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感动中国感想
一年一度,观看感动中国。开学前夕,接受精神洗礼。
昨天大课在静静的看完《2012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但由于时间限制,在教室并没有看完栏目,晚上回到寝室立马在线把它看完了。其实,在今年农历初十首播日就看完了。心中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每次观后,总会给人以长长久久的思索与追问: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机缘使他们令九州动容?走进他们,叩问自我,在感动中找寻本真。看完《2012感动中国》的节目,好多同学都感动的哭了,我也不例外。观看过程中,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的是为了国家事业而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结束,令人敬佩,有的为家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看完这个节目最大感触是我更加理解了那句名言“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
何玥,何处春江无月明,年华清香照人间;张丽莉,冰雪为容玉作胎,坚忍不拔挺风雨;林俊德,纵死终令汗竹香,漠烟沙莽莽黄入天;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爱传万家承万年;高秉涵,悲莫悲兮生别离,浅浅乡愁更知故;高淑珍,爝火燃回春浩浩,风朴谆醇参乾坤;陈家顺,动人以行不以言,人间万世留芳名;李文波,能受天磨为铁汉,曾任凭风吹浪打;周月华、艾起,清香传得天心在,巍峨蜿蜒心皎洁;罗阳,长使英雄泪满襟,梦动节操畅中华。
一个个感动的人物事迹,哪一个不让人感动。
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也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然而我想,真正的感动,也伤感,也悲鸣,也是天地动容的,可是它补心,弥补我们这个社会所缺少的那一部分“心”,并且化作继续社会道德的力量。有的时候,感动让人脆弱,因为它总是触碰你内心里最软弱的地方,但更多的时候,感动让人坚强,因为当你看到身边还有那么多人,有尊严,善良坚强的活着的时候,你,也就多了更多向前走的信心和勇气。
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又何止这些人呢,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每一个时代的页码上都站着一位我们的主人公,往下一页传递着“信”与“真”这两种质地极其坚硬的情怀。人间有真情,有真爱。情感更是无处不在,仿佛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一丝真情的气息。深深呼吸一下,似乎它就能深入到每个人心坎里,沁入心脾,久久回荡着
感动,平平凡凡却有蕴藏着一种无形的力量,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原以为灾难过后,留下的只有伤心;原以为不幸背后,存在的只有痛苦;原以为失去后,就不能再拥有。原来,这一切都是不全面的。无论发生何事,明天依然会到来,人依然还要向前走,只要你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向前走,正如这些获奖者,你也可以不断的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感动,激励着自己,更感动、鼓励着别人。我想更重要的是,它昭示了这个社会的道德力量!
我们,只是中国十三亿人中的一员,或许我们做不出什么对社会有巨大影响的大事来,但谁能说多和妈妈沟通一下,让她感受到你的关心不是一种感动?谁能说在朋友需要帮助时你及时出现不是一种感动?谁能说通过自己努力,成绩有所提高,能力有所提升不是一种感动?
我相信,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都付出一点点,定能凝聚出一股强大的力量,创造出更多让世界瞩目、令世人惊奇的瞬间。而这,正是感动的力量
向感动中国的草根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2013年我们倡导正能量!
第二篇:感动中国感想
观《2008感动中国》有感
2008年是特殊的一年,2008年充满了大喜大悲,奥运会的成功、神七的飞天让我们欢呼,让我们自豪;南方的暴风雪、四川的地震让我们伤心、难忘。不平凡的2008年中有着许多普通却不平凡的人们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宋志永,唐山抗震救灾农民支援团的队长,他带领着十三位农民兄弟,奔波在灾区前线,他们与解放军、消防队员一起作战,他们一直默默无闻的奋斗着,他们只想尽自己一份力来帮助中国。难道只有他们在为灾区奋斗吗?不是,还有无数个兄弟姐妹在以自己的方式为灾区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在海拔2800米的悬崖上,有这样一个村,他们连男女两字都不清楚,从山上到山下,要徒手爬四个多小时,人在不负重的情况下一转身就会摔下悬崖。不过在这样贫困的山庄下有这样一对执着的夫妇教师,他们用双手建造了一座学校,当老师一干就是十八年,他们教出的孩子一批又一批,乡村教师是伟大的,是不该被遗忘的,在寂寞的天梯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他们就是平凡的英雄李桂林、陆建芬。
一次次的感动,一次次的震撼让我的心灵得到洗涤。经大忠,北川县县长,在大难临近之时,他没有选择自己,而是把希望留给了孩子们,他在震后第一时间,忍住悲痛,为北川人民打通了3条生命之路,不愧为北川的领头军,实在可以被称为中流砥柱;“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是我全部的动力。”在地
震灾区常响起这句歌词,31岁的李隆便是坚定着这样的信念。在灾区拼命的抢救出一位位幸存者,作为消防员的他,在灾难面前奋不顾身,挺身而出,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用希望扩宽希望,用生命激活生命。张艺谋,电影奇才,拍摄了近二十年的电影,最后在这一刻他用中国式的写意,圆了一个国家百年来的梦想,用人类共同的文明,让五千年的文化呈现在眼前,那一夜,中国让世界惊艳。金晶,身残志坚的女孩,她用自己纤弱的身躯保护着火炬,捍卫了一个国家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尊严,让全世界读懂了奥运的神圣和中国的骄傲;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他们让中国国旗飘扬在太空中,让中国人的足迹留在了浩瀚的宇宙中,当世人仰头观望,中国国旗在此回响。
最让我感动的是在汶川地震时出现的“铁军”战士武文斌,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武文斌所在的部队紧急集结,向灾区都江堰挺进。从5月15日到6月17日,34天里他没有休息过一天,当他和同伴累得扛不住时,他就用自己所在部队“铁军”精神鼓励大家。连队安排他休息,他却主动帮助其它班的战友卸车。然而,这颗年轻而坚强的心脏,因劳累过度,停止了跳动。他的一生正如颁奖词对他的评价一般:“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
看完了2008年感动中国,我的心灵又一次的被震撼了,我不由得从心底发出感慨:这才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我们的民族脊梁!
第三篇:《感动中国》人物感想(范文模版)
他们这样感动中国
2002年中央电视台首次启动“感动中国2002人物”评选活动,至今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已经连续举办多年,它以评选出当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感动中国》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许多人物,其中有徐本禹、丛飞、等来自民间的杰出人士,有成龙、刘翔、等光彩耀人的明星,也有钟南山、袁隆平、这样的睿智学者,更有张荣锁、黄久生这样的普通百姓。其鲜明的民间性、大众性而逐渐走进了普通民众的视野为更多人认可,体现了时代精神的历时性要求和人性普世价值的共时性要求的完美结合。每个评选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因此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
中国并不缺少感动, 我们的社会也并不缺乏感人的精神和力量, 而缺乏的恰恰是我们的发现。《感动中国》就是将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凡人还原于生活,它所做的只是发现感动、还原真实。连续每年的评选、颁奖,都在一次次地感动着民众,传递着强大的正能量。
这里有用实际行动诠释个人价值,用宝贵生命抒写人生追求的先进个人。“非典”时期做出卓越贡献、给予人们战胜疫情的勇气和力量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穿越一个世纪点亮许多青年灵魂的著名作家巴金;好医生华益慰;蓝领专家孔祥瑞;为救灾活活累死的小战士武文斌,虽然他们不像昔日在官方宣传中所塑造出来的先进典型那样高大全面, 完美无缺, 但是普通个体却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独特的魅力。
这里也有为了人民利益奉献自己,舍小家为大家的社会群体。为修大坝离开祖祖辈辈的故乡三峡工程移民;2003年“11·3”衡阳特大火灾坍塌事故中,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献身的衡阳武警消防官兵;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它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青岛爱心群体微尘;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民族力量的全体“中国人”。对这些群体的歌颂是在重塑一个民族对于自己的脊梁的敬意,而中华民族的脊梁正是那些默默的奉献者。他们们让人们感到生活是美好的,他们揭示了生活的真谛在于用人的本质去创造属于人的美好生活,使个体摆脱了作为大众消费文化背景下的欲望主体和人性普世价值的冷漠旁观者的角色,使个体回到了坚实的生存大地,生活的真谛在感动中得到了真正的昭示。而对于生活世界的芸芸众生来说, 感动也使其生活中被欲望叙事所遮蔽的人性之美重焕光彩。
这里更有颂扬无国界、无民族界线的传递爱的方式。无论是义侠巴郎——烤羊肉串的阿里木8年资助上百名贫困生,还是给高原的盲童带来光明的使者萨布利亚·坦贝肯(德国)他们都用自己的心与行动贴近需要关怀的人,让他们得到温暖。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他们来自不同阶层却牵一缕温馨的春风感动中国,博大的爱心托起希望的星座。他们洒一路淋漓的汗水感动中国,付出了所有的所有青春、亲人甚至生命却从不想所得。他们抒一腔坦荡的情怀感动中国,滚烫的心灵就是就是一团火。感动我们的不只有这些人物,其他候选人甚至那些没有进入候选的人物,都继续在默默地书写着人间的真善美。换言之,感动中国只是一种具有深刻隐喻的符号,在这面闪亮的旗帜下,我们感动于一切值得感动的人物。
中华民族优秀的价值观念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感动中国11人物的评选标准可以说体现了个体在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个体职业分工与传统的世俗偏见之间的关系, 体与人性普世价值观念,个体与传统价值观念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在张力。这些标准凸现的是一种永恒性的话题, 而剔除的却是一种商业性时尚性娱乐性话题。从而构建出社会与国民性格、民族精神之间关系的熔炉模型,感动人物对于塑造国民性格、铸造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累积性效果。
正是他们这些永葆历史的青春的获奖人物及其故事,犹如一面面明镜,映照出人性与精神之美,然而对“感动中国”人物,不能止于感动。这是一个粗糙的时代,在斑驳陆离的现实面前,我们需要感动,正如白岩松所说,“在社的道德底线被不断突破的背景下,人们心中向善的愿望并没有泯灭,甚至因此变得更加强烈。”当用心欣赏这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时,除了感动,更多的则是感慨。
李桂林是四川凉山二坪村的教师,妻子陆建芬是代课老师。由于小学建在峡谷悬崖峭壁之上,他们都要接送孩子们上下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年复一年。他们的责任担当,他们的艰辛付出诚然可感,而导致他们如此可感的前提,却是触目惊心的公共责任缺失,是不正义、不公平、不人道状态的延续,这是令人恐惧的一种感动方式。这样的“感动中国”,我们还在仅仅是感动吗?
更有昔日感动中国人物,转身被控诈骗威胁情妇。田世国,因为捐肾救母的感人壮举,于2005年1月被央视评选为2004感动中国人物,同样是田世国,被指“诈骗”老乡39万。还有媒体称其散发情人裸照,随后被田世国告上法庭。诸如此类的感动中国人物是否依然坚守如故仍然值得怀疑。
悲情催泪过后荣光短暂,坚守和苦痛才是日复一日的生活。鲜花、掌声、赞扬,对于他们,不过是短暂的光荣。2011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一对兄弟当选。哥哥孙水林带着妻女回家准备给工人发工资,路上出车祸一家五口全部遇难。弟弟孙东林贴上了自己的钱,终使民工们领到了工钱。然而,对于弟弟来说,赞誉已经不那么重要。哥哥的故去意味着家中失去顶梁柱,其年迈的父母怎么办?善待生者,才能使好人孙水林含笑九泉。没有制度的保障,没有社会的帮助,他们的苦苦坚守只是另一种无能为力。
10年之间,100多位“感动”人物和群体,无数次让我们泪眼婆娑,怦然心动。中央电视台台长曾说:“他们那催人泪下的感动力量,如春雷惊空,振奋精神,更成为中国前进的动力与见证。”然而,感动中国并没有化解社会的冷漠,利益纠葛中,冷漠和防范仍然存在。还记得小悦悦吗?一个生命宣布死亡,两度被碾压,18个人漠视,拾荒老人救起,这一系列的背后无不是在表示着中国当代道德的现状,那就是道德荒漠和文化沙漠化。
需要追问的是,是谁成就了他们感动中国?不欠薪本应是社会常态,如果工头都不欠薪也许不欠薪就成为不了新闻;普通人资助近百名贫困学生,这值得尊敬,但是资助贫困生不应该是职能部门的责任吗?
“感动中国”绝不能仅有“感动”,还必须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否则,如果仅有这一次次瞬间的“感动”,而缺少应有的“行动”,“感动”必然会被尚不够理想的现实稀释成片刻的审美感受。感动,有用吗?有人如此困惑。没有制度兜底,感动注定廉价。当“感动”变为行动,当各级政府不再置身事外,进一步发挥出其应有的优化社会管理、服务人民的功能时,这样的“感动”才更有意义和价值!
第四篇:感动中国2012年感想
感言
2012年2月3日晚上八点,消防大队全体官兵坐在电视前观看2012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在晚会上一个个生动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位官兵,怒放高原的并蒂雪莲胡忠和谢晓君;烤羊肉串的爱心巴郎阿里木;跨越海峡的希望之翼张平宜;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孟佩杰;用灵魂演奏生命音符刘伟;遥远苍穹中最亮的星朱光亚;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刘金国;不负群众的草鞋书记杨善洲;坚守肝胆事业的医者吴孟超。他们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作为消防部队的一员,当我们观看到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纪委书记、督察长刘金国的感人事迹事时,大家都目不转睛的观看着,听着主持人说的每句话每个字,真正把刘金国副部长的事迹化作我们工作的动力指引着我们前进。
观看完感动中国颁奖晚会总会给人以长长久久的思索与追问: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机缘使他们令九州动容?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也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的充电,于是,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第五篇:感动中国感想
如果让我回忆,2009年,谁让我最感动,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必然是长江大学救人牺牲的三个大学生何东旭、陈及时、方招。“他们的纵身一跃,画出了后人生的壮丽弧线,他们的奋力一举,绽现出当代最可爱的人的精神高度。他们以悲壮完成了成人祭礼,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听在耳朵里的,是主持人饱含激情的颁奖词,听在心里,却充满了无尽的悲凉与无奈。鲜活的几个,正绽放光芒的生命,就这样,消失殆尽。
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40多名同学结伴出游,来到湖北荆州市宝塔河江段的江堤上野炊。下午2时左右,一些同学在长江边游玩时,突然发现两个小男孩在江中挣扎。同学们迅速冲了过去,先救起了一个男孩。但是在救另外一个男孩时并不顺利。危急时刻,站在沙滩上的十多名同学赶紧手拉手组成人梯下水帮忙,另一名少年也获救。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由于水情复杂,加上学生们体力不支,最终搭起的人梯被冲垮了,很多学生落入江中。情况危急,岸边的同学们大声呼救。这时,正在附近的冬泳队队员闻声赶来,相继从水中救起6名大学生,而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人却因救人后体力不支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献出了年仅19岁的宝贵生命。
在看到这样的报道,这样的真实实例以后,那些摆着高姿态,强硬的抨击90后的人,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把社会,国家,家庭,教育的责任,放在了一代刚成年的孩子身上?仅仅19岁的生命,情何以堪?于心何忍?
10月24之后,团中央、全国青联追授3位牺牲大学生“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并授予英雄集体“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但是却把另外的12位英雄“藏”在了幕后了。媒体把更多的目光给了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三位,而其余的12位同学,似乎有点被冷落了。即使提到他们也只是援引他们的回忆来讲述陈、何、仿的英雄事迹,媒体忘却了,我们却不能忘记,他们也是冒着生命危险一起救人的英雄集体的一员,但是媒体的眼光都注视着失去了生命的三位同学,他们是怎么奋不顾身怎么坚持着“人链”,要知道“人链"是15个人组成的,少了任何一人都是肉盾,在长江水中不堪一击,更别说挽救别人的生命了。失去了生命,才值得称赞吗?他们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敬佩,反思自己,或许我们,都做不到。
为了别人的生命,牺牲了自己年轻,大好未来的生命。作为大学生,他们对生命的那份理解和担当,不能不让我们为之动容。社会上有太多人批评90后,可这这些出生在90年代的大学生,正在用实际行动向这个社会证明着他们的人生价值。