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志愿者管理办法
外国语学院社区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弘扬当代大学生的志愿奉献精神,增强其社会实践能力,促进社区志愿者队伍更加规范、有序地发展,全面推动社区志愿服务事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各社区志愿者属于外国语学院白鸽志愿者服务队成员。外国语学院白鸽志愿者服务队负责社区志愿者的招募、注册、培训、管理、考核、表彰以及宣传等相关事宜。
第三条 注册社区志愿者按照自愿参与的原则参加各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并接受白鸽志愿者服务队的统一管理。
第二章 招募和注册
第四条 面向全体潍院学子公开招募社区志愿者。
第五条 申请注册成为外国语学院社区志愿者需具备以下条件和素质:
(一)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具有奉献精神;
(二)具有从事社区志愿服务所要求的身体条件和服务能力;
(三)品行端正,遵纪守法;
(四)师范专业或有教师经验者优先;
(五)承认并遵守本社区志愿者服务守则。
第六条 凡符合社区志愿者申请条件者,可以通过下列程序进行申请注册:
(一)申请人向白鸽志愿者服务队提出注册申请,填写统一格式的注册登记表(见附件一);
(二)白鸽志愿者服务队负责对申请人情况进行面试审核;
(三)审核合格者,由白鸽志愿者服务队建立志愿者档案。
第三章培训和管理
第七条 白鸽志愿者服务队负责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工作,并建立志愿者的相关档案,培训合格者,颁发社区志愿者上岗资格证及白鸽志愿者服务记录册。各社区成立志愿者小分队,设组长一人,负责每次志愿活动的联络、通知、点名、带队及服务册的填写,并确保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的安全。
第八条 社区志愿服务
(一)白鸽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志愿者参加专业讲课培训;
(二)每次志愿活动,志愿者须统一着装并佩戴志愿者证;
(三)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或培训,不得迟到、早退或中途离岗;
(四)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调动所服务社区或冒名顶替参与志愿活动;
(五)自觉维护志愿者的形象,不得以志愿者的身份从事任何以营利为目的或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
(六)不得以任何个人原因影响志愿服务活动;
(七)如因重病等紧急原因不能参加服务,必须事前递交请假条(或证明),以安排协调他人提供志愿服务,事后补假无效;
(八)遵守本制度并认真服从白鸽志愿者服务队和相关社区的管理安排,爱护社区公物,维护自身形象。
第四章 评估与表彰
第九条 白鸽志愿者服务队依据志愿档案、社区反馈,综合评定各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
第十条 社区志愿者按白鸽志愿者管理办法评定荣誉称号:
(一)累计完成80小时志愿者服务的成员授予“橄榄枝志愿者”称号,并颁发绿色橄榄枝奖章,奖励50元;
(二)累计完成160小时志愿者服务的成员授予“红心志愿者”称号,并颁发红色心形奖章,奖励100元;
(三)累计完成320小时志愿服务的成员授予“外国语学院优秀志愿者”称号,并颁发金色志愿服务队会徽奖章,奖励400元;
(四)累计完成400小时志愿服务的成员授予“外国语学院十佳志愿者”称号,并颁发相应证书,奖励500元。
(五)志愿服务累计时间,按每满8小时给予综合测评1分的奖励计算。
第十一条 获得以上荣誉称号的志愿者,将优先推荐各项评优。
第十二条 各社区依据志愿者老师的志愿表现,结合社区反响提供相应补助。
获以上荣誉称号的志愿者优先获得相应补助。
第十三条 获荣誉称号的志愿者,优先享有白鸽志愿者服务队提供的其他志愿服务。第十四条 如出现以下情况则作除名处理并取消相应志愿荣誉:
(一)在培训、会议或志愿服务期间,无故迟到或早退达两次以上者、无故缺勤,且事后无正当理由者;
(二)严重违反组织纪律、影响志愿者形象或志愿服务质量严重不合格、造成严重后果等其他情况。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试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其修改、变更、解释权属于外国语学院白鸽志愿者服务队。
第二篇:《社区志愿者积分管理办法》
阔寨社区志愿者积分管理办法
为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倡导社会文明风尚,鼓励居民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感,树立“好人好报”的价值观念,阔寨社区设立志愿者积分管理办法,以进一步提高社区志愿者对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
一、积分对象
参加本社区志愿活动的志愿者
二、积分标准
参加志愿服务每满一小时积2分
三、积分运用
1、社区每年开展1次优秀志愿者评比活动,对获评的优秀志愿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2、参加社区志愿活动,积分达20分及以上的社区党员,其家庭优先获评党员示范户。
3、参加社区志愿活动,积分达12分及以上的社区居民,其家庭优先获评文明标兵家庭。
4、参加社区志愿活动,积分达10分及以上,生活确实困难的社区居民,社区给予相应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扶。
5、参加社区志愿活动,每5分可兑换便民理发券一张或餐券一张。
6、参加社区志愿活动,每2分可兑换社区卫生服务站免费血糖检测一次。
7、未进行5、6兑换的,年底进行一次性兑换,根据积分的多少,可兑换相对应价值物品一份。兑换物品由爱心单位赞助,由志愿者自选,当年未兑换或兑换有积余的可延至下一年,但累计不能超过两年。
注:由社区志愿者服务队负责及解释。
—
END
—
第三篇:新荣社区志愿者管理办法
新荣社区志愿者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为加强新荣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促进志愿者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推动社社区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新乡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社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所指的志愿者,是指出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以自己的时间、技能等资源,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注册志愿者是指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在全社区各类志愿者组织注册登记、参加服务活动的志愿者。
志愿者组织是指社区单位志愿者联合会(协会)及各类专业性志愿者协会等依法成立、专门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鼓励、引导志愿者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注册,成为注册志愿者,以便参与志愿服务,享受专业培训、服务认证、权益保护、表彰激励等服务。
第二章 志愿者招募
志愿者组织可采取公开招募与定向招募相结合、经常性招募与阶段性招募相结合、面向个人招募与面向集体招募相结合等方式开展招募工作,建立健全高效便捷的志愿者招募机制、稳定通畅的招募渠道。
一、志愿者组织可根据志愿服务项目和岗位需求情况,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广播、信息栏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发布有关志愿者需求数量、岗位要求和报名方式等招募信息,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创造便利条件。
二、志愿者组织可深入社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者招募工作,吸引和动员热心公益的广大市民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士就近、就便加入志愿者队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第三章 志愿者注册
建立全社区志愿者注册制度。申请成为注册志愿者需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具有“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二、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须经其法定监护人同意)。
三、具备参加志愿服务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身体素质。
四、品行端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志愿者组织的相关规定。
充分发挥各系统、各类志愿者组织现有的注册管理系统的作用,建立对接机制,与全社区统一的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实现有效对接。
第四章 权利与义务
志愿者享有以下权利:
(一)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二)获得志愿服务的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
(三)获得志愿服务所需的条件和必要的保障。
(四)获得志愿服务活动所需的教育和培训。
(五)请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帮助解决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六)有困难时优先获得志愿者组织和其他志愿者提供的服务。
(七)对志愿者组织进行监督,提出批评和建议。
(八)要求志愿者组织出具参加志愿服务的证明。
(九)申请注销注册志愿者身份。
(十)其他依法享有的权利。志愿者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志愿者组织的相关规定。
(二)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注册相关信息,如有信息变更及时联系修改。
(三)履行志愿服务承诺或者协议约定的义务,完成志愿服务。
(四)自觉维护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的形象和声誉。
(五)自觉维护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六)退出志愿服务活动时,履行合理告知的义务。
(七)保守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获悉的个人隐私、商业秘密或者其他依法受保护的信息。
(八)不得向接受志愿服务的组织或者个人索取、变相索取报酬。
(九)不得以志愿者身份从事任何以营利为目的或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
(十)其他依法应当履行的义务。
第五章 管理与服务
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社区、团组织和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社区域内志愿者工作的综合协调和宏观指导,和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给予积极配合并进行业务指导;依托社区志愿者联合会(协会),各级各类志愿者组织对志愿者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加强日常管理,为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提供必要的保障与支持。
(一)鼓励志愿者使用全社区统一的标识,提倡各类志愿者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佩戴以全市统一标识为主体图案的标志。
(二)注册机构可定期或在重大活动时组织新注册志愿者进行宣誓。志愿者誓词:“我是卫滨志愿者,为使我们的国家和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环境更安全,我要团结身边的人,投身其间。面对需求,我要行动。我承诺,我将竭尽所能,参加公益活动,帮助困难人群,真诚关怀有需要的人士,为他们带来温暖。”
(三)志愿者的培训工作主要由注册机构或授权的有关单位、机构、组织负责,对于普通志愿者,可通过初次培训、阶段性培训和临时性培训等方式,进行权利义务、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服务技能等方面的基础性培训;对于骨干志愿者可通过集中轮训、参观学习、经验交流、考察观摩等方式进行专业服务技能、项目管理方法等方面的提高性重点培训,不断加强和改进服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应坚持自愿和力所能及的原则,要通过与志愿者组织或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协议书等形式,明确服务内容、时间和有关权利、义务、责任。
(五)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后,由服务对象或组织者提供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等证明,志愿者组织予以认定并记录,作为对志愿者评价认证和激励表彰的主要依据。
(六)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时间储蓄、互助服务、返还服务等制度,把提供志愿服务与优先享受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在志愿者本人需要帮助时,可优先得到志愿者组织和其他志愿者提供的志愿服务。
(七)对拒不履行义务或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由于未遵照相关规定而对服务对象、志愿者组织或其他志愿者造成损害的,视情节轻重,可对其进行警告、取消注册志愿者身份。
(八)志愿者组织应落实和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如服务对象在接受服务过程中对志愿者造成损害,志愿者组织应当支持受损害的志愿者要求有关服务对象赔偿损失,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九)志愿者组织在招募志愿者时,应当公布与志愿服务项目有关的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并明确告知志愿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重大活动志愿服务和应急志愿服务中,由志愿者组织或接受服务的组织为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经常性志愿服务中,有条件的志愿者组织可根据需要,为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十)志愿者可在志愿者组织的指导下参加管理工作。志愿者组织应当发挥志愿者的能动性,探索志愿者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的需求对接机制和项目管理机制,实现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和群众接受志愿服务的便利化。
(一)政府或政府授权的志愿者组织对本地社区、本系统、本行业志愿服务需求进行调查和评估。在调查评估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关注民生领域的日常需求,关注弱势群体。按照“服务对象所需、志愿者所能”的原则,提出志愿服务需求计划,开发志愿服务项目,及时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吸引志愿者广泛参与。
依托“卫滨团委”网站,建立全社区统一的志愿服务需求信息发布和服务对接平台。
(二)鼓励志愿者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意愿,组成项目小组,根据需求计划自主认领服务项目,在各类志愿者组织的统筹安排和合理调配下,为服务对象提供志愿服务,实现志愿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
(三)认领项目确定后,各项目小组要在志愿者组织的指导下,设计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服务项目的总体目标、职责分工、实施步骤和评估监督等要求,并按照项目方案分步组织具体实施,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四)志愿者组织要加强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化建设,巩固传统项目,拓展创新项目,做好项目的方案策划、服务承
接、资金筹集、公关宣传、督导评估、总结完善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打造优质服务品牌,逐步开发一批符合实际、社会所需、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志愿服务项目,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式的志愿服务项目库。
(五)志愿者组织可依托服务需求相对集中的社会公益机构,通过签订协议、命名挂牌等形式创建志愿服务基地,探索建立志愿者经常性、就近就便开展志愿服务的有效机制。
第六章 志愿者奖励
建立全社区志愿者星级认证制度。注册机构根据志愿者服务的时间累计及服务评价情况,认定其为社社区一至五星志愿者。星级志愿者佩戴相应标志,同时在团社区委网站进行标注和宣传。
(一)志愿者注册后,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100小时、200小时、500小时的,可分别认定为“社社区一星志愿者”、“社社区二星志愿者”、“社社区三星志愿者”。由负责安排志愿者参加活动的志愿者组织或志愿者个人提
出申请,由对其进行注册的志愿者组织进行认定,认定结果定期报社区县志愿者联合会(协会)备案。
(二)志愿者注册后,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800小时的,可认定为“社社区四星志愿者”。由负责安排志愿者参加活动的志愿者组织或志愿者个人提出申请,由具有社社区志愿者联合会团体会员资格的注册机构认定,认定结果定期报社社区志愿者联合会备案。
(三)志愿者注册后,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1000小时的,可认定为“社社区五星志愿者”。由负责安排志愿者参加活动的志愿者组织或志愿者个人提出申请,由社社区志愿者联合会认定。
建立全市志愿者奖章授予制度。根据志愿者注册以后从事志愿服务的时间与绩效,授予不同级别的志愿服务奖章。奖章获得者佩戴相应标志,同时在卫滨团委的网站进行标注和宣传。
(一)志愿者自获得“社区五星志愿者”后,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2000小时,在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应急志愿服务中作出一定贡献的,或在经常性志愿服务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可参加志愿服务铜质奖章评选。
(二)志愿者自获得铜质奖章后,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3000小时,在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应急志愿服务中作出较大贡献的,或在经常性志愿服务中取得较大成绩的,可参加志愿服务银质奖章评选。
(三)志愿者自获得银质奖章后,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5000小时,在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应急志愿服务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或在经常性志愿服务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可参加志愿服务金质奖章评选。
(四)连续专门从事志愿服务超过1年的,可视情况直接授予上述级别奖章。
(五)奖章授予可视实际情况定期举行。
逐步完善以精神激励为主的志愿者表彰激励机制。
(一)社区团委和社区民政部门、志愿者联合会(协会)等有关部门,将定期具体组织开展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工作突出贡献集体与个人等评选表彰。
(二)引导和鼓励各级各类志愿者组织开展相关评选表彰活动,评选表彰的项目及结果应按相关程序报社社区志愿者联合会备案。
在重大活动志愿服务和应急志愿服务中,志愿者组织或接受服务的组织应当对志愿者在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中由本人所支出的交通、误餐等费用给予适当的补贴;经常性志愿服务,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给予上述补贴。
鼓励有条件的志愿者组织通过组织疗养休养、免费体检等方式对优秀志愿者进行慰问和奖励。
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文化宣传设施,广泛宣传实践中涌现出的优秀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及其典型事迹,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营造有利于志愿者队伍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七章 附则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团社区委和社区民政局负责具体解释。
第四篇:南通市社区志愿者管理办法
南通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南通市民政局
通民发〔2012〕69号
关于印发《南通市社区志愿者管理办法》的通知
市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文明办、民政局:
社区志愿服务是社区网格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区建设的有效抓手,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也是推进我市志愿者行动深入发展的现实需要。
为规范和促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根据《江苏省志愿服务条例》、《南通市社会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试行)》、《江苏省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市文明办、市民政局研究制定了《南通市社区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希望广为宣传,积极发动,加强管理,将我市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到更新水平,推动全市城乡和谐社区建设。
附件:南通市社区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
南通市社区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广泛普及“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规范和促进社区志愿服务,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管理,维护社区志愿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江苏省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南通市社会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社区志愿服务指以社区志愿者为主体,以志愿服务组织为管理协调机构,从社区成员多种需求出发,开展各种无偿公益服务活动,协助解决社区问题,塑造优良的社区文化,促进社区服务管理,共同推动社区建设。
第三条
社区志愿服务以公益性、自愿性、群众性、实效性为基本原则。
第四条
社区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社区帮困、社区文体、社区教育、社区环卫、社区治安、社区便民服务、社区邻里互助、社区“红娘”等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
第五条
社区志愿服务的主要形式: “一助一”、“多助一”的个体结对型;“广场服务”、“服务基地”的群体集中型;热线呼
城乡社区要把志愿服务的要求纳入村规民约之中。
全社会应当尊重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和社区志愿者的劳动。提倡具备志愿服务条件的公民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第二章 社区志愿服务的管理机构与工作职责
第九条
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应接受社会组织登记监督机构和相对应的业务主管部门的双重领导。各县(市)区民政部门负责本地区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各乡镇(街道)建立志愿服务中心,各社区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站。
第十条 各级社区志愿服务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分别为:
(一)县(市)区民政部门负责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总体部署、综合协调和培训指导,同时负责加强乡镇(街道)志愿服务中心建设,做好机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协调工作;
(二)乡镇(街道)志愿服务中心负责社区志愿服务站的建设指导和所辖社区志愿服务的组织协调;
(三)社区党支部、村(居)委会联合物业企业和社区社会组织,组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是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基层组织,其职责为招募、培训、管理社区志愿者,组织管理社区志愿服务队,确立服务项目及其负责人,落实服务活动,筹措有关活动经费,为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等提供服务。
士就近、就便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第十三条 建立全市社区志愿者注册制度。申请成为“注册社区志愿者”需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热心社区公益事业,具有“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须经其法定监护人同意);具备参加志愿服务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身体素质;品行端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志愿服务组织的相关规定。
第十四条
乡镇(街道)、社区以及经县(市)区以上民政部门登记(或备案)的各类社区志愿服务组织为社区志愿者注册机构(以下简称“注册机构”),负责社区志愿者的注册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
“江海志愿服务平台”为全市统一的志愿者注册网络平台。各县(市)区应建立健全“注册社区志愿者”档案管理系统,实现网上注册和管理,促进注册和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第十六条
社区志愿者注册程序如下:
(一)凡符合社区志愿者注册条件并志愿从事社区志愿服务的个人,可通过网络、电话或直接到各类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等方式向注册机构提出申请,填写《南通市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表》,提供个人的基本信息及可参加的志愿服务的类别、方式、时间等必要信息。申请人身份证号是注册的必要认证信息。
(二)社区志愿者注册机构负责对申请人情况进行审核。
(三)审核合格后,注册机构为申请人统一编号,发放南通
以小时为单位计量。
(四)荣誉激励。社区志愿者卡号具有唯一性,可由社区志愿者永久保留,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也是对持卡社区志愿者的一种激励。注册社区志愿者的奖励信息经授权后由注册机构负责填写。
第十八条
社区志愿者卡编号。各县(市)区民政局统一确定志愿者卡号编制规则,社区志愿者卡号与身份证号相匹配,在注册系统中将社区志愿者身份证号作为后台信息予以管理和保密,社区志愿者卡上不出现个人身份证号。社区志愿者卡号一人一号,终生使用。在志愿者死亡、失踪、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不履行志愿者义务等情况下,应由原注册机构注销其社区志愿者卡号,被注销的社区志愿者卡号不再重新使用。
第四章 社区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
第十九条
社区志愿者享有以下权利: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获得志愿服务的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获得志愿服务所需的条件和必要的保障;获得志愿服务活动所需的教育和培训;请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帮助解决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对志愿者在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中由本人所支出的交通、误餐、通讯等费用,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可以给予适当的补贴;有困难时优先获得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志愿者提供的
和组织负责,对于普通志愿者,可通过初次培训、阶段性培训和临时性培训等方式,进行权利义务、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服务技能等方面的基础性培训;对于骨干志愿者可通过集中轮训、参观学习、经验交流、考察观摩等方式进行专业服务技能、项目管理方法等方面的重点培训,不断加强和改进服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社区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应坚持自愿和力所能及的原则,要通过与志愿服务组织或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协议书等形式,明确服务内容、时间和有关权利、义务、责任。
(三)社区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后,由服务对象或组织者提供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等证明,志愿服务组织予以认定并记录,作为对志愿者评价认证和激励表彰的主要依据。
(四)建立健全社区志愿者服务时间储蓄、互助服务、返还服务等制度,把提供志愿服务与优先享受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在志愿者本人需要帮助时,可优先得到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志愿者提供的志愿服务。
(五)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应落实和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如服务对象在接受服务过程中对志愿者造成损害,志愿服务组织应当支持受损害的志愿者要求有关服务对象赔偿损失,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第二十三条
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的需求对接机制和项
影响广泛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式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库。
为了发挥南通江海志愿者的品牌效应,市区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的志愿者均命名为“南通江海志愿者”,所有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服务活动时均应使用“江海志愿者×××服务站(队)”的名称,统一志愿服务的标识。各县(市)可参照执行。
(五)志愿服务组织可依托社区服务需求相对集中的社会公益机构、社会组织,通过签订协议、命名挂牌等形式创建社区志愿服务基地,探索建立社区志愿者经常性、就近就便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的有效机制。
第二十四条
社区志愿服务的范围主要包括扶贫济困、扶弱助残、帮老助幼、支教助学、抢险救灾、环境保护、科技传播、医疗卫生、治安防范、生活服务、大型社会公益活动等社区社会公益服务。
(一)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应根据社区实际需求,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向注册社区志愿者提供社区志愿服务岗位。可以推荐注册社区志愿者到其他部门和机构提供志愿服务。鼓励注册社区志愿者自行联系服务岗位,经所属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认可后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可以承认其社区志愿服务时间的有效性。
(二)除临时性活动外,注册社区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应由注册社区志愿者本人、所属社区志愿服务组织与服务机构或服
社区内的志愿服务对象签订长期志愿服务协议,安排志愿者提供长期服务。
第二十九条 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开展服务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以及志愿服务组织章程的规定,不得从事营利性活动。
第三十条 志愿者在从事志愿服务时应当佩戴江海志愿者标识。志愿者完成志愿服务后,志愿服务组织应当如实为志愿者提供参加志愿服务的证明。
第六章 社区志愿者的评估与表彰
第三十一条
社区志愿服务组织依据中国社区志愿者证上服务对象的证明,评定社区志愿者的志愿服务表现,认定志愿服务时间,并记入档案。
第三十二条
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在每年年末,组织对注册社区志愿者的评定工作。注册时间未满半年的社区志愿者自注册次年年末起参加评定工作,注册时间满半年的社区志愿者自注册当年年末起参加评定工作。
第三十三条
评定合格的注册社区志愿者予以下一的注册,表现突出的予以表彰激励。
第三十四条
建立全市社区志愿者星级认证制度。注册机构根据社区志愿者服务的时间累计及服务评价情况,认定其为南通
第三十六条
在重大活动志愿服务和应急志愿服务中,志愿服务组织或接受服务的组织应当对社区志愿者在从事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由本人所支出的交通、误餐等费用给予适当的补贴;经常性社区志愿服务,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给予上述补贴。
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通过组织疗养休养、免费体检等方式对优秀社区志愿者进行慰问和奖励。
第三十七条
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文化宣传设施,广泛宣传实践中涌现出的优秀社区志愿者、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及其典型事迹,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营造有利于社区志愿者队伍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七章
社区志愿服务的支持和保障
第三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构的日常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和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包括下列来源:政府财政支持;社会捐赠;志愿服务对象的资助;其他合法收入。
志愿服务经费应当专款用于志愿服务事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志愿服务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应当接受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构、有关部门、捐赠者、资助者以及志愿者的监督。
第三十九条 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志愿服务组织
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第四十四条
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志愿服务的公益性宣传。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未经登记或备案,擅自以志愿服务组织的名义开展活动的,由市或者县(市)区民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非法财产。
志愿服务组织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的,由市或者县(市)区民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
其他违反本管理办法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有处罚规定的,由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社区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因过错给服务对象造成损失的,由志愿服务组织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志愿服务组织承担民事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志愿者追偿。
第四十七条 在志愿服务中,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对象因自身过错给志愿者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在志愿服务中,志愿者因其他原因受到损害的,志愿服务组织可以协助其依法获得适当补偿。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利用志愿服务组织或者志愿
第五篇:社区志愿者
心得体会
能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我感到十分高兴,正因这能够锻炼我们的社会实践潜质。透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体验到了生活的充实和乐趣。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同时我也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在实践过程中,我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我期望在以后学习生活中能对自己的不足和短处有个提升和弥补。
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潜质。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职责感和社会适应潜质。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这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中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这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此刻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忙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社区服务不仅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正因那是我们中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中学生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服务,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务必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用心为社区服务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透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潜质,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我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发奋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潜质,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