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案例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案例
武汉市某某中学
经过七年级生物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对生物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初中生物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才,而是为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并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基础。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而又贴近生活的例来帮助学生一步步走近生物学。例如:讲授生物细胞分裂时,将物细胞的分裂比作揪面髻,将植物细胞的分裂比作垒墙,以体现二者的区别。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二、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由于是首次使用北师大版的教材,对教材了解研究不够,使我这一学期的教学走了一些弯路。比如在讲光合作用这一节时,课时的安排就很让我头疼。核心内容当然是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但是对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的确需要一番统筹和安排。课后我对教学思路做了一番整理,觉得还是以光合作用的反应视为主线来安排要好一些。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又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的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还要紧扣课程标准。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绝对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其他的解释。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老师,我要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过演讲比赛、写保护动物的倡议书、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
下面,以第二章的教学案例为例,谈谈我的体会与反思。
第9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2节 血液循环
教学目标
1能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说明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心脏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能概述心脏的生理特征。
4能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意义。5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的实验,学习用比较法归纳三种血管的区别。
6在解读血液循环模式图的过程中,学习用辩证法分析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
(1)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血液循环的途径与意义。
(4)血压与脉搏的概念。
2.难点
(1)不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心动周期与心脏功能的方法。
(3)体循环、肺循环中的气体交换。
(4)血压、脉搏的形成;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第。
教学用具显微镜血管的横切片 猪心脏水蚤 鲫鱼
教学方法探究试验讨论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
(一)复习提问
1、常见的血型有几种?
2、输血时有什么原则
新课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
观察步骤(1)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的横切片,区别并比较动脉与静脉管壁结构的差异。(2)观察毛细管装片。
2.三种血管的比较学习
多媒体展示三种血管的模式图
讨论三种血管的特点。
小结师生共同得出:
(1)动脉:A概念: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B特点: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最快。
(2)静脉:A概念: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回心脏的血管。B特点:与同级动脉相比,静脉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较慢。
(3)毛细血管:A概念:是连通微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B特点: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
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体内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离心血管,静脉是回心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有很多特点有助于血液和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课堂练习
第2课时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用多媒体课件讲述世界上第一张心电图的故事:
今天课堂讨论的主题就是心脏。人只要活着,心脏就在不断地跳动。将你的右手按住胸部的左侧,感觉一下心脏的搏动。一般来说,一旦心脏停止跳动,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结束了。那么,心脏的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它又是怎样工作的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心脏的结构
实验观察心脏
交流五分钟后,每组选派代表发言
多媒体展示心脏的结构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出:
(1)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当它收缩时,血液被压出心脏,舒张时,血液流回心脏。就这样,心脏昼夜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2)心脏有四个腔:上面有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面有左心室和右心室。由于输送血液距离长短不同,心脏四个腔的壁厚薄出现不同;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厚,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更厚些。
(3)只有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可见,心室与动脉相连通;心房与静脉相连通。
(1)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
2.心脏的功能
讨论心脏与结构相对应的功能是什么?
小结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讨论水蚤心脏搏动有什么特点?
明确(1)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心率,(2)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平均心率为75次一分种。(3)心脏每次收缩时由心室向动脉输出的血量叫做每搏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叫做每分输出量,又称为心输出量。(4)心输出量的多少,是衡量心脏工作能力的一项指标。
多媒体展示心脏工作具体过程
小结(1)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具体过程是两个心房先收缩,此时两个心室舒张,接着心室收缩,心房舒张,然后心房心室同时舒张。
(2)一个心动周期所经历的时间是由心率决定的。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心脏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组成,有四个腔:,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瓣膜。心脏中血流方向是:动脉。
(四)课堂练习
第3课时血液循环途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心脏的左右两部分是完全分开的,但这两部分又是协同工作的,那么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两部分泵出的血液有没有内在联系?不难看出,人们对血液循环的认识经历了艰难而曲折的道路,是许多科学家前赴后继共同努力的结果。那么,血液循环的过程到底如何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活动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活动
讨论(1)如何根据血流方向、血流速度和血管的特点,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管?(2)红细胞是怎样在毛细管中运行的?
小结血液在心脏和全身的血管所组成的密闭的管道系统内循环地流动叫做血液循环。
1. 血液循环途径
多媒体展示血液循环模式图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出血液循环途径: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学习,知道了在我们的身体中,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通过心脏连通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路线。血液循环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运来营养物质和氧、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四)课堂练习
第4课时血压与脉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测量血压与脉搏的方法、不同的人的不同血压与脉搏的数值。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血压
自主探究学生自学教材第44页的内容,并相互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血压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2)什么是收缩压?
(3)医生测量血压后如何表示血压值的?
(4)健康成年人收缩压、舒张压的正常值各是多少?(5)何为高血压?何为低血压?
小结(1)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2)收缩压和舒张压:
(3)血压的表示方式:
(4)血压的正常值及意义:
(5)血压异常:
2.脉搏
心脏收缩,左心室射入主动脉,主动脉壁先向外扩张,然后回缩,这种一张一缩的搏动,像波浪一样沿动脉壁向远处传播,这就形成脉搏。
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不同的运动量对脉搏的影响相同吗?
然后让学生做假设设计实验。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叫血压,一般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表示方式是:收缩压/舒张压。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率相同。
(四)课堂练习
后记:血液循环是本节中学生最难掌握的知识,在教学中让学生先复习血液性质的基础上,区分动脉和静脉;动脉血和静脉血。采用动态的课件演示,学生较容易掌握。
第二篇:初中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案例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案例
经过七年级生物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对生物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初中生物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才,而是为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并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基础。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而又贴近生活的例来帮助学生一步步走近生物学。例如:讲授生物细胞分裂时,将物细胞的分裂比作揪面髻,将植物细胞的分裂比作垒墙,以体现二者的区别。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二、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由于是首次使用北师大版的教材,对教材了解研究不够,使我这一学期的教学走了一些弯路。比如在讲光合作用这一节时,课时的安排就很让我头疼。核心内容当然是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但是对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的确需要一番统筹和安排。课后我对教学思路做了一番整理,觉得还是以光合作用的反应视为主线来安排要好一些。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又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的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还要紧扣课程标准。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绝对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其他的解释。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老师,我要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过演讲比赛、写保护动物的倡议书、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
下面,以第二章的教学案例为例,谈谈我的体会与反思。第9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2节 血液循环 教学目标
1能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说明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心脏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3能概述心脏的生理特征。
4能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意义。5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的实验,学习用比较法归纳三种血管的区别。6在解读血液循环模式图的过程中,学习用辩证法分析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的方法。重点难点 1.重点
(1)血管的结构与功能。(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血液循环的途径与意义。(4)血压与脉搏的概念。2.难点
(1)不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心动周期与心脏功能的方法。(3)体循环、肺循环中的气体交换。
(4)血压、脉搏的形成;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第。教学用具
显微镜
血管的横切片 猪心脏
水蚤 鲫鱼 教学方法
探究试验
讨论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
(一)复习提问
1、常见的血型有几种?
2、输血时有什么原则 新课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实验:
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
观察步骤
(1)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的横切片,区别并比较动脉与静脉管壁结构的差异。(2)观察毛细管装片。
2.三种血管的比较学习
多媒体展示
三种血管的模式图 讨论
三种血管的特点。小结
师生共同得出:
(1)动脉:a概念: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b特点: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最快。
(2)静脉:a概念: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回心脏的血管。b特点:与同级动脉相比,静脉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较慢。
(3)毛细血管:a概念:是连通微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b特点: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体内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离心血管,静脉是回心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有很多特点有助于血液和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课堂练习
第2课时
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
用多媒体课件讲述世界上第一张心电图的故事:
今天课堂讨论的主题就是心脏。人只要活着,心脏就在不断地跳动。将你的右手按住胸部的左侧,感觉一下心脏的搏动。一般来说,一旦心脏停止跳动,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结束了。那么,心脏的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它又是怎样工作的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心脏的结构 实验
观察心脏 交流
五分钟后,每组选派代表发言 多媒体展示
心脏的结构 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出:
(1)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当它收缩时,血液被压出心脏,舒张时,血液流回心脏。就这样,心脏昼夜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2)心脏有四个腔:上面有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面有左心室和右心室。由于输送血液距离长短不同,心脏四个腔的壁厚薄出现不同;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厚,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更厚些。
(3)只有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可见,心室与动脉相连通;心房与静脉相连通。(1)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2.心脏的功能
讨论
心脏与结构相对应的功能是什么? 小结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讨论
水蚤心脏搏动有什么特点?
明确
(1)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心率,(2)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平均心率为75次一分种。(3)心脏每次收缩时由心室向动脉输出的血量叫做每搏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叫做每分输出量,又称为心输出量。(4)心输出量的多少,是衡量心脏工作能力的一项指标。多媒体展示
心脏工作具体过程
小结
(1)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具体过程是两个心房先收缩,此时两个心室舒张,接着心室收缩,心房舒张,然后心房心室同时舒张。(2)一个心动周期所经历的时间是由心率决定的。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心脏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组成,有四个腔:,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瓣膜。心脏中血流方向是: 静脉
心房
心室
动脉。
(四)课堂练习
第3课时
血液循环途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心脏的左右两部分是完全分开的,但这两部分又是协同工作的,那么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两部分泵出的血液有没有内在联系?不难看出,人们对血液循环的认识经历了艰难而曲折的道路,是许多科学家前赴后继共同努力的结果。那么,血液循环的过程到底如何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活动
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活动
讨论
(1)如何根据血流方向、血流速度和血管的特点,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管?(2)红细胞是怎样在毛细管中运行的?
小结
血液在心脏和全身的血管所组成的密闭的管道系统内循环地流动叫做血液循环。1. 血液循环途径
多媒体展示
血液循环模式图
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出血液循环途径: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学习,知道了在我们的身体中,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通过心脏连通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路线。血液循环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运来营养物质和氧、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四)课堂练习
第4课时
血压与脉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测量血压与脉搏的方法、不同的人的不同血压与脉搏的数值。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血压
自主探究
学生自学教材第44页的内容,并相互讨论解决下列问题:(1)血压的计量单位是什么?(2)什么是收缩压?
(3)医生测量血压后如何表示血压值的?
(4)健康成年人收缩压、舒张压的正常值各是多少?(5)何为高血压?何为低血压? 小结
(1)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2)收缩压和舒张压:(3)血压的表示方式:(4)血压的正常值及意义:(5)血压异常: 2.脉搏
心脏收缩,左心室射入主动脉,主动脉壁先向外扩张,然后回缩,这种一张一缩的搏动,像波浪一样沿动脉壁向远处传播,这就形成脉搏。
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不同的运动量对脉搏的影响相同吗? 然后让学生做假设设计实验。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叫血压,一般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表示方式是:收缩压/舒张压。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率相同。
(四)课堂练习
后记:血液循环是本节中学生最难掌握的知识,在教学中让学生先复习血液性质的基础上,区分动脉和静脉;动脉血和静脉血。采用动态的课件演示,学生较容易掌握。
第三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主要是培养学习兴趣而不是机械记忆理论知识
陈婷婷
七年级生物下册的教学马上要接近尾声,对此我总结一下今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教材中所出现的问题。
先说一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生物是理科而且科学性很强,里面有很多实验,如果不做这些实验学生就像听天书一样困难,但是由于我们自身条件的限制,往往很多实验不能让学生做也不能给他们展示,所以教学中有很多知识学生只学到很浅显的皮毛,真正的科学理论他们只学到很少。学生体验不到科学的乐趣,我觉得这是很失败的。通过一年的相处,我和学生之间还是建立了一定的感情,我很喜欢给学生上课,我也相信大部分学生也是喜欢听我的课的,不过就是有一点我们课本上有些东西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难理解了,他们有的时候也是很无奈的,我也一样。课本上很多知识点都是涉及到初中物理和化学的知识,可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物理化学知识,所以有些东西确实很难理解,我又不能深入的跟他们讲那些物理和化学知识,因为我们的生物教学也是要跟上进度的。那些物理和化学知识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讲清楚的,所以我只能让学生知道书上所涉及到的知识,学生听的时候就不是很理解,自然效果就不是很好。不过就算如此我也会尽量的举一些学生能理解的例子来讲述某个知识点,这样学生也是可以理解一些简单知识的,这样就够了。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首先要选择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同时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生活经验,如果一本教材没有把学生这一阶段所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考虑进去,我觉得这本教材就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并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自发的经验学习。下面我想说一下关于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里面一些学生很难理解的内容1.第一节人类的食物这一节里面的实验关于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检测里面所用到的化学药品学生没见过也没听说过,这个实验讲起来有一定的困难。2.第九章第一节血液里的红细胞的知识关于静脉血和动脉血与氧结合的这个知识点,学生不知道氧气都有哪些功能,所以这个知识点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3.第九章第二节血液循环整个一节课的内容理解起来都非常的困难,简直就是人体解剖学的知识。没讲这节课之前我就问学生预习过这节课能不能稍微看懂一点,学生给我的回答就是看不懂,都不知道写的是什么。4.第十二章人体的自我调节整个一章的知识点都很难理解,无论是神经调节还是激素调节的知识点都很抽象,涉及的知识点都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所以理解起来非常难。这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不知道其他老师有没有这方面的想法。总之,我觉得七年级下册的生物课本不太适合刚刚接触生物学的学生学习,难度太大会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会因为太难而对生物失去兴趣。刚刚接触生物学的学生主要就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本教材达不到这个目的。
总之,我觉得生物学的学习不应该仅仅是给学生讲理论知识,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自发的想要学习,乐于学习。
第四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单 位:晓春学校
姓 名:袁鹏丽
学 科:生联系电话:
时 间:
物 *** 2010年12月6日
教生物就是提高学生生物素养
一个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教了一个学期的生物,让我受益匪浅,在教学过程,我跟学生一起探究,一起发现奥秘,让我的学科知识有了增长,让我的教学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现就这一学期的生物教学,经过我的反思,我总结如下:
一、初中生物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才,而是为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并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基础。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而又贴近生活的例子来帮助学生一步步走近生物学。例如:讲授生物细胞分裂时,将动物细胞的分裂比作揪面髻,将植物细胞的分裂比作垒墙,以体现二者的区别。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二、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由于是第一次授生物课程,对教材了解研究不够,使我这一学期的教学走了一些弯路。比如在讲光合作用这一节时,课时的安排就很让我头疼。核心内容当然是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但是对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的确需要一番统筹和安排。课后我对教学思路做了一番整理,觉得还是以光合作用的反应视为主线来安排要好一些。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又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研究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还要紧扣课程标准。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绝对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其他的解释。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老师,我要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过演讲比赛、写保护动物的倡议书、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的是那一份恒心、爱心和热心。要成为一个名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将坚守这个讲台,一如既往地将她进行到底。
第五篇: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以往的生物教学主要让学生背诵课本知识 ,因此学生只是机械性地死记课本内容,一碰到理论联系实际地问题就无从下手。为此我们应从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念中解脱出来 ,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大胆创新 ,勇于探索 ,注重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 ,强化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以下是我个人对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在教学中融入一点生活味 ,把“死知识”变为“兴趣生活”
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 :“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 ,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最好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既有经验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 ,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 ,让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感悟 ,乃至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 ,在讲到“光对鼠妇的影响”时 ,学生提出疑问 ,为什么平常在有阳光或是大白天时见不到鼠妇?由此提出问题:光对鼠妇有影响。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己动手抓鼠妇,设计对照实验: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经过反复实验,查阅资料,验证了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这样的教学既抓到了学生的好奇心理 ,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缀入一点文学味,让“课本剧”化为“教育诗”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闪耀着作者的思想和人格的光辉 ,而且蕴涵一定的科学道理。如在讲到“动物的发育”时可引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若根据所学的生物知识,可将其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外还可引用成语、谚语来说明生物学道理。同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心理需求,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教学中“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自主式学习
要使学生掌握生物学习基本功 ,并在学习中不断地实践和应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的重教不重学、重记不重做等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应做到洋思中学的“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会的不教,学生教学生”。洋思中学一直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而且制定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短短的八个字,却体现了该校的教学理念。为此我们学校也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而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渗透素质教育
首先转变教育观念 ,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新课程、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尖子生。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造能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使他们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教案的设计到课堂教学的实施,都力求满足每一个学生,承认他们理解能力以及最终发展程度上的差别,在讨论中保护他们的好奇心 ,从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去看待学生,用赏识教育的观点评价学生 ,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每个学生都充满学好生物课程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地备学生,而且要从学生地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分层备课,精简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地自学、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表现地机会。在作业的设计上,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不同学生的需求,尽量留一些发散和开放性的题目,为不同的学生留有余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这样可以给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学留有充分的空间。总之,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及探究性很强的学科,应充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不仅主动地获取了知识,领悟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作为一位生物老师,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和方法来学习生物学,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生物课堂教学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能得出很多的结论,所以要求生物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要联系生活,指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各种现象,组织学生用身边的例子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生物教学是灵活的,我们要适时根据课堂的情况科学地把握整个课堂,适当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调整组织的学习活动,作到有时、有度和可控。
生物教学要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命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讲清生物的各个概念、含义、特性等,理清知识的区别,找出知识的联系,打好生物基础,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充分利用课件、实物等,有时简单的也可以画简笔画来进行知识的讲解,甚至肢体语言也充分利用起来,提高初学者的感性认识和探究兴趣,使学生学有所思,充分理解,避免死读硬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