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报告 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02:0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生工作报告 》,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生工作报告 》。

第一篇:学生工作报告

学生工作报告范文

综合素质,引导同学们成人成才开辟了多种途径,学生工作报告范文。在我院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会在注重办好 “开口说英语”、“南海学院创造节”和“才艺大赛”等品牌项目的同时,还在不断探索创新。

1、大力开展学术活动,活跃校园学术气氛,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在南海学院的指导下,学生会通过学术报告会、学术座谈会等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同学树立正确的专业态度,使同学们明确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并充分认识到学好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一年来,学生会举办了南海学院“开口说英语”品牌活动,从活动推出以来,同学们反映十分热烈,积极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形成比较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开口说英语”主要包括:一周一次的英语角、一月一次的英语模拟考试、每周英文电影播报,英文对白大赛、英语词王争霸赛、新东方英语讲座等一系列活动,活跃了校园学术气氛,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为学院形成良好的学风、院风出了积极贡献。同时,通过对英语学习的重视,辐射其它专业学科,由点及面,全方位的学习,不仅可以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而且能够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更从深层次的引导同学们主动学习、自觉学习,提高学习的能力,取得十分良好的效果。

2、积极推动学院文体工作,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创建高雅校园文化。

一年来,院学生会举办了一系列精彩的文艺体育活动,深受广大同学们的欢迎。“金牌”主持人比赛、“我与才艺有个约会”南海学院才艺大赛、迎中秋之“跳蚤市潮、女生节之“十人十一足”比赛等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的同时,院学生会还举办了各种体育竞技比赛,如新生篮球赛、运动会、拔河比赛等,各项体育赛事更是让同学们看到了自己的年轻与激-情,工作报告《学生工作报告范文》。此外,佛科院南海学院第一届创造节,更加展示了南海学子的风采。作为南海学院的又一品牌性活动,“朝气蓬勃、异想天开、展现个性”的创造节强音依然清晰的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之中。学生会干部们群策群力、精心策划、组织、安排,为同学们打造一个创造个性、展现才华的舞台。首届创造节总体分为七大板块:开幕式暨“梦幻之合”演唱会、生存知识竞赛、“超极越限”体育创记录比赛、“创造精彩”话剧表演、“妙趣横生”收藏展、英文征文比赛、“创造之夜”颁奖晚会。新的模式、新的理念,带给同学们全新的感受,不仅是娱乐上的享受,更是思想上的碰撞、实力的较量、个性的张扬,发挥南海学子的创造个性,呈现大学人才的锐气,同时培养提高同学们创造性的思维模式,营造出北院校区创造学习的氛围,创造学习之风,卷袭着北院的每一个角落。所有这些活动既反映了时代的主旋律,促进了校园“两个文明”的建设,又为广大同学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大大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达到双赢的效果。

第四,加强学生会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学生会干部的整体素质,增强学生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

新生的南海学院,新生的学生会,从无到有,从稚嫩到逐步成熟,点点滴滴的成长无不凝聚着我院学生的智慧和心血。2003年10月23日,我院选举产生了南海学院学生会第一届委员会,学生会从此宣告成立。由于我院2003级是第一届学生,面对没有师兄、师姐,没有学生会工作经验的学生干部来说,无疑是困难与挑战并存。但在南海学院党委领导和学工办的指导下,学生会全体成员组织全院学生集思广益、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坚持积极进娶努力奋斗、团结拼搏的工作作风,以广大同学的根本利益为首要利益,尽一切可能地为同学、为学院服务。

学生会的职责是更好地服务同学、管理同学、教育同学,但前题取决于内部组织是否完善和合理,加强学生会自身建设,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是学生会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根本保证。

为推进学生会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学生会建立和完善了《佛科院南海学院学生会工作章程》,《南海学院学生会财务管理制度》、《南海学院学生会干部考核制度》等规章制度,形成了责权明确,统分结合,层层负责的制度体系,确保了学生会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学生会组织坚持“做同学榜样,受同学监督”的原则,已逐步成为一个有很强战斗力、凝聚力的团体。

第二篇:学生工作报告

电子通信工程系学生工作报告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叫刘洋,来自电子通信工程系,担任电子系团总支学生会副主席一职。今天由我来汇报电子通信工程系的学生工作报告。

我系团总支在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组织团员学生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倡导团学工作新理念,加强共青团能力建设,坚持以服务大局和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紧扣素质教育主题,进一步实施精神支柱、素质拓展、青春创新三大工程,夯实基础,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努力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创造新业绩。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切实提高我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1、开展好我系青年学生的理论学习和理想信念教育,构筑其精神支柱。继续抓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的学习教育。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精神及共青团中央的相关文件精神。

2、加强我系青年思想道德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探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手段,使广大青少年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

3、办好团干部培训班,组织学生干部培训和素质拓展训练。加强对团干的教育和培训,有计划地对我系团员青年进行时事政策教育、科学精神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

4、坚持团日活动制度,进行优秀团日活动和团支部民主生活会评比,积极组织推荐优秀团员参加党课培训、向党组织靠拢。适时召开全系团员青年理论学习活动经验交流会。

5、围绕重大纪念日和国内重大事件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以“清明节”为契机,赴新乡烈士陵园开展祭扫、缅怀先烈活动等。

二、深入实施素质拓展计划,促进我系学生全面成长

1、落实素质教育,完善素质结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之外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几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学生完善素质结构,全面成长成才。

2、创新校园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决定》,继续完善以政治文化为中心、以民族传统文化为重点、以娱乐文化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活动机制。

3、进一步加强德育项目的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绿地认养活动,“一对一”帮扶困难学生,向困难学生献爱心、维护校园卫生、义务植树等活动。

4、以党对青年的要求为方向,着力开展好我系团的各项活动,争创特色。积极完成校团委的各项任务,以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出发点,积极推动共青团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不断扩大共青团工作在学生和社会中的影响。

三、繁荣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我系学生的校园生活 校园文化是党团教育的重要阵地,浓厚的学习氛围源于活跃的校园文化建设,为了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丰富校园生活,营造一个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气氛,我系团总支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开展了各项活动:

1、开展主题团队,文体兴趣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个性发展。

本我们组织了精彩的迎新晚会,元旦庆祝活动,首届趣味运动会,“第一届‘安达’乒乓球赛”,“友谊杯”篮球赛, 电子系第四届话剧大赛,开展以“青春献祖国”为主题的征文比赛,以“母爱” 主题的演讲比赛,各团支部开展以“认真学习,诚信考试”为主题的团日活动,要求各班级团员为团支部提建议并签名,系报征稿和黑板报评比等活动。

2、开展雷锋月学习活动和“迎绿色奥运,保护母亲河”活动。积极开展学雷锋做好人好事等活动,组织广大青年志愿者到敬老院义务劳动并陪老人聊天,下棋。组织学生清理渭河及河沿垃圾,为我市的创卫工作添砖加瓦。

3、大力推进青年创新活动。

成功举办河南机专第七届科技文化艺术节“电子制作大赛”。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同学们积极参加,并亲手作出电子产品,得到校系领导的一致好评。

4、进一步开展“变废为宝”活动。

在班委会的带动下,全体团员积极参与,收集废纸,塑料瓶,这样既减轻了环境污染,又能获得一些资金,便于开展各项活动。

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加强团的自身建设

认真贯彻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决定》,适应教育教学等形势的发展要求,树立“动态团建”的新理念,加大团建的创新力度。

1、加强团组织建设

(1)班子建设

电子通信工程系团总支现有专职团总支书记(老师)一人、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各一人、新闻网络成员两名,干事若干,专职团干59人。28周岁以下青年1183人,其中团员数1065人。我系团总支班子健全、队伍过硬、制度完善、纪律严明、团结协作、作风扎实、工作积极。32个下属团支部(其中学生团支部31个,教工团支部1个)于2008年3月完成了大规模的换界工作,既保留了原有的专职团干数,又选拔出一批新人。

(2)团员管理与发展

电子通信工程系团总支积极发动青年团员加入中国共产党,通过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强化团员意识、加强对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取得很好的成效。团总支现有56名正式党员,154名中共预备党员和268名入党积级分子。2007年有425人写了入党申请书,352人参加了党校培训并取得了结业资格。

(3)推优工作

团总支的推优工作是在校团委制定的标准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客观公正的选拔出了一批优秀团员和优秀团干,把团员民主评议工作细分为学习动员、自评互评阶段和民主投票评议阶段,在此基础上推选出了优秀团员、合格团员、经教育合格团员和不合格团员。使得团员评议真正为广大学生所认可、所支持。

(4)组织建设

①健全团组织,充实团组织委员会,做好班级团组织建设。②坚持办好团干部培训班,加强对专职团干部的选拔、培训和培养工作,引导广大团员和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③在总结、深化、规范22个班级团支部工作的基础上,在学校率先推行“5S”星级宿舍管理,使我系学生提前接触到”5s”管理理念,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④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办好黑板报、墙报,我系首先创办系报《电子风云》,得到广大同学的一致赞成和好评。

五、加强对学生会和团员青年工作的指导

定期召开共青团工作会议,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以“迎绿色奥运,做文明学生”活动为主题,服务于校系中心工作,服务于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充分发挥团员青年在学校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加强对学生会的指导,从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工作方法等方面加强对学生会工作的探索和引导。支持学生会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定期

召开学生座谈会,发挥学生会的桥梁作用,积极维护学生的合法利益,同时及时把握学生动态,疏导学生的思想情绪,维护学校稳定。

回顾过去,我们仍有许多的工作尚未能全面的开展;展望未来,我们仍将本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的宗旨,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在校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团组织的正确指导下,满怀豪情和信心,努力开创我系学生工作的新局面。

工作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学生思想道德工作报告

学生思想道德工作报告范文

为进一步了解我区中小学生的思想状况,把握新时期学生的新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近期,区教委基教科对各直管学校、乡镇各校开展了大规模的德育调查活动。调查在我区城乡12所小学,18所初中、5所高中中进行,共收到有效答卷4383份。内容涉及学生的理想与追求、自我认识、基础文明、亲子关系、兴趣爱好、两性交往、法制意识、心理状态等8个方面。调查兼顾了城市、农村的各级各类学校,基本能反映我区中小学生的真实现状。在此基础上,区教委组织各校德育骨干进行数据统计、归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形成报告材料,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提供一些较为客观的依据。

一、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理想与追求

调查显示,当今的中小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更务实、更现代、更人性,也更重视个人的发展,这是社会的人本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的具体体现。无庸质疑,这一代的中小学生是历史上最优秀的一代,他们的独立性很强,不来虚的,失去了崇高的理想,但却有扎实的追求,虽然在太强调自我的时候可能忽略了对别人的关照;他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时候,可能对社会的责任想的不多,但这些都不能否认这一代人本质的优点。

1、功利的学习目的,务实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是一个体现人生价值取向的郑重的问题。调查显示,接近半数的学生把金钱、地位和安逸的生活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在被问及“你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时,多数学生选择了“为自己以后能找个好工作”,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报效祖国,服务大众”。可见,昔日学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在今天学生身上以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功利的人生态度。

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让孩子们早早地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他们目睹了下岗的危机,暴富的神奇,逐渐拉开的贫富差距使他们十分现实地考虑自己的将来。这种表现在城市学生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城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选择为自己而学习的比例均大大超过农村学生)。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倾向作为个人主义来批判,而是应该帮助学生很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肯定他们重视个人、重视个**利以及自我价值的倾向。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过分地关注自我,也会产生社会化方面的不良倾向,会产生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问题,这也是当前教育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但是近年来,老师们似乎也不再喜欢用高尚的道理来教育学生,他们已经习惯于用“不好好学习就找不到工作”等通俗的小道理来激励学生,他们认为为国为民的大道理太过空泛,远不如小道理来得实在,但这些看似实在的小道理永远无法搭建起青年一带神圣的精神的殿堂。

从小学到中学,学生的价值观呈现明显的滑坡。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传进来的种种基于个人本位的思想观念,既强化了中学生自我奋斗、自我拼搏的意识,又强化了中学生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的思想,以及追求名利的人生观念。这在客观上促使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从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进而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和自主性。近年来,各中学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分数渐渐成为老师们最重要的追求。大家都忙于“授业”,却渐渐忘却了“传道”的责任。长期流水线式的工作方式让中学老师们对教育的神圣内涵日渐麻木。这一点在“非典”肆虐之时表现的尤其明显,危难当头,大战在即,中学老师们的热情与责任心远不如小学的同行。在这种功利的社会背景和教育氛围之下,相当比例的学生对学习的目的表现出迷茫与困惑,这种困惑在初中生身上最突出,调查显示:初中生选择“说不清楚为什么学习”的比例远远高于小学生和高中生。

2、尊重知识却鄙视劳动。

在被问及自己理想的职业时,学生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倾向,再也没有过去“我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那种异口同声,可见当代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远胜与前人。希望成为高级知识分子或科技工作者的人数最多,排在第三位的是选择做一个机关工作人员,这三项合计人数接近80%,想当老板的人并不算多,仅占16.7%,只有愿做知识分子的人数的一半。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作用普遍认同,而且学生对金钱的态度比一般想象的要冷淡的多,在他们心中知识更重于金钱。但93.2%的学生还是趋向于收入稳定而丰厚的职业。

调查显示,选择做技术工人或农民的人数合计不到8%,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当前工人和农民的境遇和社会地位的确无法与其他几种职业相比。而且这一代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即使农村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也远不如以前的孩子,城市的学生劳动的机会更少。家长、老师仅对学生的成绩提出要求,甚至还向学生灌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落后思想,这些都增加了学生对劳动的鄙夷。事实上国家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且学生中的大多数也将进入普通劳动者的大军,追求较高层次的职业本也无可厚非,但学生对劳动的鄙夷的态度既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也不利于个人成长。因此在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对生产劳动的深厚感情是一项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3、长大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仍是孩子们的首选。

69%的学生希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22.7%的学生不想参加任何政治组织,希望自己成为**党派成员的学生占8.7%。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对党的知识了解很少,但长期的教育使他们对党有一种朴素的感情,这其中也不能排除其他动机的参与,但至少说明对党的支持与信任是当代学生思想的主流。这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文明

1、基础文明水平显著提高。

调查显示,43.1%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随地吐痰”,40%以上的学生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基本能做到不随地吐痰。两项合计人数超过80%,这个比例应该远远好过成人。72%的女生和61.54%的男生在风景区会将吃剩的果核放在包里,遇到垃圾箱再扔;68%的女生、61%的男生在进敞开的别人的房间时会先敲门,这无疑是十分有礼貌的行为。有不少同学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处处展现着自己的道德素质,把口香糖吐在纸中扔进垃圾箱,公共场所低声说话,男孩子知道谦让和照顾女生等等。同学们都喜欢与有爱心,彬彬有礼,文明守纪的人交往,很少有人会喜欢一个总是不顾忌别人感受,行为粗鲁的人做自己的朋友。

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德意识已渐入人心。另外,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德育的方向从高高在上的政治说教转向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多年扎扎实实的工作,目前已初见成效。

但也要看到,学生在问卷中所反映出的道德水平与人们的感觉有很大出入,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感觉乱扔杂物、随地吐痰在中小学生中十分普遍,这说明问卷调查的结果并不完全反映了真实的情况,很多同学只是纸上谈兵,答案只是答案,大家都知道应该怎样做,但落实到行动上就不是这样了。因此加强学生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仍然任重道远。

2、城市学生优于农村。

城市学生选择“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随地吐痰”的比例远高于农村学生。其中城市初中此选项比例为49.4%,农村为20.4%,相差29个百分点;城市高中为48.2%,农村为38.5%,相差近10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说明基础文明水平与物质环境密切相关,城市孩子的居住环境、公共活动场所、学校环境都大大优于农村。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村学校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可喜的是农村小学生不随地吐痰的比例已与城市学生不相上下。文明的习惯需要长期的积淀,相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还会不断提高。

3、初中生行为习惯最差。

“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随地吐痰”的学生小学有45.6%,高中有43.4%,初中只有38.5%。而初中学生选择“能意识到,但做不到”或“认为做到做不到无所谓”的比例却远高于小学和高中。最通俗的解释是:小学生听话,高中生已经懂事,初中学生最难管。诚然,初中正处于反叛与激变的关键年龄,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对师长的指令言听计从,而且还没有像高中生那样的自我修养意识,许多人对个性的理解极不成熟,在访谈中发现,很多初中学生把奇装异服当作“美”,把污言秽语,不拘小节当作“酷”,初中生的违纪率,和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率都要高于小学和高中。

从另一个角度看,随着小升初考试的废止,小学素质教育渐入正轨,小学生的基础文明习惯大大改善。高中生本就是优秀初中毕业生的集合(本次调查职高比例较小),诸多习惯差、学习也差的学生没有机会进入高中校门。因此,高中学生整体素质较高这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初中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校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压力,对升学率片面追求,使初中德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因而实效性也大不如小学和高中。

初中是人生的关键年龄,此时的学生逐渐开始形成关于人生的最初的观念,行为习惯也渐渐定型,此时的教育往往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抓好初中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调查显示:“只知给吃穿,别的都不问”的家长仅占2.7%,可见绝大多数家长都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采取放任态度的家长人数极少。对孩子“百依百顺”的家长占9.3%,这和大家的感觉有很大差距,一方面,此次调查的对象是学生,即便家长对他们百依百顺,许多学生还会感觉不满足,因此他们不会选择此选项;另一方面,说明溺爱型的家庭的确在逐渐减少。在大家的观念中,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溺爱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家把独生子女们戏称为“小皇帝”、“小太阳”,以为他们是被惯坏的一代,事实上家长们只是在家务劳动方面有娇惯孩子的倾向,但在学习方面却从不马虎,要求之严,标准之高,都是以前的家长无法比拟的。“对孩子什么都管,让孩子受不了”的家长占12.6%,严苛型和溺爱型的家庭大致都保持在10%的比例,而且严苛的家庭还要稍高一些,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往的许多老百姓忙于生计,顾不上子女教育),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还将不断提高。74.3%的孩子认为家长“能支持、理解自己,而且不溺爱孩子”,此选项比例最大。而且在被问及“遇到心理困惑习惯于求助于谁”时?6.8%的孩子会求助家长,高于求助老师的比例;在被问及“在你成长过程中受谁影响最大”时,58.5%的孩子认为家长的影响最大。当前中小学生的家长多出生于六七十年代,多数接受过系统的初等教育,其文化水平较以前有很大进步。加上媒体、书刊和各类家长学校对家教知识的普及,家长的教育观念及行为也有很大改善。

2、家长对初中生管得最严。

如果队把“对孩子百依百顺”的家长作一个纵向比较,会发现小学与高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初中。小学生年龄小,高中生已不太需要家长操心,而初中的孩子界于懂事与不懂事之间,代际冲突比较突出。

3、对子女不管不问的家长仍占一定比例。

调查显示,1.3%的孩子反映得不到家长的疼爱,如果把部分孩子“家丑不外扬”的心理考虑进去,这个比例还会升高,估计要达到3%左右。这一部分孩子多出自离异家庭,父母双方都不愿意尽监护责任,有的跟着爷爷奶奶过,有些干脆脱离家长的监护。由于长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对人对事十分冷漠,而且有很强的反社会心理。有些孩子在学校成绩和表现极差,而且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十分敏感。许多人整晚混迹于网吧、游戏机厅之中,与社会青年相交结,拉帮结派,滋扰校园。很多孩子早早的辍学,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国家的《民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虽明确规定了家长对孩子监护责任,但缺乏得力监督保证机制。社区、公安、民政等部门在法律上虽然对该部分孩子也有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落实的情况很不好。通过司法程序虽然在理论上可以解决孩子的监护问题,但只有形成诉讼,法院才可能介入,孩子年龄尚小,有几个能想到诉诸法律呢?即便告了家长,法院执行起来也十分困难,即使得到了执行仅仅可以解决经济上的问题,也无法解决情感和教育上的问题。这一部分孩子所占比例虽小,如果把这个比例乘以长寿学生总数,那将是一个很大的数字。社会越发展,就越应关心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这些孩子就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被社会忽略的一群。他们从小得不到社会的关怀,长大就有可能报复社会,这是一个潜在的不安定因素,所以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四)自我感觉

1、只有六成学生感觉幸福。

调查显示,只有62.5%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幸福的,32%的学生选择“一般”,还有4.5%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不幸福的。

生活在新世纪这一代青年人所拥有的物质财富是前所未有的丰富,对未来的选择也是前所未有的广阔和自由。在上一代人的眼里,他们是最没有理由抱怨或侈谈“不够幸福”的一代人。然而现实生活中,在社会各行各业的改革都步履艰难的背景下,受应试教育的驱使,中学生被迫投入竞争;随着父母的离异、破损家庭的增多以及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造成了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由于缺乏对正确幸福观的宣传教育,使得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与追求存在着种种误区。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幸福观影响,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判断自己的幸福或不幸福的依据是,家庭条件是否优越,父母有没有本事挣钱,能否满足自己在物质方面的需要等等。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家里每天省吃俭用的生活使他的生存没有意义。

由于年龄和地域的差别,青少年对于生活幸福的理解也不同。调查数据表明,城市青少年的幸福感略高于农村青少年的,农村初中生认为自己不幸福的比率最高,这可能和农村中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较大有关,农村小学生中有4.5%的人愿意长大后当一名农民,农村初中学生中有93.8%的希望成为老板、机关工作者或者是高级知识分子,只有0.3%的人愿意继续务农,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农村初中生在学习上所承受的压力最大,遇到的困扰也最多。

在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目中,幸福还表现为一种自由。说白了,就是获得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的权利。他们在家庭和学校里受到纪律的约束,无法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愿望,使他们产生不幸福感。对于高中学生,则更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支持,尤其是来自父母方面的。

2、小学生最幸福,初中生最不幸福。

小学生认为自己目前的生活幸福的学生占69.4%,其中尤以农村小学生选择“幸福”的选项比例最高,占70%以上。可见,生活在清新自然的乡野中的小孩子最幸福,他们不必去赶场似的上各种特长班,去学钢琴、攻外语,课余时间可以自由嬉戏,尽情的享受童年。初中生认为自己目前的生活幸福的学生占56.2%,在三个年龄段中比例最低。初中是人生的多事之秋,有所谓的成长的烦恼,幸福感较低一方面和他们的年龄特点有关;另一方面,近年来,高校的扩招使中考迅速增温,中考之热尤甚于高考,这使学生们小小年纪就感受到竞争的残酷,让这本就多事的年华又弥满了应试教育的阴云,很多孩子感到压抑,被学习逼得喘不过气。其实教育者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和青少年时光,从小让他们感知人生的美好,这种情感的培养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学业压力仍是孩子们最大的负担。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青少年成长中造成困惑的较大问题依次为学习方面(36%)、人际交往方面(21.6%)、父母方面(8.4%)等。其中学业压力是孩子们最大的负担。主要表现在:①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②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③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某中学有一学生在写过一篇名为《童年无趣》的习作,马上引发了全班同学的共鸣,“每天奔波于学校和家庭两点一线之间,休息日还不得不穿梭于各种补习班。我实在没有感受到人们常说的那种童年的快乐”。有学生在接受访谈时这样说:“小学三年级时我数学考了100分,爸爸很高兴,那天晚上他郑重的对我说:‘孩子,好好努力!我们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你的身上了’。这句话像一块大石头一样在我心中压了五年。”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太切,希望自己年轻时没实现的梦想能在下一代身上实现,还有很多家长自己孩子的成绩作为相互攀比的内容,这都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承受了太多的负担。有一首校园民谣的歌词是这样说的:“起的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最苦、最累的是我是我还是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学生的心态。

另外,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中包括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与父母的关系问题等。另外还有一些青春期心理问题,如:青春期闭锁心理、早恋等。

(五)心理调节

1、更加孤独的一代。

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选择“把它闷在心理,进行自我调节,不对外人说”的学生最多,占42.7%。人们时常把现在的孩子看成为“阳光少年”,以为他们活泼、开朗、外向、大方,其实他们的内心很孤独。这是一代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电视占据了他们童年的大部分时间,从小缺少玩伴,失去了很多与人交流的机会。独生子女的孤独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孤独的心灵仿佛潮湿的天气,是滋生心理疾病和不良情绪的重要土壤。学生们早早的把心灵封闭起来,也给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孩子们独立与个性的一种体现,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不借助于外力。因此教育者一方面要给孩子们多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另一方面还要教给他们自我调节的技能,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

有37.2%的学生愿意将心中困惑与伙伴交流,尤其是关于娱乐问题以及与异性关系问题;有16.8%的同学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只有4.4%的学生愿意同老师交流他的心事。这是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有人说两年就是一个代沟,孩子与成人的思想差别很大,这是妨碍代际间交流的重要因素。有个学生说:“老师对我要求严,说了怕惹他们生气,说得不对怕受批评,说了没用不如不说;父母工作忙没时间和他们说;学校抓学习,没人听我说。”学生是否向教师和家长敞开心扉,是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学生不讲心里话,教育工作无法开展,心理问题就不能解决。而学生能否说心里话,关键取决于教师、父母的态度和教育方式。

另外我们也欣喜的看到,2%的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会求助心理咨询热线,如果用2%乘以学生的总人数,那将是个很大的数字。这说明心理热线开通的确可以解决不少学生的问题,而且渐渐深入人心,成为学生倾诉心声的新途径。

2、城市初中孩子的心理最封闭。

调查显示,城市初中孩子的心理最封闭,65.5%的人不愿向外人吐露心声;城市高中占45.1%,居第二位;农村高中第三,占44.1%,再其次是农村小学生、城市小学生,分别占37%和34.2%;而农村初中生选这一项的比例却最少,仅占30.1%。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波动大,较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城市的孩子居住在单元楼中,邻里之间很少沟通,节假日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城市环境虽好,文化娱乐场所虽多于农村,但可供中学生活动的场所却很少。据统计,多数初中生的闲暇时间用看电视来打发,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孩子用打游戏、上网来打发时间,他们更喜欢在虚拟的世界里和人交流,而不愿意面对面地与人交流。这种自我封闭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关注城市实践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相反在农村,孩子上了中学,就被认为是大孩子了。他们开始担负一些家庭的责任,家长也会给他们更大的自主权。乡村的居住环境更有利与小伙伴们的交往,他们的孤独感比城市的孩子要少得多。遇到心理困惑求助于父母的学生,农村多于城市;遇到心理困惑求助于朋友的学生,城市多于农村。调查显示:遇到心理困惑求助于朋友的学生比例,城市各年龄段均高于农村;助于父母的学生比例,农村学生偏高。这说明农村学生的家庭观念稍强,城市学生的独立意识更突出。

3、年龄越大,朋友越重要。

如果把三个年龄段的学生作纵向的比较,会发现遇到心理困惑求助于老师的比例基本相当,求助于父母的比例逐渐降低,求助于朋友的比例似乎与年龄成正比,年龄越大,朋友越重要。调查中可以看出老师、家长、和朋友在各年龄段孩子心中的地位。大人们经常慨叹自己的十句话,不如小伙伴的一句话。光慨叹没有用,教育者一方面要重视对孩子交往的指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许多孩子正是因为交上了坏朋友才逐渐走上了歪路的。另一方面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放下师长的架子,走进孩子们的生活,作为教师和家长,为什么不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呢?

4、教师在孩子们心中地位的降低是最令人痛心的现实。

在被问及:“遇到困惑,你求助于何人时”,只有不到5%的学生选择老师,远低于求助朋友和父母的比例,连小学生也是如此,这说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正在逐渐降低。在被问及“对你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是谁”时,选择老师的人数也在家长和朋友之后,教师的社会形象以及对学生影响力的不断降低很值得大家认真反思。

从客观上讲,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学校教育已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唯一渠道,书刊、电视、网络不断的给学生提供更符合时代潮流的观念。教育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走下圣坛,渐渐被人们理解为一种等同于医疗、保险等行业的社会服务。近几年媒体又不断在教育收费、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揭教育的短,甚至用个别老师的恶劣行为影射整个教育。这都降低了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主观的原因更值得深思。第一,长期的自我封闭很容易让老师患上社会适应不良症,变得迂腐、守旧、迟钝。从大学校门中刚刚毕业,紧接着又走进了中小学的校门,几乎很少有机会和社会接触。而且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孩子们打交道,传道、授业、解惑,高高在上地接受学生们的请教。这样的工作氛围很容易让人自我满足,把自己封闭在象牙塔中,当了先生就不再想当学生了。然而世界每一天都在飞速变化,不经意间,自我感觉良好的老师就被抛到了时代的后面。南方某城曾进行过一次测试,测试的内容是社会上近年来出现的新科技--克隆技术、纳米科学、基因等等新名词,以及时事政治--国际、国内最新的热点问题。被测者是一所中学初二年级的学生和正在教他们的老师。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老师的成绩竟然远低于他们的学生。学高为师,老师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不能令学生信服,是导致其影响力下降的重要原因。第二,受长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在老师中存在着严重的只教书,不育人的倾向。即便是传授知识,许多人也忽略了知识背后的人文意义,把它们肢解为知识点、练习题。陶行知曾说:“先生的任务是教人做人。”由是观之,“师道之不复,久矣”!第三,少数老师的确存在师德问题,以教谋私,开学店,体罚学生等现象并未得到根治。教育的**与法制进程是大势所趋,规范教育行为的法规不断出台,尊重学生的呼声越来越高,家长和学生的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近几年来,教师因为师德问题而被处理的事件屡见报端。身正为范,老师的道德状况是决定他在学生心中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六)兴趣爱好

1、阅读兴趣日趋多元化,学习方面的书籍仍是学生的首选。

调查显示,现在的学生已经没有了过去那种对武侠、言情小说的狂热,他们的阅读兴趣日趋多元化。调查显示,学生最爱看的还是学习方面的书。这是激烈的学业竞争所致,也是目前教辅类书籍如此畅销的原因。这个结果与老师们的感觉之间存在偏差。可见,学生们这样爱学习,教师还是不满意,也许在许多教师眼里学生装的脑子只能装满课本,天天只能想着学习,不允许任何东西占他们的内存。排在第二位的是漫画书,占30.1%。漫画的简洁、直观、视觉的冲击力和奇特的想象力很符合学生的胃口。而卡通的内容多为武侠,科幻,校园爱情故事。内容平庸,格调不高,其间低级、庸俗、灰色,甚至略带黄色的不健康的东西比比皆是,对武士的精神和校园恋情的宣传给青少年造成很坏的影响。但漫画的流行也给教育者许多启示,为什么不能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需要传授的知识包装起来呢?排在第三位的是文化体育类书刊,占17.3%。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关心的主要是新闻、逸闻、杂谈、时评等项内容,其中男生多爱看体育类的书报,女生多爱看娱乐界的歌星、影星的信息。各类明星们的懒散、玩世不恭的形象在孩子们眼中成为了一种时尚,犯小错误,缺乏纪律性,随便、懒惰不被视为谴责的对象,而被视为一种风度,一种美。爱读漫画和文体报刊的学生比例合计达47%,说明现在的学生已经没有耐心读大部头的书籍和需要深入思考领会的内容,他们阅读是快餐式的,把读书当娱乐,更喜欢短小、直观、轻松、愉快的内容。

喜爱武侠、言情小说的人虽然也占一定比例,但早已不如前几年那样人数众多。那些书太长,太费心思。金庸的小说和美国的大片、日本的漫画比起来,还显得太过优雅,不够刺激。琼瑶言情小说中描绘的浪漫情节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太老套,远没有明星的做法生猛、鲜活。在金庸和琼瑶的作品里我们还能感受到一些中国古典文化的馨香,但在日本漫画和垃圾快餐中,学生只能得到感官的刺激。因此,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2、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差别。

小学生最爱看漫画,学习类的书籍只能屈居第二。一上中学,二者的比例就发生急剧的变化,读漫画书的人数从40.9%跌到21.5%,读学习方面书籍的人数则从34.9%上升到41.8%。到了高中这种状况又有微小的变化,但读学习方面书籍的人数还是最多。孩子们对文化体育的关心却是与日俱增,武侠小说的爱好者始终保持在12%左右。小学生不懂言情,初中生看此类书籍的人数最多,到了高中人数又略有回落。

3、农村学生迷武侠,城市学生爱文体。

调查可以看出,城市学生喜欢阅读问题类书刊的学生明显高于农村,城市信息畅通,许多市民都有读报的习惯,《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长寿文化》都有相当规模的读者群,许多孩子也有读报的习惯。学生最爱看的就是文化、体育的版面。农村学生信息相对闭塞,学生读报人数远小于城市,因而对文体新闻的关心程度不如城市。但他们看武侠小说的人数比率较城市学生稍高。

4、网络成为学生的生活必需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既是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又是人们相互间交流的平台。网络的使用以日渐成为现代公民的必备技能。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园地;有助于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度,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调查显示,我区已有近一半的学生经常接触网络,应该讲网络已成为学生的生活必需品。这主要和长寿经济的发展有关,目前学生家庭拥有电脑的比例比较高,家庭上网的也比例高。目前家长、老师对学生上网大多持否定态度,视网络为洪水猛兽。谈起网络,马上就想到“游戏+聊天+色情”,媒体也经常“告诫”学生要远离网络。其实网络只是一种工具,孩子接触网络并非坏事,关键看怎样引导孩子科学地使用它。对孩子玩电脑、上网,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既有支持,又有约束。孩子特别渴求新知识,网络世界里也有许多知识在等待着他们去汲取。但青少年自控力差、分辨能力弱,家长和教师有责任引导他们跨过“聊天+游戏”的坎,让他们在网络中汲取营养,健康成长。

5、多数学生上网是为了学习知识。

调查表明:32.6%的学生是为了查找资料、13.8%的是打游戏,12.7%是听歌,9.9%是因为好奇,9.4%是因为无聊,剩下的9.2是为了聊天交友。小学生查找资料的百分比大于高中的学生,初中生最低。打游戏的高中生人数要多于小学生,同样也是初中生最低。高中生上网听歌的比重也最大,初中生次之。从上述对比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上网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利用网络帮助自己学习。这一点,中小学生做的比成人好。网络在中小学生身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正以特有的快捷与高效越来越受到中小学生的接纳、认可和喜爱。

7、相当比例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空间。

调查也发现,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十分突出,具体的讲,目前网络世界存在三大危害:暴力游戏、沉溺聊天、泛滥色情。青少年是“网络游戏”的主要消费者,精彩的游戏内容,绚丽的游戏画面,生动的游戏音响,血腥的打斗场面,形形色色的游戏人物,无不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而且通过“过关”、“升级”、“积分”等方式让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们欲罢不能,渐渐成瘾。许多孩子因此而逃学、旷课、离家出走,彻夜泡在网吧里,荒废了学业,损害了健康。

“网络聊天”是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的主要方式。与一般的社会交往相比,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虚拟性。网络中没有人知道你究竟是男人还是女人。网络的天空任你幻化,任你弥补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体会的“缺失”。二是交互性。可以使人在很短的时间内结识很多朋友,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而且使交流变得更加自由和自然,选择的余地很大。三是超时空性。天南海北,男女老幼,无须甚至也无从考虑自身以及对方的年龄、学历、知识、社会地位和外貌,大家可以自由的无拘束的交往。四是符号互动性。“网络流行语”能让网民之间心领神会、心照不宣。一位教师说,现在的学生开口“mm”,闭口“美眉”的,让人不知所云。更可怕的是,有些学生在作文中,尤其是日记、周记里充斥着大量的类似“网络流行语”的语言。中小学生天性好奇,渴望友谊,网络聊天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许多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网络“色情文化”身心健康的重要威胁。有些青少年有意或无意闯入了“美女世界”,在一阵触目惊心的浏览之后,有的往往难以自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七)法制意识

1、法制、权利意识明显增强。

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人最多”,占40.9%。可见学生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选择“忍气吞声”的学生仅占2.8%(其中农村3.2%,城市2.5%),现在孩子的维权意识大大超过前人,用一位接受访谈的家长的话说:“现在的独生子女,一点亏也不愿意吃”。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愿意吃亏是一种进步,尤其在自己的权利遭受侵害时。排在第二位的是“看情节大小而决定”,这应当是一个很理智的答案。选择这一答案的比例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小学占26%,初中36.7%,高中43%。可见学生越大,考虑问题就越理智。

2、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选择“求助父母、老师”的比例仅占10.5%,在人们的观念里,学生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求助与父母、老师是最正常的,但孩子们却选择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选择“不知道”的人数最少,仅占1.6%,这都是新一代学生独立与个性的充分体现。

3、近一成的学生选择以牙还牙

这是一个很令人担忧的现象,这说明以暴制暴的所谓“黑道原则”,还是悄然侵入了某些学校,占领了一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阵地。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一些学生开始“拜把子”,受人欺负之后,他们就不再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而是通过拜了“把子”的兄弟或姐妹自行解决。这种以暴制暴的心理,在不少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尤其是那些长期忍气吞声的学生,这种心理更加明显。同时,一些学生在受到高年级同学的欺负后,也往往会依赖“拜把子”后形成的团伙力量,变本加厉地在低年级同学身上寻找“补偿”:勒索他们的财物,向他们收“保护费”。受害的学生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决问题是愚蠢的,它不但不能让暴力远离自己,反而会使暴力离自己越来越近,直至使自己完全滑进暴力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八)两性交往

1、异性交往的尺度和比例

调查显示,城、乡初中生和乡村的高中生都把“异性交往过当”的底线放在“拥抱、亲吻”上,此项的选择率最高,分别为38.2%和25.5%。只有城市高中生观点不同,有52.2%的人认为“有性行为”才算是异性交往过当。这一方面说明城市高中生受环境的影响,在异性交往的问题上表现的更为开放,不少同学的性意识已经萌芽,另一方面也在提醒人们,当老师、家长还在对孩子们的某一封火辣辣的信耿耿于怀时,孩子们的所思所为,可能已经早就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5、多数学生上网是为了学习知识。

调查表明:32.6%的学生是为了查找资料、13.8%的是打游戏,12.7%是听歌,9.9%是因为好奇,9.4%是因为无聊,剩下的9.2是为了聊天交友。小学生查找资料的百分比大于高中的学生,初中生最低。打游戏的高中生人数要多于小学生,同样也是初中生最低。高中生上网听歌的比重也最大,初中生次之。从上述对比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上网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利用网络帮助自己学习。这一点,中小学生做的比成人好。网络在中小学生身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正以特有的快捷与高效越来越受到中小学生的接纳、认可和喜爱。

7、相当比例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空间。

调查也发现,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十分突出,具体的讲,目前网络世界存在三大危害:暴力游戏、沉溺聊天、泛滥色情。青少年是“网络游戏”的主要消费者,精彩的游戏内容,绚丽的游戏画面,生动的游戏音响,血腥的打斗场面,形形色色的游戏人物,无不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而且通过“过关”、“升级”、“积分”等方式让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们欲罢不能,渐渐成瘾。许多孩子因此而逃学、旷课、离家出走,彻夜泡在网吧里,荒废了学业,损害了健康。

“网络聊天”是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的主要方式。与一般的社会交往相比,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虚拟性。网络中没有人知道你究竟是男人还是女人。网络的天空任你幻化,任你弥补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体会的“缺失”。二是交互性。可以使人在很短的时间内结识很多朋友,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而且使交流变得更加自由和自然,选择的余地很大。三是超时空性。天南海北,男女老幼,无须甚至也无从考虑自身以及对方的年龄、学历、知识、社会地位和外貌,大家可以自由的无拘束的交往。四是符号互动性。“网络流行语”能让网民之间心领神会、心照不宣。一位教师说,现在的学生开口“mm”,闭口“美眉”的,让人不知所云。更可怕的是,有些学生在作文中,尤其是日记、周记里充斥着大量的类似“网络流行语”的语言。中小学生天性好奇,渴望友谊,网络聊天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许多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网络“色情文化”身心健康的重要威胁。有些青少年有意或无意闯入了“美女世界”,在一阵触目惊心的浏览之后,有的往往难以自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七)法制意识

1、法制、权利意识明显增强。

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人最多”,占40.9%。可见学生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选择“忍气吞声”的学生仅占2.8%(其中农村3.2%,城市2.5%),现在孩子的维权意识大大超过前人,用一位接受访谈的家长的话说:“现在的独生子女,一点亏也不愿意吃”。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愿意吃亏是一种进步,尤其在自己的权利遭受侵害时。排在第二位的是“看情节大小而决定”,这应当是一个很理智的答案。选择这一答案的比例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小学占26%,初中36.7%,高中43%。可见学生越大,考虑问题就越理智。

2、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选择“求助父母、老师”的比例仅占10.5%,在人们的观念里,学生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求助与父母、老师是最正常的,但孩子们却选择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选择“不知道”的人数最少,仅占1.6%,这都是新一代学生独立与个性的充分体现。

3、近一成的学生选择以牙还牙

这是一个很令人担忧的现象,这说明以暴制暴的所谓“黑道原则”,还是悄然侵入了某些学校,占领了一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阵地。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一些学生开始“拜把子”,受人欺负之后,他们就不再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而是通过拜了“把子”的兄弟或姐妹自行解决。这种以暴制暴的心理,在不少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尤其是那些长期忍气吞声的学生,这种心理更加明显。同时,一些学生在受到高年级同学的欺负后,也往往会依赖“拜把子”后形成的团伙力量,变本加厉地在低年级同学身上寻找“补偿”:勒索他们的财物,向他们收“保护费”。受害的学生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决问题是愚蠢的,它不但不能让暴力远离自己,反而会使暴力离自己越来越近,直至使自己完全滑进暴力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八)两性交往

1、异性交往的尺度和比例

调查显示,城、乡初中生和乡村的高中生都把“异性交往过当”的底线放在“拥抱、亲吻”上,此项的选择率最高,分别为38.2%和25.5%。只有城市高中生观点不同,有52.2%的人认为“有性行为”才算是异性交往过当。这一方面说明城市高中生受环境的影响,在异性交往的问题上表现的更为开放,不少同学的性意识已经萌芽,另一方面也在提醒人们,当老师、家长还在对孩子们的某一封火辣辣的信耿耿于怀时,孩子们的所思所为,可能已经早就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虽然社会和教育都对青少年有许多非议,但我们认为其中相当一部分仅仅反映了两代人之间的认识差异,这在认知心理学中被称为投射作用?即人们很容易把自己身上的某些特征或自己的某些想法归属到学生身上,从而产生认识的偏差。实际上在社会变革日速,多元化日彰的今天,教师与学生的差异很大,在价值观念上的分歧尤为明显,学生大多把人生价值定位于自我完善,而教师却大多认为学生把人生价值定位于建设自己的小环境上。调查表明,教师一般并不象自己想象的那样了解学生。人们的负面猜测多数是个人主观的臆断,或者是把个别现象扩大化,其实并没有数据上的支持。这在认知心理学中被称为刻板印象,例如在访谈中发现,老师们往往认为学生阅读的书籍多为武侠言情类的小说,但调查显示学生最爱读的还是学习类书籍,事实证明,大家低估了学生的上进心。因此不能仅仅以成人的看法作为评判青少年道德面貌的依据。况且由成人社会去评价新生代,这种做法本身就存在问题。成人的判断标准仅仅属于他们的时代,而不同的时代应该有不同的道德判断标准。因此大家对孩子们的种种看不惯,可能不反映孩子的道德问题,也许是教育者自己老了。

2、在肯定学生积极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调查可以看出,(1)学生的现代文明修养在进步,但传统文明修养在弱化。传统文化中一些美好的道德要求和价值取向在新生事物面前和追求新颖时尚的青少年心中吸引力不足、感染力不强。

(2)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社会利益多元,人们的价值观念多元,学校的主流教育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不良的家庭教养的负面影响下使得学生时时处于矛盾冲突之中,许多学生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双重人格,形成了孤独、偏激、情绪不稳定的个性心理。

(3)激烈的升学竞争、就业竞争、生存竞争强化了学生对个人利益的片面关注。学生比较重视依法对自己权益的保护但较少体现依法对他人、集体权利的维护,普遍存在着集体意识、大局观念淡漠的问题,比较多地存在着责任心不强的问题。许多学生分不清楚自我发展和完善与自我中心的区别,行为更多地来源于个人的功利趋动。

三、几点建议

1、协调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力量,努力形成全社会都关心教育的氛围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合力。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政府要对影响学生成长的不利得因素加以监管,要在社区中加大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活动场所建设,要鼓励兴办民间的旨在培养青少年多方面能力和对各种问题学生进行帮助的志愿者服务组织和进行各种教育咨询服务的中介机构。教育部门要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在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同时要做好家长的引导和教育工作。

2、力戒教育的功利倾向,让学生走出应试教育的阴云,在愉悦宽松的环境中自然的成长。

近年来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无一不在表明党和国家的一种决心--教育要转轨,必需从应试教育的死胡同中走出来,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的发展。可实际情况是,智育一家独大,学业负担并未减轻,加班加点屡禁不止,德育只能在夹缝中坚难的生存。今天的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辛苦。所有的新观念、新思想对他们来讲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身在其中的校长和老师们总是在感慨,人在江湖,身不由自己啊!其实身不由已的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今天的教育太功利了!学校当以育人为本,育人当以立德为先,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提高青少年一代的道德素质,是教育最要根本、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任务。

3、德育工作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德育应该随着整个教育改革的进程而不断发展,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要有研究意识、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德育目标是课程目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德育就要认真思考如何能够更好地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渗透,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德育也要对自己的理念、内容、方式、手段进行反思,从时代特征出发,努力弘扬主旋律,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发展需求出发,努力实现德育的生活化、心理学化。教育者更要反思自己的教育素养,高度重视教师对学生影响力正在降低的问题,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善师德状况,提高业务水平,改善教育行为,用丰富、美好、高尚的优秀文化去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

4、现阶段的德育工作要努力抓好几个具体工作。

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对学生的理想与信念的教育。教育不能世俗化,不能只讲小道理,要理直气壮地宣传共产主主义的理想与道德,信仰是精神之根,没有科学的信仰就会失去精神的家园。

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的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使道德、文明真正形成为学生的日常习惯,内化为稳定的信念并在时时处处体现出一个现代文明人的精神与气质。

要特别关注问题学生群体的教育。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就象是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岔道,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他的生命旅途很可能就会从此呈现另外的景观。同时,问题学生又象是生了病的孩子,他们自己最痛苦,最需要关怀与帮助。问题学生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他们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他们的表现对校园的秩序,社会的稳定有很大的影响。

要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以及性道德的教育。调查显示,好逸恶劳,缺乏责任感、敏感脆弱是当今学生的三大弱点。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感情,形成正确而又现实的劳动观念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基本要求。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疏导、咨询工作,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网络道德、性道德的教育虽然刚刚为人们所重视,但可以预见,如果不以负责的态度去落实这些工作,很可能就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掉入成长的陷阱。

5、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以坦诚、务实、负责的态度去研究新时期中小学生面临的新问题。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社会的每一点变化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对学生状况的调查应当经常化,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教育才会有针对性。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生事物,教育者应当更加虚心,对学生思想中的新动态,要报有宽容的态度。在新的教育氛围里,教育工作者不在再是道德的评判者,而是新旧道德对话中的一方,而胜利永远属于学生,因为他们才是新道德的缔造者。教育要求和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而这并不意味这悲哀,在师生双方的矛盾斗争中,学生成长了,教师成长了,教育也就发展了。

第四篇:学生思想道德工作报告

学生思想道德工作报告范文

为进一步了解我区中小学生的思想状况,把握新时期学生的新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近期,区教委基教科对各直管学校、乡镇各校开展了大规模的德育调查活动。调查在我区城乡12所小学,18所初中、5所高中中进行,共收到有效答卷4383份。内容涉及学生的理想与追求、自我认识、基础文明、亲子关系、兴趣爱好、两性交往、法制意识、心理状态等8个方面。调查兼顾了城市、农村的各级各类学校,基本能反映我区中小学生的真实现状。在此基础上,区教委组织各校德育骨干进行数据统计、归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形成报告材料,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提供一些较为客观的依据。

一、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理想与追求

调查显示,当今的中小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更务实、更现代、更人性,也更重视个人的发展,这是社会的人本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的具体体现。无庸质疑,这一代的中小学生是历史上最优秀的一代,他们的独立性很强,不来虚的,失去了崇高的理想,但却有扎实的追求,虽然在太强调自我的时候可能忽略了对别人的关照;他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时候,可能对社会的责任想的不多,但这些都不能否认这一代人本质的优点。

1、功利的学习目的,务实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是一个体现人生价值取向的郑重的问题。调查显示,接近半数的学生把金钱、地位和安逸的生活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在被问及“你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时,多数学生选择了“为自己以后能找个好工作”,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报效祖国,服务大众”。可见,昔日学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在今天学生身上以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功利的人生态度。

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让孩子们早早地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他们目睹了下岗的危机,暴富的神奇,逐渐拉开的贫富差距使他们十分现实地考虑自己的将来。这种表现在城市学生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城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选择为自己而学习的比例均大大超过农村学生)。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倾向作为个人主义来批判,而是应该帮助学生很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肯定他们重视个人、重视个**利以及自我价值的倾向。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过分地关注自我,也会产生社会化方面的不良倾向,会产生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问题,这也是当前教育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但是近年来,老师们似乎也不再喜欢用高尚的道理来教育学生,他们已经习惯于用“不好好学习就找不到工作”等通俗的小道理来激励学生,他们认为为国为民的大道理太过空泛,远不如小道理来得实在,但这些看似实在的小道理永远无法搭建起青年一带神圣的精神的殿堂。

从小学到中学,学生的价值观呈现明显的滑坡。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传进来的种种基于个人本位的思想观念,既强化了中学生自我奋斗、自我拼搏的意识,又强化了中学生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的思想,以及追求名利的人生观念。这在客观上促使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从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进而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和自主性。近年来,各中学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分数渐渐成为老师们最重要的追求。大家都忙于“授业”,却渐渐忘却了“传道”的责任。长期流水线式的工作方式让中学老师们对教育的神圣内涵日渐麻木。这一点在“非典”肆虐之时表现的尤其明显,危难当头,大战在即,中学老师们的热情与责任心远不如小学的同行。在这种功利的社会背景和教育氛围之下,相当比例的学生对学习的目的表现出迷茫与困惑,这种困惑在初中生身上最突出,调查显示:初中生选择“说不清楚为什么学习”的比例远远高于小学生和高中生。

2、尊重知识却鄙视劳动。

在被问及自己理想的职业时,学生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倾向,再也没有过去“我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那种异口同声,可见当代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远胜与前人。希望成为高级知识分子或科技工作者的人数最多,排在第三位的是选择做一个机关工作人员,这三项合计人数接近80%,想当老板的人并不算多,仅占16.7%,只有愿做知识分子的人数的一半。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作用普遍认同,而且学生对金钱的态度比一般想象的要冷淡的多,在他们心中知识更重于金钱。但93.2%的学生还是趋向于收入稳定而丰厚的职业。

调查显示,选择做技术工人或农民的人数合计不到8%,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当前工人和农民的境遇和社会地位的确无法与其他几种职业相比。而且这一代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即使农村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也远不如以前的孩子,城市的学生劳动的机会更少。家长、老师仅对学生的成绩提出要求,甚至还向学生灌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落后思想,这些都增加了学生对劳动的鄙夷。事实上国家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且学生中的大多数也将进入普通劳动者的大军,追求较高层次的职业本也无可厚非,但学生对劳动的鄙夷的态度既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也不利于个人成长。因此在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对生产劳动的深厚感情是一项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3、长大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仍是孩子们的首选。

69%的学生希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22.7%的学生不想参加任何政治组织,希望自己成为**党派成员的学生占8.7%。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对党的知识了解很少,但长期的教育使他们对党有一种朴素的感情,这其中也不能排除其他动机的参与,但至少说明对党的支持与信任是当代学生思想的主流。这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文明

1、基础文明水平显著提高。

调查显示,43.1%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随地吐痰”,40%以上的学生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基本能做到不随地吐痰。两项合计人数超过80%,这个比例应该远远好过成人。72%的女生和61.54%的男生在风景区会将吃剩的果核放在包里,遇到垃圾箱再扔;68%的女生、61%的男生在进敞开的别人的房间时会先敲门,这无疑是十分有礼貌的行为。有不少同学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处处展现着自己的道德素质,把口香糖吐在纸中扔进垃圾箱,公共场所低声说话,男孩子知道谦让和照顾女生等等。同学们都喜欢与有爱心,彬彬有礼,文明守纪的人交往,很少有人会喜欢一个总是不顾忌别人感受,行为粗鲁的人做自己的朋友。

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德意识已渐入人心。另外,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德育的方向从高高在上的政治说教转向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多年扎扎实实的工作,目前已初见成效。

但也要看到,学生在问卷中所反映出的道德水平与人们的感觉有很大出入,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感觉乱扔杂物、随地吐痰在中小学生中十分普遍,这说明问卷调查的结果并不完全反映了真实的情况,很多同学只是纸上谈兵,答案只是答案,大家都知道应该怎样做,但落实到行动上就不是这样了。因此加强学生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仍然任重道远。

2、城市学生优于农村。

城市学生选择“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随地吐痰”的比例远高于农村学生。其中城市初中此选项比例为49.4%,农村为20.4%,相差29个百分点;城市高中为48.2%,农村为38.5%,相差近10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说明基础文明水平与物质环境密切相关,城市孩子的居住环境、公共活动场所、学校环境都大大优于农村。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村学校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可喜的是农村小学生不随地吐痰的比例已与城市学生不相上下。文明的习惯需要长期的积淀,相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还会不断提高。

3、初中生行为习惯最差。

“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随地吐痰”的学生小学有45.6%,高中有43.4%,初中只有38.5%。而初中学生选择“能意识到,但做不到”或“认为做到做不到无所谓”的比例却远高于小学和高中。最通俗的解释是:小学生听话,高中生已经懂事,初中学生最难管。诚然,初中正处于反叛与激变的关键年龄,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对师长的指令言听计从,而且还没有像高中生那样的自我修养意识,许多人对个性的理解极不成熟,在访谈中发现,很多初中学生把奇装异服当作“美”,把污言秽语,不拘小节当作“酷”,初中生的违纪率,和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率都要高于小学和高中。

从另一个角度看,随着小升初考试的废止,小学素质教育渐入正轨,小学生的基础文明习惯大大改善。高中生本就是优秀初中毕业生的集合(本次调查职高比例较小),诸多习惯差、学习也差的学生没有机会进入高中校门。因此,高中学生整体素质较高这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初中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校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压力,对升学率片面追求,使初中德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因而实效性也大不如小学和高中。

初中是人生的关键年龄,此时的学生逐渐开始形成关于人生的最初的观念,行为习惯也渐渐定型,此时的教育往往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抓好初中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调查显示:“只知给吃穿,别的都不问”的家长仅占2.7%,可见绝大多数家长都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采取放任态度的家长人数极少。对孩子“百依百顺”的家长占9.3%,这和大家的感觉有很大差距,一方面,此次调查的对象是学生,即便家长对他们百依百顺,许多学生还会感觉不满足,因此他们不会选择此选项;另一方面,说明溺爱型的家庭的确在逐渐减少。在大家的观念中,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溺爱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家把独生子女们戏称为“小皇帝”、“小太阳”,以为他们是被惯坏的一代,事实上家长们只是在家务劳动方面有娇惯孩子的倾向,但在学习方面却从不马虎,要求之严,标准之高,都是以前的家长无法比拟的。“对孩子什么都管,让孩子受不了”的家长占12.6%,严苛型和溺爱型的家庭大致都保持在10%的比例,而且严苛的家庭还要稍高一些,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往的许多老百姓忙于生计,顾不上子女教育),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还将不断提高。74.3%的孩子认为家长“能支持、理解自己,而且不溺爱孩子”,此选项比例最大。而且在被问及“遇到心理困惑习惯于求助于谁”时?6.8%的孩子会求助家长,高于求助老师的比例;在被问及“在你成长过程中受谁影响最大”时,58.5%的孩子认为家长的影响最大。当前中小学生的家长多出生于六七十年代,多数接受过系统的初等教育,其文化水平较以前有很大进步。加上媒体、书刊和各类家长学校对家教知识的普及,家长的教育观念及行为也有很大改善。

2、家长对初中生管得最严。

如果队把“对孩子百依百顺”的家长作一个纵向比较,会发现小学与高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初中。小学生年龄小,高中生已不太需要家长操心,而初中的孩子界于懂事与不懂事之间,代际冲突比较突出。

3、对子女不管不问的家长仍占一定比例。

调查显示,1.3%的孩子反映得不到家长的疼爱,如果把部分孩子“家丑不外扬”的心理考虑进去,这个比例还会升高,估计要达到3%左右。这一部分孩子多出自离异家庭,父母双方都不愿意尽监护责任,有的跟着爷爷奶奶过,有些干脆脱离家长的监护。由于长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对人对事十分冷漠,而且有很强的反社会心理。有些孩子在学校成绩和表现极差,而且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十分敏感。许多人整晚混迹于网吧、游戏机厅之中,与社会青年相交结,拉帮结派,滋扰校园。很多孩子早早的辍学,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国家的《民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虽明确规定了家长对孩子监护责任,但缺乏得力监督保证机制。社区、公安、民政等部门在法律上虽然对该部分孩子也有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落实的情况很不好。通过司法程序虽然在理论上可以解决孩子的监护问题,但只有形成诉讼,法院才可能介入,孩子年龄尚小,有几个能想到诉诸法律呢?即便告了家长,法院执行起来也十分困难,即使得到了执行仅仅可以解决经济上的问题,也无法解决情感和教育上的问题。这一部分孩子所占比例虽小,如果把这个比例乘以长寿学生总数,那将是一个很大的数字。社会越发展,就越应关心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这些孩子就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被社会忽略的一群。他们从小得不到社会的关怀,长大就有可能报复社会,这是一个潜在的不安定因素,所以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四)自我感觉

1、只有六成学生感觉幸福。

调查显示,只有62.5%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幸福的,32%的学生选择“一般”,还有4.5%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不幸福的。

生活在新世纪这一代青年人所拥有的物质财富是前所未有的丰富,对未来的选择也是前所未有的广阔和自由。在上一代人的眼里,他们是最没有理由抱怨或侈谈“不够幸福”的一代人。然而现实生活中,在社会各行各业的改革都步履艰难的背景下,受应试教育的驱使,中学生被迫投入竞争;随着父母的离异、破损家庭的增多以及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造成了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由于缺乏对正确幸福观的宣传教育,使得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与追求存在着种种误区。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幸福观影响,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判断自己的幸福或不幸福的依据是,家庭条件是否优越,父母有没有本事挣钱,能否满足自己在物质方面的需要等等。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家里每天省吃俭用的生活使他的生存没有意义。

由于年龄和地域的差别,青少年对于生活幸福的理解也不同。调查数据表明,城市青少年的幸福感略高于农村青少年的,农村初中生认为自己不幸福的比率最高,这可能和农村中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较大有关,农村小学生中有4.5%的人愿意长大后当一名农民,农村初中学生中有93.8%的希望成为老板、机关工作者或者是高级知识分子,只有0.3%的人愿意继续务农,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农村初中生在学习上所承受的压力最大,遇到的困扰也最多。

在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目中,幸福还表现为一种自由。说白了,就是获得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的权利。他们在家庭和学校里受到纪律的约束,无法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愿望,使他们产生不幸福感。对于高中学生,则更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支持,尤其是来自父母方面的。

2、小学生最幸福,初中生最不幸福。

小学生认为自己目前的生活幸福的学生占69.4%,其中尤以农村小学生选择“幸福”的选项比例最高,占70%以上。可见,生活在清新自然的乡野中的小孩子最幸福,他们不必去赶场似的上各种特长班,去学钢琴、攻外语,课余时间可以自由嬉戏,尽情的享受童年。初中生认为自己目前的生活幸福的学生占56.2%,在三个年龄段中比例最低。初中是人生的多事之秋,有所谓的成长的烦恼,幸福感较低一方面和他们的年龄特点有关;另一方面,近年来,高校的扩招使中考迅速增温,中考之热尤甚于高考,这使学生们小小年纪就感受到竞争的残酷,让这本就多事的年华又弥满了应试教育的阴云,很多孩子感到压抑,被学习逼得喘不过气。其实教育者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和青少年时光,从小让他们感知人生的美好,这种情感的培养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学业压力仍是孩子们最大的负担。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青少年成长中造成困惑的较大问题依次为学习方面(36%)、人际交往方面(21.6%)、父母方面(8.4%)等。其中学业压力是孩子们最大的负担。主要表现在:①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②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③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某中学有一学生在写过一篇名为《童年无趣》的习作,马上引发了全班同学的共鸣,“每天奔波于学校和家庭两点一线之间,休息日还不得不穿梭于各种补习班。我实在没有感受到人们常说的那种童年的快乐”。有学生在接受访谈时这样说:“小学三年级时我数学考了100分,爸爸很高兴,那天晚上他郑重的对我说:‘孩子,好好努力!我们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你的身上了’。这句话像一块大石头一样在我心中压了五年。”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太切,希望自己年轻时没实现的梦想能在下一代身上实现,还有很多家长自己孩子的成绩作为相互攀比的内容,这都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承受了太多的负担。有一首校园民谣的歌词是这样说的:“起的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最苦、最累的是我是我还是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学生的心态。

另外,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中包括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与父母的关系问题等。另外还有一些青春期心理问题,如:青春期闭锁心理、早恋等。

(五)心理调节

1、更加孤独的一代。

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选择“把它闷在心理,进行自我调节,不对外人说”的学生最多,占42.7%。人们时常把现在的孩子看成为“阳光少年”,以为他们活泼、开朗、外向、大方,其实他们的内心很孤独。这是一代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电视占据了他们童年的大部分时间,从小缺少玩伴,失去了很多与人交流的机会。独生子女的孤独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孤独的心灵仿佛潮湿的天气,是滋生心理疾病和不良情绪的重要土壤。学生们早早的把心灵封闭起来,也给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孩子们独立与个性的一种体现,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不借助于外力。因此教育者一方面要给孩子们多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另一方面还要教给他们自我调节的技能,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

有37.2%的学生愿意将心中困惑与伙伴交流,尤其是关于娱乐问题以及与异性关系问题;有16.8%的同学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只有4.4%的学生愿意同老师交流他的心事。这是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有人说两年就是一个代沟,孩子与成人的思想差别很大,这是妨碍代际间交流的重要因素。有个学生说:“老师对我要求严,说了怕惹他们生气,说得不对怕受批评,说了没用不如不说;父母工作忙没时间和他们说;学校抓学习,没人听我说。”学生是否向教师和家长敞开心扉,是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学生不讲心里话,教育工作无法开展,心理问题就不能解决。而学生能否说心里话,关键取决于教师、父母的态度和教育方式。

另外我们也欣喜的看到,2%的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会求助心理咨询热线,如果用2%乘以学生的总人数,那将是个很大的数字。这说明心理热线开通的确可以解决不少学生的问题,而且渐渐深入人心,成为学生倾诉心声的新途径。

2、城市初中孩子的心理最封闭。

调查显示,城市初中孩子的心理最封闭,65.5%的人不愿向外人吐露心声;城市高中占45.1%,居第二位;农村高中第三,占44.1%,再其次是农村小学生、城市小学生,分别占37%和34.2%;而农村初中生选这一项的比例却最少,仅占30.1%。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波动大,较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城市的孩子居住在单元楼中,邻里之间很少沟通,节假日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城市环境虽好,文化娱乐场所虽多于农村,但可供中学生活动的场所却很少。据统计,多数初中生的闲暇时间用看电视来打发,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孩子用打游戏、上网来打发时间,他们更喜欢在虚拟的世界里和人交流,而不愿意面对面地与人交流。这种自我封闭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关注城市实践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相反在农村,孩子上了中学,就被认为是大孩子了。他们开始担负一些家庭的责任,家长也会给他们更大的自主权。乡村的居住环境更有利与小伙伴们的交往,他们的孤独感比城市的孩子要少得多。遇到心理困惑求助于父母的学生,农村多于城市;遇到心理困惑求助于朋友的学生,城市多于农村。调查显示:遇到心理困惑求助于朋友的学生比例,城市各年龄段均高于农村;助于父母的学生比例,农村学生偏高。这说明农村学生的家庭观念稍强,城市学生的独立意识更突出。

3、年龄越大,朋友越重要。

如果把三个年龄段的学生作纵向的比较,会发现遇到心理困惑求助于老师的比例基本相当,求助于父母的比例逐渐降低,求助于朋友的比例似乎与年龄成正比,年龄越大,朋友越重要。调查中可以看出老师、家长、和朋友在各年龄段孩子心中的地位。大人们经常慨叹自己的十句话,不如小伙伴的一句话。光慨叹没有用,教育者一方面要重视对孩子交往的指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许多孩子正是因为交上了坏朋友才逐渐走上了歪路的。另一方面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放下师长的架子,走进孩子们的生活,作为教师和家长,为什么不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呢?

4、教师在孩子们心中地位的降低是最令人痛心的现实。

在被问及:“遇到困惑,你求助于何人时”,只有不到5%的学生选择老师,远低于求助朋友和父母的比例,连小学生也是如此,这说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正在逐渐降低。在被问及“对你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是谁”时,选择老师的人数也在家长和朋友之后,教师的社会形象以及对学生影响力的不断降低很值得大家认真反思。

从客观上讲,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学校教育已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唯一渠道,书刊、电视、网络不断的给学生提供更符合时代潮流的观念。教育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走下圣坛,渐渐被人们理解为一种等同于医疗、保险等行业的社会服务。近几年媒体又不断在教育收费、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揭教育的短,甚至用个别老师的恶劣行为影射整个教育。这都降低了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主观的原因更值得深思。第一,长期的自我封闭很容易让老师患上社会适应不良症,变得迂腐、守旧、迟钝。从大学校门中刚刚毕业,紧接着又走进了中小学的校门,几乎很少有机会和社会接触。而且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孩子们打交道,传道、授业、解惑,高高在上地接受学生们的请教。这样的工作氛围很容易让人自我满足,把自己封闭在象牙塔中,当了先生就不再想当学生了。然而世界每一天都在飞速变化,不经意间,自我感觉良好的老师就被抛到了时代的后面。南方某城曾进行过一次测试,测试的内容是社会上近年来出现的新科技--克隆技术、纳米科学、基因等等新名词,以及时事政治--国际、国内最新的热点问题。被测者是一所中学初二年级的学生和正在教他们的老师。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老师的成绩竟然远低于他们的学生。学高为师,老师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不能令学生信服,是导致其影响力下降的重要原因。第二,受长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在老师中存在着严重的只教书,不育人的倾向。即便是传授知识,许多人也忽略了知识背后的人文意义,把它们肢解为知识点、练习题。陶行知曾说:“先生的任务是教人做人。”由是观之,“师道之不复,久矣”!第三,少数老师的确存在师德问题,以教谋私,开学店,体罚学生等现象并未得到根治。教育的**与法制进程是大势所趋,规范教育行为的法规不断出台,尊重学生的呼声越来越高,家长和学生的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近几年来,教师因为师德问题而被处理的事件屡见报端。身正为范,老师的道德状况是决定他在学生心中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六)兴趣爱好

1、阅读兴趣日趋多元化,学习方面的书籍仍是学生的首选。

调查显示,现在的学生已经没有了过去那种对武侠、言情小说的狂热,他们的阅读兴趣日趋多元化。调查显示,学生最爱看的还是学习方面的书。这是激烈的学业竞争所致,也是目前教辅类书籍如此畅销的原因。这个结果与老师们的感觉之间存在偏差。可见,学生们这样爱学习,教师还是不满意,也许在许多教师眼里学生装的脑子只能装满课本,天天只能想着学习,不允许任何东西占他们的内存。排在第二位的是漫画书,占30.1%。漫画的简洁、直观、视觉的冲击力和奇特的想象力很符合学生的胃口。而卡通的内容多为武侠,科幻,校园爱情故事。内容平庸,格调不高,其间低级、庸俗、灰色,甚至略带黄色的不健康的东西比比皆是,对武士的精神和校园恋情的宣传给青少年造成很坏的影响。但漫画的流行也给教育者许多启示,为什么不能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需要传授的知识包装起来呢?排在第三位的是文化体育类书刊,占17.3%。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关心的主要是新闻、逸闻、杂谈、时评等项内容,其中男生多爱看体育类的书报,女生多爱看娱乐界的歌星、影星的信息。各类明星们的懒散、玩世不恭的形象在孩子们眼中成为了一种时尚,犯小错误,缺乏纪律性,随便、懒惰不被视为谴责的对象,而被视为一种风度,一种美。爱读漫画和文体报刊的学生比例合计达47%,说明现在的学生已经没有耐心读大部头的书籍和需要深入思考领会的内容,他们阅读是快餐式的,把读书当娱乐,更喜欢短小、直观、轻松、愉快的内容。

喜爱武侠、言情小说的人虽然也占一定比例,但早已不如前几年那样人数众多。那些书太长,太费心思。金庸的小说和美国的大片、日本的漫画比起来,还显得太过优雅,不够刺激。琼瑶言情小说中描绘的浪漫情节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太老套,远没有明星的做法生猛、鲜活。在金庸和琼瑶的作品里我们还能感受到一些中国古典文化的馨香,但在日本漫画和垃圾快餐中,学生只能得到感官的刺激。因此,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2、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差别。

小学生最爱看漫画,学习类的书籍只能屈居第二。一上中学,二者的比例就发生急剧的变化,读漫画书的人数从40.9%跌到21.5%,读学习方面书籍的人数则从34.9%上升到41.8%。到了高中这种状况又有微小的变化,但读学习方面书籍的人数还是最多。孩子们对文化体育的关心却是与日俱增,武侠小说的爱好者始终保持在12%左右。小学生不懂言情,初中生看此类书籍的人数最多,到了高中人数又略有回落。

3、农村学生迷武侠,城市学生爱文体。

调查可以看出,城市学生喜欢阅读问题类书刊的学生明显高于农村,城市信息畅通,许多市民都有读报的习惯,《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长寿文化》都有相当规模的读者群,许多孩子也有读报的习惯。学生最爱看的就是文化、体育的版面。农村学生信息相对闭塞,学生读报人数远小于城市,因而对文体新闻的关心程度不如城市。

第五篇:学生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脚踏实地 锐意进取

在建设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进程中谱写壮丽的青春之歌

-----在湖北青年职业学院第一次学生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易煦昊(2011年12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同学: 大家好!现在,我代表湖北青年职业学院第一届学生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并请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来宾和其他列席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次大会以‚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开创服务学生新局面;继承传统,勇于创新,营造跨越式发展平台‛为主题,主要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团的十六大精神、全国学联二十五大精神、省学联十大精神,回顾和总结学生会工作的成绩与经验,规划学生会今后的工作中心与目标,团结带领全院广大学生围绕学院党委的中心工作,坚定信念、开拓进取,为我校“青”字号特色教育的发展而奋斗!

第一部分 回首过去

湖北青年职业学院学生会自建立以来,在院党委的领导和院团委的指导下,学生会全体成员认真贯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三自‛方针,不断发挥学生组织的激情与热情,以引领同学成长成才、服务广大同学为目标,以代表和维护广大同学的根本利益为核心,紧紧围绕学校中心来开展工作。与此同时,学生会也在不断完善自身组织建设,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向着铸造未来精英团队的目标而努力前进,在学校的发展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一、秉承优良传统,牢记责任使命,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引领作用。

湖北青年职业学院学生会自成立以来,传承‚全心全意为广大学生服务‛的宗旨,始终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学生会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深入学习实践党的十七大、团的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中,用先进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紧密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开展工作;心系国家命运,积极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引领广大同学成长成才。

2010年10月,为了倡导‚阳光朝气、厚德专能‛的校训精神,传承湖北青年职业学院的优良传统,湖北青年职业学院学生会策划了‚湖北青年职业学院十大风云人物评选‛活动,在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此项活动受到了学校党委的高度认可,成为学校传承我校精神、弘扬学风建设的重要活动之一,该项目活动旨在号召广大同学不断完善自身。

2010年11月,在武汉抗日游行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发生后,校学生会迅速反应,及时展开调研和学生座谈会,积极讨论、引导在当前形势下,我们青年学生应如何以理性的态度发扬爱国精神,支持国家的政策方针。

2010年11月17日晚,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来我院作了主题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优秀大学生‛的报告,全体学生会成员都参加了报告会,院长张红老师主持报告会。吴天祥同志寄语大学生们要争当全面发展的八种人,即坚持理想的坚定人,是非分明的明白人,学习钻研的刻苦人,公益为民的热心人,讲真话、办实事的老实人,学用结合、敢于创新的能干人,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热心人和关心学校、关心同学的体贴人。

在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2011年5月,我校学生会生活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中,与学校相关学生组织一起,在全校积极引领广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并举办关于就业的论坛,调查就业信息的需求,搜集相关日常提案,及时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助学校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二、推进活动发展,丰富校园文化,充分发挥主题活动的引导作用。

1、服务广大同学日常生活,积极倡导校园公益活动。服务同学生活,倡导校园公益是与维权体系并行的主题活动体系。为了切实服务同学,学生会各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校园公益实事,涉及到同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数年如一日的文明监督岗、倡导宿舍节约节能的提示标签等。为了扩大活动的覆盖范围,学生会携手志愿者协会和学校后勤集团举办的一系列活动,如‚湖北青年职业学院女生节‛、‚红丝带‛关爱艾滋病人日、‚伙食委员会座谈会‛等,使得学生会活动点更多了,面更宽了,同学们的参与度也大幅度提高了。校学生会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公益活动的效果。

2、追求高品质素质提升,浓郁校园学术氛围。每年5月,学生会学习部都会举办辩论赛,就古典文学、现代科技、专业技能、时事政治等内容开展辩论。为了提倡学生写规范字,学生会特在校园文化艺术节期间举办了规范字书写大赛。

学生会在近年来紧跟时代潮流,弘扬‚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主旋律,为全面提高当今大学生综合素质而服务。

3、搭建高标准展示舞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校学生会始终致力于搭建同学们喜爱的展示舞台。一年一度的‚迎新晚会‛、‚校园文化艺术节暨一二〃九晚会‛和‚校园十大歌手‛比赛、‚五四晚会‛、‚青年杯‛篮球联赛等活动以‚积极向上,建设‘青’字号特色校园,为广大学子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为宗旨,活跃了校园文化,丰富了同学们的大学生活。

4、丰富规范校园竞技赛场,倡导校内‚全员‛健身。校学生会积极倡导全员健身,主办包括传统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项目在内的一系列体育比赛;发展趣味竞技体育,开展运动会、户外素质拓展活动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在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积极倡导‚全员‛健身。

为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阳光冬季长跑》的文件精神,学生会在每年12月组织全校学生开展阳光冬季长跑运动,阳光长跑旨在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员的阳光朝气,每年参加人次达到近千人。

三、搭建沟通桥梁,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纽带作用,维权服务得到实现。

1、坚持代表同学,切实维护广大同学的合法权益。围绕广大同学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我们就食堂价格问题、浴室改造、宿舍门禁系统等一系列校园热点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有效地维护了广大同学的切身利益。充分发挥‚伙食委员会‛、‚宿管委员会‛、‚校卫队‛的作用,安排同学监督食堂餐饮质量、认真落实宿舍卫生、安全、晚归检查制度,督促广大同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安全意识,切实维护了学生群体的稳定。

2、完善维权体制,加强权益保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信息收集方面,在办公室维权反馈的基础上,我们又加强了调研体系的建设。对发生的校园热点问题展开专题调研。通过这些调研,我们‚静态动态,双拳出击‛的信息收集体系更为完善。

联络方面,我们通过微博、人人网、QQ群等途径聆听同学心声,为同学做好事、办实事。同时加强与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的沟通,变‚有事见面,无事不见‛为‚定期联络,互通信息‛,进一步建立沟通互信关系,有效发挥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的作用。

四、完善体制建设,加强内部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

1、增强自我管理,促进组织成长。为了适应新的工作周期,更好地安排学生会的各项工作,各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部门内部的调整,推陈出新,很好地适应了新的工作形势和方法。

为了保证学生会的科学发展,经学生会表决通过,我们将女生部与生活部职能做出合理调整。并将所有志愿加入湖北青年职业学院学生会同学的人事信息全部储存在网络数据库中,以便于我们今后进行沟通和联系。办公室还特别建立了学生会干部网上登记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学生会内部的人事档案管理。

通过不断地讨论研究,我们明确了《学生会章程》及组织结构,明确了学生会的作业流程、工作方法及各种文件规范。此外,我们还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了财务管理、报销流程、活动预算等方面的条例,推进财务公开,规范资源管理。会内财务管理由主席团进行监督,每个部门配备一名财务监管,从日常项目、专项活动、固定资产三方面开展工作。

为了促进会内的交流,每星期一次学生会内部例会,主席团、各部门负责人、部分常委及委员与学生会干部共同参加,以述职报告、现场问答、公开讨论、发表建议等形式,促进会内同学交流沟通,从而发现现阶段学生会工作当中的问题,对好的建议加以采纳并运用到学生会今后各项工作中去。

2、完善培养体系,提高干部素质。为了更好地培养新进干部,我们建立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干部任用计划,以面授、自习、素质拓展和轮岗构成的任前、任中培训以及相应的考核、奖惩机制来促进学生干部的健康成长。

为了加强学生会干部的思想建设,提高学生会干部们的综合能力,我们邀请了校内外老师对学生会团队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了礼仪社交、语言技巧、时间管理、团队精神、领导技巧、电脑软件技能等多个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客观评价方法引入干部选拔体系,团队训练计划日臻成熟,绩效考评体系逐渐完善,学生会干部增强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事业留人‛渐成共识。办公室尝试各种措施以提高绩效考评的公证性、公开性、有效性,以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于每学期工作收尾阶段对全体干部进行考评,并实施激励体制,评选出学生会优秀干部、优秀干事。此外,每学年的第一学期,办公室还会根据考评结果举办干部培训班,通过理论学习和多阶段的素质拓展等活动来锻炼他们,使他们变得更加优秀。

3、增加校际间往来,广泛开展学习交流。学生会外联部与各大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合作等多种途径,为学生会建立并拓展校内外的公共关系网。在迎新晚会、校园文化艺术节暨12.9晚会、元旦晚会等校学生会品牌活动当中,多名武汉高校学生会的代表来访,并进行经验交流。在团省委与省学联的倡导下,我校学生会积极开展与武汉及武汉周边地区高校学生会交流座谈等活动,热情接待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校学生会主席团的来访。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自我校学生会成立以来,各届学生会成员不断地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为同学们的健康成长,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以科学发展的态度,务实地开展工作。学生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协助支持,离不开师长前辈们的培养教育,离不开各级学生组织联动合作,离不开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更离不开学生干部们的忘我工作和无私奉献。在此,我谨代表湖北青年职业学院学生会向所有关心、指导、帮助我会事业健康成长、不断进步的各级领导、师长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为学生会发展贡献宝贵青春、智慧和力量的学生干部和理解、支持我们工作的广大同学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第二部分 反思现在

回顾学生会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学生会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面临着很多挑战:

学生干部自身的理论学习还需进一步加强。学生干部自身的建设是学生会建设的重中之重,只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才能更好的开展学院分配的各项工作。对照团中央、团省委对大学生的要求,学生会干部的理论学习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于当今的各项政策方针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学生会的规范性建设还需进一步提升。规范化建设推进力度不够,对于开展的各个学生活动的整体调研和评估工作还不够规范,活动反馈的采集不够及时,对于活动整体的反思总结不够深入。维权工作的时效性、应变性需进一步提高。由于维权的渠道和途径大大拓展,一些问题不能在第一时间开展广泛的调研和反馈,信息获取方式还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就一些重大议题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沟通解决的周期还比较漫长。

校内学生活动的资源需进一步整合。自本届学生委员会成立以来,我们十分注重与学校职能部门和其他学生组织的合作,但是,学生会各部门以及学生会和其他学生组织在日常工作的开展上相对独立,信息交流体制尚不健全,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某些学生活动内容存在重复,缺少创新,导致资源的浪费。

基层组织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班委会做为学生会的基层组织,在学生会的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了班委会的支持,学生会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尚需要加强对班委会的管理,完善班委结构,做好基层工作。

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会进一步总结这些不足,吸取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并提出相应对策,努力予以解决,还请广大同学予以支持和监督。

第三部分 展望未来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学生会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方向。团的十六大也给青年学生提出了成长的要求。学生会应该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引领大学生自觉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上来,从而在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与人民齐奋斗的过程中,茁壮成长,奋发成才,将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在工作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针对性、富于创造性、定位服务性,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转眼间,新的一年又将到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与严峻的现实挑战并存。学生会应在母校的发展过程中,继承学院成立以来的优良传统,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在新的征程中开创学生工作的新局面,续写学生会工作的新篇章,以一代又一代优秀的青职人为榜样,同舟共济,自强不息,将自身的进步与母校的发展、国家和民族的进步紧密联系起来,勇于担当责任。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觉悟。学生会要积极倡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改善学生会的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学生会干部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我们要牢记学生组织在同学生活中,在学校发展中所承担的使命,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做脚踏实地,仰望天空的新时代青年,向着自身发展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前进。

二、创新培养模式,不断拓宽学生干部的成才路径。学生会作为最广泛的学生组织,理应始终走在同学们前面,在各方面起到先锋模范的作用。在帮助同学、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重视自身的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保证学生会的可持续发展。学生会干部应把不断培养自身能力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多层次的引导和培训,培养出更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让更多的同学在学生会的工作和活动中得到锻炼。同时,校学生会要力争把‚培养校园的学生领袖,铸造未来的社会精英‛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要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组织发展上关心帮助学生干部,努力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三、运用多方资源,不断提升学生活动的品牌影响。要高标准设计策划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注重举办活动的质量和内涵。要善于整合运用不同专业同学的专业优势,发挥其所长,提高学生活动的品牌影响。在新的发展时期,同学们对于学生会也会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校学生会要制定出更多的适应新形势的计划。与此同时,学生会也要关注同学们对活动的反馈信息,通过调查问卷、网站留言板、论坛、邮箱、信箱、座谈等渠道,了解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改进和推动我们的各项工作。

四、理顺沟通渠道,不断提高权益维护的实际效果。学生会是院党委领导和院团委指导下的学生群众组织,反映和维护同学的权益是学生会的重要任务。本届学生委员会,通过走访座谈、专项调查、信息研究、师生面对面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同学之中,广泛征集同学的意见,但是体系尚不够成熟和健全。今后,我们要通过上述多种基本形式,制定完善的信息沟通体制,为同学们搭建稳定、畅通、灵活的沟通渠道。积极反映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争做可靠的沟通桥梁。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湖北青年职业学院学生会自成立至今,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波澜壮阔,伴随着母校的跨越发展,老一辈学生会人的精神始终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进。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穿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时代和人民赋予青年学生的青春使命,以学校方针政策为指引,牢记‚阳光朝气、厚德专能‛的校训精神,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就事业,在建设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进程中谱写壮丽的青春之歌!

下载学生工作报告 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生工作报告 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守学生工作报告

    西斋中学“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学校教育管理研究”课题 工 作 报 告 我校申请的课题《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学校教育管理研究》于2008年1月通过立项开始研究,历时三年半,已顺利完成研......

    学生思想道德工作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我区中小学生的思想状况,把握新时期学生的新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近期,区教委基教科对各直管学校、乡镇各校开展了大规模的德育调查活动。调查在我区城乡......

    学生思想道德工作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我区中小学生的思想状况,把握新时期学生的新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近期,区教委基教科对各直管学校、乡镇各校开展了大规模的德育调查活动。调查在我区城乡......

    学生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求真务实 锐意进取 努力开创我院学生会工作新局面 ——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第七次学生代表大会工作报告自人文学院第六次学生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在校党委、团委的正确领导下,......

    学生部工作报告

    学生部工作报告 学生部工作报告1 一.前言又是用努力与笑容翻过的一页篇章。总结这一学期,我们部门积极响应校团委及主席团的各项号召,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在组织各项活......

    学生资助工作报告

    ****中学学生资助工作情况汇报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强化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高中学生免除学杂费书本费专项资金管理,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的工作步伐,确保了政策的......

    学生支部工作报告[推荐]

    经 管 院 学 生 支 部 工 作 报 告学 生 支 部 工 作 报 告第1页共6页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代表学生支部做工作汇报。 不可否认,......

    学生教育工作报告

    学生教育工作报告1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分析: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核心,是人类基础道德最本质的东西。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就要从道德中最本质、最核心的要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