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教学德育案例
德国音乐家亨德尔讲到:假如我的音乐只能让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们高尚起来。因此,音乐绝不仅是单纯为了娱乐,而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音乐来完成塑造人的灵魂,完善人的生命,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艰巨任务,其德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在校外音乐教学中包括:合唱教学、欣赏教学、器乐教学、舞蹈教学等多个方面。所采用的教材中包含德育教育的内容很广,有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德国音乐家亨德尔讲到:假如我的音乐只能让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们高尚起来。因此,音乐绝不仅是单纯为了娱乐,而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音乐来完成塑造人的灵魂,完善人的生命,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艰巨任务,其德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在校外音乐教学中包括:合唱教学、欣赏教学、器乐教学、舞蹈教学等多个方面。所采用的教材中包含德育教育的内容很广,有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丰富的德育内容。乐曲旋律优美,风格多样,深受学生喜爱。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事半功倍。
一、在合唱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类最大的欢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道出了音乐的德育教育功能,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始终渗透德育教育。
(一)通过介绍合唱曲的时代背景,进行德育渗透
合唱教学是校外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歌曲是音乐教育中最普遍、最有渗透力和最有影响的艺术。如《我们多么幸福》、《中国自豪》、《东方绿洲》等有些歌曲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而这些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去挖掘、发现和理解,然后教授给学生,给学生唱什么样的歌曲,关系到塑造什么样的心灵的问题。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工作者为少年儿童谱写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优秀歌曲。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诗一般的歌词深深地震撼着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伴随着他们健康成长。
合唱教学不仅教会学生如何用声音艺术去表现美,还通过歌曲认识了人生,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例如《保卫黄河》这首歌合唱曲,就是从介绍作者创作时代背景入手的。首先介绍作品创作的年代,然后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表现主题,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并将感情溶入到作品的演唱中,引起共鸣,提高了演唱的效果。
(二)通过指导朗诵歌词渗透德育教育
优秀音乐作品的歌词就像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优秀的散文,一部先进的文学作品。它能鼓舞人,教育人,熏陶人,塑造人。例如《中国自豪》,可通过个别朗诵、集体朗诵的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使学生在朗诵中被中国的辽阔广袤所感染、震撼。并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激励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而化作求知的动力。
(三)通过指导欣赏旋律渗透德育教育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在合唱教学实践中,要有重点地选择旋律优美的作品,使学生在旋律的欣赏中,体会、感受和领悟音乐的无穷力量,使心灵得以净化,感情不断升华,从中提高审美能力,达到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的目的。在欣赏《牧歌》时,那优美抒情、宽广悠长、悠扬飘逸的旋律,把学生带入了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四)通过指导和训练多声部合唱渗透德育教育
在指导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时,严格要求学生声部分配中统一,在音量上做到力度均衡,准确演唱自己的声部,达到协调、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在集中训练时,要求做到动作迅速,守时守纪,不迟到、不早退、不掉拍,以此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强化了学生组织纪律性。
二、在器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是情感艺术,优秀的音乐作品总是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它以自己独特的音波来穿透人的心灵,从而使人的审美心理产生五彩缤纷的感情波涛。如在教二胡独奏曲《光明行》时,教师通过讲述刘天华在演奏会上精彩的二胡表演,引得外国人赞不绝口的小故事,启发学生热爱和珍视我国民族音乐艺术遗产,并要努力继承和发扬光大。在分析乐曲时,启发学生从激情而富有动感的旋律中,附点节奏的不断运用和二胡顿弓、连弓的不断变化中,想象出人们那种热情奔放、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体会到人们追求光明的迫切心情和强烈愿望,以及对生活及前途的乐观自信,使学生懂得少年儿童就像初升的太阳朝气勃勃,应该从小把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学生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增进了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迷恋。当然需要学生有顽强的学习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仅靠一点点聪明才智想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刻苦训练中锻炼意志,形成了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三、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是科学文化的传递者,是学生的示范者,是心理卫生的工作者。作为教师要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主动调整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统一,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
第二篇:音乐德育案例
音乐德育案例
德国音乐家亨德尔讲到:假如我的音乐只能让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们高尚起来。因此,音乐绝不仅是单纯为了娱乐,而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音乐来完成塑造人的灵魂,完善人的生命,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艰巨任务,其德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
一、在合唱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合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歌曲是音乐教育中最普遍、最有渗透力和最有影响的艺术。如《我们多么幸福》、《中国自豪》、《东方绿洲》等有些歌曲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而这些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去挖掘、发现和理解,然后教授给学生,给学生唱什么样的歌曲,关系到塑造什么样的心灵的问题。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工作者为少年儿童谱写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优秀歌曲。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诗一般的歌词深深地震撼着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伴随着他们健康成长。
合唱教学不仅教会学生如何用声音艺术去表现美,还通过歌曲认识了人生,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例如《保卫黄河》这首歌合唱曲,就是从介绍作者创作时代背景入手,然后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表现主题,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并将感情溶入到作品的演唱中,引起共鸣,提高了演唱的效果。
在合唱教学实践中,要有重点地选择旋律优美的作品,使学生在旋律的欣赏中,体会、感受和领悟音乐的无穷力量,使心灵得以净化,感情不断升华,从中提高审美能力,达到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的目的。在欣赏《牧歌》时,那优美抒情、宽广悠长、悠扬飘逸的旋律,把学生带入了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在指导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时,严格要求学生声部分配中统一,在音量上做到力度均衡,准确演唱自己的声部,达到协调、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在集中训练时,要求做到动作迅速,守时守纪,不迟到、不早退、不掉拍,以此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强化了学生组织纪律性。
二、在器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是情感艺术,优秀的音乐作品总是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它以自己独特的音波来穿透人的心灵,从而使人的审美心理产生五彩缤纷的感情波涛。如在教二胡独奏曲《光明行》时,教师通过讲述刘天华在演奏会上精彩的二胡表演,引得外国人赞不绝口的小故事,启发学生热爱和珍视我国民族音乐艺术遗产,并要努力继承和发扬光大。在分析乐曲时,启发学生从激情而富有动感的旋律中,附点节奏的不断运用和二胡顿弓、连弓的不断变化中,想象出人们那种热情奔放、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体会到人们追求光明的迫切心情和强烈愿望,以及对生活及前途的乐观自信,使学生懂得少年儿童就像初升的太阳朝气勃勃,应该从小把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学生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增进了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迷恋。当然需要学生有顽强的学习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仅靠一点点聪明
才智想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刻苦训练中锻炼意志,形成了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三、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是科学文化的传递者,是学生的示范者,是心理卫生的工作者。作为教师要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主动调整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统一,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
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小学音乐中的德育渗透
一 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
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二 寓德育于音乐课之中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在进行乐理、视
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三 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
理想,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第三篇:小学音乐德育案例
小学音乐德育案例
蒙晓涛
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它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上,强调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那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赋予了我们历史的重任,我们就要对学生抱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做好教育工作。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把他们培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音乐教学怎样育人?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由此可见,在音乐课中渗透思想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好途径。
一、结合歌词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歌曲以其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明了的歌词内容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感召和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从歌曲中认识人生、认识真善美。例如:在教唱《劳动最光荣》歌曲时,让同学们观看多媒体画面的演示,看看动物是怎样劳动的,如:鸟儿是怎样劳动的?蜜蜂是怎样劳动的?观察自己的妈妈又是怎样劳动的?用小品来演示妈妈劳动的情景,(妈妈下班回到家做家务的劳动场面),我应该怎样做呢?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劳动成果的快乐,教育孩子劳动最光荣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有针对性的教育孩子们,而不是说教式的,同学们既受到了教育又玩得开心。
二、在音乐欣赏课中感知思想内涵
新课程标准把听觉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它认为音乐教学必须立足于听,把发展学生的听觉、培养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进一步学习音乐其他方面技能的基础。可见听的重要性,而欣赏教学不单是听听音乐而已,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 从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
三、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教育
音乐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广泛,其中有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政治教育;有热爱集体、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尊敬父母的传统道德教育;有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公德的教育等。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数,把美育与德育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通过美妙的歌声享受美的旋律、又能从歌曲中获得思想教育。这种教学方法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春雨润物,悄然渗透”。例如:欣赏课《红旗飘飘》,为什么是我的骄傲、自豪?让学生讨论,老师最后把国旗的意义讲给同学们听,激发同学们热爱国旗,热爱祖国。
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教书,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是:诚信、团结、合作、能力,愿我们大家为培养具有优良素质人才的道路,探索前进。耿立
第四篇:教学案例(德育)
教学案例
——思想疏通比知识疏通更重要
黄平民族中学语文组:杨明
2018年8月29日星期三 下午第二节,高三(11)班语文课。
按照惯例,同学们利用课前三分钟诵读一篇文章。学生诵读结束后,我根据该文提问。提问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达到加深记忆的效果。而提问对象是那些读望天书或者没有带书的同学。
今天诵读的篇目是必修三《劝学》。巡查过程中发现,其中有一个学生根本没有带书,也没有把语文复习资料放在桌上,整个人表情木然的坐在那儿。我就要求他上黑板把“蟹六跪而二螯”写出来,他直接说“不想写”,他的回答不是“写不起”而是“不想写”。
这个学生已经是很多老师公认“无可救药”的学生——潘海波,我也知道他的学习态度极不端正。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他,总是鼓励他,虽然他在我的课堂上表现并不积极。今天的表现尤其可恨,他的表现极不像一个学生该有的态度。但我还是强忍住内心的怒火,问他今天是不是被班主任骂了,他说不是,我又问他是不是遇到了不开心的事,他说不是。他回答我问题的时候人是坐着的,而且整个身体仰靠在椅子上,一副老太爷的姿势。我当时就感觉自己是一个谦恭的奴隶一样,内心很不是滋味,但为了不至于僵化课堂氛围,我又转向另一个精神状态欠佳的学生——陆成。
这个学生也是令班主任都头疼的学生,经常闹情绪。往日他在我的课堂上表现还算是积极的。可是今天,我叫到他时,脸色阴沉。我就面对全班同学说“今天到底怎么了,同学们是不是挨班主任骂了?”同学们回答“不是”,“那为什么有人不开心呢?”我见陆成笑了,我又说“对嘛,老师让你回答问题,应该高兴才是!”接下来他就很自然的上黑板写我要求写的内容。之后又叫了几个同学回答问题,又有一个叫何新东的说“不知道,不会写”。当即我又鼓励他说:“你把你能写的写出来就行了“。他上黑板上写的时候,我又面对全班同学说“我们在考场上,不能因为一些题不会做而放弃能做的题。而在进考场前,那些没有弄懂的地方我们得抓紧时间把它弄懂。时间有限,离高考仅有二百八十多天,我们现在不努力什么时候努力。大家一起加油,珍惜这两百多天的日子,让我们的青春无悔”。我的这一番鼓励性的话语好像起了作用,何新东下到位置后,先翻出书查找他不会写的那几个字,又拿出了笔记本,准备着听课。
我就开始上新课——扩展语句。我花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考情分析以及答题技巧的讲解。剩下的时间就是课堂练习——
1、以“有所取就必须有所舍“为观点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文字,要求所写内容紧扣话题。
我利用同学们课堂作业的时间又走到潘海波的位置。对他说:“你这样坐在教室里,你开心么?你究竟想不想考大学?”,他说“想”,“既然想,你就得付出,别放弃自己,只要我们别太高估自己,以现有的底子为基础,我们尽力的去学习,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充实。我们的生活才有意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老师这么关心你,你关心老师么?“。”你想让老师开心么?你不开心,老师又怎能开心呢?“说完话后,我就去检查同学们的答题情况。之后,我见他也慢慢端正坐姿,拿出了草稿,也开始答题了。
说实在的,对待以上的几个学生,我完全可以采用不理不顾的方式,只要大多数学生能参与我的课堂就可以了。况且这几个学生在班主任那里已经是挂了号的,我完全没有必要与他们纠缠。尤其对待潘海波那样的表现,我就算当堂停课先批评他的无礼与傲慢也不为过。但是,我还是按捺住内心的怒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结果我发现:批评人之后的情绪远远比不上鼓励人之后的心情。能将无礼学生的无心学习的状态扭转过来,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我想,给学生疏通心理,让他知道前进的方向并主动求学远远比传授知识重要得多。
第五篇:德育教学案例
小强的脾气很倔强:平时同伴间有了矛盾,他有时会怒气冲冲、瞪眼对峙,一言不发;有时会情绪激动,像一头发怒的小狮子一样,措到东西就扔就甩。有一次在收拾玩具,准备解便洗手吃午点了,我看见他拿着玩具绕转圈地追着一个同伴乱跑,我拉住他,好言相劝,叫他手中的玩具放好。谁知,他却一反常态地拉着同伴就是使劲地捶打,还喊着:“要你抢我的玩具,我不吃午点了,我生气了”说完就往外冲,我眼疾手快地抓住了他。
一、教师与家长携手,达成共识。
原来,小强父母工作忙,从小就是奶奶一人照料他。他调皮,爱捣蛋,奶奶非常的溺爱孩子。平时,在家里,小强不吃饭,奶奶总是到处追着他喂饭吃;奶奶从来不会骂他,即使有错也会迁就他的。父母起早贪黑工作繁忙,回家后也难得与孩子相处,索性爱心倍加,常常放纵孩子,使他为所欲为。于是,小强只要稍有不顺心就赌气不吃饭或者摔东西,甚至出手打人。有一次,妈妈气不过打了孩子几下,他竟然与妈妈对打,爸爸不但不阻止,反而大笑起来,这就更加助长了小强的嚣张、任性。为了尽快改变他的坏习惯,我决定家访,利用家访的时间与家长沟通。具体做法:
1、家访时我带上一些小玩具,利用玩具的魅力吸引小强,让他能愉快的接纳我,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
2、在与小强的父母交谈时,我以诚恳的言语换取了家长的信任。在拉家常的过程中,婉转的提出问题,举例说服家长,让他们认识到小孩不良性格的严重性,劝说家长与我互相配合,携手共同教育孩子。同时也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应连成一线,唱一个调,不让孩子有空隙可钻。
3、在说服家长,得到他们的认同以后,我为他们推荐了几本幼儿教育杂志,使他们知道教育孩子必须家园同步,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行为。
二、持之以恒,事半功倍。
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凡事贵在坚持,特别是对于孩子某种不良习惯性格的纠正,就更不能操之过急。所以老师与家长应该做好心理上的长期准备,只有统一战线,坚持不懈,不让孩子钻空隙,逐步提高要求,才会最终达到目的。在这学期里,我做了大量的家长工作,家园共唱一个调,注意经常保持联系。
具体做法:
1、当家长感到疲惫无力过问时,我就上门家访,把意见对策送上门,得到家长的同意,支持后再行动,保持家园的一致性。
2、当孩子取得了小进步,就通个电话简单的讲明下一步计划,统一意见,双方互相提醒不可放松。
3、当孩子出现突发事件,三言两语无法讲清时,我就写纸条,讲明事发原因,我的处理意见,并劝孩子的父母双方统一意见,心平气和的处理事情,坚持家之园唱一个调。
4、过一段时间后,我与孩子的父母通过电话联系,互相总结孩子近期表现,找出闪光点,予以引导,鼓励,找出不组之处,探索新方法。
三、取得效果:
通过我与家长双方的不断努力,小强变了,变得活泼开朗,爱说爱笑了,学习也认真了,会唱几首歌曲,会和同伴和睦相处了。虽然有时还会发脾气,但在教师的提醒和暗示下会很快扭转过来的。现在,他能主动的与伙伴分享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