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9年心理学模拟题:幼儿学前心理学试卷(附答案)
09年心理学模拟题:幼儿学前心理学试卷(附答案)
2010-11-20阅读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3.形象记忆以感知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4.再造想象是根据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 样、图纸、符号的示意,而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5.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二、填空:(每个空1分,共30分〉
1.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应用实验的手段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才使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所以说,心理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2.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前者包括(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后者主要是从〈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反映出来。
3.幼儿的活动主要有(游戏)、(学习)和(劳动),其中〈游戏〉是主导活动。
4.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任何一种(心理过程)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注意。
5.一个儿童是否患有多动症,仅凭经验是难以正确断定的。对于一个多动的儿童,必须根据生活史、(临床)观察、(神经系统)检查、(心理.)测验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定。因此,我们不能轻易地把学前儿童的好动当作多动来对待。
6.(感知觉.)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是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也是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的保障。
7.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由于幼儿辨别空间方位是以自身为中心辨别过渡到以其他客体为参照辨别,因此,教师在舞蹈、体育等活动中要做(镜面)示范。
8.记忆过程可以分为(识记)、(保持)、(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9.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过程。
三、解释心理现象:’(每小题2分,共10分〉
1.有人曾经把黑猩猩与幼儿放在一起抚养训练,但因为黑猩猩不具备人类的遗传素质,最终不可能与人类的后代一样形成人的心理。(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2.在“抱娃娃”游戏中,开始,参加者把自己当成娃娃的妈妈,耐心地喂饭,但当他转身去拿“饭”时,发现其他小朋友正在沙坑里搭起一座“小花园”,他的注意便一下子转到“小花园飞而走到沙坑去玩了。(幼儿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适应)
4.一个幼儿的行为表现明显地属于抑郁质,但神经类型的检查结果是”强、平衡、灵活型”。(气质的掩蔽现象)
5.有的儿童绘画能力突出,有的儿童动手操作能力较强,还有的儿童能歌 善舞,对音乐、韵律特别敏感„„(说明幼儿在能力的类别上存在差异)
四、材料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学前心理学》的《注意》一章中有这样的描述: “小班幼儿一般只能稳 定地集中注意3--5分钟,中班幼儿可达到10分钟,大班幼儿可延长到10--15 分钟。“试根据这段材料分析,小、中、大班单个〈或一次〉教育活动时间分别应该控制在多长?为什么?
能说出小班15分钟,中班20分钟,大班25至30分钟,给3分: 能够举出一些实例或能从理论方面表述清楚即给2分。共5分。
2.«学前心理学》中有这样的描述:”布卢姆以17岁为发展的最高点,假设其智力为100%,得出各个年龄儿童智力发展的百分比:一岁,20%;四岁,50%;八岁,80%;十二岁,92%;十七岁,100%“请您结合实际,谈谈这段材料对我们幼儿教育有什么启示。
能结合实际,说出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即可酌情给3-5分。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一共20分〉
1.结合实际,谈谈感知觉规律在玩教具制作与使用、环境布置中的应用。
结合实际,谈谈感知觉规律在玩教具制作与使用、环境布置中的应用
2.联系日常教育活动,谈谈学前儿童性格塑造的意义及途径。
联系日常教育活动,说明儿童性格塑造的重要性可给2分:以下每条2分,没有举例的只给1分:(1)加强思想品德教育;(2)树立良好榜样;(3)个别指导因材施教;(4)重视家庭的因素和发挥家长作用。
六、论述题:(20分〉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学习《学前心理学》前后有什么不同?学前心理学》试卷参考
1.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能够清楚地说出学习《学前心理学》意义,并能从多个角度举出实例来论证(15-20分)
2.能够清楚地说出学习《学前心理学》意义,也能结合部分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举例但不充分。(10-14分〉
3.能够说出部分学习《学前心理学》意义,结合实际较差。(6-9分〉
4.其他情况酌情给5分以下。
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注意: 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3.形象记忆: 以感知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4.再造想象: 是根据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 样、图纸、符号的示意,而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5.创造性思维: 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二、填空:(每个空1分,共30分〉
1.冯特、德国莱比锡、哲学
2.心理过程、个性心理、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
3.游戏、学习、劳动、游戏 4.独立、心理过程
5.临床、神经系统、心理
6.感知觉、基础、环境
7.上下、前后、左右、”镜面"
8.识记、保持、回忆〈再认和再现〉
9.个体、语言
三、解释心理现象:(每小题2分,共10分)
1.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2.幼儿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3.适应
4.气质的掩蔽现象
5.说明幼儿在能力的类别上存在差异
四、材料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能说出小班15分钟,中班20分钟,大班25至30分钟,给3分: 能够举出一些实例或能从理论方面表述清楚即给2分。共5分。
2.能结合实际,说出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即可酌情给3-5分。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实际,谈谈感知觉规律在玩教具制作与使用、环境布置中的应用
2.联系日常教育活动,说明儿童性格塑造的重要性可给2分:以下每条2分,没有举例的只给1分:(1)加强思想品德教育;(2)树立良好榜样;(3)个别指导因材施教;(4)重视家庭的因素和发挥家长作用。
六、论述题:(20分〉
1.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能够清楚地说出学习《学前心理学》意义,并能从多个角度举出实例来论证(15-20分)
2.能够清楚地说出学习《学前心理学》意义,也能结合部分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举例但不充分。(10-14分〉
3.能够说出部分学习《学前心理学》意义,结合实际较差。(6-9分〉
4.其他情况酌情给5分以下。
第二篇:《学前心理学》试卷
《学前心理学》试卷
一.填空题。16%
1、儿童最初发生的认识过程是 感知觉。
2、当视觉、触觉、动觉相结合时,儿童对几何形体感知的效果较好。
3、生活制度对儿童在时间的定向上起决定作用。
4、记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 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回忆)。
5、想象在3~4岁时迅速发展,这时期的想象基本上是无意的,是一种 自由联想。
6、最初的 语词概括的形成,是儿童思维的标志。
7、根据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理论,2~7岁的儿童处于 前运算 阶段。
8、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 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9、幼儿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 好动、好奇、好问以及 好模仿。
10、自我意识表现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和 行为的调节。
11、动作 的发展是儿童产生对自己行动的意识的前提条件。
12、“活泼、灵活、好交际”是我们对哪种气质类型的人的描述?多血质。
二.选择题。9%
1、儿童最晚出现的是(B)。
A.形象记忆B.语词记忆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2、对胆汁质的孩子,应着重(D)。A.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C.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
A.情绪冲动性B.防止墨守成规、谨小慎微 D.防止任性、粗暴D.情绪感染性
3、幼儿看到故事书中的“坏人”,常常会把它抠掉,这是(A)的表现。B.情绪易变性C.情绪两极性
4、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这是年幼儿童常出现的(B)。
A.记忆扩张现象
A.要晚些B.记忆恢复现象C.记忆潜伏现象B.要早些C.要不明显些D.记忆提取现象 D.时间差不多
5、婴幼儿大肌肉动觉准确性的发展,比小肌肉动觉的发展(B)。
6、幼儿抱着一只玩具鸭子,只是静静地坐着,当老师说:“鸭子要游水了。”幼儿的想象才活跃起来,这说明(B)。
A、经验性想象对幼儿的重要作用B.成人的语言提示,对幼儿有意想象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C.实际行动对幼儿期的想象具有重要作用D.幼儿的想象受个人愿望的影响 7、5~6岁幼儿能参加较复杂的集体游戏和活动,说明幼儿注意的(B)。
A.稳定性较好B.分配能力较强C.范围较大
D.选择性较强D.记忆的概括性
8、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C)。A.感觉的概括性B.知觉的概括性C.思维的概括性
9、打过针的孩子一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与这种情绪相联系的心理现象是(A)。
A.记忆B.思维C.感知觉D.自我意识
三. 判断题。15%
T
1、人的的各种心理活动在先学前期逐渐齐全。
F
2、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都是人的独立的心理过程。
T 3、1~2岁儿童记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回忆的发展。
T
4、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F
5、梦是有意想象的一种极端表现。
T 6、3岁后,特别是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随着儿童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感也发展起来。T
7、思维的发生,说明儿童已具备了人类的各种认识过程。
F
8、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的,然后出现直观行动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抽象逻辑的思维。
F
9、关于学前儿童词类的研究表明,儿童最先和大量掌握的是动词,其次是形容词。
T
10、幼儿掌握的词义越是丰富和深刻,他运用该词的积极性也越高。
F
11、书面语言是从学前期开始正式发展起来的。
T
12、年龄越小的儿童,气质掩蔽的情况越少。
F 13、6岁左右,幼儿的理智感已明显发展起来。
T
14、儿童从3岁左右开始,出现对自己内心活动的意识;4岁以后,开始出现对自己的认识活动和语言的意识。
F
15、在一般情况下,幼儿总是过低评价自己。
四. 名词解释。20%
1、元记忆的发展:指儿童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认识或意识的发展。
2、想象: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重新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
3、情感:较高级的、复杂的、较稳定、冲动性弱、比较不外露、社会性较强的体验。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4、道德感: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5、个性: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或者说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
五. 简答题。30%
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个体心理的发生;(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3)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2、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趋势。
(1)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2)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3)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4)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5)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
3、幼儿有意注意的特点。
(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在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4、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5、幼儿再造想象的主要特点。
(1)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2)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3)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
6、儿童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区别。
(1)运算思维依靠概念进行,前运算思维依靠表象进行;(2)运算思维有可逆性,前运算思维没有可逆性;(3)运算思维具有守恒概念,前运算思维没有守恒概念;(4)前运算思维只是自我中心的,运算思维逐渐非中心化;(5)前运算思维是不灵活的,具有固定性、刻板性或呆滞性,运算思维具有灵活性。
六.案例分析(根据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所给的例子进行剖析,10%)
某幼儿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他也很崇拜音乐家。有一天,他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妈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孩子在说谎。
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
混淆假想与真实。
第三篇:幼儿心理学试卷
班级:16幼师
班
科目:幼儿心理学
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幼儿常有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的情况,即破涕为笑,主要是因为()。
A、幼儿的情绪易受感染
B、幼儿的情绪易外露
C、幼儿的情绪不稳定
D、幼儿的情绪比较深刻
2、上初中后,需要学习一些学科中的公式、定理、法则、判断等,都需要
()思维。
A、直觉行动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创新性思维
3、不同气质特点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针对()的孩子,应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4、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的成分。
A.自我评价 B.自我体验 C.自我控制 D.自我觉醒
5、幼儿在看图书时,指着坏人说:“坏蛋、坏蛋”,这种现象表明幼儿的()开始发展起来了。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是非感
6、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指的是()。
A.需要
B.兴趣
C.能力
D.气质
7、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在儿童的安慰、帮助和同情等能力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父亲
B.同龄人
C.母亲
D.教师
8、不属幼儿期性格的典型特点是()。
A.活泼好动
B.喜欢交往
C.好奇好问
D.很不稳定
9、幼儿最早的思维方式是()
A、直观行动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直观感知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
10、儿童学习语言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句型是()。
A.电报句
B.单词句
C.联合复合句
D.判断句
11、(),称为移情。
A、从他人角度来考虑问题
B、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
C、与同伴协同完成某一活动
D、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先满足对方
12、下列各项中,不是用来描述个性的词是()。
A.自私自利
B.心胸狭窄
C.宽容大度
D.相貌出众
13、“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
A.独立性的B.个别方面的C.多方面的D.依从性的14、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A、亲子关系的发展
B、同伴关系的发展
C、性别角色的发展
D、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15、教幼儿掌握词,最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是()。
A.利用卡片等教学工具
B.反复细心的说明和解释
C.与练习相结合D.结合日常生活活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亲子关系通常分成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
2、幼儿的高级情感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
3、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幼儿社会性发展对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它发展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
5、人最基本的情绪形式,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四种情绪形式。
6、幼儿思维的发展趋势是由______________发展到______________,最后发展到_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自我意识
2、情绪:
3、性格:
4、亲社会行为
5、思维:
四、简答题。
(每题5分,共20分)1、激情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控制不良的激情发生?
2、如何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简述培养幼儿言语能力的方法?
4.简述同伴关系的作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小米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她每次哭闹的时候,妈妈总是拿喜羊羊来哄她。小米看到喜羊羊就不哭了,还抱着它不撒手。但是小米上大班的时候,妈妈发现这招就不灵了,喜羊羊已经引不起小米的兴趣了。
问:1)、这反映了幼儿兴趣的哪一种特点?
2)、我们应如何培养幼儿的兴趣?
第四篇:《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A)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A)
1.学前心理学是研究___从初生到入学前___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一般以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__蒲来尔___的《儿童的心理》 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3. 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可以分为各种类型,以研究时间为标准,可分为_纵向研究__和__横断研究 ;
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分为_整体研究__和_分析研究_;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可分为__差异研究__、__相关研究__和__因果研究__。
4. 儿童心理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一般将入学前分为三个阶段:0—1岁为__婴儿期__、1—3岁为____先学前期_、3—6岁为__学前期或幼儿期_。
5. 动作、形象和语词的关系在学前儿童思维中的规律性变化,使得其思维方式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形
态:__直观(觉)行动思维__、__具体形象思维__、__抽象逻辑思维,其中___具体形象思维___是幼儿期儿童思维的典型方式。
6. 以传统的气质类型为标准,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有四种,即抑郁质、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
7.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二、名词解释
1.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
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2.守恒:皮亚杰把概念的稳定性称为守恒,即一定数量(如长度、重量、体积、面积、数目、质量等)的物体,在其外形或空间位置改变而其数量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儿童能确认其数量的恒定性(不变性)而不受其它无关因素变化的干扰。
3.社会性:是人的一种特性,它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及人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性。
4.亲子交往:是指儿童与其主要抚养人(主要是父母)之间的交往。
5.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6.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7.最近发展区: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
水平之间往往有一个距离。前者水平不及后者。这一段距离或差距,称为儿童心理的最近
发展区。
三、简答题
1.简述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2.试用实验说明婴儿深度知觉发展的特点。
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常用工具是吉布森等创设的“视觉悬崖”。吉布森等对36名6.5-14个月的婴儿测验的结果,有27名婴儿从平台爬向了浅滩,只有3名爬到深滩。大多数婴儿虽然听到母亲在深滩一侧呼喊,他也不过去,或只是哭叫。说明幼小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
3.简述幼儿个性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
(1)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2)心理活动倾向性的形成。(3)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
(4)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5)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4.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
(1)从简单到复杂。(2)从具体到抽象。(3)从被动到主动。(4)从零乱到成体系。
5.简述幼儿言语发展中句型发展的趋势。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4)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四、论述题
1.试述幼儿言语发展中句型发展的趋势。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不完整句。最初,儿童句子的结构时不完整的。儿童的不完整句包括单词句和电报句。单词句是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一般出现于1-1.5岁。电报句又称双词句,时是由2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3个词组成。一般出现在1.5-2岁左右。
完整句。幼儿2岁以后,逐渐出现比较完整的句子。到6岁左右,儿童98%以上使用完整句。
(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从2岁以后,简单句逐渐增加。学前儿童使用的简单句主要有主谓结构句、谓宾结构句、主谓宾结构句、主谓双宾结构句。
幼儿复合句的发展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儿童最初的句子是没有修饰语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语句中修饰语逐渐增多。
(4)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儿童最初掌握的是陈述句。在整个学前期,简单的陈述句仍然是基本的句型。此外,还有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2.幼儿同伴交往主要存在哪几种类型?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是不同的。根据研究,幼儿的社会地位已经分化,主要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每种类型的表现各具特点。
幼儿同伴交往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
(1)早期亲子交往经验
大多数儿童从出生之日便开始了与父母的交往,这种亲子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满足了儿童的生存需要,而且为他们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技能和行为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2)儿童自身的特征
儿童自身的特征一方面制约着同伴对他们的态度和接纳的程度,另一方面也决定着他们自身在交往中的行为方式。
(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活动材料,特别是玩具是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婴儿期到幼儿初期,儿童之间的交往大多围绕玩具而发生。同时,玩具对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还体现在玩具的不同数量和特征能引起儿童之间不同的交往行为上。活动性质对同伴交往也有影响,因为活动情境本身已规定了同伴间的合作关系,对其行为提出了许多制约性。
五、案例题
例1:一个幼儿画小孩放风筝,把小孩子的手画得很长,比身子几乎长3倍。
例2:一个孩子的妈妈生病住院了,幼儿很想去看妈妈,但是,大人不允许。过了两天,幼儿告诉老师:“我到医院去看妈妈了。”
试用幼儿想象的有关特点分析上面两个例子,并指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例1说明幼儿在想象中常常把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加以夸大。例2 说明幼儿常常把自己想象的事物当成真实的事情,即混淆假象与事实。以上两个例子说明幼儿的想象具有夸张性。
幼儿想象的夸张现象是其心理发展水平的反映。幼儿想象夸张的原因主要有:
1、认知水平的限制。
2、情绪对想象的影响。
3、幼儿想象在认知中的地位。
4、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
1.试用实验说明婴儿深度知觉发展的特点。
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常用工具是吉布森等创设的“视觉悬崖”。这是一种特殊的装置,把婴儿放在厚玻璃板的平台中央,平台一侧下面紧贴着玻璃放有方格图案,另一侧则在一定距离下面布置了同样方格图案,造成一种视觉印象:前一侧是浅滩,后一侧是深滩。试验时,母亲轮流在两侧呼唤婴儿,试验记录婴儿的爬向。
吉布森等对36名6.5-14个月的婴儿测验的结果,有27名婴儿从平台爬向了浅滩,只有3名爬到深滩。大多数婴儿虽然听到母亲在深滩一侧呼喊,他也不过去,或只是哭叫。说明幼小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
2.幼儿同伴交往主要存在哪几种类型?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是不同的。根据研究,幼儿的社会地位已经分化,主要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每种类型的表现各具特点。
幼儿同伴交往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
(1)早期亲子交往经验
大多数儿童从出生之日便开始了与父母的交往,这种亲子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满足了儿童的生存需要,而且为他们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技能和行为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2)儿童自身的特征
儿童自身的特征一方面制约着同伴对他们的态度和接纳的程度,另一方面也决定着他们自身在交往中的行为方式。
(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活动材料,特别是玩具是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婴儿期到幼儿初期,儿童之间的交往大多围绕玩具而发生。同时,玩具对儿童同伴交往的影响还体现在玩具的不同数量和特征能引起儿童之间不同的交往行为上。活动性质对同伴交往也有影响,因为活动情境本身已规定了同伴间的合作关系,对其行为提出了许多制约性。
五、案例题
例1:一个3岁的孩子由于得不到心爱的玩具而哭泣,这时妈妈给他一块糖,他立即破涕为笑。
例2:新入园的幼儿,看着妈妈离去时,会伤心地哭,但是妈妈的身影消失之后,经老师引导,很快就愉快地玩起来。如果妈妈从窗口再次出现,又会立刻引起幼儿的不愉快情绪。
例3:新入托的一个孩子哭着要妈妈,会引得早日习惯了托儿所生活的孩子们都哭起来。
试用婴儿情绪发展的相关特点分析上面子3个案例。
例1说明婴幼儿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易变是其主要特点。婴幼儿的两种对立情绪,常常在很短时间内互相转换。
例2说明婴幼儿情绪和情感具有情境性的特点,其易变性与此有关。婴幼儿的情绪情感常常被外界情境所支配,某种情绪往往随着某种情境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消失。
例3说明婴幼儿的情绪情感易受感染,其易变性亦与此有关。即情绪情感非常容易受周围人的情绪和情感的影响。
第五篇:心理学模拟题(总第二套附答案)
一、判断题
1、洛克最先把实证主义方法运用到了心理学研究中。(A)
2、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按内容分,可将问题分为: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自我管理问题、自我发展问题。(A)
3、新教师职初的前五年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非常重要。(A)
4、营造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A)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协调学生的期望,要让期望过高的优秀生不断提高期望值;要让那些因失败而期望过低的学生适当提高期望值。(B)
6、压力感受具有主观性。(A)
7、认知心理学理论实际上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A)
8、如果教育措施得当,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完全可以打破和超越。(B)
9、非智力因素主要为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A)
10、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A)
11、柯尔伯格研究发现,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无关。(B)
12、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往往借助体验式活动,是因为体验式活动有助于个体理性分析的调动。(B)
13、顺从是一种一时性的态度改变。(A)
14、个案研究法是以个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和研究与其相关因素的研究方法。(B)
15、发展社会化是指人的现代化过程。(B)
16、认知者的年龄与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无直接联系。(B)
17、安全依恋的儿童是不会害怕母亲及其他直接抚育者离开自己的。(B)
18、有一半的自杀者有精神疾病。(B)
19、比内智力测验依照发展的顺序排列,每一发展水平备有6个测验试题。(A)20、问题解决主要是一个认知过程,原有知识对问题解决影响不大。(B)
21、非理性观念常常通过自我对话的方式在个体日常行为中起负面作用。(A)
22、使用心理测验时主要是需要注意信度和效度两个问题,不需要考虑主试的经验。(B)
23、艾森克人格问卷分别有成人和幼年(青少年)两种版本,可以分别测试两个群。(A)
24、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理论中,认为集中思维因素有126种。(B)
25、在心理学研究中,心理过程是指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也即人们常说的知、情、意。(A)
26、掌握学习法表明,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教学,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学习。(A)
27、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纯粹是思辩性的,没有任何实验基础。(B)
28、惩罚是压制行为,而负强化是“发动行为”。(A)
29、威克斯勒测验的语言部分小测验有6个项目,分别是“资料”、“理解”、“算术”、“相似性”、“数字广度”、“词汇”。(A)30、由于印象是认知者对认知对象的主观理解,说以说它是间接的。(A)
31、托尔曼提出的有关强化的公式是“S—R”(B)
32、人本主义的核心理论是自我实现理论。(A)
33、材料保持在感觉记忆中时间的长短是决定材料是否从感觉记忆转移到短时记忆阶段的重要因素。(B)
34、个体对自己心理状态的知觉和认知被称作自我意识。(A)
35、在有关“武器效应”的实验中,没有看见武器的被试者比看见武器的被试者具有更为强烈的攻击性行为。(B)
36、乐趣是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起来的。其特点是:积极自觉,持续时间长,甚至终身不变。(B)
37、天才是许多高水平的多种能力结合。任何一种单独的能力,如果达到较高水平,也能成为天才。(B)
38、心理发展的方向性体现为:先发展感知能力,再是运动、情绪、社会和抽象思维的能力。(A)
39、每种感受器都能广泛地接受自然界的各种物质信号,加以辨别、登记。(B)40、良好的注意稳定性品质要求个体能长时间把心理活动不变地保持在特定对象上。(B)
二、单项选择题
41、自卑感问题是按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得哪种标准来划分的?(B)
42、以下几个答案中,问题解决的“专家”具有的主要特征是(A)。
A、有效的组织信息
C、工作速度快
B、工作更勤奋 D、善于合作 A、问题的内容
B、内在心理根源 D、问题的性质 C、特定发展时期和阶段
43、弗洛伊德是从人的(D)来解释人的攻击性的。
A、挫折经历
B、遗传基因 D、破坏性本能 C、对侵犯性行为有意或无意的观察学习
44、经验对感觉结果的影响是通过(A、感觉分析 C、内隐记忆
C)实现的。
B、注意资源分配 D、外显记忆
45、笛卡儿认为“心灵原来就是包含着一些概念和学说的原则”,这是一种(A)。
A、先验论的观点 C、经验论的观点
B、发生认识论观点 D、实践论的观点
46、儿童“人来疯”,让他到无人的房间呆一会儿,是一种有效的(C)手段。
A、惩罚
B、令其反省 D、引起注意 C、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水平
47、心理健康的三个层面的标准是(A)。
B、非病状态,适应状态,理想状态 D、非病状态,适应状态,良好适应状态 A、正常状态,良好适应状态,理想状态 C、正常状态,适应状态,主观状态
48、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认为,智力包括的主要能力有(C)。
A、5种
C、7种
B、6种 D、8种
49、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这是谁提出来的?(A)
A、加涅
B、布鲁纳 D、维纳 C、斯金纳
50、加大嗓门使课堂中学生安静下来是借助(A、刺激强度
A)引起学生的注意。
B、刺激与环境中其他物体的差异 D、感知者的需要 C、感知者的情感
51、“国际歌”不管用什么乐器演奏,人们都能辩识它,这是由于知觉的(B)
A、理解性
C、选择性
B、恒常性 D、整体性
52、意志过程是(A)
A、决心-信心-恒心
C、恒心-信心-决心
B、信心-决心-恒心 D、决心-恒心-信心
53、下面是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D)
A、如在早期未形成良好的依恋,完全可以在日后进行弥补 B、依恋的形成与发展无所谓的关键期
C、依恋是儿童特殊时期的情绪活动,与成人的情绪发展没有直接的影响
D、依恋的发展关系到儿童情绪发展的稳定和健康,还会影响到成人后的社交、心理健康及同子女的关系
54、认知发展到(C)儿童才开始具有守衡。
B、前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55、天才的形成因素中,除了要有良好的先天素质外,还需要有(B)。
A、经济条件 C、身体因素
B、主观努力 D、父母的智商高
56、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A、截然相反 C、辨证统一
C)的过程。
B、互不相关 D、互为矛盾 C)。
57、下列有关人的发展的阐述哪一条是正确的(A、发展无规律可寻
B、发展是指儿童、青春期的身心变化
C、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变化 D、发展主要是指心理方面的有规律的变化
58、一般而言,辨别严重的精神障碍最主要的症状指标是(A)。
A、无自知力、幻觉、妄想等
B、行为异常、幻觉、妄想等 D、行为异常、情绪异常、思维异常等 C、行为异常、情绪异常、失眠等
59、下面哪一项属于预期社会化(A、语言学习C、成人教育
D)。
B、罪犯改造 D、岗前培训
60、二因素智力理论认为可能存在有第六种特殊因素,它是(C):
A、想象速度 C、智力速度
B、反应速度 D、思维速度
61、下列哪一种研究最好采用跨文化研究的方法?(B)
A、儿童学习中文的能力
C、电视与暴力行为的关系
B、儿童语言的发生问题
D、4岁儿童与8岁儿童的社交能力研究
62、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了应付美国师资缺乏状况,心理学家斯金纳设计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是(A)。
A、教学机器
B、掌握教学法 D、CAI C、先行组织者
63、社会影响就是由于社会压力的存在,而使个人的行为方式与态度朝(D)的方向变化的过程。A、社会不认可
C、违反社会规范
B、不利于社会发展 D、社会占优势
64、学会弹风琴的人,再学弹钢琴就会感到容易些,这是由于(C)。
A、定势的作用
C、迁移的作用
B、原型启发的作用 D、注意的转移
65、作为主体的我之所以得以发展,主要是由于儿童具备了(C)。
A、自尊心
C、反思能力
B、竞争的能力 D、想象的能力
66、瑟斯顿的群因素说现在可以称为(A)。
A、群因一一般因素理论
C、群体因素说
B、共同因素说 D、普通因素说
73、社会测量法主要是通过(B)的方式来收集具体资料,并将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出结论。
A、人家关系图
B、参照测量法案
B、向群体成员提问题 D、群体成员互相打分
74、“学者大要立志”,“学者须是立志”,由(C)提出来的,它说明了意志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A、荀子 C、朱熹
B、葛洪 D、颜元
C)。75、学习是多阶段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A、语言记忆 C、长时记忆)。
B、形象记忆 D、动作记忆
76、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为(B A、精神分析学的兴起
B、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兴起 D、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C、人文主义心理学的兴起
77、早期“程序教学”的设计所依据的心理学原理是(A)。
A、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B、认知心理学 D、科学主义
78、中国古人认为情绪情感影响身体,怒伤(B)。A、心
B、肝 C、肾
D、肺
A)。79、孔子说:“力行而近乎仁”,这体现的德育心理思想是(A、实践是品德学习的重要途径 C、品德与实践无关
B、品德是先天的 D、品德是后天形成的
80、印象是认知者以(A)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计20分)81、有关社会距离测量法说法不正确的是(C D A、主要用来揭示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B、这种方法由波加杜斯首创
C、是在社会测量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向群体成员提问题的方式来收集具体资料 82、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哪两类(BD
A、生理需要 C、心理需要)。
B、缺失需要 D、生长需要)。A、自己过去经验 C、自我感觉
B、自己心理特征 D、自我标准
83、“认知阶段出现的先后次序是不变的,具有普遍性,但对应于具体年龄段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存在个体差异。每一阶段所具有的独特稳定的认知结构决定了儿童行为的一般特点。而且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的过程。”皮亚杰的这一思想体现了哪些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A BCD
A、不平衡性 C、差异性
B、连续性和阶段性 D、定向性和顺序性))
84、下列哪些例子证实了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ABC A、儿童的思维发展从动作到具象再到抽象
B、儿童先会叫“爸爸”、“妈妈”,后分清什么是“男、女” C、学校总是要到中学才教物理、化学
D、儿童的道德发展前后经历了“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和“后世俗水平”几个阶段 85、依恋的标志是(CD A、啼哭)。
B、害怕 C、陌生人焦虑
D、分离焦虑
86、群体决策的优点有(ABC)。
A、在群体决策中,可激发个体的创造力
B、集体讨论时可形成一个相对宽松的和谐的气氛,有利于成员之间相互启发与互相沟通 C、实施时容易得到群体成员的支持 D、避免决策出现极化现象 87、良好的复习策略是(ACD)。
A、学习完成后在最短时间内复习B、利用整块时间集中复习
C、学习一门课程的前后不学习相似的其他课程 D、考试前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 88、信念具有不同于迷信的特征是(AD)。A、独立性
C、科学性
89、从认知加工的角度出发,儿童认知发展意味着(A、认知结构的容量有所扩大
C、信息加工更为充分有效
90、体现情境认知教学理论思想的正确描述有(AD A、知识是嵌于实践之中的。
C、书本知识与情境知识的对立的91、印象形成的模式有(BCD)。A、减法模式
C、平均模式
92、个性倾向性主要有(ABC)。
A、兴趣
C、动机
93、思维和感知觉的区别是(BCD)。
A、它对事物的反应是整体的 C、它对事物的反应是抽象的
94、对人本主义心理学说法正确的是(ABCD
A、主张用现象学的方法对“健康人”进行研究
B、正确性 D、自觉性
ABCD)。
B、加工策略的掌握 D、儿童思维更像一台计算机)。
B、书本知识的学习是无效的
D、教学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真实情境学习的机会
B、累加模式 D、加权平均模式
B、需要 D、智力
B、它对事物的反应是规律性的 D、它对事物的反应是间接的)。
B、其实质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 C、其中心观点是以人为本
D、他关注社会文化因素和时代环境对人的影响
95、中共中央在1998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提出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是为了(ABCD
A、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C、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B、游戏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大 D、情绪、情感比较外露)。B、健全人格
D、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96、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有(ACD
A、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步趋向平衡
C、书面语言和内部语言发展迅速)。97、组块的作用是(BCD A、延长信息在短时记忆系统中的存储时间 B、扩大短时记忆容量
C、加快信息在短时记忆系统中加工速度
D、加强信息的内部联系 98、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包括(ABCD A、刺激强度)。
B、刺激物与环境中其他物体的差异 D、感知者的情感、兴趣需要 C、刺激物的相对运动
99、记忆的发展表现在(CD
A、感觉记忆方面 B、内隐记忆方面 C、记忆的策略方面)。
D、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广义的知识日益丰富,为新知识的编码提供了便捷 100、学习是多阶段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ACD A、感觉记忆 C、长时记忆)。B、形象记忆 D、短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