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2011级中国语文考试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2 20:4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南大学2011级中国语文考试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南大学2011级中国语文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篇:湖南大学2011级中国语文考试复习资料

湖南大学2011级中国语文考试复习资料

背诵:

《诗经》:蒹葭《诗经》:伯兮

《论语》;论语六则宋子侯:董娇娆曹丕:燕歌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王维:终南山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叔书云杜甫:秋兴八首(其一)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陆游:钗头凤(红酥手)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汤显祖:牡丹亭(惊梦)(P208 皂罗袍)徐志摩:雪花的快乐

重点注意:

蒹葭:作品简介、提示第二段、思考题

(一)、(二)

伯兮:思考题

(一)湘君:作者简介

山鬼:提示第一段

冯谖客孟尝君:作品简介、思考题

(一)、(三)

论语六则:作品简介、思考题

(二)、(三)

妇病行:作品简介、思考题

(二)董娇娆:思考题

(三)燕歌行:作者简介

李将军列传:提示第二段、思考题

(二)苏武传:作者简介、提示第二段、思考题

(一)春江花月夜:作者简介、思考题

(一)终南山:思考题

(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叔书云:思考题

(一)、(三)

秋兴八首(其一):思考题

(一)、(二)无题:作者简介

雪花的快乐:作者简介

断魂枪:作者简介、提示、思考题

(一)、(二)十八岁出门远行:作者简介、思考题

(一)

第二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资料

[转] 中传 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

1,孔子: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推行“礼”,倡导“仁”。思想体系以德治主义为核心。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为中华民族建立了道德观,价值观,濡染着没一个炎黄子孙。

2.屈原: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光辉人格的典范--国魂。

3.园林: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遇。

4.四合院: 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

5.春节: 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起源于殷商时期的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时间-民间传统从腊月二十三,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习俗-送灶王爷,扫尘,贴春联,贴门神,祭祖,守岁,吃年夜饭等。节日饮食-“年高”。

6.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与“初”同意,起初开端。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几年人物-屈原,节日饮食--粽子。

[转] 中传 大题 简答

三。简答题

1.《孝经》在当代有哪些意义和价值?

答:孝是道德的根本,对百姓的一切教化都是从孝道中产生的,德行最根本的要求,没有这个别的无从谈起。

2.关于“道”的内涵?

答:1.道是世界的本源。2.道是做用于万事万物的产生,发展与消亡的客观规律。3.道是一种神秘的境界,伟大,源深,玄妙,朦胧恍惚。3.列举如今社会的礼仪:1.倒茶七分满。2.接电话时说“你好”。3.打电话主动自报姓名。4.双手递名片。5.不要含着食物说话。6.坐着不要跷二郎腿。

4.《史记》的史学价值:1。开创了自传体史学的先河。2.实录精神。3.创立了“列传”这一新体列。4.建立了中环民族以皇帝为祖先的一脉相承的华夏文明血脉。

5.列举《史记》所渗透的人文精神:1.积极入世精神2.进取精神和执着精神3.勇于牺牲的精神4.人道主义精神5.人格自尊精神。

6.中国建筑类型和特点:都城建筑 寺庙建筑 园林建筑 民居建筑

特点1.突出皇权至上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2.注重群体组合美3.尊重自然,与自然高度协调4.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很深沉的美的追求。

7.瓷器的文化内涵:

1.它精致的表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人与自然地和谐统一的人文思想。

2.它充分的表现人物内心纯真的感情和潇洒的风度,使人成为真正优美的形象。3.体现了中国人对历史的尊重。

4.显示了中国人民卓越的绘画和造型艺术以及娴熟精湛的手工技艺。

[转] 中国传统文化 押题 填空题

一:填空题

1.儒家的三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2.《史记》汉代--司马迁,《汉书》汉朝--班固,《后汉书》南朝--宋 范 哗,《三国志》晋朝--陈寿。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编辑“西周”至“春秋中叶”。共计“305”篇。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

4.《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5.原曲分为“散曲”和“杂剧”,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

6.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7.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8.中国古典四大名剧:《西厢记》-元代-王实甫,《牡丹亭》-明-汤显祖,《长生殿》-清-洪昇,《桃花扇》-清-孔尚任。

9.道教-起源于东汉末年,中国本土宗教,最初的组织-五斗米道,太平道。教义-长生久视,全兴保真。

10.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古印度,创始人,乔达摩 悉达多,尊称为“释迦牟尼”。

11.道教四大名山:齐云山,龙虎山,青城山,武当山。

12.中国著名四大石窟:云岗,龙门,敦煌,麦积山。

13.中国五大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南京,开封。

14.中国古典四大园林:拙政园,留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15.“唐三彩”是中国制陶技术发展的高峰,玉器产生在“新石器”时代,玉器的主要功能是“礼器”。

16.邢窑的白瓷最为有名,有“类雪”之益。青瓷以越窑为最。

17.饮食结构是指日常生活一日三餐的“主食”“菜肴”和“饮料”。

18.唐代陆羽的《茶经》标志着茶文化的开端。

19.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

第三篇:中国近现代史考试、考研复习资料

材料1:1841年12月,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的亚当斯在马萨诸塞州历史协会发表演说,为英国挑起侵华战争辩解,称“战争的原因是叩头”,即“中国妄自尊大”,不愿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材料2:“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2页。材料3:“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0页。

材料4:美国总统顾问亨利·亚当姆斯:为保障列强国内的经济秩序和安全,“必须征服亚洲”,“决不能容许中国和亚洲实现工业化和政治上的独立”,“如果容许中国和亚洲独立自主地开发自己的资源”,“如果容许在太平洋彼岸⋯⋯以无尽藏的黄河流域的生产资料为供应的民族工业的体系成功地组织起来,对西方文明来说,将是不可思议的罪行。” 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这种论调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请根据材料

2、材料3及所学知识,说明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的影响。(3)有一种观点是“鸦片战争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根据材料

3、材料4及所学知识,试分析“侵略有功论”。答案:(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这是在寻找借口,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开脱罪责。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的需要。该论调说明西方列强在对华政策方面是一致的。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客观上促进了封建经济的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这是列强侵华的客观后果,决不是主观愿望,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此观点是错误的。(1)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把中国变为它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市场而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2)鸦片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国门被打开,西方近代文明传入中国,中国也是以鸦片战争为契机走上了世界近代史舞台。但是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中国的目的是为了掠夺更多财富,西方列强给中国带来的近代文明是以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牺牲为代价的。上述观点,没有正确区别近代文明与殖民化关系,是十分有害的。

2、材料:“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回应……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二镇首先取得胜利。”

问题:(1)上述起义是什么事件?

(2)关于辛亥革命成功与否历来说法不一,简要谈谈你的看法。答案: 一.1.武昌起义

2.辛亥革命成功的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推翻了洋人的统治工具清王朝,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对近代亚洲民族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失败: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3、材料一:中国国民党乃是全国国民共有共享的一个建国的总机关。中国国民党如能存在一天,则中国国家亦必能存在一天,如果今日的中国,没有中国国民党,那就是没有了中国。如果中国国民党,革命失败了,那亦就是中国国家整个的失败。简单的说:中国的命运,完全寄托于中国国民党。如果中国国民党没有了,或是失败了,那中国的国家就无所寄托,不仅不能列在世界上四强之一,而且就要受世界各国的处分。自国家有机体的生命上说,没有了三民主义,中国的建国工作就失去了指导的原理。所以三民主义是国家的灵魂。自国家有机体的活动上说,没有了中国国民党,中国的建国工作就失去了发动的枢纽。所以中国国民党是国家的动脉。(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年)材料二:我们所说的中间路线,简单地说,对内主张„调和国共‟,对外„兼亲美苏‟,路线就是这样的一条„中间路线‟,在今天中国,也只有这样的路线才是真正的民主的路线”。(民进中央会史工作委员会编版:《民进会史资料选辑》。)材料三: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所谓中华民族的新政治,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所谓中华民族的新经济,就是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所谓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抗日战争即将结束时,中国国内存在哪几种建国方案?

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国民党提出的:继续其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的党国一体方案 共产党提出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各民主党派组成的联合政府 中间派提出的:两党制,或者君主立宪制等照抄西方的体制vv 2.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纲领、宗旨和理论等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代表着中国历史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在带领并依靠人民不断开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新局面的伟大进程中,确立并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三、中国共产党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始终接受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与选择

4、材料一: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梁启超:《国性与民德》,《梁启超文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版,第25页。材料二:

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

——陈独秀:《袁世凯复活》,《新青年》第2卷第4号。材料三:

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节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事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材料四:

他们所非难本志的,无非是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这几条罪案,本社同人当然直认不讳。但是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原载《新青年》1918年1月15日,第6卷第1号。材料五:

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选自《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0页。

请根据上述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1、五四新文化运动发起的原因。

2、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3、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5、材料一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在华资本扩张的重要方面是工矿企业投资。在矿山方面,到1913年,列强在中国所设立的采矿企业32家。投资铁路不仅包括修路权,而且还包括对铁路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甚至还囊括了对铁路沿线矿产的开采权。其他工业企业的投资,包括造船、纺织、面粉、烟草等行业。外国银行从19世纪40年代进入中国,甲午战争后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关税的征收权、保管权、支配权均由外国银行控制。

需要特别指明的是,列强在中国的投资,其资金并不主要来自自己国内,而主要来自中国。其渠道主要有:(1)各种投资的利润。(2)各种贷款利息与回扣。(3)通过货币经营直接积聚资金。

——根据吴承明、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吴承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投资》,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刘克祥、陈争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简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等著作整理而成。材料二:……提倡“实业救国”的张骞,创办了大生企业集团,曾经有所发展,但在帝国主义侵略加深的情况下,最终失败了。被认为是中国自己经营最成功的开平煤矿,1900年就在中外合办的名义下,被英国资本吞并。此后,英资又挟其优势,吞并了另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滦州煤矿。轻工业中的棉纺织业是发展较迅速的,但在1918年到1927早间,因欠帝国主义债务无力偿还而被拍卖、吞并的中国纱厂就有7家。——龚书铎:《近代中国的革命和改良》,选自《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10期。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投资设厂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2)近代资本-帝国主义的对华资本输出与今日中国积极引进外资有什么不同? 1.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投资设厂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第一,列强在华投资设厂,修筑铁路,开发矿山,开设银行,直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第二,在外国资本的压迫摧残下,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无力与之抗衡,许多民族工业逃避不了破产或被兼并的命运。

第三,列强在中国的投资,其资金并不主要来自自己国内,其中一部分来自赔款的利息,这就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2.近代资本-帝国主义的对华资本输出与今日中国重视引进外资有根本的不同。

第一,本质不同。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是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丧失主权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今日中国引进外资是在中国主权完整和坚持主权的前提下,按照中国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需要进行的。

第二,背景不同。今日中华民族工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并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而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无法与外国资本抗衡,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第三,目的不同。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是为了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中国今天积极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和提高我国产业的实力。

第四,结果不同。今日中国引进外资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但在近代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商品倾销、资本输出,阻碍了中华民族经济的发展,造成中国经济极端落后,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并使中国逐步沦为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

6、材料1:①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摘自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信(1929年2月)

②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摘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③现在就全国看来,农民运动的发展比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在这一种情势之下,若我们依然是将大部分的力量都用在城市中,实不如用在农村中为好。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之后,可以结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向城市进攻,必然可以得着胜利。----摘自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

④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摘自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

材料2: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请回答:

(1)阅读材料1,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4分)

2)综合材料1和2,指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客观依据和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基本点。(8分)(1)在材料2中,1.4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②③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分歧的实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3分)(2)客观依据:近代中国国情决定了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的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1分)基本点:将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先进的根据地,在农村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3分)简答题: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原来的封建社会开始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政治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战后,国家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成为领土和主权不完整的半独立国家。第二,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战后,西文资本主义国家打开中国的大门后,凭借先进的生产力和夺取的侵略特权,疯狂的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原有的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含义的理解

正确理解是:(1)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帝国主义间接统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义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深刻内涵。(2)半殖民地是指政治上国家主权遭到破坏,是一个已经丧失国家主权又没有完全丧失主权的国家,或者说是部分丧失国家独立自主主权;在经济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文化中表现为“西学东渐”。(3)半封建是指社会经济中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资本主义因素产生并日益发展,既保存了封建主义经济制度又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4)对“半”的正确理解是“不完全的或者是部分的封建社会和殖民地社会。”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2、洋务运动的性质、内容和失败的原因

性质:,这既是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同时又是地主阶级搞的一次改革运动。首先,在“内忧外患”局势下,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崛起的部分地主官僚,借助洋枪洋炮,镇压了农民起义;同时又试图通过练兵,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来“求强”、“求富”,以挽救清王朝。因此,洋务运动是一次地主阶级的自救活动。其次,洋务派在不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实施了一些变法,引进西方科技,兴办近代企业,改革传统模式,这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是一致的,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内容: 主要内容: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②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③创办近代海军;④创力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

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

3、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1)民权主义包括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其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2)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其内容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功,按价收买

4、戊戌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答:(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答:原因:(1)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2)维新派不敢否定封建主义。(3)维新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4)脱离人民群众。教训:(1)戊戌维新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显示了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政治朝气,表达了这一新兴阶级的政治追求。(2)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国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3)从农民阶级的改朝换制、地主阶级的洋务自救,到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戊戌维新,在中国都没有行得通,其自身的失败昭示了一个真谛:延续了两千余年、盘根错节的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已经是穷途末路,但又需要有新的强有力的阶级领导一场流血的革命方能将其摧毁

5、五四运动发生的时代条件和历史特点

五四运动发生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是?A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D.农民阶级的壮大 E.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2)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一方面,工人阶级运东促进知识分子寻找同其结合的方式。另一方面,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实际斗争中逐步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革命逐渐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6、简述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正义事物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7、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答:(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3)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不仅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而且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完成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4)中华民族在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同时,也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国国际地位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得到提高。(5)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大国之一,是在亚洲大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

8、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1、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华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2、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

3、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求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4、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

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

9、简述第三条道路的主张

抗日战争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曾经鼓吹“中间路线”。中间路线的鼓吹者主张: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在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而实行的方法,则是走和平的改良的道路。他们所提倡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他们所主张的,实质上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10、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示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宣告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使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身做了主人。

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乱不断的历史,国家基本统一,社会政治趋向稳定,从而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为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创造了前提条件,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第二大历史任务——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论述题: 评述近代中国人学西方的几条途径。

结合史实和比较评述在抗日战争中共产党和国民党两种抗战路线、两个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一、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担负着正面战场对敌作战任务。(10分)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实行的是全面的抗战路线,主要在敌后战场开展对敌斗争。

(10分)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3、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的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政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给人民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自古以来,皇帝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来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呢?辛亥革命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阀门。

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以振兴事业为目标,设立实业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随后的几年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革命政府还提倡社会新风,扫除旧时代的“风俗之害”。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社会风气,也有助于人们精神的解放。

辛亥革民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也推动了亚洲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列宁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因为它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4、用史实说明为什么国民党最终败走台湾,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重要考点讲解

1、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2、“教案”的内涵:中国人民反对宗教侵略而被中外勾结所镇压的事件。

3、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4、广学会、《万国公报》和李提摩泰,宣传殖民地奴化思想。

5、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6、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7、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8、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9、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0、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11、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

12、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等。

13、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14、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5、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

16、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开始普遍觉醒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17、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最先喊出“救亡”口号。

复习题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如何认识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3、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

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4.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5.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1)基本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主要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方式: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文化渗透: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6、列强将中国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主要侵略战争(4次战争、4个条约)

1840-1842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P20-P30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8、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

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9、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基本概念和判断解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3、天京事变: 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

4、《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是天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和社会改革方案。

5、《资政新篇》:1859年颁布,洪仁玕拟定的带有资本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为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6、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1864年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换言之,缺乏先进的阶级的领导。

7、洋务派举办洋务事业的目标:“求强”“求富”。

8、洋务派举办洋务军事工业目的:直接目的是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同时有抵御外国侵略的目的。

9、举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早由冯桂芬概括出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0、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的形式和性质:形式:官办、官督商办(采用最多的形式)、官商合办。性质: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11、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

12、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旗手)、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13、“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等在京赶考的举人(由各省派公车送京赶考)向皇帝上书,要求拒绝与日本议和并变法。

14、宣传变法的理论文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梁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15、宣传组织变法的著名“三会三报三学堂”: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上海《时务报》(梁启超任主笔)、天津《国闻报》(严复主办)湖南的《湘报》。广州万木草堂(康有为主持)、长沙时务学堂(梁启超任中学总教习)。他们还向光绪皇帝建议设立京师大学堂。

16、维新派与守旧派辩论的问题及其实质: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7、守旧派的代表人物: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写有《劝学篇》是对抗维新变法的代表作。

复习题参考答案: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A、从主观上看: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B、从客观上看: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2,<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区别与联系? 1 产生背景不同.分别在盛衰两个不同时期.2经济主张不同.即二者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前者企图在维护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实际上是一种空想,是与但是的社会发展潮流相违背的;后者主张保护私有财产,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用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群众基础不同.前者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后者不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与农民的要求不相符合,无法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4作用不同.前者虽然未能真正的实施但也推动了太平天

5反映时代特点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而后者由于多种原因未能付诸实施.及影响不同.前者标志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具有极大的空想性,根本无法实现;后者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发应了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对后人具有启迪作用

意义:(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2)是中国旧时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3)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4)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P48 第一,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第二,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第三,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3,洋务运动的兴起背景,内容,破产的原因,意义,评价。

背景:①清政府内忧外患,内有人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列强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统治集团不得不积极寻找巩固统治的出路内容: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②以“求富”为旗号,创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③70年代中期起积极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④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进修生出国深造,培养洋务人才。

破产原因: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外国技术人员谋取私利、敲诈勒索;②清政府内部顽固派仇视洋务,百般阻挠;③整个运动,在中央缺乏健全有力地领导核心;④单纯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不能彻底变革封建制度。这是根本原因。

评价(含意义):①洋务派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目的,单纯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而不能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注定了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②但洋务运动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4、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确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 辛亥革命

基本概念和判断

1、“回收利权”运动: 20世纪初铁路和矿山的利权是列强掠夺的重点。中国人民开展了回收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3、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主要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

4、“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904年后,华兴会(黄兴在长沙组建),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成立。

7、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8、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9、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10、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11、保路风潮:1911年,反对清政府出卖粤汉、川汉铁路路权给帝国主义的运动。四川省最为激烈,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索。

1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随即全国响应,从此掀起辛亥革命的高潮。

13、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孙中山为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发点。它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5、北洋军阀:中国近代史上的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事政治集团。1912年到1928年为其统治期。

16、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元旦,袁世凯称洪宪皇帝。在人民的反对声中,于83天后取消。

17、“二次革命”:1913年因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而起,因战场主要在九江和南京而被称作“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

18、护国战争:1915年12月,蔡锷宣布云南独立,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19、孙中山护法运动的目的:要求北洋军阀统治者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民国时期的国会。

20、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1922年6月,孙中山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

习题参考答案: 1.为什么袁世凯能窃取革命的果实1.帝国主义的支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帝国主义积极支持袁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帝国主义就公开支持袁世凯。他们要求清政府重新起用袁世凯,以作为其在华的统治工具。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帝国主义各国更采取了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革命党人的妥协退让

3.袁世凯的权术和阴谋袁世凯是个老奸巨猾、觊觎清朝统治政权多年的政客和野心家,善于使用政治手腕。(引导学生回忆他在戊戌变法中的表现、武昌起义后掌握清政府实权的过程,加深学生对上述结论的理解)当他得到孙中山的妥协保证后,又一次施展权术,对清政府和革命党人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2.复三民主义学说内容

民族: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统治——前提 民权: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创立民国)——核心 民生:平均地权,核定全国地价——民权主义的补充和发展

3、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首先,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其次,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良方。再次,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4、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1)失败原因: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2)教训: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6、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自强、变法、革命(辛亥)和改革(新民主主义)的历程,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分别由哪个阶级所领导? 自强——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变法——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的戊戌变法。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

改革——共产党代表的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

复习题参考答案: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

A、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B、1914年至1918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后,欧洲走向衰落,美国、日本崛起。日本侵略势力成为中国的最大威胁。

C、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D、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

E、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逐步觉醒,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A、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一场世界性的严重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导致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

B、1931年至1945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中国人民在东方开辟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并最终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二)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1)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战胜国英法也被严重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第二,苏联经过战争考验,成为足以与美国抗衡的世界一流强国。社会主义冲破一国范围在多国赢得胜利。第三,占世界面积2/3人口,人口3/4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殖民主义体系急剧瓦解。

(2)战后世界形势的重大变化,就是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营垒的对立。美国竭力向全世界扩张,扶蒋反共,控制中国,成为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是一个严重的障碍。正确制定应对美国的政策和策略是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

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参见教材第63-68页)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都没有改变,不仅封建压迫继续存在,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还进一步加深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他们为对象。

(1)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资本的控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

(2)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3)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3、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特点? 经济特点:

(1)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

(2)在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所占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3)主要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4)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5)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治特点:双重性—革命性和软弱性

4、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2)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上述建国方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3)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总之,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基本概念

1、新文化运动发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阵地:陈独秀(旗手)、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是主要阵地。

3、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民主和科学:民主(德先生)主要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赛先生)主要指自然科学,提倡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

4、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

5、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推动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6、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索:巴黎和会和中国的外交失败。

7、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1919年5月4日至6月3日前,学生为主题,中心在北京;6月3日后到6月下旬,工人阶级为主力,中心在上海。

8、中国旧民主主义终结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五四运动。

9、中国最早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学说的文章:1919年11月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0、中国最早接受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三类人:五四之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一部分原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11、中国第一个《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1920年3月,由陈望道翻译出版。

12、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重视理论学习,划清与第二国际的界限;注意中国世纪初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提出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现结合。

13、中国共产党产生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4、中国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上海小组,1920年8月成立,是党的发起组和联络中心。

15、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的三次论战:“问题与主义”论战“;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16、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产业工会:1920年11月李中主持成立的上海机器工会。

17、早期共产党组织所办的工人通俗刊物:上海《劳动界》;北京《劳动者》;广州《劳动音》。

18、蔡和森对建党问题的认识:给毛泽东的心中,认为公产房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

19、中国共产党一大:1923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

20、中国共产党二大: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通过的大会宣言中,强调了一大提出的最高纲领,首次针对对本殖民地半封建国情的分析,提出了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最低纲领。解决了个革命的对象和动力,分清了敌我。

21、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1年8月成立,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总工会的前身)。

22、香港海员罢工:1922年1月发生。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与帝国主义势力进行有组织的较量。

23、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为终点。

24、中国共产党三大:1923年在广州召开。会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孙中山的国民党,确立了建立个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25、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因为大会对新三民主义做了新的解释,成为合作的政治基础。

26、改组后的国民党的性质: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27、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共产党人澎湃、阮啸仙、毛泽东等在国共合作期间的广州举办。

28、省港大罢工:1925年6月,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坚持时间最长的一次,达16个月之久。

29、中国四大:1925年1月召开。提出了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30、北伐战争的开始: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等北伐先遣军进入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序幕。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

31、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1927年1月。

32、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3月21日,周恩来领导。

33、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汪精卫1927年发动“七一五”政变。

复习题参考答案: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湖北自考网)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3.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 第一,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由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己自足的地方性农业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红色政权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2)由于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而农民又是革命的主力军,这又使红色政权获得了深厚的阶级基础;由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和互相间的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这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3)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有广泛回旋余地。

第二,良好的群众基础,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备客观条件。

第三,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客观条件。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主观条件。

第五,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的主观条件。

4.什么是长征精神,该如何弘扬长征精神。(这是重点哥刚考了)

长征精神就是对祖国无限热爱、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信念;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创新的无畏勇气;就是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充满乐观,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就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

怎样弘扬长征精神一是把弘扬长征精神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紧密结合起来。(后面的自己加)二是把弘扬长征精神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三是把弘扬长征精神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条件,原因,作用和破裂原因合作的原因和条件:

①华盛顿会议后,帝国主义列强支持操纵依附他们的军阀争权夺利,割据混战,压迫中国的民族工业。“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②必要条件: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孙中山在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以后,深感国民党的改组十分必要;③可能条件: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在社会上有一定威信,在南方又建立了根据地,它的领导人孙中山真诚欢迎中国共产党同他合作。④外部条件:共产国际起了促进作用。

(2)合作的方式:

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的是党内合作的方式,即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一方式。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是因为:其一,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使统一战线有了统一的组织形式,便于领导革命;其二,国民党是当时中国有影响力的大党,这种形式能为国民党所接受,有利于国民党的改组。其三,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既有利于以合法身份开展革命活动,也有利于保持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第一次国共和作的历史意义作用1.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2.北伐战争的的迅猛发展,威慑了帝国主义列强;3.党大大地拓展了成员数量和组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4.合作失败后,使党开始成长成熟,懂得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破裂原因:

(一)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革命力量

(二)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

(三)中国共产党对军事工作缺乏重视

6、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月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7、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及基本内容。

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主要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

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德先生”),反对专制;提倡科学(“赛先生”),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倒孔家店”);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

8.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⑴历史特点: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反封的人民运动。⑵背景:新思想的传播与社团的发展;民初以来的反日以及国耻情绪;一次大战期间工商阶层的发展;人民的强烈的反对。

9.大革命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⑴意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宣传共产党的纲领,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党开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一次革命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⑵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共产党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⑶教训: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基本概念

1、东北易帜: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北洋军阀时代结束,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统治.2、《训政纲领》:1928年颁布的规定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文件。

3、官僚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4、中间党派的社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5、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最大的中间党派及其领导人:邓演达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

6、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的状况:总体上附和了蒋介石政权。

7、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

8、“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在八七会议的发言。

9、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10、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不同的两个特点: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秋收起义。特点:首次使用工农革命军旗帜和名号;首次吸收数量众多的工农参加。

11、大革命失败后的三大起义: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12、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本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13、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个方面:土地革命为内容、武装斗争为形式、根据地建设为依托。

1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15、《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1930年5月发表。主要针对党内盛行的吧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坚持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16、中央根据的三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1930年10月至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和朱德等指挥下,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连接了赣南闽西,形成了中央根据地。

17、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的原则性改正: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1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1年11月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19、三次“左”倾错误: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盲动主义错误;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20、赣南会议:1931年11月召开的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次会议对取消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根据地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21、反“罗明路线”的斗争:对坚持贯彻毛泽东的路线的福建省党的领导人罗明进行了错误的批判。

22、长征的开始和结束: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中央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2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两次失败与两次崛起:从大革命的失败到人民军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红军长征的胜利。此后,中国共产党达到政治上的成熟期。复习题参考答案: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第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这些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产生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毛泽东早就提出,要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批判了大给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1937年夏,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龙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判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

3、遵义会议及其意义。

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 15日至17日在黔北重镇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及其危及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⑴必要性: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由中国革命的具体特点而决定的。中国革命的敌人占据着我国发达的大城市,手中掌握政权和财富以及庞大的反动军队。而另一方面,我们的革命队伍相对还比较弱小,手中没有政权,也没有足够的武装与反动派进行斗争,这些就决定我们不能像苏联的十月革命那样以城市暴动的方式来夺取政权,必须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革命道路。⑵可能性:1.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相当力量红军存在3.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政策的正确

4.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

5.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5.土地革命战争的挫折:原因: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实行左倾的干部掌握了领导权。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基本概念

1、日本“东方会议”: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声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2、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在东北沈阳制造借口而发动。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开始。

3、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了一系列事端,向中国政府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作“华北事变”。是进一步侵华的事变。

4、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奋起反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5、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1938年广州、武汉失守。

6、伪“满洲国”:1932年3月在长春建立,溥仪为形式的首脑,实权控在日本手中。东北实际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7、汪伪政权:1938年12月,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受控于日本。

8、南京大屠杀:1938年12月发生,我国遇害者达30万以上。

9、察哈尔抗日同盟军: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同盟军北路前敌总指挥吉鸿昌是中国共产党员(后被国民党当局杀害)。

10、十九路军抗日反蒋事变(“福建事变”):1933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以及国民党内李济深、陈铭枢等反蒋爱国人士在福州举行抗日反蒋事变,组建政权。此前,第十九路军代表同中央根据地的红军代表签署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11、《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1934年4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人签名发表。号召中国人民自己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12、“一二。九”运动的宗旨性口号:“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3、《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就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界同胞、各军队都应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捐弃前嫌,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共同抗日。最早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

14、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瓦窑堡会议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到来做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

15、四项保证: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四项保证: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16、八路军和新四军:1937年 8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不久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随后,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17、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18、国民党在战略防御阶段的主要战役: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19、台儿庄大捷:1938年3月,李宗仁领导的第五战区在台儿庄战役中,歼灭日军1万余人。

20、国民党在抗战中牺牲的将领: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

21、八百壮士守四行:淞沪会战中,国民党军队谢晋元团长率军据守四行仓库,被誉为“八百壮士”。

23、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对华政策的调整:从速战速决到对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24、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的变化:1939年1月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针;对日作战则趋向于消极,保存实力。标志国民党从片面抗战到逐步消极抗战。

25、中国战区与中国远征军:1942年成立中国战区,蒋介石任最高统帅。同年2月,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师长戴安澜在缅北殉国。曾经救援出被日军所困的英军7000多人。

26、豫湘贵战役: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军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作战。战役中,国民党军队损失50多万兵力,丢失2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激起了大后方人民对蒋介石集团的严重不满,国民党政府在军事、政治、经济各个方面陷入深刻的危机。

27、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1944年9月,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废除国民党***、召开各党派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28、《抗日救国十大纲领》: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洛川会议上通过。反映了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具体内容(1)强调使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与国民党政府包办的片面抗战相对立的。(2)指出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并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

29、《论持久战》所预测的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30、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所发动。这是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31、在敌后战场捐躯的将领: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等。32、1937年太原失陷后的华北抗战情况: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取代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而上升到主要地位。

33、三次反共高潮: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进攻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和太行山的新军和八路军总部。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针对南方的新四军。1943年春,国民党顽固派策划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未遂)。

34、三三制政权: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在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名额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

35、精兵简政:1941年党外人士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提案,中共中央立即采纳,在各根据地实行。

36、大生产运动:为克服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抗日根据出现的严重的经济困难。根据地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陕甘宁边区进行,八路军三五九旅将荒芜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为“陕北的好江南。

37、延安整风运动的指导文献和阶段:1941年5月,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

38、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

39、中共七大:1945年在延安召开。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40、抗日战争胜利的一些标志性举动:1945年8月15日,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签订投降书(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在南京举行;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的收回,是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

41、联合国制宪会议:1945年4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包括中国解放区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复习题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第一,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第二,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第三,从战争性质上看,抗战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

第四,从战争结果上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如何评价中国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根据战争发展需要,建立战时体制。中国政府最高统帅部提出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正面战场总体战略。

第二,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爱国将士在华北、华东战场上都表现出了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

第三,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速战速决 ”战略企图、并一定程度地消耗了日军的兵力和战争资源,以巨大的牺牲将抗日战争拉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但由于国民党最高当局的错误指导,实行了片面抗战的路线,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致使正面战场的战役几乎都以退却和失败而结束,在短时间内丧失了大片国土。

第四,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之后,正面战场的地位逐步下降到次要位置。在日本的政治诱降下,国民党集团内部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投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集团虽然表示要抗战到底,但也表现出妥协、倒退的倾向。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国民党的内外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由抗日战争初期的积极抗战,转向消极抗战,积极反共。进入相持阶段后,虽然国民党的抗战政策有所动摇,但仍在坚持抗战。国民党的抗战损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不仅从中国战场上来看,起到了打击敌人的作用,而且,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角度看,也有力的牵制了日军。

第五,为了支撑中国战场的持久抗战,国民政府在坚持正面战场作战的同时,以内迁工厂为龙头,在西南、西北地区开展了战时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建设。在政府主导的战时经济体制下,中国后方建设事业有较大发展。第六,中国军队从缅甸开始的反攻,缅北战役的胜利,与盟军的对日反攻一起,构成了彻底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强大攻势。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的路线,采取的是持久战的战略方针。第二,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并坚持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

第三,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反对妥协,分裂和倒退。

第四,中国共产党积极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大力发展生产,积极进行全化建设和干部教育。第五,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溶入中国国情,创立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极大的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4.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是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挫败了日、德法西斯的全球战略。第二,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及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第三,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民主进步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获得空前的发展和壮大。以中国民主同盟为代表的中间党派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一百多年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的全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加快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历史转折点。

5.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1)意义:1.中国人民抗日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中国人民抗日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中国人民抗日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中国人民抗日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胜利原因: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3)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6、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世界意义上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战争的性质上看,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展开的一个决死战争,是一个民族反对另一个民族侵略、压迫、奴役的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中国军民,强行掠夺中国劳工,蹂躏和摧残妇女,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遭到了惨重破坏,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

从战争的结果上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5.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1、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

2、游击战在敌后的广泛开展对阻止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使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大大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盟国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质。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本章重点:

1、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1)●德、日、意战败,英、法严重削弱,美国开始称雄。●社会主义苏联战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2)欧洲中心格局打破,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逐步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2、三种政治力量和三种建国方案: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3、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在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的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3、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在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的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4、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开幕。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代表38人。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

5、校场口惨案:国民党制造的破坏和平的事件。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破坏进步团体在重庆较场口举行的“庆祝政协成功大会”,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及新闻记者等多人被打伤,逮捕数十人。

6、下关惨案: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请愿团向国民党当局呼吁和平,请愿团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当局指使的大批暴徒的围殴。团长马叙伦和代表雷洁琼等多人受伤。

7、解放战争时期关于土地问题的两个重要文献:●《五四指示》: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8、土地改革总路线: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阐明了土地改革总路线,即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9、“五二0”惨案及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1947年5月20日,南京和天津游行学生,要求“反饥饿、反内战”,遭到国民党镇压。即“五?二○”惨案。以此为标志,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

10、台湾“二.二八”起义:1947年2月28日,台北市人民为反抗国民党当局的暴政、抗议反动军警屠杀市民,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遭国民党军警镇压。之后,台湾各地各族人民夺取武器,举行起义。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13、八个民主党派(大多成立于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领导人:宋庆龄、李济深。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由原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名而来。领导人:黄炎培、张澜。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以及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发起。创建人:黄炎培、胡厥文等。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以文化教育出版界知识分子为主,还有一部分工商界爱国人士。领导人:马叙伦。

九三学社。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由民主科学座谈会改建为九三学社。领导人:许德珩等。

14、战略决战(即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林彪东北野战军主打)、淮海战役(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中原、华东野战军主打)、平津战役(东北野战军、

第五篇:湖南大学2014结构力学考试大纲

2014年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801结构力学

一、课程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并且能综合运用结构力学的理论、方法解决具体的问题。

二、考试内容

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1)了解几何不变体系、几何可变体系、几何瞬变体系的定义。

(2)了解刚片、约束(必要约束、多余约束)、自由度的概念。

(3)掌握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并能运用它们分析一般体系的几何组成,正确区分不同体系,即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几何可变体系及几何瞬变体系。

(4)了解静定与超静定结构几何组成特征。

2、静定结构内力计算

(1)了解常见的各类静定结构(梁、拱、桁架、刚架、组合结构等)的受力特征与计算方法。

(2)熟练掌握直杆内力图的形状特征及绘制直杆弯矩图的叠加法。

(3)熟练掌握多跨静定梁和其他多跨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能区分基本部分与附属部分,并能熟练地画出内力图。

(4)熟练掌握各类静定刚架的内力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画出内力图。

(5)掌握桁架零杆的判别方法,掌握用结点法和截面法计算简单桁架与各种联合桁架指定杆件的内力。掌握组合结构的内力计算和弯矩图画法。

(6)掌握三铰拱的反力计算和指定截面内力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画出内力图。了解合理拱轴线的概念。

(7)了解静定结构的特征。

3、虚功原理与结构位移计算

(1)了解广义力、广义位移、虚功及弹性体系虚功原理的概念。

(2)掌握计算结构位移的单位荷载法,能根据实际状态中拟求位移的位置、方向和性质,正确地建立虚拟状态。

(3)了解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了解荷载作用下结构位移计算的实用公式。

(4)熟练掌握用积分法计算结构的位移,熟练掌握用图乘法计算梁和刚架的位移。熟记三角形、标准二次抛物线等常见图形的面积及形心位置。

(5)了解功的互等定理、位移互等定理、反力互等定理、位移和反力互等定理及其使用条件。

4、力法

(1)了解超静定结构的概念。

(2)掌握超静定次数的确定方法和力法基本结构的选取。

(3)了解力法的典型方程式及其物理意义。

(4)熟练掌握荷载作用下超静定梁和刚架的内力计算方法,并能绘出最后内力图。

(5)掌握力法计算中的对称性利用,会用对称的基本结构简化计算。

(6)掌握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能利用结构条件对力法计算进行校核。

(7)了解超静定结构的特征。

5、位移法

(1)了解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2)掌握位移法计算中结点角位移和独立的结点线位移未知数数目的确定方法。掌握位移法基本结构的选取。

(3)了解位移法的典型方程式及其物理意义。

(4)熟记几种常见等截面单跨超静定梁的形常数和载常数。

(5)熟练掌握荷载作用下超静定刚架的计算。

(6)掌握直接利用平衡条件建立位移法方程的原理与方法。

6、影响线及其应用

(1)了解移动荷载的概念和影响线的定义。

(2)掌握用静力法作结构某量值影响线的方法。

(3)掌握用机动法作结构某量值影响线的方法。

(4)掌握应用影响线求既定荷载作用下的影响量。

7、矩阵位移法

(1)、了解矩阵位移法的基本概念。了解单元局部坐标系与结构整体坐标系。

(2)、熟记局部坐标系的单元刚度矩阵。

(3)、熟练掌握连续梁、忽略轴向变形矩形刚架的结构刚度矩阵的形成原理与方法(先处理法)。

(4)、掌握非结点荷载的处理方法。

(5)、掌握用矩阵位移法计算连续梁、忽略轴向变形矩形刚架的步骤与过程。

8、结构的动力计算

(1)了解动力计算的意义。了解动力荷载的分类。了解动力计算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弹性体系动力自由度的确定方法。

(2)熟练掌握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与受迫振动(简谐荷载)。

(3)熟练掌握两个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了解振型的正交性。

(4)了解两个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下的受迫振动。

下载湖南大学2011级中国语文考试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南大学2011级中国语文考试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应用英语能力考试(A级)写作复习资料

    高校应用英语能力考试(A级)写作复习资料 商务信函(一) 说明:根据下列要求写一封商业信函。 1) 在2011年2月的《儿童玩具》杂志上看到贵公司的洋娃娃产品广告,很感兴趣; 2) 想了解详细......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每空1分,共34分) 1、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 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第一学段,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 声母)、( 韵母)、( 声调......

    考试复习资料

    7“三并重“原则指: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8煤矿安全生产必须遵循有关法律规、制度、标准。9矿山建设工作的安全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

    考试复习资料doc

    1. 信访人提供的信访事项应该客观真实,对其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2. 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不得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

    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第一级

    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第一级(文字教材)连载 文本采用新版的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OCR扫描制作,由于精力有限未进行审核,如发现文字错误请提出~~ 新 版 序 为了培养和造就一代代......

    中国舞等级考试课1,2级

    第一、 二级教师技术课试题 A B 1. 扩指 (一级)1、手位(二级) 2. 勾绷脚(二级)2、手臂动作(一级) 3. 弯腰、转腰(一级)3、提腰、松腰(二级) 4. 含胸、展胸(二级)4、前压腿(一级) 5. 推指、绕......

    湖南大学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湖南大学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湖大教字[2008]101号 为维护学校教育教学正常秩序,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适用我校......

    组织行为学考试试卷(湖南大学)

    组织行为学考试试卷(开卷)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社会人”假设的理论依据什么?其管理措施与“经济人”假设相比有哪些改变? 2.与工作相关的哪些因素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