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治疗的效果评估(本站推荐)
心理治疗疗效评估
本节将以时间为序,介绍历史上关于心理治疗疗效评估的各种观点,争论,并在其间穿插笔者自己的见解。在介绍历史上的各种观点之前,这里先讨论关于心理治疗疗效评估的几个问题。
第一节关于心理治疗疗效评估的几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评定心理治疗的效果?
目前心理治疗的方法已经超过了400种,仅从可操作性的角度来说,我们必须了解对于某种特殊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障碍来说,哪一种预防或治疗措施最有效。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来说,临床心理学家们有责任和义务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给来访者进行治疗。对心理治疗疗效的评估可以促进临床心理学领域的发展,由此确定针对各种不同心理障碍的有效及预防措施。心理治疗的疗效评估可以为该治疗方法的基础理论提供效度资料。最为重要的是,如果临床心理学家要说服政府和保险公司为心理治疗支付费用,关于成本和效益的疗效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二,谁来评估心理治疗的效果?
心理治疗师自己来评估心理治疗的效果如何?由于评估的结果与治疗师的利益有切身的关系,如果患者获得的帮助不大,治疗师会出现认知的不协调,所以治疗师可能有意无意夸大心理治疗的效果,这样的评估违反科研设计的盲法原则.由患者自己来评估心理治疗的效果好不好?由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复杂的移情,有正移情的时候可能夸大心理治疗的效果,有负移情的时候可能贬低心理治疗的效果,因此未必能客观评估心理治疗的效果。在开始治疗前,患者为了获取医生的同情,可能会夸大病情;在治疗结束后,为了说服自己花钱花得值,患者也可能夸大心理治疗的效果.如果由患者的熟人来评估心理治疗的效果可能要客观一些,但是他们未必是专业人士,而且可能与患者有一定的利害关系,这也可能影响评估的效度.从科研的角度来看,其他的治疗师来评估心理治疗的效果是比较可取的,既客观又专业.由于心理治疗可能涉及到复杂的经济和法律问题,所以在提倡其他专业人士评估效果的同时也要考虑治疗师本人,患者,患者熟人的评估.三,用什么标准来评估心理治疗的效果?
在心理治疗领域中,疗效评价的客观性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因各种心理治疗的目标不同,疗效的评价标准也不同。例如行为治疗的目标是消除症状或行为模式的改变,所以只要症状改善就认为治疗有效,而精神分析则认为症状改善是表面的,暂时的,不能认为治疗有效,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病人的态度或人格的治疗才是有效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在疗效评价研究出现一些矛盾的结果,在临床实践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近年来,在疗效评价中出现一种倾向:无论采用何种心理治疗方法,在评价治疗效果时必须采用多种客观的、可靠的、有效的评估工具,评价多方面功能的改变,包括外显的症状、情绪和行为,内在的认知模式、自我强度和人格特征,和总体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这就是所谓“疗效评估的客观化”趋势。由于对疗效采用客观的评价方法,所以疗效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可比性,结果更一致、更令人信服。
除了用客观的评估工具外,治疗者对疗效的主观评价和病人对治疗效果的自我评价也是必要的,因为有些心理功能是难以直接测量的。另一个问题是有些评估工具缺乏信度和效度;有些评估工具虽然有较高的信度,但对治疗性改变不敏感;有时观察到改变有统计学意义,但不一定有临床意义。这些问题有待今后解决和完善。治疗者对疗效的主观评价和病人对治疗效果的自我评价,再辅助症状、情绪、行为、认知模式、人格特征等,成为疗效评价客观
化的重要标志。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对如何评估心理治疗的效果未必有统一的看法。笔者的经验是中国人往往比较实在,侧重于消除精神痛苦和改善社会功能,对完善人格结构这样的治疗目标似乎缺乏兴趣,因此欧洲流行的长程精神分析在中国未必有很大的市场。
四,在什么时候评定效果?
在不同的时候评估心理治疗的效果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行为疗法当时的效果是不错的,但是远期效果就未必好,针对人格结构的治疗办法则往往相反。用系统脱敏疗法治疗强迫症,当时效果好,但是随访的结果就未必乐观。随着保险业的发展,支付心理治疗费用的部门往往要求心理治疗师提供关于心理治疗疗效评估的量效报告。早期评估心理治疗的效果只是在治疗结束的时候评估,现在一般是在治疗期间,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一段时间后评估,把数据综合到一起可以得出一个整体印象。
第二节心理治疗的推广和人们的挑战
心理治疗作为一种商品逐渐被人们接受了,但是心理治疗的实际效果如何尚待运用特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一,治疗技术的推广
自从上个世纪40年代以来,西方临床心理学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在30年代很少有人自称为临床心理学方面的专家,那些所谓的临床心理学家的活动范围也有限;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临床心理学,特别是临床治疗方法的应用在西方逐渐发展起来。
从西方临床心理学整体情况而言,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数越来越多,新的临床方法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求助于临床心理学专业人员。40年代,美国心理学会仅批准了30所大学有资格培养临床心理学学者,1956年发展到了45所大学,1960年有60所,1979年达到110所。同时,训练临床心理学工作者的各种专业性学校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就大学的临床心理学训练而言,既有国家统一规定的训练计划和课程,同时还有计划外的训练,那些没有被美国心理学会授予训练权的大学也在从事这方面的训练,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独立训练,这与目前中国的现状比较相似。在美国心理学会审批的110所大学中,他们除了按统一规定的计划进行训练外,还有一些计划外训练,总之,临床心理学,特别是临床心理治疗成为西方社会的热门学科。
临床心理学的应用范围也是相当广泛的。许多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任务都与人类问题相联系,因此他们也要求临床心理学方面的训练。有些精神科医生甚至非精神科医生都乐意接受这方面的训练。在此情况下,许多人会问,这些治疗方法是否有效,有多大成效。这时,心理治疗者们会很有信心地指出,他们的治疗工作是有效的;但这种简单的回答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尤其是在治疗师必须向支付心理治疗费用的保险公司或者政府福利机构报告自己工作业绩的时候。为了促进临床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在临床心理学发展的大好时期用科学的方法证明临床治疗的效度是很有必要的,虽然这个工作很难做,但是这是临床心理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
二, 艾森克的挑战
现年七十多岁的H•J•艾森克在他最近的自传中很自豪地称自己为“有理有据的反叛者”。的确。有许多的理由。自从年轻时代从离开德国到英国后,他一直热情洋溢地投身于许多零七
杂八的教育、政治和科学战斗中,这期间还对心理学的好些领域作出了坚实的贡献。长期以来,他一直是伦敦大学精神病学研究院的教授和研究员,在智力、测试和人格研究上著述颇丰,影响甚广。他和埃利斯一样(在严肃的层面上)在心理学领域里一直是个坚定不移、热情冲天的坏小子。
在他闹出来的一些乱子中,没有哪一次比1952年大肆攻击心理治疗史更沸沸扬扬的。艾森克一向对心理治疗抱轻蔑态度,因为他觉得它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来支持。为了证明他的观点,他回顾了19例报告心理治疗结果的研究,并得出了令人震惊的结果。这些不同的研究宣称有“改善”的,少的只有百分之三十九,多的也只有百分之七十七,这样宽泛的一个范围,他说,很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怀疑,说明一定有某些东西是有错误的。更糟的是,艾森克把这些发现加起来,然后加以计算,发现平均只有百分之六十六的病人有过一些改善——然后又引用了其它的一些研究报告,这些报告里谈到,在有监护照顾,但没有心理治疗的神经症病人当中,百分之六十六到七十二的人有所改善。他的结论是:没有证据证明心理治疗对其宣称的效果有作用。他的激进推论为:所有的心理治疗法培训都应该立即废止。
“天塌下来了,”他后来说,“我立即站到了弗洛伊德心理学、心理治疗学者和大部分临床心理学家及其弟子们的对立面。”不出所料,他树了新敌——包括英国和美国心理学界的一些头面人物——这些人撰文予以愤怒的反击。抛开愤怒不说,他们的反击也不无道理,并在英国和美国著名的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许多反驳文章。他们最有见地的批评是,艾森克把不同疗法、不同病人的数据和不同病情改善的定义全都堆在一起了,另外,没有经过治疗的组别与经过治疗的组别根本就不能比较。尽管如此,他还提出了挑战;现在就靠那些信仰心理治疗的人来证明,心理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办法,而这方面却是他们从没有认真努力尝试过的。比如著名的心理治疗家Allen Bergin(1971)认为:有一小部分病人在接受心理治疗后病情确实变得更糟了,但是绝大多数患者都能从治疗过程中获益。目前全世界对于心理治疗是否有效是有定论的:从总体上看,心理治疗是有效的。艾森克得出的心理治疗无效的结论确实是错误的,但是是他第一次用严格的统计方法来研究心理治疗效果的,他开拓了人们的思路,为这个学科引进了新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对心理治疗疗效的科学评估
目前心理治疗方法有400种以上,且新的心理治疗方法不断出现,这些心理治疗方法是否有效。必须接受严格的实验和临床检验。近些年来,国外有关心理治疗的实验研究逐渐增多,心理治疗性改变的测量可靠性和有效性也逐渐改善,资料分析技术和临床意义确定方面也取得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与严格的科学要求尚且有一段距离。
一,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例如S.Freud和罗杰斯的研究。这种研究办法可以避免实验室的人为性;研究人—环境关系的全面复杂性;还可以导向对个体的深度研究。但是这样的研究也可以导致非系统性的观察和对资料的主观解释。这种研究的最大问题是治疗者并不知道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是否患者的状态也会有所改变,这种改变是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呢?人们也不知道运用其他治疗方法是否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这也很难判定一定方法的是否有效。总之,临床研究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大家都知道,抑郁症患者很可能在几个月内自行缓解;一些心理障碍与年龄有关,到了一定的年龄也可能自行缓解,比如社交恐惧和体象障碍;另外,还有一种统计学的向均数回归的现象,严重偏离均数的数据可以自行向均数回归,如果我们测得某病人的社会功能极差或者极度抑郁极度焦虑,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测患者的情况可以自行
缓解;环境的改变也可以改善患者的状态,比如患者在治疗期间找到了一份好工作。虽然目前有人设计了更严格的方法来证明个案研究的科学性,比如在治疗开始和治疗中反复测量病人,及时修改治疗方案,强调个案的可重复性等等,但是要得到学术界和公众的广泛认可,光有个案研究是不行的。
二,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指实验者对变量进行系统操纵,用以建立因果关系和普遍规律。实验研究的长处在于操纵具体变量;客观记录资料;建立因果关系和普遍规律。这种研究的长处在于操纵具体变量,客观记录资料和建立因果关系。但是有很多现象不能在实验室研究,实验室的人为情景限制对发现的推广性是一个限制。实验的过程中有恒量和变量的存在,这是实验的基本要素。恒量是在实验进行的前后都固定不变的量。变量则是在实验中引起变化的量,实验的结果主要是通过对变量的操作而完成的。变量又分为两类,由实验者操作的变量叫做自变量,由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变化的量叫做因变量,也叫依赖变量。在做心理治疗的实验研究时,心理治疗的本身就是自变量,心理治疗的结果是因变量,实验的目的就是用一定的方法来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具体实验过程中,可以把被试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两个组被试的划分是随机的,对控制组的被试则不予任何处理,给予安慰剂或者给予公认有效的处理。不给予处理和给予安慰剂处理可能不符合职业道德,而且病人一旦认为自己没有得到有效帮助有可能到别处去寻求治疗。虽然实验心理学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但是直到1998年才有Chambless和Hollon提出了实验支持的心理治疗标准,要点如下:
1,在随机对照实验,病历对照研究和时间序列样本设计中,与非治疗对照组,其他治疗组或安慰剂相比,实验支持的心理治疗效果必须优于非治疗组,安慰剂组或其他治疗或与公认有效的治疗效果相当,效果差异必须达到中等度。
2,所做的研究符合下列条件:A要有治疗手册,或类似的使用指导书;B接受治疗的样本必须符合特定的诊断标准;C评估效果的工具必须有信度和效度,且能敏感反映靶症状的改变;D资料分析技术适当。
心理治疗有效性分三个等级:A可能有效:有一项研究证明其有效,且没有相反的证据存在;B有效:两项以上独立研究证实其有效,没有反面证据存在,若有矛盾证据,则必须有更严格的实验支持;C有效且特异:两项以上独立研究显示其效果显著优于药物、空白对照或其他有效治疗,如果有矛盾证据存在,必须有更严格的研究支持。
三,渡渡鸟的判决
既然心理治疗是有效的,而且心理治疗的种类又在不断增加,那么具体哪种心理治疗更为有效呢?针对这个问题,1967年Gordon Paul撰文说,其实重点的不是研究心理治疗是否有效,而是哪种治疗、由谁来做、在何种场景中做、对哪类患者最有效。讨论心理治疗是否有效这样的问题就象讨论教育是否有效这样的问题一样简单:从总体上看,教育肯定是有效的,但是具体的情况则相当复杂。他最后得出结论:用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治疗各种心理障碍,最终会发现对于某一特定的心理障碍而言,总会有一种治疗方法是最有效的。笔者不完全同意Gordon Paul的观点,鉴于心理治疗是一门相当个体化的艺术,是不好把病人分门别类的,比如同是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一个有大学文化,年龄25岁,另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年龄55岁,那么前者一般适用认知疗法或者精神分析,后者一般适用行为治疗。Luborsky在1975年写过一篇综述,认为绝大多数心理治疗确实有效,而且不同种类的心理治疗疗效区别甚小。他还引用《爱丽丝漫游奇景》一书中渡渡鸟的判决:“每位参加者都是赢家,每个人都有奖励”来描述各种心理治疗疗效无甚差别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结论
是30年前的结论,现在的精神科诊断标准和流行的心理治疗技术同那时候相比是很不一样的,所以这个结论在30年后的今天就未必成立。
四,元分析技术的应用
所谓元分析,出于对已有一批单独研究的结果进行再分析,以便全面和精确地总结这些研究结论的目的,20世纪70至80年代,格拉斯(G.V.Glass)提出元分析的概念,并发展了元分析的步骤和方法。元分析(meta-analysis)亦称总分析,其过程和功能,是对已有大批研究提供的统计数据的再统计分析和综合(或说分析的分析),继以探查在这批研究中每次单独研究显现不出的,而对于解决重大问题具备更高价值的结论趋势和形态。元分析作为一种统计方法,其性质属于量化研究。不过笔者认为,它是连接一批单独定量研究的个别结果和形成定性结论概括之间的一座重要桥梁:通过总分析的统计过程,实现从个别结论(即便它们之间看起来存在冲突)到一般结论的科学归纳。元分析的方法自确立以来,在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中得以广泛的应用,效益显著。实验研究也存在着若干的问题:实验的样本量太少,实验是由某几个治疗师做的,可能存在偏倚,不同的实验可能采用不同的标准来评估效果,缺乏可比性,统计方法不完全合适,对照组不匹配等等。在文献综述这类文献里,作者一般会对一些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但是一般只选取比较极端的结果,这样的研究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为了防止这样的弊端,学者们又开始采用了元分析的办法。其实就是对以往的研究再进行研究,是把关于某一个特殊主题的现有研究结果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元分析只比较均值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不涉及具体的疗效评估标准。渡渡鸟判决是在Luborsky把不同的样本量,不同的诊断,不同的疗效评估标准相加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而且研究的心理治疗种类也有限,因此缺乏精确性,正因为如此人们才研究出了元分析的办法来评估心理治疗的效果。1994年Lambert和Bergin收集了大量的心理治疗元分析方面的研究,写了一篇综述,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心理治疗是有效的,但是认知行为疗法和行为疗法比传统的言语治疗和关系取向治疗效果要好,而且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是这样。目前已经有一些研究证实有些心理治疗对某些心理障碍有比较好的效果,对于有些心理障碍效果差或者无效。以抑郁症为例,元分析的结论是对于轻到中度的抑郁症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和认知治疗效果大致一样,人际关系疗法效果稍差。到了现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总的来看,在治疗临床上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是情感障碍和焦虑障碍)的时候,认知行为疗法是最好的疗法。不过,在评价元分析结论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个问题:很多原始资料可能是同一个治疗师做的,在这时候元分析的结论就有偏倚。
五,实践派对实验研究的批评
临床心理学向来有理论派和实践派之间的矛盾,在心理治疗疗效评估这个问题上也是这样。实践派认为实验室的结论未必可以推广到临床,临床上的问题未必可以在实验室模拟出来。目前“共病”已经成了心理治疗学和精神病学的热门话题,事实上,来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往往可以被同时诊断为多种心理障碍,“共病”病人的治疗也比只有一个诊断的病人棘手,目前的实验室研究很少或者根本没有考虑到“共病”的问题,实验结论同临床有距离。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心理治疗的效果是由病人特点,诊断,环境因素,医患关系,医生的特点,具体的技术等因子共同决定的。如果病人有强烈的改变自己的动机,有心理学头脑,有稳定的生活环境,能建立并维持起码的治疗联盟,那么治疗效果就好,反之就不好。治疗师一般还是自己先接受过系统的心理治疗的,有相对健全的人格,但是人格的健全程度并不相同,人格很健全的治疗师可以扩大很多心理治疗技术的效果,反之亦然,这主要是人格更健全的治疗师更能同病人建立和发展建设性的人际关系。病人和治疗师在心理治疗的时候可以产生相当个体化的移情和反移情,有人发现即使是同一个治疗师用同一种疗法治疗相同诊断的病人,得到的结果并不相同。如果治疗师与患者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比如让一个白人治疗师给华人做家庭治疗,治疗效果一般是不好的。另外,有同样精神科诊断的患者的问题可能是异质性的,就以轻中度抑郁症为例:有原发错误认知的适合做认知治疗,有原发人际关系问题的适合做人际关系治疗,缺乏明显人格因素和心理因素的患者用药物治疗的效果比较好,而且这三种方法还可以联用。将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组接受这三种治疗的实验设计方案好象又是一种新的“渡渡鸟研究”。总之,影响心理治疗效果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师使用的治疗技术只是其中的两个因子,元分析的研究结论只是一个相关,对于临床来说似乎只有参考意义。
六 心理治疗成分分析
目前心理治疗的种类已经超过了400种,大多数心理治疗被证明是有效的。众所周知,这些复杂的心理治疗方法实际上是由相对简单的治疗成分组成的。比如咨客中心疗法固有的倾听,积极关注,共情和精神分析疗法的用移情克服阻抗已经被其他学派广泛接受。如果某种心理治疗从整体上被证明是有效的,那么具体的每一个成分效果如何呢?这正是心理治疗整合时代的一个热门话题。学者们设计了一些实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成分有所区别,以次来判断各种具体的治疗成分是否是有效的?效果究竟如何?比如治疗恐惧的疗法有很多,但是成分分析发现:无论用哪种疗法治疗恐惧症,暴露始终是重要的成分。目前心理治疗界公认的一个事实是:尊重,积极关注,真诚,共情是几乎一切心理治疗有效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心理治疗成分分析对于深入研究心理治疗起效的机制,简化治疗过程是很有帮助的。
七 心理治疗量效评估
对于绝大多数心理障碍患者来说,心理治疗是有效的,那么患者的病情好转与其接受的治疗剂量有什么关系?传统的精神分析治疗要求病人接受数年的分析,精神分析师自然会认为接受的治疗越长效果也越好;做认知行为疗法的医生则认为20个会期已经足够了。1986年Howard 与Kopta等人研究了2400名病人后得出结论:在接受8次心理治疗后有40%的患者病情有所改善,而在坚持了6个月后75%的病人情况有所改善,如果治疗持续半年以上,患者的收获就会大大减少。Howard在1996年重复了这一研究,结论与1986年的研究一致。不过这样的研究并没有仔细区别究竟是用何种技术来治疗哪类病人,所以结论未必精确。一般来讲,这类研究更着眼于症状的减轻或者消失,对人格结构的改变关注不够,所以得出的结论更有利于认知行为学派,不利于精神分析学派。传统的评估心理治疗疗效的办法是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评估,目前的量效评估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心理治疗的过程上,标志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总之,心理治疗疗效评估经历了一个从主观评估到客观评估,从不精确评估到精确评估的发展过程,目前仍然在发展中。不过,也有人对现有的研究方法提出了质疑,主要的理由是临床上病人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每个病人想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千差万别的。目前的研究方法对关注症状的认知行为疗法较为有利,对强调患者个体差异的精神分析和存在人本疗法不利,无论如何,心理治疗疗效评估的客观化是大势所趋,如果研究方法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做的也只能是完善它而不是抛弃它。
第二篇:效果评估报告书
OGUMA品牌进军校园活动效果评估报告书
一.引言
1.2011年10月8日,由OGUMA公司策划的“OGUMA品牌进军校园活动”在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本活动取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宣传效果
2.达到了活动的预期目标:OGMA品牌成功走进校园,拉近了与师生的距离,为以后的销售之路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塑造了美好的品牌形象。
二、效果评估
1.从组织策划方面看:定位准确、专业,活动安排周密,有层次。
水水的健康的肌肤是众多爱美女士心目中完美的肌肤目标,而秋,正是肌肤最需要补充养分的季节。所以我们选择在在这个时候在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宣传活动,初步建立与师生的关系,关注师生肌肤保养问题。准确把握时机,使整个活动的策划安排专业、周密,而且有层次。
首先从树立OGUMA的公益形象着手,专为师生开展讲课活动,让师生了解肌肤保养的重要性。
其次在校园内设摊点,免费使用化妆品;买护肤品,送赠品。制造气氛,让全校师生踊跃。活动期间整天开展活动,参与人数众多。
其三,活动准备充分。在活动开展前期就将需要的产品等准备齐全。活动期间,工作人员每天准时7点到达活动场地,布置现场,做好了充分准备。
第四,整个活动以调查问卷为凭证,使活动井然有序,一切尽在掌握中。第五,邀请专业人员讲解,使整个活动更具有权威性、专业性
2、从实施方面看:整个活动安全有秩序。
活动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意外,我们事前准备的药物及相关的抢救人员没有派上用场。整个活动从收发问卷调查,发放彩色宣传单,设摊点,免费试用,赠送赠品,开设美容课,直到活动结束,秩序井然。同学们热情的参与,专业人员的现场指导,教授。相互的互动。场面很热闹。专业美容师开设课堂,在课堂上的精彩演讲。台下师生的热烈掌声不断。
3、从宣传方面看: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1)学生们一致夸OGUMA公司想的周到,感谢OGUMA公司为学生们提供这么一次好的机会----有机会了解化妆类的知识,及如何正确化妆等等知识。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更了解了相关美容知识。进一步的了解了OGUMA公司。
(2)活动地点---在校师生认为这次活动是他们这里有史以来搞得最成功的一次,希望我们经常来开展类似的活动,让师生更多的了解一些课外知识,学以致用。
(3)社会效应---通过这次活动。让师生更好地护肤。在活动中了解了很多自己的不足。学以致用,通过活动的回馈,可知我们还需要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品。更好的为广大消费者服务。通过这次活动。更好地提高了我们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了公司的形象。递交了一张名片,也为以后的销售之路打开了大门。
第三篇:活动效果评估
活动评估
做一场活动的评估,需涉及到活动的很多方方面面,有关活动评估,先说明一下:
1.评估是要有目的性:通过对整个活动开展的评估,找出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不足。为今后类似活动的更好开展,积累经验,以求完善。
2.有关评估的内容:评估些什么,为哪些方面做评估,四个关键项目,少一不可; ①、活动的准备工作评估 ②、活动执行过程评估 ③、活动费用评估 ④、活动效果评估 做一份活动效果评估,首先要把活动做一个简单且明确的概述: 活动概述:
先写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品牌知名度,还是为了打击竞争对手,又或是为了提高销售额等等。再有就是活动由哪里申请,于何时在哪个地点举办,举办了一场什么样主题活动。这些简明扼要的活动说明都是必不可少的
说明了活动情况过后,就要对活动准备工作做评估了
一、活动准备工作评估:
在做评估前,首说明确准备工作是什么? 准备工作包括:
1.活动参与人员:活动负责人、活动执行人、活动监控(由谁监管)
2.活动准备事项:活动地点、活动的现场布置、活动宣传、活动必备器材设备(例如螨虫检测仪)、活动奖品等等,这一切都需要事先与活动负责人提前做好联系,以准备妥当。3.广告宣传,信息发布:说明宣传方式、信息发布人群。
简单说明了准备工作后,开始对准备工作进行评估:
评估整个活动的前期准备安排工作:例如整个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均依据方案于活动开展时间前准时安排到位,说明人员、物资、广告宣传到位等;各岗位人员到位等。对整个前期安排进行评估与估测。
有关活动过程的评估是最重要的:
二、活动执行过程评估:
首先要说明活动的执行过程是什么,然后再进行评估。
活动执行情况包括:
1、人员安排:在活动地点安排的导购服务人员情况。
2、物品配送:活动物料原计划如何安排,特殊情况需另行说明,在实际执行中又是如何安排等等。
3、活动流程:活动中的工作要依据流程执行,如几人负责接待,几人负责硬件设置的准备,几人负责记录登记活动情况等。
4、活动数据核准:详细到活动结束后由谁负责核对、审核,包括通知情况,客数,销售等
说明活动的执行过程,再对活动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活动中出现的任何情况,包括很多细节方面。是否给活动产生了影响,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顾客的意见如何,有没造成负面影响。评估参加活动的服务人员的服务情况,服务的好坏是否给顾客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或者是特别的优质服务情况有没有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评估正负面影响为后续效果带来的可能性。总结出整个活动执行过程。
三、活动费用评估:
先算出各项费用预算:如硬件设施的准备、活动主持的邀请、广告宣传费用、促销人员工资、帐篷、宣传单、赠品等。以及最后费用预算的合计。
说明费用预算后再结合实际费用支出进行评估。
评估费用的节支问题:本着节约的原则,评估出有哪些方面节约了活动费用。必要时可以附上节支表:包括费用项目、预算费用、实际费用、节约费用等
有关活动效果的评估,会直接关系到以后的活动是否能更好的开展,所以最后的活动效果也是每一个人最关心的问题
四、活动效果评估
从取得的成绩方面来讲:
1、影响人数:包括通知人数、参加人数、实到人数。
2、影响面:如果有比较有规模的大型活动,那么它对同城同类商城所带来的影响如何,如果
是小型活动,那么它对顾客群体的影响如何,对商场内其他品牌影响又如何。是否达到了活动预期的要求范围。
3、品牌提升:通过活动的开展,对于已经拥有一定市场基础的品牌是否在顾客认知度上又进一步的得到提升。
4、促进销售:活动的开展,是否扩大了影响面,提高了知名度,这些无疑决定了对销售能否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增强了顾客对商城的信心与认可度。
五、五、把活动的不足在最后一个系统的评估:
活动不足:
1.比如活动方案是否完善: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宣传力度是否达到;
2、对于活动的信息传达有无不妥,哪里欠缺,比如有没有顾客不知道有这活动等等。
3、执行力强弱:如
第四篇:网络营销效果评估
网络营销效果评估
网络营销效果评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的网络部门和销售部门共同参与。网络营销效果评估可以使企业充分把握企业网络营销推广费用的流向,并能在众多推广平台中选择出最好的,最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网络营销推广平台。
网络营销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多数中小企业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网站,并且做了好多推广,利用网络营销来做生意,已经成了好多中小企业老板最喜欢的模式。因为网络营销的成本小,见效快。可是近年来,网络公司针对中小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新的网络营销产品不断推出,那么中小企业主面对这么多网络营销产品,选择那一样才适合自身企业的发展呢。
网络营销效果评估就像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一样,因为企业主在人力投资上总得想办法看到收效,网络营销评估也是如此。
网络营销效果评估的功能:
1、有效的评测出那个推广平台更适合企业的发展;
2、通过网络营销效果评估做评测出哪个营销活动更有效;
3、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月度,季度,投资收益率;
4、通过网络营销效果评估评测出哪些产品销量好,哪些产品销量不好。
好多企业在做网络营销初期是先做了网站,然后网络公司的业务员告诉企业主或销售部门的人员“做了网站不做推广就等于买了手机不告诉你的朋友一样”。
就开始做推广,等推广一定程度,其中部分企业通过网络营销赚到钱了。接着又有业务员给他介绍新产品了,赚了钱的老板不惜重金,所有网络推广平台都试试。这样的话,推广做的多了,效益自然要提高,可是企业并不清楚那个推广平台给他的企业带来的收益多,而网络营销效果评估对于制定营销战略就显得至关重要。
网络营销效果评估就是利用各种网络统计分析系统结合网下的统计方式来分析网络营销效果,并结合销售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估,所以任何企业对网络营销效果做评估时均可从统计分析数据和销售业绩着手。
资料来源:http://版权所有
发布人:zlyuhuan520
第五篇:国学经典效果评估(推荐)
崇礼乡第二初级中学
关于校本教材《国学经典》的教学效果评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诵读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神圣使命。
我们崇礼二中语文教师:范进珠、党秀芳、化喜红、朱新华、吕国云、孟月灵深入开展学习国学经典活动,其目的是不仅让学生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国学经典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我们学校把学习国学经典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地开展。我们转变观念,让国学经典活动回归教育本质,以育人和提高师生修养、提升改造社会能力为宗旨。我们把国学经典作为学科建设、文化培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
我们成立了国学活动工作的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语文教研组组长、年级备课组长为组员。制定《崇礼二中国学经典活动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既有学校的总目标,又有各年级的分目标。对于各年级国学经典的内容,我们根据我校的实际,作了相应的规定。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每一个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国学经典活动,引领学生开展国学经典活动;保证每一个班有专用的国学经典学习时间;保证每一个学生有学习读本;保证每周开展一次国学经典展示活动课。学校对各班级开展国学经典学习活动给予督促、评估,并列入学期考核。
二、课程渗透
为了让经典真正植入学生们的生命,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文化血脉,我校把经典文化作为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德育课程和语文课程进行文化浸润。在德育课程中,主要通过朝会、德育课对学生进行养成(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和心理教育,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环境,通过德育课程、班级个性化评价、主题班队会等途径,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抓好两个阵地。这两个阵地是指校内和校外。校内导学,校外助学,以学校学习为本,校外学习为辅。校外,是指家庭和社区。让学习经典走进家庭,走进社区。校内外结合,学校、家庭联动。
本期,我们将国学经典学习引进课堂,引入学生学习生活。七至八年级开设专门的国学经典学习课。本期,我们为全校全七年级到八年级的学生编写了校本课本《国学经典》,保障学生有本可学,有书可念。我们还利用选修课,开设专门的国学学习课程,依据学生自愿的原则参加,现有国学学习班五个,四百多人参加。
三、融入教学
学习国学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语文教学同步,与学生生活联系。语文学科主要通过课前三分钟的经典诵读、课堂教学的适时链接、课外阅读的有效拓展,营建同学们与经典对话的环境,随时随处感受经典的魅力。同时,还把经典学习与语文教学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评价来激励同学们积累祖国文化的精髓,提升同学们的文化素养。
我们还规定语文教师将《中学生必背古诗六十首》纳入教学。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从单元主题入手,寻找相关的国学经典内容,进行有主题,有目的,有序列的学习。而在经典学习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要承认个体差异,不求好心切,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宁静勿燥、宁简勿繁。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
坚持三条原则。既重形式又重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既速度又求效果。开展古诗文学习,要求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做到厚积薄发。既求数量又求质量。正确处理背诵与理解的关系,根据不同年级每学期规定一定量的背诵篇目,但不把背诵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经典的质量。
学校自开展国学经典学习以来,师生风貌发生可很大的变化,语文学科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学习着,实践着,收获着,快乐着,我们有这样的体会:
一、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学习国学经典活动的开展,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的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国学经典学习活动实现了育人和学校“三风”建设的结合,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师生的“精、气、神”得到提升,使学生的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国学学习对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后,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最后,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教然后之不足,我们在学习与实践中,面临一些问题:
一、教材自由度过大,不好把握。内容偏少,相应的教学参考资料还没有到位。教师在使用上,感觉自由度大,目标不好掌握。
二、教师的国学功底不够深厚,亟需提高。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必要的教学任务,有限的时间制约了教师的阅读量,影响了教师的阅读水平。怎样通过培训,通过观摩学习,提升教师的水平,是推进国学经典学习活动质量的关键。
三、关注国学经典学习的方法。既然国学经典已经作为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必要内容,那么相应的教学研究、教学探讨就应该伴随国学经典学习活动的 开展,加强国学经典学习的指导,方法的提炼,经验的交流,以便更好、更有效的开展活动。
一年的时间匆匆而过,我们在岁月回望中积淀着、丰富着、成长着。学习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肩负的历史重任,也是我中学语文教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路行来,其中的甘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然而,我们甘愿为之匍匐,不为别的,只为晨光熹微时那傲人的绿意,微风轻抚时那缕缕的馨香。
崇礼乡第二初级中学
201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