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建议
完成家庭作业方面孩子的不良习惯表现写作业前不清楚要做哪些作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没有条理。有时候写的是这个,想到还有另一样要做,又急急忙忙把另一个拿出来些,结果竹篮打水两头空。做作业时候,不知道需要哪些用具,只拿出其中一样或两样,做时发现还需要别的用具,再跑去找,分散注意力后,难以再集中起来。在写完一项作业换另一项时,中间无关动作很多,耽误相当长时间。4 写作业时常玩弄橡皮尺子等文具,忘记原来的任务是什么。没看清题目就急忙去做,很冲动,正确率低。数学题在草稿纸上算对了,或在头脑里想对了,但写在卷面上却错了。遇到不会做的想都不想就问身边的大人该怎么做,没有自己思考的习惯。其实自己再看一遍,不用指导,也就做出来了。写完后往父母手里一塞,检查任务交给了大人,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了。
家长的错误做法:从一进门就不停地催促孩子快点做作业。久而久之,孩子要么逆反,故意慢给你看,要么听而不闻,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想法强行要求孩子先做那一项,后做那一项,孩子不听不行。孩子做作业时,一直守在身边,常发出“又算错了”,“字不能好好写吗”,“看清楚再写”之类抱怨,打断孩子的思路。对孩子做作业的干涉无效时,会大发雷霆,使孩子情绪更坏。哄着孩子做作业,答应孩子“只要你写了作业,我就给你„„”让孩子把做作业当成一种交易。孩子做作业时家长频繁进出,制造干扰,致使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7 孩子做作业时说一些与作业无关的话题时,家长会接过话头。对孩子的提问,不假思索给予答案。帮助孩子检查作业完成与否,正确率怎样,助长孩子的依赖心理。孩子完成作业后,添加额外任务,使孩子产生恐惧,厌烦心理,故意磨蹭。11 对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和结果否定多,肯定少,使孩子对做作业产生厌恶情绪。
家长的正确做法:在孩子面前示范一下写作业前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做。比如要写语文作业,就示范一下打开书包,拿出语文书,语文作业本,文具盒,以及可能用到的字典或其它用品,有秩序的放好,再开始写。在孩子写作业前提醒孩子作业要一项一项地做,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先做,保持心情愉快。孩子作业如果较多,把孩子作业分成小段,每一小段规定一定时间让孩子完成。在规定时间完成可给予奖励,超出时间则要接受相应的惩罚。奖惩制度可由孩子自己事先定好。在孩子当天的作业本上挑选书写工整的字,鼓励孩子后面的书写都要像这样漂亮。孩子确实不会做的题目家长可以给予提示,但是仍要孩子自己思考。不替孩子检查当天的作业,但要检查前一天完成的质量,并及时作出有效的奖励或惩罚。
收拾书包方面孩子的不良习惯表现:书包凌乱不堪,书本文具盒统统挤成一堆,需要时这样找不到,那样也找不到,急得哇哇叫。把书包扔在离书桌很远的地方,要找东西时跑去老远找了来。一次作业做下来,已跑完一个马拉松。完成一项作业换另一项时,不把做完的先收起来,直接就拿出另一项,结果桌面越来越乱。写完作业后不收拾,笔一丢就先去玩,桌上一片狼藉。收拾书包匆忙而且马虎,胡乱往书包里一塞就算完事,结果书本试卷都揉成一
团,再拿出来时已经皱巴巴了。不核对第二天的课程表,检查是否带齐第二天所需要的东西,因此常到学校后才发现有东西忘记带来。书包里什么都有,吃的喝的玩的,一古脑儿全塞在里面,书包分量很重。8 不喜欢自己背书包,谁来接就把书包给谁。
家长的错误做法:给孩子买的书包华而不实,过多的小口袋或其他装饰严重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2平均每一学期给孩子换一个新书包,越换越好,孩子只知道攀比,而不知道珍惜。从学校里接出孩子,顺手就把原来背在孩子身上的书包接过来,放在自己的肩头。孩子完成作业出去玩了,留下一片狼藉。家长跟在后面叫了半天,见孩子没反应,就自己动手,整理干净。每天给孩子整理书包,把它需要的东西都放进去。偶尔有疏忽忘记把作业放进去的时候,孩子振振有词的对老师说:“我妈没给我放进来。”回家后气愤地对父母说:“你没把作业放进书包,害我被老师批评!”整理书包变成了家长的任务,而不是孩子自己的责任。当孩子还没仔细寻找就开始抱怨东西不见了时,家长一把夺过书包帮他寻找,找到后对在一边袖手旁观的孩子或多或少指责几句。
家长的正确做法: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书包凌乱的孩子,已经体现出它的无序性。这种无序性不仅表现在学习上,同时也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想让孩子成为整洁有序的人,就从他的小书包开始吧!坚持让孩子自己背书包。书包里除了学习用品,不放其他物品。向孩子示范一下按一定规律整理书包,比如大书放后面,小书和作业本放在前面,等等。示范后让孩子模仿操作,练习时可提示孩子怎样做到位。以后经常监督孩子坚持下去,最初监督密度频繁些,当孩子渐渐养成习惯后慢慢放手。书包放在书桌前,每完成一项作业就整理收拾好放进书包,换另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所有用品。作业完成后,核对课程表检查是否带齐第二天所需要的学习用具。清理桌面,以防遗漏。定期清洗书包,保持书包的美观。
一年级家长学校授课计划:
课题:学习能力来自于学习习惯的培养
授课人:于斌
由一个习惯改变命运的故事开场。
心理学家认为:性格成命运,习惯成性格。习惯何其重要!习惯包括生活的习惯,学习的习惯。培养生活的习惯基于教孩子怎样做人,培养学习的习惯基于教孩子如何做事。学校也注重习惯的培养,但一个事实是:学校相对统一的教育却培养出不同的孩子。这说明家庭培养的重要,孩子人生的第一任导师父母的言传身教的重要。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们。父母在习惯中进行自己的教育,孩子在父母的教育中形成自己的习惯,终于有一天,父母们再也无法忍受孩子身上的各种不良习惯,企图改变时,却往往难以贯彻下去,因为,他们需要改变的其实是两种习惯:自己的和孩子的。
学习能力来自学习习惯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什么呢?不是考试得了多少分!重要的是学习习惯怎么样。(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学生,一二年级长考高分,学习习惯不好,进入高年级之后,成绩平平,表现一般。)今天的100分不能保证今后的学习优秀,但今天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却能绝对保证今后的学习芝麻开花节节高。
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指哪些?对学习有兴趣,上课专心听讲,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作业及时迅速。记忆力好,想象丰富,善于观察,能保持专一注意力,自我控制力强等等。
习惯的养成,应该从细微处入手,贵在坚持,终能养成。就学习习惯的家庭养成来说,首先从孩子写家庭作业和整理书包这样的小节入手,你就成功了一半。
对于父母来说,先解决孩子的家庭作业的问题就是抓住了培养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所谓擒贼先擒王,当父母能够从家庭作业中解脱出来,真正由孩子积极去认真面对的时候,孩子从中培养恰来的便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背后是孩子学会自己负责,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整理一天中老师讲授的知识。
幻灯片展示
在作业习惯方面,举一个解决作业慢的例子。签合同看电视,后来再转移
中国有句成语,善始善终。从家庭学习习惯的角度来说,家庭作业是善始的话,那整理书包就是善终。从整理书包可以看出一个孩子做事的条理性。
幻灯片展示
记得有人说过:
三等父母用大量的时间管孩子;
二等父母用少量的时间管孩子;
一等父母教会孩子自己管自己。
孩子能够自己管理自己的过程,也正是他各方面好的习惯形成的过程。巴出现诸多问题的“要我学”变成有良好习惯支撑的“我要学”,即由被动变为主动。最后要强调的是:这一系列习惯的培养成功必须建立在父母与子女的良好的亲情关系的基础上。亲其师,信其道!说的是教师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学生就更信服他的教育。许多孩子事先喜欢上某个老师,才喜欢上这个老师所教的课。我们的家长要努力营造亲情氛围,让孩子在愉快中,在关爱中养成好习惯,健康成长。时间关系,今天只涉及了两个最基本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其他好的学习习惯,如前文提及的注意力,记忆力,表达能力等的培养我们就无法提及,其实我们的家长中就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因为我看到了这届一年级中有许多小朋友表现真得很棒,我很羡慕!,佩服他们的家长。我在这里夸夸其谈,其实压力也大,因为我的孩子就和你们的孩子是同学,我也要费心教育!让我们朝着共同的目标共同努力!谢谢!
第二篇: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计划
第1篇: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计划
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计划
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也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也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结合班级实际制定好习惯养成计划
我班在好习惯养成教育中提出了“一声问候,两个轻声,三处整齐,四个自觉”的要求,开学初同学们学守则、提要求、订常规,制定好习惯养成的班级计划:
(1)早晨到校时要和老师同学相互问好;
(2)自觉上好早自习,珍惜时间;
(3)认真唱好歌,做好广播体操,老师在和不在一个样;
(4)课桌里的学习用品排放整齐,书本、文具等用品应保持整洁、干净;
(5)课间文明休息,走路轻声,不在教室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
(6)保持教室地面整洁,课桌里无废纸屑。
好习惯养成计划订出后,对我们的习惯养成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在行为上引导,反复训练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的那样:“心知道该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做去,才可以养成好习惯。”
于是我在落实开学初制定的六个好习惯时,做了具体分解。如书本文具课桌里的摆放;个人及环境卫生……每周都提出明确可行的要求,并坚持:
1、反复强调、训练,随时检查,经常讲评,直至形成良好习惯;
2、认真执行,持之以恒,环环相扣地紧抓下去,有一种不厌其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3、注意抓好典型,反复强化,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循循善诱,以点带面,逐步有少数人能做到变为多数人拥有,最后汇聚成集体的强大力量,成为集体共有的“财富”。全体同学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终于使班级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三、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促进好习惯的养成有计划,反复抓,确实能促进好习惯养成,但相应的评价机制更能快速促使同学们养成好习惯。于是我班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评价方法的改变:班级设有值日班长记录表。根据每周提出的好习惯具体要求,进行检查评比。每天有值日班长进行检查并记录,班主任进行不定期地抽查,一周评比一次,评选文明之星、优秀作业、阅读之星、等谁达到了评比的要求,就换一颗星,张贴在班级“我最棒”的竞赛栏目中,作为优秀小组评比的依据。在表扬的同时,我对一些经常要违规的同学也进行一些小小的“处罚”。比如:排队不能做到快静齐,就留下来进行单独训练;还有不能按要求做到离开教室桌面整齐的,及时指出让其改正……
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2篇: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方案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现就我校学生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活动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注重从礼仪、学习、生活和节俭四方面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1、礼仪习惯
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2、学习习惯
课前要预习,中年级预习有记录,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上课座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3、生活习惯
早睡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吃饭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做健康人;
不过早到校,上学不迟到,放学及时回家,不绕路,不贪玩,不在路上打闹--做守时人;
早晚涮牙,天天洗脚,经常洗澡,经常剪指甲,穿戴整洁--讲卫生;
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有秩序上(下)操,站队不挤、不抢、不拖、听口令,动作快--守纪律;
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带零食入校,校园不乱扔碎纸,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大小便--讲公德;
星期天、节假日有活动时间表,学习、休息、玩乐有条不紊--讲条理;
看电视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讲理智;
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
二、实施措施得当: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健全班级管理网络,发挥小主人自主管理功能,加强学生常规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班队、思品、晨会等课程,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3、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做到全员参与德育管理。
(二)组织各种班队活动,落实“行”的要求。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健全广阔的少先队活动阵地,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挂起钩来,从我做起,把理论和实践挂起钧来;从小事做起,把平凡和伟大挂起钩来。
(三)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通过正面的家庭、社会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队员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四)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制订各项制度对学生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健全监督网,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每个月,根据学生日常的表现,通过自评、小组评、班级互评等方式评选出“班级之星”。
通过具体的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真正做到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
第三篇: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生学习习惯
之读书细节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纠正学生不规范的行为,并给予长时间的坚持来逐步养成学生习惯。
几乎全部新课程改革前沿学校首先要做的就是纠正不正确的学习习惯、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衡水一中,衡水二中,他们的教学模式也说明了这一点。李镇西老师、魏书生老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是这么做的。魏书生老师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李镇西老师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关爱。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有鉴于此,张庄小学在张校长的要求下,利用一周的时间纠正学生读书的习惯。学生习惯将课本放在桌子上,两只胳膊压在上面,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身体的成长和视力,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要求学生读书时用双手捧起书本,嗓门打开了,身体也因此舒展,精神头也不一样了,学习效果自然也不同了。
在这一周内认真观察学生言行举止,灵活处理因纠正学生读书行为而带来的学生情绪的变化,并给予适时指导。
张庄小学教学计划2012-12-3
第四篇: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三十条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三十条
一、制订计划习惯
1、在家长、教师指导下制订清单式的生活、读书、实践活动计划,制订切合个人实际的每周、每月、每学期学习目标、学习计划;计划简明扼要,内容要求清楚。
2、按计划认真执行。制订的计划可以调整,但不可以放弃,力求改变有计划而任意不执行的不良习惯。
二、课前预习习惯
3、提前预习课程。每天都要对将要学习的课程作简要的预习,把课文读熟,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4、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字典、查资料、上网寻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学、家长询问,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的学习。
5、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书上作不同的标记,如:重点内容在文字下面标“△”,有疑问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画“∽∽∽”,并在旁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
6、预习时要集中精力,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三、课堂学习习惯
7、课前做好准备,自觉检查课本、课堂练习本、作业本及必需的文具是否都准备齐全。
8、课堂上认真接受老师指导,专业致志地参与探索,全身
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9、勤于发言,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争论,并不断修正、弥补自己的不足。说话完整,口齿清楚,声音洪亮,仪态端正。
10、遇到疑难问题,及时举手发问。
11、在接收到信息后,应该快速作出反应。比如快速打开课本、快速从位置上站起、快速整理学习用品等。
12、善于倾听同学的发言、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乐于交流,交流时目光专注,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不嘲笑别人的错误。
13、要主动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课外考察等活动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14、学习要善于举一反三,通过学科间的联系理解问题。
四、阅读习惯
15、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累计不少于30分钟,每天观看少儿电视节目不少于10分钟,每周背诵古诗文不少于2首。善于运用网络资源有效完成学习任务。
16、自己订阅的报刊应及时阅读。摘抄课外读物的精彩片段,或在精彩处圈点,记上自己的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17、收集和管理信息能力。利用身边的信息源,在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时候,养成收集和管理信息,应用于解决问题并能够向周围同学来传递信息。
五、书写习惯
18、做作业时要专心,不边玩边写,不边吃边写,书写时先想好再下笔。
19、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20、书写时要注意保护好视力,要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
21、爱惜作业本,不乱涂乱画,养成写字垫纸的好习惯,不随意撕作业纸,保持作业本的清洁和完整。
22、写完作业必须认真仔细地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六、交流习惯
23、善于将学习生活中的新发现、新感受向家长、教师、同伴、邻居交流。高年级同学要养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用语对话的习惯。
七、记忆习惯
24、对当天学习的内容及时复习巩固,需要记忆的字词句段篇、概念、公式以及单词、语句、名人名言等理解深刻,记忆准确。
八、作业习惯
25、独立、认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类作业,完成作业时要做到精练反思,不抄袭别人的作业。未完成作业的,应主动向老师说明理由,并及时补上。学有余力的同学要养成自主设计和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26、写完作业要把作业放入书包中,整理书包时,把学习资料在书包中分类、有序放置。
九、改错习惯
27、作业本、练习册、试卷下发后,先查看老师的批改,对老师指出的错误必须及时纠正。不放过一个错字或错题。要建立错题集,做好错题记录,找出错因,及时订正。
十、总结反思习惯
28、每天睡觉前都要反思:“今天,我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怎样学的?还有什么问题?”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在头脑中简单地回顾一遍。回想今天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单元结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29、建立成长记录袋。对作业本、试题、笔记、改错本以及受到奖励、获得的荣誉等做好积累,并时常翻阅自己的成长历程记录。
30、及时记录生活感悟,养成至少写2分钟日记的习惯。每学期结束,写出总结反思材料,分析学习中的得与失,确定今后努力方向。
说明:各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重点。
1——3年级培养重点:兴趣、阅读习惯、书写习惯、课堂学习和记忆习惯。
4——6年级培养重点:预习习惯、课堂学习习惯、书写习惯、演讲和总结反思习惯。
第五篇:七年级学生应养成哪些学习习惯
七年级学生应养成哪些学习习惯
第一,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升初的衔接,最重要的是习惯的衔接。
●养成学前制定计划、学后总结反思的习惯
为了防止孩子出现懒散的精神状态,布置孩子完成一定量的暑期作业,要求孩子制定作业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来写作业,改变学习的无序状态,减少学习的随意性,使孩子的学习逐渐由自发转为自觉。完成暑假作业时要求孩子设置难题本,把暑假中遇到的难题抄写在专门的本子上,并自己寻求解决的方法、途径。
●养成听课做好笔记的习惯
初中阶段的学习,需要孩子边听、边看、边想、边记。建议家长帮助孩子设置专门的笔记本,选择自己喜爱的电视(广播)的人文类节目,边看、边听、边拿笔做记录,训练做笔记的能力。
●养成经常阅读积累的习惯
初中更注重课外知识的拓展、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文科一定要扩大课外阅读量。家长可为孩子开列阅读书目,并提出阅读要求,让孩子自主选择,写好阅读计划和做适量的阅读笔记。
第二,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引导孩子树立学习目标
教会孩子树立大目标,再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把诸多目标形成计划,达成每一个,就要给予赞赏和鼓励。其次,布置给孩子的学习任务要尽量改变生硬面孔,分解层次,让不同的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作业,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观念上为孩子灌输独立意识
加强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和教师一样是独立的个体,学习是自己的职责,自己要为自己行为负责,一分勤劳一分收获。从生活上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让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1.养成上学带齐课本、学习用具的习惯。
2.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众所周知,“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分别是目前我国中学与小学课堂教学的区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提出简明的自学要求,尽量以“问题式”的提示,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自学习惯;在课堂上,对于能正确回答“自学问题”的学生,要进行恰当的课堂评价,教师要利用授课结束前短暂的时间,提出简单的自学要求,以引导更多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
3.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的习惯。
获取语文知识,提升分析能力,掌握答题技巧的重要途径还是在于每天45分钟的课堂学习。学习的兴趣从成功的体验开始,在课堂上,学生应积极主动地举手提问,把听课与阅读中产生的问题记录在书本或笔记本上,请教同学、老师及时解决之。这是需要学生自己刻意去养成的一个好习惯。即遵循“五到”的原则,那就是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
4.养成课堂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要把问题的提出尽量用书面的形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不论什么问题都要先面向全班学生明确地提出,并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才能让学生展示,师生评判。
5.养成质疑问题的习惯。
提问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口头提问,二是文字提问。口头提问是指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向教师或学习小组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文字提问是指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用文字在笔记本或课文空白处提出问题。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学会主动举手提问题,并适时鼓励,以引导更多的学生举手提问。
教师应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七年级学生思维特点仍以直观性、形象性思维为主。教师要利用课堂时间养成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的习惯。必要时教师要为学生拟定阅读参考问题,让学生从根据“教师列的问题”与“书后练习题”读书,逐步过渡到学会在阅读中自己提出问题,学会带着问题读书,学会用问题来总结归纳学习内容。
6.养成做课堂笔记的习惯。
课堂笔记有两种:一是用专门的课堂听课笔记本做笔记;二是学生用笔在课文空白处做标记与批注。用听课笔记本做笔记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合上书本专心听讲与记录;用课本做笔记的好处是:学生可以边听课边在课文上画着重号、波浪线、提问题、写注释、写感悟……,把听、读、写结合起来,做到五官并用。课堂记录四个方面的内容:
1、记老师讲的新知识、新见解。
2、记老师讲的语文术语及知识规律。
3、记老师讲的自己缺乏的知识。
4、记老师讲的方法。
7.养成互助学习的习惯。
在中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学会利用学习小组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没有建立学生学习小组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将主要靠教师个人的力量;能够建立学生学习小组的教师,他们的教学目标主要靠学生集体的力量来实现。“有问题问老师”这是中国小学生从父母那里最常听到的话。中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有问题先问同学、后问老师”的好习惯。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观念。
8.养成课后回顾、复习的习惯。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复习,用具体简单的“课后复习问题”来引导学生养成先学后教的习惯。换言之,要养成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只有把课后复习用具体的、学生通过回顾课文容易获得答案的问题来进行引导。通俗地说,就是把课后复习题变成学生的家庭作业题。
9.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每个人都有天生的惰性,学生一定要自觉养成作业不过夜的习惯,养成不完成当天作业不睡觉的“倔强个性”。这不仅是每位学业优秀学生的共同特点,也是学生今后走上社会最珍贵的成功品质。认真完成一套合适的练习;完成之后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把疑问与错误及时解决,并设法对错误的问题进行重复订正。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命题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构成了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方面的内容,目前已纳入语文教材体系。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综合性学习题的主要特点是联系学生实际,真实性强,且地方特点明显,乡土气息浓郁,内容涉及学习交流、推广普通话、采访、写公益广告、设计栏目、提建议等,与语言的实际运用相比,内容更加丰富,覆盖面更广,综合性更强。
考试命题上的特点是:①在内容上注重对能反映考生生活的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机地扩展考生自我表达的答题空间;②在试题的呈现方式上以独立的综合性学习考试板块出现,题内所需的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交叉比较充分;③题干设置的文字量较大,富含信息,表述比较亲切,注意拉近与考生的距离,具有一定的审题难度;④在评价上关注考生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考生的语言表述、对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及各种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都是重要的采分点。
试题的类型有单一式和综合式两种:
单一式:
(1)语言创作类——①编拟欣赏广告、宣传语;②对联知识及创作赏析;③心愿表述;④主题访谈;⑤话题辩论;⑥景点介绍。
(2)材料整理类——①语段压缩;②材料的整合与探究。
(3)图表转述类——①表格分析;②图表理解。
(4)活动参与类——①拟活动方案或计划;②设计活动主题或主题语;③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综合式:
多种类型融为一体,在设置的情境或活动中去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归纳推理、总结概括、观察理解、联想想象、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
由于中考过程限于以笔试的形式呈现,因此知识与能力综合型、专题活动型将是主要的考查方式。
[应考策略]
要做好综合性学习复习备考,我们必须注意:
1、实际操作,贮备技能。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性强,必须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去经历,去探究,有了活动的积累和贮备,就不会担心临场考试,从一定程度上说,考试是对过去语文活动的回顾及梳理总结。
2、吃透教材,提炼主题,适当归类。通过对教材的充分掌握,注重教材所体现的几大主题(体验成长类,语言文字类,历史文化、专题探究类,科技生活类,其他类)上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
3、剖析考题,紧抓考点。通过对典型考题的剖析,从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解题规律。
4、精选试题,强化训练。选择典型试题,实战演练,将方法规律内化为能力。
要解答好综合性学习试题,必须做到:
1、善于运用积累,有效调用知识。解题时先认真回忆有关知识,及时把与试题相关的知识有效地提取出来,以备答题之用。
2、仔细揣摩题意,提炼答题信息。要善于利用已有的知识背景,去揣摩命题者的意图。解答试题时,要从题目和材料中筛选重要信息,并按要求处理好这些信息,针对题目要做出简明回答。
3、发散多种思维,合理展开想象。有些综合性试题需要我们多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展开合理的想象与联想。
[典型考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材料一:各种媒体上经常可见“绯闻”一词,①许多人甚至一些著名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都把“绯”读为“fěi”,其实“绯”的正确读音是“fēi”。
材料二:②有人对某中学高二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全班共45人,其中39人认为“绯闻”的“绯”读“fěi”,6人认为读“fēi”;前者还认为“绯”是多音字,在“绯闻”中读“fěi”,在“绯红”中则应读“fēi”。
材料三:调查结果还显示,③学生对“绯闻”的认知来自平时收看电视、网络及广播的娱乐节目,而“绯红”一词则是通过正式的课堂学习获得的。
材料四: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绯闻”一词常被误写成“诽闻”。如“④编造同事诽闻被判3000元。”(注:“诽”读“fěi”,意思是说别人的坏话。)
⑴从第二则材料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⑵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绯”字读错的原因有几条?
[参考答案]
⑴大多数学生将“绯闻”中“绯”读为“fěi”,并且认为“绯”是多音字。⑵①受多数人和媒体误读的影响。②受“诽”词义和读音的影响。
曾记得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根也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因此,抓好七年级新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那么怎样培养七年级新生的行为习惯呢?
1、新生从小学步入初中,学生们正处于各种行为规范在头脑中尚未形成的阶段,这就需要管理。班级管理就是以法治班,以规章制度去规范他们的言行。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
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将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学生们宣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可是怎样把《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变成学生的行动呢?这是体现我们班主任老师管理艺术的关键。为此,我要求学生首先要会背这些守则和规范,然后利用班会课进行行规百题赛,选出优胜奖并给予奖励。这个办法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较好地培养了他们行为习惯。
2、大家参与,自制班规。待学生了解本校的校纪校规后,虽然思想上有了认识,但这些制度具有普遍性,所以我们要通过大家讨论,班干部与班主任审查,制定出适合本班现状的规章制度。在讨论中,每位同学既体会到民主性,又当了一次小主人,让他们深感责任的重大,同时这又是自己制定出来的制度,容易让其接受,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制定了《班级常规管理公约》向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平时我还从班级的每件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班里扫地,也有常规,半小时内要扫好,拖把要冲洗干净,扫帚该放在哪里,拖把该放在哪里等,都有规定。又如,广播操做到“四个一”,既乐声响后一分钟内到位,一条线对齐,一句话不讲,一节节认真做好。这样,既能爱护了公物,又能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学生充分领会守则的基础上发挥守则和规范的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和制约作用。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更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而且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自觉地遵纪守法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3、轮流担任班干部,增强自控能力。班干部虽只是娃娃官,但一个得力的班干部所起的作用却不可估量。他既是学生的领头羊,又是班主任的好助手。在班干部工作过程中,由于他们同在一个层次,往往有些学生不服从管理,出现“罗米欧与朱丽叶”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可以轮流担任班干部,每位同学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工作中既能体会到班干部的难处,受到启发,又能在管别人的同时,锻炼自我约束能力,从而改变过去的无知、不足,促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
4、班主任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
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的行为千万不可违反自己的教诲,除了存心使学生变坏。”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班主任要用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信念启发学生,用纯洁无暇的品行去熏染学生,用美的心灵去塑造学生美的心灵;要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力争使自己的一言一行达到尽善尽美。班主任绝不能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七年级学生,刚进校时,礼貌意识极差,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主动向教师问好。我结合礼仪课上所学知识,时常提醒学生讲礼貌、重礼节,经常在学生无意识时主动与学生打招呼,久而久之,学生在班主任的带动下,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意识到礼节礼貌的重要性;不论任何事情,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先做到。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是最好的榜样。
古人云:“身正为师”,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垂范,老师只有通过合乎规范的言行、仪表、健康的习惯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才能使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形成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