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办法
机电工程学院志愿者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志愿者工作,加强志愿者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志愿者是指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等资源,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第三条 志愿者是指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在我院团委登记、参加服务活动的志愿者。
第二章 登记
第四条 基本条件
(一)我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二)具备参加志愿服务相应的基本能力和身体素质。
(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登记机构的相关规定。
第五条 登记机构
机电工程学院团委为志愿者登记机构。
第六条 登记程序
(一)申请人提出申请。
(二)登记机构对申请人进行审核并备案。
第三章 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权利
(一)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二)接受相关的志愿服务培训。
(三)要求获得从事志愿服务的必需条件和必要保障。
(四)优先获得志愿者组织和其他志愿者提供的服务。
(五)对志愿服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六)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所赋予的权利。
(七)可申请取消志愿者身份。
第八条 义务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院团委的相关规定。
(二)每名登记志愿者每年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不少于20小时。
(三)履行志愿服务承诺,传播志愿服务理念。
(四)自觉维护志愿者的形象。
(五)自觉维护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六)自觉抵制任何以志愿者身份从事的赢利活动或其他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行为)。
(七)履行相关法律法规院团委规定的其它义务。
第四章 志愿服务
第九条 志愿服务
(一)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组织、志愿者服务社会公众生产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行为。
(二)志愿服务范围主要包括: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赛会、应急救助等。
(三)院团委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向志愿者发布服务信息、提供服务岗位,志愿者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志愿服务。提倡具有相同服务意向和志趣爱好的志愿者在院团委指导下结成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服务。
(四)登记的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应通过与志愿者组织或服务对象签定服务协议书等形式,明确服务内容、时间和有关的权利、义务。
第五章管理
第十条 日常管理
(一)已登记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后,由服务对象或组织者提供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服务内容等证明,院团委予以认定。服务时间为实际服务时间(不含往返时间),以小时为单位计量。
(二)院团委建立健全登记志愿者档案管理系统,逐步实现网上登记和管理,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登记志愿者应佩带以全国统一标识为主体图案的标志。志愿者旗帜和服装以红、蓝、白为基本色调。
(四)在重大活动时或定期组织志愿者进行宣誓。志愿者誓词: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
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五)登记志愿者培训工作主要由院团委负责,对登记志愿者申请人进行志愿服务基本理念培训,定期向登记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相关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向志愿者骨干提供专门的培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落实和保障登记志愿者的权益。探索和完善登记志愿者服务时间储蓄制度,使登记志愿者在本人需要帮助时,优先得到志愿者组织和其他志愿者的服务。
(七)对拒不履行义务的,取消其登记志愿者身份。
第六章 激励和表彰
第十一条 院团委依据已认定的已登记志愿者服务时间,实行星级认证制度和奖章授予制度;结合登记的志愿者服务业绩,推荐其参加评选表彰活动。
第十二条 星级认证制度
登记机构根据志愿者登记后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累计,认定其为一至五星志愿者。
(一)志愿者登记后,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30小时的,认定为“一星志愿者”;
(二)志愿者登记后,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60小时的,认定为“二星志愿者”;
(三)志愿者登记后,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100小时的,认定为“三星志愿者”;
(四)志愿者登记后,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200小时的,认定为“四星志愿者”;
(五)志愿者登记后,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300小时的,认定为“五星志愿者”;
第十三条 学院团委主要依据登记志愿者的服务业绩,参考服务时间,定期组织开展评选表彰活动,授予志愿者荣誉称号。
第七章 附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的修改、变更、解释权属于机电工程学院团委。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共青团机电工程学院委员会
第二篇:大邑县大学生志愿者考核管理办法
附件1:
大邑县“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志愿者
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在我县服务的 “成都市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志愿者考核管理工作,根据《四川省志愿服务条例》及成都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志愿者工作的意见》(成组发〔2013〕3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志愿者工作的通知》(成人社办发〔2015〕225号)等相关政策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我县服务的“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志愿者(简称大学生志愿者)。
第三条
坚持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为原则,实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平时和定期相结合、组织考核和群众评议相结合为依据进行考核。
第二章
管理部门的职责
第四条
建立大学生志愿者管理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大邑县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简称县项目领导小组)召集县委组织部、团县委、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各乡
镇(街道)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相关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县财政局负责大学生志愿者经费的落实,并对大学生志愿者经费进行监管。大学生志愿者考核管理工作由大邑县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管理办公室(简称县项目办)牵头组织实施。
第五条
县项目办的主要职责:
(一)根据中央、省、市有关大学生志愿者的政策和考核管理办法,制定本县的实施方案和有关规范性文件。
(二)根据本县实际,申报大学生志愿者招募需求,组织面试、体检、岗前培训及服务协议签订。
(三)指导服务单位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日常管理、业务培训、考核工作。根据服务单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管理工作情况,建立指标考核调控制度,在次年的招募派遣中增加或削减其指标。
(四)负责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项目、活动的统筹协调以及岗位监督、考评、档案管理和续签等工作。
(五)根据有关规定和组织程序,指导大学生志愿者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并设立大学生志愿者临时党(团)组织,引导大学生志愿者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成长。
(六)县项目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六条
各乡镇(街道)受县项目办的委托,对“一村一大”志愿者进行日常管理和考核。
第三章 服务单位职责
第七条
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和人力资源的需求,向县项目办申请服务岗位和人数。严格岗位设置,“一村一大”的工作岗位界定为建制村(社区)。注重实际使用,及时给大学生志愿者交任务、压担子,引导和帮助他们沉下基层锻炼成才。将“一村一大”服务范围从村(社区)社会管理、就业和社会保障、基层文化建设服务向参与重大产业项目、社区矫正、青少年事务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面拓展。
第八条
高度重视大学生志愿者管理服务工作,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是管理服务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好大学生志愿者的日常管理,单位团组织负责具体管理、联系、服务等工作。服务单位每年召开一次以上会议,研究、部署大学生志愿者管理服务工作。建立联系制度,每一名大学生志愿者确定一名局乡级领导和一名干部联系,做好思想引导、关爱激励、联系帮扶等工作,同时安排一名农村产业能手或业务骨干结对,做好创业指导、项目推荐、技术支持等工作。
第九条 积极做好服务保障,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与单位工作人员相同的工作条件。为外地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住宿,不能解决住宿的,酌情给予适当补贴。有条件的单位要积极解决大学生志愿者正常开展工作所需的交通、通讯等方面的问题,也可以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调动志愿者工作积极性。
第十条 严格遵守“谁用人、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大学生志愿者安全健康管理,定期开展人身、交通、卫生等
方面安全教育,提升大学生志愿者安全意识,确保服务期间不发生涉及大学生志愿者各类安全事故。
第十一条 及时向县项目办报送大学生志愿者在岗情况及相关工作情况,每月15日前如实上报《大邑县“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志愿者在岗情况统计表》,按要求上报提前结束服务期的大学生志愿者离岗审批表(经县项目办同意后方可离岗),不得迟报、漏报、瞒报、谎报。对瞒报离岗情况或谎报在岗情况的,一经发现,按套取国家专项资金违纪线索,移交纪检监察机关调查,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二条
按照“培养与使用并重”原则,做好对大学生志愿者的业务培训和考核等工作,收集、宣传大学生志愿者先进事迹,将大学生志愿者纳入地方党政的评选表彰(表扬)范围,积极推荐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全国、省、市、县有关评选表彰(表扬)活动。
第十三条
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日常监督管理,严肃相关工作纪律。
(一)大学生志愿者必须严格落实坐班制,不得擅自离岗或调整服务单位。如需请假或调整服务单位,须按照程序和审批权限进行报批。服务期间,志愿者擅自离岗,服务单位2日内无法与该志愿者取得联系,必须上报县项目办。
(二)建立健全定期谈心谈话机制,每季度与大学生志愿者沟通交流,掌握思想动态,加强教育引导,对苗头性、倾向 — 4 —
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
(三)及时向县项目办上报各种信息材料,每年上报大学生志愿者相关信息或简报不少于5期。
(四)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确保每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每年参加4次以上全县性志愿服务活动。
(五)建立健全工作台账,详细登记有关信息,并跟踪调查,随时补充更新,做到“四个清楚”:队伍结构清楚,掌握大学生志愿者数量、选聘时间、年龄、文化、家庭状况等;思想状况清楚,掌握每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思想状况,特别是思想疙瘩和主要忧虑;工作状况清楚,掌握大学生志愿者工作岗位、工作实绩、群众评价等;发展意向清楚,掌握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打算、创业意向、出路愿景等。
第十四条
做好大学生志愿者就业创业工作,鼓励并支持符合条件、表现优秀且本人自愿的大学生志愿者参选村(社区)“两委”干部;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国家、省、市、县各类招考,并为其提供必要条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各类就业创业培训,并为其就业创业提供便利条件。
第十五条
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维护大学生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
接受大学生志愿者对管理服务工作满意度测评,接受县项目办对大学生志愿者管理服务工作的目标考核。
第十七条
完成县项目领导小组及县项目办交办的相关
工作。
第四章 考核项目和标准
第十八条
大学生志愿者的考核以其服务协议义务、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任务)为基本依据。
第十九条
“一村一大”的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工作业绩、创新能力、民主测评四个方面。
(一)综合素质(20分)
1.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表现情况;
2.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的提升情况; 3.服务态度、遵守制度和勤奋敬业的情况; 4.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情况。
(二)工作业绩(40分)1.按日逐项记载工作日志;
2.帮扶一户贫困家庭,联系一户弱势青少年; 3.每年撰写一份村(社区)社情调查报告; 4.管好农村远程教育;
5.协助做好村(社区)两委工作。
(三)创新能力(20分)
1.对服务单位的发展和管理提出科学、合理化的建议并取得一定成效;
2.立足志愿服务岗位实际,研究和策划各类志愿服务项目,创造性开展工作;
3.领办、创办农业示范园、合作社、网店等,培育新型的农村产业带头人,引导青年创新创业,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四)民主评议(20分)1.服务单位评议; 2.服务对象评议。
第二十条
符合以下条件可予以加分,最高加5分。
(一)本人或者承担的工作荣获各级荣誉、各级表彰的;
(二)本人先进事迹、工作经验在各级会上交流、媒体报道、得到领导肯定性批示的;
(三)撰写的调研文章、信息简报、意见建议被各级刊物采用、媒体报道,得到领导肯定性批示以及转化为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领导决策的;
(四)参加各类竞赛评比获奖的;
(五)其它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或志愿服务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经县项目领导小组认定可以加分的。
符合以上加分条件的,须由“一村一大”本人将相关佐证材料报县项目办认定后,对应国家、省级、市级、县级、乡级,分别加5、3、2、1、0.5分。做出重大贡献的,每项加1分。
第二十一条
大学生志愿者的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
优秀:大学生志愿者考核得分在90分以上具备评优资格,确定为优秀等级的比例不得超过我县参加考核人数的10%。
合格:大学生志愿者考核得分在60分及以上的,报经县项目办认定确定为合格等级。
不合格:考核得分在60分以下,报经县项目办审核后确定为不合格等级。
第五章
考核方法和程序
第二十二条
大学生志愿者考核由县项目办组织实施。第二十三条
“一村一大”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考核。平时考核由服务单位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实施,并以此作为考核的基础。考核的方法和程序为:
(一)个人申报。个人书面总结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填写《成都市“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志愿者考核表》,交服务单位签署意见后,报县项目办。
(二)个人述职。“一村一大”必须向所在村(社区)党组织和乡镇(街道)述职,可采取分散或者集中的方式进行。
(三)民主评议。由乡镇(街道)组织乡镇(街道)干部、村(社区)干部、服务对象、大学生志愿者群体,对考核对象开展民主评议。
(四)组织考核。服务单位根据上述考核内容和“一村一大”的现实表现,如实公正地填写《大邑县大学生志愿者考核评分表》,并收集整理相关佐证材料。县项目办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佐证材料,评定考核得分。
(五)评定优秀。“一村一大”考核得分在90分以上的,— 8 —
经所在服务单位公示后,按不低于参与考核人数15%的比例差额上报优秀“一村一大”候选人到县项目办(原则上以得分高低为序,分数相同的由服务单位研究确定)。评定优秀等级的方法和程序如下:
1.公信度测评。由县项目办或服务单位受县项目办的委托,随机组织不少于20人(含2名服务单位领导、2名单位中层干部、2名村〈社区〉干部、2名服务对象)对“一村一大”优秀候选人进行公信度测评。测评结果作为评定优秀等级的重要参考依据。
2.确定人选。县项目领导小组根据候选人日常履职、志愿服务、创先争优、公信度测评结果等情况进行评分,按得分高低依次统筹取足优秀名额。
(六)公示结果。由县项目办统一对大学生志愿者考核情况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
(七)行文通报。公示无异议后,由县项目办确定大学生志愿者考核等次并行文通报最终考核结果。
第六章
考核结果运用
第二十四条
服务期满且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的大学生志愿者,可办理《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服务证书》,根据国家、省、市的相关规定享受如下优惠政策:
(一)续签服务协议。大学生志愿者表现合格的,服务期满后根据本人自愿填写《大邑县大学生志愿者续签审批表》,— 9 —
由服务单位签署意见,并报经县项目办审批同意后,方可续签服务协议,续签最长不超过一个服务期(即两年)。
(二)充实进村(社区)“两委”。对符合条件、表现优秀且本人自愿的“一村一大”,可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参加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担任村(社区)“两委”干部。
(三)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录(聘)。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可参加面向“服务基层项目人员”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录(聘)。参加成都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时,报考非定向岗位的服务期满两年且考核合格的,可按有关规定享受加分政策。凡享受加分政策,被国家机关、国有事业单位录(聘)用的,以后不再享受大学生志愿者相关优惠政策。
(四)优先招录选调生。“一村一大”服务期满并符合选调生选拔条件的,可按选调生选拔程序充实到选调生队伍中。
(五)可计算工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期满后,被国家机关、国有事业单位在编制内录(聘)用的,其服务期限计算为连续工龄。试用期满,按所任职务比照同等条件人员确定工资待遇。
(六)扶持自主创业。可享受我县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扶持。
(七)鼓励企业招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期满前3个月为自主择业期,由大学生志愿者本人提交《大邑县大学生志愿者 — 10 —
自主择业期审批表》和《大邑县大学生志愿者自主择业期安全承诺书》,经直系亲属、服务单位签署意见后,报县项目办审批。择业期间,原则上单次请假时间不超过15天,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期间保留各项待遇。
(八)国家、省、市规定的其他政策待遇。
第二十五条
对考核为合格的大学生志愿者,当年增发一个月的生活补贴;对考核为优秀等次的大学生志愿者,当年增发两个月的生活补贴。
第二十六条
对服务期间考核不合格的大学生志愿者将解除协议。
第七章
日常管理细则
第二十七条
新招募的大学生志愿者,试用期为60天。试用期满合格的,留任服务岗位;在试用期内,不能胜任工作,县项目办可单方面解除协议。
第二十八条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期间生活补贴按月发放。大学生志愿者社保(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重大疾病和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
大学生志愿者原则上必须在协议服务岗位工作,不得随意抽调、借用。确因工作需要,需临时抽调协助相关单位工作的,应提交《大邑县大学生志愿者拟借调人员审批表》,须经县项目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抽调。每次抽调时间
不得超过1个月,每年累计抽调时间不超过3个月。第三十条
服务期间,确因特殊原因需调整服务岗位的应提交《大邑县大学生志愿者调整服务单位申请表》,经服务单位同意后,报县项目办审批。
第三十一条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满1年且考核合格的,在服务的第二年可享受休假5天(不含法定节假日)。享受上述休假期间生活补贴照发。
第三十二条
建立大学生志愿者请销假制度,请假须提交《大邑县大学生志愿者请销假审批表》,经书面审批同意后方可休假,并按“谁审批谁销假”的原则,由大学生志愿者本人于请假期满次日销假。未经批准离岗则按旷工处理,未销假则视为逾期不归。病事假须提供县级及以上医院证明或者相关事由证明材料;婚假须提供结婚证、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产假须提供出生证明、出院证明、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参加各类招考招聘须提供招考公告、准考证等相应证明;其它请假须提供相应佐证材料。具体规定如下:
(一)请假5天以内的,由服务单位审批。
(二)请假5天以上(含5天),经服务单位签署意见后,按程序报县项目办审批。
(三)事假单次原则上不超过7天,1年内累计不超过15天,参加招考招聘和其它法定休假除外。
第三十三条
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大学生志愿者,取消评优 — 12 —
资格,视情节给予警告、记过、留用察看、解除协议处分,并扣发相应的生活补贴。
(一)公开发表有严重政治问题的文章、演说、声明等,破坏党的集中统一,妄议中央大政方针,丑化党和国家形象,诋毁、污蔑党和国家领导人,歪曲党史、军史,随意造谣、传谣,影响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或为以上行为提供方便的,给予相应处分,情节严重的予以解除协议。
(二)严重违反工作纪律或服务单位规章制度的大学生志愿者,给予相应处分,情节严重的予以解除协议。
(三)违反八项规定或者因本人作风问题、违纪违规、不作为、乱作为等原因,被有关部门通报批评、纪律处分或引发群众投诉上访、被县级及以上媒体负面报道曝光的,视情节给予相应处分,情节严重的予以解除协议。
(四)不服从县项目办、服务单位统一管理,无故不参加县项目办组织的培训、会议、志愿服务等活动,不服从服务单位工作安排的,予以通报批评,视情节给予相应处分,情节严重的予以解除协议。
(五)旷工累计超过2日的,给予警告处分;超过3日的,给予记过处分;超过5日的,予以解除协议。
(六)请假未经审批,擅离服务岗位的,按旷工处理。欺瞒、谎报请假事由,予以通报批评,视情节给予相应处分,情节严重的予以解除协议。
(七)因公外出未按规定时间返岗、请假期满未销假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按旷工处理。
(八)其它违反相关规定的,视情节予以相应处分直至解除协议。
第三十四条
在服务期内因大学生志愿者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项目办安排的其他适当工作的,可提前解除协议。
第三十五条
严重失职,徇私舞弊,违法违纪,对国家、服务单位或者人民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由此引发的民事责任由大学生志愿者本人承担并解除协议,在服务期间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予以解除协议。
第三十六条
大学生志愿者因本人原因需解除协议的,须提前7天向服务单位和县项目办提交《大邑县大学生志愿者离岗审批表》,按程序报批。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大邑县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本办法施行前我县施行的考核管理办法与本办法有不一致的,按照本办法执行。未尽事宜,按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办理。本办法执行期内,如本办法与国家、省、市有关新规定相抵触的,按新规定执行。
第三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管理办法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管理办法
根据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和原人事部《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中青联发„2003‟26号)和《关于做好2004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的通知》(中青联发„2004‟16号)精神,为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下简称“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管理服务、就业服务和绩效管理等工作,按照“谁用人、谁受益、谁负责”和“培养与使用并重”的原则,制定本办法。
一、招募培训
第一条
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招募工作由全国项目办统一部署,各招募省项目办、高校项目办具体组织实施。
第二条
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招募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网上报名。有意愿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学生,可向本校西部计划项目办进行咨询或登陆西部计划网站(http://xibu.youth.cn/)查看有关情况,登陆西部计划信息系统如实填写报名信息。
(二)上交报名表。报名学生在西部计划信息系统下载打印《报名登记表》,交所在院系辅导员或团委负责人签字,并由所在院(系)党组织盖章后交至本校项目办。
(三)资格审核。高校项目办在收到学生的《报名登记表》后,及时对其在网上报名填写信息的真实性等情况进行审核。审核后,在西部计划信息系统中填写审核意见。
(四)笔试面试。高校项目办须对报名学生开展面试,有条件的要组织笔试,内容包括基本素质能力测验、心理健康水平测验、逻辑与语言能力测验、志愿精神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考查等,选拔符合岗位要求、笔试面试成绩突出的学生。招募省项目办也可统一组织笔试、面试。
(五)体检。学校位于省会城市的志愿者,由招募省项目办组织统一体检;学校位于非省会城市的志愿者,可按省级项目办要求,由所在地区的地(市)级团委组织统一体检,体检标准参照全国项目办下发的西部计划体检标准。体检工作要求严肃认真,如发现体检不合格者,招募省项目办及时联系相应高校进行调换补录。
(六)公示。体检之后,公布录取志愿者名单并在校园公示3天。若无异议,将志愿者名单报招募省项目办。招募省项目办对本省录取的志愿者名单审核后,名单在团省委网站公示三天,公示结果报全国项目办,并及时反馈至服务省项目办。
(七)签订招募协议。公示无异议后,入选志愿者与招募省项目办签订招募协议(协议格式和文本由全国项目办统一提供)。协议签订后,全国项目办委托各招募省项目办向志愿者发《确认通知书》。同时,招募省项目办应协调高校项目办建立志愿者候备人选库。
(八)公布名单。全国项目办汇总审定入选志愿者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条 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培训工作由全国项目办统一部署,各服务省、服务地、高校项目办共同配合实施。
第四条 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培训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在校培训。高校项目办要充分利用毕业生离校前的时间,对入选志愿者开展基层工作方法、志愿服务理念、安全健康、就业创业等基本内容的培训。
(二)集中培训。志愿者携《确认通知书》、毕业证和本人 身份证件,到服务地所在省报到并参加由服务省项目办统一组织的培训。期间,出现志愿者因故退出的情况,经服务省与招募省项目办确认,可解除招募协议并进行补招,相关招募省可从候备人选库中优先推荐,不足人员可由服务省就近递补,但相关事项须在集中培训期间完成。
(三)岗前培训。志愿者抵达服务地后,服务县项目办要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县情县貌、乡风民俗等方面的岗前培训。组织在中小学服务的志愿者参加开学前的岗前教学培训,以及在当地教育部门实习和进行备课、家访等,为开展教育教学服务工作做好准备。
(四)岗中培训。服务期间,服务县项目办要结合实际,适时组织西部计划志愿者进行岗位技能培训,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志愿服务理念学习和服务工作体会交流,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第五条 在西部计划志愿者集中培训期间,服务省项目办按照《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志愿者进行注册。
二、日常管理
第六条 志愿者到岗后,县级项目办要与服务单位和志愿者签订服务协议书(协议书格式和文本由全国项目办统一提供),明确项目办、服务单位和志愿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西部计划志愿者原则上应按照招募时所签订的单位上岗服务。但服务期间,志愿者岗位安排不合理的,经本人申请,服务县项目办同意,可在本县范围内予以调整。因健康、方言、生活习惯等原因,志愿者确不适宜在当地工作、生活的,服务县项目办同意并在征求本人意见的基础上,报服务省项目办批准,可在本省(区、市)范围内调整服务地,调整后报全国项目 办备案。服务岗位原则上不得跨省调整。
第八条 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日常管理由服务单位和服务县项目办负责。西部计划志愿者应遵守西部计划和服务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接受服务县项目办、服务单位的具体指导和日常管理。在服务期间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弘扬志愿精神,积极开展服务工作,认真完成服务单位以及服务县项目办交办的工作任务,及时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发挥自身专长,积极组织基层团组织活动和其它志愿服务工作。
(二)严格遵守服务单位的考勤规定。如因事请假,须向服务单位、服务县项目办报告。离开服务县的,经服务县项目办批准后方可离开,请假期间应与服务单位、服务县项目办保持联系。
(三)加强自我管理,自觉互帮互助,经常开展交流联谊活动。积极参加服务单位和服务县项目办组织的有关学习活动。
(四)不向服务单位或有关部门提出政策规定待遇之外的特殊要求,不给服务地增加额外负担。
第九条 志愿者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以及意见、建议,可酌情依次向服务单位、服务县项目办、服务地(市)项目办、服务省项目办、全国项目办逐级反映,受理单位应在接到反映当日起3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如有特殊意见或重大问题,也可直接向省级或全国项目办反映。各级项目办接到反映和处理的有关情况需留档备查。
第十条 服务期间,志愿者享受政策规定的生活补贴、交通补贴和保险。服务县项目办协调服务单位为志愿者提供与服务单位工作人员相同的工作条件,免费住宿以及安全、健康、卫生的生活条件,并帮助解决志愿者在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第十一条 服务县项目办可按照有关规定和组织程序,指导志愿者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并设立志愿者临时党(团)支部。发挥服务队党(团)支部书记、服务队队长的作用,引导志愿者加强自我管理。
第十二条 服务期间,志愿者户口、档案保留在所毕业学校,党(团)组织关系转入服务单位,编入服务单位支部或按规定成立的志愿者临时党(团)支部,正常参加组织生活,按规定缴纳党(团)费。
第十三条 志愿者享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休息(假)权。志愿者请假应提出书面申请(因病请假需提供医院证明),并由相应机构审批,具体规定如下:
(一)请假1-2天的,由服务单位审批。
(二)请假3-10天的,经服务单位同意后,报服务县项目办审批。
(三)请假10天以上的,经服务县项目办同意后,报服务省项目办审批。
(四)事假每次原则上不超过15天,1年内累计不超过20天(报考研究生、公务员或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和各类企事业单位举办的招聘考试除外),逾期取消服务资格,终止服务协议。
(五)各服务县项目办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志愿者返乡探亲和返岗时间。未经批准,超过规定返岗时间2天的视为违约,原则上取消志愿服务资格。不可抗力因素除外。
第十四条 服务期间,志愿者在向服务县项目办履行请假手续后,可报考研究生、公务员或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和各类企事业单位举办的招聘考试。
第十五条 服务期为1年的志愿者,可于服务期满当年的3 月份提出延期申请,经服务县项目办同意并报服务省项目办批准后,可将服务期延长为2年;连续服务满2年,考核合格,且至少有1次为优秀的志愿者,可于服务期满前当年的3月份提出延期申请,经服务县项目办同意并报服务省项目办批准后,可将服务期延长为3年。服务省项目办于每年3月底之前将志愿者延期人数及名单上报全国项目办。
第十六条 对因不可抗力或特殊原因,经服务县项目办同意并经服务省项目办批准,提前终止服务的志愿者,自批准当日起解除服务协议,次月起停发生活补贴。
第十七条 服务期间,志愿者如违反西部计划有关规章制度,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志愿者处分共分3种:警告、记过、解除协议。
(二)服务县项目办视志愿者违规情况建议省项目办给予相应处分。
(三)服务省项目办在对志愿者进行处分时,必须实事求是,认真调查核实,并将处分结果通知志愿者本人,并做好思想工作。
(四)志愿者对处分结果有异议者,可向全国项目办提出申诉。
第十八条 服务期间志愿者擅自离岗,服务县项目办或服务单位2日内无法与该志愿者取得联系,服务县项目办应上报服务省项目办,服务省项目办应及时通报招募省项目办,必要时可向公安机关报案。除因不可抗力或特殊原因,志愿者擅离服务岗位达5日的,服务省项目办可依本办法第十七条有关规定予以处分,直至解除协议。
第十九条 凡因违约或受处分而解除协议的志愿者,经全国项目办核准后,进行如下处理:
(一)取消服务资格。
(二)自次月起停发其生活补贴和交通补贴。
(三)取消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的资格。
(四)通报招募省及毕业学校项目办。
第二十条 志愿者在服务期间因个人原因造成服务单位或服务对象损害,由此引发的民事责任由志愿者本人承担。志愿者行为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安全健康管理
第二十一条 全国项目办为西部计划志愿者统一办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综合保障险。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安全健康管理由服务单位、服务县项目办和服务省项目办负责,实行一把手责任制。服务县项目办按照有关规定负责协调保险公司为志愿者理赔。
第二十二条 服务期间,志愿者日常安全健康管理,遵循以下规定:
(一)按照《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安全健康责任书》的要求,定期开展志愿者安全健康教育,定期检查各种安全设施,防止交通、水、火、电、煤气、饮食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志愿者安全健康联络员要切实履行自身职责,根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安全健康管理联络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上报志愿者安全健康信息。
(三)在组织志愿者外出集体活动时,需预先开展安全知识学习,制定详尽的安全防范措施,并要求志愿者严格遵守。
(四)实行志愿者安全健康管理零事故月报制度。每月5日前,各县项目办将上一月《安全健康零事故月报告单》报省级项目办。第二十三条 服务期间,志愿者患重大疾病,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根据县级以上(含县级)医院证明,可暂停服务工作,根据医生建议积极进行治疗,治疗期间继续发放生活补贴。服务县项目办协助志愿者做好保险理赔工作。
(二)治疗痊愈的,经服务县项目办同意,可返回服务岗位继续开展服务。
(三)在服务期内无法治愈或治愈后不适宜继续参加志愿服务工作的,经省项目办核实批准后,解除服务协议。
第二十四条 服务期间,志愿者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县级项目办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救援,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防止事态扩大。
(二)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向公安、消防、医疗等机构求救。
(三)及时向上一级项目办报告。如遇志愿者出现身亡或发生集体安全事故等重大情况,应在2小时内报全国项目办,并配合当地有关部门迅速查清事实、出具鉴定。服务省项目办应及时通报招募省项目办,联系志愿者毕业学校、家属,并依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四)在发生突发紧急事件时,按照《处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突发紧急事件预案》的规定,及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第二十五条 服务期间,如志愿者出现安全或健康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服务单位、服务县项目办应及时处理并及时报服务省项目办,服务省项目办应及时报全国项目办。发生事故(含志愿者安全、健康事故、离岗未返、单方毁约等)隐瞒不报、拖延误 报的,全国项目办将予以严肃处理并建议有关主管部门给予相关责任人以严厉处分。
四、就业服务
第二十六条 各级项目办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将已有各项鼓励政策落到实处。要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在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工龄计算、社会保险缴纳年限认定、自主创业、户口档案迁移等方面把相关政策落实好、衔接好,切实维护志愿者正当权益。要注意整合团内资源,为志愿者提供技能培训、见习实习、就业创业、小额贷款等方面的服务。
第二十七条 各级项目办及服务单位要动员各方资源,积极为志愿者提供就业服务。努力为服务期满志愿者提供真实、准确、及时、有效的就业岗位信息,为志愿者扎根西部基层创造有利条件。
五、绩效管理
第二十八条 县级项目办负责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绩效管理,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志愿者的工作特性,以志愿者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服务业绩以及开展本职工作之外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为主要内容,专门制定西部计划志愿者考核办法。
第二十九条 服务县项目办应在每年6月对志愿者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3种。其中,优秀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参加考核总人数的15%。考核结果在全国项目办颁发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证》中予以记录。
第三十条 志愿者经考核合格的,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考核优秀的,除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外,可参评县、市、省优秀志愿者;特别优秀的,可推荐参加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等奖项评选。考核 不合格的,不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不得申请延长服务期。
第三十一条 每年7月份,县级项目办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志愿者离岗时间,并做好志愿服务鉴定工作;志愿者应与服务单位和县级项目办做好工作交接方可离岗。
第三十二条 全国项目办根据各地招募选拔、培训派遣、管理服务和就业服务工作情况,建立指标考核调控制度,在次年的招募派遣中增加或削减其指标。
第三十三条 各级项目办日常工作原则上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信息系统中完成。
六、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办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各级项目办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本地区志愿者管理相关规定,不得与本办法相抵触。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9年7月1日起实施,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第四篇: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志愿者管理办法
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志愿者管理办法
根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办《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管理办法》和《江苏省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精神,为加强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以下简称“苏北计划”)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管理服务、就业服务和绩效管理等工作,依照“谁用人、谁受益、谁负责”和“培养与使用并重”的原则,制定本办法。
一、招募培训
第一条 苏北计划志愿者招募工作由省项目办按照苏北计划的统一部署制定招募计划,各服务地、高校项目办具体组织实施。
第二条 苏北计划志愿者的招募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网上报名。有意愿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的学生,可向本校苏北计划项目办进行咨询或登陆江苏省志愿服务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查看有关情况,登陆苏北计划信息系统如实填写报名信息。
(二)上交报名表。报名学生在苏北计划信息系统下载打印《报名登记表》,交所在院系辅导员或团委负责人签字,并由所在院(系)党组织盖章后交至本校项目办。
(三)资格审核。高校项目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办”)对报名者信息进行审核。高校项目办对本校入选毕业生在校内进行为期三天的公示。公示后,入选毕业生与省项目办签订《招募协议》(协议由省项目办统一印制)。
(四)体检。入选志愿者到指定医院参加统一组织的体检。高校项目办积极组织好本校入选志愿者的体检工作,如发现体检不合格者,及时调换并上报省项目办。体检合格后,省项目办向志愿者发放《确认通知书》。
(五)公布名单。省项目办汇总审定入选志愿者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条 苏北计划志愿者的培训工作由省项目办统一部署,各服务地、高校项目办共同配合实施。
第四条 苏北计划志愿者的培训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在校培训。高校项目办要充分利用毕业生离校前的时间,对入选志愿者开展基层工作方法、志愿服务理念、安全健康、就业创业等基本内容的培训。
(二)集中培训。志愿者携《确认通知书》、毕业证和本人身份证件,到指定地点报到并参加集中培训。
(三)岗前培训。志愿者抵达服务地后,服务县项目办要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县情县貌、乡风民俗等方面的岗前培训。
(四)岗中培训。服务期间,服务县项目办要结合实际,适时组织苏北计划志愿者进行岗位技能培训,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志愿服务理念学习和服务工作体会交流,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五)培训期间,在服务县项目办指导下,通过民主方式选举各服务县志愿者服务队队长1名、副队长1-2名,协助服务县项目办开展管理服务工作。
服务县项目办按照《江苏省志愿者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志愿者进行注册(注册号使用身份证号),颁发胸章并办理志愿服务证。
二、日常管理
第五条 志愿者到岗后,服务县项目办、服务单位和志愿者共同签订三方《服务协议》(协议格式和文本由省项目办统一提供),明确项目办、服务单位和志愿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条 服务期间,志愿者享受政策规定的生活补贴、交通补贴和保险。服务县项目办协调服务单位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落实免费住宿等生活条件,并为志愿者在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帮助。服务县项目办建立志愿者服务档案,记录志愿者服务工作情况。
第七条 服务期间,志愿者户口、档案保留在毕业所在学校,服务有关情况记入档案;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享受应届毕业生待遇。
第八条 苏北计划志愿者的日常管理由服务单位和服务县项目办负责。苏北计划志愿者应遵守苏北计划和服务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接受服务县项目办、服务单位的具体指导和日常管理。在服务期间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弘扬志愿精神,积极开展服务工作,认真完成服务单位以及服务县项目办交办的工作任务,及时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发挥自身专长,积极组织基层团组织活动和其它志愿服务工作。
(二)组织关系转入服务地,编入服务单位支部或按规定成立的临时党、团支部,正常参加组织生活,按期交纳党费(2元/人·月)或团费(2元/人·月)。
(三)严格遵守服务单位的考勤规定。如因事请假,须向服务单位、服务县项目办报告。离开服务县的,经服务县项目办批准后方可离开,请假期间应与服务单位、服务县项目办保持联系。
(四)提高安全、健康和自我防护意识,如遇意外事故或重大疾病及时向服务县项目办、服务单位报告。
(五)加强自我管理,自觉互帮互助,经常开展交流联谊活动。积极参加服务单位和服务县项目办组织的有关学习活动。
(六)服务期间原则上不得参加研究生考试。在不影响服务工作的前提下,可参加公务员考试和执业资格考试。
(七)不向服务单位或有关部门提出政策规定待遇之外的特殊要求,不给服务地增加额外负担。
(八)不得以志愿者身份从事任何以营利为目的或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活动。
第九条 志愿者享有自我管理的权利。服务县项目办保障志愿者参与自我管理的权利,对涉及全体志愿者切身利益的事务,须提交全体志愿者讨论后决定。服务县项目办可按照有关规定和组织程序,指导志愿者成立临时党、团支部。发挥服务队党(团)支部书记、服务队队长的作用,引导志愿者加强自我管理。
第十条 志愿者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以及意见、建议,可酌情依次向服务单位、服务县项目办、市项目办、省项目办逐级反映,受理单位应在接到反映当日起3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如有特殊意见或重大问题,也可直接向省级项目办反映。各级项目办接到反映和处理的有关情况需留档备查。
第十一条 服务期间,志愿者岗位安排不合理的,经本人申请,服务县项目办同意,可在本县范围内予以调整。调整后报省项目办备案。
第十二条 志愿者享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休息(假)权。志愿者请假应提出书面申请(因病请假需提供医院证明),并由相应机构审批,具体规定如下:
(一)请假2天以内的,由服务单位审批。
(二)请假2天以上7天以内的,经服务单位同意报服务县项目办审批。
(三)请假7天以上15天以内的,经服务县项目办委同意报省项目办审批。
(四)事假1次原则上不超过15天,1年内累计不超过20天,逾期视为违约。
(五)请假逾期不归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第十三条 服务期间,志愿者擅自离岗,服务县项目办或服务单位2日内无法与该志愿者取得联系,服务县项目办应同时上报省项目办,必要时可在服务县所在地公安机关登记备案。除因不可抗力或特殊原因,志愿者擅离服务岗位达7日或擅自解除协议的,视为违约。
第十四条 服务期间,志愿者每年可享受20日的探亲假(原则上统一安排在春节期间)。服务县项目办统一规定本地志愿者返乡探亲和返岗时间。未经批准,超过规定返岗时间7日的,视为违约。
第十五条 因不可抗力或特殊原因,经服务县项目办同意并经省项目办批准,志愿者可提前终止服务,自批准当日起解除服务协议,次月起停发生活补贴和交通补贴。
第十六条 对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条提及的违约志愿者,经省项目办核准后,进行如下处理:
(一)解除服务协议,取消服务资格。
(二)自次月起停发其生活补贴和交通补贴。
(三)取消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的资格。
(四)通报原毕业高校项目办。
(五)将有关事项记入其个人档案。
(六)追究相关责任。
第十七条 服务期间,志愿者如有违纪及违反有关规章制度的,视情节轻重按以下程序给予处分:
(一)服务单位可建议服务县项目办给予志愿者相应处分。
(二)服务县项目办可给予志愿者警告、记过处分,处分结果报省项目办备案;服务县项目办可建议省项目办给予志愿者留用察看、开除处分。
(三)省项目办可给予志愿者留用察看、开除处分。
(四)各级项目办和服务县项目办在对志愿者进行处分时,必须实事求是,认真调查和取证,听取志愿者本人申诉。处分材料一式六份,省项目办、服务县项目办、服务单位、原毕业高校项目办、志愿者本人、存入志愿者个人档案各一份。
(五)志愿者受到处分后,可在接到处分通知后15个工作日内,向给予处分的职能部门的上一级提出复议,上一级职能部门应在7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答复包括维持处分决定、撤销处分决定、变更处分决定。
(六)受到留用察看以下(含留用察看)处分的志愿者,如处分后三个月以上表现有显著进步或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经本人申请,提出处分的职能部门可撤销其处分。撤销处分的,处分材料不记入个人档案。
第十八条 志愿者在服务期间因个人原因造成服务单位或服务对象损害,由此引发的民事责任由志愿者本人承担。志愿者行为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安全健康管理
第十九条 省项目办为苏北计划志愿者统一办理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综合保障险。苏北计划志愿者的安全健康管理由服务单位、服务县项目办、服务市项目办和省项目办负责,实行一把手责任制。服务市、县委和省项目办按照有关规定负责协调保险公司为志愿者理赔。
第二十条 服务期间,志愿者日常安全健康管理,遵循以下规定:
(一)按照《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安全健康责任书》的要求,定期开展志愿者安全健康教育,定期检查各种安全设施,防止交通、水、火、电、煤气、饮食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志愿者安全健康联络员要切实履行自身职责,根据《苏北计划志愿者联络员工作职责》的有关规定,上报志愿者安全健康信息。
(三)在组织志愿者外出集体活动时,需预先开展安全知识学习,制定详尽的安全防范措施,并要求志愿者严格遵守。
(四)实行志愿者安全健康管理零事故及在岗人员月报制度。每月10日前,各市项目办汇总所在地区县项目办上报的上个月《安全健康零事故及在岗人员月报告单》报省项目办。
第二十一条 服务期间,志愿者患重大疾病,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根据医院(二甲及以上级别的医院)证明,经服务县项目办同意并报省项目办批准,可暂停服务工作,根据医生建议积极进行治疗,治疗期间继续发放生活补贴。
(二)治疗痊愈的(二甲及以上级别的医院出具证明),经服务县项目办同意并报省项目办批准,可返回服务岗位继续开展服务。服务县项目办、省项目办协助志愿者按照有关保险规定做好理赔工作。
(三)在服务期内无法治愈或治愈后不适宜继续参加志愿服务工作的(二甲及以上级别的医院出具证明),解除服务协议;经服务县项目办同意并报省项目办批准,服务期内可保留其生活补贴。
第二十二条 服务期间,志愿者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县级项目办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救援,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防止事态扩大。
(二)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向公安、消防、医疗等机构求救。
(三)及时向上一级项目办报告。如遇志愿者出现身亡或发生集体安全事故等重大情况,应在2小时内报省项目办,并配合当地有关部门迅速查清事实、出具鉴定。由省项目办及时联系志愿者毕业学校、家属,并依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四)在发生突发紧急事件时,参照苏北计划的管理办法,按照《处置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志愿者突发紧急事件预案》的规定,及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第二十三条 服务期间,如志愿者出现安全或健康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服务单位、服务县项目办、服务市项目办应及时处理并及时报省项目办。发生事故(含志愿者安全、健康事故、离岗未返、单方毁约等)隐瞒不报、拖延误报的,省项目办将予以严肃处理并建议有关主管部门给予相关责任人以严厉处分。
四、就业服务
第二十四条 各级项目办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将已有各项鼓励政策落到实处。要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在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工龄计算、社会保险缴纳年限认定、自主创业、户口档案迁移等方面把相关政策落实好、衔接好,切实维护志愿者正当权益。要注意整合团内资源,为志愿者提供技能培训、见习实习、就业创业、小额贷款等方面的服务。
第二十五条 各级项目办及服务单位要动员各方资源,积极为志愿者提供就业服务。努力为服务期满志愿者提供真实、准确、及时、有效的就业岗位信息,为志愿者扎根基层创造有利条件。
五、绩效管理
第二十六条 服务市、县项目办负责苏北计划志愿者的绩效管理,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志愿者的工作特性,以志愿者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服务业绩以及开展本职工作之外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为主要内容。
第二十七条 服务期间,服务县项目办、服务单位按季度对志愿者工作进行总结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考核依据。对于2次季度考核不合格的志愿者,经省项目办批准,服务县项目办可提前解除其服务协议,协议取消后将不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第二十八条 服务市、县项目办应在每年6月对志愿者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3种。其中,优秀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参加考核总人数的15%。考核结果在省项目办颁发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志愿者服务证》中予以记录。
第二十九条 志愿者经考核合格的,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考核优秀的,除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外,可参评县、市、省优秀志愿者。考核不合格的,不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第三十条 每年7月份,市项目办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志愿者离岗时间,并做好志愿服务鉴定工作;志愿者应与服务单位和市、县项目办做好工作交接方可离岗。
六、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江苏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项目办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
第五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管理办法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管理办法》
新疆区实施细则
为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下简称“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管理服务、就业服务和绩效管理等工作,按照“谁用人、谁受益、谁负责”和“培养与使用并重“的原则,根据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管理办法》(中青联发〔2009〕19号),结合新疆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一、招募培训
第一条
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募工作由全国项目办统一部署,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和高校项目办具体组织实施。
第二条 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招募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网上报名。有意愿参加西部计划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可向本校西部计划项目办进行咨询或登陆西部计划网站(http:xibu.youth.cn/)查看有关情况,登陆西部计划信息系统如实填写报名信息。
(二)上交报名表。报名学生在西部计划信息系统下载打印《报名登记表》,交所在院系辅导员或团委负责人签字,并由所在院(系)党组织盖章后交至本校项目办。
(三)资格审核。高校项目办在收到学生《报名登记表》后,及时对其在网上报名填写信息的真实性等情况进行审核。审核后,在西部计划信息系统中填写审核意见。审核不合格的,要及时通知本人并做好思想工作。母语非汉语或民考民的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考试(HSK)必须达到8级以上。
(四)笔试面试。高校项目办必须对报名学生进行面试,有条件的要组织笔试,内容包括基本素质能力测验、心理健康水平测验、逻辑与语言能力测验、志愿精神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考查等,选拔符合岗位要求、笔试面试成绩突出的学生。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将对各高校项目办选拔出的学生进行统一面试。
(五)体检。高校项目办初步录取并经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审核合格的报名毕业生,参加统一组织的体检。学校位于乌鲁木齐市的志愿者,由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组织统一体检;学校位于乌鲁木齐市以外的志愿者,可按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要求,由所在地区的地州市级项目办组织统一体检,体检标准参照全国项目办下发的西部计划体检标准。
初步录取的志愿者体检前需上交体检费,待到达服务岗位15个工作日后,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将返还志愿者体检费。体检工作要求严肃认真,如发现体检舞弊者,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将给予严肃处理;如发现体检不合格者,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将及时联系相应高校进行调换补录。
(六)公示。体检之后,公布录取志愿者名单并在校园内公示3天。若无异议,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将在新疆共青团网站公示3天,公示结果报全国项目办。
(七)签订招募协议。公示无异议后,入选志愿者与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签订招募协议(协议格式和文本由全国项目办统一提供)。协议签订后,全国项目办委托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向志愿者发《确认通知书》。同时,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将协调高校项目办建立志愿者侯备人选库。
(八)公布名单。全国项目办汇总审定入选志愿者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条
西部计划志愿者培训工作由全国项目办统一部署,自治区、服务地、高校项目办共同配合实施。
第四条
西部计划志愿者培训工作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在校培训。高校项目办要充分利用毕业生离校前的时间,对入选志愿者开展基层工作方法、志愿服务理念、安全健康、就业创业等基本内容的培训。
(二)集中培训。志愿者携《确认通知书》、毕业证和本人身份证件,到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报到并参加由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统一组织的培训。无故逾期3日不报到的,原则上取消其志愿服务资格,视作违约。期间,出现志愿者因故退出的情况,经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确认,可解除招募协议并进行补招,相关招募省可从侯备人选库中优先推荐,不足人员可由自治区就近递补,但相关事项须在集中培训期间完成。
(三)岗前培训。志愿者抵达服务地后,服务县项目办要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县情县貌、乡风民俗等方面的岗前培训。组织在中小学服务的志愿者参加开学前的岗前教学培训,以及在当地教育部门实习和进行备课、家访等,为开展教育教学服务工作做好准备。
(四)岗中培训。服务期间,服务县项目办要结合实际,适时组织西部计划志愿者进行岗位技能培训,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志愿服务理念学习和服务工作体会交流,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第五条
在西部计划志愿者集中培训期间,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按照《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志愿者进行注册。
二、日常管理
第六条
志愿者到岗后,县级项目办要与服务单位和志愿者签订服务协议书(协议书格式和文本由全国项目办统一提供),明确项目办、服务单位和志愿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西部计划志愿者原则上应按照招募时所签订的单位上岗服务。但服务期间,志愿者岗位安排不合理的,经本人申请,服务县项目办同意,可在本县范围内予以调整。因健康、方言、生活习惯等原因,志愿者确不适宜在当地工作、生活的,经服务县项目办同意并在征求本人意见的基础上,报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批准,可在本区范围内调整服务地,调整后报全国项目办备案。服务岗位原则上不得跨省调整。
第八条
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日常管理由服务单位和服务县项目办负责。西部计划志愿者应遵守西部计划和服务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接受服务县项目办、服务单位的具体指导和日常管理。在服务期间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弘扬志愿精神,积极开展服务工作,认真完成服务单位以及服务县项目办交办的工作任务,及时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发挥自身专长,积极参与基层团组织活动和其它志愿服务工作。
(二)严格遵守服务单位的考勤规定。如因事请假,须向服务单位、服务县、服务地州市项目办报告。离开服务县的,经服务县项目办批准后方可离开,请假期间应与服务单位、服务县项目办保持联系。
(三)加强自我管理,自觉互帮互助,经常开展交流联谊活动。积极参加服务单位和服务县项目办组织的有关学习活动。
(四)不向服务单位或有关部门提出政策规定待遇之外的特殊要求,不给服务地增加额外负担。
(五)不得以志愿者身份从事任何以营利为目的或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活动。
第九条
志愿者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以及意见、建议,应酌情依次向服务单位、服务县项目办、服务地州市项目办、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全国项目办逐级反映,受理单位应在接到反映当日起3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如有特殊意见或重大问题,也可直接向自治区或全国项目办反映。各级项目办接到反映和处理的有关情况需留档备查。
第十条
服务期间,志愿者享受政策规定的生活补贴、交通补贴和保险。服务县项目办协调服务单位为志愿者提供与服务单位工作人员相同的工作条件,免费住宿以及安全、健康、卫生的生活条件,并帮助解决志愿者在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第十一条
服务县项目办可按照有关规定和组织程序,指导志愿者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并建立志愿者临时党(团)支部。服务县项目办要发挥服务队党(团)支部书记、服务队队长的作用,引导志愿者加强自我管理。
第十二条
服务期间,志愿者户口、档案保留在所毕业学校,服务有关情况记入档案;志愿者到岗后,党(团)组织关系由高校转入服务单位,编入服务单位支部或按规定成立的志愿者临时党(团)支部,正常参加组织生活,按规定缴纳党(团)费。违反组织纪律者,基层党(团)支部给予相应处罚。服务期满后,学校发放就业报到证。
第十三条
志愿者享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休息(假)权。志愿者应严格遵守请销假规定,请假必须提出书面申请(因病请假需提供医院证明),认真填写《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请假审批单》,并按相关规定由相应机构逐级审批,具体规定如下:
(一)请假1-2天的,由服务单位审批。
(二)请假3-7天的,经服务单位同意后,报服务县项目办审批。
(三)请假7-9天的,经服务单位、服务县项目办同意后,报地州市项目办审批。
(四)请假10天或10天以上的,经服务单位、服务县、服务地州市项目办同意后,报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审批。
(五)事假每次原则上不超过15天,1年内累计不超过20天(报考研究生、公务员或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和各类企事业单位举办的招聘考试的,1年内累计不超过30天),逾期取消服务资格,终止服务协议。
(六)各服务县项目办根据实际情况经所在地州市项目办同意并报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批准后可确定志愿者返乡探亲和返岗时间。未经批准,超过规定返岗时间2天的视为违约,原则上取消志愿服务资格,不可抗力因素除外。
第十四条
服务期间,志愿者在向服务县、地州市、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履行请假手续后,可报考研究生、公务员或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和各类企事业单位举办的招聘考试。
第十五条
服务期为1年的志愿者,可于服务期满当年的3月份提出延期申请,经服务县项目办同意并报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批准后,可将服务期延长为2年;连续服务满2年,考核合格,且至少有1次为优秀志愿者的,可于服务期满前的当年3月份提出延期申请,经服务县项目办同意并报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批准后,可将服务期延长为3年。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于每年3月底之前将志愿者延期人数及名单上报全国项目办。
第十六条
对因不可抗力或特殊原因,经服务县项目办报地州市项目办同意并经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批准,提前终止服务的志愿者,自批准当日起解除服务协议,次月起停发生活补贴。
第十七条
服务期间,志愿者如违反西部计划有关规章制度,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志愿者处分共分5种:警告、记过、留用察看、解除协议、开除处分。
(二)服务地州市项目办视志愿者违规情况建议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给予相应处分。
(三)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在对志愿者进行处分时,要实事求是,认真调查核实,并将处分结果通知志愿者本人,并做好思想工作。
(四)志愿者对处分结果有异议者,可逐级向西部计划相关机构提出申诉。
第十八条
服务期间志愿者擅自离岗,服务县项目办或服务单位2日内无法与该志愿者取得联系,服务县项目办应上报服务地州市项目办,同时上报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将及时通报招募省项目办,必要时将向公安机关报案。除因不可抗力或特殊原因,志愿者擅离服务岗位达5日的,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将依本办法第十七条有关规定予以处分。
第十九条
凡因违约或受处分而解除协议的志愿者,经全国项目办核准后,进行如下处理:
(一)取消服务资格。
(二)自次月起停发其生活补贴和交通补贴。
(三)取消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的资格。
(四)通报招募省及毕业学校项目办。
第二十条
志愿者在服务期间因个人原因造成服务单位或服务对象损害,由此引发的民事责任由志愿者本人承担。志愿者行为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安全健康管理
第二十一条
全国项目办为西部计划志愿者统一办理西部计划综合保障险。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安全健康管理由服务单位、服务县项目办、服务地州市项目办和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负责,实行一把手责任制。服务县项目办按照有关规定负责协调保险公司为志愿者理赔。
第二十二条
服务期间,志愿者日常安全健康管理,遵循以下规定:
(一)按照《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安全健康责任书》的要求,定期开展志愿者安全健康教育,尤其要加强对志愿者进行火灾、地震、洪水、泥石流及当地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预防教育工作,并定期检查各种安全设施,防止交通、水、火、电、煤气、饮食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严禁志愿者酗酒、打架斗殴,由此引发的事故和责任由志愿者本人承担;
严禁志愿者私自和无证驾驶各种车辆,特别是摩托车等危险性较大的交通工具;
严禁志愿者私自使用炭火、大功率电器等其他设施取暖,禁止随意拉扯电线;
各服务单位原则上应安排志愿者集中住宿,对于单个志愿者因由服务单位安排本单位职工与其共同居住,确保志愿者人身安全;
服务单位给志愿者配备液化气灶具的,液化气灶具应与居住房间分开使用。
(二)各项目县管理办公室主任、联络员要切实履行自身职责,根据《新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县办公室主任管理办法》、《新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县办公室联络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定期上报志愿者安全健康信息。节日长假,各县项目办及服务单位须提前安排布置好志愿者安全健康工作,对志愿者进行安全教育。
(三)各项目县在组织志愿者外出集体活动时,须预先开展安全知识学习,制定详尽的安全防范措施,并要求志愿者严格遵守。服务期间,严禁志愿者自行或自行组织到野外和雪域探险、游玩;严禁志愿者进入湖泊、河流、水库的各类涉水区域游泳,由此引发的事故和责任由志愿者本人承担。
(四)实行志愿者安全健康管理零事故月报制度。每月5日前,各地州市项目办将上一月《安全健康零事故月报告单》报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
第二十三条
服务期间,志愿者患重大疾病,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根据县级以上(含县级)医院证明,可暂停服务工作,根据医生建议积极进行治疗,治疗期间继续发放生活补贴。服务县项目办协助志愿者做好保险理赔工作。
(二)治疗痊愈的,经服务县项目办同意并报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批准,可返回服务岗位继续开展服务。
(三)在服务期内无法治愈或治愈后不适宜继续参加志愿服务工作的,经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核实批准后,解除服务协议。其生活补贴发至次月。
第二十四条
服务期间,志愿者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县级项目办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救援,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防止事态扩大。
(二)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向公安、消防、医疗等机构求救。
(三)及时向上一级项目办报告。如遇志愿者出现身亡或发生集体安全事故等重大情况,地州市项目办应在知悉后1小时内报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并配合当地有关部门迅速查清事实、出具鉴定。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将在2小时内报全国项目办并通报招募省项目办,联系志愿者毕业学校、家属,并依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四)在发生突发紧急事件时,按照《处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突发紧急事件预案》的规定,及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第二十五条
服务期间,如志愿者出现安全或健康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服务单位、服务县项目办、服务地州市项目办应及时处理并及时报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将及时报全国项目办。发生事故(含志愿者安全、健康事故、离岗未返、单方毁约等)隐瞒不报、拖延误报的,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将予以严肃处理并建议有关主管部门给予相关责任人以严厉处分。
四、就业服务
第二十六条
各级项目办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将已有各项鼓励政策落到实处。要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在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工龄计算、社会保险缴纳年限认定、自主创业、户口档案迁移等方面把相关政策落实好、衔接好,切实维护志愿者正当权益。要注意整合团内资源,为志愿者提供技能培训、见习实习、就业创业、小额贷款等方面的服务。
第二十七条
各级项目办及服务单位要动员各方资源,积极为志愿者提供就业服务。努力为服务期满志愿者提供真实、准确、及时、有效的就业岗位信息,为志愿者扎根西部基层创造有利条件。
五、绩效管理
第二十八条
县级项目办负责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绩效管理,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志愿者的工作特性,以志愿者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服务业绩以及开展本职工作之外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为主要内容,专门制定西部计划志愿者考核办法。
第二十九条
服务县项目办应在每年6月对志愿者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3种。其中,优秀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参加考核总人数的15%。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志愿者,经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批准,并报全国项目办备案后,服务县项目办可提前解除其服务协议,协议解除后将不享受相关政策支持。考核结果在全国项目办颁发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证》中予以记录。
第三十条
志愿者经考核合格的,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考核优秀的,除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外,可参评县、市、自治区优秀志愿者;特别优秀的,可推荐参加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等奖项评选。考核不合格的,不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不得申请延长服务期。
第三十一条
每年7月,县级项目办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经所在地州市项目办同意并报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批准后确定志愿者离岗时间,并做好志愿服务鉴定工作;志愿者应与服务单位和县级项目办做好工作交接方可离岗。
第三十二条
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根据招募选拔、培训派遣、管理服务和就业服务工作情况,建立指标考核调控制度,在次年的招募派遣中增加或削减其指标。
第三十三条
各级项目办日常工作原则上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信息系统中完成。
六、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细则由西部计划新疆项目办负责解释。第三十五条
各级项目办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志愿者管理相关规定,不得与本细则相抵触。
第三十六条
本细则自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新疆志愿者管理补充条例》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