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心理弹性和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

时间:2019-05-12 20:0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初中生心理弹性和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初中生心理弹性和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

第一篇:农村初中生心理弹性和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

农村初中生心理弹性和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

地平线上

摘要:通过分析多篇与心理健康有关的论文数据与结论,结合教学经验,简要谈谈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弹性与生活事件的关系,初步得出结论:生活事件对心理弹性有着负性的影响。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心理弹性生活事件

一、心理弹性和生活事件

(一)根据百度百科,“心理弹性”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是受到物理学中弹性力学的启发,它是以个体的先天素质为发生条件,并伴随个体后天社会实践活动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特征。心理弹性有四方面的特征:意识性、互动性、整合性、差异性。心理弹性被激发的前提条件是出现使个体身心受到损伤的逆境或压力事件。生活事件作为压力事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衡量个体心理弹性大小的指标之一。心理弹性越好的人对于在逆境或重大威胁消失后能够恢复到之前的健康心理,甚至在应激后获得成长和进步。因而研究生活事件对生活事件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生活事件是一种应激源,其产生的紧张感需要个体逐步消除而达到身心适应。当生活事件影响没能消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个体就可能出现躯体或精神方面的问题。

对于初中生来说,正在处于心理的断奶期,在心理层面上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一些生活事件对他们的影响不尽一样,有的学生可以接受,甚至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仍能获得更大的收获,而有的则在挫折面前搏手无策,甚至会产生逆向心理作出令人难以想象的举动,这就

说明心理弹性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生活事件会有着不同的反应。因此研究心理弹性与生活事件的关系对初中生的心理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

关于心理弹性和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一直以来都有学者研究,并且得出的结论基本相同,因而这次研究采用分析多份文章的数据以及结论,进一步概括,并结合教学经验得出结论。对心理弹性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无非是想得出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讨论自变量心理弹性与生活事件对因变量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着重要作用。

(一)农村初中生心理弹性对心理健康作用的讨论

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由胡月琴等2008年编制产量表共有27个题日,共有五个维度: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有研究表明,青少年心理弹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青少年心理弹性较好。将心理弹性各维度按平均分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家庭支持,情绪控制,人际协助,目标专注,积极认知。

因此我们在平时要多加培养孩子的积极认知、目标专注、人际协助三方面的意识,全面提高心理弹性的强度,但是也不能忽视家庭支持、情绪控制方面的培养,作为家长这两方面要值得注意,如果做得不够好,就会导致孩子在心理弹性方面落后于平均水平,从而大幅度减弱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多加关心和呵护,让孩子这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二)农村初中生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作用的讨论

生活事件可以用量表的形式进行测试,根据刘贤臣1987年编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该量表共有27道题,包括了6个因子: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和其它,适用于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生活事件发生频度。多数的研究都是采用此表进行测试,并且得出相似的结论:初中生在生活事件上的得分要比城镇的高,并且得分情况由于年级和性别的差异而不同。除开第一个区分,我们就可以得出农村初中生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在年级分布上,高年级的得分要比低年级的高,在对分数进行多重比较,会得出结论:初一的学生比初二初三的学生心理较为健康,生活事件影响较小,其中的原因可能因为初一的学生大部分处在正在发育或者没发育的阶段,在身体上对心理的影响没有那么大;其次是学习的分量没有高年级的多,升学压力也较为轻,来自老师、家长的过高期望也会少很多,所以内部和外部的影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都是没有那么突出。这就提醒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对低年级进行心理预期干预,为他们进入高年级做好心理准备和动作准备。面对高年级的学生,要多加指导,让他们对于压力有理性的分析,增强自身的心理弹性能力,能够接受各种挑战。

在性别分布上,男生心理健康状况比女生好,这个结果说明了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在身心发展上,出现了性别的差异,其中的原因因为身体上的发育给女生的心理影响较大,女生不易于接受身体某些部分的迅速变化,而在生活上,女生柔弱的一面越来越凸显,比起男生,思考的方面更加缜密细腻,对一些之前的行为有所戒备,从而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提醒我们在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注意男女性别的差异,对男女初中生各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才能引导他们健康地发展。

同时有研究指出,青少年生活事件各因子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受惩罚、健康适应、丧失、其他,说明青少年阶段面临的主要生活事件是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以及受惩罚。我们要在这些方面多加注意和引导,切莫躁动教育。

(三)农村初中生心理弹性与生活事件关系的讨论

经过大量的分析表明心理弹性可以通过性别、年龄、种族、受教育程度、社会支持、现在和过去的生活事件产生的压力等等进行预测。有的结果显出,生活事件对儿童心理健康具有负面影响,但是通过心理弹性的保护因素,可以提高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的灵活性,减少应激性生活事件对儿童的影响,从而提高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有研究结果表明应激与心理弹性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心理弹性是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变量,心理弹性在应激和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因此,为了让农村初中生的心理能健康的发展,我们要在生活事件上多加关系呵护,减少外部带给他们负面的影响,减小生活事件给心理健康带来的冲击。但同时,心理弹性的加强往往是来自生活事件的一些较为负面的影响,只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出现在学生面前,才能检验他们的心理弹性去到什么程度,因此我们在教育的时候要多加引

导,让他们勇于面对生活的各种事情,不断使自己成长起来。

总之,生活事件和心理弹性都会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而生活事件对培养孩子的心理弹性有着显著的相关。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心理弹性,从而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40(8):902-912.[2]刘贤臣.刘连启杨杰等.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编制与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34-3G.[3] 邓多林.青少年生活事件与心理弹性关系的研究[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3(4):218-219

[4] 王瑶.高中生心理弹性、生活事件及其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D].沈阳师范大学,2012.[5] 李鹏,刘爱书.初中生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12:229-230.

第二篇:基于心理弹性研究的初中生挫折教育初探

基于心理弹性研究的初中生挫折教育初探

[摘要] 该文在探讨当代初中生心理挫折的来源后,介绍了传统的挫折教育模式,进而引入基于心理弹性研究的初中生挫折教育方式。心理弹性的研究旨在引导人们关注个体具有的积极因素和成长因素,和以往将挫折看作阻碍个体发展的消极观点比起来,它将心理挫折视为收获成长、增强心理弹性、发挥个体潜能的机遇。在挫折教育过程中,构建和完善个体的保护性因素对于发挥和增强其心理弹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心理弹性;挫折教育;初中生

一、当代初中生的心理挫折

心理挫折是指个体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从事有目的活动的过程中,遭遇到了障碍或干扰,使其动机不能得到实现,需要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及情绪状态;亦可以理解为个人因无法扫除在其动机实现过程中遇到的干扰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心理挫折贯穿在人的一生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个体会遇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心理挫折。对于初中生来说,心理挫折主要来源于人际交往、兴趣爱好、学习和自尊四个方面。而这四个方面的心理挫折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比如说,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方面遇到挫折之后,情绪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学业态度和课堂表现,最终影响到学业成绩等。另外,在不同的时期和情境中,来自不同方面的心理挫折带来的影响所占的比重不同。

心理挫折的产生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即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心理挫折,采取适当的方式去应对心理挫折能有效地减少因为心理挫折给个体带来的影响。

二、当代初中生的挫折教育和新视角的引入

挫折教育是为提高学生克服在遇到挫折时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的能力,其教育方式是在挫折发生前向学生传授有关知识或让学生置身于某种环境以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它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形式。

面对初中生心理挫折,较为常见的应对方法为心理疏导法、心理互换法、愉悦法、形象感染法、表征性奖励法和强化暂停法。i另外,还可以根据心理挫折的不同来源提出相应的应对方式。例如加强学校、家庭、学生三方的有效沟通,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在学业方面采用学生 “互教” 模式等等。ii其他学者还提出了一些方向性、概念性的应对方法,如减负降压,稳定情绪;分析原因,克服外部挫折;疏通思想,克服内部挫折;修正目标,知己知彼等。iii除了一般性的应对方法外,还有学者将不同学科领域综合交叉,提出结合音乐的挫折教育。

上述关于挫折教育的方式纷繁复杂,但都一个共同的基本特点,即把挫折心理视为困难和问题,遭受心理挫折的初中生则被视为需要帮助的个体,忽视他们自身所具有的积极力量。对传统挫折教育的反思促进了心理弹性的挫折教育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心理弹性在最近几年开始进入教育者和学者的视野,并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而越来越受到重视。

三、心理弹性的含义和研究

心理弹性(Mental Elasticity),启发于物理力学的“弹性”概念,它是指人的心里功能并未受到严重压力(逆境损伤性影响)的发展现象。iv它通过保护性因素,使具备弹性的个体在面对逆境时可以积极应对。

个体的心理弹性使得个体在面对挫折时能产生良好的适应结果。在面对压力事件时,原本处于平衡状态的个体为了维持平衡,会调动保护性因素和危险性因素来抵抗压力。当压力过大或是个体无法抵抗时,则会感受到心理挫折。身心失衡之后个体可能倾向用破坏行为或反社

会行为等应对压力,或者是感受到低自尊水平、自卑、自我否定等,但是遭遇到心理挫折并不一定意味着个体发展必然受到阻碍。个体有可能恢复到平衡状态,心理弹性没有增减。而还有一种状态,就是发展。即个体经历了挫折并积极应对,激活了潜能,不光克服了挫折心理,心理弹性还进一步提升,从而获得健康成长。

心理弹性的研究旨在引导人们关注个体具有的积极因素和成长因素,和以往将挫折看作阻碍个体发展的消极观点比起来,它将心理挫折视为收获成长、增强心理弹性、发挥个体潜能的机遇。本文将把视野聚焦在心理弹性与挫折教育的联结,尝试提出基于心理弹性理念下的新型的挫折教育方案。

四、基于心理弹性的挫折教育

心理弹性强调个体在遇到压力事件时表现出的适应性和发展性力量,把挫折视为机遇,强调在应对挫折时的保护性因素和冒险性因素。在挫折教育过程中,构建和完善个体的保护性因素对于发挥和增强其心理弹性具有重要意义。

主体保护性因素:它指的是个体天生的特质、能力以及后天习得的技能和自我概念。在挫折教育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从个体自身拥有的资源出发,引导个体关注自我本来就拥有的资源和潜能。

客体保护性因素:它是指除了初中生自身以外其他一切保护性因素,具体来说包括来自家庭、学校、社区乃至社会方面的保护性因素。比如说,温暖支持的亲子关系、学校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同辈群体的支持都是构成初中生增强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

基于心理弹性的挫折教育启示我们把挫折教育融入生活,关注初中生的潜能和能力并加以培养。心理弹性的理念让我们在着重发现初中生其优势和潜能的同时,更加注意去强化和培养。

此外,我们还应该避免一个误区,即全部交给学生自己面对,老师和家长放手不管。在相信他们有能力克服挫折和困难的同时,除了要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克服挫折外,老师和家长还需要给予鼓励和帮助。

提高心理弹性的关键在于将个人品质、家庭支持和外部环境支持系统整合匹配。我们不仅需要帮助那些处于逆境的人们知道如何生存并获得良好的发展,更要注重在正常环境条件下让初中生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社会和个人生活。

[参考文献]

[1]常玉霞.浅谈中学生心理挫折的反应及对策.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版).2004,3(13):84-85.[2]张亚男,夏春林,张惠春.大学生挫折教育的路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3):444-446.[3]卓馨,王建华.中学生心理受挫分析.教学与管理.2011:21-22.[4]石玥,许丽君,心理弹性_积极面对挫折_心理弹性与积极心的契合,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第三篇:《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研究》研究方案

《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研究》研究方案

根据《荆门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的精神,我校申报了《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研究》课题,为高效有序地开展课题,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等有关精神,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研究中学生厌学的现象,分析原因,讨论方法,探求对策,为当前农村学校提供一套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教师提供帮助厌学学生走出厌学情绪,重新对待学习,投入学习,甚至热爱学习的途径和措施,同时也给农村学生一次对读书再认识的机会,重新审视读书在自己一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课题提出的历史背景

厌学,就是对学习感到厌烦,不愿意学习,不喜欢学习。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厌学者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在中学生中,轻微的厌学,表现在学习中感到疲倦,难以坚持,甚至产生放弃学习的念头,发生懒惰的行为,但是,等到调整情绪,或者进入课堂气氛后,或经过老师的疏导,又能够重新投入学习之中,这种轻微的厌学现象比较正常,也比较普遍。严重的厌学,是指厌学者长期以来,在读书学习上不能投入,效率低,记忆难,成绩差。严重的厌学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上课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计算、阅读等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不难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虽经教育,但厌学心理难以改变,经常出现说谎、逃学、出走等行为。

国内许多省市就农村中学生的厌学心理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在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上均取得了一定成果,对不良影响的因素从不同层面进行总结陈述,有的概括为主客观因素,有的从文化程度、父母性格、教育方式等方面归纳。所谓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本地区的现状是否能借鉴已经形成成果的这些经验,有待商榷。只有进行深入调查,才能有的放矢。我校在合并后的几年,也深为学生厌学心理而苦恼,如果能解决学生厌学这一难题,学校发展将迎来新的局面。

三、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荀子、王充等,就教学包括学习心理方面,有不少精辟的阐述,他们强调后天学习重要性,他们强调教学方法,他们也强调学生的学习心理。《礼记·学记》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安闲而效果双倍,又从而归功于老师;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辛勤而效果只有工夫的一半,又从而埋怨老师。这些早期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对我们的研究很有启发。

古罗马教育理论家昆体良非常重视家庭、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在学校里,紧张的智力活动与松弛的游戏活动应交替进行。对自卑、脆弱、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教师应多加鼓励,不可以体罚学生,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健康。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主张,应该创造幽雅的校园环境和宽松的课堂气氛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他把自己创办的宫廷学校取名为“快乐之家”,校园坐落在郊外湖滨,四季花香,绿草如茵,在学校里,学生的生活充分自治,教师的教学手段生动有效,教育目标是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充分发展的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纲要》提出要让学生和谐发展,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育者要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或中心,要充分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要走向多样化。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喜学、乐学。

2、心理学理论依据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的含义可以理解为“教师教学生主动地学习”。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人格感染,爱心传递,契机运用,心灵相融,发现潜能,凝聚集体,师生沟通等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动力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学习动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可以运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学生只有既“会学”,又“善学”,才能使学习活动高效而顺利地进行。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心理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使学生避免产生厌学的心理。

四、基本目标

1、通过对学生厌学心理与行为特点的分析与研究,积极寻找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与学校教学内容的最佳融会处,寻找学生情绪兴趣与奋斗目标之间的最佳契合点,真正实现“为了一切学生的和谐发展”。

2、大力进行学校的教学研究,摸索一套与现代教育理念、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

3、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调查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与教育方法,分析家庭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为建造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提供有益的借鉴。

5、努力提高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思想和理论水平,以科研促教研,推进教学态度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五、实施原则

1、系统性

在学生厌学现象的分析与研究中树立系统观、整体现,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因素。从而找出主导性的因素与线索,做出更有效的决策。

2、教育性

在研究过程中始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动态性

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力求通过动态考查,把握厌学情况的来龙去脉和问题症结,不能静止地看待某些表面现象或行为表现,应由果溯因,以动态的视野寻求其心理机制的运行和外部影响的发展脉络,防止用僵化的模式去分析研究。

4、综合性

在分析与研究中,既要重视心理学方法和技术的使用,又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方法和技术,以利于发现厌学的根源,采用有效的措施。

5、指导性

在找到学生厌学的真正原因,做出正确的判断之后,要组织力量对厌学者进行必要的指导与教育,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解决问题,走出困境,更好地促进他们发展。

6、异同性

在研究中,既要注意掌握对象的一般心理特点和行为发展规律,又要充分考虑年龄差异、性别差异、知识水平差异,理解接受能力差异、家庭环境差异等影响,努力做到共性、个性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7、保密性

在研究过程中,对学生的谈话内容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证。

8、主体性

在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和尊重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自觉和积极性。

9、乐学性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怀着快乐的情绪学习。

六、相关内容

本课题以研究本校厌学学生为主,以研究家长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班主任的育人之道为辅,多渠道、全方位地去了解学生的厌学原因,寻求更加有效的方法帮助厌学学生更好地学习,健康全面地发展。

1、调查的主要内容

(1)有厌学症的学生,主要有什么表现或症状?(2)农村中学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认知实际的关系?

(4)中学的教学现状怎样?实施素质教育的状况如何?存在那些主要问题?

2、实验的主要内容(1)课堂实验

教学结合学生实际,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多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把课堂还给学生。

a.过程突出主体的参与性。b.形式有趣味性和新颖性。c.内容贴近生活,联系实际。(2)社会调查

让学生走入社会,进行调查,了解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体会知识的价值。

a.选择调查专题。b.进行调查研究。

c.写出调查报告或体会。

3、总结分析

对所进行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既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又解决了因教学脱离学生认知实际导致学生厌学的问题。

七、主要方法

1、调查法(谈话与问卷)

通过谈话与问卷了解各班级中有哪些学生有厌学现象及厌学的原因,以收集大量的原始材料,使学生更客观地了解自己,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方法。

2、观察法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游戏中的活动表现,了解存在的问题,在掌握比较详实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分析与研究。

3、个案法

教师通过详尽搜集厌学学生的有关资料,系统整理,综合分析,研究策略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4、资料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加强理论探讨,为实践指明方向。

5、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中的有效经验,提炼概括,撰写论文

八、课题研究小组

1、组 长:贺明俊

2、副组长:赵成丽、董栋

3、组 员:胡春、王洪波、龚辉、刘红、高洁、段传贵、刘厚勇、袁海英、曹玲玲

九、具体安排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时间为2015年4月---2015年10月

1、进行课题申请立项工作。(4月)

2、研究讨论,编写课题实施方案。进行积极的宣传,使师生清楚这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进行学习培训,掌握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5—6月)

3、制定课题研究工作制度。成立课题组,加强对课题实施的组织管理,具体组织课题的实施工作。(9—10月)

(二)第二阶段:(启动阶段)时间为2015年11月---2016年3月

1、设计课题研究调查问卷(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问卷、中学生学习压力状况调查问卷、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调查问卷等),开展课题研究问卷调查工作,并撰写相应的问卷调查报告,为具体实施操作做好准备。

2、继续开展课题研究培训工作,提高研究意识和研究水平。

3、修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使实施方案更完善。

4、贯彻课题研究工作制度。

5、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三)第三阶段:(提高阶段)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9月

1、举行课题阶段研究报告会、交流会。

2、进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评选活动(论文、案例、研究记录)。

3、撰写课题阶段研究报告。

4、进行中期问卷调查研究工作。

5、利用区域校本教研组织,与其他实验校进行交流研讨。

(四)第四阶段:(总结阶段)时间为2017年10月---2018年11月

1、进行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工作。

2、撰写终结性研究报告。

3、召开学校课题研究总结会议。

4、申请课题结题验收。

第四篇: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疏导研究

《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疏导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内涵概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家庭生活状况的改善,学校育人环境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然而,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却未能有新的突破。相反,随着农村学生年级的升高,课业的加重,厌学的同学却是越来越多了,这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学生的个人发展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疏导研究”这一课题。

农村中学生:指在农村初中就读的学生,年龄大约在11-15岁,心理认知、情感及个性发展都处于发展阶段,学习动机还不够稳定,意志品质还不够成熟的学生群体。

厌学:即“厌烦学习”、“不愿意学习”。在当前的初中生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严重的就形成了厌学症。厌学症是指患儿长期以来,在读书学习上不能专心,效率低,易健忘,成绩差。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朗读、写作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虽经教育难以改变,严重时出现说谎、逃学、出走。一般来说,厌学学生是有厌学行为的学生。厌学的主要特征:心智活动差、学习消极被动、动力不足、学习随意多变、学习成绩差、形成恶性循环、具有破坏性,爱寻找别的途径实现自我价值。

“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疏导研究”就是结合当前社会和我校实际情况提出的一个课题。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自身认知水平、家庭情况、受教育情况等),通过心理疏导和矫正,使厌学学生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圆满完成义务教育,为将来打好扎实的基础,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使其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强调要有好心境,要爱好,要快乐。近来,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是,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现在不少学生学习的情绪越来越低。学生厌学

是当今初中生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小学中高年级就已有所显现,到初中阶段,表现尤其明显。厌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和问题越来越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二、课题研究预期并已基本解决的问题:

1、利用网络途径查阅有关资料,加深对学生心理的了解,通过到图书馆借阅《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完全手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书籍,为深入开展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做好准备。

2、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走出厌学的阴影。设立心理辅导员即各班班主任.及时解决厌学学生心理、生理上的困扰,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实施分层作业取得较好的效果。

3、针对厌学类型不同,成立互助互学小组,展开讨论、交流,组织厌学学生与优秀学生结对帮扶。

4、取得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的合力。建立家长、老师、学生互动联系卡,定期由学生对自己近期表现自我评议,再由老师、家长评议,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为当前农村学校提供一套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教师提供帮助厌学学生走出厌学情绪,重新对待学习,投入学习,甚至热爱学习的途径和措施,同时也给农村学生一次对读书再认识的机会,重新审视读书在自己一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本课题的研究,对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提升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不强迫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开心,才会喜欢学习。

2、心理学理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

3、个人本位论。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

4、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它可以使知识信息的容量增大,内容充实形象,更具吸引力,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五、农村初中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造成农村初中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既有来自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也有学校教育因素影响,同时也有家庭教育的影响。

(一)、学习本身的局限性

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而这种需要心智努力的事情,都伴随高度的精神紧张,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心理疲倦感。同时,学习也是一个长时间的周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持续努力学习十几年,甚至更长。所以,学习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就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倦,从而导致厌学。

(二)、学生内在动因

1、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或不明确

中学生动机不足或不明确的现象极为严重,其原因有:(1)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社会不良风气也走进了学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2)家庭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受到家长及社会上“脑体倒挂”现象的影响,误认为知识不重要,花钱读书不合算,认为知识够用,不如早点参加工作或经商赚钱好。(3)学生本身对为什么学习不明确。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者只是有书读就可以,而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2、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缺乏兴趣

造成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学习时间长,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其次,教师教法陈旧、师生情感不良。学生长时间不喜欢某一学科的学习,很难说不产生厌学情绪。

3、学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

许多学生虽然主观上有学习的愿望,但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毅力,目前的中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宠儿,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几乎都是父母帮助解决。因此很多学生坚持性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学、去动脑,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

4、智力因素、心理特点。

一般地说,大多数的厌学学生的智力是正常的,但容易为情绪左右,兴趣容易发生转移;对难学和讨厌的功课,往往偷懒取巧。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当老师讲课乏味、作业负担过重,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成绩不佳或受老师冷嘲热讽、轻视,家长的打骂或受到外界的某些诱惑之后,就会兴趣转移,产生厌学的心理。同时,厌学的学生中有大部分的学生属于后进生,其中有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很高,表现在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理解力、创造力等方面都不及其他学生。有一个初三的学生是这样写道:“我每天晚上都要学习到10:30,可是总觉得自己学得不好,成绩总上不去,一次一次地挫败,又受到老师、同学的嘲笑,父母的责骂,我已经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三)不良的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导致初中生厌学情绪的外在原因。

1、过重的学习负担是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然而,目前不少中学将学生的早晚自修时间都用来辅导、上课。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过重的学习负担不仅让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2、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是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人是有感情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带着情感性的,都是在情感的驱动下产生并进行的。学习也是一种带着情感的活动。学生在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学习知识,也需要情感的交流,他们需要教师的爱,教师只有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理解和信任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才能使学生愿意接近教师,才能取得教学的最优效果。初中

生除了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和信任。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也会促进学生厌学情感的发展。

3、考试焦虑、学习压力是产生厌学心理的直接原因。当前,学校中频繁地进行测试,排名次,使学生超负荷的学习,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学生在考试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之前,其心理上的紧张、焦虑就更为严重。一种害怕考不好和名次下降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同时,初中过难的教材促进学生的厌学心理的发展,过难的教材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考试的忧虑感更加强烈。

4、课堂教学效率差是产生厌学心理的很大的原因。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课堂学习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方式。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厌学心理的发展。良好的课堂教学不但让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的素质和广泛的学习兴趣。

5、过少的激励和表扬,不合理的批评和怀疑是产生厌学的不可忽视的原因。足够的激励和表扬对于厌学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及时、正确、科学的激励和表扬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产生不竭的内驱力。不合理的、过于粗暴的批评甚至怀疑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导致厌学。

6、“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相当一部分的厌学学生本身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不好,认为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费,反正考进重点高中和大学也无望。同时,由于受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有一部分学生贪图眼前实惠,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就有一切,对于如何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考虑很少。长此以往,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六、克服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初中生厌学心理的产生是应试教育的必然产物,要克服厌学心理,必须依靠学校、家庭、社会、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使用素质教育

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从根本上克服我市初中生的厌学心理。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绝对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学校可通过举行各种各样的比赛,在比赛中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提高学生成就动机。通过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成功教育,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为提高民族素质、实现自我价值而学习的决心。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向导。学习动机的表现之一就是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就会对某些对象给予优先的注意,并伴随着紧张的情绪和意志努力,去积极地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在学习上,它表现为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致勃勃、孜孜以求、津津有味。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地、科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渐渐消除厌学情绪。

(三)加强学生心理能力特别是抗挫能力的培养。

当前学生多为顺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抗挫能力低,但外界的刺激与压力却很大,教师要时常注意对他们进行对挫折的认识与抵抗的教育。比如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调整自己过高的期望值和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心理防卫机制,遇到挫折时会找到适当的方法减轻心理紧张。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设置一些挫折活动,让学生得到锻炼。

(四)教师要在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关心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最起码的要求是要爱学生,而爱学生首先体现在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上。特别是对待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教师要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教师应该用期待的目光、温和的语言、足够的耐心对这些学生进行疏导,要详尽了解他们的过去、现在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智力水平、学习方法、个性特点、家庭情况等,分析出其厌学心理的具体原因和相关因素,从而,有的放矢地对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行克服教育。

2、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根据教材

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语言生动、形象、幽默,且重点突出,学生的大脑皮层就会兴奋起来,注意力集中。教师特别要注意经常使用幻灯片、投影、实验、多媒体、录音、录象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适当减少笔记和作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新鲜感和乐趣。

3、课内多关照,边学边鼓励;课后多辅导,作业评语要有激励性。课堂上对厌学的学生要多关照,多提高,巡视练习时多点拨,及时把他们错误的想法引导到正道上来,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与乐趣。即使学生对所提的问题没有答好,教师也不能责备、训斥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应在纠错的同时鼓励他们不要灰心。批改作业时要特别留意这些学生的作业情况,对他们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帮他们找出错误的原因,直到他们弄懂为止,要针对厌学学生作业的优缺点给以相应的评语,最大程度地激励他们作出有效的改进和努力。

(五)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因此,在帮助学生纠正厌学心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作为校方,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的形式向家长宣传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并且要让家长明白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不能一厢情愿地给学生施压,更不能打骂、体罚孩子。学校应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

七、课题研究中我们所做的工作

1、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根据各科特点,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用形象,幽默,生动的语言去吸引学生,力求最大化的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的艺术性。

2、课题组的研究成员每人在自己的所带教学班关注那些厌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厌学原因,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在课堂上关爱他们,回答错误不斥责他们,鼓励他们的自信心。

3、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一起研究了一份针对我们自己学校学生的一份调查问卷,了解大部分学生的厌学原因,共同商讨应对措施。

4、课题组成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所关注的厌学对象,写出了自己的论文,并同时获得了山西省阳泉市论文二等奖。王秀红撰写了

七、课题研究的效果与结论:

1、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记得有人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有关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有时能弥补智力发展的不足。我们也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兴趣,他便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善于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用教师的个人魅力感染学生,精心设计各种有创造性的作业,如折纸剪纸、手工制作、实验、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游戏、竞赛、收集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2、积极鼓励,树立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厌学的学生一般学业成绩较差,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常受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的不是新奇、满足、愉悦的感觉,而是枯燥、乏味和失落的感受。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厌倦。针对这一现象,研究者采用了如下措施:

(1)改变对厌学生的评价方式。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比较浅的,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应及时鼓励,这样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即使答错了,教师也不能埋怨和训斥。

(2)提供给厌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师应设身处地的为学生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比如组织“故事会”、“手工制作比赛”,“朗诵会”、“体育竞赛”、“小发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这样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成功的喜悦。维护

学生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的自信心是施教成功的钥匙。

3、分层作业,为学生铺设进步的阶梯。将班级学生分成三个组:提高组(学困生组)、奋进组(中等生组)和宏志组(优等生组)。作业内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层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A.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等次。按优,中,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别设计不同的题目。即针对三个层次的学生,设计A、B、C习题套餐,按学生的层次,依次发放套餐。让学生领取符合自己的套餐,完成以后,分类上交。

B.根据题目和学习实际情况,作业量分段确定。如同量的作业,要求后进生完成60%,中等生完成80%,优等生完成100%;

C.作业超市,学生自选。如10道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出自己想解决的问题。

D.对号选题。如总共10道题,规定奋进组学生做1、2、3题,提高组学生做4、5、6题,宏志组学生做7、8、9、10题。

然后根据学生作业的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于学困生,评价应注重鼓励,多使用爱心评语,拉近师生距离。可以改变以往的错了的打“×”,对的打“√”的评价方式,对于错题,可以不批或者画提示符,让学生改正后再打“√”。学生可以擦除错处,不留痕迹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再让老师打一个“√”,并跟他打上一百分,这样可以极大地保护潜能生的自尊,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4、家校沟通,形成教育的合力。教育是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二者组建的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熏陶和约束作用。因而教师还应主动与家长加强联系,通过家长会和个别访谈等形式,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双管齐下,协调工作,形成教育的合力。

(1)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在调查问卷第4题中:产生厌学现象与家庭教育的不当有关(可多选)A.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关心 B.家长忙于工作,难以教育孩子C.家长对孩子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D.家长放纵孩子的要求 E.家庭成员间关系不和谐。全

选比例占了70%以上,可见学生厌学与家庭教育不当有着密切关系。(2)家长也应帮助子女树立必胜的信心。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所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决”。家长的信心、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动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纠正厌学情绪。在孩子每一次作业、考试或是成长经历中表现有进步时,家长应该有意识的表扬,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家长还应该给子女降压、松绑,做到多倾听、多宽慰、多疏导,鼓励子女只要花了力气,学出自己的水平就是成功,还要多关心孩子的休息和心境。

(3)父母要创设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父母可以针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孩子一块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合理作息,松弛有道,不要一天到晚千叮咛、万嘱咐,让子女感到唠叨个没完。另外家长要注意克服自身不良嗜好,以身作则,营造学习气氛;家庭成员内部应和睦相处,相互配合,平时要多抽一些时间陪陪孩子,交流思想,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缺点。

5、心理辅导,搭建沟通的平台,有利于学生心理的疏通。厌学学生对学习往往存在抵触、烦躁甚至恐惧的情绪,由于学习失败,学习成绩跟不上,受到来自老师、家长的批评训斥以及同学的鄙视,造成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紧张,形成自闭甚至暴力等倾向,久而久之形成极大的心理问题。学校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功能,鼓励班级学生到“心灵小屋”里去做客,敞开心扉,向老师倾诉自己的烦恼,接受老师的心理干预,解决心理困惑,缓解心理压力。

由于老师采取了积极主动的对策,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意志更加坚强,学习的主动性得以调动,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有少数具有强烈厌学倾向的学生的厌学情绪也得以缓解。厌学是普遍存在而且十分复杂的一种社会现象,涉及到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等多个方面,比如说“新的读书无用论”等社会思潮以及网吧、游戏等场所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深刻的,应该进一步作深层次的探讨,同时也需要得到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

根据我们调查得到的结果,希望有关方面能采取下列对策!

一. 社会方面

(1)各级党和政府要加大力度,坚决清除社会上那些影响极大的丑恶现象,从而改善广大学生生活的外层空间,减少不良现象对学生的刺激和诱惑。(2)加大对电子游戏机室、营业性歌舞厅、网吧等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的管理,违者应采取严厉的制裁措施。

(3)公司企业找工招干,要实行公开、公平竞争,既、不仅要重视文凭,更要重视水平,减少学生的侥幸心理。

(4)有关部门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有效地抵御和防止来自其他国家的不良思想和文化的侵蚀,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优质品质。(5)在经济不断发达的今天,应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让他们成为人们羡慕的对象,从而让学生知道读书的重要性,重新激起对学习的兴趣。二. 家庭方面

(1)父母要及时培养、传授中国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让孩子养成自强、自力的品质,让孩子有竞争意识。

(2)父母要多给孩子心灵上的关怀教育,而不是多给物质上的关照。(3)父母平时要主动与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然后给孩子正确的关爱,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增添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4)一些家长对孩子严宽不当,孩子领教惯了,于是变得固执或自卑,对学习就极其不利。三. 学校方面

(1)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让学生满怀需求入学,真真正正学到知识和技能。

(2)加强学校实验等设备设施的投入,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学校在学生管理上,要宽严结合,学习要求上严格标准,课余生活中自由灵活,让学生课堂上学得主动,课余活动玩得开心,从而形成一种优良的与人环境。

(4)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求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 学生个人

(1)学生自身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正确对待外界新奇事物的出现。(2)学生应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增强自信心,努力学习。

(3)要有上进心,不懂就要问老师,积极参与到学生中,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与配合,在不久的将来,厌学这一现象将会越来越少,大部分学生都会拿出百分之百的信心来学习!

“厌学”这一主题非常的贴近我们自身,在我们的周围就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因此我认为这次研究性活动非常的有意义。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知道了厌学所带来的影响是多么可怕啊······其实定下心来想想,学习是多么有趣的事,在学校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交到朋友,是很幸福的,这是很多不能读书的人都很向往的生活,可是真的很奇怪,为什么还是会有很多同学讨厌学习呢?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的活动,能够让更多的知道学习的快乐和它的重要性,让正在沉睡的人能赶快的苏醒过来,重新振作起来,重新激起对学习的兴趣,然后潜心钻入学习的领域里,在每次的检测中都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这样就不会对学习再有厌恶感了!

五、课题组感想:

厌学是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走到了一起,而这个课题正是将我们连接在一起的纽带。在搜索、调查、咨询、整理资料的过程中,虽然我们经历了许多的挫折,但更多的是快乐,拥有的是彼此相互之间的信任。在这期间,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了许多有关厌学的知识,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认识到只要有心去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能够把事情做好。我们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信任,学会了执著,学会了勇敢,学会了协作。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堂哲理课,它教会了我们什么叫合作,什么叫团队精神,什么叫信任。导师评价:

“厌学”这一主题与学生﹑教师和学校都密切相关,在我们的周围就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因此我认为这次研究性活动非常的有意义。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各位组员都表现的很积极,也和团结,虽然中途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在大家的努力协作下还是克服了。我想这次活动不仅让大家增长了见识,培养了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大家懂得了团结的力量。

李家庄学校 2016.5.18

第五篇: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1

我于20xx年9月10日至12月20日,对全乡中学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全乡中学进行,共发问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份,接近理想的高校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2

我们于20xx年12月-20xx年1月,对定远乡初级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把握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定远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69份回收有效问卷851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农村大部分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占相当份额。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这甚至把“特长”看成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52%的像野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以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3.学习目标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的不协调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的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4.家庭教育的影响

5.学校教育的影响

6.教师的影响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3

我于20xx年1月至4月,对席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席麻湾中学学生的学习心理,深化教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席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特点、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席中进行,共发问卷237份,回收有效问卷233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席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席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分析

1.学习态度

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

2.学习目的

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二)当前席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2.学习需求的多层次和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

三、对调查结果的深思

(一)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分析

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中学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中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中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中学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4

我们于1999年3月~5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 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 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 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5

我于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对全乡中学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 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全乡中学进行,共发问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 份,接近理想的高校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 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调查目的: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生的消费支出逐年增加,且增幅越来越大,大学生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特殊消费群体。本次调查主要是了解目前我校大学生消费状况及消费心理,分析学生的消费构成,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调查结果表明,成绩较好的学生多采用上课及重点的方法,这类学生约占22%,他们都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节省大量时间。大部分中等生采用做详细笔记的方法,而差等生则很少或根本不记笔记。基于以上学生听课和记笔记上的区别,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听课、记笔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加大教育培训改革力度。农民工靠的是实用技术,企业需要的是技术熟练、又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要根据“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大教育培训改革力度。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市场经济规律,改革办学机制,坚持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调查目的:通过对贺家桥中学师生对历史学科认知的调查,了解普通农村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症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农村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的发展。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 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6

我们于20xx年3月~5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5%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熤凶ǎ牨弦瞪?挣钱多,24%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3%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3%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

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下载农村初中生心理弹性和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初中生心理弹性和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2007-02-10 16:49:26我们于××××年××月至××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

    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我于2010年9月10日至12月20日,对全乡中学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

    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我们于****年**月至**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报告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报告 我们于20011年7月25~30日,对回龙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

    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表[推荐5篇]

    (附)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表 1.教育价值观: 你认为学习的作用是: A.提高自身素质B. 考中专和大学C. 没有考虑 你认为: A. 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B. 初中毕业生挣钱多C. 小学毕......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大全)

    我们于xx年xx月~xx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

    我们于xx年xx月~xx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

    农村初中生中考前的心理调查报告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中考了,初三学生在进行紧张的复习中,希望自己能够在中考中胜出,农村初中学生的压力更大了,面对全市只有一半的学生能够考上普通的高中,竞争压力可想而知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