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笑着离开惠普心得体会
读《笑着离开惠普》有感
今天我在万分的舍不得中看完了高建华先生所写的《笑着离开惠普》这本书以惠普的历程为主线,高先生是著名实战派市场营销专家、企业管理专家,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职业经理人之
一。曾在中国惠普公司工作15年,从助理工程师做起,先后担任市场总监、战略规划总监、华北区总经理、助理总裁、首席知识官(CKO)、中国惠普决策委员会成员等职。
通过这本书我们学到了,"笑着离开”是一个企业所拥有的“人本管理”的力量,是企业和员工之间在情感上一种高度的欣赏与认可。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企业家精打细算,考虑的如何榨取最大化的剩余价值。而惠普则提倡“工作与生活两不误”,不给员工施加太大的压力,鼓励员工在工作的同时兼顾生活,并且积极为大家去创造这样一个环境。“动力式管理”很好的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跟忠诚度。自然而然,公司的凝聚力也随之增强。
同时也知道惠普严谨的员工制度, 在惠普,检查安全隐患有着详细的制度,而且这些制度都得到了严格的执行。那时候每年都举行消防演习,要求员工在两分钟之内离开大楼,在任何一个楼层,必须有两个以上的出口,出口处绝对不允许放置任何物品。另外,公司每个分部都有由员工组成的业余消防队。这些业余消防队员比普通员工要多接受一些消防知识和相关训练。他们的任务不是救火,而是疏散员工。一旦发生火灾,他们最后离开办公室。因为他们的任务就是要督
促办公室内的所有人在最短的时间里离开现场。
从书中 我们还可以了解到, 过去很多年来,惠普一般是在各个国家的事业部、分公司或分部这个层面上进行,而不是每个小部门都去做。每年各大部门的管理团队都要集中拿出5天左右的时间举办封闭式的战略规划会议,对本事业部(分公司或分部)未来3~5年的战略进行设计。这是一个滚动式的规划方法,也就是说,今年看的是明年以后的三五年,到明年再做一次就往后推移一年。为什么每年都要做一次呢?因为市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每年都要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市场,而不是凭经验做决策,这样才能不断地修正对市场、用户、竞争的理解。
总而言之, 高建华在《笑着离开惠普》中,告诉我们, 好的管理者重视员工的成长,给予人才最大的发展空间,为人才提供足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很不幸,今天有不少企业对人才的思维方式仍然保持在上个世纪的水平,他们认为员工只是企业这台“大机器”中的零件或劳动力,不愿意花大力气培训员工,生怕他们接受培训后就“跳槽”、“走人”。这是非常短视的看法,这种不重视员工成长的做法只会让更多的员工选择“跳槽”、“走人”。只要拥有人才,企业就可以实践任何宏伟的战略。反之,如果没有人才,再壮丽的企划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在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中,团队利益总要高过个人。企业中的任何一级管理者都应当将全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部门利益其次,个人利益放在最后。
第二篇:《笑着离开惠普》读后感
当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封面上高建华先生阳光灿烂的笑容所吸引,为什么离开了惠普确这么高兴?带着这个疑问,仔细的读完了这本书。
"笑着离开”是一个企业所拥有的“人本管理”的力量,是企业和员工之间在情感上一种高度的欣赏与认可,他很好的体现出一个跨国公司的企业内涵,我想,这也是惠普能够做大作强的原因所在。
这本书以高建华先生进出惠普的历程为主线,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介绍了惠普员工招聘、培训、考核、奖惩和离职后的处理等非常实用的管理方法。同时也介绍了作为一个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如何领导、培养人才。他以自己在惠普十七年的亲身经历,对惠普的人性化管理做了详细的说明,很明确的阐明了管理和文化的精髓。他把企业管理已经把一些内涵变成了知识,习惯已经成了自然。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东西,现在把从中得到的最深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点:人性化管理:本书从始至终,都在体现着人性化管理。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好多的私人企业精打细算,看如何让员工在非工作时间内多干点活,多会儿加班。而惠普在这个问题上,则提倡“工作与生活两不误”,他不给员工施加太大的压力,希望也鼓励员工在工作的同时兼顾生活,并且积极为大家去创造这样一个环境。可想而知,大家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工作起来就相当的和谐,同时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也就是惠普所推崇的“动力式管理”。有了动力,又有公司提供的平台,努力的员工在做出业绩后,晋升是很自然的事情,当然薪资也会逐步的上升,伴随着员工的培训,员工所学的,所得到的越来越多,当然他的忠诚度也会增强,自然而然,公司的凝聚力也随之增强。看着惠普所做的这些几乎没有刻意的去追求什么,而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就像惠普创始人之一比尔?休利特访华时所说的“我们不可能阻止员工离开公司,因为人才流动是正常的现场。我们的愿望是:让每一个离开惠普的员工都说惠普好”。企业把人性化管理渗透到每个工作细节,这可能就是高建华“笑着”离开惠普后,会说公司不错,并且还继续为惠普服务的原因之一。
第二点:管人比管事更重要。作为一个管理者,其主要工作无外乎就是管人和管事。书中一句话说的比较好“衡量一个教练的水平高低不是看他自己多么能干,而是看他带领的团队水平如何”,那么衡量一个管理者的能力高低,就不是看他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而是看他的下属是否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说管理者拿出足够的时间去管人是非常必要的。在实际工作中,管人和管事的时间比例又该如何进行分配?惠普的标准是:基层经理30%的时间用于管人,中层管理者要花一半的时间管人,高层管理者应当有80%的时间用在管人上面。管理员工是一个管理人员最为重要的工作,级别越高,用于管理人员的时间就越多。那么在管人上花这么多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是替员工解决问题?书中给了我们答案,管理者要用这个时间去教员工如何解决问题。要完成从自己做事到指导别人做事的转变,一个普通的事情,自己做可能用几分钟完成,教给下属员工做可能要花半天或者更长的时间,但是作为管理者我们别无选择,必须花时间去教员工,虽然从短期看,会付出很多代价,但只有把“钟”造好,管理者才能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和处理其他的事情。所以,惠普提出管理者管人比管事更重要、管理者需要拿出足够的时间去管人。惠普提出的这些经典的话语和管理方法确实让人深思,感触非凡,细细的回想一下自己,每个月能拿出多少时间与员工去沟通、交流、指导。纵向相比,这是一个差距,是在这次学习中找到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多拿出一些时间深入员工,交流思想、提高团队的整体水平。
现在,集团也自己方式带领我们走向更高的方向。从去年的“快乐工作,规范管理”到今年的“管理人性化,工作标准化”,也都体现了集团人性化的一面。目前企业处于高速的发展阶段,存在着多多少少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这些中层管理人员,跳出本部门、本公司的小圈子,从整个集团的战略出发,来考虑事情,来做事情。同时把自己所带领的团队,从细微的小事做起,争取让他们的能力都提升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提升一个台阶,为集团的发展做好人员的储备工作。
笑着离开,恐怕是每个员工对所在企业的期待吧,希望能有一天,中国的本土企业里也会有员工写出一本名为《笑着离开xxx》的书,估计这个时间很会漫长,但有希望总好过绝望吧?其实我也在期待......
第三篇:笑着离开惠普读后感
笑着离开惠普读后感
小毛
来师大后,在老师和同学的推荐下我看过很多的书,其中《笑着离开惠普》这本书,是个一本非常经典的管理类图书,作者以丰富的管理实践、深刻的感悟、融汇中西的视野,将惠普之道的精髓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大家体验到人性化管理的内涵,并通过学习借鉴达到少走弯路、少交学费的目的,推动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上升到新台阶。管理好的企业意味着健康,文化好的企业意味着快乐。惠普,就是一个能够让员工笑着离开的地方!在这个团队内充分感受到这个世界一流企业的人性化、人情化的企业文化。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们可以看到惠普部分员工成长之路,从普通员工到管理者.以及领导艺术与人才培养.在21世纪,无论怎样渲染甚至夸大人才的重要性都不为过。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21世纪的主流经济模式是人才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的经济。拥有杰出的人才可以改变一家企业、一种产品、一个市场甚至一个产业的面貌。惠普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公司最顶尖的编程高手曾发明过一种先进的方法,该方法可以让一个程序员在几分钟内完成以前需要一个团队做几个月的项目。他还发明了一种神奇的计算机语言,可以让程序员同时在上万台机器上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极为复杂的计算任务。毫无疑问,这样的人才对公司来说是有非常特殊的意义的。
对于21世纪的企业管理者而言,人才甚至比企业战略本身更为
重要。因为有了杰出的人才,企业才能在市场上有所作为,管理者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管理者应有的价值。没有人才的支持,无论怎样宏伟的蓝图,无论怎样引人注目的企业战略,都无法得以真正实施,无法取得最终的成功。
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当把“以人为本”视作自己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不遗余力地发掘、发现人才,将适合企业特点的优秀人才吸引到自己身边。
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作为一个普通的员工,我们也应该要具备一定的惠普精神,如果上司批评你了,你必须心平气和地接受,不要找各种理由去推托,或者千方百计地去解释,错了就是错了。管理者要敢于为自己及所在部门的失误或过错承担责任。当面对自己的部下时尽管不可能兴高采烈,但也不至于垂头丧气。作为管理者,不能在部下面前流露出无辜、无奈的表情,否则员工一看:你都没有冲劲了,他们还有什么劲头儿工作呢? 所以工作上不管有什么压力,管理者都得扛着,这是管理者的义务。
总之,在《笑着离开惠普》这本书中,我们不仅能够学到员工的应该尽的义务,也可以学到领导者该有的领导艺术.
第四篇:笑着离开惠普案例分析
《他为什么笑着离开惠普》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最近,由于公司刚上市,在公司内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上市后,很多员工一直对公司上市期望很高,大家都认为上市后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大家的待遇就会有大幅度提高了。但这样的期望是与现实有很大落差的,所以公司内部浮现出很多不和谐的声音。很多人在抱怨待遇低、没有职业上升通道、绩效考评不合理、培训不够等,有的员工甚至负气离开公司,并在网上恶意攻击公司。在看了《他为什么笑着离开惠普》案例后,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兴趣,也买来读了一番,“让每一个离开惠普的员工说惠普好”这是一个很朴素的愿望,而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读完感觉受益颇多。很多惠普的管理制度与做法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是我们现在非常欠缺的。
案例分析
许多人常把“人性化管理”挂在嘴边,但是真正到了需要的时候却把其丢在身后,例如公司招聘一名新员工,领导总是找没有时间为理由不去理会招聘这件事情。这就是一种不人性。得出——一个人说自己没有时间做某件事情,是因为他不重视或者不愿意做,所以才找各种借口去推托。
惠普标准化的招聘流程:
1、用人部门提出招聘请求;
2、请求通过后,如果其提出的岗位是一个未知(新)的岗位,由用人部门对该岗位的描述、职责、岗位业绩考核标准、所属级别(这里的级别和待遇挂钩)已经定义。定义完成后,将信息更新之公司的人力资源架构蓝图中,一边日后不时之需;
3、用人部门撰写招聘申请书,发送给人力资源部。在申请书中应当包括:对应聘者在专业,学历,工作经验,特殊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4、人力资源部根据招聘申请书上的条件在公司的人才库(以前投递过简历的)中搜索是否有符合标准的人选。如果有直接与其联系,如果没有则发起社会化的公开招聘;
5、然后进行笔试、面试等一系列考试,具体的操作细节在后面提出。
6、面试过后,面试小组的成员对所有的面试人打分,并且由小组组长对每个人鉴定面试总结,在总结中应该尽可能详细并准备的记录,该岗位未来的发展与应聘者的期望的是否一致。选定这个人的理由,应聘者的优点与缺点,有什么潜在的问题,这个人什么地方值得注重,这个人在哪方面是可造之材,在哪些方面还欠缺。——惠普在录用一个人之前,对这个人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要做的只是去验证这个结论
公司招聘新人的注意要点:
1、公司允许老员工推荐新人,但是推荐时必须记录下是谁推荐的,推荐的原因,以及对被推荐人的详细分析。如果这个人在日后的工作中出现了问题,那么推荐者本人的绩效将受到影响;
2、首先用人部门的经理必须担任面试小组的组长,承担最重要的责任。另外两名小组成员
则是由于组长同级别的其他部门的经理。三人之间互相有约束的作用,另外两人更多的是起到监督的作用,真正的决策权在小组组长手中。
3、必须明确一点,人力资源部的作用是服务于其他部门,不是决策人员是否录用,是否流动的作用。也就是说他并不是一个权力部门,他觉有监督的职能,他觉有否决权,但是不具备决策权。在实际招聘时,人力资源部负责是辅助用人部门做好笔试工作,提炼出符合硬性条件的候选人,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
4、在招聘前必须明确招聘的硬指标和软指标,硬指标是指:人的技能(包括专业的和基础的,比如英语),知识,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等。而软指标则是指人的发展潜力,性格特征,价值观(这里提一下,这里的价值观讲是一个人道德品行的重要考核标准)等方面的情况。作为一场理性的婚姻,硬指标是必须达到基本条件,而软指标才是管理者最最需要重视的,而人性化的管理正是体现在这些点点滴滴。
薪酬管理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人力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一类资源,是必须用钱去“买”的,只有当出价合理时买方才能接受,双方才会成交。这里涉及到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就是等价交换原则。如何设计好企业的薪酬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要强调的是,薪酬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并不仅仅是工资和奖金,还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退休金、休假制度、股票期权、培训制度等等。而工资和奖金还涉及到,绩效考核的制度,工资等级划分等复杂问题。问题很复杂,我们先看看惠普是怎么做的。
惠普在处理薪酬管理时会从三个方面入手:
1)提供行业领先的薪酬,但不是最高的。
要想严格的要求员工,就必须提供相对应能够吸引员工积极性的薪酬。只有当企业提供的薪酬在市场上有竞争力,让员工舍不得的离开的时候,或者离开公司后,未来十未知数的时候,公司才能严格要求他们,引导他们,因为他们珍惜目前的工作。员工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薪酬,就要努力往上晋升(当然,公司要有这样给员工发展的空间),而晋升就需要依赖于自己的业绩(为公司做出的贡献),这样就会良性循环。如果前面的条件不能满足,当员工在公司做了一段时间后,当羽毛丰满后就想跳槽,追求更好的薪酬。这个时候员工的离职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将非常大,其结果自然是恶性循环。
惠普薪酬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Among the leaders,翻译成中文就是成为行业领先者当中的一员,但不是去追求绝对领先(最高)。
首先企业应该找准和自己企业情况相似的企业相比较,比如惠普会就和IBM、MOTO、MS等跨国企业相比。(切勿好高骛远,新酬的设定必须在企业的运营能力范围内,否则必定是“邯郸学步”)。
其次是进行竞争对手分析,对竞争对手历年来在各个级别上的薪酬范围进行调查,得出最高值、最低值、平均值等数据,以及未来一年这些公司计划调整的范围(提升的百分比)。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对症下药,设计惠普下一年的薪酬标准,提供与这些企业差不多的薪酬。最后是与管理者沟通。每年调薪前,人力资源部门都要将市场调研的结果与公司管理层的所有经理进行详细的沟通,把市场调查的数据和结果给大家看,只有这样大家认同这些调查数据,才会接受设计方案。这里有一个原则,做任何事情,必须做市场调查,必须有量化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必须是经得起推敲的。当然,这些数据都不是笼统得数据,而是非常具体的数据,按照不同的级别、不同的岗位分别进行对比:工程师和工程师比,业务员和业务员比,一线经理和一线经理比、高层经理和高层经理比。绝对不能用平均工资!在国内,时常讲平均工资,平均房价等,这些数字是宏观的经济数学,企业不能根据这些数字去做决策,必须
把这些数字细化,否则这些数字毫无意义。这样每个级别都会有一个中间线、有一个上限、下限,我们就在这个区间里做出选择,而严格的不会越界。
2)新酬设计的不可替换性原则
薪酬设计的本意是为了留住优秀的人才和关键岗位的员工。所以一个岗位的可替换性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如果一个岗位的可替代性很强,就意味着某个人离职给公司造成的伤害会相对比较低。因为互换性较强的话,公司可以很快找到替代的人员。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博弈关系。公司为了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会对员工进行培训,越是优秀的员工可能接触到的培训就会更多,培训后员工的能力就会提高。这样就会良性循环。但是当员工的能力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猎头公司也会发现这样的人才。这个时候别的公司可能会出更高的新酬来挖墙角。而公司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培训员工。但是这样员工的能力就会提升的很慢。这样公司将没有任何的人才储备。如此对公司的损失将是更大的。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的问题,公司需要花费更多的力量,比如,加大培训力度,设置人才储备机制。(比如,当一位一线经理想要晋升为二线或者高级经理是,必须提出适当的后配人选,否则他自己也无法晋升,因为他的晋升会带来岗位的空缺。所以,管理者就会更加用心的培养自己的接班人。)
公司与员工既是一种博弈的关系,也是一种制约的关系,因为两个方向相反的力量相互作用,就形成了一种制约,达成了动态平衡。
3)薪酬设计的决策风险原则
薪酬设计需要考虑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决策风险的大小,即某个岗位的员工一旦决策失误(有意或无意)会给公司造成多大的损失?损失越大、决策的风险就越大,对员工的要求就越高,所以待遇就应该相应的越高。
惠普在薪酬设计时,考虑到短期、中期、长期相结合。
工资是短期的,每个月发一次;奖金和分红可能是一年一次属于中期的;而退休金,股票期权等奖励则是长期的。惠普是在这三者之间找平衡,既保证了员工的激励,又降低了运营成本。仅仅用短期的高薪诱惑吸引而来的人大多数是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的人。
保证员工的薪酬不透明
现在的公司越来越多的采取了薪酬不透明的管理(其重要性我就不熬诉了)。但是往往效果都不好,就我所知许多公司都有相关的制度来约束,但是往往效果不好。惠普采取的做法很简单,不追究文的人,只追究说的人。其追究的结果也只有一个,开除!
从企业管理体系建立的角度看,一方面制度要合理,规则要明确,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很多企业都不愿意在这些“小事”上开杀戒,认为把工资说出去是小事,还不到开除人的地步,特别是那些“优秀”员工,结果是一个制度从根本破坏了。没有人相信这些制度的严肃性,直到违反了也就是挨批评,没什么大不了的,久而久之,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都被一一攻破,成了摆设。所以我们的企业在原则问题上是没有回旋余地的,只要是制度就必须严格执行。培训管理
企业要发展,就需要不停的推陈出新的运作。企业发展的大链条上包括了,市场调研、产品研发、采购原材料、生产产品、库存堆积、销售、售后服务等等过程。他们不是单向关系,他们是循环的,在现在的大市场下,谁的链条运作的越快,谁就越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也需求。然而都是什么支撑着企业的更新呢?知识!没有错,知识的发现,分析,整理,沉淀,从隐性到显性的发展。他们都将决定着企业链条健康的运作。而其中一切的操作者都是人。所以任何的一个企业都应该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企业。而一切的更新都基于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
如何让企业的员工得到适当的培训时常困扰着我们的企业管理者。什么时候?什么频率?什么程度?什么方向?什么讲师?什么员工?都是企业难以把握的难点。那么我们来看看惠普的培训安排。
惠普的员工培训体系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的培训是由人力资源部主导的,包括:新员工培训、老员工培训、新经理培训、老经理培训、公共培训五大类;
第二个层面的培训是由各业务部门主导的培训,分技术培训和专业培训两种,比如销售部门会安排针对销售人员的销售学校,市场部门会安排针对市场人员的市场学校,而某个集团或产品线的所有人员都会参加相关技术的培训和相关产品的培训;
第三个层面的培训是由公司高管主导的针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比如总经理训练营、职能经理学校、加速成长项目(Accelerated Development Program,简称“ADP”)等等,这些培训侧重于公司培养领导人才,所以只有达到一定级别以后才有资格参加。
汤龙1001班
第五篇:读《笑着离开惠普》有感
《笑着离开惠普》这是一本书名,这名字耐人寻味。书的封面上写着醒目的三个句子:经营好的企业——赚钱;管理好的企业——健康;文化好的企业——快乐
这三句话很好的体现了一个优良企业的内涵。而“笑着离开”则是一个伟大的公司所拥有的“人本管理”的力量,是企业和员工之间在情感上一种高度的欣赏与认可。离开惠普却依然以为惠普服务为荣,为耀,依然真诚关注着惠普的发展并为之祝福。这是件了不起的事情,试问能有多少公司能够做到这一点?一般一员工的离开要不就是有更好的发展,要不就是带有某种不满的情绪,若是让员工笑着离开,那么这企业的员工之间肯定是达到了一种理想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就是员工在企业就职时,企业赋予员工的种种关爱,时刻为员工的发展着想,对员工的充分信任,提供公正公平的工作环境,关心员工的生活等等这些举动才使员工感到份外的亲切,感到宾至如归的感觉。一个管理好的企业就有了向前发展的原动力,但这管理不是强制性的管理,不是用各个条约,各种规章制度加以束缚,这需要提高每位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素质修养,一切以企业为中心的思想观念。我认为,高效率不一定是基于人性化管理,因为靠压力,靠严格的制度,甚至残酷的剥削都能达到高效率,但真正的人性化管理一定会带来高效率。如果没有产生高效率,那是人性化管理实施不到位的结果。以倡导人性化管理的中国惠普公司为例,1985年成立时,只有2千多万美元的年营业额,但是到了2006年,公司的年营业额达到了20多亿美元(200多亿人民币),实现了百倍以上的增长。在这种基数上能实现这么高速的增长,人性化管理无疑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企业还得具有良好的文化结构,文化管理的特点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出发点,培育共同价值观,实质在于调动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地挖掘人的潜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所在。结合我厂的六个企业理念和二个“1136”,给我们搭建了一个文化框架,那么剩下的就需我们每位员工都积极的投身于其中,积极响应企业的号召,做到企业的个人一同发展。
经营好,管理好,文化好这三者其实是相辅相承的,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到位了,我们的员工才会以企业为荣,才会更加努力地投身于各自的工作岗位,才会更加爱惜拥护所在的企业,那么才可能做到笑着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