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感恩节活动第二套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孩子学会感恩,通过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恩,学会感恩,帮助学生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诲之恩和社会的关爱之恩。把他们培养成为心地善良、懂得报恩的文明人。
二、活动时间:
2011年11月
三、活动口号:
感恩在心,感谢在行
四、主要内容及安排:
(1)宣传发动阶段(2011.11.26——2011.11.4)【第11——21周】
1、国旗下讲话,宣读《感恩教育倡议书》,全员发动。
2、以“感恩”为主题开设红领巾广播站栏目,创设校园感恩氛围。
3、各班出一期感恩教育专题板报,大队部组织检查评比。
(2)全面实施阶段(2011.11.5——2011.1.30)【第21——26周】
1、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第3周)
①一、二年级学生开展“制作感恩卡”活动。以个人或小组合作形式设计并制作一张感恩卡片。
②三、四年级学生结合“三·八妇女节”开展“写给妈妈的三句话”活动。
③五、六年级学生开展“当家体验日”活动,在父母的指导下完成一道菜肴,以此作为节日礼物送给妈妈,并用拍照片的方式记录下过程,参加班级内的评比活动。
(每项活动上交三份班级优秀作品至大队部,上交时间为11月19日)
2、感激师长的培育之恩(第11-16周)
①每一位学生为老师做一件小事或送上一句祝福语。
②每天真诚地向每一位遇到的老师问好。
3、感激社会的关爱之恩(第12-16周)
爱国是中华民族团结的基础,爱国是全体国民的神圣职责。常言感恩之情,常做感恩之事,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报效祖国、回报社会。
①帮助身边有困难和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件好事。
②读一个感恩的故事,学唱一首感恩的歌曲。(各班主任在班队活动课安排)
③在植树节来临之际为校园护绿、添绿。(各班级打扫和养护自己的包干花圃)
第二篇:小学生感恩节活动第一套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和身边的朋友不知给予了他们多少的爱。然而很多孩子已经习惯于接受,而不知道付出,不知道回报。因此学校将全方位实施“感恩”教育,尽全力营造“感恩”文化,让孩子们在“知恩、感恩、报恩”的系列活动中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热爱学校、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
二、活动主题:“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
1、学校大队部制订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2、举行“感恩”教育活动启动仪式。
3、积极营造“感恩文化”,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
(二)实施阶段
1、“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一次主题班会。
以班级为单位,围绕“学会感恩、爱心永恒”主题,按照学生特点,组织关于亲情、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具体内容可自行安排。或讨论或演讲或讲述,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观点与认识,尤其是对父母、对亲人、对老师、对朋友的感激之情。提示:用比较大的美术字在黑板写上活动主题。
2、寻恩、感恩、报恩实践活动。
寻恩,要让学生每天学会观察,不断寻找身边人的恩德,用文字记录这些恩德,即是寻恩。感恩,是感受到恩德,感动于恩德,用心体味,用行动回报。报恩,报答恩情。用多种方式去报答身边人的恩情,可以是送去一句感谢的话语,可以是长期坚持为班级、为同学、为家人做一些事情等等,也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3、“献给母亲的爱”征文活动
活动目的:
让我们凝聚对母亲点点滴滴的回忆,在这个充满阳光的五月里,在这个亲情融融的日子里,留下对母亲的祝福、对母亲的思念和深深的感激。把我们最真挚的情感,用最优美,最朴实的文字献给我们慈爱的母亲。通过此次活动使广大学生感恩母亲、知荣明耻、不断进取,进一步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作品要求:
①体裁不限,围绕中心,可以是记叙文、散文、议论文、诗歌和通讯报道等。
②作品必须是自我原创,不得抄袭、套改。
③字数在600字以内。
④参赛作品必须是电子文稿、信纸手写板,请注明作者姓名、班级。
⑤评选办法:学校组织教师评委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获奖作品颁发证书及奖品。
(三)总结展示阶段
活动结束时,各班举行“学会感恩,与爱同行”教育活动总结表彰会,认真总结班级在感恩节中学生的表现以及发生的变化,对典型人和事要进行总结、表彰。学校也将举行总结表彰活动,对班级好的做法,对在此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要进行大会交流和表彰,并向家长发送喜报。
第三篇:“感恩节”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意义
古人说:“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为人子女理应回报父母,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今天的独生子女中,这一美德几乎泯灭殆尽。类似“徐力杀母”事件的不断上演,无疑在向社会敲响警钟。思古之孔融让梨,看今天的“小公主”“小皇帝”,今昔对比,是孩子的天性较之古人有了质的变化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归根溯源,问题在教育。孩子是无知的,孩子的心是块空地,种什么长什么。要使爱老,敬老,孝的美德在孩子的头脑中扎根萌芽,需要家长老师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撒播爱的种子并经常浇水施肥精心培育,它才能根深叶茂,散发出沁人芳香。但现代的好多家长似乎已很少想到这一点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早已将“养儿防老”的观念视为糟粕。现代年轻父母的育子观念早已“与时俱进”,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使孩子能考上一所好大学,以便孩子将来找个好工作,过上富足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唯我独尊,很少顾及家长的感受,父母再多的付出,在他们看来都理所应当。所以也就不敢奢望他们能体贴父母,孝敬父母。而且,孩子终将成为大人,一个人如果从小不知爱父母,哪又敢奢望他长大后爱祖国爱人民?所以,培养孩子的孝心,不仅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更是牵系铸造民族魂魄的大业。
感恩节活动的开展,意在使学生能深刻体会父母的艰辛,感知父母的厚爱,学会为父母分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落实学校“以人为本,铸造民族之魂”的办学宗旨。
二、活动内容
保留自11年开展“感恩节”活动以来的好做法,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1、一二年级的学生给父母写一句感恩的话。
2、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让学生回顾在自己成长的历程中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引导学生感知父母之恩。
3、为父母洗一次脚,让学生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过程中曾有过的劳累,并学会从点滴小事做起,回报父母。
4、做一件让父母真正感动的事,让学生能真正走进父母的内心,思父母之所思,想父母之所想,与父母做一次深层次的心灵交流。
5、吃一天玉米面窝头,体验父母人生历程的艰辛,缩短两代人认识与理解的距离。
6、改正一个缺点,并向父母做出庄严的承诺,让父母因看到孩子的成长而欣慰。
7、一周内不吃零食,不乱花一分钱。让学生花一分一厘,需念父母工作之辛苦,养家之艰难。
8、低年级同学一天内做到生活自理,高年级同学承担一天的家务,体会父母操劳家务的辛苦。
9、为家庭的幸福未来许下一个美好心愿,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所肩负的责任。
10、搜集资料,送父母一个健康幸福的知识或秘诀,祝愿父母的人生更美好。
三、活动措施
1、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艰辛,感激父母的厚爱,创设人人争做“小孝星”的浓厚班级氛围。
2、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讲清活动的目的,帮助家长认清活动在孩子成长及家庭生活中的作用,做到认真对待孩子的言行,配合孩子的行为,作好孩子的活动记录。
3、一周后收取家长的反馈信及学生的活动日记并相关音像图片资料。
4、经班级学校的层层选拔,评选出“感动一实的小孝星”若干名。
5、召开11年感恩活动的汇报大会,请小孝星讲述自己的事迹并给他们颁发荣誉证书。
6、在活动过程中,各班班主任要有重点的家访一些学生的活动情况,作好指导。学校网站开辟专栏以备家长的咨询,做好与家长的交流。
第四篇:第二套答案
潍坊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 中国古代文学 》
(二)试题参考答案
(赵红卫老师录入)
第一部分 填空题
1、《吕氏春秋》、《谏逐客书》
2、《七发》、“七体”
3、《子虚赋》、《上林赋》
4、《甘泉赋》、《羽猎赋》
5、《吊屈原赋》、《鵩鸟赋》
6、抒情小赋、贾谊
7、纪传体、传记文学
8、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9、十二本纪、八书
10、《古诗十九首》
11、《长城歌》、《咏史》。
12、《两都赋》
13、《二京赋》
14、《鲁灵光殿赋》
15、《述行赋》。
16、《归田赋》、骈体赋
17、《刺世疾邪赋》
18、《洞箫赋》
19、《洞箫赋》
20、王褒、《长笛赋》、《琵琶行》
21、张衡、赵壹
22、赵壹、《归田赋》、《刺世疾邪赋》
23、《汉书》、《吴越春秋》
24、纪传体
25、《论衡》、《潜夫论》
26、《封禅仪记》
27、《咏史》
28、《赠妇诗》
29、《文心雕龙》 30、《文选》
31、“汉末实录”
32、王粲
33、《步出厦门行??观沧海》或《观沧海》
34、王粲
35、曹丕
36、曹丕、七言诗
37、《咏怀诗》
38、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39、《咏史》 40、《咏史》
41、《兰亭集序》
42、“池塘生春草”
43、馀霞散成绮
44、谢灵运
45、性本爱丘山。;一去三十年。
46、《五柳先生传》
47、田园诗、《归去来兮辞》
48、心远地自偏
49、带月荷锄归
50、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51、《归去来兮辞》
52、《西洲曲》、《木兰诗》或《木兰辞》
53、吴歌、西曲。
54、《梁鼓角横吹曲》
55、《木兰诗》
56、志人、志怪
57、郦道远、杨衒之
58、《世说新语》
第二部分 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4、A
5、C
6、B
7、A
8、A
9、B
10、A
11、B
12、D
13、D
14、A
15、D
16、B
17、B
18、D
19、A 20、C
21、C
22、A
23、D
24、C
25、D
26、C
27、D
28、B
29、D 30、D
31、C
32、A
33、B
34、A
35、B
36、B
37、B
38、B
39、A 40、B
41、A
42、A
43、A
44、C
45、D
46、D
47、A
第三部分
名词解释
1、乐府:乐府原来是政府音乐机关的名称,到了汉代,人们把乐府机关配乐演唱过的诗歌也称为乐府。
2、建安风骨:是指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及蔡琰为代表的诗人们。他们继承汉乐府反映现实的传统,描写社会**和民生疾苦,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风格慷慨悲凉、质朴刚健,也叫做“建安风力”。
3、三曹:指建安时期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他们的诗歌创作代表了建安时期的诗歌风貌和最高创作成就,他们继承汉乐府反映现实的传统,描写社会**和民生疾苦,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风格慷慨悲凉、质朴刚健,同时父子三人诗歌特点又各不相同,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4、徐庾体:指南北朝时期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的诗文风格。徐摛和庾肩吾都是南朝梁后期诗人,为简文帝萧纲所器重,并以写艳体诗闻名。徐陵和庾信早年仕梁,诗风亦继承父辈,比较靡丽,而且多用典。徐陵后来仕陈,继续写作艳体诗。庾信则因出使被留在北周,后期诗风有所变化,显得苍凉刚健,非徐陵所及;但重辞藻、用典多的特点,仍与徐有相似之处。
5、《孔雀东南飞》:汉乐府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写一个封建社会中常见的家庭悲剧。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妇女只能听凭别人决定自己命运的不幸处境,在中国文学史上,作者第一次从这种悲剧中发现了深刻的人生教训和社会意义,并用汉末时已臻于成熟的五言诗体作了完美的体现。人物形象的塑造生动,语言生动活泼,剪裁繁简得当,结构完整紧凑,都达到了汉乐府民歌的最高水平。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技巧上,此诗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发生过很大的影响。
6、正始诗歌:曹魏后期诗歌的一种风貌,因为他开始出现在魏齐王曹芳的正始年间,所以称之为正始诗歌。代表诗人有阮籍、嵇康等。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因而正始诗歌也体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风貌。
7、太康诗风: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太康诗风总体特征是“繁缛”,这一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8、玄言诗:是东晋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庚亮。桓温等;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诗风大多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9、新体诗:新体诗是与古诗相对而言的,是古诗向律诗过渡的重要一环。因为这种诗体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所以又称“永明体”。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新体诗产生的关键是声律理论的产生和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周顒、沈约对声律理论的建立都做出了贡献。创作新体诗的主要作家有谢朓、沈约、周顒、王融等,而最杰出的代表诗人是谢朓。
10、建安七子: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人。“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他们都亲受汉未离乱之苦,后聚于曹氏父子门下,又号“邺中七子”。他们的作品大多反映社会**的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或抒发自己建立功业的抱负,创作上各具个性,又具有有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共同风格,代表了建安时期较好的诗歌创作成就。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谢朓等人把四声的学问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创造了一套要求诗歌掌握平仄,声韵的规律,要求避免四声八病,同时讲究对仗,字数,这就是永明体。
12、宫体诗:指梁陈年间贵族文人创作的一种以描写女子的容貌姿态为主,语言雕琢婉巧,诗风浮靡轻艳的诗歌。
13、大小谢:指南朝诗人谢灵运和谢眺。他们开创了南朝的山水诗歌,扭转了玄言诗歌笼罩诗坛的传统,成为南朝诗坛的一个重大变化。
14、二谢:指南朝诗人谢灵运和谢眺。他们开创了南朝的山水诗歌,扭转了玄言诗歌笼罩诗坛的传统,成为南朝诗坛的一个重大变化。
15、古诗十九首:汉代文人所作的一批五言诗,流传至后世,既无题目,亦不知其作者,南朝梁蕭统的《文选》,选录其中的十九首,标为“古诗十九首”。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是它的基本内容,其风格自然浑朴,委婉深沉,被推崇为“五言之冠冕”,对后世文人诗有深远影响。
16、“七体”:西汉枚乘《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新体赋首先在内容上改变为对帝王的歌功颂德,劝百而讽一;形式上则改变楚辞句中多用虚词、句末多用语气词的句式,进一步散体化,成为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新体赋的根本特色,就是以铺张为能事,以适应统一帝国的需要。《七发》奠定了新体赋的形式,促进了汉代辞赋的发展。它引起后代许多作者的模仿,在赋中形成一种定型的主客问答形式的文体,号为“七体”。
17、《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上古至唐五代乐章和歌谣的总集。所收作品以汉魏至隋唐的乐府诗为主,全书共100卷。南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其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18、纪传体:以记叙人物活动为中心反映历史事件的史书写作方式。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
19、述志赋:是东汉赋向抒情方面转变的一个新发展。指赋家在社会**、宦海沉浮中用以宣寄情志的作品,代表作家的作品主要有冯衍《显志赋》、班固《幽通赋》、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等。
20、纪行赋:所谓纪行赋,就是通过记叙旅途所见而抒发自己的感慨。这类题材源于刘歆 的《遂初赋》,东汉赋家时有续作。纪行赋以纪行为线索,兼有抒情述怀,写景 叙事,一般篇幅不太长,和那些铺张扬厉的京都大赋明显不同。纪行赋是汉赋发 展过程中开辟出的一个新的境界,是赋家在抒情言志上别寻新途的一种大胆尝试,是后代游记文学的先声。
21、志怪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可以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类。志怪小说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虽然许多作品中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有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志怪小说中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爱憎以及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作品。如志怪小说的杰出代表作干宝《搜神记》、王嘉的《拾遗记》、吴均的《续齐谐记》等。
22、《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南朝宋刘义庆编撰,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淡,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世说新语》对后世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不仅模仿它的小说不断出现,而且不少戏剧、小说也都取材于它。
23、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他们的辞赋作品标志着汉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代表作如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甘泉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散体大赋《西京赋》、《东京赋》等。
24、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中国的散文从汉代到六朝,出现了“文”、“笔”的对立。所谓“文”,就是专尚辞藻华丽,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骈文。所谓“笔”,就是专以达意明快为主,不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散文。文笔分裂后,骈文就成为和散文相对举的一种文体。骈文盛行于六朝,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等。中唐古文运动以后,稍告衰落。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至清初,作者接踵而起,又程复兴趋势。清未渐趋衰微。
25、志人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可以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类。志人小说记述人物的逸闻轶事、言谈举止,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面貌。志人小说的兴盛与士族文人之间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风气有很大关系。这类志人小说既是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了这种风气的发展。志人小说按其内容也可分为三类:
一、笑话。
二、野史。
三、逸闻轶事。其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是成就和影响最大的一部。
第四部分 简答题
1、简论《史记》的风格特征。答:
(1)宏廓画面和深邃意蕴。(2)浓郁的悲剧气氛。(3)强烈的传奇色彩。
2、简论《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答:
(1)传记文学的开端
(2)先秦文学传统的继承融汇(3)人文精神的弘扬
(4)后代散文、小说、戏剧与《史记》的渊源关系
3、简论《吴越春秋》的艺术特色。答:
(1)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2)荒幻离奇的浪漫色彩(3)性格刻画和外貌描写
4、简述汉大赋的结构特点。答:
(1)结构宏伟,篇幅较大,以铺张扬厉地铺叙事物为主要特征。
(2)采用主客问答,骈散兼行的结构形式。
(3)字数既有传统的四言,也有新兴的五言和七言。
(4)结尾加以讽劝。
5、枚乘《七发》在文学史上有哪些的开拓性?
答:
(1)西汉枚乘《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2)新体赋首先在内容上改变为对帝王的歌功颂德,劝百而讽一.(3)形式上则改变楚辞句中多用虚词、句末多用语气词的句式,进一步散体化,成为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
(4)新体赋的根本特色,就是以铺张为能事,以适应统一帝国的需要。
(5)《七发》奠定了新体赋的形式,促进了汉代辞赋的发展。它引起后代许多作者的模仿,在赋中形成一种定型的主客问答形式的文体,号为“七体”。
6、简论两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
答:
(1)苦与乐的深刻揭示
(2)爱与恨的坦率表白
(3)乐生恶死愿望的充分展现
7、汉赋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答:
(1)汉高祖初年至武帝初年,汉人模拟屈原所写的作品,称之为“骚体赋”,但内容上转为抒发个人的怀才不遇之情,如贾谊《吊屈原赋》,董仲舒的《士不遇赋》,以及司马迁、班固等人之作。
(2)西汉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共约200多年时间,是汉赋发展的鼎盛期。这一时期汉大赋的体制发展成熟。如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上林》、扬雄《甘泉》《羽猎》、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等。
(3)东汉中叶至东汉末年,转为抒发愤世嫉俗与表现个人的放心求志的“抒情小赋”,如赵壹《刺世疾邪赋》、张衡《归田赋》。
8、简论《子虚》《上林》赋的艺术成就。
答:
(1)司马相如在赋史上的最大的功绩是完成了汉赋这种文学体裁,贾谊的骚体赋还没有摆脱楚辞体的窠臼,枚乘的《七发》是汉赋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变。但它到底还不是汉赋的本体,直至司马相如《子虚》《上林》赋的出现,汉赋形式的发展才臻于成熟。他的赋标志着汉赋发展的最高阶段,成为两汉赋家效法的对象。
(2)它的主要特点是以人物问答组织成篇,以“若乃”“于是”联结成文,首尾用散,篇中入韵,句式长短不一,但多用三、四、六言,选韵变化无定,行文铺张扬厉,语言华丽雕琢,对客观事物描绘精细,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的赋颂传统。汉赋自司马相如始以歌颂王朝声威和气魄为其主要内容,后世赋家相沿不改,遂形成一个赋颂传统。
9、简论建安文学的新面貌
答:
(1)五言诗创作的腾涌。
(2)开始了以乐府民歌为主向文人诗歌创作为主的转变。
(3)建安风骨的形成。
10、简论曹操在建安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
(1)建安文人集团的形成与他的汲引罗纳有很大关系。
(2)勉励建安文人集团从事文学创作活动。
(3)他自己的文学创作推动了文学创作活动的兴盛。
11、简论曹操的诗歌艺术特色。
答:
(1)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有所创新,以古题写时事。
(2)风格慷慨悲凉,语言极为本色。
(3)在体裁上,四言、五言兼善,就五言而言,他是开建安文人五言诗之风气者,就四言而言,他则《诗经》之后复兴四言的大家。
12、简述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答:
(1)骨气奇高,悲凉慷慨。
(2)辞采华茂,语言精练。
(3)工于起调,善为警句。
13、简论与曹操诗歌相比,曹丕诗歌体现出的新变。
答:曹丕的新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曹操是乱世英雄,所抒之情大都与历史命运感和平定天下的抱负有关,曹丕却更努力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二是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绮练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
14、简论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答:
(1)政治理想的高扬
(2)人生短暂的哀叹
(3)强烈的个性表现
(4)浓郁的悲剧色彩
15、简论正始文学的基本特征。
答:
(1)曹魏后期诗歌的一种风貌,因为他开始出现在魏齐王曹芳的正始年间,所以称之为正始诗歌。代表诗人有阮籍、嵇康等。
(2)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与建安诗坛相比,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
(3)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16、简述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
答:
(1)在两汉乐府诗中,五言诗已是一种主要的诗歌形式。
(2)汉时流行的五言歌谣是对乐府诗体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个因素。
(3)东汉开始有文人模仿作五言诗,最早的有东汉初班固《咏史》诗。
(4)汉末则有“古诗十九首”、“苏李诗”等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
(5)到建安时期则出现了“五言腾踊”的局面,自此以后,五言诗取代了四言体,骚体诗成为我国诗史上一种重要的传统形式。
17、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三个标志
答:
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 类。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 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18、简论《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
答:鲁迅曾概括说:“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事简瑰奇.”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1)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2)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性格.(3)把记言与记事相结合。
(4)《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19、简述“太康诗风”所代表的诗歌特征。
答:
太康诗风总体特征是“繁缛”,这一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
(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20、简评左思《咏史》八首。
答:
(1)它的主题深刻。作品虽然写的是左思自己在门阀士族制度下所受到的压抑、抗争与不平,但是这一主题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具有普遍的典型性,反映了整个寒族出身的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
(2)以咏史的方式抒写怀抱,将咏史与抒怀结合,开创了咏史诗创作的新路。
(3)语言精当,出语自然。钟嵘评他:“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
21、简评《木兰诗》的艺术表现手法。
答:
(1)描写有繁有简,前裁精当而结构严谨。
(2)通过人物的行动和气氛的烘托来刻划人物的心理、性格,将叙事与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3)诗中复沓、排比、对偶句等句式;叠字、比喻、夸张的运用。
22、简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
(1)情、景、事、理的浑融。
(2)朴素中见警策,平淡中见绮丽。
23、简论《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答:
(1)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是《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二者相互补充,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2)人生哲理的揭示:永恆与有限;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忧郁与欢乐;来去亲疏。
(3)痛苦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敏锐的节序感;微妙的空间感;深切的世态炎凉感。
24、蔡邕《述行赋》在文学史上有着怎样的意义?
答:
(1)蔡邕的《述行赋》是东汉纪行赋的殿军。是后代游记文学的先声。
(2)蔡邕的《述行赋》表现出汉赋的明显转变,即朝着接近现实的方向转化。
25、谢灵运山水诗有哪些特点?
答:
(1)谢灵运的山水诗,其主要特点是鲜丽清新
(2)“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和“性情渐隐,声色大开”的新特征。自谢灵运之后,山水诗在南朝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题材,并日渐兴盛。
26、简论齐梁时期文学的新变意识。
答:
齐梁时期,文学的“新变”意识更加突出,对于文章体貌深有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永明声律说兴起。
二是文笔之辨的深入。
三是不拘常体的呼声。
27、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答:
(1)精工富艳的风格。
(2)细腻的景物刻划。
(3)结构上的程式化特点。谢诗从整体结构而言,往往先作出游,次写见闻,末尾谈玄说理,拖着的一个玄言的尾巴。
28、简评永明体诗的意义。
答:
(1)永明体诗讲求韵律美,矫正了晋宋以来文人诗语言过于艰深沉重的弊病,而转向清新通畅。
(2)由于新体诗的篇幅有一定的限制,诗歌避免了过去肆意铺排,卖弄才华学问的写法,而变得明净、凝练,这在诗歌史上是一个意味深远的变化,对后来梁陈乃至唐诗语言风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9、简论谢眺诗歌的艺术特点。
答:
第一,谢眺的诗歌大体上承谢灵运,结构为写景加抒情与说理,不少作品从遣辞到谋篇都有谢灵运诗歌的痕迹,但玄言说理成分在他的诗中已基本消失。
第二,他的诗风清新明丽,格调明净潇散,从而改变了谢灵运诗的那种繁富典重的风格。
第三,他的诗在语言上音律谐适,流畅自然,读来琅琅上口。
第四,他的诗歌与谢灵运一样,也存在着“有句无篇”的缺点。
30、简论骈文的文体特征。
答:
就文体持征而言,骈文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第一、骈文讲究对偶,并且在句式上多用四六句式,所以骈文又称为“四六文”,骈四俪文是骈文在句式上最基本的特点.第二、在语言上,骈文讲究平仄.讲究平仄的谐和调,是永明新体诗的追求,但这一时期受永明体诗歌创作的影响,文的创作也注意声调的谐美.尽管骈文创作没有象诗歌那样有“四声八病”的严格限制,但追求平仄配合,造成辘轳交往,也是骈文文体的特点之一.第三、骈文一般注意征事用典和词藻的华丽,因此,可以说骈文实际上是一种诗化的散文.31、简论西晋文学的基本风貌
答:
(1)是模拟古人的拟古之风甚盛.(2)是追求词藻的华美与对偶的工整.(3)是总体风格而言,繁缛成为其基本特点.32、简述永明体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
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谢朓等人把四声的学问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创造了一套要求诗歌掌握平仄,声韵的规律,要求避免四声八病,同时讲究对仗,字数,这就是永明体。
33、举例简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分类。
答:志怪小说按内容可分为三类:
一、地理博物。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传》、张华的《博物志》。
二、鬼神怪异。如曹丕的《列异传》、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王嘉的《拾遗记》、吴均的《续齐谐记》。
三、佛法灵异。如王琰的《冥祥记》、颜之推的《冤魂志》。
34、鲁迅曾概括《世说新语》说:“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事简瑰奇.”简单评论《世说新语》的这一艺术特色。
答:
(1)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2)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性格.(3)把记言与记事相结合
(4)《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35、简论南朝民歌的特点。
答:
(1)从内容上看,南朝民歌大都是情歌,且多作女子口吻,基调是哀怨、缠绵的。
(2)从形式上,一是体裁短小,多是五言四句,它的出现为绝句奠定了基础。二是语言的清新自然。
第五部分
论述题
1、试与《史记》相比较论述《汉书》的写作特点。
答:
(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史记》最精彩的篇章是楚汉相争和西汉初期的人物传记,《汉书》的精华则在于对西汉盛世各类人物的生动记叙。
(2)除《世家》外,《史记》的人物传记基本上都是以写单个人为主,很少全面叙述家庭的兴衰史。西汉盛世培育了一大批官僚世家,他们不是一代为官,而是几代人相承,长盛不衰。因此,《汉书》记叙了许多世袭官僚家庭的历史。
(3)《史记》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有大量悲剧人物的传记。《汉书》中悲剧人物的数量不如《史记》那样众多,但《李广苏健传》中李陵和苏武的传记,却和《史记》的许多名篇一样,写得酣畅淋漓,悲剧气氛很重。
(4)和《史记》疏荡往复的笔法不同,《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
首先,《汉书》笔法精密,在平铺直叙过程中寓含褒贬、预示吉凶,分寸掌握的十分精确。
其次,《汉书》不但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能够清晰地加以叙述,而且对于那些带有起始性质的事件,都要特别加以强调,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再次,《汉书》的谨严有法,还在于它对某些材料的位置安排有自己的特殊规定,并且在全书一以贯之。
总之,《汉书》有精细的笔法,有自己固定的叙事规则,以严谨取胜,从而形成和《史记》迥然有别的风格。
2、论述《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答:
(1)闾巷之人入传
(2)人物共性与个性的展现。个性:不同阶级不同类型的人物个性鲜明;善于描写人物的基本特征来突出人物的个性;在描写个性时注意到人物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社会经历等各方面的因素。共性:知恩图报,以德报德;以牙还牙,以怨报怨;士为知己者死;富贵还乡。
(3)复杂人格的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笔法。
3、结合作品论述《史记》的风格特征。
答:
(1)宏廓画面和深邃意蕴。
(2)浓郁的悲剧气氛。
(3)强烈的传奇色彩。
4、论述汉乐府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答:
(1)叙事题材的巧妙选取。善于选择生活中富有诗意的镜头,善于选取一些具有偶然性、突发性的事件作为叙事对象。另外其在取材时还表现出明显的尚奇倾向。
(2)故事情节完整曲折。
(3)人物形象各具特色。诗人利用人物的对话、行动、细节描写、环境景物衬托等手段来刻画人物形象。
(4)两汉乐府叙事诗的娴熟技巧,还体现为叙事详略得当,繁简有法。
(5)用语言形式叙事也是其一大特色。
5、结合作品论述两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
答:
(1)苦与乐的深刻揭示
(2)爱与恨的坦率表白
(3)乐生恶死愿望的充分展现
6、简述《史记》的叙事艺术。
答:
(1)《史记》的体例及结构框架。各种体例即相互区别又相互配合,构成《史记》这部纪传体通史。
(2)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
(3)因果关系的探寻展示。
(4)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
7、结合作品 论述《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答:
(1)游子思妇的万般情怀,《古诗十九首》除了游子之歌,便是思妇之词,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 闺愁是它的基本内容。二者相互补充,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2)人生哲理的揭示 :永恆与有限的关系;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的关系;忧郁与欢乐的关系;来去亲疏的关系。
(3)痛苦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敏锐的节序感;微妙的空间感;深切的世态炎凉感。
8、论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答:
(1)《古诗十九首》的主要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其抒情方法往往是用事物来烘托,融情入景,寓景于情,二者密切结合,达到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境界。
(2)《古诗十九首》的另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善于通过某种生活情节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使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突出。
(3)《古诗十九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衬映烘托,着墨不多,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含蓄蕴藉,馀味无穷。
(4)《古诗十九首》的语言不假雕琢,浅近自然,但又异常精炼,含义丰富,十分耐人寻味:这也是一个特点。
(5)《古诗十九首》的高度艺术成就是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9、结合作品论述曹植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
第一、他的诗歌抒情性增强,个性更加鲜明.第二、他的诗在结构上更讲究,尤其是发端往往很精警.第三、他更注重诗歌的艺术技巧,尤其表现在注重对偶以及锤炼字句上.第四、他的诗歌中,对自然景物有了效多的描写,这也改变了乐府诗的面貌.对后代文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0、结合作品论述曹操的诗歌艺术特色。
答:在艺术上,曹操的诗歌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有所创新,曹操乐府诗,沿用了汉乐府的题目以及乐府民歌中常见的题材,但是他又对汉乐府民歌进行大胆的革新,一是他在乐府诗创作中直接反映汉末重大历史事件,这就对民歌的传统有所突破。二是他虽沿用乐府古题,却又是以古题写时事,可谓是袭古题而不袭古意。
第二,他的诗在风格上以慷慨悲凉为基调,语言上极为本色。
第三,在体裁上,他四言、五言均有,且皆成就不凡,就五言而言,他是开建安文人五言诗之风气者,就四言而言,他则《诗经》之后复兴四言的大家。
11、结合作品论述陶渊明诗的艺术特点
答:
(1)平淡自然与诗意淳美的统一
(2)情、景、理的统一
(3)豪迈雄健:诗风的另一侧面
12、论述陶渊明诗歌的地位与影响
答: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他的人格,就人格而言,在于他蔑视富贵,不与黑暗污浊之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给后代有进步理想的作家以积极的影响。二是他的诗歌艺术。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他打破了玄言诗统治诗坛局面。
第二,开创了田园诗创作的道路。
第三,他创造了一种平淡自然而又韵隽永的风格,后代不少诗人都将陶诗做为一种范式加以模仿。
13、论述南朝文学的主要特点。
答:
(1)以宫廷为中心的诗人集团创作活跃。
(2)文学创作上求新求变的倾向很突出。
(3)文学观念上,由“言志”转向重“缘情”。
(4)南朝文学也有一些“气格卑弱”的不足。
14、结合作品论述魏晋南北朝辞赋的艺术特点。
答:
第一、与两汉的辞赋创作相比,这一时期赋的题材范围有了很大的扩展,抒情,说理,叙事,登临,伤别等内容,无一不可入赋.第二、赋的抒情性大大加强,而在体制上则趋于短小,长篇巨制的大赋的数量逐渐减少,因此,抒情小开的创作成为这一时期辞赋创作的一大特征.第三、由于受到骈文的影响,这一时期的辞赋在句式上逐渐骈化,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赋体,即骈赋.15、简述左思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
(1)钟嵘《诗品》评左思诗:“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他的诗多引史实,故曰“典”。
(2)借古讽今,对现实政治持批评态度,故曰“怨”。?
(3)而借古讽今又能做到深刻恰当,故曰“精切”。?
(4)他的诗能起到讽谕作用,故曰“得讽谕之致”。左思诗因为关注现实,笔力劲健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
(5)左思的《咏史》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这是他对中国诗歌史的独特贡献。
16、结合作品论述鲍照的诗歌创作成就。
答:
(1)体裁比较全面,有古诗、乐府、五言、杂言、七言。
(2)风格独特:俊逸豪放,奇矫凌厉。
(3)他的七言乐府尤具有创造性,七言乐府诗以《拟行路难》十八首为代表。
17、鲍照乐府诗在文学史上有着哪些特殊的贡献?
答:
(1)鲍照创作了大量乐府诗歌,继承并发扬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鲍照以寒士的身份抒发了贫寒之士的强烈呼声,描写边塞战争、征夫戍卒以及游子、思妇和弃妇的生活,反映普通百姓及不幸家庭的悲哀;同情百姓的疾苦,揭露统治者横征暴敛和官僚政治的腐朽等,都是很有特色的。
(2)鲍照乐府诗歌的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远远超出了以颜延之为代表的“错采镂金”式的“士大夫之雅致”。
(3)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他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七言体的形式,并且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同时还可以自由换韵,从而为七言体诗的发展开拓了宽广的道路。
18、比较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
答:
具体来说,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写意到摹象。
陶渊明是写意的能手,淡淡几笔勾勒,无意于摹山范水,写物我合一的心境,让人自己去体悟。谢灵运则描摹山水景物的客观美,每一个细节都不遗余力地勾勒出来。如他的《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2)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陶渊明的诗歌注重调动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注重言外效果,发挥语言的启示性。如他笔下的青松,孤云,秋菊。谢灵运的诗歌语言更注重写实性,他创作的态度非常认真,用心体会,详细描写,力求真实再现客观景物的自然美。刘勰说他“情必极貌以写物,词必穷力而追新”。
(3)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正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如果说陶渊明是魏晋古朴诗风的集大成者的话,谢灵运就是南朝一代华丽诗风的开启者。
19、论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答:
(1)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
(2)陶诗的一大特点也是他的一种开创,就是将日常生活诗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久而弥淳的诗味。
具体表现为:
(3)情、景、事、理的浑融。
(4)朴素中见警策,平淡中见绮丽。
20、结合作品论述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特点。
答:
(1)从小说创作观念来看,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还是出于实录。
(2)在篇幅上比较短小,只是粗陈梗概;在情节上比较简单,这与唐传奇的“作奇好奇”而形成的情节曲折生动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五篇:第二套试题
宗教知识竞赛试题(第二套)
第一部分:个人必答题
A队:
1、政府对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实施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错)
宗教认识其信仰对象的基本方法是(A)A.信仰主义 B.感性 C.理性
2、高校历来是允许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前沿阵地。(错)
中国本土的宗教是(B)A、基督教 B、道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3、河南省内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地区第一批重点寺观的是(白马寺)、(少林寺)、(中岳庙)(大香山寺)。(错)
对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都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C)的教育。A.民族主义 B.现实主义 C.社会主义 D.共产主义 B队: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真正符合人民利益的唯一正确的政策。(错)
中国基督教的“三自”原则是(C)。A.自治、自办、自传 B.自治、自养、自传 C.自养、自治、自办
2、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对)
不属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是(D)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
3、宗教活动场所的主要教职人员,是指在宗教活动所担任主要职务的宗教教职人员。(对)
党和政府对宗教工作的主要内容:(ABC)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调查研究我国的宗教问题 B.运用教育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保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C.巩固和发展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 D.反对宗教在国内的传播
C队:
1、宗教信仰自由,所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都可以信仰宗教。(错)
除经政府(B)部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外,其他场所一律不得组织、举行宗教活动,不得接受宗教性捐献。
A.民政 B.宗教事务 C.旅游 D.文物
2、封建迷信活动和宗教信仰的共同之处是他们都相信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
我党处理同爱国宗教界人事关系的原则是(AD)A.政治上团结合作 B.生活上互相帮助 C.事业上相互扶持 D.信仰上相互尊重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对一切宗教事务,包括宗教内部事务,都具有行政管理权。(错)
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在受理筹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的申请后,对拟同意的,应当征求拟设立地(C)的意见。A、村(居)民委员会 B、市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 C、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D队:
1、宗教把科学看作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错)
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可以根据自己的宗教信仰在(A)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参加宗教活动。
A.依法登记 B.有一定历史 C.所在国大使馆认定
2、、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要“保护合法、取缔非法、抵御渗透、打击邪教”的原则。(错)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高度重视宗教问题,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宗教问题的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C)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A.国家对宗教积极进行控制管理 B.宗教哲学 C.国家-宗教观
3、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负责人不能成为本场所财务管理小组的成员。(错)
我国藏族人民所信的教为(C)A.佛教 B.伊斯兰教 C.喇嘛教 E队:
1、非宗教团体、非宗教活动场所不得组织、举行宗教活动,但可以接受宗教性的捐献。(错)
伊斯兰教的五项宗教功课是指(B)A、念、坐、朝、觐、功 B、念、礼、斋、课、朝 C、坐、念、斋、课、功
2、我国宗教方面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出现对抗性的问题,要严格区分、妥善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
国家要(A)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A.依法
B.依据该宗教的教条 C.视信教群众意见
3、佛教四大名山通常是指五台山、青城山、九华山、普陀山。(错)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B)A.宗教在各自治区的建立中应受到保护 B.维护国家的统一
C.依据历史,在某些可以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 F队:
1、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可以编印宗教内部资料性出版物。(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C)进行宗教活动。A.公共场所 B.社区 C.学校
2、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对)
(C)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行政管理。
A、省级 B、市级 C、县级
3、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的。(对)
(C)应当听取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见协调宗教事务管理工作。
A、市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 C、各级人民政府
第二部分:第一轮抢答
1、下列哪项不是宗教特殊复杂性的主要表现(B)
A.国际性 B.群众性 C.民族性
2、马克思主义的(B)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认识宗教问题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指导。
A.主观唯心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3、宗教信仰自由受(B)保护,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
A.条例 B.宪法 C.国家 D.政府
4、共产党员和(A)不能信仰宗教。
A.共青团员 B.民主党派人士 C.各族领导干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党的政策是,父母信教等于子女信教。
B.中国共产党曾经多次作出明确规定: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参加宗教活动,长期坚持不改的要劝其退党。
C.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中科学无神论的最早提出和倡导者。
6、《宗教事务条例》的立法宗旨是(C),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
A.保护公民合法权利
B.保障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C.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
7、宗教团体不得以(B)从事盈利性经营活动。
A.慈善活动名义 B.自身名义 C.社会名义
8、我国实行宗教与教育(C)的原则。
A.相结合 B.相互促进 C.相分离
9.《宪法》第(C)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A.第十六条 B.第五十六条 C.第三十六条
10、(B)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之一。
A.登霄节 B.古尔邦节 C.住棚节
1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宗教共同遵守的一个原则是(B)
A.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自治
B.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自治、自养、自传 C.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自养、自传 12.中国宗教具有的特征是(A)
A.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和复杂性 B.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 C.国际性、长期性和复杂性
13.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宗教问题上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其根本原因在于(B)
A.我国宗教组织及其成员在政治思想上发生了根本变化 B.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经过了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造 C.我国宗教组织摆脱了外国教会的控制 14.最早传入中国的世界宗教是(B)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15、道教遵奉的教主是(C)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16、在现阶段,宗教方面的矛盾主要是(B),但不排除有的问题带有对抗性。
A.国家政策与宗教的矛盾 B.人民内部的矛盾
C.宗教和其他社会团体的矛盾
17、中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C),现有信教群众1 亿多人。A.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 B.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东正教 C.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
18、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宗教对外交往的基本原则:(D)
A.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B.平等友好交往原则 C.互利互助原则
D.非宗教交往不得附加宗教条件原则。
19、宗教的(A)与认识论根源,不能截然分开,从根本上讲是认识问题,但心理对认识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A、心理根源 B、历史根源 C、社会根源
第三部分:集体必答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要切实加强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其中包括(C)的宣传教育。
A.宗教知识 B.方法论 C.无神论
2、宗教工作的根本任务是(A)。
A.做好信教群众工作 B.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C.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党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ABC)
A.宗教信仰受宪法保护 B.不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C.宣传无神论
D.抵制所有宗教在国内的传播
4、以下属于我国的全国性宗教团体的是(ABC)
A.中国佛教协会 C.中国基督教协会
B.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D.中国儒家协会
5、宗教的存在根源有(ABC)
A.自然根源 B.社会根源 C.认识论根源 D.文化根源
6、衡量宗教工作的标准是(ACD)
A.宗教事务管理是否走上法制化轨道 B.人民群众是否满意 C.党的宗教政策是否得到落实
D.与民族问题相关的矛盾纠纷是否得到妥善处理
7、对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都要进行(ABC)的教育。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社会主义 D.共产主义
8、在我国,尊重和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反对封建迷信活动。这是因为(C)
A.正常的宗教活动坚持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点,迷信活动却坚持宣扬唯心主义观点,对社会造成很大危害
B.正常的宗教活动不对社会的正常运转产生影响,迷信活动是严重的犯罪活动
C.正常的宗教活动是广大教徒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封建迷信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敌,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
第四部分:第二轮抢答
1.下列选项不能信仰宗教的是(AB)。
A.共产党员 B.共青团员 C.民主党派人士 D.各族领导干部
2、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ABD)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3、下列属于中国宗教具有的特征有(ABCD)
A.群众性 B.民族性 C.国际性 D.长期性
4.我们要加强(B)、社会进化和人的生老病死、吉凶祸福等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教育。
A.人文科学 B.自然科学 C.社会科学
5、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信教,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C),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A.宗教协会章程 B.党的章程纲领 C.社会主义制度
6、宗教信仰是自由的,但是我们依然提倡科学。下列属于弘扬科学精神的意义有(ABD)
A.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B.科学精神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
C.坚持科学精神就必然能搞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D.有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7、实行政教分离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AC)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
A.宪法 B.道德 C.法律 D.法规 8、1982年中共中央19号文件全面系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宗教工作的历史经验教训,它明确指出了宗教是由宗教信仰、宗教感情,(AB)等要素组成。
A.宗教仪式 B.宗教组织 C.宗教文化 D.宗教精神
9.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分(CD)两大宗派。
A.太平道 B.五斗米道 C.正一道 D.全真道
10、除经政府批准设立的宗教院校外,在各级各类学校中:(ABCD)A.不得进行宗教活动
B.不得开设宗教课或向学生传播宗教 C.不得强迫、诱使学生信仰宗教
D.学生不得参加非法的宗教组织和宗教聚会活动
11、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宗教活动,应当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ABCD)A、不得干涉中国宗教社会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设立和变更 B、不得干涉中国宗教社会团体对宗教教职人缘的选任和变更 C、不得干涉中国宗教社会团体的其他内部事务
D、不得以任何名义或形式成立宗教组织、设立宗教办事机构、设立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开办宗教院校、举办宗教培训班
12.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AB),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宗教事务条例》。
A.宗教和睦 B.社会和谐 C.国家统一 D.民族团结
13、(BC)以外的组织以及个人不得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
A.宗教院校 B.宗教团体 C.寺观教堂
D.政府宗教事务部门
14、实行政教分离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B)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
A、法律和道德 B、宪法和法律 C、宪法和道德
15、宗教院校学位分(ABD)三级。
A.学士 B.硕士 C.研究生 D.博士
16、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的基本标准包括:(ABCD)知法守法、团结稳定、教风端正、安全整洁、服务社会等八条。
A.爱国爱教 B.管理规范 C活动有序 D.因地制宜
17.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是(ABCD)
A.保护合法 B.制止非法 C.抵御渗透 D.打击犯罪
18、我国的宗教分为两种,区分的依据有(CD)
A.地域 B.传统 C.民族 D.政治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是在《宪法》中(C)明确规定的。
A、第三十四条 B、第三十五条 C、第三十六条
第五部分:风险题 A组:
1、各高校如何对在校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宣传教育(CD)
A.禁止学生信仰宗教 B.禁止学生参加任何宗教活动
C.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D.把理想信念教育融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2、我国宗教的特点(BCD)
A.政治性 B.长期性
C.群众性
D.特殊复杂性
3、党关于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ABCD)
A.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C.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应
B.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D.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
4、河南省有哪些宗教(ABCD)
A.基督教 B.道教 C.佛教 D.天主教
5、党的(A)明确了新时期新阶段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A.十六大 B.十五大 C.十七大
6、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C)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四年
7、教徒家庭子女能够(ABCD)
A.入党 B.入团 C.参军 D.上学
8、党和国家做好宗教工作的意义(ABCD)
A.关系到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关系到推进四个文明建设
C.关系到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 D.关系到我国的对外关系
9、宗教教职人员有哪些(ABCD)
A.住持 B.牧师 C.方丈 D.司铎
10、对于任何一种宗教来说,信教公民出于感情或者(A),按照宗教习惯或者宗教教义对宗教活动场所自愿捐献,是一种宗教行为。
A.宗教理念 B.宗教规定 C.宗教习惯
11、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是(C)。
A.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团结和睦,有利稳定 B.求同存异,团结多数,把握方向,稳步推进 C.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12、宗教团体的成立、变更和注销,应当依照(A)的规定办理登记。
A.《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B.《宗教事务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B组:
1、下面那个特性不属于李维汉提出的我国宗教的五个性质(B)
A.群众性 B.政治性 C.复杂性
2、伊斯兰教什么时候传入我国(B)
A.唐朝 B.东汉
C.西汉
3、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的宗教中不包括(C)
A.天主教 B.佛教 C.道教
4、我们要团结教育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提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自觉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坚持(A)原则不动摇。
A.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B.独立、自主、自办 C.民族独立,自主自办 5、17 至18 世纪由于当时的罗马教廷不准许中国天主教徒按本国习俗敬礼、祭祖,清王朝遂下令禁止传播天主教,发生了此谓延续百年之久的(A)。A.“礼仪之争” B.“禁教之争” C.“祭祖之争”
6、(C)一再强调“民族、宗教无小事。”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7、佛教在中国的教派有哪些(AC)
A.密宗 B.无相宗 C.净土宗 D.道宗
8、下列哪些人员属于道教(ABD)
A.方丈 B.高功 C.牧师 D.书记
9、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ABCD)
A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C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D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0、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指政府对有关宗教的(BCD)的贯彻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
A.组织 B.法律 C.法规 D.习俗
11、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不得(ACD)
A.成立宗教组织 B.集体进行宗教活动 C.设立宗教办事机构 D.设立宗教活动场所
12、非宗教团体、非宗教活动场所组织、举行宗教活动,接受宗教性捐献的,由政府宗教事务部门(ABC)。
A.责令停止活动
B.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C.情节严重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D.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