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浦东干部学院是中组部管理的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
浦东干部学院是中组部管理的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务委员会负责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任院长,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同志任第一副院长,冯俊同志任常务副院长。
学院是对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军队干部进行改革开放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现代化建设知识和能力教育以及开展国际培训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基地。胡锦涛同志为学院建成并正式开学发来贺信。江泽民同志为学院题写了校名。
学院坐落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心腹地,(前程路99号)占地面积619亩(含水面),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拥有行政中心、教学中心、会议中心、图书信息中心、文体中心、国际交流中心、餐饮中心,以及宿舍楼等15栋单体建筑。教学设施先进,可同时容纳862人在校培训。校园绿化率达79%,三面环水,景色怡人。
学院编制400人,内设办公厅、教务部、培训部、教学研究部、科研部、对外交流与培训开发部、信息技术部、人力资源部8个部门。
第二篇: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后勤服务管理调研情况汇报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后勤服务管理调研报告
一、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以下简称中浦院)后勤服务管理总体情况
(一)中浦院后勤服务管理体制与理念
中浦院整个后勤服务全部实行社会化、专业化和准市场化管理。学院与中国最大的酒店管理公司――锦江国际集团一起组建了中浦后勤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浦后勤),学院占90%的股份,锦江集团占10%的股份。中浦院教学后勤、管理后勤和生活后勤全权委托上海锦江国际集团负责管理;医疗服务委托仁济医院提供。法人代表、董事长由中浦院副院长担任;锦江集团派出10高层管理人员组成中浦后勤管理团队,其中1人担任总经理。中浦后勤提出的服务管理理念是:服务人性化、管理精细化、手段现代化、途径社会化。
(二)中浦后勤组织机构设置情况
中浦后勤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下设总经理办公室、房务部(分为前厅部和客房部,其中前厅部下设文体中心和商务中心)、餐饮部(下设会务部)、人力资源部(下设质量检查部和招聘部)、计划财务部(作为学院的二级财务机构,下设采购部,其中固定资产采购需报中浦院批准)、工程部、保安部和车队等8个部门,按市场化、专业化、精细化标准管理服务。
(三)中浦后勤服务设施基本情况
中浦后勤目前管理的学员宿舍楼共有4幢,房间类型分为标准间、1
单人间和套房等,其中60%为套房,共有756个房间、862个床位,房间内部装修精细、风格淡雅,达到4星级标准;房间电脑外网24小时免费开通(计划外培班网络收费标准与送培单位商定)。由于以前学员餐厅是按大学的模式建设,仅可提供400余人同时就餐,就餐形式主要以自助餐为主,费用标准约为120元/人/天;目前中浦院正在对餐厅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后大小就餐场所为10个、包间11个,就餐规模达800人以上。拥有大型会议场所3个(含容纳1200人的阶梯式报告厅1个),大小教室和会议室53个,教学和会议场所设施齐全、功能先进。现有高标准的大型室内文体活动中心1幢,包含四季恒温游泳池、斯诺克台球馆、网球场、棋牌室和乒乓球室等场馆13个。中浦后勤各楼幢门禁、房间、餐厅、图书室和文体娱乐场所实行“一卡通”管理,学员只需刷卡即可享受全套服务,即方便学员,又便开管理。
(四)中浦后勤保障设施基本情况
中浦后勤的后勤保障分为4大块。一是有独立的能源供应系统4套(供水、供电、消防及锅炉等保障设施),如有6套独立的中央空调系统,有效的解决了各幢建筑内部的制冷和采暖需求。二是总控和分控系统有3个,提高了后勤保障中应急事件化解和防范能力。三是形成制度,定期对各类设施和设备进行维护,如厨房的某一设备临近使用寿命的前两个月,中浦后勤就要按原设备的型号及时购置,避免了该设备报废后影响使用的情况发生。中浦院成立三年多来,由于实行了严格的维护制度,目前各类建筑外表和内部光亮如新。四是先进的安保系统,中浦院有3个大门,每个大门都严格执行来客登记和监
控预警制度。
(五)中浦后勤服务项目与服务接待基本情况
中浦后勤重要服务项目包括客房、餐饮、文体中心、外围环境卫生、会务、安全保卫、工程维修等。服务接待对象为处级、厅级、部级领导干部、外宾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全年接待能力约3000至5000人。对此,中浦后勤为突出后勤服务接待的重要性,提出了“四星级的服务设施,五星级的服务标准”的服务接待目标。学员与宾客接送程序为:中浦院办公厅接待处根据学员与宾客的级别,向中浦后或下达接送任务,部级与厅级以下学员由办公厅接待处与中浦后勤派人共同接送;部级以上人员由中浦院办公厅领导或学院领导参与接送。
(六)中浦后勤运行机制
上海市国资委向锦江国际集团下达了服务中浦院的任务。因此中浦后勤自成立伊始,其服务管理就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根据中浦院的特色和学员的特点,对后勤服务进行了高标准、严要求的角色定位,排除一切因素,克服一切困难,不以赢利为目的,日常运行延伸锦江管理模式,从而保证了中浦院教学、生活等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自身也赢取了品牌效应。在运行过程中,中浦院办公厅下设的行政管理处作为中浦院与中浦后勤之间的联络、协调部门,及时化解二者之间存在沟通问题与矛盾冲突,实现了和谐的后勤运行机制。中浦院对中浦后勤主要从人工费用和能源费用两个方面进行目标考核;与此同时,还要求其在中浦院资源相对空闲(寒、暑假)的情况下,利用自身条件承接具有影响力的计划外培训班,所得利润用以补贴计划内培训班形成的亏损。
(七)中浦后勤用工管理体制
锦江国际集团派来的10名高管的工资由中浦院支付;从事后勤服务的员工上班、休假时间、社会保险、工资和福利待遇均严格按照国家劳动法和上海市的相关规定执行,员工的日常管理、工资、社会保险等均由中浦后勤负责。为确保安全,中浦后勤员工均具有上海市户口,外来人员一律不予录用。中浦后勤现有员工600余人,其中20%为上海市下岗和退休职工,员工配备较为充足。
二、中浦后勤服务管理中的亮点
(一)后勤服务管理实行社会化、专业化服务
一是中浦后勤的管理团队由锦江国际集团派驻,不需要再占用中浦院的事业编制,解决了后勤管理人员的编制问题;二是后勤服务管理实行社会化后,中浦后勤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在用工管理方面符合劳动法规的政策要求,规避了风险;三是中浦后勤在经营管理方面具有较为灵活的机制,经营目标进一步明确,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四是后勤服务的专业性较强,需要专业的人来做,而锦江国际集团拥有无与仑比的酒店服务管理经验,能够将“给学员提供专业化的、完美的服务”作为根本出发点,大力提升了后勤服务管理的水平,从而提高了中浦院的对外形象。
(二)后勤服务工作中的细节化管理
中浦后勤成立的时间不长,后勤服务管理的许多方面还在摸索前行,还在总结完善,但其服务工作中的细节化管理则较为突出。如在学员房间外墙壁上设置的学员姓名卡片,方便了学员彼此的交流;清扫每间客房都必须有2名服务人员,保证了学员的稳私与安全;每个
房间衣柜中配备的雨伞、床头柜上配备的小闹钟,无时无刻都在用心为学员服务,等等。
(三)实行“大后勤”管理模式,提高了服务能力
中浦后勤将住宿、就餐、会议和文体娱乐等后勤服务项目与水、电、气、空调、网络和车辆等后勤保障项目融合在一起,实行“大后勤”管理模式,对后勤服务资源进行了全面整合,使后勤服务与后勤保障紧密协作,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四)召开后勤工作月度例会
中浦后勤每月召开一次后勤工作月度例会,董事长和总经理共同出席,中清院和中浦后勤相关人员列席,及时通报当前后勤服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加强了沟通,增进了理解,促进了中浦后勤的长效服务管理机制。
(五)用工管理体制
中浦后勤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其员工与中浦院虽无任何关系,但其只为中浦院提供后勤服务,且中浦后勤严格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保障了员工的合法权益,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也较为优越,因此员工的思想较为稳定,工作态度十分端正,服务意识也很强。另外,中浦后勤的员工配置较为充足,员工的休息时间得到了保证,既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业务培训,又保证了精力充沛,对服务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学院后勤服务管理可以借鉴中浦院后勤服务管理的方面 中浦院后勤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借鉴
中浦院的后勤服务管理优点:
一是后勤服务工作中的细节化管理;
二是为方便学员、方便管理,可以使用一卡通系统;
三是召开后勤工作月度例会;
四是后勤用工管理体制的规范问题。
在此需要重点说明的是,此次调研组到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和湖洲中心支行进行座谈时,大家对后勤用工问题都较为关注。目前,上海总部的后勤用工采用劳务派遣的形式,由劳务派遣公司全权负责;而湖洲中支正在摸索适合自己的后勤临时用工体制,暂时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对此,曾在我院县支行行长班培训的湖洲中支纪委书记申波同志提出了“在对县支行行长班授课时,应增加劳动法的相关内容”,从而化解人民银行基层行的后勤临时用工的风险问题。
第三篇:国家直属事业单位增收节支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直属事业单位增收节支管理暂行办法
(1994年1月3日 国家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和体育体制改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财务管理,充分调动单位和职工增收节支的积极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根据财政部(92)财文字第458号《关于加强事业单位收入财务管理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体委各直属事业单位。
第二章 预算管理
第三条 事业单位预算是国家预算的组成部分,预算资金的来源由国家预算拨款和单位自身组织的各项收入两部分组成。单位的预算管理形式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管理。单位实行何种管理形式,根据《国家体委直属事业单位“预算包干”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编制预算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按照上级下达的事业计划、任务,本着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预算。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根据本单位的需要,又要考虑国家财力的可能,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区别轻重缓急,合理安排使用资金。
(三)坚持勤俭办事的原则。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挖掘内部的潜力增收节支,精打细算,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坚持分清经费渠道的原则。划清事业经费与基本建设投资、专项经费之间的界线,根据不同渠道经费分别管理的要求,分别编制预算。
第五条 各事业单位的正常经费实行预算包干的办法,年终预算包干结余留归单位结转下年继续使用,可以按规定提取事业发展基金、集体福利基金和职工奖励基金。预算包干结余的管理使用,按有关规定执行,不得用于违反财经纪律财务制度的开支。预算包干管理按《国家体委直属事业单位预算包干管理办法》执行。
第六条 单位编报的经费预算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即成为预算拨款和预算执行的依据,一般不得变动。如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变动时,应提出调整预算的报告,经批准后方可执行。专项经费必须专款专用。
第三章 收入管理
第七条 收入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体育事业单位必须努力完成国家和上级规定的各项任务,认真做好体育训练、竞
赛、教学、科研等工作,同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充分利用本身的优势,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增加收入;开拓财源,努力挖掘潜力,改善物质条件,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组织收入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及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和收费项目范围。
第八条 单位取得的各项收入;不论实行何种预算管理形式,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并向上级财政部门报送财务收支计划和决算报表。
附设独立核算的经营部门按规定比例上交的净收入、联营项目的分成收入、同样应纳人预算管理。
第九条 单位组织收人,应实行独立核算,按扣除成本(费用)后的纯收入计算。第十条 收入的成本(费用)核算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成本(费用)的范围,包括劳务、材料、设备、仪器耗损等费,用。成本(费用)要严格按实际发生数计算。全额预算管理单位,难以计算事业收入实际成本的,可按收入的一定比例计算,具体比例根据单位的情况另核定。
(二)全额预算管理单位组织收入所耗费用,已在经费中开支的,按计算出的成本(费用)数,冲减事业经费的相应支出。
第十一条 建立专用基金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全额预算管理单位开展经营和服务所得的纯收入作为“抵支收入”与单位预算包干经费统一使用,年终结余建立事业发展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和职工奖励基金。
(二)差额预算管理单位和自收自支管理单位建立下列基金:医疗基金、修购(折旧)基金、周转(流动)基金、事业发展基金、职工福利基金、职工奖励基金和后备基金、具体办法按《国家体委直属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执行。
凡是按国家有关规定,从收入中直接提取了职工福利基金和职。奖励基金的,不得再从年终经费包干结余或收支结余中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和职工奖励基金。
第十二条 经我委核定纳入单位预算管理,用于抵补事业支出的收入,免征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以下简称“两金”)。
全额预算管理单位的年终预算包干结余,免征“两金”。
差额预算管理单位和自收自支管理单位提取的医疗基金、修购(折旧)基金,从年终收支结余提取的事业发展基金、后备基金和补充的周转(流动)基金,以及上交主管部门用于抵补事业费的收入,作为抵顶预算拨款,免征“两金”,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和职工奖励基金照常交纳“两金”。
第十三条 单位对按税法规定减免的税款,要单独计算,全部用于抵补事业支出,不得用于职工福利和职工奖励。
第十四条 单位用收入安排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必须经国家体委审查资金来源后,按规定程序报批立项。
第四章 支出管理
第十五条 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是事业单位为完成国家下达的事业计划进行工作和开展业务活动,保证体育事业发展必须的资金条件。
第十六条 支出的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严格执行国家的财政、财务制度和开支范围。建立健全必要的支出管理制度和手续,按照批准的预算和经费支出范围办理,严格审批手续,不得以领代报、以拨列支。无明文规定的开支项目,要报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执行。
(二)坚持统筹兼顾,量力而行,分清轻重缓急,保证重点,集中财力办事业,努力减少消耗性开支,控制消费资金的增长。
(三)坚持勤俭节约,讲求经费使用效益。既要保证业务工作的需要,也要精打细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杜绝铺张浪费。
(四)分清经费渠道,按规定的用途使用,不得相互挤占。
第十七条 支出管理应符合以下具体要求:
(一)各单位的经费支出,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必须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统一领导,集中财权,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要加强财务部门对单位财务工作的领导和监督作用,不得在财务部门外设同级预算外财务机构,已经设立的要立即撤销。
(二)各项支出要在单位领导的统一领导下,由财务部门统一安排掌握使用。根据批准的预算,分级归口有关业务部门负责,实行指标控制。各业务部门的开支,要事先提出使用计划交财务部门审核后执行。开支计划的调整,在预算范围内由财务部门审批,超计划和计划外支出,应由有关业务部门提出书面报告。交财务部门审核后报单位领导批准执行。各项支出要有凭证,并按经费使用的管理权限报有关领导批准后,由财会部门报销。具体规定如下:
1、人员经费应严格按照国家批准的编制和规定的定额标准以及批准的劳动工资计划执行。
2、公务费应严格按照核定的预算,采用定额管理办法控制支出,按实际发生数列支。
3、业务费应严格按照核定的事业计划和预算,在保证业务需要的基础上,采用确定消耗定额的办法进行管理,按实际发生数列支。
4、修缮费、设备购置费按实际发生数列支。差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单位当年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发生较少的,可按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一定的数额列支,转入修购基金,在以后使用。为调动职工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单位内部能自行解决的维修等项目。可参照市场同类项目的价格尽量由单位内部安排解决,节支部分,根据实际情况可给有关部门提取适当的提成比例。
5、购建的固定资产和购入的低值易耗品,经物资管理部门验收后列支。
6、其他各项费用,均应以实际报销金额列支。
第十八条 专项经费要严格按照批准的用途专款专用,单独立项核算。
专用基金支出实行计划管理,坚持先提后用,量入为出,专款专用的原则,按照规定的用途和使用范围办理支出。各项基金未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挪做它用。年终结余可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第十九条 各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有关规定,购买专项控制商品,要按规定报批后购置。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国家体委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中组部就《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答记者问
中组部就《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 2015-06-04 08:09:24 |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 佚名 | 责任编辑: 钮东昊
新华网北京6月3日电日前,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对此,中央组织部负责人接受采访,就《管理规定》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您介绍一下为什么要制定《管理规定》?
答: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国有事业单位110多万个、工作人员3000多万人。事业单位领导人员是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在推动公益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定《管理规定》可以说是“中央有要求、现实有需要”。中央历来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积极推动事业单位及其人事制度改革。2011年,中央作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决策部署,提出要“抓紧研究制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办法”。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事业单位改革作出新的部署,四中全会强调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落实中央新精神新要求,迫切需要以法规制度建设为抓手加强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队伍建设。目前,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有公务员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中央企业有《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等,而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长期沿用党政机关干部的模式,没有形成充分体现事业单位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的政策法规体系,亟需填补空白。
《管理规定》作为第一个专门规范和加强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的党内法规,是党的组织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成果,是依法依规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重大举措,是新时期做好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工作的基本遵循。它的印发实施,对于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建设一支符合好干部标准的高素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队伍,激发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提高公益服务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问:请您介绍一下制定《管理规定》有哪些主要考虑?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我国事业单位行业众多、类型复杂,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事业单位的情况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对领导人员管理既要提出共性要求,也要兼顾个性差异。基于此,我们制定《管理规定》,总的考虑是按照“先整体立规、后行业完善”的思路,采取“1+X”模式,建立完善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制度体系。先制定涵盖“进、管、出”环节的《管理规定》(即管总的“1”文件),对普遍适用的基本原则、基本条件、基本制度和基本要求作出规定,在此基础上,由中央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分别研究制定体现行业特点的具体管理办法、各省区市党委制定市以下党委和政府直属以及部门所属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具体办法(即“X”文件),进一步提出符合行业和当地实际的管理措施和改革具体要求,增强针对性、有效性。在制定文件过程中,我们注意把握四点:一是认真贯彻中央新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干部标准,体现“三严三实”和“四有”要求,强化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二是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立足公益性、服务性、专业性、技术性等特点,从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激发事业单位活力、推动公益事业发展出发,提出符合事业单位实际的管理原则、基本条件和制度要求。三是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任职资格条件不明确、用人机制不灵活、日常管理不规范、监督约束不到位等问题,积极推进领导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四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认真总结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实践经验,积极吸收借鉴其他领域领导人员管理有效做法,搞好与《干部任用条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的衔接,保证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宏观管理的有机统一。
《管理规定》共9章40条,对领导人员管理“进、管、出”各个环节作了规范。第一章总则,主要明确制定文件的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总体要求和原则以及组织实施主体等。第二章任职条件和资格,对任职基本条件和资格作出规定。第三章选拔任用,明确主要方式和程序要求。第四章任期和任期目标责任,提出一般应当实行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第五章考核评价,对考核的类别、重点内容、等次及结果运用等作出规定。第六章职业发展和激励保障,对培养教育、交流、后续职业发展、收入分配和表彰奖励等作出原则规定。第七章监督约束和第八章退出,明确监督主体、监督重点和具体制度措施,完善退出机制等。第九章附则。
问:《管理规定》将党管干部原则作为首要原则,基于哪些考虑,是如何体现的? 答:党管干部原则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最鲜明的政治特色,是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事业单位领导人员是党的执政骨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这支队伍管理同样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这既是实现和加强党对事业单位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坚强组织保证。为此,《管理规定》明确把党管干部原则作为领导人员管理的首要原则,用于统领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队伍建设,并将其贯穿到管理目标、管理任务、管理方法和管理要求各个方面。《管理规定》明确提出,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履行领导人员管理职责,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提出启动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工作意见,在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等环节严格把关,并切实落实好教育培养、监督约束等方面的职责任务。
《管理规定》在任职资格条件方面提出了哪些要求?在改进选拔任用工作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答:任职资格条件是用人导向和用人标准的集中体现。《管理规定》认真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结合事业单位特点,把好干部标准和有关要求细化为领导人员的具体任职资格条件。在任职基本条件上,《管理规定》注意兼顾共性要求与个性特征、一般岗位与特殊岗位,比如,对所有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行等提出要求,突出强调要忠实履行公共服务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有较强的公共服务意识和改革创新精神,有相关的专业素质或从业经历,熟悉有关政策法规和行业发展情况,业界声誉好等要求。对其中担任党内领导职务的领导人员,提出应当牢固树立党建责任意识,熟悉党务,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对正职领导人员,提出应当具有驾驭全局的能力,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民主作风好。在任职基本资格上,对从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到管理岗位担任领导职务的分别设置了相应的资格要求,其中,对从管理岗位提任的,参考《干部任用条例》和岗位设置有关规定,明确文化程度、工作经历、任职年限等要求,与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资格搞好衔接;对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领导职务开辟任职通道,作出原则规定。
在选拔任用方面,《管理规定》主要对领导人员的选拔和任用方式作了规定,考虑到程序要求基本一致,未作赘述,只提出参照《干部任用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事业单位实际确定。关于选拔方式,《管理规定》采取“一般”加“特殊”的方式,明确对拟任人选,可以采取组织选拔、竞聘(争)上岗和公开选聘(拔)等方式进行,同时考虑到一些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必须是本行业、领域领军人才,需要面向全国甚至全球选拔,在总结一些地方和行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也可以探索委托相关机构遴选等方式选拔领导人员。在任用方面,《管理规定》提出区别不同情况实行选任制、委任制和聘任制;为进一步转换用人机制,搞活用人制度,提出对行政领导人员要逐步加大聘任制推行力度。
问:为什么规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一般应当实行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
答:2011年中央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实行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任期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是体现中央改革精神,加强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领导人员“能上能下”,促进领导人员忠于职守,激发队伍活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文件制定过程中,各地各部门普遍赞同推行这项制度。对此,《管理规定》明确“每个任期一般为三至五年,在同一岗位连续任职一般不超过十年”;关于任期目标设定,由于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千差万别,只作了原则规定,提出任期目标内容应当注重打基础、利长远、求实效,同时把任期目标与考核评价相挂钩,以推动领导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完成任期目标任务,使这一制度真正发挥作用。
问:《管理规定》提到领导人员职业发展问题,请问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制度措施? 答: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职业发展和激励保障专设一章,以遵循事业单位领导人员成长规律,体现中央对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关心。对职业发展,主要从完善培养教育制度、交流制度、鼓励支持后续职业发展等方面作出制度安排。比如,一些地方反映,事业单位领导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比较薄弱,参加培训机会少、培训针对性不强、知识技能更新慢等问题,还有个别领导人员存在重专业不问政治、党的意识淡薄等倾向。对此,《管理规定》从加强政治引领和能力培养、强化岗位培训、注重实践锻炼等方面提出要求。又如,在交流方面,目前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与党政领导干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之间的交流不够通畅,同一行业、系统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之间的交流也不够。对此,《管理规定》提出要注意选拔事业单位优秀领导人员进入党政领导班子,对统筹推进“三支队伍”交流、事业单位之间交流作出规定。再比如,对于后续职业发展问题,现实中,许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任职前一直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他们退出领导岗位后,为继续发挥其专长,《管理规定》提出,对任期结束后未达到退休年龄界限的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适合继续从事专业工作的,鼓励和支持其后续职业发展。
问:请问《管理规定》在落实从严管理干部方面作了哪些具体规定?
答: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中央强调要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贯穿到干部管理全过程。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在人、财、物方面有较大的决定权、支配权,而监督约束机制尚不够健全,特别是对“三重一大”决策监督不够,部分行业和领域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必须加强对这支队伍的从严管理。
考虑到事业单位领导人员是国家公职人员,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措施同样适用,为此《管理规定》把中央关于干部管理监督方面的制度措施和要求,结合事业单位特点作了梳理整合。《管理规定》明确了党委(党组)及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的监督责任;把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依法依规办事、执行民主集中制、履行职责、行风建设、选人用人、国有资产管理、收入分配、职业操守、廉洁自律等情况作为监督的重点内容;强调要发挥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等作用,综合运用考察考核、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巡视、提醒、函询、诫勉等措施,对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进行监督;严格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和任职回避等制度,通过完善这些监督措施,致力于织牢扎紧从严管理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制度“笼子”。
问:请您谈谈中央组织部对学习贯彻《管理规定》有什么具体部署?
答: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贯彻执行。关于《管理规定》的学习贯彻,中央组织部将印发通知,对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工作提出要求。同时,还将召开座谈会,对学习贯彻《管理规定》、加强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队伍建设作出部署;举办培训班,对省里和中央部门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进行培训,帮助大家准确把握文件精神,提高政策执行能力。组织(人事)部门要在党委(党组)领导下,高度重视《管理规定》学习贯彻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学习培训,严格执行政策,完善配套制度,不断推进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第五篇:中共中央直属机构管理的副部级事业单位(6个)
中共中央直属机构管理的副部级事业单位(6个)
1、光明日报社/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中央宣传部代管)
2、经济日报社(中央宣传部代管)
3、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代管)
4、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央组织部管理)
5、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中央组织部管理)
6、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央组织部管理)
说明:中国国家级的党政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以前主要是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前者侧重于政治理论、党性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后者主要培训政府公务员的管理能力。2005年新成立的三所学院中,延安、井冈山两院侧重于革命传统、基本国情、作风养成等方面的培训;浦东干部学院则强调改革开放意识与执政能力的培养。红色为正部级单位,兰色为副部级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