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考试复习资料doc
1.信访人提供的信访事项应该客观真实,对其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2.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不得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收到信访事项,应当予以登记,并区分情况,在15日内分别处理。
4.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不予以受理。
5.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应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
6.人民政府部门应该做好信访工作;认真处理来信,接待来访;倾听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和要求;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为人民群众服务。
7.信访工作应当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坚持属地管理,别急负责;谁管理,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
8.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依法履行职责;从源头上预防导致信访事项的矛盾和纠纷。
9.人民政府应当坚持的信访工作格局是什么?答:统一领导;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共责,齐抓共管
10.行政机关在处理信访时应负的责任是什么?答:对作为而不作为,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导致信访事件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选举组织法
1.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有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制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议员。
2.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
3.村民选举委员会由主任和委员组成,由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者各村民小组会议推选产生。它是主持村民选举委员会的唯一合法机构。
4.选民名单应当在选举日的20日前由村民选举委员会公布。
5.选举村民委员会,有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过半数投票,选举有效;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是得当选。
6.选举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的方法,选举结果应当公布,应当设立秘密写票处。
7.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选举期间外出不能参加投票的,可以书面委托本村有选举权的近亲属代为投票。村民选举委员会应当公布委托人和受委托人的名单。
8.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虚报选举票数等不正当手段当选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当选无效。
9.村民委员会应当自新一届村民委员会产生之日起10日内完成工作移交。工作移交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监督。
10. 根据农村工作的实际和经验,谈一谈“村民”的概念是什么?答:村民是在一定时期内,居住在某一乡村区域或村庄内,受某一区域或村庄组织领导管理的自然人。
11. 村民委员会候选人应具备的基本资格条件有哪些?答: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能带领全村围城国家任务;3.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作风民主、联系群众一心为村民服务4.工作认真负责有办事能力,能独力完成任务;5.身体健康,能胜任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科学知识;6.有开拓进取精神,有较强的领导能力,懂经济、会管理、能带群众致富;7.选举期间无贿赂或使村民伪造选票或阻挠、妨碍等破坏选举,乱许愿等行为。
12. 村民选举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有哪些?答:1.制定选举工作方案,组织村民学习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2.确定和培训选举工作人员3.负责村民登记,公布选民名单4.组织选民预选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确定并公布正式候选人名单5.定选举方式和投票方法6.确定、公布选举日期、地点,召开并主持选举大会7.解答选民提出的有关选举方面的问题,8.组织投票,确定选举结果是否有效,公布当选的村民委员会成员名单,并包乡级人民政府备案9.总结选举工作经验,整理建立选举工作档案10主持新老村民委员会的移交工作,11.承担村民委员会选单工作的其它事项。
13. 什么事村民委员会的直接选举?答: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是指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三种职务都必须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不得采取间接选举的方法。
第二篇:考试复习资料
7“三并重“原则指: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
8煤矿安全生产必须遵循有关法律规、制度、标准。
9矿山建设工作的安全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
10煤矿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为职工提供劳动保护用品,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11煤矿生产必须具备《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营业执照》。
12《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产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13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本企业安全生产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14《安全生产法》对从业人员的权利有:(1)、危险因素措施知情权
(2)建议权(3)评控告监督权(4)紧急避险权(5)合理拒绝违章权
(6)劳动保护权(7)民事管理和民事索赔权
15《安全生产法》对从业人员的义务有:(1)遵规守章,服从管理的义务(2)正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品的义务(3)接受教育和培训的义务(4)发现隐患及时报告的义务 16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职工订立类似“生死合同”的协议,以免除或减轻其因安全生产对职工所造成的伤害应承担的责任。17矽肺病是一种进行性疾病,患者离工作环境病情扔继续发展。
18井下主要运输巷道必须定期冲刷,至少每月一次。
19对采掘工作面呼吸性粉尘的测定,每三个月一次。
20职业安全卫生是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职业卫生的关系。
21应急救援预案指:企业针对各种可能发生重大事故,所需的应急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22应急预案包括:综合预案、单项预案、现场预案。
23企业预案必须与当地政府预案保持衔接,并定期演练。
24应急救援预案包括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四阶段。
25应急预案的基本任务:(1)立即抢救遇
险人员(2)及时控制危险源,防止灾害扩大(3)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4)查清危害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26煤矿安全检查条例的执行主体是煤矿安全检查机构。
27三超为:超能力 超强度 超定员 28《煤矿安全规程》是根据《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煤矿安全检查条例》制定。29《煤矿安全规程》的特点: 强制性科学性 规范性 相对稳定性
30煤矿事故分类: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
31“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查不清不放过 事故责任人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没落实不放过
32法律责任:行政责任 民事责任 刑事责任
33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内容: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可绝制定应急预案第二讲
一、安全管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管生产必须管安全3安全具有否决权 4专管群众全员管理 5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6四不放过 二、安全目标管理:煤矿安全企业将定期的安全工作任务转化为安全工作目标,现制定健全目标体系,并层层分解到各部门或个人,各部门和个人按照所制定的目标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三、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指煤矿过程中各种设施的完好可靠程度和安全水平标准,包括产品质量标准、工程质量标准和工作质量标准。
四、事故隐患指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和坏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的缺陷。
五、本质安全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内在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的功能。六 „„
七、煤矿带班领导下井应履行的职责:
1、加强对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的巡视检查,全面检查当班安全生产状况。
2、及时发现和组织消除事故隐患和险情,及时制止违章违纪行为,严禁违章指挥,严禁超能力生产。
3、遇到险情,立即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组织危险区域人员及时安全有序撤到安全地面。
八、结合、《七条规定》,浅谈你对煤矿领导带班下井的重要性认识。
1、《七条规定》要求必须坚持矿领导下井带班,确保员工培训持证上班,严禁违章
指挥。
2、矿领导带班下井可以加强现场管理,及时组织消除事故隐患,严禁违章指挥,确保安全生产。
3.矿领导带班下井可以有效处置现场发生的安全隐患,确保职工按章作业,使职工在生产中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九、煤矿必须做到瓦斯抽采达标、防突措施到位,监控系统有效。
十、“五联”矿长指矿长、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机电矿长、总工程师。
十一、《七条规定》的核心:保护员工生命安全。
12、煤矿矿长怎样落实好《七条规定》 一是细化方案、落实责任,煤矿必须制定落实七条规定的细则,逐条分解,落实责任,建立长效机制。
二是自查自纠,全面整改,凡存在七条规定之一的一律限期整改,限期解决,使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保护矿工生命; 三是要依靠矿工齐抓共管,必须发动广大煤矿工人共同努力,共同落实;
13、《国务院安全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
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部署,牢固树立“培训不到位是安全隐患”的意识
二、主要内容:“一个树立”、“两个坚持”、“三个细化”、“五个落实”:
一个树立指树立一个核心意识,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的意识
两个坚持指坚持依法培训,按需施教的理念
三个细化指细化三个责任体系,一是企业安全培训主体责任,二是切实履行政府及有关安全培训监管和安全监管监察人员培训职责;三是安全培训和考试机构培训质量体系责任;
五个落实:一是高危企业从业人员准入制度;二是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三是企业职工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四是师傅带徒弟制度,五是安全监管监察人员持证上岗和继续教育制度;
14、企业新任职、新招录三项岗位人员要组织参见安全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15、浅谈新形势下你对安全培训工程的重要性的认识:
1.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
2.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3.防止“三违”,实现“三下降”的根本性
16、煤矿如何做好事故报告和应急处理工作
1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
1。坚持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底线意识;
2.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严格执行先抽后采,不抽不采,抽采达标
3.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按规定落实区域防突措施,开采保护层或区域性预抽,消除突出危险性,做到不采突出面,不掘突出头
18.煤矿“四化”建设指:机械化,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19.“五落实”指整改措施、责任、安全、时限、预案;
20.《千名干部和万名矿长谈心对话活动》时间从2012年1月开始,2014年6月30日结束;
21.《关于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过程控制和精细化管理意见》
1.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四无指系统无缺陷,设备无故障,管理无漏洞,人缘无失误;
2.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科学量化原则、注重细节原则、统筹兼顾原则、方便考核原则
3.推动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任务内容: 管理制度精细化、现场管理精细化、流程管理精细化、岗位管理精细化(五定:定岗、定人、定责、定制度、定考核)、装备管理精细化、标准管理精细化
4.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保障措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抓住重点区域,分步组织实施;强化行政推动加强监督检查; 22.煤层顶板分为基本顶(老顶),直接顶(伪顶)
23、老顶初次来压:由于切眼向前推进到距离至老顶第二次垮落时产生的压力叫老顶初次来压;
24、直接顶是顶板管理的重要内容,按稳定性分为:不稳定、中等稳定,稳定坚硬等;
25、煤层分为薄煤层(1.3米以下)、中厚煤层(1.3-3.5米),厚煤层(3.5米以上)
26、煤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27、煤层按倾角不同分为近水平煤层≤8˚缓倾斜煤层8˚—25˚倾斜煤层25˚—45˚急倾斜煤层大于45˚
28、煤的地质构造:单斜构造、褶曲构造、断裂构造和陷落柱;
29、褶曲是构造褶皱的单元,分背斜和向斜两种;
30、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31、正断层值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
32、矿井开拓为主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综合开拓指两种以上开拓井田的方式;
33、矿井巷道按功能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
34、煤矿三量是指: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
35、采煤方法是指采煤系统和回采工程在时间上、空间上相互配合、相互联系的总称;
36、综采“三机”指采煤机、刮板机、液压支柱;
37、每个生产矿井必须至少有2个能行人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
38、采掘机械必须装设内外喷雾装置,内喷雾装设不小于2Mpa,外喷雾装置不得小于1.5Mpa;
39、煤矿安全
1.煤矿必须使煤矿许用炸药和煤矿许用电雷管;
2.煤矿采用毫秒延期电雷管总延迟时间必须控制在130ms以内;
3.处理距煤a。瞬发雷管5mm,延期电雷管15mm才能处理;距爆破0.3m处平行打眼重新装药放炮;
4.爆破深度不小于0.6m不得装药放炮;
5.爆破地点20m以内,堵塞巷道端面13以上严禁装药放炮
6.一炮三检指装药前、放炮前、放炮后检查瓦斯 40、机电运输
1.矿井必须有两回路电源
2.三大保护:漏电保护、过流保护、接地保护
3.井下高压不超过1KV,低压不超过1140V 4.常见的过流现象:短路,断相,过负荷 矿井通风和灾害防治
1、通风的任务:为入井人员提供呼吸;冲淡、排出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提供十一的工作环境,增强矿井抗灾能力;
2、通风系统指:通风方法,通风方式,通风网络、通风设施的总称;煤矿必须采用机械通风;
3、通风方法:抽出式,压入式,混合式;
4、按用途不同,通风设施分为:引导风流的设施,阻断风流的设施和调节风流的设施;
5、串联通风:某一地点的回风再次进入其他用风地点的通风方式称为串联通风,又称“一条线”通风;危害:风质差、安全性差、风阻大、风量不易调节等;
6、煤巷、半煤岩巷的掘进工作面最高允许风速4ms,最低允许风速0.25ms;
7、每人每分钟供风量不得少于4m3;
8、循环风:某一看护通风机的回风再次禁图另一侧风机的通风方式;
9、局部瓦斯积聚:在0.5m3的空间内瓦斯浓度达到2%的现象;
10、引起局部瓦斯积聚的原因:局部通风机停风引起瓦斯积聚;风筒漏气;风量不足;盲巷引起;
11、综合防尘措施:通风降尘,湿式作业,密闭除尘,净化进风,个体防护;
12、煤层自燃的条件:煤层具有可燃性,连续通风供氧;
13、煤层自燃预兆:视觉,煤层汗珠;嗅觉,煤油味,汽油味;触觉,煤层发热;
14、井下火源:电火、明火、爆破、摩擦撞击;
15、防治水三专:专用设备、专职队伍,专业人员;
16、防治水方针: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17、透水预兆:煤壁挂红挂汗,煤层发潮变暗,空气变冷有水雾,水色发浑,有臭味;s18、顶板事故预兆:顶板来压,底板鼓起,嘶嘶水叫声,淋水加大;
19、顶板按力源不同分为:推垮落型顶板,压垮型顶板、漏垮型顶板;
20、采煤工作面易发生冒顶地点:工作面上下出口,切线、煤壁线、放顶线附近;
21、冒顶预兆:响声、掉渣、片帮、裂隙、离层、漏顶、切顶;
22、火风压:指的是,当井下发生火灾时,高温烟流经过有高差的井巷时产生的附加风压。23.定向爆破:利用炸药爆炸的作用,把某一地区的土石方抛掷到指定的地区,并大致堆积成所需形状的一种爆破技 煤矿必须坚持依法办矿,依法管矿,依法治理安全
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一的条件,预防为主指在事故预防与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预防:先导性、跟踪性,严峻性,根本性,突发性
第三篇:法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法的形式特征:法是调整人们关系行为的规范、法具有普遍性、法具有国家意志性、法具有国家强制性、法具有程序性
英美法系特点:(1)以英国为中心,英国普通法为基础;(2)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遵循先例;(3)变革相对缓慢,具有保守性,“向后看”的思维习惯;(4)在法律发展中,法官具有突出作用;(5)体系庞杂,缺乏系统性;(6)注重程序的“诉讼中心主义”。大陆法系的特点:(1)全面继承罗马法;(2)实行法典化,法律规范的抽象化概括化。(3)明确立法与司法的分工,强调制定法的权威,一般不承认法官的造法功能。(4)法学在推动法律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法学创立了法典编纂和立法的理论基础,如自然法理论、分权学说、民族国家理论等,使法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任务由法学家来完成。两大法系之比较:第一,法律渊源不同。大陆法系是成文法系,其法律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方式存在。英美法系的法律渊源既包括各种制定法,也包括判例。二,法律适用不同。前者习惯用演绎形式,后者习惯用归纳的形式。第三,判例地位不同。前者不是正式渊源,后者是法.第四,法律分类不同 前者分为公法和私法,后者分为普通法、平衡法.第五,法律编纂不同前者倾向法典形式,后者倾向单行法;第六,诉讼程序不同。前者的诉讼程序以法官为重心,具有纠问程序的特点。后者的诉讼程序以原告、被告及其辩护人和代理人为重心,具有抗辩式的特点,同时还存在陪审团制度。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1、二要素说:法律规则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要素构成2、三要素说:法律规则由假定、处理和制裁三要素构成。(二)新三要素说新的三要素说,认为任何法律规则都是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构成。
法律渊源就是指由国家机关制定和认可并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法律的各种表现形式。正式的法律渊源是指那些可以从体现于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明确条文形式中得到的渊源,如宪法、法律、法规等,主要为制定法,即不同国家机关根据具体职权和程序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非正式的法律渊源则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这些准则和观念尚未在正式法律中得到权威性的明文体现,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公共政策、道德信念、社会思潮、习惯等。
当代中国法律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五)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1、地方性法规
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3、经济特区法规;)部门规章;地方规章;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1、国际条约
2、国际惯例;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及特别行政区法律;
当代中国非正式法律渊源:1政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是我国法的非正式渊源之一。2习惯:作为法的非正式渊源的习惯只能是社会习惯,它是特定共同体的人们在长久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自然而然形成的。3判例:第一,判例是法官将一般和抽象的制定法规范具体化的结果,它弥补制定法的不足,使制定法含义更加明确,为将来法官运用该制定法解决具体案件提供了思路、经验和指导;第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书具有最高的司法效力,对各级法院的审判工作有指导作用。
法律的时间效力
一、生效时间: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具体规定本法的生效时间;比照其他法律以确定本法律的生效时间;自法律试行之日起生效;自法律文件到达之日起生效
二、失效时间:新法律公布后,原有的法律即丧失效力;新法律取代原有法律,同时宣布旧法作废;法律本身规定的有效期届满;由有关机关颁发专门文件宣布废止某个法律;法律己完成其历史任务而自行失效;
三、法律溯及力也称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法律溯及力的原则:从新原则、从旧原则、从新兼从轻原则、从旧兼从轻原则。通行标准:法不溯既往已成为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一个原则。当今多数国家采用有条件地否定法律不溯既往原则,即采用“从旧兼从轻”的原则。我国的规定:从旧兼从轻原则,即新法原则上不具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则依新法处理。
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指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义务
关系。它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内容和法律关系客体三种要素构成。法律关系的种类:(一)隶属型法律关系和平权型法律关系(按照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二)单向法律关系和双向法律关系(按照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是否一致)(三)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按法律关系主体是否完全特定化)(四)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按照相关的法律关系作用和地位的不同)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物,人身利益,智力成果,行为
法律事实的种类:(一)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根据法律事实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二)确认式法律事实和排除式法律事实(这是按事实的存在形式而做的划分)(三)单一的法律事实和事实构成(按照引起法律后果所需的法律事实具有单数形式还是复数形式)
归责:归结法律责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责任法定原则
2.公正原则
3.效益原则
4.责任自负原则;免责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免责形式:1.时效免责
2.不诉及协议免责
3.自首、立功免责4.有效补救免责
5.人道主义免责或因履行不能而免责
法的规范作用:在法理学上,也有人把法的规范作用称为“法的功能”。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的不同对象,即不同的行为,规范作用可以大体上被概括为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五种作用。(一)指引作用其对象是每个人自己的行为。法的指引的种类按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以下几种:第一,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这是根据法律规范中的行为模式所进行的分类。第二,羁束的指引和非羁束的指引。这是根据国家权力行为的权限幅度所进行的分类。第三,原则的指引和具体的指引。这是根据法律的构成要素所作的分类。
(二)评价作用:其作用对象是他人的行为。(三)预测作用:其作用对象是人们的相互行为。(四)教育作用: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的一般行为。(五)强制作用:作用的对象是违法犯罪者的行为。法的社会作用:(一)维护社会秩序与和平
(二)推进社会变迁或变化(三)保障社会整合或融合(四)控制和解决社会纠纷和争端(五)促进社会价值和目标的实现
法的价值冲突的解决方式:价值位阶原则;个案平衡原则;比例原则。
法律汇编:法律汇编与法典编纂的不同。联系就是两者都是法律的系统化。区别就是法律编簨是立法活动,要求是有立法权的主体。法律汇编不是立法活动,任何主题都可以进行汇编。是否有立法权决定了两者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汇编不具有法律效力,编撰具有法律效力。目的、机构、性质(即是否属于国家立法(只能由国家立法机关进行)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
守法: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的规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主体: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范围:在我国,主要是各种制定法等规范性法律文件,及某些非规范性文件,如判决书;守法内容:①行使权利②履行义务;守法的条件:(一)良好的法律存在(二)守法主体良好的法律意识(三)良好的法律环境
执法的特点(一)执法是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具有国家权威性(二)执法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以及依法被授权的组织(三)执法具有国家强制性(四)执法具有主动性和单向性;执法的原则(一)依法行政原则;主体、内容、程序合法(二)公平合理原则: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合理工作(三)效率原则(四)应急性原则
司法与执法的区别;1.主体不同:司法是由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适用法律的活动;执法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来执行法律的活动。2.内容不同司法活动的对象是案件,主要内容是裁决涉及法律问题的纠纷和争议及对有关案件进行处理;执法是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执法的内容远比司法广泛。3.程序性要求不同司法活动有严格的程序性要求,违反程序,将导致司法行为的无效和不合法;执法活动也有程序规定,但由于本身的特点,特别是基于执法效能的要求,其程序性规定没有司法活动那样严格和细致。4.主动性不同司法活动具有被动性,案件的发生是引起司法活动的前提,司法机关(尤其是审判机关)不能主动去实
施法律,只有在受理案件后才能进行应用法律的专门活动;执法则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对社会进行行政管理的职责要求行政机关应积极主动地去实施法律,而并不基于相对人的意志引起和发动。
司法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主要有:合法原则、平等原则,司法独立原则,司法责任原则。
法律解释的分类(一)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正式解释,通常也叫法定解释、有权解释,根据解释的国家机关的不同,正式解释又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三种。
非正式解释,又称学理解释、无权解释,通常又分为学理解释和任意解释。(二)字面解释、扩大解释与限制解释(根据解释尺度的不同)(三)狭义解释和广义解释(根据解释的自由度)
法律解释的方法:一般包括文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和当然解释等几种方法。
法律推理:法律推理就是在法律论辩中运用法律理由的过程。法律推理的特征:1.法律推理是一种寻求正当性证明的推理。法律推理的核心主要是为行为规范或人的行为是否正确或妥当提供正当理由。2.法律推理要受现行法律的约束。3.法律推理是一种实践理性。法律推理种类:法律推理可以分为形式推理、实质推理(辩证推理)两大类。(一)形式推理
1、演绎推理
2、归纳推理
3、类比推理(二)实质推理(辩证推理)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的区别:1.法律解释(对法律规定的涵义进行说明)和法律推理(在法律论辩中通过运用法律理由,以理服人)所要完成的任务和对象不同。2.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与法律职业、法律思维之间有联系。通过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能够深化法律思维,从而保持法律职业的独特性。
法的继承:法的继承是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和继受,一般表现为旧法对新法的影响和新法对旧法的承接和继受。法的继承是客观存在的,其根据为:1)社会生活条件的历史延续性决定了法的继承性;2)法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因此有其独立发展的道路。法律 教育网这种相对的独立性,决定了法的发展过程的延续性和继承性;3)法作为人类文明成果决定了法的继承的必要性。法律形式、术语、概念、典籍等著作等都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4)法的发展历史事实验证了法的继承性,如法国资产阶级以奴隶制时代的罗马法为基础制定了《法国民法典》。内容主要有:1)法律术语、技术、形式;2)有关社会公共事务的法律规定(包括技术规范);3)反映市场经济规律的法律原则和规范;
4)反映法的一般价值的原则,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公开审判原则、法治原则等。
法的移植:是一个国家对同时代的其他国家的法律制度的借鉴和吸收。范围除了外国的法律外,还包括国际法律和惯例。法的移植必要性:(1)社会发展和法律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法的移植的必然性;(2)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根本特征决定了法的移植的必要性;法律 教育网(3)法的移植是法制现代化的一个过程和途径,因此法的移植是法制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必然需要;(4)法的移植是对外开放的应有内容。法的移植的类型:第一类:经济、文化和政治处于相同或基本相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国家相互吸收对方的法律,以至于融合和趋同。第二类:落后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直接采纳先进国家或发达国家的法律。第三类:法律移植的最高形式,即区域性法律统一运动和世界性法律统一运动或法律全球化。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它包括人们对法律的基本看法,对现行法律的态度和要求,对各种法律和人们行为的合法性的评价,还包括人们关于法律的知识、心理和修养等。法律意识的结构:(一)两层次法律意识划分为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二)三层次把法律意识划分为法律心理、法律观念和法律思想体系三个相互依存的有序结构。
法治的概念:(一)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二)法治是一种民主的政治实践模式,一种依法办事而形成的法律秩序(三)法治是一种法律价值、法律精神,代表一种理想的道德价值观(四)法治是一种社会理想;法治的标志
1、完备而良善的法律体系。
2、公正的司法制度和严格的行政执法制度。
3、健全的民主监
第四篇:法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一 名词解释1 衡平法:英国14C后对普通法的修正和补充而出现的一种判例法。2 法律义务:设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受动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保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3 法律行为:合法的表易行为/一切有法律意义和属性的行为。社会性、法律性、可控性、价值性。4归纳推理:从个别事物或现象的只是退出该类食物或现象的一般原则的推理。5 立法:有法的创制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认可法律的一项专门性活动。6 法系:由一国现行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7 立法技术:在法的创制活动中应体现和遵循的有观法的创制知识、经验、规则、方法&操作技巧等的总称。8 部门法:即法律部门,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按照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9 准用性规则:明确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但明确指出可以援引其他规则来使本规则的内容得以明确的法律规则。10 法律权利: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二 简答题1罗马法在中世纪复兴的原因:
1、学校对于罗马法学的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世纪初,西欧各国先后出现的一个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
3、法学流派对罗马法的复兴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注释法学派的产生。4中世纪后期,日益发展的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对法律的需要。5世俗的君主们需要从法律上为自己证明于是出现了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2 人治和法治的区别:
1、人治论者认为国家主要应有道德高尚的圣君、贤人通过道德教化来治理。法治论者则认为主要应由掌握国家政权的人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来治理。
2、人治论强调具体规则的指引,而法治论者则强调一般性指引。
3、法治论者主张民主共和政体,人治论者主张君主制、君主专制或寡头政治。3 司解作用: 1)、对法律规定不够具体而使理解和执行有困难的问题进行解释,赋予比较概括、原则的规定以具体的内容。2)、通过法律解释使法律适应变化了的新的社会情况。3)、对适用法律中的疑问进行统一解释。4)、对各级各类法院之间应如何依据法律规定相互配合审理案件、确定管辖以及有关操作规范问题进行解释。5)、通过解释活动,弥补立法的不足。4 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包括:1一般行政监督:指行政隶属关系中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所进行的监督。2专门行政监督:专门行政监督是指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专门监督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包括行政监察、审计监督两种。3行政复议:是指由行政复议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对被申请的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决定的一种活动。4行政监管:是指行政机关以法定职权,对相对方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执行行政命令、决定的情况进行的监督。三 论述题1大调解”:近年由四川地方提出的一种纠纷解决理念,作为对诉讼等传统意义上的纠纷解决机制的补充,它主要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形式。大调解要求运用尽可能多的方式,尽可能快、尽可能彻底、尽可能好地解决纠纷。大调解可能出现的问题——调解可能使人们规则观念淡化、习惯性地给寻求救济的当事人的权利打折扣、损害法官形象甚至权力寻租等等。大调解是一种解决矛盾和纠纷的手段,但不应由法院来一力倡导。法院调解具有其一定的意义,配套以相应的制度也一定能更好地解决许多纠纷,但法院最重要的职能是审判,舍本逐末是要不得的。法学界面对实务界的时候,需要更多地审视自己,并谋求一种独立和稳定,进一步去影响和引导社会、法律实务的发展。法治应当坚持,即使面对强大的行政权力,法学界、实务界通过对社会公众的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的宣传,对舆论进行恰当的引导,再由下而上最终一定能实现社会的法治。法治究竟是规则之治,而且现代法律有自我克制的特性。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基于程序正义的要求,法律认定的只是法律事实,远非自然事实。这时当事人的权益将被大打折扣。法律是最终的、底线的手段,远非最好的追求。在社会法制的建设和法治推进的过程中,伦理、道德、习惯,和为贵的传统理念等等都是必须予以相应的重视和培养的。2 司法能动:高院所倡导的能动司法,要求法官尊重立法的宗旨和精神,遵循法律解释及法律推理的基本要求进行审判工作。审判要处理好个案公正与社会公正的关系、具体权益与群众根本权益关系,要注重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法官应运用司法解释、司法建议、调查研究、普法宣传、参与综治等手段进行司法工作。“能动司法”能够带来其一定的好处,可更好地解决一些矛盾纠纷。但能动司法应当有其一定的限度,在法官远远不能保证必要的中立的国情下,对法官解释法律的权力,仅以立法的宗旨和精神做为限制显然是不足的。坚持能动司法的正当性:一,把握好严格司法与能动司法的界限。二,把握好能动司法与被动司法的界限。第三,把握好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关系。
第五篇:法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法理学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第二章
法律规则:在具体条件下为法律主体设定具体权利义务的行为准则(P29 法律原则:对法律之目的、精神、价值等所作的纲领性规定,是指导具体法律规则的规范原理和价值准则(P35 法律概念:将能够产生法律意义和法律效果的事物或现象,以特有的法律术语表达出来。(P27 第三章
法的渊源(实质和形式):1.法的实质渊源指法律根源于国家权力还是自然理性、神的意志、君主意志、人民意志或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2.法的形式渊源:指法定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的法的各种表现形式(P40-41)法律体系: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各个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在一致的统一体(P52 法律部门:又称部门法,是对一国现行的法律规范按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P54 第四章:
法律关系:根据法律规范所产生的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的特殊的社会关系。(P67)法律权利:法律权利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P77)
法律义务:法律义务是指设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主体以相对受动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保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P78)
法律事实: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或客观事实。(P81)法律事件:与法律关系主体的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是不依法律关系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法律事实(P82)法律行为:指由于主体的某种实际行为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法律事实。(P82)第六章: 法律责任:指行为人因其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因其他法律规定的事实的出现而应当承受的某种不利后果。(P98-99)归责:即法律责任的归结,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或获得国家授权的其他社会组织根据法律的规定,依照法定程序判断、认定、归结和追究法律责任的活动。是一种行使国家权力的专门活动。(P107)
法律制裁:指国家专门机关对责任主体依其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治措施。(P109)第十四章
法律实施: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施行的过程和活动,分为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遵守(守法)和法律监督(P272)执法:广义上指一切国家机关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狭义的执法指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P273)司法:指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P283)审判制度:是关于国家审判机关的性质、组织、职权和审判活动等方面的法律制度。检察制度:是关于国家检察机关的性质、组织、职权和审判活动等方面的法律制度。
法律监督: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察和督促(P294)法律解释:通常是指司法者在具体适用法律时对法律规定所进行的旨在使法律文本与案件事实产生明确指向与关联的司法作业,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一系列原则、规则、技术和方法(P321)
法律推理:是人们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前提(法律事实、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概念、判例等法律资料)得出某种法律结论的思维过程(P330)
文义解释:按照法律条文所使用的文字词句的文义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的方法(P334)原意解释:指对一个法律条文作解释时,依据法律起草制定过程中的有关资料,包括立法理由书、草案、审议记录等,分析立法者制定法律时所作的价值判断和所要实现的目的,以推知法律条文立法者意思的解释方法(P335)
目的解释:以立法目的作为根据,以解释法律的一种解释方法(P336)
合宪性解释:以宪法及位阶较高的法律规范解释位阶较低的法律规范的一种法律解释方法(P336)
论述题:
1.法律的特征及其本质:法律具有国家创制性,行为规范性,普遍适用性和国家强制性的特征。法律的本质指法律的内部联系,是法律区别于其他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主要有神意论,理性论,公意论和民族精神论。
2.法律规则的结构:法律规则主要有三个内部要素:适用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适用条件是指法律规则中规定的适用该规则的前提性条件。行为模式是指法律规则中有关行为本身的规定,是法律规则中的核心构成要素。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则中对行为人的行为赋予法律评价和处理的部分,通常包括否定性法律后果和肯定性法律后果。
3.法律原则的适用原理:其一,顺位限制原则:穷尽规则,方可援引法律原则。其二,目的限制原则:非为个案正义不得抛弃法律规则。其三,优势理由原则:面对原则冲突,当择优而取。
4.法律的构成要素:法律的要素,是指构成法律的主要元素或各个组成部分,目前认为法律的要素主要有三类:法律概念,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法律要素理论为人们辨识法律提供了一种分析模式
5.法律概念的确定性:法律概念是使用自然语言表达的,语言本身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然而不能因为语言的天然模糊性就否认法律概念的确定性,没有确定性甚至无法建构一个概念。因而,大多数学者坚持认为明确性是法律概念的固有特征之一。大多数法律概念都属于确定的法律概念。所谓不确定的概念,是指在有的情况下,有些法律概念的含义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6.法的渊源:1.法的历史渊源:引起法律产生的历史上的行为或事件
2.法的理论渊源:在法的创制和法律变革中起指导作用的理论或者学说
3.法的文件渊源:指对于法律规范作权威性解释的文件和公文
4.法的文献渊源:指没有权威性的,法官没有义务加以采纳的关于法律问题的各种文献资料
5.法的实质渊源:指法律根源于国家权力还是自然理性、神的意志、君主意志、人民意志或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6.法的形式渊源:指法定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的法的各种表现形式
7.法规的种类:1.行政法规 2.地方法规 3.军事法规 4.司法法规
(解释见P49 8.协调法律冲突的原则:1.差序原则:根据制定机关的不同来明确不同法律规范的位阶等级的规则。2.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必须是同一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之间的或是同等效力的法律渊源之间才能适用。3.新法优于旧法:同一主题制定且属于同一位阶为前提。4.国际法优先原则:加入或承认国际条约之后,该国家不得以国内法律规范为理由拒绝适用国际法。9.法律与道德的差异:首先,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两者表现为基础与保障的不同。其次,道德和法律自觉实施的方式不同。再次,法律在内容上是义务和权利的统一。最后,法律和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有所不同,它们各有各自己的界限。
10.法律与政策的差异:首先,它们所体现的意志属性不同。其次,两者的规范形式不同。再次,两者的实施方式不同。最后,两者的稳定程度不同。(解释见P198,自行斟酌 11.法律与人权的相互作用:首先,法律以人权为基础。其次,人权需要法律的保障。人权和法律的关系也体现出权利和义务的对应性。(P215)12.两大法系的基本特征:
民法法系:1.全面继承罗马法。2.实行法典化。3.立法与司法明确分工。4.法学在法律发展中的作用突出。5.法律规范的抽象化和概括化。
普通法法系:1.以英国为单一传播中心。2.以判例法为主要渊源。3.变革缓慢,富于保守色彩。4.法官在法律发展中的作用突出。5.体系庞杂,缺乏系统化。6.程序中心主义。7.重视经验和实际应用。
13.法律关系的特征:1.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存在前提的社社会关系。2.法律关系是体现国家意志性的社会关系。3.法律关系是特定主体之间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4.法律关系是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P67-69)14.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责任主体:指因违反法律、违约或法律规定的事由而承担法律责任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
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
损害结果:指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侵犯他人或社会的权利和利益所造成的损失和伤害,包括人身的、财产的、精神的损失和伤害。
因果关系:指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
主观过错:指行为主体对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在主观上有明确认知或推断应该有明确认知。
15.归责的基本原则:1.责任法定原则:指应当依照法律事先规定的性质、范围、程度、方式来认定和归结相关人的法律责任。2.责任相称原则:法律责任应当与相关行为对应,应当与行为的损害结果程度相适应。3.责任自负原则:指行为人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4.责任平等原则:指在归责时,不能因责任人的民族、种族、性别等方面的不同而区别对待。16.法制国家的社会基础:1.社会与国家的适当平衡,要求确立法律的至上权威。2.公民权利的纵向分解指向,扼制了国家权力的专断膨胀空间。3.社会组织的多元自主化发展,形成了自由和权利的保障机制。4.多元社会的差异性追求和多样价值评判,决定着国家权力的合法性。5.多元社会的利益冲突与合作,促进了民间自律秩序。6.多元社会孕育的公民意识,构成了法制的文化支撑。
17.建设法治国家的现实基础条件:1.市场经济是法治国家的经济基础。2.民主政治是法治国家的政治基础。3.理性文化是法治国家的文化基础。4.多元社会是法治国家的社会基础。(P168-177 18.法律对社会经济规则及秩序的作用:
法律对经济秩序的作用:第一,法律保护财产所有权。第二,对经济主体资格加以必要的限制。第三,调控经济活动。第四,保障劳动者的生存条件。
法律对社会秩序的作用:第一,确定权利义务。第二,解决法律纠纷。第三,维护社会安全。
19.执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原则:1.合法性原则。2.合理性原则。3.效率性原则(P279-282)
特征:1.执法主体的特定性2.执法内容的广泛性3.执法活动的主动性和单方性4.执法活动的灵活性(P274-275)20.司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原则:1.司法公正原则2.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3.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4.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P289-290)
特征:1.中立性2.被动性3.专属性4.程序性5.终局性
PS1:论述题中执法与司法基本特征的比较未写出,请同学们自行整理。
PS2:本资料绝大部分来源于书本,如有错漏,同学们可自行校对,还请谅解。PS3:本资料只用于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内部学习交流,请勿随意在网上传播。PSP:靠着附言拖到了4000字的我真是太机智了。
整理人:胡子昕
2014年12月19日于灯下 法系。
剩下的实在是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