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与策略

时间:2019-05-12 21:4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与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与策略》。

第一篇:浅谈中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与策略

吉 林 农 业 大 学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题目名称:

学生姓名:(五号空一行)

院系:专业班级:(五号空一行)

指导教师:职称:

浅谈中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与策略

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美德,而且也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坚守的最为基本的道德准则。在西方国家里每年的11月25日为感恩节,在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滴水之恩,当涌泉

相报”等古训。感恩,表示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怀有感谢之意。感恩是一种发自内心、真诚感激之情。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是一种责任意识。怀有“感恩之心,报恩之情”是一种调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情操,也是一种人文精神和生活态度。如果一个人常怀关爱之心、报恩之情,他的心胸将更加开阔,人生将更加完美。相反,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漠,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加强中学生感恩教育,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有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恩意识,更加重要的是学生一种责任意识与自尊意识,是在追求一种人生的新境界。注重中学生感恩教育正是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要求,也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对于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感恩教育的现状

二、感恩教育的策略

第一、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去感恩自己的父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比如结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课第一课教学内容,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知道父母的辛苦。上课时给学生提问,要求学生回忆父母关心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事例。学生很容易联想到父母为了子女的学习,大清早就起来帮助做饭,在生活中还经常注意营养的搭配。有的父母自己都舍不得吃好的,把好吃的东西都留给了自己的子女。也有不少的父母上班已经很辛苦了,下班后还要为子女关心这关心那,下雨了要来校送伞,降温了来校送衣服等等。这时教师

要及时地对学生提问:既然父母为了我们已付出了无私的爱,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怎样去报答自己的父母呢?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学生就很容易接受感恩一词,懂得以后一定要努力学习,不再让父母操心;不再乱花父母的辛苦钱,珍惜每一份劳动果实;以后自己学业有成一定好好报答父母。

第二、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成长的同时,离不开老师的教诲,也离不开社会的关爱,使学生感恩自己的老师,感激社会关爱。其实学生对于古今中外赞美老师的名言名句和事迹并不陌生,学生都能说出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语句。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的学生给老师起绰号,不尊重老师;上课不专心听老师讲课的现象时有发生。要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尊师重教。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今天的是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引导学生要以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榜样,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因为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都可能爱到别人的帮助,社会也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我们利用活动课时间带领学生参加为敬老院的老人打扫卫生的活动,到街上向群众宣传保护环境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和增强了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感。

第四,在实践活动中增强中学生的感恩体验。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面对今天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等一系列世界性问题,对于每一个中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怎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回报大自然呢?对中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应当重视强化感恩实践。也就是将感恩教育和学校的公益性活动相互结合起来。让学生多参加一些能让大家共同受益的无偿性群体活动,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感受恩德与恩情,最终能够成为高品格的人才。

感恩教育的效果

感恩教育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学的一名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学生基本知识的传授,同时要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德育工作始终,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感怀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对有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不求回报。对别人对环境少一分挑剔,多一分欣赏。学生拥有了感恩之心就会更加热爱班级、学校、家乡、祖国、世界,就会对他人充满了爱心。也就拥有了做一位高尚的人的思想基础。

第二篇:感恩教育现状与对策

感恩教育现状与对策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在这个感恩的世界,我们要感激生育我们的人给与生命的体验;感激抚养的人使我们不断成长;感激帮助的人使我们度过难关;感激关怀我们的人赐予亲情和温暖;要感激鼓励我们的人给生活的力量;要感激教育的人使我们脱离蒙昧;要感激钟我们爱的人使给与爱情的宝贵体会;要感激伤害你的人磨练了你的心志;要感激绊倒你的人强化了你的双腿;要感激欺骗你的人增进了你的智慧;要感激藐视你的人觉醒了你的自尊;要感激遗弃你的人教会了你该独立。要相信: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若能如此,我们才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感恩像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则可以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只有心怀感恩,我们才会生活得更加美好。

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种种失败需要我们勇敢地、豁达地处理。因此,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现在城市中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除了读书,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现象,很少懂得体贴父母。不少学生对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同学的关爱和大自然的赐予熟视无睹;有的学生只知伸手要钱,把父母当作摇钱树,根本不知道父母的艰辛。根本没想到珍惜学习机会以图今后回报父母。有的学生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盲目攀比、超前消费,以为享受理所当然。有的学生甚至天沉溺于网吧,学业荒疏,甚至误人歧途。造成现代青少年传统美德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由于历史原因大多学生家庭的父母这一辈子因受教育不多,因此希望在孩子身上能得到补偿。表现为对子女学习上要求的多,道德品德上教育得少。造成孩子自幼娇生惯养,在娇宠中长大。这城市中“抱大的一代”,他们大多只知道对父母撒娇撒野,一旦家长不遂其心愿,就由娇而横,由爱生恨,甚至还恩将仇报的。因此,传统美德教育的缺失,家长来说,当然也难辞其咎。

其次,这些年中小学在升学率、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教育把更多的关注目光投在分数和升学率上,德育教育往往顾此失彼,谈不上有系统性或针对性的感恩思想教育。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渐成为不懂得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道汲取的所谓“冷漠一代”。再者,社会教育显然也没有起到补救的作用,虽然中国一直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但在商品经济的现代社会,在很多中国人眼里,“感恩”这个话题太严肃了。西方有“感恩节”,这一天,很多西方人会赶回家里与父母团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感恩节并没有像情人节、圣诞节等其他“洋节”一样被中国人尤其是商家重视起来。社会道德的缺失与建立和谐社会极不协调。

对于当今部分青少年传统美德的缺失,不能当作笑谈。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父母的感情基础,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将来爱事业、爱国家?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少中学生却连“感恩”这点起码的做人道德都没有,不论其学业如何,今后走上社会,显然都是一个不合格的人。

因此,感恩教育仍是现代德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感恩教育”这一课,实在不能小看,而且还要从小抓起,对于中学生来说,虽然迟了一点,却更是非补不可。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强调“学会感恩,是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上好的一课”。

感恩教育要从孝敬父母开始

父母生养孩子很不容易,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对父母的辛劳感受不深。“一个不爱自己父母的人,不会爱他的祖国。”同样,一个连父母的养育之恩都不懂得感激、回报的人,根本不可能懂得感谢他人的感恩。开展感恩教育可以从孝敬父母着手。

让学生观看两位父母在孩子分娩的实况录像,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感性认识到父母是非常伟大的。让学生回忆了父母曾经为自己所做的、让人感动的事情,懂得把父母的恩情记在心中,就是会感恩的开始了。

要让孩子切实感受到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辛劳,亲身体验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作为家庭的一份子,有责任、有义务承担家庭的部分工作。班级开展“每天做半小时的家务活动”,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每天参与家务劳动,并对劳动情况做好登记。每个月进行一次检查、汇报,对凡是能够坚持每天做家务的学生给予表扬,表现最好的小组获得“孝心小奖杯”。在家务劳动开展半个学期以后,该班组织学生谈谈自己做家务的感受。学生谈到了在学校经过一天的学习,做完作业还要做家务非常辛苦,有时很想不做。让他们换个角度想想,感受爸爸妈妈在忙碌的工作后,仍然要做家务,所做的家务跟自己比较更加繁重,父母非常辛苦,让学生要懂得感谢父母。作为家庭的一份子,自己多做一点,父母就可以轻松一点了。班里利用不同的节日,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有意义的劳动节,让学生通过节日,为妈妈做饭,给父母写感谢的心里话,策划、参与一天生活情况。学生从生活中小事中为父母着想,从行动上孝敬父母、感谢父母。

动员同学们给父母写了信。不少的家长很惊讶地收到自己儿女的第一封信。纷纷打电话给班主任。感谢学校老师开展这么好的活动,给他们与子女一次很好的沟通机会,不少同学在信里流露出对父母的关爱、依恋和感激,也情真意切地表达自己一些稚嫩的想法,有苦恼,有理想也有企盼,大都能敞开心扉,说出平时难以启齿的心里话。

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家长与学生互相的沟通,提高了学生对父母的关爱,学会感恩,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感恩教育要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的伦理道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爱幼”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几乎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尊老”、“尊师”却非本能,靠的是后天的教育。感恩教育注重一个“教”字。教师要言传身教,教会学生有一颗会感恩的心。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所以,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非常有必要。

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是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的。我们在班级活动中挖掘像“庾衮待役”等故事素材,组织学生通过看动画,以看动画、电视、电影节目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感恩教育,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

在班级活动中我们让学生以讲故事、举例子的方式开展自我教育。例如有的同学讲了一个美国的罗斯福总的故事。有一次罗斯福家里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同学还说: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不停埋怨的人,“真不幸,今天的天气怎么

这样不好”、“今天真倒霉,碰见一个乞丐”、“真惨啊,丢了钱包,自行车又坏了”、“唉,今天的作业又多了”……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永远没有快乐的事情,高兴的事被抛在了脑后,不顺心的事却总挂在嘴边。每时每刻,他们都有许多不开心的事,把自己搞得很烦躁,把别人搞得很不安。其实,所抱怨的事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小事情,只是明智的人一笑置之,因为有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事情是无力改变的,有些事情是无法预测的。能补救的则需要尽力去挽回,无法转变的只能坦然受之,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目前应该做的事情。

学校将结合“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在班级活动开展感恩教育会使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更有实效。感恩教育活动结合班、年级、团委、学生会活动计划进行,可以达到德育工作“润物细无声”效果。

同时,各学科组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上进行感恩教育。如数学科将组织学生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情况问卷调查,并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政治课结合教学要求让学生写一篇有关“家庭收入支出情况”的调查报告;综合实践课组织学生制作“亲情卡”献给父母亲人;语文课、英语课则组织一场命题现场作文比赛等等,使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达到相互渗透,无缝连接。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对帮助过,支持过和关心过自己的人怀有感激的心,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感恩教育要讲回报社会之心

感恩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时常拥有感恩之情,我们便会时刻有报恩之心。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

目前许多学生,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师恩是什么。似乎老师给予他们的都是教师应该的,你即给予的再多他们也不知道教师的辛苦。因此,中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要好高骛远,要从诸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打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

感恩教育活动中,组织同学到敬老院和东区居委会下属的居民小组,开展“服务群众,回报社会”的活动。同学们深入到各居民小组,清扫大街小巷,清扫卫生死角,净化美化环境,关心慰问老人,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和服务意识,以学生的实际活动,回报社会的关爱,感恩系列活动将会培养中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的良好品质。克服“对人不感恩,对事不关心,对己不负责”。感恩教育由于学校的宣传力度足,领导和教师十分重视该项德育工作,所以学生参与面广、兴致高,也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更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感恩教育中讲回报社会之心,弘扬了雷锋精神,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韩洁

2006-1-3

第三篇:感恩教育现状与对策

农村中小学“感恩教育”现状与对策

柏乡县柏乡镇中学 王立川 王利环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像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则可以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只有心怀感恩,我们才会生活得更加美好。对于今天的中小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一、中小学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我校初中一二年级的380名学生进行感恩活动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83.5%的学生没有给父母打过一次洗脚水,约有6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近62%的学生不知道父母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在问到崇拜的人中只有约1.2%学生表示崇拜自己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当今,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出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三:

一是亲情的缺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亲情的缺失是农村家庭“感恩”教育的最大难题。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让亲情变得疏远、淡漠甚至敌对。

二是由于历史原因大多学生家庭的父母这一辈子因受教育不多,因此希望在孩子身上能得到补偿,表现为对子女学习上要求的多,道德品德上教育得少。造成孩子自幼娇生惯养,在娇宠中长大。不少学生对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同学的关爱和大自然的赐予熟视无睹,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只是孩子们以为向长辈们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养成只想索取不思回报的习惯。一旦家长不遂其心愿,就由娇而横,由爱生恨,甚至还恩将仇报的。因此,传统美德教育的缺失,家长来说,当然也难辞其咎。

三是这些年中小学在升学率、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教育把更多的关注目光投在分数和升学率上,德育教育往往顾此失彼,谈不上有系统性或针对性的感恩思想教育。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渐成为不懂得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道汲取的所谓“冷漠一代”。

四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门打开了,空气更新鲜了,但是拜金主义等一些不健康的思潮也进来了,社会教育显然也没有起到补救的作用,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感恩情愫缺失。

二、在中小学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的对策

感恩教育仍是现代德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强调“学会感恩,是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上好的一课”。“感恩教育”这一课,实在不能小看,而且还要从小抓起。

1、感恩教育要从孝敬父母开始

父母生养孩子很不容易,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对父母的辛劳感受不深。“一个不爱自己父母的人,不会爱他的祖国。”同样,一个连父母的养育之恩都不懂得感激、回报的人,根本不可能懂得感谢他人的感恩。开展感恩教育可以从孝敬父母着手。

要让孩子切实感受到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辛劳,亲身体验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作为家庭的一份子,有责任、有义务承担家庭的部分工作。在中小学学生中开展“每天做半小时的家务活动”,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每天参与家务劳动,并对劳动情况做好登记。每个月进行一次检查、汇报,对凡是能够坚持每天做家务的学生给予表扬,表现最好的小组获得“孝心小奖杯”。让学生要懂得感谢父母。作为家庭的一份子,自己多做一点,父母就可以轻松一点了。

利用不同的节日让中小学学生从行动上感恩父母,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有意义的劳动节,让学生通过节日,为妈妈做饭,给父母写感谢的心里话,策划、参与一天生活情况。学生从生活中小事中为父母着想,从行动上孝敬父母、感谢父母。

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家长与学生互相的沟通,提高了学生对父母的关爱,学会感恩,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2、感恩教育要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的伦理道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爱幼”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几乎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尊老”、“尊师”却非本能,靠的是后天的教育。感恩教育注重一个“教”字。教师要言传身教,教会学生有一颗会感恩的心。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所以,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非常有必要。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是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的。

学校还可以结合“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在班级活动开展感恩教育会使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更有实效。感恩教育活动结合班、年级、团委、学生会活动计划进行,可以达到德育工作“润物细无声”效果。

同时,各学科组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上进行感恩教育。如数学科将组织学生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情况问卷调查,并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政治课结合教学要求让学生写一篇有关“家庭收入支出情况”的调查报告;综合实践课组织学生制作“亲情卡”献给父母亲人;语文课、英语课则组织一场命题现场作文比赛等等,使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达到相互渗透,无缝连接。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对帮助过,支持过和关心过自己的人怀有感激的心,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感恩教育要讲回报社会之心

感恩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时常拥有感恩之情,我们便会时刻有报恩之心。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

目前许多学生,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师恩是什么。似乎老师给予他们的都是教师应该的,你即给予的再多他们也不知道教师的辛苦。因此,中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要好高骛远,要从诸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打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

感恩系列活动将会培养中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的良好品质。克服“对人不感恩,对事不关心,对己不负责”。一个不懂得感恩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只要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处处心生感激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世界也因此多一分阳光,少一点冷漠。这样也会使得我们所处的社会更文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第四篇:山区艺术教育现状与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山区艺术教育现状与策略

作者:张静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7期

摘 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教育相对落后,而山区农村艺术教育的落后状况更为突出,因此提高山区基础艺术教育就显的尤为重要。本文指出了山区艺术教育整体现状,以太行山区艺术教育为例,提出了山区艺术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相应对策。

关键词:山区艺术教育现存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b)-0173-01

美育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是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艺术教育仍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边远山区的艺术教育其情况更是令人堪忧。山区艺术教育整体现状

由于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山区艺术类教学正在日益受到重视。然而,艺术类教学并不完善,在山区,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根深蒂固,学校对学科存在明显的主次之分再加上经济的落后严重制约艺术教育的发展。致使艺术教育在贫困山区长期处于一种停滞状态,甚至有倒退现象。因此,造成山区学生观察能力较差,注意力不够稳定,构思与表达不一致,这是山区学生艺术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如何提高山区学生的艺术修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山区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教育意识比较严重,艺术类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一些地方和学校没有把艺术教育摆上应有的位置,音、体、美被统称作“小三科”。有些山区小学如果不是硬性规定或遇到检查,连“小三科”也没有设置。

艺术类课程开课率严重不足。体育课还好些,音美课往往被当做“补丁课”,所有“主课”排齐后才轮到“小三科”填空。遇到考试或是升学班,这些“小三科”连做“补丁”的资格往往也会被取消掉。这样素质教育就被迫给应试教育让了步。

2.2 对艺术教育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艺术教育的作用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了解。学校关心的是升学率,因为只有学校升学率高,排名靠前,学校的工作才能得到肯定,同时学校的生源才会增加。而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艺术课就是放松课,休闲课,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有个调节,顺便锻炼一下身体就行了,学不学没有什么必

要。而在高中阶段选修艺术课的学生大多是一些在数理化方向“前途渺茫”的学生,迫不得已,为了不使自己在高考后“失学”,才走学唱歌、画画、练体育这条道。

2.3 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不合理

山区中小学对教学评价的标准仍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影子。一切以升学为主,始终认为“语文、外语、数理化”这几门课成绩的好坏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你这几门课的考试成绩上不去,素质教育唱的再高也是白搭。有些小学和初中考试成绩与教师工资挂钩,大多数学区校对教师所带班级的考试成绩进行排队罚款,贫困山区教师的工资本来就不高,有些教师一个月的工资还抵不了一次考试的罚款。

2.4 山区学校艺术类师资缺乏

由于贫困地区艺术类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艺术院校毕业的教师可谓寥寥无几。而且在山区,音、体、美教师往往被编到教辅人员行列里,有也可,无也罢!对于现行的绩效工资来说,音、体、美教师的工资待遇相比之下就差很多,评先、晋级还是一边站。就算是艺术类院校毕业的老师也不得不被迫“改行”改教其他学科。

2.5 经济落后也严重制约着山区艺术教育的发展

学习艺术类课程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需要购买一定的学习用具。对于山区的家长和孩子们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我所教的年级里好多学生分不清楚出什么是水粉、什么是水彩,因为他们见都没见过。学校艺术类设备也不建全,上音乐课就指着教师凭着嗓子唱,好一点的有架脚踏式风琴就很不错了。全面提高山区学生素质教育

3.1 开齐开足艺术课程,是保证艺术教育质量的前提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类课程占总课时的9%~11%(总课时数为857-1047课时),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制订本地区课程实施计划时,应按照上述规定设置艺术类课程,课时总量不得低于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下限。学校应开齐音、体、美等艺术课并保证课时数。这是提高山区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大前提。

3.2 健全教育教学评价机制

对教育教学成果的评价不能单单只看升学率,对于学生优良的评价也不能只看基础文化课成绩。现在中考和会考已经将体育成绩纳入参考范围,这就是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健全的表现。要积极探索艺术课程评价改革,并将评价结果记录在学生成长档案中,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内容以及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参考依据。要坚持教育公平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

3.3 要加强艺术教育教研、科研工作

省、市(地)和县(区)要充分依靠本地区教研、科研机构,多渠道配备音乐、美术学科专(兼)职教研员。实施音美任课教师专职化,改变长期以来的音美“搭头课”现象,提高专职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为他们潜心教学和研究创造条件。

各地要以条件较好的学校为依托,建立艺术教研基地,定期组织艺术教研活动。艺术类教师的各项待遇也要正常化,艺术类教师有外出培训、参加学习交流的权利。“请进来,走出去”,拓展艺术教师视野。

3.4 结合本土特色艺术形式,开发校本教材

山区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它具有独特的教育背景、环境、人文等,有着城市学校无可比拟的优势。新课程倡导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观察生活、联系生活、认识生活,让学生在生活这个广阔的天地里,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表现力,并运用收集到的、自己觉得可创造的素材,进行加工与再创造,来美化心灵、美化校园、美化周围环境。我们应根据山区农村的特点,充分发挥山区农村特有的优势,用农村丰富而又独特的艺术媒材,开发、编写、制作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农村艺术类术校本课程教材。

让乡土教材走进课堂,省钱,省力,而且学生也乐意去发现,寻找自己熟悉的东西。比如井陉拉花,在艺术教学中适当地开发和利用该形式,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本土的艺术文化传统,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关心民族文化生存发展的情感。

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山区学生艺术艺术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山区学生生的艺术修养能得到全面的提高,山里孩子那美丽的心灵也会被开启。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N].[2] 牛国栋.浅谈如何在穷困山区开展美术教育[N].

第五篇:中学生感恩教育

三十五中09-10学中学生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具体做法

在中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感恩教育”是一个起点。当前,许多中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主要由于父母的宠爱、溺爱,造成个别孩子由娇而横,唯我独尊,由爱生恨,甚至有的还恩将仇报。这类现象的出现,我们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的感恩情怀,让学生学会感恩

一、重视感恩教育启蒙,开启学生感恩之心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我利用各种场合或时机在学生的心底播种善的种子,好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给他人以回报,不要只图索取和享受。教育学生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增强责任感,要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怜悯,懂得尊重,懂得负责,与人为善,善待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

二、及时点拔学生,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的心灵在充满“感恩”的氛围中接受洗礼。根据我班学生的特点,进行如下展示:1.讲述“感恩”的故事。在班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会,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语言进行演讲,使学生们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

2.创办“感恩”小报。用新颖的排版、立意鲜明的内容,定期出刊有关“感恩”的个案,使学生亲眼目睹“孝星”的形象,从而受到感染。3.设计“感恩”的广告,编排“感恩”的节目。让学生将文化艺术融入“感恩”活动中,从中得到熏陶。4.经常问候,让父母舒心。古人云:“言为心声”,鼓励学生经常对父母说说体贴或感激的话。如“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5.将“感恩”迁移到爱社会,爱党爱国上。开展“团旗在我心中”的文明活动,为孤儿院小朋友们送温暖,课余时间清扫“白色垃圾”,清除非法广告纸等等。以此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社会、爱党爱国的情怀。营造浓厚的氛围,使“感恩”教育有声有色,使学生自愿参与“感恩”活动,去亲身体验,去感悟人生,去领悟真理。

三、体验“感恩”的真实情感

1.结合节日,开展活动。如:国际“三八”节、母亲节,通过这些节日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2.学做父母,体验辛劳。如:冬天洗衣、洗菜等洗理活动。让学生们从真实的生活中感知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

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

(二)和谐社会更需要感恩教育

近日,笔者在公交车上看到这样一幕:一个小男孩把座位让给了一位孕妇,然而没想到这位孕妇不但没正面看一眼小男孩,而且连句感谢话也没说,就心安理得地坐下了。男孩下车后问妈妈,为什么我让座了,那个阿姨不说声“谢谢”呢?

我宁愿把那位孕妇的麻木行为看作是一时的疏忽,而非内心冷漠。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他绝不是为了换取一声感谢的话语才让座的,他的让座行为完全是心甘情愿的。从功利角度来看,一声谢谢,其实并无多少实际价值,然而,这声道谢又是无价的,因为它象征着对社会美德的认同。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谁都有窘迫的时候,窘迫的时候施人以援手对被救者是一种帮助,对施救者也是一件乐事。中国有古语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据历史记载,汉初韩信功成名就后,费尽千辛万苦,寻到对自己有一瓢食之恩的漂母,优厚赡养以报其恩;诸葛亮感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尽管后主“乐不思蜀”,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古人尚且明白的浅显道理,可是为什么在我们今天看来却是如此的难以施行呢?为什么不断出现被救者冷漠绝情的声音?为什么知恩、报恩的声音越来越少?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台湾著名作家刘墉也在他的一篇励志文章中,劝勉一些年轻人要心存一颗感恩戴德之心,永存感恩之情。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

一个不懂得感恩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只要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处处心生感激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世界也因此多一分阳光,少一点冷漠。这样也会使得我们所处的社会更文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三)对中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和措施.首先,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要改革对教育成绩的评价体系: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大学招生方式,通过采取“宽进严出”等办法,努力弱化智育对德育的冲击;改革对教师的评价体系,把教师的品德和推行德育的业绩纳入考核体系,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评价;德育工作的目标中应明确感恩教育的核心价值,过大力开展中学生对自已的家长、教师、社区等进行感恩活动,并作为学生升学、当兵、就业的重要考核标准。

其次,强调感恩教育的引导者、接受者要多元化:教师、家长的感恩行为是孩子的榜样模范.孩子们不知感恩,责任首先在家长身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

言一行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有的家长为孩子做了很不好的榜样;有的家长只求付出不计回报,很小的孩子就学会了索取,不知道回报。家长是孩子学会感恩的第一责任人。所以,笔者认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的引导者要多元化,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每个成年人心里,也应当深深地刻下“学会感恩”4个大字。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在我们的这个社会中,无论是感恩教育的引导者还是接受者,他们都不是单一的角色扮演者,他们中的每一个人不仅要做感恩教育的引导者,同是也要做一位感恩教育的接受者。只要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象郁郁葱葱森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下载浅谈中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与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与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生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中学生教育现状 调 查 报 告2011级生物科学行知班杜思谦 二○一二年一月十四日 我生长在农村,自小在农村长大。在童年的生活中,农村的民风、民俗、......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 准考证号: 0*** 姓 名: 张 清专 业: 心理健康教育 办 学 点: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指导教......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浅析(论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浅析 甘肃高台县骆驼城学区健康小学 赵宗荣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教育的一项内容和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应把对学生的心......

    感恩教育目前现状范文

    感恩教育目前现状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1.含义:感恩,应该是一种情绪体验,是个体意识到外界给予自身的恩惠,并在内心产生认可,意欲回馈的情绪体验。而感恩教育,就是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

    调查报告感恩教育现状

    崇岗九年制学校感恩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为了解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我校小学4-9年级1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60份,收回调查问卷160份,其中......

    感恩教育演讲稿中学生范文合集

    学会感恩,感恩我们的亲人,朋友,老师,同学。即使只是一件小事、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温馨的话语、一次举手之劳、我们都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一起来看看感恩教育演讲稿中学......

    中学生感恩教育演讲稿

    中学生感恩教育演讲稿 中学生感恩教育演讲稿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我是三年一班的邵蔚,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感恩老师”。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

    浅谈中学生的感恩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感恩教育在中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感恩教育”是一个起点。当前,许多中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主要由于父母的宠爱、溺爱,造成个别孩子由娇而横,惟我独尊,由爱生恨,甚至还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