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志愿服务精神引导凝聚青年的思考
一、志愿者认知
1. 志愿者
志愿者(volunteer)指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等资源,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2. 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组织、志愿者服务社会公众生产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行为。
3.志愿服务基本特征
自愿(人人可为、人人能为)
不图物质报酬
服务社会公益
奉献自己的力所能及
非本职工作范围
4. 志愿精神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奉献——体现
友爱——基础
互助——本质
进步——成果
5. 志愿者工作的基本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1.适应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2.发挥志愿者的特长、尊重志愿者的选择。
平等的理念。1.志愿者的平等(组织者为每位志愿者提供平等的参与、评优机会);2.服务对象的平等。
整体的理念。1.志愿者团队;2.服务项目的设计开发。
动态的观念。1.适应变化中服务需求;2.志愿者服务技能的变化(培训、提高)。
6. 中外志愿服务发展状况
(1)当前发达国家志愿服务的主要特点:
志愿者占国家总人口比例较大
慈善的理念是志愿精神的主导
民间参与较多、企业支持普遍
政府宏观调控(法律保护)
社区是志愿者活动的重要平台
贡献(经济社会发展、计量)
(2)中国志愿服务的源起
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仁者爱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观念要求。社会主义道德成为丰腴的土壤。个人主体意识、自主观念明显增强;市场激烈竞争出现困难群体;两个需求的不断增长。
吸收了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现代意义上的志愿者活动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救助和重建。志愿服务正在成为一项推动社会发展、催生现代文明的世界性社会运动。
(3)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现状?
一是以开展大型活动为主阶段(1993年底-1994年底)。
二是以建立志愿者组织网络(组织建设)为主阶段(1994年底-1996年)。
三是以探索实施项目(项目建设)为主阶段(1996年8月-初)。
四是以实施注册制度(队伍建设)为主阶段(初至初)。
五是以实施西部计划、海外计划等重点项目和开展大型赛会、重大突发事件志愿服务为主阶段(5月至今)。
7. 志愿服务的精神和价值
志愿服务有着重要的价值,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志愿者受到人们的尊敬,志愿服务也受到社会的重视。志愿服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精神价值
志愿服务具有崇高的精神价值,这是超越物质追求的。对志愿者个人来说,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奉献精神得到彰显,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同时,志愿服务对整个社会的精神追求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无论是古老的东方文明,还是悠久的西方文明,都含有对至善至美的社会精神的追求。
社会价值
志愿服务有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志愿服务以扶贫济困、扶弱助残为主体,在城乡发展、社区建设、抢险救灾以及大型社会活动等公益事业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志愿者通过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关怀,消除了彼此间的疏远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志愿组织的存在是政府和市场功能的重要补充,他们以独特的方式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服务。另外,通过共同参与志愿活动,不同社会群体与阶层之间加强了相互了解和沟通,缓解了社会矛盾,增进了社会信任,对社会问题的消解发挥了积极作用。
经济价值
志愿服务能够创造社会经济价值。志愿服务不以获得直接的工资、福利为目的,因此许多社会公益活动和大量的非营利组织愿意让志愿者参与其中,从而获得人力资源方面的支持,大大地节约了成本,为社会直接或间接地创造出价值与效益。如在大型活动中,通过志愿者提供无偿服务,可以降低运作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关资料显示,1996年亚特兰大夏季奥运会有6万多名志愿者,节省经费约1.3亿美元;悉尼奥运会有约4.7万名志愿者,节省经费约9000多万美元;雅典奥运会有6万多名志愿者,节省经费约1.2亿
第二篇:青年志愿服务
奉献友爱、互助,共筑和谐
————湖南化工职院学雷锋青年志愿服务记实
今年3月5日,是第七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公开发表43周年纪念日。为此,院团委向全院广大团员青年、青年志愿者发出号召,发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形成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热潮。今年院团委将助老助残、四进社区、植绿护绿、环境保护等纳为“学雷锋主题青年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同时为了培养广大团员青年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意识,院团委鼓励我院青年志愿者们广泛寻求活动基地及社会实践基地。自通知下发后,各系团总支纷纷行动起来。分别与荷塘区敬老院、石峰区敬老院、沈家湾社区、院离退办等单位或部门签定了为期一年的协议书,定期定点服务,使我院志愿服务更趋向稳定化和制度化。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清楚地了解敬老院里老人的生活状况,关心爱护这些花甲老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精神,应用化学系团总支、学生分会心系孤寡老人开展了“关爱老人——阳光施程”活动;经管系团总支将今年的志愿服务重点放在“助老助残”,定期慰问沈家湾社区的董建武、黄克川、雷明阳三户特殊贫困家庭,为老人打扫住房,陪老人聊天。并首次发起“爱心入党校”——为身患鼻癌的周亚子同学募捐;化学工程系将爱心播撒到孤儿院,体现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风貌。自动化系的“保护环境,共创美好家园”环保行动,宣传环境保护重要性,提高自身环保意识,在各广场、生活区自发性义工活动,对每个角落进行了清扫,还给市民青春靓丽的脸。信息工程系的“爱心帮扶”情暖人心活动、机械工程系的“创和谐社会”义务劳动等等在三月的化院校园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志愿者们在实践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懂得了奉献,也完善了大学生的个人思想、学识等综合素质,我们期待着化院的青年志愿服务会更美好。
二OO六年四月
第三篇:如何运用新媒体引导凝聚青年并创新共青团工作
如何运用新媒体引导凝聚青年并创新共青团工作
如何运用新媒体引导凝聚青年并创新共青团工作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当代青年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交流方式和凝聚方式。这对共青团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的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根据时代的发展,运用新媒体工具,创新共青团工作的思路和实现途径,才能达到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目的。
互联网等新媒体为共青团工作提供了广阔平台和便捷渠道
一、实现组织建设和管理的灵活性
团的基层组织是团的领导机关与广大团员、青年之间的连接点,是团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抓好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创新团的组织管理局面的基本方向。团的组织建设是当前全团的重要工作,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应用和普及将为我们带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新契机。当前青年流动频繁,部分基层组织不健全,在广大农村地区,有的行政村没有建立团组织,而与此相对照的是形式多样的青年自组织蓬勃发展,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中活跃着许多实体性或者虚拟性的青年组织,如何实现对广大团员青年的广泛联系和有效覆盖,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我们面临的重点工作。依托网络进行组织建设和管理、实现对广大团员青年联系和覆盖是团组织建设的新形式,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由于团员青年流动快、农村团组织不完善、青年自组织无法覆盖的问题。
二、有利于提高效率,做好交流
网络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共青团工作提供了最有效的载体,它可以使共青团工作实现以新的教育手段吸引青少年。网络环境下的办公方式和流程与传统的办公手段相比,具有查询速度快、传递及时准确、信息量巨大、类型丰富等的优点。各级团组织利用网络可以进行文件传递,建立团员信息,活动项目档案等,使过去分散于各部门组织的力量重新汇集成统一调度的集成资源,并且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根据网络重新划分办公管理流程,使得人尽力其责,物尽其用,充分发挥有限的团组织资源。许多公开性的文件精神可以通过网络全面快速铺到每个团员手中,也可以针对不同要求对不同级别、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团组织进行组合传递信息,甚至可以有选择的针对特定团干部和团员快速发送和回馈必要的信息。网络的交互性特点令团组织内部互相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团内部的一些办公也可以采用网络化方式,比如信息的交流、任务的布置、通知下发、会议召开等等,通过网络将节约办公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三、有利于增强团组织的影响力
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使团建工作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迅速而广泛的加强宣传,营造气氛,充分发挥其阵地作用。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使虚空间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其最大的参与者是广大青少年,因此团组织在网络等新媒体阵地上开展工作,能吸引到更多的优秀青年,将团的精神和文化传播的更加广泛深远,让团旗飘扬在电子空间,为有志青少年指引方向。此外,网络等新媒体可以为青少年群体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网络等新媒体的公开发表等形式,形成青少年自我激励的动力。
新媒体对于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作用
运用新媒体打造共青团工作新局面是目前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团组织的网络系统由于资金缺乏,技术水平低,网站建设机制不健全等原因,网络等新媒体的建设和应用现状不容乐观,尚无法满足当前共青团工作的现实需要。共青团传统工作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群众性、运动式和活动化。工作推进中,主要依赖党政关系,重点在体制内单位,组织关系明确,运作方式行政化、机关化。思想教育更多强调正面灌输和规范教育,以引导青年去追求共同利益和终极利益为目标取向。目前,中国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青年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价值取向日趋多元,行为更加务实,主体意识、个体意识不断增强。在这种大背景下,团的工作更多地接受社会评价,对活动效果和针对性的要求更高,传统方式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越发显现,而利用网络我们能找到团的工作新方法。青年的许多需求和利益都是通过网络来满足来实现,因此利用网络等新媒体为青年搭建平台、将极大拓展服务青年的渠道。
一、搭建求知探讨平台
网络等新媒体的应用在教育方面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多媒体多终端的内容输出模式使受教育地点具有灵活性;点播的输出方式使受教育时间具有随时性;丰富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受教育的内容具有可选性,从而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过去青少年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学校、家长,而当今社会变迁迅速,知识获取途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青年人必须不断学习、主动去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能力。而网络等新媒体教育成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网络上的共同探讨也成为青年乐意参与的学习交流方式。网络资源的自由支配,超越时空和地域的限制,给了学生求知的另一个广阔天地。青年人的求知欲望比较浓厚,团属网站应成为青年少
年求知探讨的平台。
二、打造交流娱乐平台网络等新媒体娱乐内容是青少年发展的风向标,它吸引着青少年的眼球,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做好这个平台不仅能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拓宽他们的视野,还能有效把握青少年发展的风向标,做到有效地吸引、凝聚青少年。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知识、情感和认知上的沟通。网络等新媒体的应用提高青少年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让广大青少年能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中找到归属感与责任感,使青少年的身心全面健康成长。交流娱乐是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青少年思维活跃,愿意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社交活动,互联网以其特有的无地域限制和匿名的特点,吸引了众多青少年网民进行网络社交。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结果,青少年中超过55.9%的网民声称在网上结交过新朋友。而影视、音乐、游戏是网上娱乐的重要方式,要想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我们必须开发或者连接青少年喜欢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项目,比如同城交友、在线音乐、青少年绿色游戏等等。共青团网络影视中心等团属部门及单位,牢牢把握青少年时代发展特征,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和艺术、时尚、情感等元素,积极探索意识形态在青少年中的有效传播途径,积极推动建立全团的新媒体工作体系,以“策划、开发、推广”为主要功能,打造视频、游戏动漫、音乐、时尚等多元化交流服务平台。
三、推广宣传教育平台作为党的助手,教育引导青年是共青团肩负的重任,也是共青团面临的重大课题。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方式已经难以得到青年的认同,我们急需寻找新的宣传教育引导青年的方式,网络为我们带来了重要契机。通过网络,以学习,就业、交友、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青少年感兴趣的、能切实为青少年服务的形式,吸引青少年,凝聚青少年。当我们的网络成为了求知探讨平台、交流娱乐平台、就业创业平台、组织动员平台、维护合法权益和扶贫帮困平台、组织建设与管理平台,就会成为青少年的网络生活的一部分,就能在他们的心目中有一定的地位,我们就能利用网络对他们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扩大主流舆论,开辟宣传教育的新阵地。
四、发挥组织动员平台作用发号召、开会议、搞活动、布任务是共青团组织动员青年的传统法宝,尽管曾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时代在发展,青年在发展,这些组织动员方式已经显得比较陈旧落后。而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高效快捷、覆盖面广、成本低、特质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且为青年乐于接受的动员方式。通过网络组织动员已经在青年组织和社团中广泛应用。当我们的网络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时,我们通过网络进行动员号召和组织,将是一种成本低、效率高、影响大的理想方式。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发布通知,通过邮箱、qq群等现代化的方式实现动员组织的目的。
五、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就业创业是民生之本,关乎青年的生存与生活,也是共青团服务青年的重中之重。青少年的成长归宿是社会,然而面对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怎样为青年解决就业的迫切需求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网络可以成为我们促进青年就业,推动青年创业的重要突破口。第一、网络等新媒体内容可以有效地对青少年进行就业、创业心理辅导,使青少年对自己有准确的社会定位,并保持健康的就业心态。第二、网络等新媒体的应用对有效的就业、创业信息及时收集与更新,搭建好用人单位与青少年择业者相互选择的平台。基层团组织可以利用网络整合社会资源,畅通信息渠道,通过网络收集和发布人才、就业、创业、投资信息,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就业创业活动与服务,为地区青年提供就业信息,为地方企业提供招聘人才的渠道,同时为青年搭建平台,为青年创业搭桥牵线寻找支持,推动青年创业。
六、建立其它服务平台伴随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很多农村青年都外出务工,由于资源和行政区划的限制,在属地外出青年权益遭到侵害时,我们往往鞭长莫及。怎样服务属地的外出青年,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正是各级团组织的工作瓶颈。通过网络建团和对团员青年的网络化管理,将能够通过基层团组织引导、团结、组织务工青年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并且通过网络整合各种资源帮助他们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目前,已经有些地方团委将12355维权服务项目与网络对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困难学生、农村留守未成年人、进城务工家庭子女、零就业家庭子女、社区闲散青少年和孤残青少年等等都是共青团帮扶救困的重点服务对象。随着公民社会的形成,越来越多的社会公民和组织关注困难群众、帮助困难群众,网络成为一个重要工具。通过网络收集困难青年的情况,发布困难群众的信息,宣传政府相关项目和政策,联系热心人士和组织、招募志愿者、号召动员组织关爱困难青少年、帮助困难青少年等等,网络就能成为重要的扶贫帮困平台。新媒体环境下共青团工作的机遇与挑战新世纪,网络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预示着人类新的全球性文明。其开放性、互动性、及时性、综合性、全球性等独特魅力,使得网络等新媒体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新的学习思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一种新的政治力量。在改善传统传播媒介固定性、局限性、滞后性等弊端的同时,由于行业制度不尽完善,监控监管技术不到位等因素,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如何正确运用新媒体的传播纽带作用,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共青团组织急需研究探讨的课题。一,加强共青团宣传教育工作。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大量的信息呈爆炸性涌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知识,人们的视野大大开阔,但是,由于网络的全球性、自由性、匿名性和开放性,使得网上各种信息鱼龙混杂,伴随而来的也有许多不健康的内容,尤其是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思潮激荡碰撞,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的各种诉求都在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表达。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千方百计地利用手机、网络等在青少中造谣惑众,恶意炒作,制造混乱。这使得共青团面临的社会舆论状况极为复杂,是对团组织舆论引导能力的严峻考验。那么,如何实现网络等新媒体既宽松自由、又规范有序的健康环境、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互动性、开放性、便捷性特点,积极探索网上引导的有效方式,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青年先进思想文化主旋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各种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二,有效吸引凝聚青少年。共青团宣传创新的主体,决不仅仅是团干部,还应当包括广大青少年。让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到团组织宣传的过程中来,让他们成为传播过程的一部分,让他们在参与传播中充分分享。只有广大青年的充分参与,团组织的宣传工作才更有生命力,只有广大青年的充分共享,团组织的宣传工作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那么,网络等新媒体为团组织凝聚青少年提高了很好的媒介和载体。众所周知,互联网等新媒体以便捷、高速、生动、灵活等特点深受广大青年群体的青睐,几乎完全取代传统的书信等交流方式,成为青年人情感宣泄、思想交流、文化互鉴的重要场所。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网络作为他们交往交流的空间和平台。正是网络具有现实中任何实体交往所没有的匿名性和隐私保护性特点,为青年的交往和交流提供了更加自由、便捷的选择,也为青年组织的沟通和联络提供了创造性的新突破,越来越多的青年组织向着多样化和虚拟化方向发展。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发展是各级团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如何运用好这一平台,吸引青年、凝聚青年,如何在互联网上实现对网络青年、虚拟组织的广泛联系和有效覆盖,对其进行有效引导,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二。三,发挥共青团组织动员作用。网络等新媒体的动员方式具有直接性、便捷性、广泛性,深受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年的喜爱,可以说是一呼百应,具有很高的效率。现在的青年自组织大多运用互联网与手机,通过qq、帖子、邮件、论坛等方式组织动员、开展活动。然而,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有维护社会稳定,引导青年健康向上的积极动员,也有扰乱社会治安,把青年人引向万丈深渊的负面动员,特别是一些不健康的、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虚拟组织会对团组织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动员、组织青少年积极参与到阳光、积极、上进的组织活动中,以健康向上的活动引导青年人发展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三。四,提高共青团服务职能。服务青年是共青团重要的社会职能。青年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学习娱乐、求职购物、表达需求、自我展示等等,网络社团虚拟社区成为青年喜闻乐见的组织归属,网络的匿名性、开放性、公平性、虚拟性使得青年的许多需求往往通过网络寻求满足,青年的许多诉求往往通过网络进行表达,青年的许多问题往往在网络上能够反映。同时可以通过网络等新媒体开展深度汇谈和调研,就青年工作和青年问题展开讨论,增进与广大青年的沟通,摸清青年思想脉搏,同时也为青年人开辟一个自由发表个人见解的新阵地。要全面把握青年身心健康、个人成长、事业发展、社会参与和权利表达的不同需求,把服务青年的工作做深做实离不开新媒体,因此,通过网络等新媒体来有效服务青年就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之四。信息网络化已成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面对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和正在到来的信息社会,作为时代先锋的共青团组织,如何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使共青团工作成为时代的需要,就必须具有一种时代的紧迫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运用网络等新媒体创新共青团工作要做到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筑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柱,引导青年全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坚定其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社主义的信念,增强他们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对党、政府的信任,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着力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使青年面对西方腐朽生活方式信息的诱惑,能够自觉地加以抵制;要加强青年的法制教育,强化法制观念,努力提高其自律能力,鼓励他们做遵纪守法的优秀网民,要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健全网络立法,推广行为准则,规范网络行为。总之,网络时代对共青团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思想认识要清楚、个人能力要提高、工作方式要转变。共青团工作者要适应团工作的新形势,首先要在思想上跟上时代的步伐,能够对网络这一现代产物的“双面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次要在个人素质上适应形势的需要,掌握上网技能,加强网络信息辨别、调控能力。再次要转变传统的工作方式,能够利用网络技术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努力开拓共青团工作的新途径。
第四篇:如何运用新媒体引导凝聚青年并创新共青团工作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当代青年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交流方式和凝聚方式。这对共青团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的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根据时代的发展,运用新媒体工具,创新共青团工作的思路和实现途径,才能达到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目的。
互联网等新媒体为共青团工
作提供了广阔平台和便捷渠道
一、实现组织建设和管理的灵活性
团的基层组织是团的领导机关与广大团员、青年之间的连接点,是团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抓好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创新团的组织管理局面的基本方向。团的组织建设是当前全团的重要工作,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应用和普及将为我们带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新契机。当前青年流动频繁,部分基层组织不健全,在广大农村地区,有的行政村没有建立团组织,而与此相对照的是形式多样的青年自组织蓬勃发展,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中活跃着许多实体性或者虚拟性的青年组织,如何实现对广大团员青年的广泛联系和有效覆盖,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我们面临的重点工作。依托网络进行组织建设和管理、实现对广大团员青年联系和覆盖是团组织建设的新形式,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由于团员青年流动快、农村团组织不完善、青年自组织无法覆盖的问题。
二、有利于提高效率,做好交流
网络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共青团工作提供了最有效的载体,它可以使共青团工作实现以新的教育手段吸引青少年。网络环境下的办公方式和流程与传统的办公手段相比,具有查询速度快、传递及时准确、信息量巨大、类型丰富等的优点。各级团组织利用网络可以进行文件传递,建立团员信息,活动项目档案等,使过去分散于各部门组织的力量重新汇集成统一调度的集成资源,并且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根据网络重新划分办公管理流程,使得人尽力其责,物尽其用,充分发挥有限的团组织资源。许多公开性的文件精神可以通过网络全面快速铺到每个团员手中,也可以针对不同要求对不同级别、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团组织进行组合传递信息,甚至可以有选择的针对特定团干部和团员快速发送和回馈必要的信息。网络的交互性特点令团组织内部互相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团内部的一些办公也可以采用网络化方式,比如信息的交流、任务的布置、通知下发、会议召开等等,通过网络将节约办公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三、有利于增强团组织的影响力
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使团建工作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迅速而广泛的加强宣传,营造气氛,充分发挥其阵地作用。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使虚空间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其最大的参与者是广大青少年,因此团组织在网络等新媒体阵地上开展工作,能吸引到更多的优秀青年,将团的精神和文化传播的更加广泛深远,让团旗飘扬在电子空间,为有志青少年指引方向。此外,网络等新媒体可以为青少年群体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网络等新媒体的公开发表等形式,形成青少年自我激励的动力。
新媒体对于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作用
运用新媒体打造共青团工作新局面是目前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团组织的网络系统由于资金缺乏,技术水平低,网站建设机制不健全等原因,网络等新媒体的建设和应用现状不容乐观,尚无法满足当前共青团工作的现实需要。共青团传统工作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群众性、运动式和活动化。工作推进中,主要依赖党政关系,重点在体制内单位,组织关系明确,运作方式行政化、机关化。思想教育更多强调正面灌输和规范教育,以引导青年去追求共同利益和终极利益为目标取向。目前,中国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青年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价值取向日趋多元,行为更加务实,主体意识、个体意识不断增强。在这种大背景下,团的工作更多地接受社会评价,对活动效果和针对性的要求更高,传统方式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越发显现,而利用网络我们能找到团的工作新方法。青年的许多需求和利益都是通过网络来满足来实现,因此利用网络等新媒体为青年搭建平台、将极大拓展服务青年的渠道。
一、搭建求知探讨平台
网络等新媒体的应用在教育方面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多媒体多终端的内容输出模式使受教育地点具有灵活性;点播的输出方式使受教育时间具有随时性;丰富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受教育的内容具有可选性,从而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过去青少年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学校、家长,而当今社会变迁迅速,知识获取途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青年人必须不断学习、主动去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能力。而网络等新媒体教育成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网络上的共同探讨也成为青年乐意参与的学习交流方式。网络资源的自由支配,超越时空和地域的限制,给了学生求知的另一个广阔天地。青年人的求知欲望比较浓厚,团属网站应成为青年少
年求知探讨的平台。
二、打造交流娱乐平台
网络等新媒体娱乐内容是青少年发展的风向标,它吸引着青少年的眼球,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做好这个平台不仅能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拓宽他们的视野,还能有效把握青少年发展的风向标,做到有效地吸引、凝聚青少年。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知识、情感和认知上的沟通。网络等新媒体的应用提高
青少年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让广大青少年能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中找到归属感与责任感,使青少年的身心全面健康成长。交流娱乐是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青少年思维活跃,愿意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社交活动,互联网以其特有的无地域限制和匿名的特点,吸引了众多青少年网民进行网络社交。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结果,青少年中超过55.9%的网民声称在网上结交过新朋友。而影视、音乐、游戏是网上娱乐的重要方式,要想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我们必须开发或者连接青少年喜欢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项目,比如同城交友、在线音乐、青少年绿色游戏等等。共青团网络影视中心等团属部门及单位,牢牢把握青少年时代发展特征,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和艺术、时尚、情感等元素,积极探索意识形态在青少年中的有效传播途径,积极推动建立全团的新媒体工作体系,以“策划、开发、推广”为主要功能,打造视频、游戏动漫、音乐、时尚等多元化交流服务平台。
三、推广宣传教育平台
作为党的助手,教育引导青年是共青团肩负的重任,也是共青团面临的重大课题。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方式已经难以得到青年的认同,我们急需寻找新的宣传教育引导青年的方式,网络为我们带来了重要契机。通过网络,以学习,就业、交友、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青少年感兴趣的、能切实为青少年服务的形式,吸引青少年,凝聚青少年。当我们的网络成为了求知探讨平台、交流娱乐平台、就业创业平台、组织动员平台、维护合法权益和扶贫帮困平台、组织建设与管理平台,就会成为青少年的网络生活的一部分,就能在他们的心目中有一定的地位,我们就能利用网络对他们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扩大主流舆论,开辟宣传教育的新阵地。
四、发挥组织动员平台作用
发号召、开会议、搞活动、布任务是共青团组织动员青年的传统法宝,尽管曾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时代在发展,青年在发展,这些组织动员方式已经显得比较陈旧落后。而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高效快捷、覆盖面广、成本低、特质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且为青年乐于接受的动员方式。通过网络组织动员已经在青年组织和社团中广泛应用。当我们的网络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时,我们通过网络进行动员号召和组织,将是一种成本低、效率高、影响大的理想方式。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发布通知,通过邮箱、qq群等现代化的方式实现动员组织的目的。
五、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就业创业是民生之本,关乎青年的生存与生活,也是共青团服务青年的重中之重。青少年的成长归宿是社会,然而面对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怎样为青年解决就业的迫切需求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网络可以成为我们促进青年就业,推动青年创业的重要突破口。第一、网络等新媒体内容可以有效地对青少年进行就业、创业心理辅导,使青少年对自己有准确的社会定位,并保持健康的就业心态。第二、网络等新媒体的应用对有效的就业、创业信息及时收集与更新,搭建好用人单位与青少年择业者相互选择的平台。基层团组织可以利用网络整合社会资源,畅通信息渠道,通过网络收集和发布人才、就业、创业、投资信息,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就业创业活动与服务,为地区青年提供就业信息,为地方企业提供招聘人才的渠道,同时为青年搭建平台,为青年创业搭桥牵线寻找支持,推动青年创业。
六、建立其它服务平台
伴随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很多农村青年都外出务工,由于资源和行政区划的限制,在属地外出青年权益遭到侵害时,我们往往鞭长莫及。怎样服务属地的外出青年,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正是各级团组织的工作瓶颈。通过网络建团和对团员青年的网络化管理,将能够通过基层团组织引导、团结、组织务工青年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并且通过网络整合各种资源帮助他们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目前,已经有些地方团委将12355维权服务项目与网络对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困难学生、农村留守未成年人、进城务工家庭子女、零就业家庭子女、社区闲散青少年和孤残青少年等等都是共青团帮扶救困的重点服务对象。随着公民社会的形成,越来越多的社会公民和组织关注困难群众、帮助困难群众,网络成为一个重要工具。通过网络收集困难青年的情况,发布困难群众的信息,宣传政府相关项目和政策,联系热心人士和组织、招募志愿者、号召动员组织关爱困难青少年、帮助困难青少年等等,网络就能成为重要的扶贫帮困平台。
新媒体环境下共青团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新世纪,网络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预示着人类新的全球性文明。其开放性、互动性、及时性、综合性、全球性等独特魅力,使得网络等新媒体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新的学习思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一种新的政治力量。在改善传统传播媒介固定性、局限性、滞后性等弊端的同时,由于行业制度不尽完善,监控监管技术不到位等因素,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如何正确运用新媒体的传播纽带作用,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共青团组织急需研究探讨的课题。
一,加强共青团宣传教育工作。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大量的信息呈爆炸性涌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知识,人们的视野大大开阔,但是,由于网络的全球性、自由性、匿名性和开放性,使得网上各种信息鱼龙混杂,伴随而来的也有许多不健康的内容,尤其是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思潮激荡碰撞,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的各种诉求都在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表达。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千方百计地利用手机、网络等在青少中造谣惑众,恶意炒作,制造混乱。这使得共青团面临的社会舆论状况极为复杂,是对团组织舆论引导能力的严峻考验。那么,如何实现网络等新媒体既宽松自由、又规范有序的健康环境、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互动性、开放性、便捷性特点,积极探索网上引导的有效方式,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青年先进思想文化主旋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各种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二,有效吸引凝聚青少年。共青团宣传创新的主体,决不仅仅是团干部,还应当包括广大青少年。让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到团组织宣传的过程中来,让他们成为传播过程的一部分,让他们在参与传播中充分分享。只有广大青年的充分参与,团组织的宣传工作才更有生命力,只有广大青年的充分共享,团组织的宣传工作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那么,网络等新媒体为团组织凝聚青少年提高了很好的媒介和载体。众所周知,互联网等新媒体以便捷、高速、生动、灵活等特点深受广大青年群体的青睐,几乎完全取代传统的书信等交流方式,成为青年人情感宣泄、思想交流、文化互鉴的重要场所。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网络作为他们交往交流的空间和平台。正是网络具有现实中任何实体交往所没有的匿名性和隐私保护性特点,为青年的交往和交流提供了更加自由、便捷的选择,也为青年组织的沟通和联络提供了创造性的新突破,越来越多的青年组织向着多样化和虚拟化方向发展。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发展是各级团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如何运用好这一平台,吸引青年、凝聚青年,如何在互联网上实现对网络青年、虚拟组织的广泛联系和有效覆盖,对其进行有效引导,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二。
三,发挥共青团组织动员作用。网络等新媒体的动员方式具有直接性、便捷性、广泛性,深受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年的喜爱,可以说是一呼百应,具有很高的效率。现在的青年自组织大多运用互联网与手机,通过qq、帖子、邮件、论坛等方式组织动员、开展活动。然而,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有维护社会稳定,引导青年健康向上的积极动员,也有扰乱社会治安,把青年人引向万丈深渊的负面动员,特别是一些不健康的、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虚拟组织会对团组织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动员、组织青少年积极参与到阳光、积极、上进的组织活动中,以健康向上的活动引导青年人发展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三。
四,提高共青团服务职能。服务青年是共青团重要的社会职能。青年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学习娱乐、求职购物、表达需求、自我展示等等,网络社团虚拟社区成为青年喜闻乐见的组织归属,网络的匿名性、开放性、公平性、虚拟性使得青年的许多需求往往通过网络寻求满足,青年的许多诉求往往通过网络进行表达,青年的许多问题往往在网络上能够反映。同时可以通过网络等新媒体开展深度汇谈和调研,就青年工作和青年问题展开讨论,增进与广大青年的沟通,摸清青年思想脉搏,同时也为青年人开辟一个自由发表个人见解的新阵地。要全面把握青年身心健康、个人成长、事业发展、社会参与和权利表达的不同需求,把服务青年的工作做深做实离不开新媒体,因此,通过网络等新媒体来有效服务青年就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之四。
信息网络化已成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面对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和正在到来的信息社会,作为时代先锋的共青团组织,如何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使共青团工作成为时代的需要,就必须具有一种时代的紧迫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运用网络等新媒体创新共青团工作要做到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筑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柱,引导青年全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坚定其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社主义的信念,增强他们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对党、政府的信任,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着力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使青年面对西方腐朽生活方式信息的诱惑,能够自觉地加以抵制;要加强青年的法制教育,强化法制观念,努力提高其自律能力,鼓励他们做遵纪守法的优秀网民,要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健全网络立法,推广行为准则,规范网络行为。
总之,网络时代对共青团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思想认识要清楚、个人能力要提高、工作方式要转变。共青团工作者要适应团工作的新形势,首先要在思想上跟上时代的步伐,能够对网络这一现代产物的“双面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次要在个人素质上适应形势的需要,掌握上网技能,加强网络信息辨别、调控能力。再次要转变传统的工作方式,能够利用网络技术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努力开拓共青团工作的新途径。
第五篇:引导青年 组织青年 服务青年
引导青年 组织青年 服务青年--做好青年群众工作增强社会管理能力
(长汀县濯田镇巷头村书记助理 田伟)
青年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创新青年群众工作,加强社会管理,关系重大,意义深远,它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全力为之。共青团在创新社会管理和做好青年群众工作创新中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共青团组织如何做好青年群众工作,增强社会管理能力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注重创新教育引导,突出青年主体地位。
共青团要适应科学教育青年的本质要求,转变教育引导观念,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紧扣思想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目标环节,注重分类引导,体现组织特色和时代气息,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引导工作,这对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要大力拓展服务领域、强化服务举措、明确服务重点,深化对他们的关爱工作,切实打牢青年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突出主体性,注重自我引导。要以青年为本,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更加突出主体作用,更加注重实践育人。紧密围绕青年的学习成才、创业创造、志愿奉献等根本需求,多运用体验式、情景式、互动式、游戏式、比赛式等青年喜欢的表现形式,多运用青年熟悉的语言,多联系青年身边的生活事例,以青年耳濡目染的基本事实和亲身体验为依据,激发其向上、向善、向美的积极性。突出层次性,注重分类引导。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性别的青少年的心理、认知水平和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必须尊重差异性,分类分层引导。小学阶段,重在发挥体验教育的作用,促进小学生情感、意志、兴趣、个性等非智力因素发展,培养他们对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朴素感情;中学阶段,重在发挥实践教育的作用,引导中学生在实践对比中形成对党和社会主义更清晰的认识;大学阶段,重在发挥组织育人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在组织生活中学会理性分析和社会观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要突出重点人群,重点做好大学生和进城务工青年群体的思想引导。对进城务工青年,要高度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和心理感受,在关怀的过程中言简意赅地向他们传播党的思想主张;对大学生,要注重运用历史的、现实的、学术的逻辑开展思想引导,把握好坚定理想信念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等方面的有机结合。
突出时代性,注重“时尚”引导。开展青少年引导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突出时代特色。在内容上要有时代感,紧紧抓住青少年关心、关注的问题,联系其身边的事例,把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化为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在路径上要善于创新,灵活运用视频短片、微博、短信等新媒体新方式。在形式上要善于注入各类时尚元素,增强教育活动的趣味性、时尚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突出示范性,注重典型引导。抓典型,做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局,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青年引导路径。要主动适应当代青年对典型的新感受和新认知,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努力用青年身边的人、用青年生活中发生的事来诠释道理,让青年在真切具体的事例中受到启迪。要从不同层次青年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注重真实性、注重层级性、注重普遍意义,确保青年典型可信可学。
二、创新组织动员方式,畅通利益诉求渠道。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社会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青年对于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的把握具有不确定性,对于自身合理的利益诉求表达方式也会表现的多样性,甚至有时会有过激的行为出现,共青团要合理引导,创新组织动员,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广泛了解、准确把握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着力解决好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创新团组织建设。当代青年群体分布更为复杂,就业方式日益多元,青年在思想形成、文化娱乐、交往方式、组织参与、诉求表达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集中开会、学习、听报告等行政化的社会管理方式对青年的影响效果有限,大量青年游离于传统的社会组织形式之外。这就需要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彻底改变传统、单一的组织方式,改变灌输说教的教育方式,通过联合建团、依托建团、协会建团、网络建团、楼宇建团等多种建团方式,灵活设置基层团组织。要加强传统群团组织与草根社会青年组织之间的互动,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和两新社会组织的团建,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同时,以提高对各类青年组织的有效覆盖为重点,按照“关注、服务、合作、引导、吸纳”的原则,采取对话、协商、沟通、协调、融入等社会管理方式,切实强化共青团外围组织的建设,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共同做好青年群众工作。
(二)参与政策法规制定。政策法规是社会管理的重要依据。要围绕新形势下社会关注、家长关心的青少年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未成年保护委员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等机构的作用,主动介入、积极推动相关青少年法律的立法修订工作,切实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可靠法律保障。加强“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机制性建设,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以议案、提案的方式推动青少年问题的解决。
(三)加大服务青年力度。大力加强青少年活动阵地、宣传阵地和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掌握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切实服务青少年的实际需求。要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服务青年的重点,千方百计帮助青年就业创业。要引导青年特别是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主动到城乡基层去干事创业。要培养和扶持青年创业带头人,深入开展技能培训,努力做好创业就业小额贷款、岗位对接等工作,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在服务根本需求的同时,要为青年日益多样化的具体需求服务,加大对贫困学生、进城务工青年、农村留守儿童等困难青少年的帮扶力度,努力解决青年关心的民生问题。
(四)发挥新媒体作用。要强化与各级各类主流网站、门户网站、专业网站的主动融入、深度合作,利用新媒体积极搭建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平台、活动平台、项目平台。通过手机报、QQ群、动漫、微博等时尚便捷的新手段,收集青年舆情动态,并注意发现和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切实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正确看待社会问题,理性表达利益诉求。
三、构建志愿服务体系,团结凝聚青年群众 志愿服务是是共青团组织广泛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团结凝聚青年、引领社会风气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健全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志愿服务基层基础,积极构建组织层级化、成员属地化、服务扁平化的志愿者工作体系。一是深入开展希望工程、保护母亲河、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手拉手、党建带团建和青少年维权等活动,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多作贡献。要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政府帮手的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二是深化“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法律援助、扶贫助困、“三孤”关爱、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工作,加强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化、队伍专业化、服务人性化建设,促进志愿服务工作向基层延伸。打造进城务工人员志愿服务行动和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等特色品牌,在社会事务管理中发挥更加明显的作用。二是通过制定相关鼓励政策,推动建立政府支持、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应急志愿服务机制。紧跟经济社会变革步伐,把握青年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理想追求,通过志愿服务这一青年乐于参与的活动载体,采取社会化动员方式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力量、激发社会活力,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化解和调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