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的价值分析
成 绩: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与发展》
课程论文
题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想政治教育内
容发展的价值分析
专业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公民教育方向
姓名:陈爱平
评语:
评阅教师:
年月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的价值分析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首次提出了包括国家、社会及公民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作为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必定会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因此结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地位的阐述,具体分析总结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的价值所在,从而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整和。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自身内涵的拓展基础上,它需要以相关的社会理论为依托,以从中汲取发展的理论养分和动力。”[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论动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与时俱进的发展创新是其灵魂,是保持其生机活力的不竭源泉,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首先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只有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才能满足教育对象的需求,才能造就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人才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光辉结晶,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进一步强调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并首次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当进行文化建设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在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任务和目标,也为新形势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要求。从而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党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目标展开,在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中推进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倡导是中国共产党适应思想文化领域新变化而提出的一项新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高度概括和最高抽象,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基本方向和基本特征,引领和主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4]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发展的价值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
践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进一步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奠定了价值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其体系的完善上,王立仁教授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社会的价值体系、社会的规范体系、对象的需要体系、对象的问题体系。[5]并进行了详细的论证而得到认可,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更多是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它涉及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体系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的本质和主旨在于把社会的要求,通过一系列的有效环节,灌输传达给教育对象,并通过有效的合理性的论证,使教育对象接受社会要求的内容,进而变成指导自己行动的信念和追求。社会的要求包含许多内容,而核心内容是社会的价值体系。所谓社会的价值体系,就是社会内在需要、追求和主张外在表现的观念或对象化形态。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价值体系,它往往表现着在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人的需要、追求和主张,在阶级社会中则表现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需要、追求和主张。[6]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八个字,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最广大人民的价值意愿和价值选择,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精神层面和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自新民主主义革命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艰辛探索,经历了一个从建设“四个现代化”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再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演变过程。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来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富足才是社会主义。实现经济富足、经济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我们党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发展是第一要务”,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专制不是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才是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政治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三是社会主义是文化先进的社会。文化文明、文化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四是社会主义是社会和谐的社会。“和谐”就是社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我们党始终把建设和谐社会摆在重要位置,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完善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追求和主张,也是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从而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需求体系。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需求体系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鲜活的有着能动精神、物质需要和精神追求的人。教育对象在自身的生活、学习、发展过程中,总会有所需要、有所追求,总要面对一些现实问题。在社会发展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共同追求,是各国人民在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中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具有永久的先进性。社会主义的自由、平等,是指要使全体公民摆脱一切压迫、剥削和歧视,享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获得有尊严的生存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公正,是指要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的维护和实现。社会主义的法治,是指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同时“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又是具体的历史的,它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是经济基础的反映,与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政治状况、经济水平、历史传统、文化结构等紧密相关。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在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党在长期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理念的认识,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因此“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我国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人民共同需求的凝练,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需求体系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只有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先进性,思想政治教育才有感召力,才有说服力,也才能真正实现自身所应担负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7]现阶段,我们就是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做到既要积极奋斗,又要量力而行;既要高度重视、严肃对待,又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加以推进。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规范体系的内容
规范是约束和调解人们行为的准则,一个社会得以运行,需要有多种因素,其中一个基本因素在于有规范体系的存在。没有规范,社会就无法运行。思想政治教育为了实现服务社会的职能,也必须把社会规范体系教育纳入自己实践的基本框架之中。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国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环节,对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四有”公民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其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对于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具有重大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其中“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的根本要求,是任何一个公民都必须履行的最基本的义务和道德责任。热爱祖国也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公民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集中体现。敬业,就是敬重自己的事业,专心致力于事业,对事业的忘我投入,千方百计把事情办好。具体地说包括热爱本职工作,有发自内心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以及积极投入的工作热情;忠于本职工作,有主人翁意识和职业责任感,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状态;勤于本职工作,有积极向上、努力进取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精神风貌;精于本职工作,有干一行,专一行,精益求精的精神境界。诚信,即诚实守信,主要指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遵守承诺,公平竞争。诚实守信同时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纵观浩瀚的中华典籍,先哲们关于诚信的认识,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反映了中华民族诚信这一世代相传的优良品质,无论对个人道德修养,还是对人们的社会交往,对社会风气的净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规范体系的内容。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表现集中呈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为人民的自觉追求,是现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之一,也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过程,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握时代特点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
(一)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坚持超越性和现实性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塑造出理想的人格是提高整个民族精神文明水平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不仅要关注现在,更要关注未来,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理想性、超越性。这也是任何真正的教育活动所应具有的同时兼有的现实性和理想性,“制定教育目标是要把生活现实同已确立的和理想的价值联系起来”。[8]但是这种理想性超越性必须建立在现实之上充分反映时代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我国现有经济基础上提出的价值倡导,但它同时又具有超越性,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特征,既是我们国家建设的理想目标,又是反映时代的现实追求。
(二)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坚持社会和个人并重的价值取向社会与个人是辩证统一的,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更有其内在的一致性。当一种教育只顾及如何让教育对象接受社会要求的价值和规范体系,无视教育对象的内在需求的时候,教育对象就会对教育内容甚至教育者持拒斥态度。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必须更新单纯的唯社会价值教育观,确立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内在统一的新价值观。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和兼顾个人的内在需要,促进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协调发展。“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实质是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和保护。只有充分尊重个人价值,教育对象才能更好的接受社会要求的各种规范。
(三)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坚持时代性和稳定性相结合如果教育内容变化无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会失去公信力,也不可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受“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所制约,“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9]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随着社会的变化、教育对象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因
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是时代变动性与相对稳定性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确定的稳定的价值追求,同时也具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特色,用其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更好的体现了时代性和稳定性的相结合。
(四)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坚持民族性和世界性相融合在文化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交融是不可抗拒的趋势,我们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理性对待外来文化。当代中国主流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它既是国家的根本意志、文化取向和价值观的反映,又是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其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国民的精神纽带,是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也是具有社会主导地位的价值观。而与其对应的非主流文化也是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社会历史与现时、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等诸多文化并存共生的实际状况,因此在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教育者要把握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引导非主流文化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坚持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体现我国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 郑永廷 吴潜套 骆郁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6
[2]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3]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4] 戴木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
[5] 王立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及其逻辑模式展开构想[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校研究版),2008(2):93
[6] 王立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及其逻辑模式展开构想[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校研究版),2008(2):93
[7]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8]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9] 李书吾.大众文化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2(上):53-56
第二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方面的内容,各具功能、各有侧重,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没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方向和灵魂;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内核和主题;没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精髓和主旋律;没有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价值坐标和道德标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是真正能够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体系,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广泛民众基础的价值体系,是能够引领时代前进的价值体系,并且能够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当代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果,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和自立意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较好发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但不可否认,仍有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主要表现在:政治理想上政治淡化倾向明显,主张以自我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政治问题,对政治理论课教育普遍持冷漠态度,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对共产党的信任危机;生活理想上一味讲究吃穿,追求物质享受,艰苦奋斗精神淡化;择偶理想上标准世俗化;道德理想上从注重奉献的理想主义转向注重实惠、实用和物质享受,提倡合理的利己主义,诚信意识淡薄;职业理想上更偏重经济价值和权利价值,认为社会只是作为个人发展的现实条件存在的,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等。因此,对于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仍然需要不断强化,在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由此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加强对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极其伟大的意义,第一,是高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其根本任务在于提高群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环境,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养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第二,是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高等学校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造就一批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也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高等院校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第三,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加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巨大的显示作用。
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重大的意义,其意义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
第一、当代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并且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因此,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我们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使全国人民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如果动摇马 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动摇全党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因此,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成熟和发展,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树立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是科学理想信念的基础,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不断探索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树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使大学生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当代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奋力前行的向导。共同理想就是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为全社会和全体人民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具体表现为:在人改造自然的活动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生态文明;在经济活动中是在劳动本位的基础上追求效率、活力和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以及物质文明;在政治活动中追求民主法治、政治文明;在文化活动中是追求真、善、美及其统一的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在社会活动中是追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我们要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是历史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并且有着广泛的共识。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理想。并且树立远大的理想对于能够激发大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因为,第一,理想是人生前进的目标;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就会飘忽不定,无所作为,没有理想就会一盘散沙,不能前进发展。第二,理想是人生的动力;理想越远
大,个人的聪明才智越能得到充分发挥。第三,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理想在人的精神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远大的人生理想能够形成坚定的人生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使人在顺境中能够奋发前进,在逆境中百折不回。因此,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
第三,当代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思想源泉,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也是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导精神。
在中华民族的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民族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互交融,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第一,面临着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急剧变革的挑战;当代科技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发展速度和发展过程上加速发展和急剧变革;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以高度综合为主的整体化;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第二,面临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负面效应的挑战。这些,都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学生要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尤为重要的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努力培养自己在专业某一方面的优势或特殊才干,充分发扬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培养创新意识,积极创新。并注意把握专业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前沿,以争取在该领域达到众人不可比拟的境界,拥有知识的独特性和领先性。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百年复兴的梦想,充分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使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第四,当代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等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要靠广泛的宣传教育,更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按照重在持之以恒、重在形成机制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要求相适应的道德评价、奖惩和监督机制,形成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高等学校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管的“三观“教育;同时,大学生应加强自身的建设,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人生观,形成允公允能、勤学善思,奋发进取、乐观坚毅、忠实执着的良好风貌。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
总体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管的教育对高等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会产生重大影响,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大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素质。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有助于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有助于大学生树立伟大的理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决心,能够使大学生有危机感,从而自觉形成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和自立意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美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者和传承者,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担负起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有利于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陶冶情操,使大学生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尚使命。
第三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容: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
3、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江泽民同志深刻地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胡锦涛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5、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同志在今年“两会”期间,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他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第四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员工思想政治教育(邮政征文)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员工思想政治教育 邮政企业征文
对于个人来说,价值观是一个人做事和做人的价值观念,是判断一件事情价值的准则和度量衡。对于国家来说,价值观就是一个国家秉持和坚持的信念和理念,是把握国家和政党走向的方向盘和长尺。价值观有正确错误之分,价值观也有高尚和庸俗之别。正确和高尚的价值观引导个人步入正途正道、国家进入持续持久发展,错误和庸俗的价值观可能将个人带入歧途弯路,将国家引入混乱和衰败。由此可见,价值观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都极为重要。当然,正如总书记所说,所有法律、政策的关键在于落实。笔者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同样在于落实,落脚点就是个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落实
如果有一种信念和观念,能够促进一个组织的成长和健康,能够激发一个组织的进取心和向心力,那么此种观念和信念,就是指的学习和弘扬的。这是是大多数企业都要建立企业文化的基本逻辑。更加不要说作为一家具有历史厚度的国有企业——中国邮政。所以,邮政企业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邮政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不可或缺,只是企业的管理层需要找对方式方法。笔者以为,邮政企业在落实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上,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激发邮政企业创新活力。虽然邮政企业拥有厚重的企业发展史,但是历史也有可能成为前进的包袱,包括创新活力的匮乏、管理思想的保守、员工缺少创新的激情等等。如何激发邮政企业的创新活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之一。邮政企业创新,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邮政企业产品的创新,开发新的服务产品,优化已有的服务项目,让邮政的服务在市场中有竞争力、有优势。二是流程的创新。邮政企业是服务型企业,服务质量的提升关键之一就是看流程是否顺畅、高效和快捷。在服务流程创新上,邮政企业有潜可挖。三是员工的创新。邮政企业要深入了解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引导帮助员工通过工作实现个人的梦想,梦想的力量将会无比强大。
第二,让邮政服务贴近群众。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衡量政府工作的标准就是看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心、答不答应。对于邮政企业来说,这条衡量标准同样适用。我们不必忌讳和回避,邮政的某些服务并不能让群众满意,甚至受到了大量群众的投诉和谩骂,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有丝毫的携带。相反,邮政企业还需要贴近基层群众,听取群众的不满声音,收集整理,进而改进工作流程和方法。邮政企业也需要定期开展服务基层群众的活动,让广大的员工了解群众诉求,进而提供群众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第五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作者简介:王焱(1990.08-),女,汉,山西临汾,研究生,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尤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价值诉求的方向,增强了其说服力和吸引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和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内容,统领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要承担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理论论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到其工作的中,还要肩负起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189-01
在 2014年5月4日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意识形态领域发挥着统领作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须追求和遵循的主导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是完成中国共产党政治人物的中心环节,是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是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场所,是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和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中国梦”的希望所在。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之道方针和原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其教育过程的始终。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我们党立足实际,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明确凝练为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针对现阶段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和特点进行的新的概括和总结,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方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深刻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烙印,在其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作用,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会贯通。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我们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层面进行了新的概括,在国家层面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上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上倡导爱国、敬业、诚心、友善。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内涵的高度总结,明确回答了在新时期和新阶段我们党高举马列主义旗帜,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目标前进,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有着鲜明的实践性和指导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在我国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下,思想政治教育被界定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本质在我国当代大学生这一群体上体现为,对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其自身能够全身心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失业。
(三)二者的关系
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贯穿并统领大学生细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进行广泛贯彻和践行,就必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在这一过程中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因此,二者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缺一不可。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指导原则,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发扬和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承担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
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思想和理论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论证,彰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性和价值性,让人民能够真正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魅力所在,并真正接纳之,最终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内在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感,为行动的外化提供条件。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其成为真正的人生信仰和行为准则。
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其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其工作的核心内容,还要用其统领整个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和细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原则实现真正的内化和传播,进而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弘扬的途径。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方针和原则,并为其提供了理论前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弘扬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之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其过程中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帮助青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帮助其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才能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塑造主力军。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2]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屈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重要讲话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4]张玉荣.教育教学论坛[J].2015-04-16:16
[5]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