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势政策课复习思考题
附件:2011-2012学年度“形势与政策”复习思考题
各教学院: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本学期第13周将进行“形势与政策”课学年考核。请全校09级普通本科,10、11级普通本专科学生认真做好考试复习准备,届时自带纸张和笔进入教室参加考试。
考试内容为本学年“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上课所讲内容;考试形式为开卷并随堂进行;考试范围为所列复习思考题(题目见附件),考核组教师将从复习思考题中任选四个题目作为考核题目。
望大家相互转告,特此通知!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2012年5月4日
附件:2011-2012学年度“形势与政策”复习思考题
1、怎样认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发达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做法对我国有什么启示?
2、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你个人有何打算?
3、当前我们面临互联网带来的哪些问题和挑战?应当如何应对?
4、你认为国家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意义在哪里?
5、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都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青年大学生应当如何抓住产业转移带来的新机遇?
6、当前人们应如何客观理性地看待食品添加剂?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出路在哪里?
7、当前农业科技发展面临哪些困难?解决的途径在哪里?
8、为何说中东印证了“发展是硬道理”?中东动荡给我们带来哪些警示和机遇?
9、你对中国能源战略有何思考?你如何认识国际能源与国际政治问题之间的联系?
10、美国“重返”亚太对我国周边外交有哪些影响?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
第二篇:形势政策专题复习思考题以及答案
形势政策专题复习思考题以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一:何谓世界博览会,举办上海世博会对中国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一、含义:
世博会,全称世界博览会(World Exposition)。世博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
二、举办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意义
1.世博会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
2.世博会的国际影响力非常大
3.给世界一个展示自己国家最高科技的平台
三、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1.促进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和就业增长。
3.提升中国和上海的国际形象。
4.改善上海基础环境。
5.提升城市人文精神和科学文化素养
6.长三角地区及沿长江流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复习思考题二:为什么说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及其复杂的问题?中国在应对世界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有何积极努力?原因;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气候变化导致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冰川和积雪融化加速,水资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气候变化还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遭受洪涝、风暴等自然灾害影响更为严重,小岛屿国家和沿海低洼地带甚至面临被淹没的威胁
气候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可能以负面为主。由于全球增暖将导致地球气候系统的深刻变化,使人类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业已建立起来的相互适应关系受到显著影响和扰动,因此全球气候特别是气候变化问题得到各国政府与公众的极大关注。
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多尺度、全方位、多层次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存,但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环境问题,而且是能源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中国在应对世界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
1、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保障经济发展为核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以科学技术进步为支撑,增进国际合作,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的贡献。
2、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积极推进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大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植树造林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
3、低碳发展,以提高能效、发展清洁能源为核心,以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机制为关键,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4、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尽快启动低碳发展的相关基础性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实施若干低碳发展的重大行动计划;大力增强低碳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创新低碳发展机制;健全低碳发展体制等
复习思考题三:谈谈你对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意义、主要目标和政策措施的认识。
第一问
1、,加快形成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市场体制
2、加快形成有利于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机制
3、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4、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5、有利于增强城镇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形成城乡互动共进、融合发展的格局。
6、调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有利于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人力互助、市场互动、产业互补,实现城乡工业一体化、城乡市场一体化,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7、增加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把施惠重点放在农村,把农民受惠作为中心
8、协调城乡资源流动和配置关系。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赖于城乡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第二问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
第一,一是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这就要加快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变城乡分离分治的局面,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第二,二是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要更多地向“三农”倾斜,对农业、农村、农民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全面支持农村改革发展。
第三,三是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就要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并把这上升到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的高度
(具体:
1、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
2、要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3、同质化的生活条件,就是要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同质化的生活条件,主要是便捷、方便、价格合理的基础设施,包括供水、供电、通信、交通、环保等。)
复习思考题四:当前世界格局发展趋势有何特点,如何清醒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
世界格局发展趋势特点:
1、国际金融危机使国际体系和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
2、当前国际经济缓慢复苏,国际体系变革和调整
3、世界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发展中国家作用突出
4、美国霸主地位削弱,但谋霸势头未减
5、中东地区总体趋稳,局部动荡
6、国际恐怖活动严峻
7、气候变化问题已成热点
8、中国国际影响日增,但仍面临巨大挑战
清醒认识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
第一,经济实力地位显著上升。
第二,除经济实力外,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
第三,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实力没有受到根本的伤害,国际地位不降反升
第四,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持续上升的同时,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价值观等因素,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消极态度仍然没有改变。中国总体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声誉在西方主流舆论中没有根本改善,其基本面仍然是负面的,1.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与中等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明显差距,仍然是并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
2.我们必须警觉,虽然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已经并将继续增强,但中国决不能追求所谓的“超级大国”的地位和作用。
无论中国的实力是否真正赶上、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强大国家,中国都不会,也决不能成为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这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更是中国现实和长远的利益决定的。
4.在对中国的肯定和赞扬中,也存在对中国的批评甚至指责,诸如所谓的“中国责任论”。
5.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原则为“坚持量力而行,即在中国力所能及的范围承担国际责任;坚持中国的利益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相结合。”
第三篇:2014《形势与政策》复习思考题
《形势与政策》课后思考题
1.如何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2.中国当前反腐败工作有何特点?如何认识反腐败工作未来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3.我国目前产能过剩的现状及其危害如何?如何化解产能过剩的矛盾?
4.如何认识和评价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族化”生存现象?
5.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进展如何?有何影响及启示?
6.如何认识和评价当前中国周边外交工作?
7.如何认识和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及思路?
8.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重要决策和部署?
9.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有哪些举措和部署?
10.如何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11.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你有哪些思考及体会?你对本门课程教学有何评价和建议?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复习思考题
1.如何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2.中国当前反腐败工作有何特点?如何认识反腐败工作未来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反腐败成为国家治理战略重要内容
党中央把反腐败列入决策重点持续关注,从战略上予以高度关注 中央领导集体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端正党风政风
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必须全党动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 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 “三公”消费只减不增 简政放权
(2)打“老虎”“苍蝇”毫不手软(3)纠正不正之风丝毫不松懈(4)以全面改革清除腐败土壤(5)关权力的“笼子”越织越密(6)反腐机构履职能力大幅提升 困难和挑战:
(1)中国所处发展阶段决定了反腐压力大(2)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让寻租仍有机会(3)公职人员队伍管理相对宽松
(4)社会参与反腐败的渠道不十分通畅(5)权力公开质量与社会公众期盼有相当距离(6)公职人员激励和压力机制不足
3.我国目前产能过剩的现状及其危害如何?如何化解产能过剩的矛盾?
4.如何认识和评价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族化”生存现象?
5.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进展如何?有何影响及启示?
背景:1.促使经济较快增长的需要。
2.纠正经济结构失衡的举措。3.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影响。4.发达国家面对竞争的对策。5.人类应对共同挑战的抉择。
进展:1.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已全面展开。
(1)美国: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2)欧盟:灵巧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3)日本:安倍经济学主导下的“日本再兴战略”。2.新兴经济体的结构调整正处于起步阶段。新兴经济体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向如下:
第一,从增长模式看,将由外部需求拉动为主转向内需推动为主。
第二,从发展方向看,绿色低碳增长和智能增长将是其调整的重要方向。
第三,从调整动力看,这次结构调整将以新兴经济体自我调整为主(以往是外来的产业转移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
影响:1.发达国家在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地位将继续保持。由于发达国家先于新兴经济体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并且这些国家在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加上在培育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因此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仍将在未来产业发展方面占据主动,保持竞争优势。
2.全球制造业重新布局和价值链重塑将全面展开。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及产业结构调整,将导致未来全球制造业版图出现新的变化。发达国家将进一步占据全球制造业的高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竞争优势,对新兴经济体产业专业和技术转移的动力将明显不足,条件将越来越苛刻。
3.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的联系可能不如危机前那么紧密。4.以页岩气革命为代表的能源革命将改变全球能源供给格局。美国页岩气、页岩油成功开发正在使这种状况发生变化,全球能源结构正面临着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转变的过程。这种状况将使得国际市场对俄罗斯、沙特等产油国的能源依赖程度明显减弱,导致其在定价权和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显著下降。
启示:1.密切跟踪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步伐,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只有及时了解全球科技革命动向,密切跟踪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步伐,才能搭上世界科技革命的快车,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科技和产业技术领域的发展差距,避免在新一轮竞争中落伍。
2.汲取发达国家“去工业化”的教训,积极推动制造业的优化升级。我国要汲取发达国家去工业化的教训,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更加重视发展现代制造业。
3.既要积极发挥经济结构调整的主动性、创造性,又要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引进创新。
4.利用好国外资源和市场,加大“走出去”步伐,促进产业结构在更高的层次上优化升级。
5.根据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积极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6.如何认识和评价当前中国周边外交工作?
7.如何认识和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及思路?
8.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重要决策和部署?
9.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有哪些举措和部署?
10.如何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11.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你有哪些思考及体会?你对本门课程教学有何评价和建议?
第五篇:2013年形势与政策复习思考题答案
形势与政策复习思考题
一、中央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为何从“保增长”转向“稳增长”?
当前中央经济政策的调整基于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
一是长期原因:中国总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正经历峰值期并将趋于下降,加上年轻劳动力供给增量趋于减少,会逐步对潜在供给增速产生某种收敛作用。另外随着中国与发达国家可比人均收入差距缩小,也意味着潜在后发优势发挥空间逐步收窄,制约潜在供给增速。
二是周期原因:调整上一轮景气周期累积矛盾与失衡因素,客观要求一段时间减缓经济增速。经济适度减速对调整宏观金融过度扩张累积矛盾具有必要性。
三是短期原因: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以及国内经济快速下滑形势,2008年底我国出台一揽子刺激经济措施,对稳定当时就业形势与助推宏观经济2009年2季度开始V-型回升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刺激措施毕竟是通过透支未来收入与需求发生作用,好比采用激素治疗方案后患者身体会有一段时期出现不适症状一样,刺激措施“功成身退”后会由于“透支回补效应”派生经济减速现象。
应对目前经济减速形势,需告别“刺激经济保增长、行政干预抑通胀”调控模式。应在继续目前温和宽松的总需求管理政策基础上,趁势实施经济调整方针,着力推进关键领域改革,为新一轮自主性景气增长到来积极创造条件。
目前经济增速低于潜在长期供给增速,需要实施温和宽松的宏观政策以避免经济增速过度下滑。近来中国政府实施的积极审慎的稳增长保增长政策,大体符合温和宽松政策范畴。最新数据显示的宏观经济明显企稳回升动向,说明前一段温和宽松的稳增长措施正在产生预期效果。
在实施逆周期宏观调节政策的同时,需总结过去十余年宏观调控实践经验与教训,对开放型市场经济下宏观调控政策的功能、目标与定位加以反思,针对转型期宏观失衡现象的深层体制根源进行调整改革,使短期总需求管理政策与长期结构性改革措施形成合理匹配与动态协调。
当我们实施积极宏观政策保增长的同时,需明确应保或力求的是自主性与内生性增长,而不是刺激政策催生的增长;是准入公平与鼓励竞争的增长,而不是维护垄断前提下的增长;是品质提升惠及民生的增长,而不是质量低下和运营粗放的增长;是稳健与可持续增长,而不是失衡累积难以持续的增长。宏观政策基本功能应回归调节总需求,不能指望通过宏观调控解决所有深层结构问题。
保增长是力争达到某一个增长率,而稳增长不以提高增长率为准,而是将增长率稳定在某一个数值。稳增长的好处是,可以提升增长的质量,减少资源消耗,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就业率以及提升呢过工人工资,促进消费。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基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经济政策从“保增长”转变 到“稳增长”就更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性,将会更加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近十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哪些主要成就?
1.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2.神舟六号
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整
3.神舟七号
于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成功升空 4.一期工程
5年(1992一—1997年)
二期工程
6年(1998——2003年)
三期工程
6年(2003一—2009年)
5.青藏铁路
已于2006年7月1日9:00全线通车
6.2003年5月25日,我国成功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分别于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发射升空。第三颗与前两颗“北斗一号”工作星,组成了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以确保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第三颗北斗卫星的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前苏联(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后,在世界上第三个建立了完善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7.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并获得清晰月面图像 8.研制成功特深井石油钻机 9.癌症治疗研究获重大进展 10.实现六光子薛定谔猫态
11.发现6.32亿年前动物休眠卵化石
12.首架自主知识产权的支线飞机完成总装下线 13.发现世界上最大的似鸟恐龙化石
14.发现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在氟加氘反应中完全失效 15.建成首个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16.大豆新品种创亩产371.8公斤高产纪录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善于观察:善于观察、见微知著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
2.展开想象:想象是创新的先导,伟大的创新皆起源于激发人们创造动机的伟大想象。
3.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头,求异思维的核心是疑。不疑就不会有异,没有异就没有新。
4.累积知识: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没有捷径。现有厚积,而后才能薄发。
5.勇于实践:只有勇于实践才能勇于创新。
三、腐败是“越反越多”吗?结合你了解的身边情况谈谈认识。
1.关于对腐败现象的客观认识
腐败现象是一种超越历史界限和国家界限的存在,作为权力的滋生物,无论在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体制下,凡有公共权力和公共关系的存在而没有完整的监督和防范体制,腐败行为就会有可能存在。反腐倡廉是关系到国家和政党生死存亡的大事,因此各国的政府和政党都把反腐倡廉看成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反腐倡廉是党自成立以来就一贯坚持的治党原则和治国方略。
2.我国在反腐问题上做出的努力
(1)推进反腐教育
(2)强化监督制约
(3)完善反腐败法律法规制度
(4)建立防御腐败的相关机制体制制度
3.我国在反腐败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1)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呈现出整体推进均衡发展的趋势
(2)校级腐败现象进一步得到遏制
(3)反腐倡廉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4)反腐国际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5)反腐倡廉得到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
(6)反腐倡廉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重要保证
四、结合我国国情及国外反腐情况,谈谈我国反腐该如何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并进行有效的国际合作。
当今世界,腐败已成为全球性问题,而腐败发生较多较频的地域国家,往往是新旧体制并存交错,制度不完善,腐败的滋生、蔓延繁殖空间较大的国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这些年我们不断加大反腐力度,但形势依然严峻。
众所周知,腐败即滥用受委托的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显然,这种行为是我们所不允许的。曾有人说我国当前的反腐形势为: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
要解决腐败问题我们必须了解它的成因。我国的腐败并是有诸多原因的,主要有激励机制上的缺陷,有:公职人员工资性收入明显偏低,工资地区差距、部门差距又扩大趋势,单位内部范培仍按平均主义。而对于行政经费预留缺口,鼓励从事营利性活动,对创收采取财政提成的现象无疑会滋生腐败。有些非公职人员、非国有部门、地方政府为寻求利益最大化向掌握资源分配权的官员行贿。同时,我国的约束腐败机制也存在着缺陷。因此,我们学习吸收国外反腐成功经验十分必要,应该在比较中借鉴吸纳。
为什么要借鉴国外反腐斗争的经验呢?
一是整个国际社会反腐败斗争的目标基本是趋同的,即抚平社会冲突,赢得民心民意,争取发展环境,巩固政权利益,但各国的政权利益是不尽相同的。
二是中国的反腐败工作应该具有中国特色。
三是中国的反腐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学习研究世界各国反腐败的先进经验败制度正在走向一条社会化、法制化、国际化的道路。国外反腐成绩突出的国家,都经历过市场经济初期腐败频发高发期,相应地,他们在上层建筑领域也进行了长时间的摸索,形成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理念,如:“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以权力制约权力”等。
因此,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反腐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我国的反腐败措施,我认为应该反腐败必须坚持惩防并举,突出惩治和预防相结合,强化制度建设,依靠法制来解决问题,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有效规范权力的正确运行,不断加大国际合作力度,抓紧推动我国刑事司法改革,注重教育预防的基础作用、建立完善的反腐廉政制度、加大权力运行的监督作用、不断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增强公众的参与能力与发言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还我们一个健康的社会,和谐的明天。
五、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这其中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三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唯物主义历史观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把人类社会理解为复杂的大系统。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在社会机体中,生产力起决定作用,是社会有机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的认识这是一个理论联系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条件变化而来。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因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方向。“五位一体”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定下了总体规划和努力的方向,对中国的未来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的。把每一方面的建设都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握得更全面,它的规律性认识就更加深刻。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当前最重要的是从哪些方面做起?
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从这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政府方面:制定相关的生态文明建设法律,采取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措施,做好监 督工作,加强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政府要制定环境保护法,从法律上确立保护生态文明;要大力和环境整治工作以及建设工作。
2.企业方面:做好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节能减排的产业,资源循环利用。
3.公民方面:处参与生态文明的建设,生态的消费方式、生态的文化、理好生活垃圾,植树造林,爱护环境,适度消费,杜绝铺张浪费。
七、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自信”带给了你哪些启示?
(一)、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道路自信。
1.回顾光辉历程,增强底气。
2.明确当前方位,保持清醒。
3.认清前进方向,自觉担当。
(二)、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理论自信。
1.这一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这一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其一,这一理论体系已经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新成就。
其二,这一理论体系必将指引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三)、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制度自信。
1.这一制度特色鲜明,必须自豪自信地看待。
2.这一制度优势明显,必须毫不犹疑地坚持。
3.这一制度不尽完美,必须循序渐进地完善。
(四)、总结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根本成就、鲜明特色和基本要求,不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八、为什么说制度成功创造中国奇迹?
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和基础。一个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也必然体现在制度竞争的结果之上。如果从这个角度审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我们是不是要得出这样的结论:制度的成功决定了中国再度复兴。中国在世界范围的落后和挨打,始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尽管随后进行了洋务运动,但却惨败于葺尔小国日本,旧的东亚体系全面崩溃,随后便全面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如果不是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中国早已被彻底瓜分。中国之失败显然在于实行了一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时代发展需要,是制度之败。到现在,这一点应该不会有异议。在美国长期生活的孙中山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提出以美国为范本重建中国的制度,并最终于1911年取得成功,终结了晚清七十年的屈辱历史。然而,在中华民国三十八年间,别说中国再度复兴,甚至连国家统一、主权独立的历史任务都没有完成。更可怕的是,反而沿着1840年以降的下滑轨道加速沉沦:国家进一步分裂、国力进一步衰微。其实民国成立不到半年,民国元老章太炎就公开提出“民国亡国论”,实是振聋发聩、远见卓识。袁世凯称帝固然有其权力私心,但中华民国不适合中国也是其理由之一。张勋复辟固然和他个人对清王朝的愚忠有关,但同样也是中华民国的失败造成的。因此,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也就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制度的优越性还在于超强的纠错能力。谁都知道中国的决策素来以高效著称,但纠错的能力和效率却往往被人所忽视。新中国六十年,最大的失误有二:一是三年灾荒,二是十年文革。中国纠正这些错误一是时间短,分别为三年和十年,二是自我纠错。资本的力量在中国虽然迅速崛起,但仍然臣服于政治权力之下,一旦资本逐利本性恶性发展,政治权力可以迅速解决。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尽管企业本身妄图收买媒体和当地政府掩盖真相,但却在最高政治权力面前碰的粉碎。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美国,必将会是第二个“两房”。
中国的现行制度如何,从自身取得的成就,从纵向与满清、民国相比,从横向与西方相比,都可以得出无容置疑的结论。如果套用西方的话语模式,至少是“最不坏的制度”。也就是制度的成功,才创造了中国的复兴这一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文明衰落后再度复兴的奇迹。
九、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有何不同?
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确保该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价值作为一个关系范畴,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人们在创造和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主体以自身的需要为尺度,对外在于自身的事物或现象所蕴涵意义的认识和评价,它往往表现为信念、信仰、理想、追求等形态。一定的价值观是处于一定经济和社会关系之中的人们的利益需要的反映,它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取向和行为选择。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利益需求,因此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它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比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公平等,都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全面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要求的、系统化的核心价值理论,我们称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核心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也重点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谈谈你对“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活力优势,推动“八荣八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普及和升华。
1.荣辱观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是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2.宣传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3.坚持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坚持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其次,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发挥应有的的作用,就必须弄清生命观也就是生命的价值观。
1.生命是世界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更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2.生命价值观从层次上看,既有原始的、朴素的、零碎的,也有科学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前者更多的是感性的、自发的,而后者则更多的是理性的、自觉生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生命观,使生命价值观摆脱自发、感性、零碎的痕迹而超升到理性、系统和科学的境界。
3.对于生命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理解。
广义看,生命是指一切具有新陈代谢力、繁殖力、生长力和环境适应力的动植物和无机物,生命的存有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生命体不能脱离与外界的关系而存在;二是构成生命的各个系统内部、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外界之间能作出有机反应;三是生命的各个组成系统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正是在开放中才能与外物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实现生命的成长与发展。
从狭义上看,生命就专指人的生命,具有三个特质:一是与其他个体密切关联;二是具有一个内在的完整结构,这个结构是一个有系统的整体,因此是一个生物;三是经过不断努力的自我超越,以达到更高形式的自我实现或自我改造。
4.与“生命”相关的还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生活”,一个是“生存”。“生活”是人在其一生中所经历的人生事件、人生过程、人生滋味的总和,“生命”是“生活”的基础,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活”;“生活”是“生命”的表征和显现。一般而言,生活的存在更多地带有特殊性,每个人所经历的人生事件、人生过程和体验到的人生滋味都各不相同;但从生命的存在角度看,则更多地显现出“普遍性”的品格:人的自然生命都源于一种血缘性存在,都具有相同的生命构成的化合物,人的文化生命都源于人的超越性本能,这可称之为生命的“大同”。但是,这种生命的“大同”只是一种基础性存在,由于人的生活的“个性化”倾向和“特殊性”特征,每一个人所演绎出的现实的生命画卷又驳杂纷呈,这就造就了生命的“大异”,生活就是生命从“大同”走向大异的中介。“生存”泛指一切生命的存在,即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的存在都可称为“生存”,它是一种物性、感性的对象性的实存。对人而言,“生存”是指人的生命的最起码的存活状况。“生命”是“生存”的前提,也是“生存”始终围绕着展开和旋转的轴心和主体。
5.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人们是为了什么以及怎样“生活”和“生存”?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生观与世界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世界观是人生观的思想理论基础,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由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世界观不同,也必然形成不同的人生观。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为什么参加党的一大的代表,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有的成了英雄,流芳百世,有的却成了狗熊,遗臭万年呢?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当初他们参加正确的时候,其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态度、人生的目的各不相同。
7.正确的人生观,是指在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指导下所形成的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十、日本右翼为何猖獗?
军国主义、狭隘的大和民族主义
1.历史遗留
2.日本属于多政党
3.有民众基础
4.符合日本部分集团利益 中日关系走出困境的出路在哪儿?
此次“钓鱼岛事件”引发的海上领土主权争端问题,导致了中日两国“民族情绪”的空前高涨,政治经济外交关系降到冰点。使两国政治经济都受到影响。如何减少两国损失建立正常外交,如何使中日关系走出困境创造共赢局面才是当下最要紧的问题。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安培执政后握有改善中日关系的机遇。安培参在第一次执政时实现了中日关系的破冰之旅,为两国关系扭转做出过贡献。2013年是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的35周年中日可以抓住这一时机改善中日关系,给东北亚注入正能量。而且山口向总书记转角的亲笔信也为实现中日关系转寰再度铺路。
2.美国态度对安培的涉华外交影响较大。中方需抓住机遇,与美国就日本问题多沟通。安培对华战略思路是:把中国作为日本21世纪外交与安全的最大课题,企图通过强化日美同盟并从中国周边地缘矛盾中寻找针对中国的合作伙伴。日方特别需要确认的,或者反复希望美国表态,以便决定在钓鱼岛问题上面打什么牌。美国的态度仍将是影响日本对华外交决策的最重要外部因素。
3.中日有可能发生不测事态,中国需抓住战略机遇期,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对于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这样,在维护国际领土主权、海权问题上才能采取有实质意义的步骤和措施。
4.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作为新世纪的当代大学生,牢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所以我们处在大学这样好的环境中,就应关注时事,好好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通过我们在社会中的努力,增强中国的竞争力,使之成为当之无愧的强国,为中国的安定团结尽自己的一份力。
总之,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毗邻而居,和平发展才是真实的共同利益。殖民主义、帝国时代一去不复返,中国已经不是当年的中国,日本也难以复活战前的军国主义。只要日本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中日关系就大局可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