术和实践活动之中,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帮助学生进一步养成“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行为习惯。
德育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音乐教师不容推辞的一项重要职责。我们应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恰当处理好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以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完美世界。
小学音乐教师德育工作计划篇二一、把握教材内容,进行正面教育。
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而这种引导需要教师去正面进行教育,就像列宁所说的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进去。所以,音乐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四年级音乐课本中,教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可把介绍作者(聂耳)的生平,时代背景作为一个教学引子,讲述聂耳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何种原因促进他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并激励自己勇敢战斗的。还可以借助影片资料让学生观看《风云儿女》,使学生感到歌曲中的音乐形象。这时候学生学唱歌曲的旋律,领悟歌曲的内容就会有一种滋味在心头,而这种滋味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所达到的目的。
二、深刻理解歌曲内容,以情激情。
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词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应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提问式的进行分析,如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总之,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诱导,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发。
1、叙述故事情境法。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的过程。给学生讲一段动人的故事,引导叙述情感上的共鸣,做到未有曲调先有情。如教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时,边听音乐教师边讲述小英雄王二小机智勇敢、不畏强敌敢于斗争、最终献出自己幼小生命的悲壮故事。用故事情境打动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词的感情处理。这样,学生在学唱中能够有感情地歌唱。又如,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通过故事的引导倾听那悠扬清丽的琴声,使学生感到大自然的美,牧童们的乐趣。那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感人的乡土气息,使学生激起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配乐朗诵激情法。配乐朗诵激情法是一种创设意境,以想象为主的教学法,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维,发挥想象,使学生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例如,教唱歌曲《闪烁的小星》时,将学生分成两部分,让一部分学生闭上眼睛,在一段优美、宁静的乐曲中,朗诵能力好的一部分学生朗诵星星眨着小眼睛,我在夏夜数星星学生的思维被优美的语言和乐声调动起来了,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带着对作品意境的整体印象,学生学会了歌曲,并感受到了歌曲中的内涵。
三、渗透情感因素,培养高尚情操。
在教学中,根据音乐学科的情感特点,以情为纽带,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情感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它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列宁在强调情感的意义中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未来的向往、对真理的追求。因此,在音乐欣赏中,要引发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共鸣中陶冶性情,在陶冶中形成品格乃至意志。在音乐欣赏中,要让学生动情教师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境,形成情感氛围,让学生触景生情。例如,在教唱六年级课本中的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向学生讲述此歌曲的创作过程: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叫美丽其格,是一个蒙古农奴的女儿,是新社会才使她改变当牛做马的命运,并走进中央音乐学院进修。试想,她怀着怎样的心情写这首歌的?在辽阔的草原上,幸福而自由的翻身农奴一边挥动鞭儿,一边用草原牧民特有的长调唱起这首歌此刻,再让学生唱一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此时,歌声显得高亢悠远,情意绵绵。这样,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缕缕情丝与美好的歌声一道流进了学生的心田。因此,只有当学生进入音乐的情境中,歌声才真挚动人,才具有生命力。
又如,教唱五年级课本的歌曲《我们多么幸福》一歌时,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新中国给我们带来了甜蜜的生活,我们在生活温暖的怀抱里学习、成长是多么的幸福!让同学们带着由衷的自豪,用甜美的歌声来歌唱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这样学生们一个个动情入景,锭开了笑容。最后,让学生懂得要好好珍惜今天幸福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音乐能够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审美趣味,使学生们一个个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音乐教师德育工作计划篇三一、基本情况分析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上都有一种以我为重新的思想行为习惯,我行我素,心中无他人,心胸狭窄,这些不良习惯影响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况且孩子还小,可塑性较强,思想不定性,因此,结合本学科特点及时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基础所在。
二、工作目标
为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将来成为栋梁之材,根据本学期工作重点及当前社会形势,制定德育渗透计划。
1、认真落实南岗区教育局德育工作会议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继续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本着“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发展的基石,为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找准兴趣点、生长点。”
3、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成长的课堂。
4、进一步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师德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三、教学措施
1、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提出,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之一应当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这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2、我们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从细微处入手,教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健身,学会生活”,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高全校教职工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形成内合力,共同教育好学生。
3、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树立为人类生活更美好而学习的远大理想。利用课堂主阵地,抓好德育渗透。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阵地,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各科教师及班主任在教学中要注意德育渗透。
4、通过音乐教学及各项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音乐习惯,树立报国的理想。
5、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培养孩子热爱祖国民族音乐艺术,开阔音乐视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让学生从美术音乐中感受美、发现美、运用美的艺术,去为人类创造更美的生活。
6、通过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说身边的热,谈身边的事,把音乐融于生活,把生活带入音乐气氛中,让一切变得美好。
7、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实际,拓展德育常规内容。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时代在不断地进步,德育工作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只有不断地优化德育常规内涵,使之更具体,更有时效性,更可操作,才能使德育工作行之有效。
8、根据学生心理,研究常规落实方法。空洞的说教不会产生有效的道德教育效果,对于小学生,寓教于乐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因此我们在常规落实的措施上,要站在儿童的角度,蹲下来看孩子,采取合理有效、儿童感兴趣的方式,在活动中训练,在竞争中落实,激发热情,激励自治,鼓励自信,缓解焦虑。
9、密切联系社会、家庭,开辟“大德育”的广阔天地。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广开渠道,努力营造“大德育”的氛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计划定期召开家长会,就学生音乐学习、家庭教育和家长进行深入交流。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要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在本职的岗位上,落实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纪律观念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学自强的,具有良好的思想、行为和学习素养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