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践“一训三风”心得--沈建明
实践“一训三风”心得体会
沈建明
校训:天生我材必有用
校风:见贤思齐
学风:学而不厌
教风:诲人不倦
作为吴高的一份子,不论是学生还是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刻学习“一训三风”,因为这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成长和未来。
我是一名刚踏入教育行业的轻年教师,对于工作,必是兢兢业业,无怨无悔。我将满腔的热血倾注到了这个行业,渴望在此实现自己的理想,实践自己的信仰。这也是对我校校训——“天生我材必有用”——最好的诠释了。
教育者,狭义来看即是“教书育人者”,将自己会的懂的教给别人,将善的美的传导于他人。这真善美更多的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千变万化的。我们需不断从中汲取知识,体会生活。
以下就此谈些自己对“三风”的看法及实践心得。
《论语·述而》中记载:“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是学风、教风的出处。意思是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勤勤恳恳地传授知识,这对我来说,应当是很平常的事情吧。教育者,当如是。
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常会碰到些不很明白的问题,需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自己也会翻看其他书刊资料,以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从中体会到“学而不厌”的乐趣。也因为平时常住校,方便在晚自修时间给学生答疑。若学生拿着课外书过来,小心翼翼地问道某些知识的时候,我会顿生欣慰之情,由衷为他感到高兴。也有不少学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跑来问类似问题,抑或是不同的学生来问同一个问题,这种情况往往会令人感到疲惫和无奈。但我时刻提醒自己——我不能剥夺一个学生学习的权利!这样做起事来有信仰的支持,也就不觉累了。这估计算是“诲人不倦”的入门阶级吧。
另有一个典故。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瓜菜。作为一名再高深的学者,学识还是有不够用的时候。我们需时刻抱有一颗向学之心,向他人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中可见“见贤思齐”的重要性。
我校“见贤思齐”的校风出自《论语·里仁》,其中记载:“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同理,也如“学而不厌”一样,教人常常保持向学向上之心,在这就不多谈了。
我们吴兴高级中学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同我个人的人生信仰“结伴志同道合之人,寻求一切真善美之物”是不谋而合的。在我的人生中,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并用实际行动实践它。
第二篇:一训三风心得
“一训三风”学习心得体会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文明的体现。所以想要更深层次的了解一所学校的文化内涵,就得先解读这所学校的“一训三风”。
首先,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体现了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我校的校训“博远有鸣,开阔弘毅”。其中“博远”一词意为广大而深远,可以在《晋书·王豹传》中找到出处:“以亲辅政,执德弘深,圣恩博远,至忠至仁,至孝至敬”。这不仅体现了我校深厚广博的文化底蕴,也体现出了我校乐于广泛学习其他文化融汇成独具特色的本校文化并一鸣惊人的特点。例如我校的地理位置特殊,海纳百川呈现多元化的校园文化,使得许多外国的留学生都慕名而来。而“弘毅”的意思也包含很广。如:宽宏坚毅,刚强,勇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等。在《论语·泰伯》中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自古就被作为励志名句。在朱熹集注中有:“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 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闍国》有:“具足千子,智勇弘毅;复有百女,仪貌妍雅。”明谢谠在《四喜记·月桂同攀》也有:“论为仁识先弘毅,道传一贯唯无违。”这些无一不告诉了我们做人要宽大有毅力。所以,作为红院人,我们更应该铭记校训“博远有鸣,开阔弘毅”,不断的努力汲取知识,开阔自己眼界,拥有宽宏的心胸,勇敢坚强,从而成就更好的自己。
校风是一所学校的风气,它是一种学校集体的、稳定的精神状态,更是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道不虚谈,学贵实效”告诉了我们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不当空想家,要当实干家,更要求自己做到真正的名副其实,这是对我们道德上的要求。在学习上,校风说的是:学贵“实效”而不是“时效”,根据我的理解“时效”是该什么时候完成就什么时候完成,体现时间效应,“实效”就是按质完成任务。达到实际的效用。时效比实效来得更容易、更直接。然而“做一件事忠一件事”,校风却告诫我们学习不能只追求速度,却忽略了自己是否真的从中学到了东西。
教风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的集中表现。我校的教风:“严谨至诚,乐教善导”就很好的体现了我校老师辛勤教学的特点。老师,是我们的指路明灯。一言一行都深刻的影响着欣欣向学的学子们,所以要求老师能够严谨教学,不空谈阔论,无私诚挚,真正的喜欢教学工作,也要能够因材施教,善于使用恰当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积极性同时提高教学效率。而在我们学校,课堂上一直不厌其烦对我们谆谆教诲的老师,无一不成为了我们的良师益友。
学风是指学习方面的风气。它既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保证,又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我校的学风:“慎思明辨,好学乐群”。其中“慎思明辨”指谨慎地思考,明确地分辨。《礼记·中庸》就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乐群”西汉·戴圣《礼记·学记》中有出处:“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 有人说,大学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所以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学会慎重行事,明辨是非。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养成谦虚好学,乐于与好的人交往。
“一训三风”的魅力不在于高悬,我校的“一训三风”源于师生对我校文化广泛认识与理解,于是能被大家赞同与接受,使得其精神渗透人心,切实贯彻于实践之中,体现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在更深切认识“一训三风”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文化素养,锻炼自己自身的综合能力。今日传承母校文化底蕴提升自我,明天传扬“一训三风”再创母校辉煌!
第三篇:水明小学三风一训
水明小学“三风一训”
校训:上善若水、知书明理。(诠释:此句中既有本校校名,水明,善:最完美;指的是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或者细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无色无味,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无所滞,它以百态存于自然界,于自然无所违也。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知书,只有知,才可以除愚昧、释疑惑,书生自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明理,在知书的基础上,才可以懂得尊师重长,才能以礼待人,才可以有所敬畏。)
校风:以仁为本、以善为源(仁:仁爱;本:根本。以仁爱为治理国家的根本。那我们就是以“仁爱”为治理校园的根本,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只有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先做一个好人,像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中要求的那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做人应如水。水的特性是纯净、透明、轻灵、柔和,守拙,齐心,坚韧,博大,公平等。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做人需要学习水的本质特点,应该具备水的境界和情怀。)
学风:孜孜不倦、敏而好学。孜孜不倦,意为勤奋努力,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语出《三国志·蜀志·向朗传》:“自去长史,优游无事垂三十年。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年逾八十,犹手自校书。”只有对事专心,心无旁鹜,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造,有所成就。敏而好学:聪敏勤勉而好学。不管向谁学,不管他的身份,地位如何,都有我们可以学的地方,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教风:爱岗敬业、修身树人(诠释:爱岗敬业指的是忠于职守的事业精神,这是职业道德的基础。爱岗就是人员应该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安心于本职岗位,稳定、持久地在天地中耕耘,恪尽职守地做好本职工作。敬业就是人员应该充分认识本职工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本职工作的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具有职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在职业活动中具有高度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性,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从事工作。修身树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事业,是一个发展的事业,立德才能修身,百年才终树人。所以我们作为师者,传道不仅要传知识这条道,更要传做人的准则,在公共场合的道德。这样,学生才有好的习惯在社会上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别人,成为社会的正能量。)
水明小学这个集体,要在“上善若水、知书明理”的校训、“以仁为本、以善为源”的校风,“爱岗敬业、修身树人”的教风、“孜孜不倦、敏而好学”的学风的基础上,扬帆起航,成为一所有特色、有内涵、有思想的“乐园”!
第四篇:三风一训范文
校风: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
学风:乐学善思,明理笃行
教风:严谨求实,创新进取
校训:有容乃大,至善至美
第五篇:一训三风范文
立新学校“三风一训”解读
办学理念:让学生成才,让教师成功。
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校 训:诚信 博爱 励志 自强 校 风:重德 博识 求真 健体 学 风:勤学 严谨 开拓 创新 教 风:敬业 爱生 进取 奉献
学校办学理念意义说明:
一、秉承“公平教育——让学校成为每一名孩子学习成长的乐园”的办学理念,本着“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宗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强化师德教育,坚持廉洁从教。教师要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从事有偿家教。
三、加强安全管理,创建平安校园。抓好师生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强化安全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切实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和行为、财产安全。
四、学校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核准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实行“一费制”,严格收费程序,公示有关收费内容和标准;学生订阅报刊杂志等,尊重学生和家长意见,采取自愿;各种收费必须经校长统一布置。
五、强化教育服务意识,做到对来办事、来访、来信和来电的家长、群众主动热情、礼貌周到,耐心细致。真诚欢迎社会各界、家长和学生对学校予以监督。
六、坚持民主管理学校,严格实行校务公开,设立校务公开栏、校长信箱、开通投诉电话等规范和丰富校务公开形式,抓实民主评议学校工作,诚恳听取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意见和建议,密切学校与家长、社会的联系,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校训说明:
诚信——诚信既是为人之道,更是立业之本。学校要本着对家长、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办学,坦诚接纳各方面的意见。“修辞立其诚”,在教育教学,乃至日常生活中,师生、生生间应以诚相待、相互尊重。
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创新。学校管理的爱能唤起教师“以校为家”的敬业精神,能鼓舞教师广泛汲取知识、吸收先进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充实提升自我。对学生,教师要付诸全身心的爱,因为教师的爱能让学生乐学、好学,同时培养学生的多种兴趣、爱好和特长。砺志——志存当高远,只有存在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才有所方向,学生的学习才有所目标。结合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从小培养学生的志气,才能为造就社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是未来创新人才的优良的个性品质之一,是创新的核心动力。从小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逐步发展起多方面的独立应对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它直接指向新一代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事业中的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成就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形成。学校在学生德育管理工作中将格外重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不断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校风说明:
重德——良好个人品德形成,为实现自身人生的理想打下基础,影响和帮助周围的人,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品德。良好的个人品德,起到带头的引领作用。有这样的个人筑成的团队,有着铁一样的意志,具备坚定的信心。为此,学校必须从小培养他们团结、友爱,学会与他人和睦共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良好品德。
博识——博识方能多才,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要广泛汲取“营养”,利用阅读、社会实践等方式开阔自己的视野,为自己储备广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经验,为今后中学、高中、大学,乃至走向社会铺下奠基石。求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真谛就在于:通过实实在在的传授与学习,掌握一定的本领,它容不得半点虚假。因此,学校教育教学都应遵循“务实求真”的原则。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才是实实在在的“人才”。
健体——拥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是我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保证。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病痛的折磨,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还会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质量。强身健体的意义在于有好身体,身心愉快,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接触去感悟生活美好。学风说明:
勤学——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有许多诸如“悬梁刺股”、“程门立雪”、“凿壁偷光’’等勤奋向学的故事,有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世间万事万物都遵循“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之理,大凡学业有成者都有一番鲜为人知的艰辛苦读。
严谨——所谓严谨指的是严密谨慎,仔细认真。对待学问,我们讲究的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在纷繁复杂的知识海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用辨证的思维、带着传承与批判的观念去学习和运用。
开拓创新——就是不拘陈规,敢为人先,勇于开拓,与时俱进。它要求师生员工时刻保持解放思想、知时适变、善抓机遇、敢于探索的境界和胆识,自觉培养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积极创业、敢于创业的勇气和才干。不断提高和拓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创新型人才,为实现党和国家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蓝图贡献聪明才智。教风说明:
敬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个教师首先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乐于教书育人,否则就会误人子弟,我们倡导黄麻布小学教师不仅要把教师这一职业当成一个谋生的手段,更应视之为一个毕生追求的事业。
爱生——热爱学生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谁和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谁的教学就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学活动中,教师不经意对学生的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缕关怀都能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给他们感受到温暖,充满乐观和自信。
进取——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们原有的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有渊博的文化修养,研究教育理论,还要努力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不断改进教法。
奉献——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教育事业是奉献的事业,需要教师有默默奉献的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去。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的光芒四射,社会也才会因我们的耕耘与付出而变得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