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充分体现人本主义

时间:2019-05-12 21:3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情感教学充分体现人本主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情感教学充分体现人本主义》。

第一篇:情感教学充分体现人本主义

情感教学充分体现人本主义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对情感因素的重要性重视不够,中学英语教学,是强调教师的业务水平及传授知识的能力,强调学生上课必须认真听、做好笔记,只需“跟着教师走”。教师就如同传授知识的工具:严肃、刻板、墨守成规。学生如同接受知识的盛物器,只需做到听讲、服从,将老师讲的知识全盘接纳就是好学生。然而大量事实证明,仅仅循规蹈矩地一传一接,这种教学方法并不是有效的,因为可能会由于情感、环境等很重要的教学因素的作用,而使学生无法很好地接收、掌握知识。这样,教学效果不好,教学目的就没有达到。人文主义心理学强调,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把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统一来。中学英语教学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服务的。因此,成功的中学英语教学必须将情感因素考虑进去,充分发挥、利用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有感有情的人为主体的英语教学能够将传授和认知活动在情感因素的支配下得以真正实现。没有爱,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与人之间,心理相容时,一方的行为就能引起对方肯定的、积极的反应;心理不相容时,一方的行为就要引起对方否定的消极的反应。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热爱正是形成心理相容的必备条件,它是促使教育者把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的催化剂,是为教育的成功架设的一座桥梁。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英语课程标准》所列出的情感都是积极的情感,即有利于学习的情感态度,是我们实施课程标准应该发展的情感;而对于那些影响学习的消极情感,如过度焦虑、抑制、过于内向、害羞、胆怯、缺乏学习动机等,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考生克服的情感。我国新的课程标准中情感发展目标的确立,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价值取向。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在英语教学中尊重、理解学生和进行品质的培养;强调了利用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调整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锻炼意志力,增强学习原动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强调通过情感教育来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及和谐发展。根据情感因素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不同影响,又可将其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紧张、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都影响着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如果学习者受消极情感影响太大,再好的教师、教材、教法也无济于事。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些消极的情感因素。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动机、兴趣、愉快、惊喜等能够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态,这些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发展的情感因素。教材、学生、教师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三个主要因素,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资源,渗透情感教学。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帮助教师施教、学生学习、最终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工具。英语教材中的许多语言材料,反映了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各种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蕴含着作者的好恶情感和意图。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与英语教结合起来,把教材中传递出的情感和学生激活的情感融合一起,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同时,受到思想情感熏陶

实践证明,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情感态度的发展是课程目标中的“新中之新”,但又是“重中之重”。而对于中学英语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更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综合素质、提高英语质量的关键所在。学生没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再好的教师、教材和教学方法也无计于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教学活动要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我们的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根据人文主义心理学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受教育者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学习者。要解决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未来的学习不仅仅是认知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注重认知以外的情感知识的获取与情感能力的培养。将学生视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重新审视自己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是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不可忽视的任务。在语言教学中关注并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感教学的作用:

1.注重课堂教学的情感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

2.加强课堂情感教育能优化教学过程。

3.利用积极情感因素能改进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4.注重情感教育能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二篇: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非指导性”教学的特点及原则

1.“非指导性”教学的特点

1)重视构建课堂氛围。罗杰斯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比教学技能、课程计划、视听教具等更加重要,他要求促进者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创造学生乐于学习的气氛,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身心愉快。

2)强调情感因素。“非指导性教学”重视情感因素,要求促进者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使教学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

3)重视学生的潜能。学生有发展的潜能和内趋力,有思考和自学能力,促进者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自由和帮助。

4)教学应围绕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进行。学生个人选择的学习方向不同,提出的问题也不相同,但通过讨论可以统一起来,形成小组成员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从而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就是围绕这些目标开展的[2]。

5)促进者的工作应不断变化。在教学初期,促进者主要是接受和理解学生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然后促进者自由地参加小组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澄清学生的思想,必要时可以对学生进行讲授,但不是以先知者的身份担负指导学生学习的任务。

1969年,罗杰斯在其《学习的自由》一书中系统阐述了他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对于学习理论,罗杰斯强调意义学习。

罗杰斯把这种教学方法称为“非指导性教学”。“非指导性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无论是在学习活动的准备阶段,或是进行阶段,还是结束阶段,学生都是主体,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另一个自我。为此,罗杰斯对教师提出了四个条件:“第一,有信任感: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第二,诚实:表里如一,真诚待人;第三,尊重他人:重视学生的经验、情感和意见;第四,同情心: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给学生非条件的积极关注”。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

(1)教师对自己要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也要能充分的相信学生,相信他们的自为、自律、向上和成长的能力;

(2)教师和学生以及其他成员共同对学习进程负责;

(3)促进者提供学习的材料,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兴趣、基础等)制定学习计划;

(4)教师要带头学习,以形成一种具有促进学习作用的氛围;

(5)教学的关注点主要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而不是教学内容上;

(6)学习的程度和价值首先由学习者自己评价,教师的评价只是一个不同的参考而已。

第三篇: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他们的自然人性论,自我实现论及其“患者中心”出发,在教育实际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对传统的教育理论造成了冲击,推动了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然而,人本主义教学观有其积极3一面,也有其消极的成分。通过探讨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人本主人心理学派强调指出,人是万物之灵,教学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个人的 独立人格,保护每个人的自尊心,帮助每个人充分发挥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 的价值。教学首先面临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儿童及他们的内心的丰富的世界,而不 是以往教学理论和实践所看到的诸如教材、教法、作业、分数等没有生命的东西。我们认为,这是教学观的一个根本性的改变,任何教学改革归根到底是教学观念的 改变,其实质是学生观的更新。怎样看待每一个学生,是否相信他们的学习潜能,是否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是否帮助他们发挥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价值,是教学 改革所涉及的更深层的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 教育转轨的关键时期。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不仅重视学生 知识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展。现在我们提倡素质教育,根本一 点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来教育人、发展人、完善人。因此可以 说,素质教育就是挖掘人的潜力的教育。在这一点上,人本主义与我国的素质教育 是相吻合的。从此角度来看,人本主义心理学比行为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给我们 的启示显得棋高一筹。

人本主义主张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就应使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的教育引起学 生持续地产生学习的要求,并且应该知道如何进行学习。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同意 J.w.格塔奈尔(1963)的意见,即自己要求学习是学生欲望的激发状态,学校和教 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他说:“长期以来我们给青年人的是剪过的花 朵,而我们应当教给他们的是如何栽培植物„„,我们一般认为心是仓库必须装满 它,而我们应当认为它是可供使用的工具。”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们倡导,只有让学生 学会应付变化着的世界,才永远不会变的陈腐或感到不适应。已经掌握很多实际 知识而不愿意学习的学生,或者在学习中仅仅掌握熟练技能的学生,不能适应当代 生活。另一方面,如果某人知道如何学习某方面包括他自己的知识,他就会有令人 满意的前景,“对于常常改变的情景,需要持续地组织新的和引起争论的学习。”(罗杰斯,1969)。应该指出的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一切都在迅速 变化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教育情境。要适应这种多变的情境,就应 把学生培养成“能充分发挥所有潜能的人,有创造性的人,行为恰当并能适应社会 的人。”因此,教育工作者应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有目的地培养“充分发挥潜能的人”。

第四篇: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提出的教学观点和主张,尤其是因发展了心理治疗体系而闻名的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不仅对传统的教学理论发出了强力的挑战,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其基本内容如下:

1、强调人的因素和“以学生为中心”

学校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激发自己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体系,从而使学习者能够自己教育自己,最终把他们培养成为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人在一生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外部评价,它们左右着人们的行为和生长方向。在教学过程中,罗杰斯对这种外部评价模式持反对态度,从而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他认为学生是处于学习过程中心的人,只有他自己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已作出了最大努力,才能发现哪些方面失败了,哪些方面意义深远和成果累累。自我评价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的本质就是使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因而能使学生更加主动,更加有效和更加持久,意义学习就自然而然出现了。

在操作上罗杰斯的方法有:由学生提问,然后根据问题内容出试卷,而学生参与评价;由全班学生讨论课程结束应达到的水平,并谈论自己已达到的程度;师生共同评定每一个分数;学生书面进行自我评价,若与教师的评价有很大差异,师生间就进行讨论、商榷,共同确定分数。

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教师版)

(一)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十分强调对学习者的尊重和信任,教育就是要激发和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拥有,要符合学生人性发展的实际需求。其教学理论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极具魅力的一种理论。这种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教师对学生的知觉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人本主义认为,知觉(perception)是决定个人行为取向的基础。这里的知觉与认知心理学不同,是指一种感受,是个人对其所知觉者产生的感受,属于感情范畴。他们认为,知觉是构成信念的基础,不同的知觉产生不同的信念。因此,要理解人的行为,必须理解行为者知觉的世界,从行为者的观点去看事物,必须考虑该事物对你和对他而言可能产生的意义;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也不能仅从行为表现上加以矫正,而必须设法改变他的知觉或信念。因为,事实纵然客观存在,但每个人对其产生的知觉可能截然不同。因此,教师要想了解学生在某种情境下表现的某种行为,必须先了解学生如何知觉该情境。可能教师认为学生某种行为是怪异且不应该的,而学生却认为是正常而应该的。学校的要求不易获得学生的认同,所订的行为规范学生未必遵守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学生对此要求与规范所产生的知觉和信念未能与学校一致。例如,破坏学校财物是违规行为,可是仍有学生为之。对此等学生而言,很可能是他自知不能以优异的成绩取悦于老师,宁愿以反常的行为获得朋友的“赞赏”。因此,每当教师抱怨学生缺乏动机时,他的意思必须稍加补充,他所指的是:他的学生对读书缺乏动机。事实上,换一个读书以外的环境,同样是那些学生,很可能就会有强烈的动机。原因很简单,对这些学生而言,读书一事在知觉和信念上都缺乏意义。

2.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认知素质和情意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和自我实现,即全人教育理念。

罗杰斯(C.R.Rogers)认为,现实的教育是一种知、情严重分离的教育。他指出:“多少年来,我们所受的教育只是强调认知,摒弃与学习活动相联系的任何情感。我们否认了自身最重要的部分。”而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因此,人本主义主张,教育的目的绝不只限于教学生知识或谋生技能,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情意需求(affective need),使他们能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均衡发展,从而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情意需求是指在情绪、情操、态度、道德、价值观等多方面的需求。如罗杰斯的教育理想是要培养“躯体、心智、情感、心力融会一体”的人,也就是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的情知合一的“完人”(whole person)或“功能完善者”(fully functioning person)。而要实现这一理想,其现实的教学目标就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而不是再像过去一样只注重学生知识内容的学习及知识结果的评判。“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有教养的人。”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该具有促进认知发展和情意培育的功能。虽然教师所教的学科不同,其

发展的侧重点有所差异,即所谓数理化重认知,文史哲重情意,但就教学活动所教的对象——学生来看,他们是既有认知发展的需要,又有情意发展的需求,更有人格健全的愿望。同时,认知发展、情意发展和人格培育往往是相互促进的,学习并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情感体验和人格影响的过程。因此,现代教育心理学家都主张:无论教学生学习什么学科,都应该采取知、情、意、行四者合一的全人化教育取向,提倡“寓情意教学于认知之中”的教学思想。“缺乏情意的教学活动不会使学生产生知性的学习;同理,缺乏心智活动的教学也不能激发起学生的意志与感情。”就全人教育的具体内涵而言,康布斯(Combs)提出了七项指标:(1)针对学生各方面(指知、情、意等)的需求,配合学生经验,设计学校教育,务必使学生所具有的各种潜力得以充分的发展;(2)要使每个学生均能在教育环境中,不但在智能方面得以自我表现,且在情意方面也能学到自立立人的观念与能力;(3)针对目前及未来的生活需求,能使每个学生学习到必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和职业生活的能力,以能实现多元化和多变化的社会;(4)学校的一切措施,必须遵守因材施教的原则,务必能使教育效果对每个学生都发生个人化的意义;(5)在所有的教育历程中,必须将知、情、意三者贯串其中,以期发挥全人教育的功能;(6)营造学校的教育气氛,务必使整个校园变成一个虽有挑战,但却充满自由、活泼、兴奋、关怀、支持而不具有威胁的学习情境;(7)培养学生纯真而开放的气质和认识自我的能力,既能学会在团体中尊重别人,也能学会在个人生活中解决自己心理上的问题。

3.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罗杰斯的教学思想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罗杰斯不仅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心理治疗中人本治疗学派的鼻祖,是当事人中心疗法(humanistic personcentered therapy)的创始人。他在运用当事人中心疗法时,提出了扮演优秀治疗者角色的三个基本条件:(1)真诚一致(congruence);(2)无条件积极关注(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3)同理心(empathy)。并将这一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张: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他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认为传统教育模式中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知识信息的交流是单向的,缺乏交流双方的情感互动性、参与性和双向反馈。学校实施强制管理,师生关系不平等,缺乏民主和信任感,学生经常处于怀疑和惧怕状态中。这使得传统教育面临时代的迅猛发展变化时,显得苍白无力和不协调、不适应。他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健康成长的潜在条件,都具有向上的潜能,关键是要给他们设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展。

如何才能有效地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罗杰斯在其所撰写的《学习的自由》一书中进行了详细阐述。(1)人皆有其天赋的学习潜力,为教师者,必须首先认定,每个学生各有其天赋的学习潜能。(2)教材有意义且符合学生目的者才会产生学习。教材是否有意义,不在教材本身,而在学生对教材的知觉(看法)。如所学教材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自尊感,增进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来说就构成了意义,他们才乐于学习。(3)在较少威

胁的教育情境下才会有效学习。此处所说的威胁,是指个人在求学的过程中因种种因素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为师者要使每个学生皆有展现其优点的机会,从而减少学校教育中的威胁气氛,以利学生学习。(4)主动自发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效果。教师在安排学生学习时,只需提供学习活动的范围和各种学习资源,由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探索发现结果,这样才会启发学生心智,提升学习能力,培养学习兴趣,达到知、情、意并重的教育目的。

(5)学生自评学习结果。这样做有利于养成独立思维和创造力。(6)重视生活能力学习以应对变动的社会。

4.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如同在心理治疗中把重点放在医患关系上一样,罗杰斯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认为促进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能、课程设计、教学设备资源等,而是在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因此,教学的重点也应当放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充分发展,他认为教师必须具备:(1)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价值的,每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行动;(2)表里如一,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3)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感情和意见;(4)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总之,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核心的教学理论对当代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从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转向到关注人与人的关系;(2)从重知识到重人格;(3)从重视客观外显的行为到重视内在的世界,强调感受、信念、价值、抱负等等内在因素的决定性意义;

(4)从单纯看重知识经验到同时重视经验对个人的意义;(5)重视自我概念,强调自我,认为自我概念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变量,是决定个人智慧,适应、成功以及自我实现的重要因素。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对传统的教育理论造成了冲击,推动了教育改革的发展。其冲击和促进主要表现在,推动了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和对学生全人发展的关注;突出了情感、动机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种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以良好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成是教学的主体的教学新模式。

(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形式——非指导性教学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在实践中有许多表现形式,如在培育健全人格的教育中,采用间接取向和直接取向结合的道德教学;在教学环境设计上的开放教室的教学设计等,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

罗杰斯针对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现实,并将他在心理咨询中的“非指导性”心理治疗技术移植到教学过程中,提出了以学生“自发学习”为特征的非指导性教学。所谓非指导,是指放弃传统教育忽视个体要求、替代学生思考的指导。罗杰斯认为,真正有价值的教是激发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拥有,而不是教师的教导。他甚至认为:“教的结果是有害无益的。它似乎导致了个人对自己经验的不信任,并使有意义的学习遭到抑制。”

非指导性教学是基于人本主义的人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的理念。在罗杰斯看来,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但这种好奇心往往因他们在学校教育中的经验而变得迟钝了。在合适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这种心理倾向是可以信任的。也就是说,应该相信人有积极向上的动力。

教学目标:非指导性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自我实现。它以人的本性为出发点,将教学视为促进自我实现的工具,以此开发创造潜能,培育个性,最终培养知、情合一的完整的人。

操作程序: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无结构的教学。教学目的、内容、进程和方法等由学生自己讨论决定,学生有绝对的选择自由,个人可以无拘无束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一切活动由学生自己发现、自行组织。课程进行既无终结也不作考察。其大致步骤是:(1)创设情景;(2)个人或小组选择确定他们的学习目标。教师首先提出“我们今天要讨论或做什么”作为引导,以寻求共同关注的问题,集体讨论确定为集体的目标。教师要提供一些可供利用的“资源”,并参与小组目标的发展。

实现条件有两个。(1)教师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把学生的感情和问题放在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为学习创设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教学环境。心理自由的环境是指一种不受传统束缚、敢想、敢说、敢做、不屈从于权威的气氛。心理安全的环境是指建立一种没有威胁、批评,而且不同意见、想法都能受到重视、尊重、赞扬与鼓励的环境。罗杰斯认为,这两种环境都能使学生形成下述特征:承认自己而不怕别人笑话或讥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不寻常的方式来运用他的思维和想象。(2)教师作为“顾问”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材料。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摈弃了传统的支配者身份,转而扮演关注学生情感发展、指导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什么;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活动与材料;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的个人意义;维持有利于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

第五篇:人本主义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0100930107

石佳蕾

人本主义

摘要:

本文通过将人本主义与弗洛伊德学说和行为主义进行对比,大致论述了人本主义的产生原因、主要内容以及人本主义理论的应用等。

关键词:

人本主义、产生原因、主要内容、应用

Summa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auses,the main conten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humanist theory,compared with Freud’sand behavioral theory.Keyword:

Humanist theory、causes、main content、application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之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与华生的行为主义是两种影响最为深广的心理学派,分别被称为“第一思潮”与“第二思潮”。这两种理论都试图用化学与物理术语来描述人类行为,过于强调人与动物界的连续性而完全无视或否认使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种类的独一无二的特征。因这两种理论的支持者通常将注意力集中于对精神病患者的研究,因此他们的研究重点被放到了人的缺陷上,而对人的力量和潜力却很少或根本不加考虑,如此虽然会在精神病治疗方面得到取得成绩,然而却很难得出对一般人的心理建设有指导性的结论,缺乏普遍性。马斯洛这出:“如果一个人只潜心研究精神错乱者、神经症患者、心理变态者、罪犯、越轨者和精神脆弱的人,那么他对人类的信心势必越来越小,他会变得越来越‘现实’,尺度越放越低,对人的指望也越来越小……因此对记性的、发育不全的、不成的和不健康的人进行研究,就只能产生记性的心理学和哲学。这一点已经是日益明显了。一个更普遍的心理科学应该建筑在对自我实现的人的研究上。”

人本主义学说的创立者亚伯拉罕·马斯洛曾醉心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然而对行为主义以及弗洛伊德心理学的研究愈加深入,马斯洛则愈感到这两种学派理论中存在的狭隘性。他第一个婴孩的降生使马斯洛彻底放弃了行为主义心理学,他甚至对这种学说“再也无法忍受”。珍珠港事件使得马斯洛决心用毕生的精力去寻找一种关于人类欣慰的普遍理论。“我想证明人类有能力完成比战争、偏见和仇恨更美好的东西。”

与弗洛伊德理论和行为主义学说不同,马斯洛通过对他能找到的最出色的人物——即他所说的“自我实现”的人——的研究来得出他的结论。因此马斯洛的理论对于人的自我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与弗洛伊德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性本恶”相反,马斯洛的人本主义认为“人性本善”。其理论核心为“自我实现“,他认为个体之所以存在,之所以有生命意义,就是我了自我实现。他将“自我实现”大致描述成“对天赋、能力、潜力等等的充分开拓和利用。这样的人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对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总是尽力去完成”,他认为自我实现“只能出现在年龄大一些的人身上。它往往被视为事物的终极状态,被视为远大的目标,而不是一个活跃医生的动态过程,它是一种存在,而不是一种演变“。马斯洛将带到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称为”高峰体验“,他认为高峰体验式“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瞬即使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痴如醉、欢乐至极的感觉”.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有高低之分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语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如上面所说马斯洛主要以他能找到的最出色的人物为研究对象,因此他概括出了自我实现的人所共同具有的人格特征:他们拥有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力;观察和对待事物采取客观的态度;具有超过常人的看穿事物表象的能力;因具有出色的认识能力,自我实现的人总是更有决心,更有一个清醒的是非观;对未来更有准确的预感;他们有着谦虚的态度;懂得倾听;马斯洛还发现自我实现的人总是毫无例外地致力于他们认为重要的工作、任务、责任或职业;自我实现的人普遍具有创造性;更少于表达,更自然、简单、勇敢;自我实现的人很少有自我冲突。马斯洛对于自我实现的人共同特点的总结毫无疑问的对于人类的发展有着指导作用。

马斯洛强调教育的功能,把完善的人心教育作为人本教育的基本内容。他关于教育原则的思想大致可概括为五个方面:

1、自我同一性原则。即教育应该是学生寻找内在的同一性,减少或消除学生

内心的矛盾和精神上的分裂。并且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与非我的统一,即

个人与社会和自然的统一。

2、启发性原则。此原则主要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通过知

识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控制、逻辑思维等,更重要的是通过感情交流、优美人格的形成、自我的充分只有的体现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4、美育原则。即重视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教育。超越性原则。对自我的超越,即超越自私,超越自我中心,从而达到忘我的境界。此外,还有对文化的超越,能够以魔种超脱和客观的态度对自己

出身于其中的文化进行审查,就是要培养一种局批判精神的人。

5、价值原则。教育应使学生获得价值感,应该挖掘、激发学生的内在价值,使受教育者获得生存的意义。

弗洛伊德是如此醉心于人类行为中无意识的决定因素,以致对病人所陈述的关于他们行为的理由几乎毫不注意。行为科学家相信他必须把人当做一件物体——一件可被观察但不必被询问的物体——来加以研究。人的自我认识,它的感情、欲望、要求等主观材料都应该被剔除。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立使心理学摆脱了机械论的科学,使得心理学家将关注点聚焦于人本身之上。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罗杰斯将马斯洛的理论运用于心理治疗领域,发展出了“患者中心疗法“,强调心理治疗是一种患者和治疗者都必须深入置身其中的治疗关系,假如治疗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就会产生治疗变化;假如发生治疗变化,就会使患者体验到更多的自我认可和更多的自信等等。这种治疗方法的核心——治疗者对于患者主观的感受——也可运用于除心理治疗外的其他治疗之中,这样不仅可以加强治疗效果,同时也可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马斯洛所提出的需要层次现在被广泛应用于管理领域,为管理者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的管理方式,更加重视组织成员的能力发挥和个人发展,提高了效率,同时也加强了组织的凝聚力。马斯洛倡导的教育原则启发教育者注重儿童的潜能开发,尊重其各自的选择和需要,使其实现“各自”的自我。这样的教育原则更加人性化,能够是儿童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其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美】 Abraham H.Maslow《人类动机论》、《动机和人格》、《人的潜能与价值》

【美】Carl Ransom Rogers《患者中心疗法》、《论人的成长》

【英】柯林.威尔森《心理学的新道路——马斯洛和后弗洛伊德主义》

【美】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

【美】Robert D Nye《三种心理学》

下载情感教学充分体现人本主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情感教学充分体现人本主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评点.《人本主义教学思想》doc(范文模版)

    评点:《人本主义教学思想》2014-5-10人本主义教育教学的理论主要观点:1、教学的基本原则:学生中心。2、教学目标:培养个性充分发展的人。3、教学内容:强调直接经验,创设情境4、教......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基本资料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人本主义教学观是在人本主义学习观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该理论是根植于其自然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是自然实......

    人本主义研究

    人本主义研究作业21、什么是宇宙论证明?它有什么问题?宇宙论证明:这个世界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个世界,会有万物众生而不是什么都没有?科学家给出的结论是,“大爆炸”产生了......

    人本主义心理学

    一、历史背景 (一)社会背景 美国人民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基础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表面的经济繁荣与严重的信仰危机、精神危机的矛盾 (二)哲学背景 人文主义重视个人的价值,维护个......

    人本主义介绍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由马斯洛创立,以罗哲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和其他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学派。由于其观点不同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故被成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推荐5篇]

    人 本 主 义 人本主义理论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由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

    人本主义及其主要思想

    人本主义教育是现代西方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20世纪中叶以来,它阐发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的自我潜能和价值为目标的人本主义教育观。人本主义从根本上讲就是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