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帮扶调研报告:立足部门职能 发挥产业优势构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居
帮扶调研报告:立足部门职能 发挥产业优势构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居
按照市委组织部和市直机关下派工作三队的要求,市农业局驻牛庄镇王营村下派帮扶工作组利用两个月的时间,采取党员群众座谈、入户问卷调查、实地查看等方式,对王营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清了王营村发展的制约因素和问题,理清了发展思路,找准了发展路子,制定了今后发展的措施。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牛庄镇王营村,位于牛庄镇南 2公里,东营区和广饶县交界处,南临支脉河,北靠蓝海高端蔬菜种植基地,西与麒麟食用菌种植基地接壤,是东营区的南大门。231省道穿村而过,将村子分成东、西两部分,产业特色明显,地理位置优越。综合实力在牛庄镇42个自然村中居中游。
(一)村民情况
1、村民基本状况:现有居民138户,人口450人。调查情况以住村户为准,其中男236人,女214人;按年龄分:17岁以下人93人,18-60岁261人,60岁以上96人;受教育情况(包括在读学生):大专及以上9人,高中(包括高职及中专)41人,初中186人,小学202人,文盲12人。
2、劳动力从业情况:目前,常年从事汽车运输业村民27户,农闲季节有村民外出务工60余人;肉食鸭及肉食鸡养殖大户5户,汽车服务行业1户,农家超市经营1户,电工维修1户,高端蔬菜种植3户。
3、村贫困户情况:村中有贫困户6户9人。主要以单身老年、残疾、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者为主,现已加入低保。
4、主要生产工具:全村35户拥有家庭小轿车,23台大型运输车。
(二)主要经济资源及经济发展情况
1、土地资源:全村耕地面积900亩,人均2亩;2006年,牛庄镇党委出台了《农户土地流转管理暂行办法》,在王营村开展土地流转试点,以每亩每年1000斤小麦的指导价格,流转王营村土地750亩。同年,镇党委整合了王营、前哨等村土地资源,在王营村北,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2万亩,组建了宝源蔬菜种植合作社,组织农民种植大棚蔬菜、瓜果,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
2、村民经济收入情况:近三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6600元、7100元、8900元(数据来源于镇政府报表)。从事产业收入:2010年全村全年共收入400.5万元;其中一产收入80万元,占总收入的19.98%;二产没有收入;三产收入320.5万元,占总收入的80.02%。从产业结构上看,本村仍然是比较典型的农业村,种植、养殖是本村的主要产业。有合作社一处,没有集体企业,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
(三)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情况
1、生产、生活用水情况:农田用水源于地下水,依靠抽水,采用大水漫灌方式灌溉;蔬菜大棚的灌溉用水源于三口深水井;生活用水源于油田供水公司,已达到家家通自来水,生活用水方便。
2、用电来源:村内路灯等公共用电费用已协调电信公司;生活用电为农网改造电。
3、道路情况:村北有产业路一条。村内街道六纵四横,宽皆5米,长2.6公里,全部硬化为柏油路。
4、家家户户有电视机,均已开通闭路电视。
(四)村两委和党员干部情况
1、村两委班子共3人,书记兼主任:王大营,男,39岁,高中文化,退伍军人;委员:王小滨,男,37岁,初中文化;张美,女,48岁,初中文化。
2、党员共计35人,其中50岁以上党员26人,党员年龄老化,思想觉悟较高,3个党小组,2010年发展预备党员2人,有入党积极分子 2人;村务监督小组3人,理财小组3人;村民代表21人,红白理事会6人;党员中有21人掌握1-2门实用技术(养殖、种植等)。
(五)村级财务管理情况
1、村财务按规定由镇财政所统一管理,村财务制度规范、健全。
2、有上级财务监督制度及村民民主理财制度,且认真落实;村财务收支节余项目一月一理财,一月一报财,财务公开。
3、无集体资产非法侵占现象;近三年村集体负债35万;近三年村集体资产额为零;近三年农民负担为零。
(六)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1、王营村文化大院一座,建筑面积540平方米,健身广场684平方米,有各类图书200册。
2、村民接受信息来源主要为电视,有远程教育设备一套,按需要组织学习。
二、村庄发展的优势与问题
(一)村庄发展的主要优势和特点
1、牛庄镇王营村属城乡结合部,距镇政府仅有2公里,231省道从村内通过,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比较优越。
2、主导产业初具规模。村成立了黄河口有机韭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20名,种植有机韭菜60亩。
3、“两委”班子健全,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意识较强,支部书记工作经验丰富,富有魄力,敢于创新,威信很高。
(二)制约村庄发展的问题
王营村经济基础薄弱,村集体积累较少,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尚不够健全。蔬菜产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效益较低。农业从事人员文化素质偏低,缺乏技能和经验,影响了全村经济的发展。
三、加快王营村经济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驻王营下派帮扶工作组牢记下派帮扶工作的总体要求,按照“区域统筹、强基固本、内外结合、富民强村、率先发展、和谐稳定”二十四字方针,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一是实施“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程。市农业局机关党委与王营村党支部合作共建“生态文明家园”活动,经过创建要实现村庄绿化到位、基础设施齐全、管理服务优良、文化内涵丰富、产业支撑有力、发展特色鲜明的目标,达到“三进”、“四清”、“五化”、“六有”标准。“三进”: 生态环保理念进农家、标准化生产技术进农家、科技致富信息进农家。“四清”: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五化”: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净化;“六有”:有一个好班子、有一个好产业、有一个好环境、有一批好设施、有一个好风气、有一套好机制。制定村规民约,把移风易俗、转变农村社会风气作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重头戏”来抓,教育引导村民更新观念,大力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计划生育、优生优育、讲文明、讲卫生等新风尚,形成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局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邻里团结、家庭和睦、互帮互助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二是先进农业技术试验示范点建设工程。依托黄河口有机韭菜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一处能看、能学、能用,集多种种植新技术于一体的高效生态示范园,规划面积10亩。其中,围绕蓝海高端农产品基地,建设高标准育苗工厂一处,育苗棚两栋面积2.4亩,为基地提供用苗本地化;扩建提升有机韭菜气雾栽培、基质栽培规模,探索阳台菜园、创意菜园发展模式;大大力推广自动卷帘、水肥一体化、遮阳网、杀虫灯、防虫网等新设施、新材料,改善栽培条件、完善设施配套、充实科技内涵、提高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每年至少引进3个新特品种,推广新技术3项以上,建立新品种对比、新技术展示等实验区。
三是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创建工程。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和《东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标准》,完善提高村属黄河口有机韭菜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合理设置组织机构,规范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强化档案管理,完善生产标准化、产品安全化、营销品牌化,以及统一供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销售的产销服务体系,打造成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质量安全优、品牌效益高的在东营区乃至全市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合作社。
四是休闲观光农业建设工程。依托蓝海高端农产品基地(王营蔬菜基地)发展优势,做好种植、加工、物流、观光系列化服务,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带动农业发展。重点发展以“住农家院,吃农家饭”为主的特色民俗接待产业;以认种菜地、苗圃,鲜果采摘(即“干农家活、体农家乐”)为主的市民体验休闲产业;以追忆农耕文明为主的农史农具展览业;综合开发利用支脉河水利、绿化、土地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建设集生态农业、房车露营基地、特色文化旅游、水、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产业长廊;两年内生态农业服务产业形成规模。
五是实施农民致富“金桥”工程。截止到现在全村所有土地顺利流转,王营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多为40岁以上的农村妇女。目前,村集体经济薄弱,失地农民转移就业、增加集体积累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将面向蓝海高端农产品基地及周边园区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加强王营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年内培训转移100人。
六是农业信息化示范村建设工程。实现信息网光纤进村、村务公开适时查询(用触摸屏查询机查询),大幅度提高农户电脑拥有率和上网率,彻底解决农村信息“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米”的问题。
七是强基固本工程。制定党员干部培训规划,创新教育培训模式,通过网络远程教育、集中培训、外出考察等多种方式,强化政策理论和现代知识培训,突出实用技术和致富技能的培训,力争把每个党员都培养成致富带头人,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坚持依法治村,编撰村规民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级各项规章制度。继续推进以村务公开为重点的民主管理,对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成效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不断推进村级管理的民主化进程。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认真排查热点难点问题,把不安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创建“和谐平安王营”。
第二篇:发挥生态优势 挖掘旅游资源调研报告范文
发挥生态优势 挖掘旅游资源
------湾里区罗亭镇调研报告
一 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尤其是国家实行“三农政策”后,农村的各项生活指标都有了长足发展。在我区“加快绿色发展、建设旅游强区”的大背景下,各乡镇都迫切要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针对我镇目前的实际情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镇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因此,生态旅游业逐渐成为我镇发展的首选。
本次调研集中调查湾里区罗亭镇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前景。通过对当地政府和居民的调查,进一步了解罗亭镇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及潜力。
罗亭镇位于梅岭山麓,新建、永修、安义、湾里、桑海三县二区结合部,南高北低,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风景名胜资源种类齐全,景点繁多,有九里十八观、天子湖、天子峰、茶岭观、紫阳宫、船山洞、白云庵、狮子峰等景点20余处。近年来,围绕我区“加快绿色发展、建设旅游强区”的发展规划,依托罗亭丰富的生态人文旅游资源,我镇提出了打造“旅游名镇”的发展战略。发挥生态优势,挖掘旅游资源,加快培育旅游产业发展,对于我镇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罗亭镇发展生态旅游的背景及积极意义
乡村生态旅游是以景区景点和生态农业观光为依托,以田园风光、农家生活为特色,以乡村休闲度假、农业观光游览、民俗风情体验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休闲方式。
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趋势看,目前乡村生态旅游的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游、乡村休闲游、自然生态游、农家度假游、农事休验游、民俗文化游、乡村情趣游、农业经贸游等,这些不同类型的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城乡文化交流,统筹城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乡村生态旅游兴起的背景
1、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城市居民普遍心情烦躁,都迫切希望能走进大自然。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倾向选择农村地区来度假,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自然风光,还可以使心身都能得到放松,解除身心的疲惫。因此乡村旅游尤其是生态旅游正好能成为满足城市居民这种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2、很多城市居民对农村农耕、农艺等情况都不了解,更不用说是从小娇生惯养的孩子。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城市父母想让他们的孩子到农村来看一看,切身体验一下农村的生活。罗亭镇是湾里区著名的“葡萄之乡”,游客可以学习葡萄养殖知识,还可以品尝自己采摘的葡萄。游客还可以亲身到葡萄园体验采橘的快乐。
3、城市居民很难吃到正宗的农家小菜或农村特产,包括一些粗粮、真正意义上的新鲜绿色蔬菜及原汁原味的放养家禽、野生动物等。吃惯了城里的山珍海味,他们也会怀念农村的菜肴。这些简单的农家小菜,不仅味道可口,而且非常新鲜。因而久居城市的居民自然会对品尝农村地方土特产怀有很大兴趣。
(二)乡村生态旅游对我镇的积极意义
乡村生态旅游是我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方式,在促进罗亭镇生态旅游发展方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乡村生态旅游可以丰富罗亭镇旅游内涵。我镇拥有远近闻名的九里十八观、天子湖、天子峰、将军岭、紫阳宫等旅游资源。但目前的我镇旅游以参观为主,游览观光内容和形式也相对单一。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可以把藏于当地民间的文化、民俗、景点、人物挖掘出来,让游客在一饱罗亭美丽景色的同时,走进农村、体验当地的原生态的乡村环境和乡村韵味。
2、乡村生态旅游可以成为我乡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乡村生态旅游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既可以挖掘和利用我镇的自然资源和民俗风情资源,同时还可以发挥村民自身的才干。大部分乡民具有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他们的勤劳可以带动其他村民积极参与到生态旅游开发的行动中来。另外,农民们在参与旅游开发经营的过程中可以把本村的旅游资源、农副物产、土特产品以及富有浓郁乡村特色的菜肴、传统的人居环境转变为商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而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促进农村家庭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3、乡村生态旅游可以成为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就业的新方式。罗亭镇生态旅游要发展,首先必须要有政府推动和引导,制订服务质量标准,主动嫁接餐饮服务业、住宿服务业以及娱乐业;其次,政府应当对从业农民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提高农民的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农民参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市场经济意识,带动我镇第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加快本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
4、乡村生态旅游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通过政府的指导和农民自主创造,可以整合各种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政策资源,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发展具有本村特色的产业,加快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加快发展。当农民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得到实惠后,就会加倍努力工作,因而能够更有效促进本地的新农村的建设和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
三 我镇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镇生态旅游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发展速度不快,水平不高,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1、思想认识不够。一部分对发展旅游在认识上还有差距,对生态旅游发展的潜力认识不足,对旅游在经济中的拉动作用认识不到位。一是思想片面。一提到发展旅游,就认为是旅游部门的事,存在于己无关的思想。二是存在畏难情绪。认为我镇的旅游资源没有很大的名气,对发展旅游业缺乏信心。三是急功近利。一些人只注重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对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不强。
2、旅游产品档次低。近几年来,我镇虽然投了一些资,开发了一点景点,但没有形成连线的旅游产品线路。各景点间没有关联点,比较松散,只是单一的旅游景点。此外,我镇旅游缺少项目支撑,特别是“购”和“娱”方面相当弱小。存在“散、小、弱、差”问题,市场竞争力非常有限。
3、基础设施不配套,综合服务能力弱。我镇在道路交通上虽然做的比较好,各村之间都已经通水泥路。但是一些方面还是存在严重不足,比如乡村餐馆、娱乐休闲配套设施、接待游客以及服务游客意识及能力方面。例如大量游客来到罗亭,却没有足够的乡村餐馆来接待,一些村民的服务意识不强,导致游客对服务质量不满等。
四 促进我镇生态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
我镇生态旅游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推进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必须进一步坚定信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机制,强化发展引导,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以打造湾里区半小时乡村生态旅游圈为目标,大力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1、统一思想认识,思想观念,坚定生态旅游发展信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旅游有着无限的发展前景。据权威预算,旅游业投入增加一元,国民生产总值增加4元,新增一个就业岗位,可拉动相关产业增加5个就业岗位。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内部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生态旅游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后发优势。因此,我们要审时度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采取得力措施,大力发展我镇特色生态旅游业。
2、明确发展思路,积极推进产业创新。按照“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龙头带动、体现特色、整体推进”的原则,形成以九里十八观为依托、以乡村生态旅游景区为龙头、以综合经营户为骨干、以单一经营户为补充的乡村生态旅游格局。另外,还必须明确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目标,近期的目标是要通过1—2年努力,在全镇扶持发展1家以上乡村生态旅游示范点,进一步营造我镇生态旅游发展的氛围。中期目标是要建设2—5家特色鲜明、规模较大、牌子较响的特色旅游精品点,并且发展模式要多样化。长期目标是要建立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不同特色、不同模式、不同功能的乡村生态旅游线路板块,满足不同群体消费需求,打造我镇休闲游金字招牌。
3、加强农民培训,提供规范服务。乡村生态旅游要以农民自主为基础,按照开发有序、服务有质的理念,强化乡村生态旅游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培训。通过以点带面、典型示范,让更多农民自发参与到这产业中。
4、强化宣传促销,拓宽旅游客源市场。旅游离不开宣传,只有通过宣传才能把旅游产品卖出去,否则,再好的旅游产品也只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要坚持整体策划、整体打包、整体营销,全乡一盘棋的宣传营销策略,走“政府做好形象、企业做精产品、旅游做大平台”的市场开发道路。要设立我镇独具的旅游标识口号,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途径进行包装宣传。积极探索政府搭台、部门联动、企业唱戏的新途径,积极向兄弟乡镇学习,如梅岭特色小镇的成功案例,策划举办形式多样、影响较大的主题鲜明的旅游活动和宣传活动。
五 调研结论
通过对我镇的生态环境的分析以及相关了解,我镇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依靠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游客,整合资源,就能形成一条颇具特色的生态旅游链。凭借这里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山水风光,一定会对当地的农民增收和致富以及新农村建设都会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篇:XX县生态文明示范调研报告
XX县生态文明示范调研报告
(农业部门)
认真贯彻省委九届三次全体会议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多年来得不懈努力,我县生态农业有了一定基础并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但一些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还有待解决,需进一步完善措施,加快发展。
一、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把生态农业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在规划上抓创新,在落实上下功夫,在发展上求突破,全县上下呈现出认识上逐步统一,治理上逐步科学,投入上逐步加大,速度上逐步加快的良好局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产品绿色化。近年来,生态绿色资源在XX县得到了最大的开发利用,绿色产业发展迅猛,无公害茶叶、有机茶、绿色生态食品等一批批绿色农产品不断涌现,碧丽源等清洁化生产企业相继落户我县,我县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农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目前,目前我县完成了6个无公害生产产地(核桃、茶叶、水产、畜禽、粮经、蔬菜)的申报工作,并得到省农业厅颁发的产地证书6份,完成6个无公害农产品(白茶、红茶、绿茶、小饭豆、包谷砂、旱谷米)的申报工作,并得到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1-
全中心颁发的证书6份;现在农残蔬菜速测和下一步我县将建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为今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提供技术力量支持。
2、环境清洁化。以改厨、改厕、改圈为主要内容的“一池三改”技术和沼气建设得到广泛推广,农村沼气工程向规模化、标准化方面发展,农村畜牧家禽养殖和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发生了巨大变化。截止“十一五”末,全县累计建成农村沼气9119口,完成沼气服务网点建设43个。
3、生产无害化。“畜禽—沼气—作物”等生态农业模式逐步倍农民接纳,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应用。田间农膜覆盖率残留量逐年减少,高毒农药被全面禁止,农作物植保植检工作不断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得到广泛推广。目前建立施肥调查定位监测点30个,完成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推广30万亩,配方肥使用面积5.4万亩。
二、我县在治理农业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配套法规措施还不健全,资金投入还不足,保障机制还不完善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业面源污染不能有效控制.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特别是高毒农药在蔬菜、果树、农作物上,不能全面禁用,加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云南地矿
资源股份有限公司XX金腊铅锌矿厂、XX县鑫瑞矿业有限公司、勐省糖厂、水泥厂、纸厂等大型企业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新的污染源不断增加,控制面源污染形势严峻。
(二)动物饲料、兽药使用不合理。兽药超量使用,以及违规使用禁用药品、添加剂,导致动物产品污染加剧。
(三)农村生态环境不容乐观。我区畜禽养殖大多集中在村庄内部,由于排污设施建设滞后,畜禽粪尿横流的现象在我区农村随处可见,畜禽养殖污染也进一步恶化了我区农村生态环境。
(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规模及“三品”档次不高,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五)拉动生态农业发展的绿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及规模不能适应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
(六)农业科技开发与推广体系、农业信息网体系和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三、对策建议
虽然,我县在治理农业环境,发展绿色农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部门协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调整农业生态结构。一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实行一业为主,多业结合,农林牧副渔全面、协调发展,不断
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二是调整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成层现象,搞立体种植、养殖或种植养殖相结合,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是调整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充分利用时间,合理配置农业生物,增加农业经济收入。
(二)提高生物能的利用率和废物的循环转化率,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内部资源的利用率,特别是有机废弃物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外部投入的依赖;使生物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三)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首先是保护森林、草原、湖泊、水库、农作物等自然资源;第二是控制水土流失,可采取生物、水利工程或改革耕作制度等多种措施;第三是保护土地资源,建立农田保护区,保护耕地,用地养地相结合,秸秆还田或秸秆过腹还田,增施有机肥料,种植豆科作物和绿肥作物,合理进行间混套作等。
(四)防治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对于在农村兴办的企业包括乡镇企业、民办企业、私营企业,要强化环境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对于农业自身污染要积极进行综合治理,包括推广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合理使用化肥;对农用地膜加以回收利用;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合理进行污水灌溉与养鱼等。
(五)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执行“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实效”的方针,大力营造薪炭林,推广省柴灶,兴建沼气池,同时积极发展小水电、小煤窑,利用风能、水能、太阳能等,以解决农村能源尤其是农村生活用能的严重短缺问题。
(六)充分利用太阳能提高农业生产力,即通过合理布局和配置农作物,应用现代农业新技术,例如选育良种、耕作栽培、田间管理等措施来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转化率、获得更高的农业产量。
(七)扩大绿色植被面积,提高森林绿地覆盖率因地制宜植树种草,营造农田防护林网,发展果木林、经济林、薪炭林及其它林木,创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系统的高产稳产和良性循环。
(八)保护生物多样性即保护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各种天敌、各种农业生物物种等。
(九)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采取积极措施,增加对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狠抓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和农产品的监测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制定完善种植业、渔业养殖无公害技术措施,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的监管,严把化学投入品的污染关口,加强“三品”申报认
证和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提高我县农产品进入市场、占有市场的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投入,逐步提高我县农产品检测能力和水平。全面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常规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并实行及时的信息发布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安全。
(十)加快建立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体系。要把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府支农投入的重点领域,发挥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建立有利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有机肥生产和使用、病虫害物理和生物防治、使用可降解农膜等补贴政策,以及推广应用节约型农业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物能源开发利用等扶持政策。依法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药、肥料、种子、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假冒无公害农产品等违法行为,严格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制造和销售。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严格执行环境管理制度,实行资源使用和污物排放双重总量控制,探索建立对农业生态的补偿机制,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共推的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氛围。
第四篇:关于发挥税务财政职能参与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报告
关于发挥税务财政职能参与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报告
人文学院 法学(1)班
曹焘
2010年的暑假,我抱着欣喜的心情回到了我的家乡——天台,走出车站的那一刻,我发现任何地方都替代不了我的家乡,它是那么的美丽和干净。可以说天台的生态文明建设搞的还是不错的,天台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旅游生态城市,拥有许多的旅游资源,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首先简要介绍下,天台县因天台山而得名,位于浙江省东部、台州地区西北部。东连宁海、三门,西接磐安,南邻仙居,北界新昌,东西长54.7公里,南北宽33.5公里。天台县历史悠久,境内山峦重叠,溪流纵横,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擅有山水之利的半山区县,既是人文荟萃的文物之邦,又是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天台地处浙东丘陵南部,山地占县总面积82.3%,俗称“七分山、二分田、一分水”。天台山脉、大雷山脉蜿蜒县境南北;始丰溪横贯东西,形成一封闭式的三角形盆地,称天台盆地,县城即位于该盆地的中心地区。天台临近东海,纬度较低,受季风影响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冬季温暖,夏季炎热。
天台的水资源是华东地区最丰富的县份之一,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潜力很大,投资42亿元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桐柏抽水蓄能电站已打响了开工第一炮。天台是全国1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之一,小水电装机容量居浙江之首,年发电量1亿千瓦以上。天台的水资源不但丰富,而且是东南名泉,质量上乘。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资源有20多种,其中金、银、铅、锌、花岗岩、石英石、砩石等,储量大,品位高。天台的古生物资源蕴藏也很丰富,初步统计,恐龙蛋、骨化石蕴藏覆盖面积近230平方公里。高山蔬菜基地已突破万亩,为全国最大的高山蔬菜基地之一,品种丰富,产量较大的有茄子、甜椒、黄瓜、西红柿等,产品畅销上海、浙江等大中城市,并远销港澳及东南亚地区。
是的,我的家乡有如此美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多种的珍贵植物,拥有高质量的水资源,看到这些,我决心把我县的生态建设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为此我在税务局进行了为期3天的实践。
首先 我在的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发现我省对生态建设的财政政策是很多的,具体如下:
一)扶持农业及涉农服务业发展
1.农村、农场和农民个人将土地使用权转让或将土地承包(出租)给农业生产者用于农业生产的,免征营业税。
2.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免征营业税。
3.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对接受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有关部门委托,承担粮(含大豆)、食用油、棉、糖、肉、盐(限于中央储备)等6种商品储备任务的商品储备企业取得的财政储备经费或补贴暂免征收营业税。
4.经国务院批准,对地方商业银行转贷用于清偿农村合作基金会债务的专项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
5.自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自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日,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由银行业机构全资发起设立的贷款公司、法人机构所在地在县(含县级市、区、旗)及县以下地区的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保险业收入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
自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对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国扶贫基金会举办的农户自立服务社(中心)从事农户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
6.企业从事下列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1)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
(2)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3)中药材的种植;(4)林木的培育和种植;(5)牲畜、家禽的饲养;(6)林产品的采集;
(7)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
(8)远洋捕捞。
7.企业从事下列项目的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1)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2)海水养殖、内陆养殖。
8.对为农村提供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保洁服务取得的劳务收入,免征水利建设专项资金。9.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收入,免征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用房,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属,用于进行农产品初加工的生产经营用房,按规定纳税确有困难的,可给予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照顾。
10.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经县级(含)以上各级政府确认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业(具体范围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相关文件执行)的,如按规定纳税仍有困难的,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可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
11.省级农业科技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可免征水利建设专项资金。12.农产品流通企业,如按规定纳税确有困难的,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可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
13.对农村各类公益性文化体育场馆的自用房产和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其“以租养馆”的出租房产和土地,如纳税确有困难的,可给予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照顾。
14.对农、林、牧、渔业用地和农民居住用房屋及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二)支持节约资源、环境保护
1.单位和个人提供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置劳务,其处理污水、垃圾取得的处理费,不征收营业税。
2.单位和个人处置危险废物以及医疗废物、放射性废物业务属于垃圾处置劳务的范畴,不属于营业税应税劳务,对其取得的处置费收入不征收营业税。3.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包括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海水淡化处理等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4.对节能、节电、节水的资源节约型企业,可按现行税收管理权限的规定,报经地税部门批准,酌情给予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的照顾。
5.对为净化环境、有效保护资源而兴建的污水、垃圾、污泥收集和处理企业,可按现行税收管理权限的规定,报经地税部门批准,给予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照顾。污水、垃圾、污泥收集和处理企业,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可免征水利建设专项资金。6.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
7.对利用本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在《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中列举的资源作主要原料生产产品,其销售收入占本企业销售总额两成以上的企业,可按现行税收管理权限的规定,报经地税部门批准,给予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照顾。
8.对为利用其他企业废弃的,在《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中列举资源作主要原料生产产品而兴建的企业,可按现行税收管理权限的规定,报经地税部门批准,给予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照顾。
9.经市(地)级以上政府部门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其资源综合利用部分的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可减免应缴的水利建设专项资金。
10.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结转抵免。如专用设备投资金额较大的,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可酌情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
11.因地方政府整治生态环境需要而搬迁的企业,在自行转让原房地产时,可报经地税部门批准,给予免征土地增值税的照顾。
(三)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以下简称清洁基金)和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以下简称CDM项目)
1.对清洁基金取得的下列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CDM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收入上缴国家的部分; 国际金融组织赠款收入;
基金资金的存款利息收入、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 国内外机构、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收入。
2.对企业实施的将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收入的65%上缴给国家的HFC和PFC类CDM项目,以及将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收入的30%上缴给国家的N2O类CDM项目,其实施该类CDM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减排量转让收入所属纳税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四)为水利治理工程、旧城改造而搬迁,影响正常生产经营而造成损失的单位及个体工商户,经地税机关审核,可酌情给予减免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然后,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首先到了我县各个企业调查,查看了解企业的生态工作情况,我重点走了石梁啤酒有限公司,银轮上市公司,特别了解了几家房地产建设公司的情况,发现以下几点:
一 大型公司对于我省优惠政策了解比较多,落实情况也比较到位,生态文明建设做的比较好,但对有些政策不理解,导致不能很的运用。二 在税收收入下降的年份,有些优惠政策不能很好的落实。
三 几家散落在郊区的中小型公司对于政策不能很好的运用。政策涉及面不是很广。
最后,在专业人员的辅助下在局里的档案室里整理材料并写报告,天台真的是一个很美的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亟待保护的生态的矛盾是那样需要解决,虽然家乡生态情况落实的比较好,但仍有许多地方有问题,最近,在我家的后山上又上马了一个大型房地产工程,铲平了整座山建别墅,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不知道我们的生态环境能坚持多久,对这样的情况我有一个建议,建议像房地产这样的大型工程的贷款要严,财政政策要紧,不能轻易的上马大型工程,在充分考虑了各方面的协调后,重点考虑生态环境问题,要把可持续发展放在第一位,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可以加大对一些环保项目的财政补助,减少一些绿色项目的税收,有了财力的支持,我相信我县的生态环境建设会更好,希望下次再回到家乡时可以看到更美的天台山。
第五篇:发挥机关党建优势,,持续净化政治生态,——市直机关工委净化政治生态调研报告
发挥机关党建优势持续净化政治生态
——市直机关工委净化政治生态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状况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市直机关工委管辖x个机关党委、x个企业党委、x个党总支、x个党支部;
机关党委、党总支下辖支部x个。管辖党员x名,其中在职党员x名。按照市纪委x届x次全会部署要求,市直机关纪工委围绕调研内容,坚持问题导向,认真组织开展了净化政治生态问题调研工作,形成了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市直机关政治生态建设现状
(一)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趋于常态。市直各机关党组织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党员干部集中学习等有利时机,引导党员干部深入系统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共产党党章》等党纪党规,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廉政示范警示等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进一步增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理念深入人心,践行“三严三实”“四讲四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实践进一步显现。
(二)党内政治生活日益规范。市直各机关党组织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在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章等党内法规制度和纪律规定的同时,认真抓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和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等基本制度,进一步严格程序、细化要求,做实征求意见、谈心交心、对照检查、整改落实等环节工作。探索实行机关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考核制度、党支部书记定期会议制度、党员活动日等制度,筑起严密的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篱笆墙”,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和战斗性进一步增强。
(三)作风建设效果持续好转。市直各机关党组织以开展“三纠三促”专项行动、“明查暗访督查年”等活动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着力重点,深入查纠整改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彻“八个着力”、服务脱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方面的问题,持续纠正在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双十条”和市委“八项要求”方面的问题,各机关党组织的贯彻力、执行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落实惠民政策不力、损害群众利益等方面的问题得到及时查纠,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四)廉政防控机制不断完善。市直机关各部门党组(党委)切实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研究安排,一起监督检查,一起抓好落实,积极支持市纪委派驻(出)机构的监督执纪工作,以高度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抓班子、带队伍、管干部。党组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层层传导压力,层层传递“反腐斗争无禁区、法纪面前无特例”的强烈信号。广泛开展廉政风险点防控、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家庭等活动,支部书记定期述责述廉,定期约谈提醒、民主评议党员实现制度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逐步形成。
二、市直机关政治生态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委机关政治生态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直机关工委政治生态建设总体良好,但对照《党章》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还有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政治学习内容方式不够灵活,党员干部虽然能按时完成规定篇目学习,但学习只停留在纸面上,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效果需进一步提升;
二是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原则性需进一步增强,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的还不够经常,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的效果还需提升;
三是党员干部的作风需进一步转变,工委干部联系群众还不够紧密,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不够经常。
(二)工委机关所辖党组织政治生态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治意识上有差距。一些基层党组织忙于事务性工作,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不够强。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平时用心体察、领悟党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不够深入,缺乏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导致工作中出现重业务轻党建、重治标轻治本、重在位业绩轻长远功绩。
2.践行群众路线有差距。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群众观念、宗旨意识淡薄,不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贯穿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存在群众工作不愿做、不会做的问题,做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单一,不能走进实际、走进群众。有些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调研不深入,缺少对基层群众工作、生活的切身体验,在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工作中,不能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盼、帮群众之所需。
3.党内政治生活有差距。个别机关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简单化、形式化,不经常、不严肃,政治学习浮于表面,民主生活流于形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个别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执行党内民主集中制不得力,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还存在。
4.作风建设方面有差距。部分基层党员干部懒政怠政、为官不为、不敢担当,工作中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工作方向不明、动力不足、闯劲下降。一些党员干部对上级决策部署理解不深,思想观念转变不及时,调查研究不深入,知识储备不充足,开拓创新能力差,破解难题方法少,责任担当不够。
5.廉洁自律方面有差距。一些基层党员干部没有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反腐斗争形势的严峻性,错误地以为反腐主要是打老虎、抓典型。一些基层党员干部认为反腐是高层的事,是领导干部的事,离自己还比较远,抱有侥幸心理,存在工作不尽心、不担当,工作纪律、生活纪律要求不够严的现象。
三、市直机关净化政治生态对策建议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要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自觉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生活全过程、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通过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上党课、道德讲堂、集中培训、专题辅导等载体和平台,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政治理想,涵养政治品行,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注重在实践中提升政治引领力和执行力,不断深化对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理念的探索实践,一以贯之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在建设幸福美好金张掖的生动实践中考量政治生态建设成果。
(二)推进支部建设标准化,进一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要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从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抓起,让党员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经常接受政治体检,及时阻隔不良风气的干扰和侵蚀。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决防止民主、集中“一头重”,出现决策“一言堂”和各自为政的分散主义现象。要切实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既“真刀真枪”“红脸出汗”,又出以公心,帮助同志内省改过、成长进步。要充分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打“预防针”,及时“咬耳朵”“扯袖子”,严防小毛病发展成大问题,从而为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好的“气候”环境。
(三)聚焦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整治“四风”顽症。作风问题关乎党的形象和执政基础。市直机关各部门党组(党委)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要巩固“三纠三促”专项行动成果,聚焦中央环保督查反馈问题、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和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等方面,有效解决不担当、不作为和弄虚作假等顽疾痼症。深入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全面深化“放管服”和“四办”改革,深入基层一线了解情况、协调工作、解决问题、督促落实。严格执行《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既要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准用好,又要把那些存在问题或者相形见绌的干部调整下来,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着力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鲜明树立注重实干实效的用人导向,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鞭策作用,积极构建鼓励干事创业的容错保护机制,通过激励、保护、奖惩、问责等制度安排,推动良好选人用人政治生态的形成。
(四)严明党的纪律规矩,进一步加大执纪监督力度。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将“严”字贯穿立规建制、常治常管始终。以规范资源权、财经权、人事权“三大核心权力”运行为重点,进一步锁紧关键环节、堵住关键漏洞,把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紧、更密、更牢。始终坚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对那些罔顾制度、规定,顶风违纪的人和事,坚决查处,不搞“下不为例”,以严规严制促进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党员领导干部在守纪律、讲规矩上既要严于律己、管好自己,更要勇于担当、敢抓敢管,做到亲自抓、主动抓、严格抓、经常抓,不当“老好人”,勇做“黑包公”。要从严从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对出现问题不制止、不查处、不报告的领导干部严肃追究责任,真正发挥严抓严管的威力,促使党员干部自觉遵纪守规,做良好政治生态的坚守者、维护者、建设者。
(五)强化制度机制创新,进一步构建党建长效机制。政治生态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要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严的标准、实的要求,注重解决制度不健全、不适应、不配套的问题。市直机关工委要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与部门党组(党委)协调推动、机关党建逐级督查落实等机制。机关各部门党组(党委)要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等规定,推进机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切实发挥纪检委员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要求、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监督管理方面的作用,推动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探索建立部门单位政治生态评价体系,通过细化量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构建清亲政商关系等指标,加强对政治生态的动态分析研判,准确把握“树木”与“森林”情况,协助党委(党组)有针对性地加强政治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