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案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的实施方案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为依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和谐、身心健康、意志坚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基本原则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要坚持针对性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普遍开展教育活动;差异性原则,关注个性差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尊重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
还要做到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三、实施办法
1、建立四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市教育局将按照省文明办的要求,依托吉林师大分院心理研究所,建立四平市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完善设施和各种功能室,配齐配强专兼职心理教师,引进配套的先进仪器设备,设立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四月份,市教育局将举办四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揭牌仪式和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市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将承担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辅导、咨询和指导等工作,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各县(市)区也要按照省文明办的要求,2011年各建一所心理健康辅导站,负责所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深化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防治各种心理问题,开发潜能,塑造积极向上心态,为幸福人生奠基,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为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和创新指明了方向,各学校要深入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按照总课题组的研究方法
和要求,扎实开展研究工作,积极撰写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和案例,经常举行交流研讨活动。市教育局将加强课题的管理和指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征集评选活动,适时召开全市现场会或研讨会,总结、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成果。
3、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各校要根据学校实际,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统筹考虑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开设心理健康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要在各学科教学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学科特点与优势,针对学生实际,有意识地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开发多元智能;要自觉运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指导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日常学习、生活,与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密切相关。因此,要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努力挖掘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通过巧妙的设计和组织活动,切实推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注重情感、志趣、意志、创造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5、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各中小学要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专职心理教师为骨干,以思想品德课和政治课
教师、班主任和团队、德育干部为主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要加强培训,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充分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今年四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将送教上门,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专业人员对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培训。
6、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每所学校都要完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和基本的仪器设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设立心理咨询信箱、接待日等。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心理健康热线”,安排专职教师接听心理咨询电话,对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辅导。学校要主动加强与家长的经常性联系,完善家校联系制度,利用校园网、QQ群、校报、电话、家长会等指导家长优化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良好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同时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学生走进社区、融入社区的渠道和方式,共同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四、几点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各县(市)
区和学校要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提高对该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计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2、拓宽途径,注重实效。心理健康教育是立体的、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全过程,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项工作之中。要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主动适应生活和社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3、精心管理,加强督导。市教育局将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年度教育重点工作目标管理体系,加大督导评估力度,加强管理和指导。各县(市)区也要加强督导评估,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全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11年3月
第二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施方案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意义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国际竞争的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心理健康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是故,必须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适应时代挑战的有力应答。现实和未来都要求人们从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些都与人的心理品质有关。可以说,年轻人如果没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就很难适应21世纪的激烈竞争。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也使得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压力和挑战。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学校培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但要有强健的体魄,有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更要有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健康的发展。惟有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才能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是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涵。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离家出走的事件屡有发生,这其中,除了外部因素外,无不与学生自身的心理脆弱、敏感、抗挫能力差等有关。因此,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会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以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人际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成为素质教育的迫切任务。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中小学生经常出现以下这样一些诸如胆怯、焦虑、苦恼、烦闷、自卑、自私、嫉妒、不合群等行为时,往往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尤其在青少年时期,迅速而特殊的生理变化也容易引发心理问题,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又不会轻易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他们自主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但又有很大的幼稚成分。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极盛教授公开发表了他对全国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达32%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由此可见一斑。因此,有必要针对中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从正面给他们以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心理始终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地成长。
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改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需要。目前上海市各类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走在了前列,很多学校开设了心育课,配备了专职心育教师,建立起心育及心理咨询网络,以上心育课、团体咨询、个体咨询等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有力地促进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我省近几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有关部门的大力促动下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以小学、初中为主,在高中学校发展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
7、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课程改革的需要。2010年秋,我省中小学将全面进入新课改。这次新课改将实施新的中小学课程方案,而新方案是根据时代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且在培养目标上作了重要调整。它既改变了过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片面强调服务于政治需要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的缺陷,也避免了“学生本位”以及“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的局限性。较好地体现了社会、个体、自然三者的有机结合、统一。在这些目标中,既有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要求(如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和愿望、具有社会责任感等);也有关于学生个体自我成长的要求(如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态、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等)。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和了解,目前中小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针对人格和生活心理问题展开的,相对忽视学习和生涯健康心理的培养。健康心理培养的重要目的包括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发挥学习潜能,培养学生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能力。所以,忽视学习和生活发展的健康心理的培养教育是片面的。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不高。虽然许多学校已采取了诸如上课、讲座、学科渗透、热线电话、咨询信箱、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等活动,但由于缺乏系统规划而使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在不少地方游离于学校整体教育工作之外,表现为心理辅导教师“孤军奋战”,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活动被其他教育活动随意取代,“心理辅导室”有牌无人等现象。有的活动过于形式化,如大面积建心理档案、搞心理测量;有的活动过于成人化、课程化、知识化,把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变成了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此外,市场上各种教材和读物良莠不齐,有些是匆匆组织“枪手”编写而成的。这些都不利于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提高。
3、对教师和家长的健康心理素质培养重视不够。调查表明,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检测率为10.60%,中学生父母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16%,小学生父母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97%。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父母的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因此,开展教师和家长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必须成为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目前,个别地方,如杭州市已开展这项工作,如开通教师心理热线等,但其他地方尚未启动。
4、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短缺,在职培训是目前提高心理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有的地方(如浙江省杭州、富阳等)培训比较系统,教师的素质比较好。但大多数地方只进行讲座式或观摩式的培训,个别学校甚至把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编余”教师用来应付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工作,这就影响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5、课内课外结合不够紧密,学校的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和心理环境并不完全符合健康心理素质培养的要求。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指导思想
1、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人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
4、心理健康教育在教材的选取上要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必须是经过科学研究后的成果;在教育手段上,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心理能力的提高;在评价方法上,要借助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如心理测量等;在建立心理档案方面,要力争做到“严、实、详”,建立心理辅导室,要典雅、温馨、安全、舒适。
5、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强调行为训练。如果心理健康教育只停留在说教,或灌输理论知识,而不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那么是收不到多少实效的。
6、要注意集体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指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要个别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7、要慎用心理测试和测试量表。心理测试量表、手段一定要科学,不能简单靠量表测试结果下结论,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对心理测试的结果、学生心理问题要严格保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有职业道德。
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基本目标
1、探寻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2、研究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学生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查分析,掌握基本情况,并针对实际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3、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与辅导,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另一方面,也积累个案,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
4、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我州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实施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5、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6、除与原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对小学生也可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7、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8、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误区的剖析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测验;
2、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
3、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心理课
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初步构想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维护。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 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的训练活动等; 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习惯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情感教育,即教学生学会体察和表达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疏泄消极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表训练、放松训练等等;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等互动技巧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及要求所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的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培养;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对自己建立科学的认识,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能做到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自信培养、良好自我形象建立等;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对性别认同,以及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异性交往的有关知识与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及调适等。
2、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而言,包括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问题的咨询和调适;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情绪的调适与辅导;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行为的咨询与矫正;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如神经衰弱、失眠、疑病症、神经性强迫症、癔病等身心疾患的治疗和矫正;性行为问题,主要指由于性心理障碍而产生的各种性变态行为等的矫正与治疗,这一问题在中小学生中出现的比例较少。
3、中小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具有巨大的心理潜能,中小学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为提高民族素质,应从小加强重视中小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创造力培养。因此,心理潜能开发和创造力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通过特殊的教育训练活动对学生进行判断能力、推理能力、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学生创造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4、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小学心理辅导是辅导人员运用其专业知识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根据自己的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生活目标,提高心理机能,消除成长中的烦恼与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并较好地适应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学校心理辅导的精髓是以促进成长和潜能开发为目标,挖掘行为下面深藏的合理需要,系统思考影响心理行为的各种变量,在充分尊重人的氛围中创造条件,让当事人负责任地自己选择具有建设性的价值和行为方式,健康成长。作为一种新的素质教育途径,学校心理辅导可通过三条途径实施:一是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履行好班级团体领导者的角色,通过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和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因素,促进学生成长;二是在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和各科教师的协同努力中,通过班级活动、团队活动、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使团体成长为学习型组织,使团体的每个人在团体成长的过程中成长;三是在以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人员为主的心理卫生工作系统中,针对学生一般倾向性心理问题和个别、特殊的心理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诊断、设计和帮助。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工作取向是,工作目标上以发展性辅导为主、治疗性辅导为辅,方式上以团体辅导为主、个别辅导为辅,心理结构上知行结合,以行为主。辅导分类:按辅导涉及的学生活动领域,分为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按辅导涉及的心理与行为的性质,分为情绪辅导、智能辅导、人格辅导、自我意识辅导、社交行为辅导、耐挫力辅导、性问题辅导等;按辅导对象的人数,分为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辅导目标:学会调适。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适应”处理的是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问题,调整的重点是人的行为;寻求发展。就是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负起生活责任,扩展生活方式,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良好的社会功能,过积极而有效率的生活。辅导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心理辅导应在学校教育的早期阶段就开始进行。心理辅导工作应取主动态势,宜未雨绸缪,注意防微杜渐。对于那些社会处境不利的学生、生活发生了重大变故的学生、自我期望偏高而又屡遭挫折的学生,应及早发现征候,重点实行早期干预;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尊重学生个人的尊严,以平等的、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选择。运用同感的态度和技术加深对受辅学生的理解;学生主体性原则。心理辅导要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唱主角”。以开展活动为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形式;个别化对待原则。注意对学生个别差异的了解。对不同学生实行区别对待。认真做好个案研究;整体性发展原则。树立学生全人发展的观念。不宜把心理辅导课程变成单纯的知识传授课。采用综合辅导模式。辅导途径:开设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辅导、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个别辅导、小组辅导
八、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的重点和难点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调查普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探索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是构建中小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培养的模式及操作方法。
九、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
1、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尤其对本课题研究有理论支撑和有重要指导作用的文献资料,如,《心育论》,《学校心理辅导实用教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书籍与文件。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学生教师、家长的问卷,摸清学生的部分心理状况。我们拟利用自编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调查问卷”(可以测试7个内容:学习心理,群体心理,意志锻炼,品德修养,性格特征,情绪调节,家庭社会环境)对中小学的学生特有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
3、量表测量法:利用行之有效的心理测量量表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较为科学,全面的测量,进一步分析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我们打算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主持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y.g-wr性格量表”,两个测验都制定有全国常模,适用我国的中学生,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的“tviht全量表”可以测试8个内容,即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y.g—wr性格量表’’可以测试12个内容:即抑郁性、攻击性、情绪变化、活动性、自卑感、细致性、神经质、思考的向性、主客观性,专配性、协调性、社会的向性。
4、行动研究法:通过对精心设置的教育教学,心育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素材收集,分析并加以研究。
5、个案分析法:确定典型研究对象,对其行为及心理进行全程追踪调查与研究。
6、比较法:通过对实验班级与对比班级的比较,从中归纳出心育所取得的成绩。
7、观察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课余观察,课外活动观察,社会实践活动,家庭活动的言行表现,收集材料。
8、实验法:主要是自然实验法,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或心理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探索在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等。
十、省内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状况近二三十年来,许多教育专家学者和教育实际工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培养方面的实践和研究,积累了大量有益可行的经验,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概而言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研究比较薄弱。首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哲学基础几乎没有研究。哲学是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缺少哲学指导的心理健康教育很难获得深层次的突破和发展。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和范畴比较模糊,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概念需要更确切的界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及其与五育(尤其与德育)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澄清。
2、应用研究存在不足。从已发表的论文和学术会议交流文章看,应用研究中“方法中心”现象比较突出,即运用心理测量法的调查研究比较多。具体问题有:重复性调查多,有新意的研究不多;对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和小学生)的干预研究多,对教师和家长的干预研究少;采用心理因素取向的研究比较多,采用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相结合的立体取向研究少;运用国外量表多,自编量表少;横向研究多,跟踪研究少;实证研究和人文研究相结合的少;取样范围小,跨地区协作研究缺乏。
十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组成员现状阮灿斌:武穴市教科所副所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湖北省教科所访问学者,湖北省德育学会会员、心理学会会员,大学本科毕业,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湖北省地方创造教育教材《玩中学》、《做中学》副主编,武穴市《教育科研》杂志主编,中央教科所《教育情报参考》、中华学习网、中国教研网特邀编辑,湖北省少先队学会会员,《学习报》特约编辑,《湖北教育》特约通讯员,《黄冈日报》特约记者。多次在市级讲课比赛中获奖。先后被评为黄冈市“骨干教师”、“模范通讯员”,武穴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模范班主任”、“十佳辅导员”、“优秀晚会主持人”等称号。先后在《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国防教育报》、《党员生活》、《德育报》、《家长报》、《湖北日报》、《湖北教育》、《湖北法制报》、《黄冈日报》等地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270多篇,发表论文20多篇,德育论文《浅谈隐性教育》入选《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选》第三卷,并应邀参加中央教科所教育研讨会,《浅谈学校德育管理中的“隐性教育”》在中央教科所核心期刊《教育情报参考》发表。《如何在学校德育中实践“以人为体”的教育思想》被省教育厅评为论文一等奖,并入选论文集。创办黄冈试卷网和武穴教科网,为武穴市教育科研网络化和中小学心理健康奠基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程伟林: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有十几年从事高中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工作经验,理论功底深厚,擅长计算机技术,在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上有独到的见解,曾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研究文章多篇,现担任湖北省武穴师范、武穴实验高中副校长,主管教学工作,为省级骨干教师,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很强的组织能力。该负责人准备投入主要精力和时间,以本课题为龙头,带动学校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工作,充分保证课题的实施与落实。汤书祥:中学心理高级教师,有较宽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孔德勇、蔡艳芳、管慧芳为国家级骨干教师,后两者也于今年被评为特级教师,具有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科研经历,擅长做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工作,已经率先尝试在学科教学中和常规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郑舫:心理学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多次参加武汉大学《高考心理辅导暨潜能开发高层论坛》,现为湖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师团成员,担任高一和高三心理专题辅导教师,创办“心灵之声”信箱,共计收、回学生来信500余封,接受学生面询150例,积累大量的个案资料,有15篇心理素质培养相关论文(文章)在省级报刊、杂志或学会上发表(13篇)或获奖(2篇)。本课题主要采取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并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运用到教学和课题研究之中。本课题组人员分工:⑴课题指导:刘青春、叶平、李文鹏、姜瑛俐、张增艳;⑵课题领导小组:张增艳、刘辉云、阮灿斌、刘辉炎、项江水、吴汉松、涂国宝、雷晓青、汪德生、上官金星;⑶课题研究组:阮灿斌(组长)、张烈智、陈伟林、罗平安、孔德勇、蔡艳芳、管慧芳、汤书祥、郑舫、查成文等。课题研究组负责课题研究与实验的具体组织与理论指导,落实课题研究与实验的设备条件,负责课题研究与实验方案的起草、申报立项、实验组织、实验管理,资料档案服务,中期检查与实验总结等工作。⑷课题实验组:阮灿斌(组长)、陈伟林、罗平安、孔德勇、蔡艳芳、管慧芳、汤书祥、郑舫、查成文等。具体承担本课题的教学实验和研究任务,各学科教学方案和研究方案的实施。十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工作安排及经费预算主要阶段性成果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阶段成果名称成果形式承 担 人1试验办点阶段(XX.9---XX.12)武穴实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案申请报告实施方案陈伟林2设计准备阶段(XX.12---XX年.7)《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施方案》申请报告实施方案阮灿斌3重点实验阶段(XX年.9---2010.1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施细则、管理目标》实验方案实验总结各实验点负责人4全面实验阶段(XX年.8---2010.7)《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合实施方案》研究与实验大纲阮灿斌和各点负责人5总结鉴定阶段(2010.7—2010.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合报告》文集大纲、教材、论文课题领导小组最终研究成果序号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名称成果形式承担人12010年10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总结方案》方案阮灿斌22010年11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优质教案集》教案集课题领导小组32010年12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集》论文集课题领导小组42010年1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个案集锦》个案集郑舫汤书祥52010年2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实验报告阮灿斌
1、工作安排
2、经费预算经费预算总额40000(元)自筹10000(元)申请30000(元)经费开支项目预算1.资料费: 4000元2.调研差旅费: XX0元3.小型会议费: 3000元 4.计算机使用费: 6000元 5.打印费: 3000元6.成果评审费: 300元 7.其他: 3700元自筹经费来源说明通过论文评比、结集出版、培训活动、课题研究经费筹集一部分资金。经费管理单位名称、地址及邮编湖北省武穴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负责经费管理。地址:湖北省武穴市宁江路42号 邮编:435400
第三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业
一、概念题:
1、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种内外协调的心理状态;适应良好,尤其是社会适应良好;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发展状态。
2、催眠 :狭义:是指对人或动物刺激视觉、听觉或触觉来引起半睡眠状态,对人还可以用言语的暗示引起。
3、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指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4、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5、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指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通过特殊的人际关系,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增进心身健康,提高适应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与潜能发挥。
二、简答题: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答:
(一)、社会支持系统要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提供保障。
1.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提高教师社会地位。
2.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师培训机制,为教师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提供保障。
4.贯彻“以人为本”理念,通过人文关怀让教师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5.取得学生及学生家长、社会各方面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二)、学校管理支持系统要为教师心理健康提供民主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
1.民主的管理。2.尊重的管理。3.发现的管理。4.激励的管理。
二、教师自身的支持系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内在动力。
答:1.教师要提高教育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主动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与时俱进。2.教师对自身的角色转换要有清楚的认识。3.教师要不断调整教育行为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师要学会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健康的人格。
2、简述精神分析理论的咨询技术。
答:(1)催眠--狭义:是指对人或动物刺激视觉、听觉或触觉来引起半睡眠状态,对人还可以用言语的暗示引起。(2)自由联想(3)释梦(4)移情(5)直接分析疗法
3、简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家长 过分溺爱、过分专制、忽视放任、“父爱缺失”、偏重物质奖励、隔代养育。
4、简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主要内容。
答:(1).生活辅导,包括自我意识辅导、人际关系辅导、情绪辅导、青春期辅导等。(2).学习辅导,包括智力因素辅导、非智力因素辅导。(3).职业辅导,包括学会生存、学会选择等。
5、简述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答:(1).职业倦怠(2).自卑(3).焦虑(4).抑郁(5).嫉妒(6).亚健康状态(7).心理危机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加强杭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杭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
2003-03-25作者(来源):杭教〔2003〕3号 杭州市教育局办公室
各区、县(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各有关管委会社发局: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市的均衡发展,努力提高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当代中小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心理素质要求日益突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八五”、“九五”时期以来,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广大中小学校和教育科研单位,努力探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形成了一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队伍,有效地建立起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素质的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十五”期间,为进一步普及、深化、提高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认真领会和贯彻国务院、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努力把杭州市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要全面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根据上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各地和学校应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1、进一步健全市、区县(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
——切实落实我局2000—2005年德育工作指导意见。市、区县(市)两级现已建立和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到2003年底,市、区县(市)属中学要全部建立心理辅导站(室),省市实验中小学和有条件的示范性中小学要建立心理辅导站(室),或先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并在2004年底前建立心理辅导站(室)。其他学校争取在2004年底前建立学校心理辅导站(室)或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
——加强区、县(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机构的建设。区、县(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要明确1名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负责,配备1名专职人员从事具体工作。
——充分发挥杭州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组织协调、调研、指导的工作职能,建设和配备好面向全市中小学生服务的市级心理辅导站。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提高我市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2、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继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书的专业培训。从2003年起,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上岗资格认证和管理由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和市、区县(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实施。《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书》每年颁发一次,证书的有效期为五年。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书》的教师方可应聘各级各类学校心理辅导员岗位,从事心理辅导站(心理辅导室)工作。从2003年秋季开始,所有中小学心理辅导站(室)专兼职教师必须持证上岗。
——学校应在广大教师中大力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帮助教师树立心理健康意识,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要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
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教师学会心理调适,有效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3、积级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应多样化。要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在小学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2002年秋季入学的杭州市区直属高中和区属高中高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高中德育综合课程“人与社会”的教育内容,要认真开足、开好。从2003年起,我市城区、乡镇的中小学都应组织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学高年段以上的中小学各年级,每学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不得少于3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课时从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予以安排。
——加强和提高个别咨询与辅导的科学性和专业化水平。已建立心理辅导站(室)的学校要把来访学生的个别辅导制度化、规范化。心理辅导站(心理咨询室)的办公用房位置选择要合宜,环境布置要符合辅导工作特点,要提高个别心理辅导的指导水平,认真做好个案资料的积累,严格遵循保密原则,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要认真总结、研究在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中融合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加强这方面的课题探索和成果推广,使各育渗透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创设符合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和教学环境。同时,要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2004年和2005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年会,将分别以这两个领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为主题,开展研讨交流,并总结推广一批优秀经验成果。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八五”、“九五”工作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总结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加强对外的学术研究、交流,扩大开放度,汲取国内外和兄弟省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进
理论和经验,宣传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成果,吸引和组织在杭州举办全国性的高层次心理健康教育学术活动,提升我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和研究平台。
三、进一步落实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政策措施
1、杭州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要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检查、评估和指导
——每年举行一次杭州市学校心理辅导站合格站申报的评估验收工作。市属中学由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区、县(市)属中小学由区、县(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评估标准依据“杭州市学校心理辅导站工作条例”)。
——每两年组织一次杭州市学校心理辅导优秀站申报评估验收工作。优秀站评估工作由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评估标准依据“杭州市学校心理辅导优秀站工作条例”)。
——每两年组织一次杭州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评选活动。
——每年举行一次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术年会活动,评选和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科研成果。
——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统一要求和省教育厅地方课程教材管理的有关意见,认真组织和编写杭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用书和指导手册,定期举行全市性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2004年上半年,组织对13个区、县(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调研,进一步落实“积极推进,分类指导”的原则。
——2005年,举行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展示会。
2、稳定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
(1)学校担任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享受本校班主任的工作量待遇,学校心理辅导站站长(专职)任职年限按班主任工作年限计算。担任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应体现其兼职工作量待遇。
(2)教师参加市级以上专业心理辅导持证上岗培训班、研究生课程班,学习课时按有关规定计入教师继续教育课时。
(3)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可参加职称评审中的德育或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兼职教师在参加职称评审中将充分考虑其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实绩。
第五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第四稿)--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第四稿)--心理健康教育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实名制博客用户 取回密码
中国教育网 教育在线 教育人博客
心理健康教育
<< < 2008-4 > >>日一二三四五六 1234567 891011121314 ***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公 告
黄冈试卷网
httP://www.xiexiebang.com.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教育人博客郑重声明:博客用户在其个人页面所发布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
联系教育人博客系统管理员;关于各种问题反馈途径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