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思修法律心理选择题参考答案
绪论
1.D2.D3.C4.D5.C6.C7.B8.D9.B10.C11.D12.A13.D14.A15.A16.B17.B18.C19.A20.A21.A22.C23.D24.C25.D
第一章
1.A2.D3.C4.A5.B6.B7.C8.D9.A10.A11.D12.C13.D
14.C15.C16.A17.B18.D19.A20.D21.A22.D23.B24.C25.D
第二章
1---5:CABCC5---10:DBCCD11---15:DDBAD16---20:ACCDC21-25:DBBAA
第三章
1.A2.C 3.B4.B5.B6.B7.A8.A9.C10.B 11.A12.B13.C 14.A15.B16.B
17.B18.A 19.C 20.D 21.A22.B23.A24.C 25.B
第四章
1.B2.C3.B4.A5.D6.A7.B8.A9.C10.A11.D12.B
13.A14.B15.C16.D17.A18.D19.B20.A21.C22.D23.C24.B25.D
第五章
1.C2.D3.C4.D5.D6.A7.B8.D9.A10.B11.D12.B13.D
14.A15.B16.D17.A18.A19.A20.D21.D22.A23.D24.B25.D
第六章
1.A2.D3.C4.B5.D 6.A7.D8.C9.B10.C11.B12.B13.D14.B15.A
16.C17.B18.D19.D20.C21.D22.D23.B24.A25.C
第七章
1.C2.D3.C4.B5.C6.B7.D8.A9.C10.D11.A12.C13.A14.D15.A
16.C17.D18.B19.B20.B21.B22.C23.A24.C25.B
第八章
1.A2.A3.B4.B5.A6.A7.C8.A9.D10.D11.D12.D13.B14.D15.A
16.D17.B18.C19.C20.A21.B22.C23.B24.B25.C
心理一心理健康绪论部分题库
1.(D)2.(B)3.(B)4.(A)5.(C)6.(D)7.(C)8.(B)9.(A)
10.(C)11.(C)12.(A)13.(A)14.(B)15.(C)16.(B)17.(A)18.(C)
19.(A)20.(B)21.(C)22.(D)23.(C)24.(B)25.(A)
心理二自我意识
1.A;2.C;3.B;4.D;5.C;6.B;7.A;8.C;9.A;10.B;11.A;12.B;13.A;14.B;
15.A16.B;17.A;18.A;19.A;20.B21.B;22.C;23.B;24.B;25.A
心理三情绪复习题
1-5.C BABC6-10.ADDCC11-15.DCBBB16-20.AABCC21-25.DDBBA
心理四人际交往复习题
1.B 2.C 3.D 4.A 5.B6.D 7.C 8.C 9.D 10.C11.A 12.C 13.D 14.A 15.B
16.A 17.D 18.D 19.C 20.B21.D 22.D 23.B 24.A 25.D
心理五爱情心理
1.B 2.C 3.D 4.B 5.B 6.D 7.C 8.B 9.A 10.B 11.A 12.C 13.C 14.A 15.B 16.C 17.D 18.A 19.D 20.D
21.D 22.D
第二篇:思修与法律2015修订版答案
1.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P2)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大学生活的新特点: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丰富与平等并存的人际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课余环境。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客观地对待别人的优势。
(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4)培养优良学风。高度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勤奋、严谨、求是、创新”。2.大学生应该塑造怎样的崭新形象?(P6)
(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3.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是什么?(P8)
4.谈谈你对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内涵的理解(P9)
5.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中应运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6.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P12)
意义: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地成才之路;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方法:1.注重学习科学理论;2.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3.注重联系实际;4.注重知行统一。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课后思考题
一、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材的重要意义。(P17)
1.正确的理想信念可以在成长成材中给大学生正确的导向作用。2.当遇到困难挫折时,给大学生以鼓舞和支持。
3.当身处优越环境时,它对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提醒作用。
4.它可以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总之,它提醒我们只有努力,端正自己的不好态度,才能创造我们幸福的生活。
二、谈谈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P21)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三、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中的地位。(P23)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由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将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作为“灵魂”贯穿于该体系的每个领域和层面,共同构成一个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完整严密的价值观念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阐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P29)
首先,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个人理想。社会理想居于高层次,是最根本的、起主导作用的。个人理想居于低层次,并从属于社会理想。个人理想只有自觉地顺应社会理想并以此为基本方向来进行选择和确立,才有可能实现,才能更好地、更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其次,个人理想不同程度地体现着社会理想。社会理想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代表着人们的共同利益,它要靠千百万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没有每一个人的实践活动的积累,社会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社会理想有赖于个人理想地整合,个人理想又不能脱离社会理想和人类理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理想依靠每一个公民把自己的理想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实现。个人理想如果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违背,就失去了客观地依据,因此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五、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联系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与曲折性的认识。(P33)(一)人生当立志:“志向” 具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确立一个目标和方向,二是以顽强的意志去追求它.可见,“志向”一方面是确立理想信念,就是“立志”,另一方面是要为理想的实现努力拼搏.(二)志向须崇高: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失去信念的理想是虚幻的,失去理想的信念是空泛的.理想与信念相结合,就是美好的想象与深刻的认同相结合,就是明确的目标与执著的态度相结合.(三)从现在做起 从身边事做起:理想束之高阁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大学生不仅要立志,立大志,更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为理想的实现踏踏实实地学习,踏踏实实地锻炼,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想要实现任何一种志向都必须脚踏实地的为之奋斗,不能空抱着雄心壮志去空想,一定要把握住今天,把握住生命里的每一分钟,“与其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去幻想什么,不入在旭日东升时就投入工作”,立志高远为成功导航,然“始于足下”则为成功奠定基础,二者得兼方可所向披靡,成就大事。
六、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P29)
做为青年大学生,必须紧密团结,“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要求每一个中国人都用自己的勇气、智慧、创造精神争取美好生活的梦。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责任已一步步落到我们青年大学生身上。我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国家好、民族好,我们每个人才会好;只有民族、国家实现科学发展,个人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同样,只有每个人都拿出实干的精神和劲头,立足本职,干好自己的事情,像罗阳、林俊德、张丽莉等那样,在自己岗位上人人出彩,每个人活力都充分涌流,13亿个体共同编织的“中国梦”才够美丽,才更坚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中国梦,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人生如船,梦想如帆,年轻一代就是在追逐梦想的进程中而成熟。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这一伟大时代成长起来的优秀群体,对青年学生而言,最实在的行动就是要刻苦学习、实现价值。作为一名当代青年大学生,一定要用“中国梦”丰富自己的价值愿景;用爱国主义情怀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本领,只有这样,当自己毕业走入社会后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七、结合自身实际 谈谈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P35)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于我们来说也容易对这种情况产生困惑。在现实中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另一种偏向就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正确的认识和把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追求崇高的理想,仅有美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追求理想需要有执著的信念,自信和毅力来源于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也是实现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途径。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再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为实现既定的理想,要不怕吃大苦、耐大劳,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1.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P41)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除了汉族之外,还有众多少数民族,而汉族本身也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团结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
同仇敌忾、抗御外侮。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容忍外来的侵略和压迫。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总是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P44)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各国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规则,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这样一些观念。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P44)
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它集中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其次,要坚持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这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在这里,爱国与否是最基本的政治原则。任何旨在制造国家分裂、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都会遭到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坚决反对。
4.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P49)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5.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P55)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自觉做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模范,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思想、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增强国防观念,它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做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效国家的志向结合起来,身体力行,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的人生追求。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1.在当今的社会生活条件下,许多人都十分讲求“实际”,思考人生目的这样的大问题有意义吗?为什么?(P66)
答:有意义。每个人活着都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人应当怎样活着?人活着的价值是什么?这是人生观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目的既是人行为活动的起点,也是全部过程的终点。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都讲实际的今天,更应该思考人的价值。因为人的价值是最实际的问题。我们在思考自我价值的时候要涉及到价值的标准和评价。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成为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这一观点已成为共识。
思考人生目的,以及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是任何时代的人们都要考虑的问题。我认为,在当今社会条件下,许多人讲“实际”,为了更好的应对整个社会对我们的考验和挑战,思考人生的目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观和价值观是十分紧急并且有必要的。
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P67)
答: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往往又制约着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一个人如果以悲怨愤懑、心灰意冷的倦怠态度对待生活,其背后必然是消极悲观的人生观。相反,一个人满怀希望和激情,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勇敢坚强地战胜困难并不断开拓人生新境界,其背后一定有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柱。人生须认真。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
人生当务实。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人生态度,正确面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
人生应乐观。乐观积极的态度是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要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调整心态,磨炼意志,优化性格。人生要进取。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要积极进取,不断丰富人生的意义,要发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坚忍不拔的精神,充分发挥生命的创造力,在创造中书写人生的灿烂篇章。3.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P77)
答: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是人们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我们大学生要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把握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正确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4.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P80)答:健康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与道德良好等方面因素的整合与统一,这是对健康更为科学、系统、深刻的理解和阐述。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为大学生的人生提供导向,也为其心理活动提供“定位系统”,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基础。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还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自觉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3)合理地调控情绪。在产生心理困惑时,首先要弄清自己的情绪状态,对不良的情绪和生活中的烦恼要及时合理地宣泄或转移,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健康的人际交往有利于交往各方的学习进步、个性完善、情绪稳定。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也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83)
答: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该坚持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的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并能同时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和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6.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P87)
答:首先,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的发展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
其次,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存在掠夺自然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自然环境,是人类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最后,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所以,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现代化,一定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避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相关概念:世界观和人生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来体现的
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人生价值评价: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我与贡献社会相统一;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P91)
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其主要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此外,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
作用: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2.怎样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P102)
3.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表现在哪些方面?继承和弘扬这些优良传统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在什么重要意义?(P94)(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讲究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表现)4.联系实际,谈一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P114)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规范、激励和指导作用。
践行正确的荣辱观能够增强个人作出正确道德选择的能力,使个人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激励,努力提升道德境界。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应深入领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准确把握“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和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使社会成员自觉内化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强化道德自律意识,坚定道德意志和信念。5.怎样认识和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P108)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大力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为公、服务社会。在公民道德实践中,各个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功能和作用是互相渗透、交叉并行的。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涵盖各个领域,适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大学生是公民中文化素质较高的一个群体,既是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更应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
大学生应在三个重要环节上加强实践:一是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产生认知和认同,全面掌握其内容和要求;二是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行为标准,正确进行道德判断和作出道德选择;三是积极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得到陶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提高。6.谈谈大学生应怎样树立诚信品质(P109)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课后思考题:
1.如何认识法律的历史发展?(P121)
人类有四种类型的法律: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 2.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P124)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确立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发展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有力保障。在经济建设方面、政治建设方面、社会建设方面社会主义法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用: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P125)
3.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P130)(一)特征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诸如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都在宪法中做了明确规定。
2,在效应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都必须一宪法为依据,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二)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党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人民主权原则。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3.人权保障原则。以宪法和法律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发展的重要标志。人权是指人基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自由,平等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并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4.法治原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治国首先是以宪治国。同时规定一切违法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民主集中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中华民主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原则。国际权力统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4.如何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P137)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内容: 所谓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权益,它表现为享有权利的公民有权做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做出相应的行为。所谓义务,是指公民依法应当履行的职责,它表现为负有义务的公民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或禁止做出一定的行为。对这一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从法律关系上讲,二者是同时产生的,是相对应的一对范畴。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没有义务,也就没有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从法律关系的主体来说,一方面,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又是义务的承担者。既没有脱离义务单独存在的权利,也没有可以摒弃权利而单独履行的义务。所以说,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规定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另一方面,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也就是说,公民享有权利需要条件,这个条件的实现依靠义务来创造,如果不履行义务,那么权利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公民能够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就根据公民所尽的义务确定;同样,公民的义务,也是根据它所享有的权利确定的。
(3)从我国来说,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民得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地承担对国家和社会地责任,尽自己的义务。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为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了条件。
(4)对公民的要求来说,在我国,任何公民都必须用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既要认真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自觉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在行使权利时,要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和他人权利的义务 5.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P144)(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层次 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 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 行政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性法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部门
宪法相关法 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调整国家政治关系,主要包括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职权和基本工作原则方面的法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方面的法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国家标志象征方面的法律,保障公民基本政治权利方面的法律。
民法商法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的人身关系的你法律规范,遵循民事主体地位平等、意思自治、公平、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商法调整商事主体之间的商事关系,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则,同时秉承保障商事交易自由、等价有偿、便捷安全等原则。
行政法 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的授予,行政权的行使以及对行政权的监督的法律规范,调整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发生的关系,遵循职权法定、程序法定、公开公正、有效监督等原则,既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又注重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
经济法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敢于、管理或者调控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经济法为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适度干预和宏观调控提供法律手段和制度框架,防止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所导致的弊端。
社会法 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遵循公平和谐和国家适度干预原则,通过国家和社会积极履行职责,对劳动者、失业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以及其他需要扶植的特殊人群的权益提供给必要的保障,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它通过规范国家的刑罚权,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保障国家安全。我国刑法确立了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等基本原则。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是规范解决社会纠纷的诉讼活动与非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诉讼法律制度是规范国家司法活动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非诉讼法律程序制度是规范仲裁机构或者人民调解组织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课后思考题
一、法治与人治、法制、德治的区别:
1.法治与人治:法治是指一种治国方略、社会调控方式,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一种治国方略,人治是权力单一化的 状态,是一种单向的,自上而下的,等级森严的“线状”控权模式,会滋生“独权”和“专制”
2.法治与法制:法制只是强调形式意义的内容,法制的概念不包含价值;而法治既强调形式意义的内容又强调实
质意义的内容,法治包含了价值内涵,强调了人民主权
3.法治与德治:两者社会控制与治理国家的方式不同。德治更加依赖于统治者的道德水准,在德治中重要的是道德观,是人们各自的道德共同规范的行为领域。而法治则更加具有统一性和确定性。
二、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P154)
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思想观念体系,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注意法治的核心和精髓,是我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知道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总结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验教训和吸收古今中外法治文明成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彻底的人民性、系统的科学性、充分的开放性四个基本特征。
三、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法律至上 权力制约 人权保障 正当程序(P159)
四、如何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P167)
1、首先,明确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树立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 树立法律权威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树立法律权威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国家的基础
2、其次,要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推进依法执政 提高立法质量 严格规范公正执法 提升司法公信力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做到全民知法守法
第七章 准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质
课后思考题:
一、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P173)
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大学生应自觉做好举止文明、尊重他人;
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大学生应自觉做好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大学生应自觉做好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大学生是祖国的新一代接班人,国家前进的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民族的希望,所以应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好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二、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的作用(P175)(一)《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一,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一,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第二,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二)《集会游行示威法》在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的前提下,国家充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三)《道路交通安全法》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四)《环境保护法》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三、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树立怎么样的就业观(P188)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树立崇高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2)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3)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就业准备。
知识、能力、身体与心理、道德与法律 的职业素养都要做好准备。
2.调整就业观念
(1)避免集中在热门行业和地区寻找就业机会;
(2)降低期望值,特别是从基层和一般行业做起。社会发展最终将走向利润平均化,地区差别也将逐渐缩小。(3)先就业再择业,不断调整战略,不要寄希望于一蹴而就。(4)抛弃“等”、“靠”“要”观念,勇于竞争,积极自主创业,不仅给自己机会,也为社会和他人创造就业机会。(5)树立远大理想,不要将人生目标定位于就业。3.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1)积极自主创业的思想准备(2)敢于创业的勇气(3)提高创业能力
四、如何认识恋爱中的道德要求(P192)
尊重人格平等,主要表现为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和重视对方的平等,恋爱双方在相互关系上是平等的,都有给予爱,接受爱,拒绝爱的自由,放纵自己的情感或对对方给予束缚或强迫,都不符合道德要求。自觉承担责任,自愿的为对方承担责任,是爱情的本质表现。
文明相亲相爱,文明的恋爱往往是恋爱双方既相互爱慕,亲近,有举止得体,相互尊重,而绝不是在态度,举止,语言等方面粗俗和放纵。„„„„„„„„(共8)
五、道德与法律对婚姻家庭关系调整的特点与作用(P195)
道德和法律作为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关系(包括婚姻家庭关系)的调整是普遍的,但各有不同。其中,道德是没有外在的强制力(国家的强制力),靠的是对人们内心的强制,羞耻感以及社会的舆论,但是它的调整是全方位的。法律靠的是国家的强制力,它的调整是个别的,因为法律规定的有限性。
六、谈谈如何加强个人品德与修养(P201)
关于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采取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关于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第三篇:大一思修选择题和答案
思想部分(第一、二、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下列对这句话的说明中,正确的是(d)A、理想否定现实 B、现实否定理想 C、理想与现实无关 D、只有行动可以使理想化为现实
2、“理想信念”是由理想和信念两个概念结合而成,包含了理想和信念各自的含义。其中,理想是(b)
A、人们对现实未来发展状况的随心所欲的想象
B、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D、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3、马克思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这里说的确定的、现实的人的“规定”、“使命”和“任务”,就是指(b)A、人的性格和特征 B、人生的目标和理想 C、人生的道路和命运 D、人生的责任和使命
4、陈毅元帅曾经指出:“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主义者!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行动主义者!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和行动的综合者。”他的意思是说(b)A、理想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B、崇高的理想必须落实在行动上 C、确立理想信念离不开读书学习D、追求和实现理想是一个坐享其成的过程
5、理想与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中,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d)
A、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 B、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 C、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
D、现实中孕育着理想,理想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
6、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许多理想信念。这说明,理想信念具有(d)A、片面性 B、政治性 C、共同性 D、多样性
7、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经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待和处理这种矛盾的正确态度是(d)A、用理想来否定现实 B、用现实来否定理想 C、在观念中化现实为理想 D、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8、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是(b)
A、爱国情感 B、爱国思想 C、爱国行为 D、爱国体验
9、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b)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主体
A、国际组织 B、国家 C、跨国公司 D、经济联盟体
10、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精神。当今时代,我们大力弘扬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b)
A、淡泊名利 B、改革创新 C、爱护公物 D、勤俭自强
11、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d)
A、爱国主义 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12、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动人的传说,其中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C)A、勤劳勇敢B、团结统一C、自强不息D、爱好和平
13、从马克思提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列宁提出的“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再到毛泽东精辟概括的“为人民服务”,这些科学高尚的人生目的都是建立在(c)
A.个人史观基础之上的B.英雄史观基础之上的
C.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D.唯心史观基础之上的14、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千差万别、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无外乎两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下列选项中,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是(b)
A.玩世不恭
B.勇于开拓
C.怨天尤人
D.安于现状
15、在人生过程中,每个人都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下列选项中,对这一关系表述正确的是(b)
A.个人只能被社会所决定
B.社会的存在不依赖于个人
C.个人可以不依赖于社会而存在D.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个人的生存发展
16、任何人都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c)
A.人的本质
B.人生目的C.人生态度
D.人生道路
17、下列行为举止中,体现了正确的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的是(b)
A.随意插话,贸然打断对方谈话
B.使用精炼而准确的表达,话语真诚、热情而自然
C.目光四处打量,不是看手机
D.不时打哈欠、伸懒腰,揉鼻子揉眼
18、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他的意思是说,在人生的社会价值中居于第一位的应该是(b)
A.个人的社会存在 B.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C.个人的自我实现
D.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19、人为什么活着是困惑每个人的心灵的根本问题,在下列回答中,哪个是最合乎理性的(c)
A.活着是为了赚更多钱
B.活着是为了家人和自己
C.活着是为了在有限中实现永恒
D.活着是为了享受
20、从来都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必然带有各种限制,也没有无责任的自由。为了追求自由人们产生了各种人生观,下列说法中哪个属于最合理的人生观(a)
A.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B.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C.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D.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使天下人负我
二、多项选择题
1、理想和信念是密切联系的,它们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有(ac)A、思想性与实践性 B、时代性与阶级性 C、多样性与共同性 D、强制性与滞后性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bcd)A、社会主义荣辱观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追求一种理想,就意味着相信这种理想是正义的并且能够实现的,这种相信本身就是一种信念。这说明(abc)A、信念中包含有一定的认识 B、信念往往伴随着炽热的感情 C、信念总要表现为行为和实践的意志 D、信念是随心所欲的主观臆断
4、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acd)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D、爱自己的国家 5、1955年,钱学森冲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当有人问他为什么回国时,他说:“我为什么要走回归祖国这条道路?我认为道理很简单。——鸦片战争近百年来,国人强国梦不息,抗争不断。革命先烈为兴邦,为了炎黄子孙的强国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血沃中华热土。我个人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只能追随先烈的足迹。在千万般艰险中,探索追求,不顾及其他,再看看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们,在百废待兴的贫瘠土地上,盯住国内的贫穷,国外的封锁,经过多少个风风雨雨的春秋,让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想到这些,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丢弃呢?”钱学森发自肺腑的言语,对我们在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启示是(abcd)A、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有祖国
B、个人的理想要与国家的命运、民族命运相结合 C、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D、爱国主义是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的高度统一
6、以下属于改革创新精神表现的是(ab)A、突破陈规、大胆探索 B、奋勇争先、追求进步 C、自强不息、锐意进取 D、爱好和平、睦邻友好
7、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人生目的一经确定,就居于人生观的核心,它决定了(bd)
A.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B.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C.处于什么样的人生境遇
D.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8、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要与他人进行交往,形成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bcd)
A.平等原则
B.诚信原则 C. 宽容原则
D.互助原则
9、一个人是否健康,下面哪几个方面是健康人的正常表现(bcd)
A.行为正常,社会适应良好
B.心情愉快,情绪稳定
C.肌体强健,功能良好
D.道德相对完善
10、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千差万别,但是不外积极和消极两种,下列属于积极的有(bcd)
A.得过且过,随遇而安
B.身处逆境而百折不挠
C.笑对人生,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D.满怀希望与激情,不断开拓人生新境界
道德部分(第四、五、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d)
A、认识功能 B、调节功能 C、导向功能
D、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2、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是由(b)A、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决定的
B、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决定的 C、道德的性质决定的
D、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的
3、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c)A、劳动 B、吃喝 C、语言 D、交往
4、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社会主义道德(a)
A、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B、对社会行为的调节具有强制性
C、对社会生活的调整具有广泛性
D、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是(a)
A、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B、正确处理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 C、正确处理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关系 D、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6、依据我国经济生活和人们思想道德状况的实际,可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具体分为不同的层次,其中,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c)A、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B、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C、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7、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a)
A、爱国守法 B、诚实守信 C、团结友善 D、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对待服务对象不能有亲疏、贵贱之分,都应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一视同仁、周到服务。这是职业道德中(c)
A、助人为乐的要求 B、爱国守法的要求
C、办事公道的要求 D、尊老爱幼的要求
9、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公德主要内容的是(a)A、助人为乐 B、爱岗敬业 C、夫妻和睦 D、勤俭持家
10、有序的公共生活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使人们公共生活有序化,需要(c)
A、公共秩序 B、公共领域 C、公共道德 D、公共场所
11、从业人员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这是职业道德基本要求中(b)
A、办事公道的要求 B、爱岗敬业的要求 C、诚实守信的要求 D、奉献社会的要求
12、男女双方的恋爱行为,客观上对社会负有相应的道德责任,有着基本的道德要求。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男女恋爱中基本道德要求的是(b)
A、坦诚交流,真诚相待 B、朝三暮四,见异思迁 C、互相尊重,人格平等 D、文明相爱,健康交往
13、“亲愿亲好,邻愿邻安。”亲属邻里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这是家庭美德中(b)
A、尊老爱幼的要求 B、邻里团结的要求 C、勤俭持家的要求 D、男女平等的要求
14、人们在公共场所,如影剧院、图书馆等,行为举止得当,仪表大方,和气文雅,不喧哗吵闹等,这是社会公德中(a)A、文明礼貌的要求 B、助人为乐的要求 C、爱护公物的要求 D、保护环境的要求
15、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的人,都应该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这是职业道德中(a)A、爱岗敬业的要求 B、诚实守信的要求 C、办事公道的要求
D、奉献社会的要求
16、下列表述不属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内容的是(d)
A、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不学礼,无以立
D、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17、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c)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服务群众 D、奉献社会
18、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层次的要求是(d)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服务群众 D、奉献社会
19、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是(D)A、人性 B、阶级性 C、自然属性 D、社会属性
20、道德可以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这说明道德具有(b)
A、认识功能 B、导向功能 C、辩护功能 D、调节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
1、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这表现在(abd)
A、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B、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C、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D、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
2、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的社会作用还表现在(abc)A、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B、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C、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D、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3、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abcd)
A、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
C、道德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
D、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4、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表现在(ab)A、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B、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C、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D、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唯一途径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当(bcd)
A、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B、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C、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D、与人类共同的思想道德体系相一致
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为人民服务是(acd)A、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
B、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D、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7、以下对荣辱观认识正确的是(abc)
A、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B、荣辱观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和表达 C、荣辱观具有普适性
D、荣辱观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动力、导向和调节作用
8、社会生活基本上可以分为(ac)
A、公共生活 B、职业生活 C、私人生活 D、婚姻家庭生活
9、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是(bcd)
A、风俗 B、道德 C、纪律 D、法律
10、以下对社会公德理解正确的是(abc)
A、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B、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 C、社会公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 D、社会公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最高层次
法律部分(第七、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a)。A、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B、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C、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D、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
2、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是(b)。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文化的发展程度 D、人的素质
3、在一个国家里,由部门法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称为(b)。A、法系 B、法律体系 C、法学体系 D、法的历史类型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是(d)。A、行政法 B、经济法 C、刑法 D、宪法
5、下列法律中属于宪法相关法的是(a)。
A、《公务员法》 B、《预算法》 C、《立法法》 D、《劳动法》
6、民法是(a)。A、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B、调整公民、法人之间商事关系和商事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C、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D、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7、法律运行的关键性环节是(c)。
A、法律制定 B、法律遵守 C、法律执行 D、法律适用
8、在法律运行过程中,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是(b)。A、立法 B、守法 C、执法 D、司法
9、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准备阶段的是(b)。
A、审议法律草案 B、形成立法动议 C、提出和审议法律议案 D、清理规范性法律文件
10、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c)。
A、人民政府 B、人民政协 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
11、马克思说: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就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而言,这里讲得是两者间(c)。
A、性质上的差异关系 B、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C、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D、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12、国家制度是(a)。
A、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通过宪法、法律规定的有关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方面的制度的总称B、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C、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D、指统治阶级所采取的、按照一定原则来划分国家内部区域,调整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相互关系的国家外部总体形式
13、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a)。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4、我国公民的最高法律义务是(a)。
A、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 B、依法纳税 C、保守国家秘密 D、依法服兵役
15、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d)。
A、中共中央 B、国务院 C、中央军委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6、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真实意思表示行为有效条件。这一规定所体现的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b)。
A、平等原则 B、自愿原则 C、等价有偿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17、下列关于正当防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A、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B、正当防卫必须是针对不法侵犯行为者本人实行防卫 C、正当防卫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行为实行防卫 D、正当防卫只能是为了保护本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而实施防卫
18、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因该合伙企业经营亏损,财产不足以清偿到期债务,合伙人对该债务应承担(b)。
A、无限责任 B、按份责任 C、无限连带责任 D、有限连带责任
1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权利中,属于人格权的是(d)。
A、债权 B、亲权 C、所有权 D、生命权
20、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中最重要的作用是(a)。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1、法律运行的主要环节包括(abcd)。A、立法 B、守法 C、执法 D、司法
2、我国的司法机关是指(abd)。
A、国家检察院机关 B、国家审判机关 C、海关 D、公安机关
3、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包括(bc)。
A、共同富裕观念 B、自由平等观念 C、公平正义观念 D、权利义务观念
4、当今时代,我们要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bxd)。
A、经济安全 B、文化安全、生态安全 C、科技安全 D、社会公共安全
5、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能否顺利推进,在一定程度上要看社会主义法律思维能否深入人心。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是: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ABCD)。
A、讲法律,即要以法律为准绳 B、讲证据,即要以证据为根据 C、讲程序,即要以法律程序出发 D、讲法理,即要以运用法律原理和精神
6、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具体表现在(abcd)。
A、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B、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C、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D、宪法的修改需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代表的1/2以上的多数通过
7、我国的调解制度包括(abc)。
A、人民调解 B、行政调解 C、司法调解 D、仲裁审理
8、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自由有(abc)。A、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B、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 C、游行、示威自由 D、宗教信仰自由
9、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民法通则》规定法人成立的法律要件有(abc)。A、依法成立 B、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C、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D、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10、民事诉讼当事人是指音民事权利义务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要求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裁判的人。狭义上的当事人包括(ab)。A、原告 B、被告 C、共同诉讼人 D、第三人
第四篇:思修与法律
单选
1B 2C 3C 4D 5A 6D 7C 8B 9A 10D 11C 12C 13C 14B 15B 16B 17D 18C 19B 20C 多选
1BD 2ABCD 3ABCD 4ABCE 5BCD
1、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础。
2、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关键是什么?个人应该怎样正确认识与社会的关系? 答: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意味着个人与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另一方面,社会为个人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全的法制,并通过法制实现法治,如果每个人都在法制的框架内行为,即使有矛盾也可能通过法律的途径有效得到解决,又何愁个人与社会不能和谐发展呢?同时,也要加强道德教育,培养个人的包容意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就是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包容是求同存异,个人对社会包容,社会自然也会对个人包容,是为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教育科学文化等领域,每个人只要对社会对人民作出了贡献,都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千千万万的个人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方面做出了贡献,才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前进。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文明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文明、思想道德等方面对社会的贡献,至于哪一方面的贡献大一些,突出一些,则是因人而异的。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时期,一些人见利忘义,金钱至上,陷入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泥潭。许多人坚持了正确的价值观,像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就是坚持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优秀代表。从他们不平凡的事迹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他们的精神力量,看到他们闪光的人生价值。他们的先进事迹、高尚情操,教育和激励无数群众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发努力、开拓进取,创造出更多更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传承着先进人物的人生价值,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3、简述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的重要性。大学生应该怎样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答:职业选择是大学生对自己未来事业发展方向及社会定位的选择。对当前的大学生而言,树立怎样的择业观对于今后的发展尤为重要。
科学理性。大学生择业追求美好生活、理想职业和个人前程是无可厚非的。但要清楚地认识到美好的生活来自于艰苦奋斗,追求个人理想和前途要把国家利益、社会需求和个人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当前不少大学生在做职业规划时,或好高骛远追求“理想”的职业,或急功近利追求有“钱途”的职业,或思想保守追求“稳定”的职业,或挑肥拣瘦不愿意干“没出息”的职业。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非常令人担忧。在笔者看来,对就业形势要有清醒的认知,对职业本身要有清醒的认知。许多家长学生不顾子女和自身才智天赋的实际,移民、择校,热衷接受“精英教育”,走“从政”、“明星”之路。但是他们对这些职业的素质要求以及选择几率并未有清醒的认识。相反,当前很多企业对高职业技能的大学生求贤若渴,许多“蓝领”的薪水比一般公务员要高,技师、技工前途光明。
正确对待当前的就业形势: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数多;就业机制有待完善;就业观念有待更新。
当前的失业包括: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发展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自助择业和主动创业是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国家支持大学生的自主就业、自谋职业,大学生应该发挥主观积极性。
1.在择业方面,个人的选择必须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
①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②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③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2.树立正确创业观:①是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②是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③是要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
4、简述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答: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分为特殊有效要件,与一般有效要件。其中特殊有效要件是要基于一下的三个要件
如果是双发民事行为前提下,要求“双方合意”,合意即为特殊要件 如果是实践性合同,那么交付就是特殊要件
如果是发生要式行为的时候,那么基于法定或者商业管理或者约定的“要式”似乎特殊成立。原则上要式不具备,合同不成立。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就是在“合同的主要义务已经履行的前提下”应当视为合同是成立的。
5、简述刑法的基本原则。
答: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本身所具有的,贯穿于刑法始终,必须得到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法治的基本原则在刑法中的具体表现,是各个部门法都必须遵循的共同准则在刑法中的特殊体现。但刑法的基本原则具有自身的特征。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刑法的三个基本原则,这就是罪刑法定原则、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材料分析题(答案略)论述题
什么是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哪些条件?谈谈你对大学生应该怎样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的看法。
答:人的价值,是价值观研究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也是几千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争论不休的重要问题之一。马克思主义既重视人的社会价值,也重视人的自我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是两个方面:自我(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的自我价值既表现为个体存在的意义(个体对社会的重要性、责任和贡献)和个体需求的满足,也表现为社会对个体的尊重和满足。人的社会价值则表现为个体对社会需求的满足和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人生价值的实现不论是人的社会价值还是自我价值,都存在一个由潜在变为现实的问题。一个人的价值由潜在变为现实,是有条件的,是受各种条件的制约的。首先,从客观条件来看,个人价值的实现取决于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制度,可以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可以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形式;社会飞快的发展速度,可以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更多的机遇。
其次,从主观条件来看,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主观素质有密切关系。如,为国家、民族、社会利益、人民利益献身的人生抱负;不怕挫折、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忠于职守、公而忘私的正直为人;博学多才、一专多能的工作技能;稳定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广泛的人际交往能力等,都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
最后,实现个人价值的惟一的途径是勇于参加社会实践。只有勇于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表现出为社会所作的奉献及其大小,才能使人的自我价值得到实在的表现而被社会所承认。社会的实践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需要的变化,新的实践形式层出不穷。生活于现实社会中的人究竟以什么样的实践形式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比较复杂的,应当因人而异。例如,具有高知识、高技术的个人,可以通过选择知识技术密集型的实践形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文化技术水平低的个人,既可以通过选择劳动密集型的实践形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也可以通过再学习、再提高、更换社会角色的形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总之,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当前,就是要投身于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实践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不仅要有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更要勇于实践,在具体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培养、形成和提升自己崇高的人生价值观。大学生是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影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必然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调动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工作,更需要我们每个大学生自觉实践,勇于探索,读书好学,多思好问,革新创造,特别是注意从要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求真务实,把学校和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加强社会价值的行为规范,经过价值实践的反复强化,锻炼敏锐的思维,形成良好的判断能力,进而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努力使自己成为 21 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那种会生存、善学习、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在整体上有效帮助我们每个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正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道德价值和功利价值关系,确实地肩负起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使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五篇:思修答案
1、理想的涵义与特征?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憧憬未来的生产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
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1)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它必定带着特定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定带着特定阶级的烙印。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性质和人们所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不同,所处的阶级关系与阶级地位不同。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深度与广度不同,所形成的理想也不同。
(2)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现实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他激励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步步地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奋斗。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因而对人们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3)理想是多方面的和多类型的从不同角度审视,可以把理想划分为许多类型:从理想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理想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等;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理想有长远理想和社会理想等;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理想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等„„
(4)理想既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
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他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另一方面,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才能实现,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实践产生理想、理想指引实践,理想与实践相互作用、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中,推动着人们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在奋斗中追求、在追求中奋斗。
2、信仰的实质内容是什么?怎样理解?
3、如何看待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集中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来谋求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爱国主义精神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在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中国人民从未有丝毫犹豫和退让。(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辉煌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曾经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远播海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新的世纪,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最到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港澳台以及广大海外同胞,激发爱我中华、建我中华、强我中华的爱国热情。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伟大的人生目标往往产生于祖国的深厚的爱一个人对祖国爱的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
4、爱国主义的内涵和优良传统有哪些?
(一)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乡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和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或义务。履行爱国的责任或义务,是对祖**亲的报答。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的河山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祖国的山山水水滋养哺育着她的子子孙孙。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只是自然风光,而且是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因此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对自己骨肉同胞的爱,反映的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爱自己的同胞就是爱人民群众。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组要是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仅仅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础。(4)爱自己的国家
爱祖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祖国的大好河山,自己的骨肉同胞,民族的灿烂文化,是同国家相联系的。我们每个人的发展都是同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紧密联系起来的。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都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中华民族历史上许许多多的爱国故事,感人肺腑,流播四海,代代传颂。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思想付诸行动。(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民族团结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与神圣职责。在中国历史上,尽管发生过民族之间的战争,也出现过分裂和内乱,但是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始终是人心所向,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4)同仇敌忾,抵抗外侮
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容忍外来的侵略和压迫。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总是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
6、人生目的的作用? 答: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不同的人生目的会使人采取不同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7、人生观及其内容。答: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8、大学生如何创造积极的人生价值?
答: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就什么样的人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坚决摒弃错误的人生观,选择并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使我们的人生走向正轨。
其次,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人生的意义,需要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只有找到了自己对生活意义的正确答案,才会自觉地朝着选定的目标努力,以全部的情感、意志、信念去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结合起来,在为社会服务中实现个人利益,又以个人的发展和完善去促进社会的发展。
第三,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主要就是要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大学生应自觉地以各种科学方法调适心理、保持心理健康,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坚持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的原则,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社会中正确认识人体与社会的统一关系,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正确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此,才能为建设和谐文化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9、道德的相关概念。
答:1.起源: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必然带有阶级属性,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也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3.功能:道德的主要功能是指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认识功能,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调节功能,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4.社会作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是一种精神力量,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要影响。其次,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1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核心与原则?
答: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的双重效应? 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但也要看到,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如趋利性,自发性等也会反映到道德生活中来,反映到人与人的关系上,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现象,这些因素都会干扰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12.集体主义包括以下内容:
(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和谐统一,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特点,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关系的本质特点。对于个人利益来说,集体利益并不是虚幻的、绝对凌驾于个人之上的利益实体,而是既统辖个人利益,又不与个人利益相对立,并最大限度地代表个人的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一方面,集体的利益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具体个人利益。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个人利益,就无法充分调动每个劳动者的个人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国家、集体利益就无法保证和实现。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也离不开集体利益。中国各行各业劳动者的个人利益的实现和提高,在根本上依赖于国家的集体经济和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离开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所谓集体利益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一定劳动者组成的利益集合体在经济、政治和精神文化诸方面利益的总和。而个人利益则是指个人的一切正当需求的总和。它首先是指个人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包括个人政治权利、精神文化需要等因素。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集体利益并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每个集体成员利益的有机结合。集体利益代表了每个集体成员的长远的、根本的和全局的利益,是实现个人利益的前提和保障,这就决定了集体利益必然高于个人利益。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并不否认正当的个人利益,而主张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它强调集体必须充分关心和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使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实现,并力求使每个集体成员的个性和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维护个人的尊严和价值,并伎个人的个性得以自由和谐地发展。一方面,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手段和获得个人自由;另一方面,只有集体才能为个人利益的满足、全面发展和个人自由的真正实现提供和创造充足的条件。社会主义集体利益本身包含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而且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源泉。因此为了使集体的事业兴旺发达,我们在强调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同时,更要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的满足和个人才华的发挥、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这样才能更有利于社会和国家利益的发展。
13.为什么说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它的公共生活规范和要求。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
(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一个社会安定有序,本身就是不同利益群体各显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表现。当代社会的公共生活不但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和普遍性,而且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如果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整个社会就会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社会和谐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日益扩大的今天,生产活动与日常生活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重合现象。生产场所与生活领域交叉重合的情况,使公共秩序的状况对社会生产活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有序的公共生活不仅有利于日常生活的和谐,也会促进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良好的公共生活秩序是社会成员生活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关注民生,不仅要重视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更要重视他们的生活质量;这都有赖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社会公共生活的井然有序。
(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国家现代化有赖于人的现代化和公共生活的文明进步。有序的公共生活已成为城市文明风尚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我国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也称宪法权利,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的,必可可少的权力。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和自由,(4)人身自由,(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6)社会经济权,(7)文化教育权,(8)特定主体权;
公民的基本义务也称宪法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根本责任。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包括:(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6)其他义务。
19、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之间的关系如何?
(详细)犯罪是刑法规定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严重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它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法惩罚性三大特征。首先,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1,在我国,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指犯罪行为危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以及体现这些社会关系的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特征。2,具有一定严重程度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它揭示了国家将某种行为规定为犯罪的原因,阐明了犯罪与社会的关系,揭示了犯罪的社会政治本质。3,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我国《刑法》第13条对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进行了具体的规定。3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有的表现为实际的危害结果,有的表现为发生严重危害结果的现实危险;有的表现为物质性的危害结果,有的表现为精神性的危害。4,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是一个纯粹的事实概念,而是行为的客观危害和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的统一。5,影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的因素很多,有行为侵犯的客体,行为的手段、方法及时间、地点,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行为人的个人情况以及行为人的个人心理状态等。
其次,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1,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一定都是犯罪行为,只有触犯刑律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才是现代意义上的犯罪。反过来说,如果一个行为没有违反刑法的规定,不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构成,即使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也不可能构成犯罪。2,我国刑法中,刑事违法性包括违反《刑法》的规定、单行刑事法规的规定和行政、经济法律中规定的刑事责任条款,以及违反刑法分则性规范的规定和总则性规范的规定。3,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基本法律特征,也是划分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的基本界限.再次,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1,犯罪是刑罚的前提,刑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犯罪的概念包括刑罚的要求。2,我国《刑法》13条将“应当受刑罚惩罚”这一特征明确写进了犯罪的定义。总之,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法惩罚性是犯罪缺一不可的基本特征。2,其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应受刑罚惩罚性反映了犯罪与刑罚的关系,揭示了犯罪的法律后果。3,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决定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而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则反过来说明和体现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简略)1.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2.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只有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其行为就是犯罪。
简述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1)法律权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
法律权利,是一个和法律义务相对应的概念,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权能或利益,它表现为权利享有者可以自己作出一定的行为,也可以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一切法律权利都受到国家的保护,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享有者有权向人民法院或者有关主管机关申诉或请求保护 法律权利的特点在于:
第一,它来自法律规范的规定,得到国家的确认和保障;
第二,它是保证权利人利益的法律手段;
第三,它是与义务相关联的概念,离开义务就无法理解权利,它得到义务人的法律义务的保证,否则权利人的权利不可能行使;
第四,它确定权利人从事法律所允许的行为的范围,在这一范围内,权利人满足自己利益的行为或者要求义务人从事一定行为是合法的,而超过这一范围,则是非法的或不受法律保护的。
法律义务:是设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抑制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保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法律规范必须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保证权得人的权利得以实现,当负有义务的主体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自己的义务时,要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承担相应的责任.结合书上相关内容谈谈如何为自己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本题答案为交往篇内容,书上没有,自行根据老师ppt及自身认识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